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4-10-24 05:04:5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5篇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孔子拜师》介绍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两位大师孔子和老子,春秋时代思想家的求学故事在今天仍熠熠生辉,教育学生懂得尊师好学的哲理,并以孔子为榜样,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组近义词,如“拜见———拜访、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学习时采用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

  二、目标设定

  1、会正确认读7个生字,会按正确的笔顺规范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谦虚好学和老子诲人不倦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三、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吃力。因此,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四、教学流程安排及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针对第一个目标就是把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把内容说明白。分成三步来完成:

  1.直接出示课题,简单了解古人对姓名、字号称呼的习俗,随机了解大家为什么称孔子、老子,介绍“子”的含义,而后自由初读课文。(要求试读正确,难读的多读,难理解的词可以查字典)。

  2.自主学习理解词语.(远近闻名知识渊博学无止境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迎候毫无保留传授)

  3.检查读书效果,读生字词,学生说主要内容。

  在自主学习的环节,可以问你学懂了那些词,是怎样学的.随机教给学生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又如“风餐露宿”一词,我这样设计:

  ①指名学生读,正音

  ②问的“风餐露宿”意思。

  ③出示字典上的意思,学生不十分理解,教给学生也可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引导学生想象,“他在路上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学生感受到求学路上的艰苦。为后面的深入感悟内容,作好铺垫。

  而后,检查朗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主要内容。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通过以上步骤第一块---初读课文就差不多就完成了,接着是第二个板块。

  【围绕中心品读感悟】

  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及追问的方式。

  1、感受孔子求知若渴,不畏艰辛的求学态度。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句子。

  随着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提问:这句话中哪些词触动了你?学生肯定会提出“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先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然后让学生想象这两个词背后隐藏的艰难困苦。如果你家里发生什么是,你的父母会日夜兼程的赶回来。那孔子呢?

  引导感悟孔子的不畏艰辛、求知若渴。再让孩子带着这样的体会用心读一遍这两个词,最后把词语又送回句子中感情朗读。通过对“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的深度体会,再体会“终于”一词。想象一下他到了洛阳会是怎样的心情?你见过风尘仆仆的人吗?

  2、感悟孔子和老子的人格魅力

  让孩子仔细读读孔子和老子见面后的对话,体会人物心情。然后分角色朗读,理解破折号,指导朗读。体会“迎候和等候”这一组近义词,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它们都有什么意思?两个词能互换吗?为什么?引导孩子从课文中寻找有关孔子和老子的介绍来体会二者的谦逊。最后请两组同学上台表演孔子和老子见面的场景。通过角色体验,更好地走进文本,激发情感。

  3、体会“学无止境”的意思

  孔子在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大学问家,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拜老子为师?读孔子的话,结合实际例子进行体会。

  4、接着学习第三段,谁使你感动,为什么?找到词语,进一步体会孔子的好学以及老子诲人不倦的精神。

  小结:怪不得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开启》讲述了一位妇女在一列南下的火车上,用巧妙的方法教会了一个不知如何开启易拉罐的农村青年的故事。这位妇女用自己的细心与善良维护了这位男青年的自尊心,令男青年至今感动不已。本文故事虽小,但情深意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有了大量的.识字量,已基本具备了识字能力,掌握了识字的方法。但识字仍然是三年级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要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识字教学要与低年级有所区别,要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自学生字,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加强形近字的辨析,读准音近字、多音字。

  在阅读方面,学生已掌握一些阅读方法,应逐步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语言的关注、思维的训练以及朗读的训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识字上。生字的学习主要是以自主识字为主。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所创设的情境。而在这一点上,教师要设定能引领全文的问题,或部分关键词句。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1、在阅读中认识8个生字,理解并积累“开启”、“满脸稚气”、“倚窗而坐”、“奢侈”、“记忆犹新”等词语,并积累词语若干。

  本文的生字并不难学难记,本课需在阅读中认识生字“倚、厢、奢、侈、饮、罐、颠、嘭”8个生字,其中“倚、厢、侈、饮”4个字的字形结构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掌握,可放手让学生学习识记。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如“罐”字的笔画较多,教师在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梳理。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已学会了不少方法,本课主要采用了在课文所提供的语言环境中自然理解的方法。

  目标二: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文,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男青年为什么不会开启这罐饮料?这位妇女的方法巧妙在哪里?”等句子的含义。

  朗读应贯穿全文教学。让学生通过自读初步感知课文,男女生分读等多种形式进一步眼读课文。在交流品读中领悟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以读促感,以感促读,在朗读中促进学生感悟、体验语言文字,积累语言素材。

  本课教学应紧扣语言文字设计各教学环节,运用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品词品句,在反复的朗读中体验、感悟,养成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的良好习惯,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

  《恐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知识性漫笔,先容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存习性,点明白它的生存年月及其秘密灭尽,表达了作者对恐龙的喜好和对大自然生态的关怀之情。

  这篇课文是阐明文,阐明文是阐明事物的文章,其重要的表达方法便是阐明。本文运用多种阐明方法,不但条分缕析地先容了恐龙的相干知识,并且形象生动,光显可感。因此,教学本篇课文,我会细致文体特点,引导学生通过比力感知课文阐明事物的方法,造就学生阅读阐明文的本领。

  2、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

  本篇课文教3课时,第一课时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及第一自然。第二课时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第三课时学习第五、六自然段及复述课文。因为我教学的是第二课时,所以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后练习题,我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

  (2)了解恐龙的类型及外形特点。

  (3)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机械的说明事物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更让人觉得描写生动,形象可感,增强了说明文的艺术感染力,要让学生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并争取掌握这些方法。因此,我把第三个教学目标定为难点。重点是第二个教学目标。

  二、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教——扶——放”的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步“教”:课文是怎样形象地写出恐龙的外形特点的?教学时,我先出示描写雷龙的一组句子,通过比较,让学生在读、说、写的活动中去充分感悟词语运用的准确、生动,并体会打比方、作比较的作用。

  第二步“扶”:接着我出示描写梁龙的一个句子。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己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第三步“放”:最后,我让学生分小组自学描写其它恐龙及其亲戚的句子,让学生深入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我的教法正是体现出了这一理念。

  三、说学法指导

  三年级学生极少阅读说明文,对于说明事物的方法不甚了解,但他们对恐龙有着极大的兴趣,这对学习本文有很大的帮助。只要教师引导好,学生就会很快地感知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了解恐龙的种类及外形特点。

  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先通过比较教师出示的描写雷龙的句子,在学习活动中感悟词语运用的准确、生动,并体会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作用,了解雷龙的外形特点,然后举一反三,运用了解雷龙的学习方法分小组探究其他恐龙及其亲戚的外形特点,这就体现出了《课标》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说教学程序

