高中化学说课稿优秀

时间:2024-09-30 05:09:0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高中化学说课稿优秀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化学说课稿优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化学说课稿优秀

高中化学说课稿优秀1

  怎样使化学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我们发现开展说课活动是一种比较有用的做法。“说课”是青年教师刻苦钻研教材,探讨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一种好方法,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后,青年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用科学手段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科研水平,增强教学基本功训练的一项内在要求。但不管是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还是已在教育战线上工作过多年的中青年教师,往往对“说课”一词并不熟悉,一些老师不知道什么是说课,不知道怎样进行说课,不知道说课与上课之间的区别,中公教师考试网整理了中学化学教师资格说课技巧文章,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谈谈化学学科的说课:

  一、什么是“说课”:

  说课是教师通过对教育目标本身的分析,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通俗的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说课”以说为主,是教师对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说明,是一种口头叙述为主的教案分析。狭义的说课是指以教师口头语言表达为主,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每节课的具体特点,以教师为对象,在备课和上课之间进行的教学研究系统。广义的说课是指以教师口头语言表达为主,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每节课的具体特点,以教师为对象,对其进行培养和培训的组织形式。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促进教师深入备课,提高教师素质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教研活动。

  二、说课的主要内容:

  化学学科说课的主要内容是:

  1、说教材;

  2、说教学方法;

  3、说学法指导;

  4、说课堂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具体材料。因此,说课首先要求教师说教材。分析教材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1、教材的前后联系和所处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时教案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它们在每一学科的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作用也是不同的,有些课时所含的教学内容极其重要,与今后授课的内容相关密切,是阶段性的关键点,甚至是本教材的重点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如何认识每一课时教案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进而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至关重要。我们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为什么能称之为“把关”老师,也就是因为他们熟悉了学科知识体系中的要点和关键,并善于抓住这些知识关键点来指导学生,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确保教学质量。分清每一课时教案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是青年教师必须下功夫掌握的极其重要的一项基本功。

  2、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的要求是一堂课的指导思想,是讲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有了明确的目的要求,教师安排教材、选择教法、设计教学程序才有依据,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教学目的是一堂课的中心任务,所有教学环节都是为它服务的,所以要定得明确、具体,这样才能切实对课堂教学起到指导作用。制定目的时要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准确地确定若干条。教学要求要根据学生实际考虑可能达到的程度,然后定出具体要求,不能要求过低,也不能凭空拔高。目的要求的制定应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要学生学会哪些基础知识;第二,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第三,要求学生接受哪些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目的要求确定之后,还要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来具体说明制定教学目的和要求的依据。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知识系统中,有些内容是关键性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对于巩固旧知,学习新知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些内容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是学生难以理解和领会的内容。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及学习水平来准确地确定难点,以便在教学中巧妙地分散难点,化难为易。这些都需要“说课”教师在说课过程中掌握并说清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

  由于各单元、各章节、各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要求不同,因此各自的重点、难点也不同,教学的`重、难点要根据课标要求,要根据所说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说课者要将这些内容,即确定重点、难点的依据,述说清楚、具体。

  (二)说教学方法

  教师说教法,不仅要说选择哪些教法,还要说清楚为什么。教师要说好课,就要研究教法,研究教法的选择和运用,教法的改进与创新。

  对于说教法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明确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作用,做到教法合理优选,有机结合。

  教法多种多样,且各有优势和特点,以及适用的范围和条件。如:为了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可以选用演示法、观察法;以理解为主的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以实践为主的方法有练习法、实验法。各类教法均有其优点和局限性,要有针对性地选用和灵活组合,才会发挥其更大的效用。不同的教学阶段具有不同的教学任务,要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教法的选择和运用应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掌握规律性的知识,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3、选择教法的理论依据要准确、具体、针对性强。

  说课者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去阐述选择教法的理由。选择教法的依据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根据教学目的选择与之相适合的教法。教学目的不同,使用的教法就会不一样。如果一堂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传授新知识,就要相应的选用以各种方式的讲授法为主,结合运用谈话法和演示法等;如果一堂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形成学生技能、技巧,就要相应的选用以练习法为主,结合运用实验法等。

  (2)根据学校条件和教师自身特长选择相适合的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说课稿优秀2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的说课题目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钠的化合物》中的第一部分------过氧化钠〔打开课件〕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说的同时打开课件这个按钮〕

  钠的化合物是本章教材的重点之一,通过钠的化合物的学习,可以加深巩固钠一节的知识,并为下一节碱金属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通过过氧化钠强氧化性的学习还能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钠的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钠等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说这句话的同时打开相应按钮〕

