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机械制图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机械制图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XX,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点的投影》。我说课分为4个大部分,
一、说教材
《点的投影》是《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这本教材里面的第二章第一节所要学习的知识。《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是机电专业中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但是因为学生的基础差,对空间想象力的建立有一定的困难,而学生一但无法跨越由“空间”到“面”的表达方式,将无法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将来就业质量会有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就得帮助同学们跨越这个障碍。
我们知道,一个无论是多么复杂的形体,它的基本图形元素无非就是点、线、面,而这三个基本图形元素中点是最简单的,而我们想要学生跨越这个由“空间”到“面”的表达方式,那么我们首先就要教会他们最简单最基本的空间点是如何从空间转化到面也就是点的投影这块着手,只有这样,他们才有信心才能从中领略《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乐趣,这样也就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今后直线的投影、面的投影等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确立目标,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确定重、难点
确立目标:
那么,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点的投影》这堂课的目标就是要求学生掌握点的投影规律。只要掌握点的投影规律,学生以后才可以轻松地把空间点转化为了面的表示方式,才可以轻松解决已知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要求作出第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的问题,才可以轻松地由平面点想象出空间点等一系列问题。
分析教材(确定重点):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把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定义为点的投影标识以及点的投影规律。点的标识重要,是因为,这个是《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里面的公约,俗语都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我们这个公约都搞混了的话,那我们就没有办法成就“方圆”了,也就是没有办法利用这个“规矩”去帮助我们顺利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了。而点的投影规律是我们能够顺利完成由空间到面表达转化的桥梁,所以也当然为重点了。
分析学生(确定难点):
中职校的学生只是在初中的时候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几何课程,设计的空间想象并不多,空间想象能力非常有限,所以这堂课的.难点就在于空间与平面的互换上。
三、说教法(教学过程)
导入技能:
首先说明学习本节课的难易程度以及目的,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的同时也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使得学生注意力开始集中起来。
其次,进入本节课的内容学习,首先是强调本节课中经常提到的点的有关注意事项。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同学走入误区。
接着开始学习新的概念——三面投影体系。通过在上节课所学习的两面投影体系的基础上画图讲解三面投影体系各面的标识以及三面投影体系的特点。这样的讲解同学们就可以很直观的认识到了三面投影体系与两面投影体系的区别。
将空间位置上的一点置于三面投影体系中,在这个时候引导学生思考练习:运用之前学习过的平行投影中的正投影做出这个空间点在三个面上的投影。(学生上讲台做)
逐个投影分析其对错,由学生回答对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表达点的投影的时候很吃力,一时是这个投影,一时又那个投影,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说明了点的标识的必要性了,进而带这学生进入点的投影在三面上的标识的学习,也就是我们的重点内容之一,这样的一种由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教法也就是理论联合实际的教学原则可以给学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从而也可以突出我们的重点内容。
接着是开始我们的难点,空间问题转换平面问题。也就是怎样将三面展开成一面的问题。
转换时候采用的是画出一个由空间点以及空间点对应在三面上的投影组成的长方体。同时利用我们准备的三面投影体系教具(flash)先让学生形象生动的观看一次真实转动的情况,再解说,在解说的时候要一边解说一边在旁边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哪个面沿哪条轴转,向哪个方向转,转多少度都一定要在空间图形上明确表示出来。因为学生的空间能力还是很薄弱的,你稍遗漏一个不标,那么学生就可能开始看不懂了。同时,在这一块我们务必要更加注意我们的讲解速度,尽量放慢语速,在解说的同时一定要留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发现学生出现疑惑不解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再重新解说一次。在板书上,空间图与平面图是要画在一起的,因为两个图画在一起,可以使得学生容易结合想象,对于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很大帮助。
下面我们结合空间和平面的两个图形,引导学生从点的三个投影他们的尺寸或者是方位上寻找联系。首先给予空间点A一个坐标(x,y,z)要求学生写出点的三个投影的坐标,在平面图形上表标示出来找出关系。这样,当学生写出来了就可以很轻松地发现到一个或者两个或者全部的规律。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讲解,让学生与老师比较一下整个过程有哪些差别。强调最后得出的规律,也是我们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其引起高度的重视,并且加深在他们脑中的印象。