  (一)前提测评

  我设计了两道题,第1题是认读生字词,第2题是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设计这两道题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认读词语反馈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信息。二是检查学生对全篇课文是否有了整体把握,同时为学习本课时的内容做好铺垫。

  (二)学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1、让学生按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

  ①课文一共讲了几种恐龙及其亲戚?请用横线画出它们的名称。

  ②想想这些恐龙及其亲戚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取这样的名。

  停止读后检查读书情况,我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恐龙的名称。

  这一步骤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恐龙的种类。

  2、突出雷龙,启发探究

  ①指名朗读描写雷龙的句子。

  ②雷龙的形态特点是什么?请在句子中找一个词来回答,并在下面画波浪线。

  ③说说对“庞然大物”的理解。

  ④出示一组句子,让学生比较。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a、让学生比较读,说说从哪些地方能看出雷龙是个庞然大物。(根据回答板书)

  b、让学生想象雷龙走动时发出的声响,具体感受雷龙是庞然大物。

  c、反复朗读,说说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板书)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3、出示描写梁龙的句子,进一步引导探究

  ①说说梁龙的外形特点。

  ②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学生回答后,指名上黑板板书。

  由于三年级学生理解、归纳能力还不是很强,一下子让他们把恐龙的外形特点及说明方法写出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以师生共学的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恐龙的外形特点及感知说明方法。

  4、用表格导读其他内容

  ①把已有的板书画成表格

  ②学生分小组探究,完成已发下的表格。

  学生填完表格后,指名上黑板填。

  (三)指导看图,巩固学习所得。

  1、揭示话题

  插图上画了几只恐龙?你认识几种恐龙?怎样识别它们?

  2、学生自己观察图画,对照课文,给图中的恐龙写上名称。

  3、指名上黑板给挂图中的恐龙贴上名称,并先容其特点。

  这个关键的计划意在深化明白,牢固学习所得。同时,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器重课文插图,并养成细致视察课文插图的好风俗,可以大概促使学生掌握图文联合学习的要领。

  (四)指名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五、说板书计划

  好的板书计划,能资助学生质疑解难,活泼头脑,加深对课文的了解和明白。我接纳表款式的板书,让学生对恐龙及其亲戚的种类、形状特点和阐明要领一目明了。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4

  一、 教材的处理

  《白杨礼赞》是省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的要求是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初步学会应用这两种表达方式,提高写作能力。这一单元要求是第三册“散文中的记叙和描写”的深化。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现代文除“能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思路”外,还应“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白杨礼赞》这篇散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严厉斥责了一些贱视民众的顽固分子。爱憎分明,感情炽烈,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它那质朴的语言,新颖巧妙的构思,成功地运用象征、比喻、排比等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通过朗读训练,品析语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象征手法。第二课时以讨论和对比阅读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据此,我把第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第一,引导学生进入散文的意境,领会文章所抒发的强烈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象征手法。第三,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蕴深远。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并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但初中生还是第一次遇到运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二、说教法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如上课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北高原雄壮的画面,播放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雄姿,配乐朗读,运用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促进学生的理解,使之进入情境。

  当然,“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白杨礼赞》一文构思巧妙,感情浓郁,要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抒发的赞美之情,光靠读还不够,还要引导学生品析语言,品析文中反复句从“那”到“这”的变化,品析排比句、反问句逐层扩展的象征意蕴(可以用替换的方法,换成陈述句加以体会)。还要品析“扑入”、“主宰”等传神的词语。

  三、说 学法

  朗读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透彻,朗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词句熟悉,朗读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 实施朗读训练。

  1、把握基调

  把握基调对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读出文章的内蕴情感,必须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引导学生以作者之心感受热情赞美的感情基调。

  2、 读出感受

  本文的朗读基调确定以后,还要仔细揣摩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并由此获得自己的真切感受。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去朗读,通过有声语言表现出自己的感受来,便会进一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

  3、 读出节奏

  文章的节奏,包括语句的停顿、语速的快慢和重音的体现等,通过节奏的训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在训练中,我先把停顿、语速和重音的一般规律告诉学生,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对某些特殊句式,如三个反复句,一组排比反问句,则先让学生讨论其读法,再去揣摩感受,怎样读才最能够体现出文章的感情。

  四、 说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北高原单调而无边无垠的画面,再接着播放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雄姿。选用富于节奏变化的、雄健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

  第二步,配乐朗读,激发兴趣。通过配乐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第三步,课堂提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我所设置的问题是: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用“作者赞美了……的白杨树”的句式说一句话吗?例如,“作者赞美了力争上游的白杨树。”……学生会很快找出并说出很多句子,以此了解白杨树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追问:作者是从那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学生讨论后可以知道,是从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部气质等方面。

  第四步,指导朗读。重点指导第二节,学生自己揣摩3~5节。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活动、独立思考的机会。

  然后要求朗读描写白杨树外形美的段落。女同学读第一层,要读得清脆、柔美;男同学读第二层,要读得豪爽、有阳刚之气。在哪里分层,同学们自己去商量,怎样才能读出白杨树的美,请大家自己体会。因为这里的层次很清晰,学生完成应该没问题。之后再追问一下划分的依据,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再上升一个层次。

  第五步,齐读第7节,揣摩读法。讨论一组排比反问句的读法。先要求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然后去朗读,看效果怎样。再让学生思考,四个问句能否调换顺序。让学生明白,这组排比反问句的意思是逐层深入的。之后再追问:文章的题目是《白杨礼赞》,这里却写了其他内容,是不是离题了。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这里采用了象征手法。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象征,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那是象征的基础。并进一步追问这外形的具体象征意义,形成板书。

  第六步,品析语言,深化理解。引导学生品析“扑入”、“主宰”以及反复句出现的“那”、“这”等词的传神之处,以及反复句、排比句、比喻句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之妙。采用“删一删”、“换一换”等方法加以体会。

  第七步,深情朗读,课堂小结。为了检验全体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所定目标的完成情况,鼓励学生对课文作小结,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然后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全体学生深情朗读全文。

  第八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练习一,以及练习五。

  五、 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

  茅盾

  (雄壮、伟大) 生长环境 农民(质朴、严肃、坚强)

  (力争上游) 外部形象 白杨树———(象征)———人 哨兵 (傲然挺立 )

  (倔强挺立) 内部气质 (托物) (言志) 精神和意志(团结、上进)

  本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统一。设计的原则是:求实、求新、求精。

  (我的说课内容可能有许多不妥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附录: 说课的几个环节

  (一)、说教材:1、首先讲清楚说课的课题。2、教材的重点,教材的主要思想内容、在单元和书本中的地位、作用。(包括知识点、能力培养、思想教育);教材的难点:从学情、教材内容或教学进度等方面去确定。3、教材的地位、作用要说明白清楚。