  根据素质教育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有:

  ①知识技能目标:知道Na2O,Na2O2的'性质和用途。

  ②能力方法目标:通过Na2O2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以及相关补充实验,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③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实验教学与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说这名话时打开课件对应的按钮〕

  重点:钠的化合物的性质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过氧化钠的性质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说这句话时按课件对应的按钮(教法按一次,学法接着再按一次)〕

  教法:关于本节过氧化钠的教学,我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法,从实验现象中分析结论。然后通过结论总结过氧化钠应具有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方法。

  学法:学生在本节课中主要用实验,观察,对比,归纳等方法,在亲自实践中,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和教师的启发诱导,运用贮存在自己头脑里的知识,来认识对它们来说是未知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产生新见解。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达到发展学生智能和目的,同时让学生逐步掌握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学风。

  五、授课程序〔按授课程序的按钮〕

  第一部分:情景创设〔点情景创设的按钮〕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以极高的兴趣进入课堂,采用图片引入法。

  问:图中消防员正在救火,想想常什么来灭火?(水,二氧化碳)

  其实水,二氧化碳不仅可以灭火,其实还能“点火”,接着指导学生做第一个探究实验

  第二部分:实验探究活动

  1、探究实验一:〔点探究一按钮〕Na2O2与H2O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探究

  让学生取一个石棉网,在上面放一个蘸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几滴水

  现象:脱脂棉着火了

  设疑:为什么脱脂棉着了?探究一下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填写“探究实验报告”相关内容。

  (反应物能量总和大于生成物能量和,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达到了脱脂棉的着火点,所以能燃烧。)

  2、探究实验二:〔点探究二按钮〕Na2O2与H2O反应生成物的探究

  指导学生动手做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

  现象:带火星的木条着了(有氧气生成)

  反应后溶液稀释能使酚酞变红,使石蕊变蓝。(有碱生成)

  及时填写“探究实验报告”相关内容。(生成的气体为O2,溶液呈碱性,显然是NaOH溶液。即:2Na2O2+2H2O=4NaOH+ O2↑)

  3、探究实验三:〔点探究三按钮〕Na2O2与H2O反应后所得混合液具有漂白性的探究

  指导学生动手做:将水注入到盛有1g Na2O2的试管里,制成溶液,并将溶液分装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向其中两支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的石蕊试液和无色的酚酞试液。

  现象:溶液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观察较长时间也不裉色,而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且半分钟内裉色。

  填写“探究实验报告”相关内容。(1、石蕊分子比酚酞分子稳定。 2、其溶液有漂白性。)

  4、探究实验四:〔点探究四按钮〕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指导学生:在一个盛有少量碳酸钠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稀盐酸,用坩埚钳夹取

  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伸入烧杯上部

  现象: 脱脂棉燃烧

  填写“探究实验报告”。(过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反应,且反应放热,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

  第三部分:创新应用

  1、创新应用一:〔点创新一按钮〕

  探讨如何设计用过氧化钠与水制氧气

  指导思考:“固+液 气体”

  探讨交流:展示各自的设计。

  2、创新应用二:〔点创新二按钮〕

  金属钠着火怎么办?Na2O2应怎样保存?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指导恩考:结构-性质-保存、应用

  回答交流:金属钠着为主要生成过氧化钠,所以不能用水或二氧化碳来灭火,得用砂子盖灭;过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得密封保存;过氧化钠主要可以应用于于呼吸面具和潜水艇及航天飞行时的供氧剂

  第四部分:归纳小结〔点归纳小结按钮〕

  列表对比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相关性质

  第五部分:布置作业

  自已设计针对本课对应练习题

  备注:

  1、 本节的整体设计思路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既定的实验,观察现象,探究原因,获取新知识。

  2、 说课之前自己对本节课的思路一定明确,说白了就是把你的这个明确的思路说给评委听。所以必需层次分明,并不是内容越多越好,知识越深越好。不是给学生上课,课件内容应该不用动画效果。(不是做不出来)

  3、 参加比赛要想获奖,必须有你独特的东西,比如本节的独到之处就是:让学生探究式的学习知识。这一特点必须在说课中体现出来

  4、 所说的话一定不能罗嗦,不能像上课怕学生听不懂就多重复几遍

  5、 本说课稿黑色字是主体内容,蓝色斜体字是主标题,粗黑体字是分标题,淡紫色字是告诉你什么时候打开按钮,红色字是《探究实验报告》应填的部分内容。

  6、 本节的作业设计和《探究实验报告单》没做详细设计,根据使用者自身理解来设计

  7、 如需把本说课稿打印交给评委,需删除相关内容。

  8、 正式参赛前必须反复试说,在办公室说给同事听,说完一起讨论,回家自己拿表看好时间说,如果做不到连说三遍前后不差1分钟,就是你的说课还有随意性,一些话还得重新措词,还得继续练习。〔我的实际心得〕