接下来课堂练习,让同学们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做出第三个投影面的投影(已知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
学生代表上来做。
评讲中反复强调三种方法中所要运用到的知识——点的投影规律。要求同学们课后熟记并且熟练运用。
结束技能:
归纳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再次让学生明确重难点。
四、说学法
本节课采用了“循序渐进” “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教学原则。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浅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点的投影是组成图形元素中最简单的一种,学生应当对自己充满自信心,积极调动自己的学习热情、学习主动性。在学习中学生要不能从头至尾都是依赖老师,而是应该更多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就要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同学之间还要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以上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目标、说学法四个部分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
机械制图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教学反思、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向各位阐述我对本课的构思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选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高教第三版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该课程属于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节课是在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两种投影法的基础上对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进一步的研究,在内容上起到一个延伸的作用。三视图是空间几何体的一种表达形式,是一种最常见的技术图样,学好三视图为以后学习视图投影奠定基础,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本节是制图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是学生以后学习几何视图投影至关重要的一课。
2、学情分析
学生特点:对于我们机械专业,男生较多且好动,传统的理论教学已适应不了他们较差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满足不了他们的好奇心,面对如此的情况,我们将平时的理论教学转为多元化的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知识储备:学生在义务制教育阶段已经接触过三视图,但学生对三视图的理解仍然在数学的知识层面上,认识较为肤浅,需要正确完整地引导学生对技术学科所要求三视图的知识进行全面的认识。
3、教学内容与教材处理
由于本节课是对三视图投影规律的进一步研究,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在教学内容与教材处理上先复习投影法,从而引入新课,便于学生的理解以及更好的掌握。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及学生的基础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三面投影体系的.建立。
②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
(2)能力目标:
①会做简单图形的三视图。
②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我们一起分析三视图的投影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程的兴趣以及学生的学习热情,同事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自豪感。
5、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拟定如下:
重点:1、三视图的形成过程。
2、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难点:三视图与物体方位的对应关系。
二、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上述的学情分析,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拟定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职高生的基础现状,在教法上主要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法。以启发引导为主,采用设疑的形式逐步让学生进行探性学习。同时针对职高生的认知能力,铺以必要的讲授法,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增加师生互动,以帮助学生对其运动特性的深刻理解和正确应用。
三、教学流程:
1、复习旧知识(用时3分钟)
学生观看一个视频,回答一下两个问题:
①投影法的分类(中心投影法、平面投影法)
②正投影法的基本性质(真实性、类似性、积聚性)
加深了学生印象,为今天的新课作很好的铺垫。
2、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在这里我先播放一个视频,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看,“这个物体要从几个面观看才能反映实体”学生很快可以看出,当要正确反映物体的真实形状,我们需要从三个面来观看。那么这三个面在投影中是什么样的投影关系呢?这样通过创设情境和设定任务进行开篇,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到探索研究环节。
3、探索研究(用时30分钟)
(1)三投影面体系的形成