  (二)、说学法:如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内容传递方式、学生的智力结构、学习的方法等。

  (三)、说教法:如范例教学法,是以知识的迁移为依据,一掌握知识为目的;问题探究法;归纳法;讨论法等,要说明自己采用某种方法教学来教的原因(如:我选择这种教法的优点是…….有利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可以复习旧课、录象、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小黑板等);2、抓住重点,把教学过程条理说清楚,把重点、难点、教学方法说清楚(为什么这样安排、运用?);问题的设置(为什么这样设置、安排问题的顺序?);针对重点难点巩固训练,并说说练习的意图。3、课堂小结:充分利用板书,突出重点难点。5、布置作业。并说说作用。

  (五)、结束语设计:(如:我的说课内容可能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评委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5

  一、说教材

  《综合练习7》是上海市二期课改语文教材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七单元中的一个巩固拓展练习,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本次综合练习共安排了七项内容:选字填空、将词语按要求归类、把句子补充完整、阅读短文,理解文章内容、语言实践活动——谈学习的体会、还有名言的学习及写字的指导。学生通过此练习,可以在字、词、句、篇上得到巩固与提高,而且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及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明白,你若想获得成功,只有努力地实践。

  二、说学情

  三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一些较简单的习题了,比如:选字填空、将词语按要求归类、把句子补充完整。这些题目,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做,然后再一起交流。而其它练习题则需要老师的引导来进行。相对来说,学生对阅读、语言实践活动的能力较弱。由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学生间依然存在着差异,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差异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老师在练习活动中,应对阅读、语言实践活动等学生能力较弱的题目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给学习困难者有多一点的表达机会。

  三、说教学目标

  本课教材旨在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字词句,增强阅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会比较形近字,选字填空。

  2、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词语归类。

  3、把带有“终于”的句子补充完整。

  4、阅读短文,学习读懂文章。

  5、语言实践活动,交流“我的学习小体会”。

  6、熟记名言,了解大意。

  7、学习写好木字旁的字。这些教学目标中有重基础的,如:选字填空、练习在方格里写字;有重积累的,如:按词语要求归类、熟记名言;还有重能力的,如:阅读短文,理解文章意思、谈谈自己学了本单元课文后的学习体会,从中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四、说教法

  《综合练习7》作为一个单元之后的复习课,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已知,使学生在常态中轻松、愉悦、自主的学习交流。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加强引导与点拨。如:在第六环节的设计中,学生已按“学习、时间、动作”的要求把词语进行了归类,然后教师就适时的进行了点拨:想想还有哪些词语也是表示“学习、时间、动作”的,大家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个小组积累的成语多。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比赛,不仅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进一步扩大、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阅读练习中,教师主要采用了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形式,教师只是起了引导与点拨的作用。在熟记名言的教学环节中,教师留出了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诵读铭记3句名言,并让学生对名言进行简单的理解,让学生懂得了学习和体育锻炼的意义。教师还鼓励学生大胆交流类似的名言,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课中,教师积极营造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利用积极评价策略及树立榜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优化学习过程,鼓励学生互助。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说明文。简洁、生动的语言,清楚的条理,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它从海底动物、海底植物和海底矿藏三方面介绍了海底的有关知识,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本文文质兼美,各自然段行文结构相似,特别是第三自然段是典型的围绕中心句展开叙述,是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词语的意思;认识一些海底生物,了解一些海洋知识。

  2.能力目标:学会围绕中心写一段话。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海底生物的特点,了解海洋知识,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的难点是:学会围绕中心写一段话。

  教学课时:二课时。

  三、教法、学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空器,教师应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从情景教学入手,先从形式到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再从内容到形式,使学生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最终获得知识、情感和能力三丰收。本课的教学设计就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情境的教学

  情境教学法能牢牢把握和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感,展开和推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教学收到最优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适宜于进行情境教学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通过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奇妙,激发出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情境教学的环节:

  ①以录象导入课文,教师又以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索奥秘的兴趣。

  ②动画、声音的及时展示,再现了课文的情景,变具体为生动,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对大自然的喜爱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二)注重学法的指导

  成功的语文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宗旨。因此,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及其结构特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学法指导训练环节:

  ①采用指导读第二自然段——师生共读第三自然段——独立学习第四自然段的迁移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说明文“一找、二划、三读、四说”的阅读方式。

  ②对于长句的教学采用了“读范句——照句式写分句——连起来变长句”的训练方式。

  ③注意课堂上学法的及时梳理和小结,让学生明确并掌握学法的步骤。

  (三)注重读写的结合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者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承的。在学生理解了课文表达方法之后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量的片段练习,实现学写迁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课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先通过一找、二划、三读、四说,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后五句是围绕第一句“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来写的。然后再请同学们围绕“预防非典,大家各有各的办法。”写一段话,这样“就文取材”的说写训练,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同时充分发挥了文本的作用,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作文教学途径。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激趣。

  ①“海”,组词。

  ②你对海有什么了解?

  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那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播放录象)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课文《海底世界》一起去游览一番。

  (二)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再大的风浪,……。那么海底是否一点儿声音没有呢?

  ②你从哪儿知道的?

  ③是的,海底是有声音的,因为小动物们在……。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动作或一句话来解释一下么?你能用“窃窃私语”说一句话么?

  ④让我们带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听一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导读)

  ⑤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小声?

  ⑥其他同学你们也来试一试。自由朗读这一句。指名朗读。

  ⑦刚才同学们读的这些,都是写海底动物的什么呀?找找看,有哪些模仿声音的词?

  ⑧句子的最后用上省略号,说明什么?

  ⑨你猜一猜,海底动物还会发出哪些声音,用“有的像……一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⑩请你把这些句子连成一段完整的话:“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三)师生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多么可爱的海底动物,你认识他们么?

  ①观察插图,同座互相指一指你认识的海底生物。请同学上来介绍。

  ②那这些海底动物是怎样活动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它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③默读课文,用“——”画出课文中介绍的海底动物。

  ④找出你喜欢的.动物,读一读介绍它的句子,想一想它的活动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哪个动物,就出示哪个动物的动画)

  ⑤这一自然段通过六种动物的活动方式说明了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

  ⑥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⑦请同学们围绕“预防非典,大家各有各的办法。”写一段话。

  ⑧想一想你可以写哪些人的方法。提示:医务人员……老师……同学们……

  ⑨总结学习方法:找中心句——划出围绕中心句写了哪几个方面——读句子——用自己的话说特点

  (四)学生根据学习方法自学课文五自然段。

  ①学生自学

  ②集体交流,出示检测题:

  A中心句是( )。

  B从( )和( )两方面说明海底植物的差异很大。

  C海底植物颜色的特点是( ),形态的特点是( )。

  (五)师生共读第五自然段

  ①海底不仅是一个景色奇异的动植物公园,更是一个天然宝库。这里蕴藏着丰富的……

  ②学生可以自由补充自己知道的知识。

  六、总结课文

  海底有这么多可爱的动物,美丽的植物,还有这么丰富的矿物资源,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其实我们人类对海洋的了解还只是冰山一角,包括人们对宇宙的了解也是如此,大自然里还有很多很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小朋友去发现、去研究呢!

