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牧童》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牧童》说课稿1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我追求的最高教学境界,也是我和学生在语文教育中发展的最终目标。“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语文实践应是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土壤。于是,“在真实的阅读中学做真人”是我在《画家和牧童》这一教学实践中展示的教学思想。
一、析教材说学情定目标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内容。本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选课文,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本课以牧童那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以戴嵩虚心向学的行为渗透了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人本理念。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了近两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识字方法,识字是重点,但不是教学的难点。怎样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成为我本课教学的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阅读中积累和运用优美词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能力目标:
促朗读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的不断生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悟“只有在交往中学会谦虚,在合作中敢于说真话的品质”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
二、说流程谈教法展思想
“返朴归真”是新课程中阅读教学改革的方向,什么是真正的语文阅读教学,许多仁人志士倾全力而研究。低年级的课文虽短,却肝胆俱全。尝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性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树立从小爱读书,多读书的意识,是我的教学主攻方向。下面我通过以下环节来展示自己一些略显稚嫩的教学思想:
1、赏画评画,走近画家:
课前,师生一起欣赏李苦禅、齐白石、徐悲鸿等绘画大师的名画,使学生初步领略到画家的风采,并能体会说出画家的画是不同凡响的。此时,选出一副画让学生去评价其不足之处,他们就会顿感诧异,“大画家还会画得不好?”趁此疑惑之时,老师马上引入课题:“在很久以前,就有一个从没有上过学,又没有画过画的牧童,却向一位大画家提出了意见。你愿意认识他吗?”从而引导学生进入《画家和牧童》这个故事中。这样既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体会到生活才是赏画、评画的源泉。
2、以读代讲,感悟真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读”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读”这条主线,采用自由读、默读、个别读、指导读、评价读、创设情景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发现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
⑴读课题谈感受大写“画家”,小写“牧童”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充分谈自己眼中的牧童和画家是什么样的?在说一说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感受到画家与牧童的距离,为下文牧童敢于说真话做了铺垫;教师在此过程中迅速掌握学情,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程序,做到以学定教。
⑵初读全文整体感知你觉得故事中的画家、牧童怎么样?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戴嵩的谦虚和牧童的勇气。
⑶精读课文学做真人:
①在阅读中要有真实的感受为此,我有以下创新:
A、创新之一、学科整合,在实践中感受“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这两个词语是学生在初读课文时不容易理解的,我充分开发身边的资源,把美术老师请进课堂,亲手演示中国画的画法,让学生在绘画实践中感悟“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再由美术教师向学生介绍戴嵩的有关知识,内行谈内行,学生更易感受戴嵩的大师风范。介绍后,再次引导学生读人们的评价语言,定会惟妙惟肖。在阅读中质疑,在释疑中阅读,真实的阅读让学生有了真实的感受。
B、创新之二、眼耳口脑,多方面感受抓住文中的人物对话,并结合书中的插图让学生大胆想象每个人的表情、神态、语言。先说后读再演,体验出戴嵩的确画错了,牧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才敢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这样设计中,学生朗读能力、想象力、对文本的理解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也在阅读中逐渐生成了。
创新之三、创设情景,深层感受体验源于深层次的思考。“如果当时牧童没有看到戴嵩的《斗牛图》,这幅图就这样传到了国外,被国外的农夫看到了,会怎样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情感由此上升到一种爱国的境界。在这一高度上,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式的阅读,真实地体会到“谦虚好学”和“勇敢建议”也是一种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更需要谦虚好学的品质,更需要我们每个人敢于说真话的勇气。
②在阅读中要有真实的'收获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于是,我设计了积累与“一”有关的词句,摘抄课文优美的词句。学生在说一说、写一写中积累语文。
③在阅读要中有真实的评价学会欣赏,学会评价是本课力求体现的评价理念。“你愿意学谁?为什么?”的深入思考让学生再次品读课文,“人要谦虚,博采众长”的思想就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脑海里了。在实践中学会评价,让牧童的勇气增强学生评价的信心;在合作中学会欣赏,戴嵩的谦逊更是让被评价者佩服。教学中我时时、处处给学生评价的舞台,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一次次自评、互评中学会做一个真实的人。
3、拓展延伸,走向生活:
课堂天地小,生活无穷大。语文学习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归到生活。课后拓展练习设定为:
⑴评价身边一个熟悉的人。
⑵上网收集更多的名画进行欣赏,提高鉴赏能力。
⑶读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牧童》说课稿2
《画家和牧童》这则有趣而发人深省的故事,选自人教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首选课文,以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文字、精彩的人物对白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敢于向大人物质疑的牧童形象,以及一个善于接受他人建议的大画家戴嵩的形象。故事情节简单适合二年级阅读,根据文本语言特色和二年级孩子认知特点,确定本课时两点教学目标:
1.会读13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积累词语。
2.读通课文,关注对话朗读,在想像、对比中,感受牧童挑战权威敢于质疑的品质。
古代的小故事,难免与孩子生活形成差距,基于学情,确定本课时的重点是在对话的品读中,体会人物的品质,这也是本课时的难点。教师在课前搜集相关的资料,人物的背景制作好课件,学生预习课文,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根据这样的目标、重难点,“以生为本、以读为主”的理念,设计五个环节的教学。一、读题质疑,走进故事。二、整体读文,词语积累。三、研读“称赞”,感受画技。四、重点品读,体悟品质。五、认真书写,总结延伸。下面具体说说五个板块的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
第一板块 读题质疑,走进故事。
扎实的课堂从课题开始,有效的课堂也从课题开始。直接板书,质疑,理解牧童和画家,利用“牧童骑黄牛”迁移回忆“牧童”,画家围绕“家”,说说怎样成为家?在说说认识画家的画技。在充分的感知后,基于学生的预习,出示本课中的画家:戴嵩。识记“戴”,读准“嵩”。
质疑的第一个方面直接梳理后,继续交流,发现一个大人一个小孩,一个有名一个无闻,对比中感受人物地位、年龄、阅历诸多的不同。一个题目告诉我们那么多的信息。让学生了解题目重要的同时,激发孩子对课文学习的期待,在无痕中渗透学法,在此基础上走进课文,扎实细致、行之有效。
第二板块 整体读文,词语积累。