由于正投影具有三个特性,我们用正投影法的一个投影是不能将物体的构成关系表达清楚的,(课件演示不同物体的相同投影)我们同时从不同方向对物体进行投影,又会怎么样呢?这相对于前面的单一的投影来说,大大增强了我们认识物体的准确性。此时便可以引出“视图”的概念,所谓视图,就是以我们观察者的视线作为互相平行的投影线,将物体运用正投影法向投影面投影所得反应物体几何形状的平面图。那么又让学生从侧面、水平面这两个不同的方位观察,都会获得不同的两个视图,将三个视图组合在一起变得到所谓的三视图,同时还能准确的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从观察的角度看,正对观察者的投影面称为正立投影面,简称正面,(用V表示),右边侧立的投影面为侧立投影面,简称侧面(用W表示),水平位置的投影面为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用H表示)。
V与H的交线称为OX轴,简称X轴,它代表物体的长度方向。
W与H的交线称为OY轴,简称Y轴,它代表物体的宽度方向。
W与V的交线称为OZ轴,简称Z轴,塔代表物体的高度方向。
X、Y、Z三轴的交点0称为原点。
(2)三视图的形成
我们构建好三投影面体系后,我们将要表现的物体置于这三个投影面体系中。分别由前往后向正面投影画视图;由左向右侧面投影画视图,由上往下画视图。这样,便分别得到正面上的主视图,侧面上的左视图,水平面上的俯视图。然后移开物体,隐起投影线,便得到三个位于不同平面的三视图。但这样不便于平面表现,于是,我们再将这个三投影面体系,分别绕OX及OZ投影轴展开。这样原来出于不同平面的三个平面视图便展现在一个平面上,便得到了物体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即该图的三面投影。
(3)三视图的关系及规律
①位置关系
A、主视图保持不动B俯视图在主视图下方C左视图在主视图右方
②投影关系
A主、俯视图长对正B主、左视图高平齐C左、俯视图宽相等。
③方位关系
A主视图反应上下左右方位B俯视图反应前后左右方位C左视图反应上下左右方位。
4、小结,归纳提炼(用时2分钟)
①三投影面体系
②三视图的形成
③三视图的关系与投影规律
5、拓展延伸(用时2分钟)
在这里我设置了一个动手操作题,让学生画出长方体(缺角)的三视图并分析长方体表面间的相对位置。这样使学生的探究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活学活用所学知识,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四、教学反思:
到此教学过程的四个环节就完成了,回顾整堂课的设计,我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中心,以问题驱动为主线,在各个环节中不断的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并适时的进行点拨诱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本课的重要内容,将板书设计如下:
一、三面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组成的投影面体系
正面V、水平面H、侧面W
二、三面投影的形成
V面:从前向后,正面投影
H面:从上向下,水平投影
W面:从左向右,侧面投影
三、三面投影的投影规律
主、俯视图长对正;
主、左视图高平齐;
俯、左视图宽相等;
四、三视图的方位关系
上下左右围主视,
俯视左视分前后,
靠近主视是后面,
远离主视是前面。
思考题:
作业采用橡皮泥做模型帮助分析的完成方式,使直观教学通过实践真正深入学生。
机械制图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机械制图主要是研究如何表达物体空间结构的课程,而它的表达方法主要有视图、剖视和断面。
《剖视图的形成及画法》是机械制图教材中第六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在前一节之中我们学习了视图的概念及画法,它主要集中表达的是机件的外部形状特征,对于机件的内部结构则用虚线在图中表示;而剖视图是以视图为基础,对物体进行了切割,主要在于表达机件的内部形状,是机械图样的另一种主要表达方法,它既延续了视图的投影知识又在其基础上给予了发展和提升,同时,它也是后面学习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础,可以说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中职生本身学习的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不高,而且注意力相对而言更容易被分散。所以要时常与他们互动,以鲜活的实例诱导他们,让他们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2、知识障碍:机械制图这门课程本身就需要学生有一定得空间想象能力,而本节内容又是学习物体的内部结构,所以相对更难一些。因此必须结合实际中他们常见的物体去诱导他们,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而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与情商,让学生在学知识的过程中也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思想教育目标三类。知识目标:
(1)了解视图表达能力上的不足,认识到引入剖视图的必要性。
(2)了解剖视图的形成过程并能准确而简单地总结其形成过程。
(3)掌握剖视图主要表达的内容,学会合理地运用剖视图表达机件。技能目标:
(1)掌握剖视图绘图原理与规律,正确地绘制剖视图。
(2)看懂剖视图,根据剖视图能准确想象机件的形状。
(3)我们通过多媒体演示,拆模型来理解剖视图的概念,从而让学生总结剖视图的'形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德育目标: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教学、分组讨论学习的方法理解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与交流的态度,相互帮助、鼓励,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四、教学重难点
(1)通过项目教学法理解掌握剖视图的形成过程。
(2)剖视图画法中实体与实心部分的具体位置的判别。
(3)攻克绘制剖视图时容易产生的漏线现象。五、教学程序设计课堂教学应以掌握知识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以项目教学法的形式,紧扣重点,突破难点。在这节课中,我分如下几个环节来展开我的教学活动。