  (七)板书设计

  ① 23 海底世界

  景色奇异闪闪发亮

  窃窃私语 美丽的世界

  动物 多

  物产丰富 植物 奇

  矿物 丰

  这个板书出现在第二课时,帮助学生总体把握课文结构。

  ② 海底动物 的 活动特点

  海参 爬行缓慢

  梭子鱼 游动快速

  乌贼、章鱼 后退

  贝类 自己不动

  深水鱼 会发光

  这个对应式板书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形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同时明白如何围绕中心写一段话。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7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翠鸟》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思维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所以本课以摒弃琐碎的分析讲解,引领孩子入情入趣朗读课文,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作为本课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让学生在这种活泼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和探求,培养语文情趣,让学生真正懂得文章的“情”在哪里,“趣”在何处。我准备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本课的教学。

  一、说教材

  《翠鸟》是六年制第六册第四单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要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本文作者重点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本课的编排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二是体会课文中关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从新课程目标建构的三个维度出发,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联系语境理解“清脆、疾飞、锐利”等词的意思。

  2、自主学习、潜心会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3、静心涵咏,读中悟情,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表达对翠鸟的喜爱!

  以上目标着力反映了知识与能力,强调过程与方法,同时也注重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能较好地反映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写翠鸟外形特点和对捉鱼的动作描写。难点是以以便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二、说学生

  三年级的孩子纯真而富有爱心,特别喜欢小动物,可以预见对学习本文将会有较浓厚的兴趣。但他们活泼好动,精神不易集中,对单纯的解读文本有一定困难,故教学设计一定要注意直观与趣味性。

  三.说教法

  1、 创设情境法

  情境应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本课顺应学生心理,创设情境,建立课文的内含情感与学生情趣的联系,激发学生情感。如,通过播放翠鸟捉鱼的教学录像,运用有形、有声、有情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课文,直观感受翠鸟捉鱼的动作敏捷,调动学习积极性,这样能比校直观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变抽象为具体,当学生感悟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后,自然地生成了情感。

  2、 朗读感悟法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方面,在整堂课中,把朗读贯穿在整节课的始终,运用多种方式的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师生赛读、引读、评读等,让学生在读中进入课文意境,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积累语言。

  此外,还采用了游戏激趣等方法。

  四.说学法

  1 培养自学能力 学会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根据课文内容疑问难,读活课文。

  2 训练观察方法 学习抓住事物人特点进行观察,以画促悟,培养学生按顺序观察的能力

  3 掌握读段方法 段的训练是中年级的训练重点,学生要学会读懂一个自然段,在词句的基础上,理解整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将安排两课时来组织本课的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大意,并学习翠鸟的外形特点。第二课时:深入探究、深受翠鸟的可爱,体会独特的表达方法。

  (一)、赏图激趣,引出课题,探究“翠”之所在。

  教学伊始,展示一组翠鸟的图片,那斑斓的色彩,那俏丽的体态,如一块巨大的磁石,吸住了学生的心。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接着我以这一“翠”字做探究点,引导学生讨论思考:“翠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弄懂这个字的意思的?”学生可能会回答是通过看图弄懂的,也可能是通过读课文弄懂的,或者是通过问别人弄懂的,无论作何回答,我都会加以肯定,让学生懂得这些就是获取知识的好途径、好办法。

  (二)、熟读文本,感受鸟美、文美。

  1、录音范读:

  本班学生朗读水平比较薄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阅读课文有困难,故我决定利用录音范读,降低学生自主阅读的难度,同时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并让学生先从听觉上感受文章的美。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已有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能力,对自读课文这个学习任务,自主学习是可行的,教师起的是帮导的作用。

  3、细读课文,感悟鸟美、文美。

  自学生字后,我进一步鼓励学生自学课文:把课文读上两三遍,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并在有深刻感受的地方写上批注。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与文本直接对话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心智在灵动的`文字与美丽的情感中恣意徜徉。然后,我安排四人小组进行学后交流,让学生学会从他人处获取知识与经验,同时也起到帮助学困生读懂课文的作用。

  在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时,我引导学生寻找支持自己意见的依据,并引入到相应的段落或句子,进行品词品句的训练,引导学生谈个人对文句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个环节,我准备了可灵活切换的课件,以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句,深入感受鸟之美、文之美。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评价学生的阅读时,我尊重学生的感受和理解,不居高临下的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

  (三)、竞读、展示读。

  我组织学生开展竞读或展示读活动,在进一步品读课文的同时,培养学生敢于展示自我、乐于与他人分享成功快乐的品质。

  (四)、角色体会,培养爱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和感情。

  学生扮演翠鸟,教师以记者的身份对翠鸟们进行采访。我设计了下面的采访问题:

  (1)、翠鸟们,你们长得真漂亮啊,能否自我介绍啊?

  (2)、你们叼鱼的本领很高,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叼鱼的?

  (3)、你们还想向我介绍些什么呢?

  (4)你们对我们人类还有什么要求吗?

  前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回顾文本,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并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改述课文的能力。

  第三个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

  学生说说课本中没讲到的,自己懂得的有关翠鸟的知识,让学生感受课外学习与积累带来的好处。

  第四个问题通过学生与鸟换位的思考,让学生以翠鸟的视角审视现状中人和动物的关系,内化地衍生出爱鸟、爱自然万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和感情。

  (五)、换位研讨,领会写法。

  本文的写作特点十分鲜明,但对初学写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写作方法是十分抽象的概念。因此,我采取与学生换位的办法,把学生推到自主研究的地位。

  我设计了这样的请求:我要写一篇介绍鹦鹉的文章投到报社发表,我的文章该怎么写才写得生动吸引人呢?请大家一翠鸟为例帮帮我好吗?