低段教学中生字、写字是重点之一,这个板块我从两个部分达成目标。第一、自由读文,提出“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要求,难读的多读几遍”的要求,这样每一次读书都给予明确确的目标,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十分必要。第二部分,反馈词语,出示两组词语,第一组“惭愧、和蔼、价钱、购买、浓墨涂抹、翘起、驱赶”,是本课要认的字组成,对学生易读错的“抹、翘”正音,“抹”是多音字。第二组“赞扬、表扬、称赞、批评”与“表扬”相关的词语。让学生发现词语的规律。有近义词和反义词,这样归类学习扎实有趣,渗透了一些识字的规律。
第三板块 研读“称赞”,感受画技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再读出“称赞”,这样设计与“批评”形成对比,这个环节分两部分开展。
1.用词语教学中的“称赞”为引,请学生找找为什么“称赞”,预设学生找到两个方面。其一,课文的第一段“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抓“一……就……”感受画技,用“一……就……”说句子,这也是作业本中的要求,然后围绕“一……就……”提升朗读,引出后面的两个句子“有的人……”,最后概括出“著名”并板书。其二在课文第二段,“沉思片刻”从时间上李洁,品读“一会儿……一会儿……”了解驾轻就熟,归纳为一个词“著名”。两条线并行,以“著名”引领,这样的.文本感受、语言训练,体现新课标人文、工具统一的理念。
2.从“著名”到“纷纷夸赞”自然而然,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创设情境,师生扮演,在这样的对话中,开拓学生滋味想像力和创造力,也从表演中直观感受到“纷纷夸赞”的意思。
第四板块 重点品读,体悟品质
这个板块是教学的重、难点,我根据课程要求,有选择、有目的、有策略地展开教学,下面我分三步突破难点。
1. 从人群中的不同声音引出六个字“画错了,画错啦!”请生读这两句话,了解“批评”并板书。在标点“!”中读出牧童的心理,实事求是,在“挤”、“喊”两个动词中初步体会牧童敢于质疑的品质,再一次想像人群中的表现,读好“炸雷”与“呆”,了解这样的原因。
2. “有理有据”,这样的六个字并不是凭空的,出示重难句子“这牛尾巴画错了。两牛相斗的时候……“在小组合作中发现不同,想像原因,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里,尊重学生的多元体验,课标中也指出,于都中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他们的好奇心、探究力,因此我在此设计这样一个提升的合作、探究过程。交流画出牛尾巴的形状,在质疑中出示一些资料,让生了解到生活实际的重要,体会到牧童的有理有据,我认为这对本课的教学十分重要。
3. 在两个层次的研读后,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牧童?再次学生牧童的样子,读读牧童的话,天真的、肯定的、自信的、坚持的,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这样朗读上升到一个层次,这样的三个部分,很好地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让学生的学习也有增量。
第五板块 认真书写,总结延伸
1. 写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由上个板块总结到“批评“就是这节课的写字内容。让观察,从偏旁、笔顺的角度。请生认真看教师的范写,再由生独立书写,交流评价。这样看似普通的过程,也是让学生了解写字的方法,在长期的积累下形成自主写字的能力和习惯。
2. 面对牧童的质疑,画家又是怎样的呢?听到牧童的解答,画家又有何表示?下节课再学习。给予另一个角度延伸到下一节课。
整个预设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听说读写结合。让学生在想像发散思维的同时,融合三维目标,这样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板书是微型的课堂,是故事的大意,也是文本的精华。这里我在画家的下面写上“著名“,在“牧童”的下面写上“批评”,这是文章学习的第一层,而画家的谦虚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呈现。
《牧童》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画家和牧童》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谦虚接受批评的事。课文以一个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的讲述,深深吸引学生去朗读、品味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从而真切地感受到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受到生活的启迪,感悟做人的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于是我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学会用“一……就……”,“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说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语言,体会不同的语气。
下面,我就粗略地说一说我的设计思路:
一、识字教学:趣有法,法有趣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这句话道出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教学仍然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要求会认的生字融入富有挑战性、情趣性的活动中,让学生与生字一次一次相遇相知,成为熟悉的朋友。对于有规律可循的生字,如“拱、抹、价”等形声字,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最简单的形声字构字方法,体会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从而使学生获得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如“浓墨涂抹”、“轻笔细描”这两个词时,利用看图理解,通过对比读词理解字义。
二、课文学习:读中品,品中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读”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读”这条主线,采用自由读、默读、个别读、指导读、评价读、创设情景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感受戴嵩的著名。课文中说“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这里的“一……就……”就值得品味,去掉这两个字念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自然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会在仔细比较、反复吟诵中有所感悟,又让学生用“一……就……”进行说话训练,培养了学生说话的能力。还有“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这句,先突破两个重点词“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先让学生观看画,是很直观和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在理解了这两个词之后,再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体会画家画得快,学生头脑中的画面应该会更鲜活。学生只有深刻地体会了课文,才会深刻地朗读课文。与此同时,我抓住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语言,作为训练重点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现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及语言,使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如将学生带入"纷纷夸赞"的情境,分角色朗读,使学生一遍又一遍地与文本交流直接对话。
本人教低段时间比较少,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恳请各位领导、专家、各位老师们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牧童》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聪明的牧童》一课是上海版教材二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读课文,提出问题”,本文就是通过引导学生简单评价牧童的三个回答,体会牧童的聪明过人,来激发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问的品质的,从而落实单元训练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滴、恒、秒、尼、亚、磨、肩”。读准“恒”、“几乎”等字音;记住“牧”、“滴”、“磨”“肩”等字形;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滴、恒、秒、尼、亚、磨、肩”等生字;理解“究竟“、“永恒”等词的意思。
2.创设质疑氛围,引导学生对给出的句子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
3.熟读课文第2节,读好问答的语气,理解牧童的回答聪明在哪里。
4.懂得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求异的思维品质。
三、设计理念
1.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故本课大部分生字以学生自学为主,对于重点字的音、形、义则进行着重指导,这样可继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识字兴趣。