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程导入展示一组视图,让学生想象形体,接着提问学生“主视图中过多的虚线会产生哪些不足”(项目一),从而引入新课——剖视图。学生认真听讲,感受视图表达该物体的结构,充分感受视图能力上的不足,分小组完成项目一对比与典型的“回忆旧知——获取新知”的引入法,这种问题法引入更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完成知识目标一的突破。新知探索一、剖视图的概念:假想用剖切平面剖开机件,将处于观察者和剖切平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剖视图。通过多媒体演示,讲解剖视图的形成及概念。提问:剖视图的形成主要包括哪三个步骤?(项目二)学生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认真观察所演示的过程回答:剖开、移去、投影三个步骤,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项目二教学从感性认识到知识体系层面上的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影片及模型的直观教学让学生对剖视图的概念形成直观感受,强化学生的记忆。同时完成知识目标二的突破。新知探索二、剖视图的绘制例题:结合多媒体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剖视图的绘制步骤。题目:将视图改绘为剖视图。认真观察教师演示,熟悉绘制剖视图的步骤。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因此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完成知识目标三的突破。新知探索具体作图步骤:1、假想切开机件2、移去部分机件:A移去了部分遮住视线的外部轮廓;B将原来看不见的内部结构变为看得见,即虚线改为实线。提问:做到此处是否能明显区分好机件的空心与实心部分吗?(项目三)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并回答相关问题。每答对一题目得十分,利用小组合作评比等方式,共同完成项目三通过模型演示,实物教学,学生就能够直观地认识到剖视图的形成及画法。新知探索三、剖视图的绘制由上面的提问引出国家标准规定的剖面线画法。规定:
在剖切平面通过的实体位置绘制剖面线。回至上个例题:具体作图步骤:
3 、判别实体位置,并绘上剖面线。学生在作业本上练习绘制剖面线。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正确地画法,要求自己的制图的规范性。通过多媒体课件及老师在黑板上演示绘制剖面线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剖面线的绘制。巩固练习1、找出图中的错误部分,并说明改正方法(项目四)。
2、将主视图改为全剖视图。学生分组学习讨论自己动手绘制作图。对作图情况分小组打分,完成项目四教学案例选择典型例题为核心,将学生根据学习能力,知识构建体系的完善与否,分为十个小组,分别给予相应难度的课堂练习,单独完成,组间进行互评、讲解,互评后将作业反馈给教师,增强学生教学的参与性。在此过程中实现本节课的德育目标。巩固练习总结:归纳总结,剖视图作图的注意事项归纳、总结知识要点,帮学生梳理知识条理。课堂小结多媒体演示剖视图的形成,并总结如下:假想用个面,将体来切开,移去前面的,其余画出来。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通过以简单顺口的小诗总结概括剖视图的形成及画法,强化学生的记忆。布置作业巩固知识,引起疑问,为下节课做准备。六、教学评价1、激励法我将班级学生分为10个学习小组,对每个项目的掌握情况,并记录在学习成绩评价表中,看哪个小组是本节课的优胜组。通过比赛即能很直观反映学生对每部分知识掌握情况,又能激发青年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了他们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意志品质。同时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去,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授课的思想。评价表如图:学习成绩评价表
组别教师评价组内互评自我评价总分名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七、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应努力做到图文并茂,突出重点和难点,实际上板书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和绘图能力培养的过程。本课结束时,在板面上显示出剖视图的画法及注意事项,一半是文字,一半是板图,难点内容可用彩色粉笔标出,做到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机械制图说课稿4
教材分析
《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本节基本体的视图与尺寸标注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识图能力的主要内容。它既是对前阶段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又要为后面组合体乃至机械零件打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本课题-球是前一阶段所学的基础知识的深化和提升,也是把这个阶段讲授的新内容应用到制图实践中去的重要一环。
学情分析
在学本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六棱柱、圆柱、圆锥的三视图画法,对积聚性、可见性、辅助线法和辅助面法等概念也比较熟悉,初步具备探究本任务内容的理论基础,但是分析和总结能力差,并且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对理论学习普遍兴趣不足,但善于观察,活泼好动,尤其是当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时,他们会产生很浓厚的兴趣。这就要求我努力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项目内容多举实例,把理论性较强的课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
三维教学目标认知目标:
1.了解球体的形成并掌握其三视图画法。
2.掌握球体表面点的投影。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运用和深化知识中热爱专业,并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球的三视图画法及其投影分析。
难点:球表面求点并判断其可见性。
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
基于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每一环节都目标明确,动脑动手;辅以多媒体和模型演示,使教学更直观、形象;分组讨论的形式更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课前准备