  9、 最后说明一下,本节课件和说课稿的版权归我(真的花了我不少心血,主要在于设计思路),只授权你(程慧敏)使用,不得转载与收费性网站上,希望能理解知识劳动者的辛苦。

  10、按作者的设计思路来说课作者自己很有把握是一篇好说课稿,但如果没有获奖,费用就免了吧,为同行服务了 :)

高中化学说课稿优秀3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基础内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中学化学学习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离子反应。理解离子反应实质和规律,对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来看,要学习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到溶液中的反应的一般都是离子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加深对这些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离子反应理论,还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题材,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离子反应规律在物质世界中的体现,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离子反应不仅是学生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完善和巩固,也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

  1、本方案实施对象:

  实施本教学方案的高一学生来自漳州的一所民办高中,本校高中的生源的全面素质较强,介于一级达标校与二级达标校之间。

  2、知识基础:在初中已经初步理解了复分解反应,在本节课前已经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会书写电离方程式,会区分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同时,在学习“常见离子的检验”时已开始试着从离子角度去看待复分解反应,但未上升到认识的高度,专题二对卤素、钠等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又接触了不少离子反应,这些都为离子反应的学习做了铺垫,本节课就是在这些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离子反应。

  3、能力基础: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和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4、心理认知特点: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较薄弱,能接受并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

  5、学生认知的困惑: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一些水溶液中的反应,并已经能够用离子观点去分析,但是思维分析过程中仍然障碍重重,比如在某些反应中不同的反应物却有相同的现象,产物也相同或相似,这些反应是否有实质性的联系呢?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能区分强弱电解质,并能书写电离方程式;知道离子反应的本质,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初步培养学生解释生活常见现象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离子反应的学习,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认识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关系。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真知的学习观以及反思评价的学习方式。通过理解离子反应的原理,初步认识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情景的设定使学生达到爱国爱家的思想升华。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实质就是离子反应;

  2、认识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3、学会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五、学法与教法:

  1、学法: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及抽象思维,动手实验、探索验证,进行推理和综合分析,掌握基本知识,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2、教法: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即把学生的知识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思维为中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知规律融为一体,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理解离子反应原理。

  六、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验改进、巩固新知→总结归纳、实践新知。

高中化学说课稿优秀4

  一、说教材

  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介绍金属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本节课的知识是铁的化学性质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教材从铁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硅和铝为引入,以及在介绍铁的氧化物时,列举了氧化铁作为涂料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说明了研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意义与价值。在介绍铁的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性质时,以实验探究为手段,重点介绍了Fe(OH)2的、Fe2+的还原性与Fe3+的氧化性。

  2.教材内容编排注意与第一、二章知识的衔接。

  本节课教材内容突出了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铁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并且注意与已学知识的联系与衔接,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和解决新的问题,并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网络:

  (1)与“物质分类”知识的衔接。本节对钠、铝、铁、铜四种重要金属的化合物的性质按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相应盐的顺序编写。同类化合物的性质有许多相似性,这样编排便于从一类化合物的性质中找出共性,形成规律性的知识,有利于对同类其他化合物的认识和推断。例如: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碱与酸反应,这些通性在教材中都是直接一笔带过,没有安排相应实验来介绍。

  (2)与“离子反应”知识的衔接。离子反应代表了反应的实质,教材“学与问”栏目中要求学生根据Fe(OH)2和Fe(OH)3都是不溶性碱,写出它们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以及Fe2O3、FeO与酸的反应、铁盐和亚铁盐性质均以离子方程式书写,充分体现了与“离子反应”知识的衔接。

  (3)与“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衔接。Fe3+与Fe2+相互转化的实质就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是本节课一个重点内容。教材以实验探究的形式,引出了Fe3+遇到强还原剂、Fe2+遇到强氧化剂的变化,正是利用化合价变化来对反应类型进行判断。

  3.通过对实验探究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

  教材介绍Fe(OH)2的制备与性质、Fe3+离子检验、Fe2+与Fe3+相互转化等知识的介绍,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背后所反映的物质性质。做好几个教材安排的几个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与分析能力。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铁的氧化物和铁的氢氧化物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铁的氧化物和铁的'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通过对灰绿色沉淀成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2价铁的化合物易被氧化的性质。