2.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是“读课文,提出问题”,故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针对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体会文章内容,落实本课的情感目标。
四、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牧童回答的聪明之处,并能作出简单的评价。
2.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要多动脑,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求异的思维品质。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六、教学时数
两课时(本设计为第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词语:水滴、永恒、牧童、远近闻名、自信、几乎、肩膀
2.听记句子,质疑导入。
(1)他究竟是个怎样的孩子?我这儿有句话,请你仔细听、用心记:别人无论问什么,牧童都能给出一个聪明的答案,因而远近闻名。(交流并出示句子)
(2)(“无论……都……”泛红)牧童时时都会表现出他的聪明过人,指导读好句子。
(说明:由听记训练引出课题,一方面是想借助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规范说话的习惯;另一方面是有意识地将“无论……都……”这一关联词的用法通过“读”的方式予以渗透,虽不作为知识点进行强化、要求掌握,但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
3.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
(预设:学生会问:谁问牧童问题?别人问了牧童哪些问题?牧童是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的?为什么说牧童的'回答很聪明?……)
(设计理念说明:二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尝试质疑,如果教师彻底放手让学生去问,学生一定会问得很散,往往会影响课堂教学时间。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要为学生创设置疑的氛围,提供质疑的抓手和范围,引导他们结合相关内容来提问。)
4.读题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4课。(出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国王与牧童的对话
1.通过课前预习,我想:大家一定能自己解答,向牧童发问的
人是谁?他就是至高无上的……(板书:国王),那么,他共向身份低下的牧童提了哪几个问题?牧童又是如何回答的?(板书:牧童、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小组自学课文。
2.指名交流读文:一人读国王问的句子;一人读牧童答的句子。(出示:相关句子)随机正音:几乎、永恒(出示词卡)
用换词法理解“究竟”即“到底”。
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永恒”即“永久”(出示:词卡)
3.同桌合作轮流读熟国王与牧童的对话。
4.指名3组分角色读3次对话。
(三)重点朗读,理解牧童回答的聪明
1.牧童的回答聪明在哪里?(板书:聪明)师生合作读国王与牧童的对话。出示:国王问牧童(),牧童请国王下令();国王问牧童(),牧童请国王数清();国王问牧童(),牧童请国王数清等待()。
2、交流
3、选择三组对话中的一组再来读读,说说牧童的回答聪明在哪儿?
4.引读填空:
不难发现,其实谁都不知道……国王的每个问题都是……板书:无法回答,明知高高在上的国王在为难自己,身份低下的牧童却丝毫不急不躁,仍然……(板书:思维敏捷),充满自信地……(板书:沉着应对),在看似回答的同时,聪明地提出要给出答案所需的三个条件(板书:提出条件),他要国王……显然,这三个任务也是……(板书:无法完成)。牧童的聪明正是表现在……(板书:以无解之答应无解之问。)
5.这回,再请你来做做这个聪明的牧童,读好他回答问题时的自信、沉着。(自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6.引读第1、3节。
国王与牧童间共交锋了三个回合,上至天文,下至湖海。牧童每次都能针锋相对,一一作答,这正是应证了一句话……(出示:别人无论问什么,牧童都能给出一个聪明的答案,因而远近闻名。)这聪明的牧童果然名不虚传。难怪国王听了他的回答,会点点头,拍着他的肩膀说……)
(四)拓展延伸、复习巩固
1.在我们身边是否也有和牧童一样聪明的孩子呢?面对国王的提问,你会如何巧对?小组讨论、交流。
2.练读词语:牧童、远近闻名、自信、密密麻麻、细小、几乎、永恒、肩膀
3.指导书写
(1)滴:右边和“商”区分,左窄右宽
(2)亚: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积累课文中的词语。
《牧童》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画家和牧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生动的儿童故画,讲述了唐代时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故事。赞扬了牧童率直不盲从,实画求是,敢于挑战权威的品德以信戴嵩敢于面对错误,虚心谨慎,勇于接受批评的优秀品质。故事情节曲折,人物角色鲜明。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围观人的表现与小牧童进行对比,在读,议,演,评中充分感受人物的品质在。
二,学情分析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但是文中涉及的内容,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可布置学生收集戴嵩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到大画家与小牧童之间差距悬殊,从而为学文做好铺垫。另外还应抓住情节上的曲折变化,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入境悟情,加深对内容和人物品质的深刻体验,从而受到文中人物优秀品质的影响和启迪。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
2,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有关夸赞戴嵩画技高超的词语和句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中画家面对错误,谦虚谨慎,牧童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的优秀品质。同时积累课文中夸赞戴嵩画技高超的词语和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插图展开想像,让学生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
积累有关夸赞戴嵩画技高超的词语和句子。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难点:结合插图展开想像,引导学生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五,教学方法:
1,说教法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结全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了本课的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教师和学生谈话,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教学法:课堂中逐步引导学生,逐渐深入课文。
3,点拔教学法: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2,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具体学法如下:
1,勾画学习法:勤动笔,积极读书。
2,观察学习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展开想像。
3, 探讨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4,表演学习法:学生通过角色的表演,理解课文人物的优秀品质。
六,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和课文插图。
课外收集大画家戴嵩的和生平介绍,绘画作品等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你们喜欢画什么呢
2,大家喜欢的东西各不相同,有一位画家特别爱画牛,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欣赏他的两幅画吧。出示《三牛图》和《归牧图》。
3,看了这两幅画你想说些什么呢
4,这位技艺高超的画家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画家戴嵩。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关于他画牛的故事。板书课题:《画家和牧童》画家写的大,牧童写的小,学生齐读。
二,比较发现,导入新课
1,你有什么发现 你能猜猜我为什么这样写吗
2,本领如此高超的大画家和一个小小的牧童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三,激发兴趣,朗读感悟
1,请小朋友轻轻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答案。
学生自由读课文。