1.三角板、圆规、圆盘、篮球、模型、课件和任务书。
2.将学生自然分成8组。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预测阶段一导入新课-明确项目精选一段姚明投篮的视频,引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球。提问:球的应用实例有哪些?阶段二分析讨论-突破重难点1.思考:球是如何形成的? 2.思考:球的三视图怎么画?(在教室三投影面体系中展示篮球)
任务一任务一:请学生跟我一起画球的三视图。视图分析示范:正面投影的圆是球体正面投影的转向轮廓线,也是前后两
半球可见与不可见的分界线。我来试一试:请学生完成另两个圆的分析。提问:1.球表面是否具有积聚性?(直观)2.能否用辅助线法作球表面点的投影?(讨论)3.还学过什么方法求点的投影?(张口即来)结论1:球表面点的投影可以用辅助面法。提问:辅助面是平面,平面分为哪三类?其投影特性?讨论:哪种辅助面求点的另两面投影最简单?理由?结论2:辅助面采用投影面平行面。例:已知M点的正面投影,求其另两面投影。提问:还有没有其它方法?(我当小老师)小结:求作球体表面点的投影有几种方法?阶段三实战演练-比比谁最棒(导生协助)
阶段四总结归纳-效果反馈1.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互相补充) 2.佳作欣赏。(导生推荐,教师把关) 3.你在哪些地方有困难?(个别辅导)阶段五巩固提高--能力拓展作业:必做:册P441P451、2(巩固)
选做:册P453(拓展)尝试新知:结合课堂分析,思考圆环表面点的投影如何求?姚明能入选NBA付出了艰辛的汗水,鼓励学生在学习上也要能吃苦耐劳。案例教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以致用。动画直观形象,易于理解。对照模型,形象具体;任务驱动,让学生手脑并用。言传身教,规范作图。对照篮球,用同种颜色标识正面投影圆的三面投影,形象直观,为下面学生的练习起好示范和铺垫作用。讲练结合,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有上面的示范和篮球实物作铺垫,学生很容易摩仿得出结论,增强其自信心。通过创设有梯度的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当小老师”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锻炼,更有助于提高其自信心,对其他学生也有很好的榜样作用。例题后的小结,及时帮助学生将实际问题上升为理论高度,也为后面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四和任务五作铺垫。任务驱动过程中,“导生”,协助教师检查其他学生或给予个别辅导,不仅提高了检查辅导效率,而且在各小组间营造出竞争和协作的气氛,具有很强的榜样和激励作用。学生自我总结,印象深刻,突出其主体地位。佳作欣赏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从而共同进步。了解学生的困难,及时进行个别辅导。给学生选择,让他们量力而行,分层要求。温故而知新。教学反思回顾整堂课的设计,我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中心,以问题驱动为主线,在各个环节中不断创设问题、设置悬念,并适时的进行点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自己得到答案和结论,最终将抽象空洞的理论转化为形象思维能力,以此达到对知识点的更好理解、领悟和掌握,今后要继续探究和完善这种教学模式。
任务书:
项目:球学时:1重点:球的三视图画法及其投影分析。难点:球表面求点并判断其可见性。任务一:画出球的三视图。任务二:用正平面作辅助面求点另两面投影。任务三:用侧平面作辅助面求点另两面投影。任务四:求点的另两面投影。任务五:求点的另两面投影。 总结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2.今天你还有哪些问题?
机械制图说课稿5
各位领导,专家,同仁:
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机械制图第五章《组合体视图》中的第五节"组合体视图的画法"的第一课时,下面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是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机械制图》第五章组合体中的第五节。从整体来看,“组合三视图画法”是第五章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全书的重点部分,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的关键一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组合体三视图画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绘图和读图能力都得以提高。第五节内容共分4个学时,本节为第1、2课时(共90分钟),主要为老师讲解。
2.教学目标
(1)知识学习目标
能够根据不同的模具形体或已知视图,运用形体分析法分析组合体,分析选择主视图,选择基准,完成三视图,在画的过程结合线面分析法,不断总结、体会,以掌握和提高制图的能力。
(2)能力素质目标
通过分析讲解,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提高作图水平。让学生从模仿学习,向不断提高自己理解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发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运用形体分析,画组合体三视图。
通过归纳后的顺口溜:“先分析后选择,先基准后轮廓,先关键后其它(先画最能反映该部分形状特征的视图,先画可见部分再画虚线部分),三个视图一起画”。要求学生熟记顺口溜,分析理解,并充分感受其在画图过程中的应用,熟练掌握制图技巧。
(2)难点: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
运用形体分析法,通过“分”、“合”的方法,将图形化繁为简,“分”:把复杂的组合体分成若干个基本体,单独画出基本体的三个视图,要求三个视图一起画。“合”:然后将各组成部分的按其相对位置及表面连接关系将所有组合体组合在一起,注意遮挡关系。
在绘制和图形检查的过程中要结合应用线面分析法。
二、学生的分析
机电专业的学生群体中,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文化理论基础不佳,接受新知识能力反应较慢。因此,在讲解中要照顾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也要注意提高各种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教学中采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由于学生的层次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将以简单的实例进行分析,同时可以适当地用轴测图进行启发式教学。