  (3)知道溶液中Fe3+的检验方法。

  (4)知道Fe3+与Fe2+之间能够相互转化,能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转化发生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学会从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的角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2)通过对铁的化合物氧化还原性的预测,初步学会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研究物质氧化还原性。

  (3)通过对铁的化合物实验演示与探究活动,初步学会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思路和方法。

  (4)通过对“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条件的思考与交流,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2)体验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运用,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运用知识、迁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说方法

  1.运用分类的方法,根据物质所属类别(金属氧化物、碱、盐)预测物质性质

  2.整合实验过程,设计问题情景进行引导、启发式教学

  本节课安排了3个实验,氢氧化铁与氢氧化亚铁的制备、Fe3+离子的检验以及Fe3+与Fe2+的转化。相对而言本节课实验的内容较多,而不管是Fe(OH)2的性质或是Fe2+与Fe3+的转化,均涉及到+2铁元素的还原性这一特点,以及都使用到Fe2+溶液。为此,笔者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对把“Fe(OH)2的制备与性质实验”、“Fe3+离子的检验”和“Fe2+与Fe3+的转化”三个实验进行整合,同时设计了几个问题情景,以起到优化课堂效率,形成知识系统的作用。

  同时,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与思考,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

  四、说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关于铁的氧化物的介绍,利用分类法归纳FeO、Fe2O3、Fe3O4的性质,填写以下表格:

  【学生实验1】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制备与Fe3+离子检验(整合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FeCl3溶液,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新制FeSO4溶液(在大烧杯加入铁钉与稀硫酸反应得到,并保持Fe与H2OS4反应不断进行,放在公共药品台上,学生自行取用)。

  ②先往两支FeSO4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和KSCN溶液(动作要迅速),观察与记录现象。再往两支FeCl3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和KSCN溶液,观察与记录现象。

  【问题情景1】阅读课文,结合实验现象,思考与讨论:

  1.利用KSCN溶液,可以根据什么现象检验溶液中Fe3+的存在?Fe2+离子遇到KSCN会产生相同的现象吗?

  2.FeSO4溶液滴加KSCN溶液一段时间后,再次观察溶液的颜色,出现了什么变化?该变化说明了什么?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Fe(OH)2沉淀是什么颜色?为什么往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会出现颜色变化?

  【师生小结】

  1.含Fe3+的溶液遇KSCN溶液变红,Fe2+离子没有此现象,利用这一反应可以检验Fe3+的存在。

  2.含Fe2+离子的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与KSCN溶液会出现红色,证明生成了Fe3+,由此说明Fe2+溶液容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Fe3+。

  3.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因被氧气氧化会而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的Fe(OH)3沉淀。

  【问题情景2】

  1.从Fe2+被O2氧化为Fe3+,体现了Fe2+的什么性质?除了O2,还有哪些物质可以氧化Fe2+?

  2.若要实现从Fe3+转为Fe2+的变化,需要加入什么物质?

  【学生实验2】Fe2+与Fe3+的转化,按照教材P61科学探究进行实验,观察与记录实验现象。

  【问题情景3】结合实验探究的现象,思考与讨论:

  1.Fe3+与铁粉充分反应后的产物是什么?如何证明?

  2.回忆前面有关Fe2+的实验,为什么用Fe与稀硫酸制备FeSO4溶液,并保持铁过量?

  3.实验中如何判断Fe3+已充分反应?反应不充分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师生小结】

  1.以铁粉为还原剂,可以将Fe3+还原为Fe2+,此时溶液与KSCN不变红,说明溶液中已无Fe3+离子。加入氯水后溶液重新变红,说明前面反应的产物是Fe2+,遇到氯水后重新被氧化为Fe3+。

  2.Fe与稀硫酸制备FeSO4溶液,并保持铁过量,可以防止溶液中的Fe2+被空气中的O2氧化。

  3.往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振荡试管,一段时间后仍有铁粉过量,说明溶液中已无Fe3+(已充分反应)。若反应不充分,滴加KSCN后溶液会出现红色,不能证明Fe3+已被铁粉还原。

  【问题情景3】学生课后思考与讨论

  通过学习我们指导,Fe2+离子和Fe(OH)2中+2价的铁均易被氧化。根据所学的知识,思考:利用FeSO4溶液和NaOH溶液时,如何通过实验条件的控制,制备较纯净的Fe(OH)2白色沉淀?

【高中化学说课稿优秀】相关文章:

优秀高中化学说课稿01-17

高中化学说课稿01-22

高中化学说课稿15篇01-04

优秀的说课稿01-17

说课稿优秀05-29

优秀说课稿11-12

优秀说课稿模板01-17

英语说课稿优秀01-22

最新优秀说课稿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