2,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来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戴嵩是唐朝一位著名的画家。
生:我知道了牧童是放牛的孩子,所以他知道戴嵩画的斗牛图画错了。
生:我知道戴嵩不仅是一个著名的画家,还是个虚心的画家。
3,大家知道戴嵩不仅是一个著名的画家,还是个虚心的画家。你从课文哪里知道呢 请你再默读课文,用笔划出来。
4,学生默读课文。
5,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A,找到了这句话的小朋友请举手,请大家自己读一读,找一找,你从哪个字词中感受到他的高超本领。
B,如果你是一位欣赏的观众,看见戴嵩的画挂出来了,你会怎么招呼别人也来欣赏 如果你是唐朝的有钱人,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C,可见,戴嵩的画技是非常高超的,他的画也很受欢迎。你们能用朗读来表现人们对戴嵩画的喜爱吗 (个别读,评价,分组赛读)
D,是呀,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你能不能也用上一,,,,,就说一个句子。
E,小朋友的句子说得这么好,真了不起,我们再读这句话相信会读的更好了。
F,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
我从第二自然段中的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知道戴嵩画画得很快。
1,读一读,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理解沉思片刻)
2,请我们班的小画家也来浓墨涂抹,轻笔细描。
3,看画:哪个地方是用浓墨涂抹来画的,哪个地方是用轻笔细描来画的。
4,指导朗读:画的.方法不一样,我们读的也要不一样,谁来读读。个别读,齐读)
5,你能用上一会儿……一会儿……来说一句话吗
6,戴嵩的画很快画成了,围观的人是怎么夸赞的 请大家读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7,出示句子,你想学着谁的样子夸一夸呢 自己试着读一读。(指生读――评价――齐读)
8,分角色朗读并加上动作。
9,围观的人只有商人和教书先生在夸赞吗
不是,还有很多人。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夸赞什么呢
这么多人,你一言,我一语就是课文说的纷纷夸赞。
10,正在大家纷纷夸奖之时,你听到了什么了 看到了什么
人们都夸奖戴嵩的画画的好,可是一个小小的牧童却大声地说:画错了画错了,这声音是多么的与从不同。真像一声炸雷,把人们惊呆了。围观的人听了小牧童话,有什么表情 请看图,他们又会对小牧童说些什么
11,假如你是围观的人,你在想什么呢
12,假如你是戴嵩呢 你又会在想什么
13,真正的戴嵩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请同桌互相读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
谁能读出和蔼的语气
指名读。(学生脸带微笑,向前稍倾做问)男,女赛读。这说明戴嵩怎样 (说明戴嵩很虚心,很能接受别人的见意,哪怕是小小的牧童)
14,牧童又是怎样解释的 指名读小牧童为什么敢指出 (因为他经常放牛,平时注意观察,对斗牛的情形记得清清楚楚)指导学生练读牧童的话,读出对话的语气,读出小牧童那种直率,勇敢的语气
15,还从哪里知道戴嵩是个虚心的人。(戴嵩连连拱手道,一般什么情况下拱手,你能做做拱手的动作吗 )戴嵩为什么感到惭愧
生:因为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他的画却被一个小孩看出来是错的,所以心里很不好受。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真好。看,惭愧两字都有什么旁
(竖心旁)惭愧就是心里不好受。谁来读好戴嵩的话 (指名读,自由读。)
16,小朋友喜欢这篇课文吗 (喜欢)你想怎样来把整篇课文读一遍呢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愿意读戴嵩的举手,,,,,,,,,
四,拓展
学习了课文你想对课文里的人物说什么呢
四人小组讨论
生:我想对牧童说,我真佩服你,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真了不起!我要想你学习!
生:我想对牧童说,你观察生活真仔细。我还想对围观的人说,你们要向牧童学习,观察生活,不要不懂装懂。
生:我想对戴嵩说,戴嵩你不愧是个著名的画家,能虚心地听取小牧童的意见,我相信你能画出更好的画的。
师:除了课文里的人物,你还想对谁说
生:我还想对所有的画家说,你们都要认真观察才能画出更好的画。
生:我想对我们班的同学说,我们都应该向牧童学习,敢于指出不足。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了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他能虚心地听取牧童的意见,小牧童敢地向大画家提出意见,真大胆。
《牧童》说课稿6
我上课的内容是《画家和牧童》第一课时。《画家和牧童》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叙述了一位牧童勇于给著名的画家戴嵩指出画中的错误,而戴嵩虚心接受的事。课文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渗透了谦虚、从善如流和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人本理念。
本篇课文,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之中,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没有空洞的说教。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单纯地给学生讲述空泛的道理,要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读中学习生字,在读中发现主人公的优质品质,根据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我把“有感情朗读,并在读中体会和实践”作为本课重点,并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和能力:会认13个生字,会写相同结构和偏旁的“挤、拱、批、抹”四个字。2、情感和价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体会戴嵩这位大画家的高超画技。3、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有关夸赞画技高超的词语和句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学生体现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教师应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多的空间和机会。在教学中,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和理解,如:自我展示法,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充分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入到课文中去体会,这一环节中鼓励和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加入到学习的行列中来,与同学进行交流;体会品质环节,我运用师评、学生互评的评读方式营造一个想读爱读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由略读到细读、从感悟到实践”这样几步递进的学习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学习本课。
下面我把自己的设计意图简要的.讲一下:
(一)出示板书,设疑引入。
在上课伊始,我说老师请来了两位朋友,一起走进我们的课堂,接着我把课题写在黑板上。“画家”写得稍大,“牧童”写得小一些,接着请学生猜一猜我为什么要这样写课题,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答案并不唯一,可以从年龄、地位、本领上说。这样的设计既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又使学生接下来学习课文时兴趣盎然。
我觉得能为后面让学生体会戴嵩的谦虚美德和牧童的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美德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关注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感受和体验,我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也可以默读,还可以和同桌一起读。在学习生字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多种方法来学习。如学习拱手一词时,我让学生以实际的“拱手”动作来表演,这样既调动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
“拱手”一词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在下节课中找出表现人物“虚心”的词,对理解词句含义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接着我一填空的形式请小朋友们说说画家和牧童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交流故事大意。这样做为学生创设交流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励学习的积极性。
(三)朗读感悟,品位语言