(1)讲述法:根据图形或教学模型,讲清楚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的概念,并合理选择图例。
(2)提问法:老师将在已完成的某些图形上合理设计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前面知识的应用能力。
(3)课堂讨论法:在习题集上指定一题,分四人就近谈论,然后请两位同学上黑板绘出图形,再请一位同学对黑板上的图分析讲解,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教师点评。
2、学法
(1)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复习,特别是对顺口溜的理解。
(2)基础差的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要积极主动,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要多问、多练,能者为师,不耻下问。
(3)课后作业要独立完成,并且还要多画、多看。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1、课的导入(5分钟)
机器中如出现某一零件损坏需要重新加工,那这样就需要将这零件重新画成零件图,然后再进行加工,而我们这一节课就是零件(教学模具)画成三视图的过程。
(1)提问:一般组合体零件的类型有哪几种?(叠加类、切割类、综合类)
(2)提问:各基本形体间有哪几种表面连接关系几表达方法
2、课程的实施(85分钟)
第一阶段:老师讲述(50分钟)。
第二阶段:老师提问(5分钟)。
第三阶段:指定轴测图课堂讨论画图,两位学生上黑板画图,一位学生讲解。
第四阶段:老师最后的点评围绕这几个方面:
(1)主视图方向的选择?长、宽、高方向基准的选择?
(2)作图步骤是否正确;
(3)组合体投影表达是否合理。
3、本次课教案
机械制图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选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类,第二版《机械制图》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概括总结,又是后面识读装配图的基础,同时它又是生产实习中的一门语言,只有懂得了这门语言才能进行生产加工,故此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本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大纲中规定的以着重培养学生的识读能力,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零件图的具体内容
(2)了解看零件图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3)掌握识读轴类零件图的方法与步骤
(俗话说:学以致用,为了体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思想,我拟订了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二)能力目标
运用理论联系实践的观点解决问题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状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教学重点:识读轴类零件图的方法与步骤
(而在识读轴类零件图4个内容中零件图的'视图和尺寸标注分析既繁又难,所以我把它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4.教学难点:轴类零件图的视图和尺寸标注分析
(说完了教材分析,接着我分析一下学生的学情)
二、说学生
众所周知,职业中学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对比较薄弱,但是经过近几年的技能教学,我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只是文化基础知识欠缺,他们对于生产实习具有浓厚的兴趣,同时也非常想掌握一门技能。现在的职业教育非常重视技能教学,而车工生产培训是机械类学生必不可少的部分,机械制图课程进行到这一章节,学生车工培训初级阶段已经结束,学生已经可以在师傅的指导下根据零件图加工出一些简单的零件,特别是对轴类零件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接下来我谈一下本节课我所使用的教学方法)
三、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学情,我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问题引领、探究生成”“小组合作、小组竞赛”。
通过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和现有的技能实践经验,设置一个个新的任务,让学生运用以学过的知识,有机结合实际,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解决问题,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协作,在质疑、讨论、探究中尝试探索性学习,课堂气氛浓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让课堂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那么我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怎样落到实处,接下来我分析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就采用抢答的方式使小组之间展开竞赛,让课堂气氛预热起来,接着展示两张学生已经加工过零件的零件图,让学生对零件图有个相识到相知的过程,顺利过渡到下个阶段。
2.讲授新课
(接着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本着以实践为主线,以学生的学情为主导,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为宗旨,分六个任务完成,这六个任务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把教学循序的渐进由单向性、双向性向多向性转化。)
任务一观察轴,任务二展示轴的零件图,通过以上两个任务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感性认识,从而为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打下基础。