  (六)、拓展探究,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

  课内的学习是有限的,而课外的知识却是无限的,生活处处皆语文。所以,在学完本课后,我引导学生的思维从文本中走出去,到更广袤的课外领域。设计下面的作业。

  作业:

  1、把你喜欢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

  2、回家留心观察一种小动物,把你对它的认识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

  七、说板书设计

  翠鸟

  外形——动作

  抓住特点写具体

  本板书既简洁明了,又提纲挈领,既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又突出了课文的重难点,一目了然。

  总评: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以人为本(1)按照“读书内化”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翠鸟叫,学翠鸟说话,画翠鸟,让翠鸟唱人类的歌曲,读他们的文章,所有这些万变不离其“读”,以读为本,以画、说、演等促读。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读促问,以读导悟,以悟促读的教学策略。(2)真正将学生放在了主体的地位,质疑问难的安排,采访练说的训练,各个教学都是以人为本的。

  八、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板书:

  12 翠 鸟

  外形: 美 动作: 快

  爱

  第二课时板书:

  12 翠 鸟

  (外形)——(叼鱼的本领)——(住处)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8

  尚老师执教的读书汇报交流课——《夏洛的网》,给我如何上好这种类型阅读课指引了方向,让我受益匪浅。

  一、主要优点:

  1、通过视频、歌曲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而且内容与书的内容相符,生动形象。

  2、尚老师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学习的氛围。出示文中插图,让学生用简练的`话语概括出内容。教给学生一种读书的好方法——借助插图概括一本书的主要内容。

  3、抓住夏洛的“我救你”,让学生体会夏洛的可贵品质,进而引出夏洛为威尔伯织的四次网。通过学生的交流说说夏洛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4、教会学生读书学习的方法,抓故事情节,品人物形象。通过学习一个故事,然后让学生自由运用所学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

  5、孩子的素质高,对于自己的见解能够侃侃而谈。

  二、存在的问题:

  回答问题的学生只局限在几个孩子身上。

  三、建议:

  1、加大回答问题的学生面。

  2、背景音乐可适当调低声音。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9

  一、教材与目标:

  1、教材分析:《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写景记叙文。“我”在公园观赏荷花并展开丰富的想象,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写出了荷花的丰姿,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法和学法:

  依据文本性质及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本堂课我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与意图: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在激发动机中——入情

  如果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掠过水面。上课伊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上一阵“微风”,让学生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今天,我们先来猜个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各种美丽的荷花图)叶圣陶先生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荷花》。而后请学生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如此激情的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学习状态。

  第二环节、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我将教材中的插图制成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荷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它们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想想这段有几句话,你最喜欢读哪几句,为什么?

  (2)反馈,估计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

  ①后三句:让学生在课件上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将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②第二句:为什么喜欢?并进一步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感情朗读写荷叶的句子。

  (3)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并试着背诵。

  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和内化。

  第三环节、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学生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教师因势利导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

  我借助想象展开和语言媒介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用陶醉的语气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

  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第四环节、在表情朗读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活起来了,他们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而表情朗读正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好形式。因此在第二、三自然段的教学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就是让学生在读中抒发内心的情感。

  学生略读第一自然段,知道这一段写了荷花的清香后。我安排配乐朗读前三段来结束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再次感受荷花的美,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反思:

  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了情感,就没有素质可言。有人说,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就是说儿童的情感有时会比成年人的更丰富。因此这节课我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逐步将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了追求美好,热爱生活。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检阅》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报告了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到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校阅阅兵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校阅阅兵步队得到了各人的同等喝采。

  二、说教学目的:

  基于对课本的明白,将本课教学目的定为: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准确读写“校阅阅兵、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3)明白课文内容,感觉儿童队员对残疾人博莱克的恭敬和敬服,以及博莱克自负自强的本性品格,领会队员们优美的心灵。

  3、教学重难点:

  重点:资助学生明白课文内容,在阅读中领会人物生理的变革,并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关键句“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三、说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引导法、探究法。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

  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朗读体会法。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体会队员们美好的心灵。

  (3)角色转换法。让学生把自己当做文中人物:博莱克或那些儿童队员们,体验人物的心情,促进对文本的理解。

  (4)读写结合法。在阅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进行写话,强化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我将分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我将着重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情境回顾,导入质疑

  1、播放儿童队员参加检阅时的情景的课件,教师配合进行叙说:七月,波兰首都华沙举行了隆重的国庆检阅,在参加检阅的所有队伍中,有一群儿童队员得到了观众的一致称赞。观众是怎样称赞的?

  2、在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课文的两个关键句: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接着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用夸赞的语气读读这两句话。

  3、学生读后,教师紧接着提出疑问和读书要求:这个小伙子是谁?观众为什么会称赞博莱克很棒呢?请同学们赶快读课文,找出能表现博莱克很棒的段落。

  (二)走进故事,研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描写博莱克参加检阅时表现的段落,教师出示该段落和相关的图片,问:这段话中的他是指谁?看看图,再读这段话,你们从哪儿看出博莱克很棒?

  2、引导学生联合博莱克自身身材特点逐句逐条理的读悟,起首接纳脚色比拟法:将博莱克与正常儿童比拟,与本身以往到场校阅阅兵的履历比拟,再开导想象:想象他在平常是怎样降服困难,对峙训练步调的。接着举行脚色转换:将本身看成博莱克本人,担当老师访问校阅阅兵时的心情想法,从中感觉博莱克确实了不得,感觉他的自负自强、大胆自大的本性品格,以次来促进明白“这个小伙子真棒!”这句话。在领会的基础上,接纳了师生互助读,指名读,齐读等方法的朗读,朗读时,老师举行或肯定或点拨、或鼓励或提示的评价,以评促读,读中感悟。

  (三)深入文本,感悟“这些小伙子真棒!”

  1、教师小结过渡:博莱克以他的自信自强、勇敢坚强赢得了观众们的称赞,其他的儿童队员们为什么得到了观众们的`称赞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2至9自然段,看看儿童队员们在一起干什么。

  2、体会队员讨论时为难的心情。

  重点抓住第六段,采取角色转换法,让学生来充当文中的主人公,老师把检阅要不要博莱克参加,把他放在哪个位置这个棘手的问题叫给学生们处理。老师做如下引导,来让学生亲身感受矛盾心理:队员们想到的三个办法,你愿意跟博莱克说哪个?学生如答:都不愿意,就追问为什么都不愿意说?如果学生愿意说其中某种办法,就追问他准备怎么跟他说?在问博莱克:你听到队员们这样说,你心情怎样?你想了什么?以次激起矛盾心理,并同时感受孩子们善良心灵,他们关心爱护残疾人的品质。

  3、学习儿童队长坚定的决定,指导朗读他的话,体会他的善良与公平对待每个人的品质。

  4、指导朗读队员们赞同队长决定的话,感受队员们心情的变化,体会他们同样的善良。

  5、小结: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

  (朗读是语文课的灵魂,没有朗读的语文课一定不是一堂好课。通过不断反复朗读“这个小伙子真棒!”和“这些小伙子真棒!”这两句话,并且每次都是在不同感悟的基础上引导朗读。同时结合其它句子的朗读,有默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多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走出文本,升华认识。