对课文的学习,我进行了处理,打破常规的按顺序教学,先学习课文的三、四自然段。让学生初步感悟戴嵩的著名画得好。我先出示《斗牛图》,请学生说一说你看到画之后的反应,是呀,看到画的人跟我们一样,都觉得戴嵩画得真好。你听到了哪些人的夸赞呢?自然而然的进行了过渡。在这一环节中,我抓住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语言,作为训练重点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现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及语言,让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1"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
2"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
这几句话是戴嵩画画后,不同的人的表现,我们怎样来读.通过学生对不同人物话语的反复朗读来体会画家的著名。引导学生语言实践语文实践活动的方式很多,但是在语文教学中,语言实践活动还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第二是丰富学生的语言。课文中有三个近义词,在让学生朗读相关的段落后,我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这三段话中的共同点,然后找出“夸赞、赞扬、称赞”,再让学生说说还有没有这样的词,学生会找到:“赞美、赞叹、夸奖”等词,使学生体会到了语言的丰富性。.第三、创造意识.《课标》指出:“应创造性地利用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课文第二段中,留有空白处,我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读一读,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周围人是在讨戴嵩的欢心。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和风格。在引导学生读好商人和教书先生称赞话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想象实践,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句话:“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没有想像力就没有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在语文教学中,要创造机会让学生想一想,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的空白之处让学生进行想像。:如果你是围观中的一个,你还会怎么夸赞?这样,孩子们对于戴嵩的画技就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另外,为了引导更好地夸赞戴嵩的画,我适时地提供3个成语,绝妙之作、上乘之作、活灵活现,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又帮助学生积累了一些好词。在引学第二段,再次感悟戴嵩的著名画得快中,我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说话,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成为学习的主体。重点对“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进行了处理。这两个词对一个二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我采用动作教学法,请学生做动作,自然而然,学生就理解了这两个词的意思。在引学第一段,加深对戴嵩著名的感悟受中,首先我抓住了重点词训练学生的语言,课文中有一个关联词“一……就……”我抓住这关联词,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用“看画的人一……就……”,“有钱的人一……就……”来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意思。然后又让学生用“一……就……”进行说话训练,培养了学生说话的能力。
(四)指导书写,加强基本功训练
写字是语文课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在阅读教学中也不能忽视对书写的训练。由于写字是耗时费力的事,加上低段学生往往稳不住情绪,不太容易写好字。我把这一课的生字稍加整合,把都是提手旁的字组合在一起,以表扬学生为切入点,说小朋友们说得好,读得好,相信你们写字一定也很不错。让学生细心观察要写的生字,主动去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研究笔画的书写笔法,让学生在练好字的同时,去感受和认识汉字的魅力。
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一个特点:从一开始的初读课文,小组内交流体会;到中间部分的合作探究,激趣朗读,再到重点部分的表演创造,评价朗读;围绕“朗读感悟”这个重点,注重师生间的交流、生生间的交流、学生和文本间的交流,充分体现了小班化中特别注重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和互动性的教育理念。
《牧童》说课稿7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课文以生动的叙述深深的吸引学生去朗读、去品味,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提意见的优秀品质。
下面,我就粗略地说一说我的设计思路:
一、识字教学:趣有法,法有趣
识字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读课文,我让学生圈出自己不认识或读不准的生字,因为目标明确,学生乐于做。接着,请学生小组内交流学习,“看看怎样和这些字宝宝交上朋友”,学生兴致高,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但是,仅仅依靠兴趣是不够的,识字教学必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乐趣。这一课中,要求学生会认的字很有代表性,学生容易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和创造识字规律。看看怎样和这些字宝宝交上朋友的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比如认“戴”字,学生不光能读这个音,还能说“戴帽子”戴手套”“戴领巾”等等,老师鼓励大家边做动作边说词,真是学得既轻松又牢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用这种做动作识字的办法又解决了 “抹”“翘”“拱”等几个字。老师给学生赞赏,学生就会给老师惊喜,孩子们在高涨的`热情中不断发现各种识字的好办法,如“驱”“墨”是由原来认识的两个字加起来组成的,“蝇”是由原来学过的“绳”字换偏旁得来的,“惭”和“愧”连在一起是一种感受,不一而举。
二、课文学习:读中品,品中读
让学生读书,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书,这一点老师容易做到。但是,要学生愿意读、善于读、读后有收获,却不是每位老师都能做到的。结合这篇课文的特点,我的具体指导是:
1、教学生赏析。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条重要途径是指导精读。
对于关键词句,要赏析,要学会咬文嚼字,不能一目十行或囫囵吞枣似的阅读。课文中说“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这里的“一……就……” 就值得品味,去掉这两个字念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自然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会在仔细比较、反复吟诵中有所感悟。还有“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这句,先突破两个重点词“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请学生结合绘画经验上黑板演示,是很直观和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在理解了这两个词之后,再抓住“一会儿……一会儿……”完整、连贯地体会这句话,学生头脑中的画面应该会更鲜活。我认为,学生只有深刻地体会了课文,才会深刻地朗读课文;否则,朗读只会是浮在表面和流于形式的。
2、教学生思考。不伴随智力活动的阅读是肤浅的。
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可以是学生主动质疑,可以是教师巧妙提问。但是前者要适当取舍,后者要精心设计。在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后再读课文,我的提问是:“课文中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问题既有统领性,又有发散性。它能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将搜集的信息加以概括和提炼,同时又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人物身上谈开去,不受拘束和限制。学生这时你一言、我一语的感受,由浅入深的评价,都是积极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当牧童说戴嵩的画画错了,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我请学生看课件,展示课文中的插图,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图中哪位是大画家戴嵩吗?”学生无不兴奋,我让他们指出来,又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表现得更踊跃,有的说从站的位置判断出来的,有的说从脸上的表情看出来的,闪现的是不同的智慧。戴嵩的话蕴含的信息很多,我于是发问:“们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分别抠住“小兄弟”“很愿意”“请你”谈体会,真真切切的感受使他们的阅读有了相当的深度。