任务三到任务六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其中任务三和任务六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任务四和任务五是重重之重,也是本课的难点,因此我分别采用了学生自习、小组合作,启发探究式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自习、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相互间的协调能力,启发探究式可以激发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接下来配合课件把任务三到任务六的学习要点分析一下)
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我设置了适当的课堂练习。
至此,全课主体环节基本结束,为了整合全课,强化目标意识,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总结全课,我要求每组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全课。
(最后,我将对整堂课进行教学评价)
五、教学评价
1.一堂课下来,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接受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肯定有部分学生不能对所学知识点完全掌握,因此我采用了两种措施弥补,措施一、针对这部分内容再安排两课时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措施二、布置适当作业。
2.既然采取了小组合作、小组竞赛的方法,就必须评出好坏。课前我已经每组安排组长,让他们记录结果,同时相互监督,好的表扬,并与班级素质积分挂钩,适当加分,差的进行鼓励,争取下节课提高。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机械制图说课稿7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基本几何体(圆柱圆锥)”。是高教版《机械制图》第三章正投影法和三视图第六节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所讲的内容属于第二版《机械制图》中第三章的第6节,整个这一章主要讲正投影法和三视图,正投影法是绘图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基础,这一节主要讲基本几何体的投影和表面点的求法,是正投影法的应用是今后学习的基础。
2、学情分析
要想讲好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掌握,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学习画平面立体三视图和求它们表面上点的投影的能力水平基础,知识水平不应有困难,能力水平也不应有困难,但要通过多做练习来达到熟练的目的,并且注意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圆柱、圆锥的形成和三视图特征;
2)、掌握在圆柱、圆锥表面上求点的投影的.作图方法。
3)、熟知基本体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
1)、能正确的画出圆柱、圆锥的三视图和在它们表面上求点的投影。
2)、具备正确标注基本体尺寸的能力。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能力及对空间形体的分析能力。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圆柱、圆锥三视图特征和投影分析、视图画法、表面上点的投影;
2、看图、绘图、标注尺寸三大能力的培养。
[难点]
空间概念的建立和训练;圆锥表面上点的投影作图方法。
二、教法设计
1.讲授法:通过老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多媒体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演示,使理论性较强的课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模型展示
3.模型展示发:课前老师指导学生自己做些几何体帮助自己分析和观察。
三、学法指导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而教,这要求我们教师在授课中不仅要让学生听懂、学会,还要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不能让学生离开老师这根拐棍就不会走路了,必须学会自主学习。在本节内容的讲授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提问,形成主动探究和协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10分钟)
复习回顾
1)、简述棱柱、棱锥的视图特征和画图步骤,求棱锥表面上点的投影的方法;
2)、反馈、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3)、预习检测:圆柱和圆锥是怎样形成的?圆柱的三视图和四棱柱的三视图有什么不同?
导入新课
简述本次课概念、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学习目标。
圆柱体和圆锥体都是机器零件上应用最广的基本几何体之一,本次课主要讨论两基本体的视图分析,并通过分析,熟练掌握其三视图的读、画和标注方法和能力。
2、新课教学(75分钟)
1)、结合课件和模型同学们共同观察形体的特征。特别是引出并讲清“轮廓素线”(或称为转向轮廓线)的概念和意义。这为解决其表面交线(截交线、相贯线)的求作问题,提供依据和方法。
2)、根据立体模型和形体特征作立体的三视图,这当中主要突出作图步骤。
3)、利用特殊位置面具有积聚性的特性求圆柱表面点的投影和对圆柱进行尺寸标注。讲解时一定突出圆柱和圆锥三视图的特征,拓展学生的感性积累和空间想象力,回顾辅助线法求棱锥一般位置面上点的投影的方法,引出素线法(或纬圆法)求圆锥面上点的投影的作图方法。启发学生举一反三。
4)、用一些课堂练习巩固,教师点拨解答难点。改变立体的放置位置,多位之多答案,鼓励发散思维。
3、 小结
1)、结合课件和板书简述圆柱、圆锥的三视图作图步骤:画基准作俯视图、根据三等关系作主视图、最后作左视图。
2)、表面上求点的投影的基本方法。素线法(辅助线法)或纬圆法(辅助圆法)。
4、作业
1)、习题:学生讨论完成习题集35、36各小题。
2)、思考题:P67 2、3、4各题。
3)、预习:截交线集中疑难问题。
五、板书设计
基本几何体(圆柱圆锥)
一、曲面立体的定义
二、圆柱
三视图分析作图步骤:画图
1、基准
2、俯视图
3、主视图
4、左视图
表面找点作图充分利用积聚性
三、圆锥
三视图分析作图步骤同六棱柱、画图
表面点的投影充分利用顶点作辅助线和辅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