  1、读完课文,老师这样延伸:实在,生存中有很多像博莱克这样的残疾人,也有很多像这些儿童队员一样的人们,接着出示种种残疾人自强不断的照片,对学生举行意志品格的教诲:身残志不残,万事都不难,有一个康健的身材,更要有一颗善良优美的心灵。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1)看着步队中的博莱克和队员们,我想对他们说:“……”

  (2)波兰华沙电视台的记者采访博莱克,面临镜头,他这样说:“……”

  (3)博莱克回抵家里,他冲动的心情无法清静下来。他在日志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志写下来。)

  3、交换小练笔,评价修改。

  (发掘课文的空缺点,在同等对话的基础上变更学生的情绪体验,让他们去想象思索,从而得到情绪的共鸣。建立情境,让学生在的真情实感在笔尖流淌,读写联合,在写中积淀语言,在写中升华情绪。)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1

  【教材简析】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学情与学法分析】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和知识储备特点,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课文语言和有感情朗读指导两方面。对于理解文章中被艺术化了的语言,在教学方法上,我设计了前置性作业做课前充分预习及思考探究,课堂中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仿写句子等方法,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并对秋天的美产生共鸣,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做到读写结合。在知道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一块,由于平时我班学生少言寡语,课堂上不积极发言,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资源,准备了钢琴曲《秋日私语》,通过图片展示,把课文中的文字和图像融为一体表现出来,以此来刺激学生的眼、耳等多种感官进行品味,帮助孩子更好地感受秋天的美好。也为了课堂能自然活跃、轻松愉快。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词并写好12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五彩缤纷”。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通过仿写句子,学习作者抓住颜色、样子、动作来描写事物的写作手法,做到读写结合。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难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

  1、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我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认读生字词,并指导写好学生认为难写的生字;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结构“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最后是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第二课时则主要是两个教学环节,第一,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体会秋雨的特点以及秋天的五彩缤纷,感受课文的语言美。第二,积累展示环节,试着把第二自然段背下来,接着展示学生搜集的有关秋天的诗歌,一起读一读,最后是一首小诗的仿写指导。现在我就来具体介绍一下每一课时的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大体上包括四个环节:一是导入。通过刘禹锡的《秋词》,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胜过春天的美丽秋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初读课文,检查预习。第一遍读课文让学生自由地朗读,先自查生字认读情况,第二遍指名分段读课文,目的是检查学生在朗读课文方面能不能做到正确流利。接下来的认读生字词。分开来出示一类字和二类字,根据平时对学生的了解,本课生字不难,以抽查和说句子的方式来检查学生认读和理解的水平。在指导写字上,尊重学生的感受,让他们来挑选不太好写的生字并作详细的指导,有观察有分析三是整体感知。用“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这个问题来分析课文的结构,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学生借助“前置性作业”学习之后,简单的同桌交流,进行汇报。四是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每位学生在预习中提出两个问题,先以小组形式汇总问题,接着是汇报,在汇报中筛选问题,简单问题直接回答,课文中有答案的.问题一会儿在书中作答,留下值得思考的问题并板书,引导学生在提问时提出能让大脑动起来的有价值问题。

  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包括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本堂课的一个重点环节: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主要方式就是挑选自己喜欢的一段美美地阅读。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一、二两个自然段,为了能让学生尽快融入这美丽秋景中,并将喜爱之情读出来,特意将第一自然段改编成一首小诗,希望能激发学生朗读诗歌的热情;在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的时候,为学生准备了秋景图片,并把课文中的文字和图像融为一体表现出来,以此来给学生更多的感官体验。

  第二个环节是积累展示环节,通过朗读试着把第二自然段背下来,接着展示学生搜集的有关秋天的诗歌,一起读一读。由于住校生条件不允许,最后我让他们自己创作有关秋天的诗歌,最后是一首小诗的仿写指导。

  秋雨,你是红的吗?——看,你把这么多的高粱,都染成了红色的火焰。

  秋雨,你是黄的吗?——看,你把数不清的谷穗,都染的金光灿灿。

  秋雨,你是()的吗?——看,你把()的(),都()。

  【课后反思】

  1、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也不够有激情。在学生不说话的状态下教师应变能力不够,不能很好的带动学生,让气氛活跃。

  2、教师语言不够精炼,有时表述不清,有时表述不够精炼。

  3、驾驭课堂能力不强,课堂教学环节完成的效果不好,第一课时的指导学生梳理有价值问题超时,拖到第二课时,第二课时的指导朗读效果不好,没有读出情感。

  4、有个疑问,选课是不是有问题。这篇课文是不是不适合提出更多问题。美读好像才是这篇课文该把握的重点。

  5、由于各个环节落实不到位,导致每个环节进展和效果都不好。文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金色的草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生活在乡下两个小朋友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课文接着写了“我”无意中发现草地的颜色在不同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课文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使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本文语言优美平实,内容也较简单,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体验“美”的好教材。

  这篇课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由于本课是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对课文内容初步的感悟能力,遇到疑问也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这样的学情和课标对本学段的具体要求,我预设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1.知能目标: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课后“蒲、英、盛、耍”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让学生在感情朗读、表演、交流中体会、感悟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玩乐的情形,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品位语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容相合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文章语言美,景色美,文中小男孩“发现”的行为也美。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小男孩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变色的奥妙,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没有见过蒲公英开放与合拢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也难体会到发现的乐趣。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通过读课文,与文中小男孩一起去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此外,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也是难点所在。

  三、说教法

  1.美读感悟法: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多媒体情景法: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四、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

  期待在学习上表现为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只有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期待,学生才会主动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沟通。因此我将这样导入新课:

  1.鼓励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有关蒲公英的知识。

  2.(课件出示)蒲公英图片,请学生们欣赏。说说自己眼中的蒲公英。

  3.谈话导入:小小的蒲公英每天有什么变化,你有没有细心观察过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细心观察这种平凡植物的小孩,看看他发现了什么。引出课题并板书(16 金色的草地)。

  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融入语文学习。多媒体展示蒲公英,可以使学生感受蒲公英的美丽。通过图片展示,设悬引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标出自然段。

  2.(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3.理解词语:

  (1)对于像“合拢”“哈欠”等词语可以让学生做一做动作来理解。

  (2)对于“引人注目”“一本正经”等词语可以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3)有些词语还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查字典来理解。

  4.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进行习惯性评价。

  5.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有困难的生字,给学生自由识字的空间。

  理解词义是学生阅读文本的前提,多种形式的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为深入体验文本做好铺垫。增强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培养学生的朗读、审美能力。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2.学生质疑。

  3.(课件出示)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1)乡下是什么地方?