3、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有如临其境的情境,学生的体会才不会抽象模糊。
带着真切感受去读书,情感自然会飞扬。首先,注意让学生完整地把握故事情节。课初通读课文并说印象,起到了这个作用。课中尽管有几处语段赏析,但我不忘连缀起来阅读,使故事情节不割裂,大体分为两部分学习:一是戴嵩作好画,人们纷纷夸赞;二是牧童指错误,戴嵩虚心请教并接受。其次,注意揣摩人物。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画家戴嵩和小牧童,他们各有特点,在朗读中我让学生仔细体会他们的表情、动作和语言,甚至猜度他们的心理。对课文内容有了理解后,我还请学生扮这两个角色,演故事的后一部分。我相信,只有让人物形象鲜活在孩子的眼前,才能把人物品质烙印在孩子的心上。
4、搜集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服务教学。
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与故事人物的距离,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一是来自中央电教管的资源库里戴嵩的画,齐白石和徐悲鸿的作品;二是从台节目里积累的图片 (如电子课本中的课文情景图);三是从互联网下载的真实斗牛图片以及李苦禅的画等。
课初观看戴嵩的《三牛图》、《归牧图》,既是学习欣赏,又是亲切导入;围观者纷纷夸赞,牧童说戴嵩的画画错了,是教学要突破的一个重点——到底错在哪里?这时候,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斗牛图片,学生的眼球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文字的理解就迎刃而解;最后,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欣赏图画大师的名作,是对学生审美情趣的无形熏陶。
《牧童》说课稿8
一、说教材
《画家和牧童》是小学语文第四册教材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编选课文,诚信孝敬父母贯穿始终,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牧童指出唐朝著名画家戴高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戴嵩身为著名画家,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而戴嵩却从善如流,既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又非常诚挚地向牧童道谢,虚心之美德令人感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课文以人入胜的情节和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渗透了谦虚,实事求是和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人文理念,是一篇有益于发展学生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好课例。
二、说学情
本课教学的活动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表现欲强,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自读自悟,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其中也有少数学生缺乏合作意识,不善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合作学习中往往充当听众,这就需要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及时加以引导,使之全面、有效地学习的全过程。
三、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诚恳虚心和牧童敢于向权威提意见的优秀品质。
2、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五、具体教学设计
1、 课前导入
在执教本课第一课时时已经落实好本课生字词的认读、书写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这几个目标,而本课要认的二类字及要求会写的生字较多,因此考虑用复习生字词这一实用的教学手段导入第二课时。
2、 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整节课我从交流入手,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对话环境。一开始,我创设了自然生动的教学情境,以“介绍画家戴嵩”为切入点,打破常规写课题,激发学生读文的探究欲望。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文本,与文本的对话,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整节课在“以读促悟”的教学手段组织下,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让生们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通过同桌合作表演、男女生分角色合作朗读等多元化朗读方式,引导他们在读、说、评、演中进行充分的角色体验,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流,师生、生生、文本与生之间进行互相融合,进一步体会戴嵩的谦虚和牧童的敢于提意见的美好品格,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3、 注重利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积累汉语言文字的兴趣。
在本课中,我注重训练学习 “一……就……”、“一会儿……一会儿……”两个跟“一”有关的句式。如果单独地将文中的句式抽离出文本,可能会出现课堂上学生思维的偶尔“出轨”,或是引发学生出现对汉语言文字的枯燥感,因此在学习这两个句式时,我有意识地将这两个句式放在一起,归纳出汉字中“一”的文字魅力。具体操作如下:师:“在数学‘1’在10位数字中代表的是最小,而汉语言文字中的‘一’可棒了,它在跟其他词语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意义可丰富了,不信请看。”(出示两个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另一句去掉了“一……就……”)结合朗读、对比两个句子,让学生在感悟“一……就……”这个句式的用法和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画家戴嵩的著名及激发对汉字的喜爱之情。(指导“一会儿……一会儿……”这个句式,方法同上。)
(在指导“一……就……”这个句式时,我将对这个句式的运用放在了学习文本的过程中,发现原本已经创设得很好的情景稍稍出现了“开裂”,鲍老师指出,对句式的训练一般不放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除非是个别,如我课堂上理解“和蔼”时,让学生说说见过的和蔼的人这一处地方,能紧密结合文本,又能通过运用词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一种情况。因此对句式在解读文本过程中的应用要小心谨慎。
在上台指出国画里运用那两个词的地方里,学生的兴致很高,一个个争着上台。我及时利用了这一契机,大大赞扬了学生们的细心观察及对国画的“欣赏”水平,氛围融洽。可由于学生在平日里养成了过于爱表现的习惯,这里
面生出了一点点“小插曲”,个别生停留在对画的观察中,表现出对画的课外知识急于表达的情况,此时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能表扬学生课外知识的丰富,而继续进入下一学习环节。)
4、 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及情感体验。
新课标指出,低年级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乐趣的兴趣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本课中,我充分利用本课蕴含的情感、价值观教育意义,创设具有熏陶感染作用的情景,结合“以读促悟”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对重点词语、句子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由于本课的核心是要体会画家的诚恳虚心,牧童的大胆率真这两种美好品质,因此在本课的开始,我大力渲染了画家的.知名度及画画的高超技巧,然后通过自读、分角色合作朗读等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对文中重点词语、句子用不同颜色加以突出强调,配合上表情、动作,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在多形式的朗读中自然完成。
(朗读是阅读课中的重点之重,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才能很好地完成。在本环节中,学生对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这一学习方式绕有兴趣,这跟教师在平时注重落实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有关。)
5、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结合新课标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特点,本课中我力求大力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具体体如下:
①首先,我创设了一个具体的情景:“画家戴嵩如此出名,有一天他的好友请他画画,他画了一幅《斗牛图》,假如当时你是一名观众,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引出了商人、教书先生的话,在分角色朗读、表演他们的角色后,我又引问:“当时的观众还有什么人呢?同桌之间互相演演。”
②在教到牧童出场指出画家画错了后,我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想像:“人们的反应怎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生回答道。)“那人们此时会想什么呢?”(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人们的表情,去发现自己的独特体会。)接下来我现场模仿采访,采访了一些“观众”,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所想所思,进行创造。
③通过对牧童提出意见的质疑,“牧童的话对吗?为什么他能让人们信服呢?”让学生思考牧童的话,引导学生体会牧童的善于观察,这进一步丰富文本的内涵,加深文本的人文含量,拓宽了文本人文资源,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在充分的朗读感悟基础上进行有层次性的问题诱导,要特别注重问题的精简、问题之间的衔接,阶梯式的层层诱导,逐步加深对文本的思考和体会。课标指出只有在“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基础上的朗读才是真正有效的朗读,也只有这样的朗读才能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质疑、发现、创新能力始终是贯穿在有效、充分的朗读基础上的。)
6、力求打造开放性的课堂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种“大语文”教育观的理念,充分体现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元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领域的开放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这节课中,我在课前搜集戴嵩的有关的资料,课后引导学生搜集学习古代名人或现代画家齐白石、李苦禅、徐悲鸿等有关资料、故事,将课堂与课外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课堂中我向学生介绍戴嵩最后完成的“斗牛图”,加深学生的体会;此外,我还把名家名画欣赏引到课堂,打破学科的独立封闭的状态,融文本与艺术审美于一体,体现学习领域的开放性与多元性。
语文教学是师生的共同创造的最富个性和最具魅力的作品,是师生享受心灵和精神自由、愉悦的过程。如何打造语文和谐又具生命力的开放性课堂,从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希望通过这两次的课堂实践,能求得一些真知灼见,有效地提高自我语文教育教学 水平。
《牧童》说课稿9
这是一篇充满浓郁现代气息的传说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个牧童指出唐朝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课文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充满童真真趣的语言渗透了谦虚、从善如流和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人本理念。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和学生中的人文资源,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将课堂交于学生,赋予他们畅所欲言、主动思考的空间,并注重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感受戴嵩的谦虚和牧童的勇敢,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下面,我就粗略地说一说我的设计思路。
在上课前,我把课题板在黑板上,"画家"写的稍大,"牧童"写的较小,接着情学生说一说我为什么要这样写课题,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答案不唯一,这样做的目的是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为学生理解画家和牧童身上的优秀品质埋下伏笔。
然后让学生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说明戴嵩画画的本领很大?这一块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渗透了两个句式的训练,"一……就……","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练习说话。与此同时,我抓住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语言,作为训练重点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现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及语言,使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如将学生带入"纷纷夸赞"的'情境,分角色朗读,使学生一遍又一遍地与文本交流直接对话。再如当戴嵩听到牧童提出异议时与他对话时的态度和语气,练习分角色朗读,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戴嵩的品质。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如"想象一下除了商人和教书先生,还会有什么样的人,怎样称赞戴嵩的画呢?","当牧童挤进来大喊画错了!时,刚才纷纷夸赞的人们心理会想些什么呢?"。这些创造性的说话训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又如课文学到最后,学生已感悟出两个人物的品质。我在这时设计了"你有什么话想对虚心的画家或勇敢的小牧童说吗?"这一创造性说话训练的环节,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情绪又一次被调动了起来。
最后我特别注重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如在完成《画家和牧童》的各项教学目标后,积极进行教学拓展,把文中提到的《斗牛图》给同学们进行展示,并将唐代画家戴嵩的人物知识和其他的作品进行了简略的讲解,使学生的学习情趣在这里进行了升华。扩大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
《牧童》说课稿10
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七册第三单元的《牧童之歌》一课。本单元以放牧歌谣为主题,安排《牧童之歌》、《牧童》、《牧羊姑娘》和《牧羊女》等四首背景都不一样的歌曲进行学习。本课我将安排学习《牧童之歌》,并借鉴钢琴版的《牧童之歌》带孩子们完整地演绎歌曲。
教材简介、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牧童之歌》(新疆哈萨克族民歌)是一首四句体歌曲,一字一音,第二句的大跳音程体现了哈萨克族民歌的呼唤式音调特征,三、四句级进音节较多,与一、二乐句形成鲜明的对比。作曲家巧妙地将生动活泼的节奏与浓郁的哈萨克民歌音调结合,生动刻画了哈萨克儿童天真活泼、勇敢豪放的性格特色。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角度出发,我制定出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用饱满的情绪、自然好听的声音自信演唱(背唱)歌曲《牧童之歌》,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体验乐曲的分句;
2、能在歌曲的听唱及律动中感受哈萨克歌舞的特点,并对哈萨克音乐感兴趣;
3、通过合作探究,学会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演绎歌曲。
感受哈萨克音乐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对哈萨克音乐的兴趣。是我将确定的本课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唱准歌曲中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能够用多种方式、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
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
许多美学家认为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对于儿童来说,音乐情感能诱发其天然的审美冲击与兴趣,为了使儿童在充分地体验中既受到情感地熏陶,又获得技能的领悟,我在本堂课中,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我的基本策略是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与创造体验,努力构建一个宽松、民主、愉快、合作的真情空间。
教学总体思路和安排
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将教学过程安排为四个模块:
创设情境、引导探索、合作学习、鼓励表现
1、创设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首先让孩子们踏着已学过的新疆维吾尔歌曲《我们的学校亚克西》走进音乐课堂。随后,我运用谈话法提问:1、刚刚听到的歌曲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地区哪个民族的?2、新疆还有哪些民族?有谁了解哈萨克族?