  (2)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3)什么叫不引人注目?

  (4)“我”的新发现是什么?

  (5)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6)蒲公英为什么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4.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画画、动手实验、查资料等)来解决问题。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结合学生的小组汇报,看有关蒲公英的课件。其中有蒲公英开黄花、蒲公英种子的画片。

  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小伙伴一起来解决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四)指导朗读,品草地之美。

  如何指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教师不必细细讲解、分析,应重视“读”。因此,教学中教师以读代讲,以评代导。

  1.读第一自然段,赏颜色之美:

  (1)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说说草地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2)指导朗读第一句,让学生自由读,教师适时评价,在评价中让学生了解、感悟。

  (3)根据课文展开想象,想象兄弟俩在金色的草地上玩耍的情景。想象他们灿烂的笑容,感受他们的开心。

  3.读第三自然段,悟变化之奇:

  (1)教师描述:蒲公英开放时,草地一片金黄,这景色真令人陶醉。孩子们,这块草地还有更神奇之处呢。听听,小男孩向我们讲述啦!

  (2)教师利用课件边出示草地变化图,边播放第二自然段的朗读,让学生在听中发现草地的神奇之处。

  (3)在听后鼓励学生说出对课文的感知,知道小男孩发现草地一天之中在不断变色,让学生产生探究之欲望。

  4.读第三自然段,探变化之因:

  (1)指导朗读重点句: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这一段是课文的重点,这一句更是难点,如何让学生读中明理,读中悟情,读中享受?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可以配合表情读,因为学生明白了草地变色的原因后,心情一定很高兴,可以笑眯眯地读;配动作读,边读边用动作演示,这样学生很快明白“张开”“合拢”的意思。利用课间引读。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草地变色的奥妙,难点也迎刃而解,另一方面多种形式地读,展示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从而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

  (2)课件引读: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草地变色的原因,我用课件进行引读“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 的,而是 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 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 了。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 ,可以 、 。花朵张开时,花瓣是 的,草地也是 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 的了。”这样在读的过程中,学生更能明白草地神奇的奥妙,从而感受发现的乐趣。

  (五)教师小结,感情朗读。

  蒲公英不仅是孩子的好朋友,而且它还是药材呢。虽然它看起来是那么不起眼。同学们,自然界还有很多东西像蒲公英一样随处可见,不被人们重视,可是它们对人类却非常有用。你知道那些东西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大自然有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知道。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

  (六)拓展延伸,实践探索。

  1.说说自己喜欢的事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用自己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并把它写下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七)作业小超市。

  1.写一写:你的身边有没有这么有意思的地方或者东西呢?写下来和同学交流一下。

  2.演一演:和你的小伙伴演一演我们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3.说一说:把这么可爱的草地,这么有趣的蒲公英介绍给你周围的人。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教案,集中体现了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及教学过程。好的板书还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根据本课的教学预设过程,将形成如下板书,使本课的学习变得更加一目了然。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3

  一、教材方面

  鉴于初三的特殊情况,我没有选课文来说课,而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构思难、内容空洞等实际问题,结合中考考点,收集有关资料,自编教材。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理清范文的思路,把握几种议论文的结构类型。

  2、学会设计作文的架构,学会拟写议论文的提纲。

  【教学重点】学会设计作文的结构,学会拟写议论文的提纲。

  【教学难点】学会拟写议论文的写作提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黑板、幻灯机

  三、教法和学法设计

  为了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的方法:

  教法:提问法、演示法、巡视指导点拨法、练习法、当堂评定法。

  学法:范例法、归纳总结法、竞争法、修改法

  四、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步导入:郑板桥说到“画竹必先成竹于胸中……”引出我们作任何事情都要“胸有成竹”,即做事之前心中要有完整的谋划打算。写作文亦如此,写作之前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总体构想,写作过程中实现这个构想,才能写出好文章。而这种构想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作文提纲。

  第二步检查预习:写出所给范文的写作提纲,课前精心挑选了三篇优秀考生作文,布置学生写出每篇文章的写作提纲。提问三个学生,之后归纳:以上三篇文章都是在取得高分的考场作文,它们得高分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呢?——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这样的文章怎能不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那么如何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呢?——学会拟写作文提纲是关键。

  第三步学习如何拟写作文提纲

  (一)作文提纲的模式及其要求(板书):

  要求学生根据资料归纳

  议论文提纲的模式要求

  1、标题(提出论点)①包含中心;②出新

  2、引论部分(引出中心论点)正面、鲜明亮中心。

  分论点一(论据)①要是一个明确的句子。

  3、本论部分分论点二(论据)②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

  (论证中心)分论点三(论据)③要有论据

  4、结论部分①归纳总结②深化中心③有现实意义

  论据的要求:

  (1)论据可以是名句、格言,也可以是事例。

  (2)要典型,有代表性,众所周知(阅卷老师知道),才有说服力。

  (3)每个分论点至少需要一个论据,多多益善。

  第四步举例说明(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更加深刻地掌握模式和要求):

  以”勤奋”为话题拟写作文提纲。成才有路勤为径

  一、引论部分由“书山有路勤为径”引出:勤为径——提出中心论点(成才有路勤为径)。

  二、本论部分

  1、勤奋,是学习进步的法宝。(“勤能补拙”是良训、“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梅花香自苦寒来”;鲁迅:哪里有时间,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2、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成才。(“一分辛劳一分才”;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古人勤学故事:车胤囊萤、孙康映雪。)

  3、只有勤奋学习,才能跟得上社会的发展。(孙敬苏秦悬梁刺股、祖逖闻鸡起舞、孔子韦编三绝。)

  三、结论部分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智力才能差别不大,要想在现代社会立于不败之地,要想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必须勤奋。拟定了这样的作文提纲,还能写不出内容充实有条理的文章吗?

  第五步自己动手写提纲

  请你根据以上拟写提纲的模式和要求,以“细节”为题拟写一则作文提纲(5分钟)

  每个专业组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较好)的习作投影,全班修改,讲评,最后评出“最佳提纲”。——既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又活跃课堂气氛。

  第六步总结

  在老师引导下,全班一起重复拟写议论文的提纲模式和要求:首先,议论文的写作提纲由哪几部分组成?(标题、引论/开头、本论和结论,而本论里头包括三个分论点及各论据)接着,议论文的写作提纲有哪些要求?标题——新颖、包含意旨、提示论题;分论点——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论据——典型事例或名言名句、能证明该分论点。结论——归纳总结、有针对性、深化中心论点。五、课后作业以“沟通”为话题,拟写作文提纲。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4

各位专家、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捞铁牛》,《捞铁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下面我从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的是宋朝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记叙的,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进河底的淤泥里,和尚怀丙主动提出打捞铁牛,再讲怀丙做了哪些打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最后讲怀丙是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的。

  本课教学可用两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理解词句的意思,依据大纲要求,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会认本课的生字词,并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浮力打捞铁牛的。

  3、学会按一定的顺序的写法,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4、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怀丙是怎样打捞铁牛的。

  2、教学难点:⑴感知人物的个性特点;⑵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四、说教法与学法

  1、以情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新课时,我先向同学们介绍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由他联系到怀丙,从而激起同学对怀丙的兴趣。

  2、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在读中教给方法。

  本课教学中,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包括自读、默读、指名读、齐读等不同形式的读法,通过读来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3、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潜能意识,让学生积极地参加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学,质疑问难,合作探究、交流,创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

  4、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并及时地教学生要爱科学、学科学。

  五、说教学流程

  ㈠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介绍古代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之事,由他联系怀丙,激发学生了解怀丙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阅读课文的积极性。

  ㈡齐读课题,质疑课题。质疑课题,让学生的大脑迅速动起来,思考与课题相关的问题,这也正是课文所要了解的相关内容,学生在读完课题后能更有目的去读课文内容。

  1、谁去捞铁牛?

  2、究竟为什么要去捞铁牛?

  3、他是怎样捞铁牛,捞到了吗?

  ㈢带着以上疑问让学生初读课文,整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还要掌握文章的字词。

  1、初读课文,不会读的字看课文后字表上的读音,或查字典。

  2、遇到读不懂的地方,先要认真想一想,想不好的可以问老师或同学。

  3、回答阅读课题时质疑的前两个问题。

  ㈣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第3、4、5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要深入理解和尚所做的每项准备工作,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进一步理解领悟作者按准备工作的先后顺序写的,体会作者的言之有序,并设计了以下问题:

  1、怀丙为了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2、打捞铁牛的工作分为几步做的?

  3、再看看怀丙又有哪些出色的表现?

  4、和尚把铁牛送了回来,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

  5、从和尚的所作所为中,让学生思考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㈤练说话,促进能力转化。1、学了第3段后,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请同学们就做过的某一件事说几句话,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这一组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这样既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又强化了知识的记忆。2、学习全文后,让学生说说最喜欢的科学家的一两个事例。

  ㈥课后让学生思考并去实验:你有没有比和尚更好的方法把铁牛捞上来?第二天给老师汇报。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清新明快,看了使人一目了然,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

  捞铁牛

  1、时间:宋朝

  2、人物:怀丙

  3、原因:被水冲走

  4、准备:备船装沙,拴船搽架,拴牛连架

  5、打捞。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故事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5

  一、教材分析:

  《田忌赛马》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田忌连输三场,孙膑看了比赛后帮助田忌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取得了第二次比赛的胜利,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全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可以分为“初战失败”孙膑献计“再赛获胜”三部分,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做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本课时是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生"读通课文,学会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了解第一次赛马的经过、结果"的基础上,我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从而有感情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懂得在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善于分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三)教学难点

  理解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这样的好主意。

  三、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了新的飞越。他们有了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敢于在交流和讨论中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及已有的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法、学法

  朗读理解法、重点词句突破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五、教学设想: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阅读感受和体验,应注重指导学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为完成本课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有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提问,围绕重难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发表见解,深化人物性格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复习第一次赛马的经过、结果以及赛马后田忌与齐威王的神情。设置问题“第二次赛马的情况如何呢?,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布置任务“讲述第二次赛马”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 二)学习第二次赛马,并分析转败为胜的原因。

  1、学生讲述经过、结果,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意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第二次赛马。根据比赛的结果让学生分析田忌与齐威王神情的变化,讲解“目瞪口呆”。

  2、出示两次比赛的对阵图,让学生分析田忌是转败为胜的原因(调换马的出场顺序),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其他调换顺序的方法,这一设计可以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摆、推敲、比较、联系等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实验证明,孙膑安排的这个顺序不是乱调的。得出结论孙膑想出的这种出场顺序是田忌能赢得唯一办法,表现孙膑的善于思考,感受孙膑的智慧。

  (三)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围绕重点,研读探究,分析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这样的好办法。

  首先出示学习提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接着进行小组汇报孙膑想出这样的好主意的原因,弄清孙膑能想出好办法主要得益于他能认真观察、仔细分析,让学生找出文中这句话 “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通过马速排行理解“快不了多少”是第二次比赛胜利的关键。通过这一设计我想能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突破了课文的难点,二是使学生懂得,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想出正确的方法。

  接着让学生汇报田忌和齐威王为什么没有想出这样的好主意?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去理解人物的心理。

  两次赛马中间的对话部分是教学的重点。田忌、孙膑、齐威王不同的神态、表情、语气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对于这样对话多的段落,我让学生充分朗读,让学生在独立,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平等对话,以读悟情,在感悟语言中积累语言,陶冶情操,让学生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孙膑的`足智多谋。

  最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一设计我想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领会这段的内容和人物的想法,并且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拓展:

  1、做齐威王的谋士。

  同学们,如果你是齐威王的谋士,在第二次比赛中途对于田忌调换了马的顺序,你有所警觉的话,你有办法帮助齐威王取胜吗?设计这一环节意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知道要用智慧去解决问题。

  (五)总结全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示和收获呢?(学生自由读文后发言)这一设计我想可以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已有认知水平,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并把所想的用自己的语言流畅地说出来,这是培养学生词语的组织运用能力的很好的方法。

  (六)教师小结:胜不骄、败不馁,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

  同学们,智慧是人生的向导,但智慧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希望我们同学今后在生活中能够做到认真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学习,用智慧的钥匙去开启你们的成功之门。

  (七)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田忌 孙膑 齐威王

  垂头丧气

  20xx/12/1 10:24:47 得意洋洋

  喜出望外 调换顺序 目瞪口呆

  七、课后反思:

  在这节课我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能环环相扣,课堂中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和积累。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心理,并通过朗读读出人物的心情,课后谈出了自己的收获。但在这节课中,也存在着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唯恐自己对上课时间把握不太好,造成压堂,所以对于有些问题不敢放得太开,以至于不能让学生透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的时候还会有些限制学生的想法。其次要注意针对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语言还有不够准确的地方。

  以上的种种不足之处必须通过实践的不断磨练来弥补,通过日常的每一次备课、上课、反思来实现。我会把这节课当成又一个新的起始点,继续深入地钻研课堂教学,完善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1-18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01-11

语文《怀念母亲》说课稿02-20

小学语文《画》说课稿11-19

语文说课稿【热门】01-07

语文说课稿【精】01-07

【热门】语文说课稿01-07

有关小学语文的说课稿01-17

【推荐】语文说课稿01-08

关于语文说课稿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