播放视频(伴奏音乐为“牧童之歌”的旋律)带领孩子们走进哈萨克族。学生看画面、听音响,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宽了他们想象的空间。他们就此谈对视频中风景及风土人情感兴趣的内容并发表感想。为下面新课学习作好了“情境”引导。
2、引导探索
我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在老师的带领下,以组为单位学习哈萨克族基本舞步:动肩、跑马步、垫步,加入《牧童之歌》范唱音乐。学生在学习动作的同时,再次熟悉了歌曲旋律。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探索,不仅使学生对这首歌曲的'体验更进一步,而且激发了学生对哈萨克族歌舞的热爱之情。充分发掘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合作学习
我让学生分小组自学歌曲。让他们选择自已喜欢的方式,自已喜欢的一两个乐句进行学习,真正实现学生自主。然后请学生用自已学习的方法来教大家,这时我给予积极的评价、指导。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已教,让每个同学都有自信心,让每位同学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随后,我看时机抓住歌曲中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让全班学生对比并进行拍击。至此,本课中的难点得以解决。我再进一步抓住全曲中的灵魂句,“唱上一首歌呀,心花开放。”进行渲染。让孩子们感受牧童在放牧劳动时的欢快、惬意的心情。这一环节设计中,教师参与其中,真正起到伙伴、引导、组织的作用。
4、鼓励表现
欣赏老师弹奏的钢琴版《牧童之歌》,学生思考与歌曲《牧童之歌》的联系。随后,让学生分组讨论,除了用钢琴,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歌曲意境?这时,学生会想到打击乐器、舞蹈、口风琴等各种不同的方法。我趁机让他们成为小指挥家、小歌唱家、小舞蹈家、小器乐家的身份来展示自己的风采。
这个环节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学生的角色扮演,尽可能营造逼真的学习情景。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来表现歌曲形象。至此,学生大脑被激活,情绪自然被积极调动。师生一起跟音乐表演,将课堂推向高潮,让每个孩子都享受表演音乐和创编音乐所带来的成功感和愉悦感。
《牧童》说课稿11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牧童》,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简单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对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牧童》是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节唱歌课作品为C大调,2/4拍,情绪活跃地,旋律轻快活泼,描绘了牧童放牧的故事与场景,表达了热爱生活的情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切分节奏地以及二声部合唱知识,感受作品表达对生活地热爱之情,从而获得良好地音乐体验,提升二声部演唱技能。
二、说学情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四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学习作品《牧童》,感受歌曲中所表达的对美好生活以及童年时光的热爱之情,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2、通过对歌曲《牧童》的演唱,并配以讨论、分析、探究等方法,学生能够了解合唱的艺术魅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认识切分节奏以及变化音,了解合唱的形式,掌握合唱的方法,并能够用亲切、真挚的情绪完整有感情演唱歌曲,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能够用自然活泼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难点是能够掌握切分节奏以及变化音的演唱,能够用和谐统一的声音进行二声部合唱。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聆听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部分在这一部分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初步感知、学唱歌曲、巩固提高、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用视频的方式进行导入,为学生播放斯洛伐克民歌《八只小鹅》,并提出问题:这首歌曲是那个国家的民歌学生自由回答,由此顺势引入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感知音乐是课堂展开的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新课的第一环节,我会先完整播放歌曲,并提出问题: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其次,我会再次为学生播放歌曲,并提出问题:歌曲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学生自由回答,我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并总结歌曲描绘了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场景。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捕捉音乐最表面的一层音乐信息,充分发挥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第三环节是学唱歌曲环节
细致、精准对于作品的分析及学习,是学生了解作品特点的主要途径,为了引导学生了解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的了解作品,在这一环节,我会先以教师弹琴,学生视唱乐谱的方式展开。首先,我会带领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发声练习,以a为母音,以旋律123454321为音阶,学生经过多次练习后基本可以达到唱歌的状态,为接下来的学唱歌曲作准备。其次,我会弹琴,学生视唱高声部旋律,学生在视唱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切分节奏的难点,我会利用生活中的切分节奏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点,例如高高的、红红的'等词语。然后,我会带领学生进行低声部的旋律视唱,学生可能会遇到变化音这一难点,我会采用模唱34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难点,学生经过多次反复练习之后,能够解决这些难点,为更好的演唱歌曲作准备。接着,我会选一名小指挥,进行二声部视唱练习,最后,我会以教师播放伴奏录音,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并提醒学生注意两个声部的和谐统一。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能够迅速掌握新知,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高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我会为学生分发奥尔夫乐器,并组织学生以前后四人为一组,展开5分钟的伴奏创编,活动过程中,我会展开巡视指导,活动结束后,请小组进行展示,并进行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这样做能够丰富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为了更好的结束课堂,并在课下引发学生的思考,对于作业的设计,我会布置一个的开放性的作业,请学生课下搜集,还有那些与《牧童》有关的作品。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将课堂延伸到课下,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牧童》说课稿1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默读、轻声读、分角色读等朗读方法感悟人物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画家的虚心,学习牧童的勇敢。
教学重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体会牧童的勇敢和画家的虚心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
1、课件
2、布置学生查找戴嵩和一些著名画家相关的资料。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起兴趣,复习导入
1、导语: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新朋友,他们是谁呢
师板书课题
2、做填空练习,戴嵩是一个 。
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在复习旧知中导入
二、朗读感悟,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三、四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从文中哪里知道戴嵩是一名著名的画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默读中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学生汇报。
3、课件出示《归牧图》、《乳牛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一…就…”夸戴嵩的画。
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了让人觉得画家确实画得好。
5、观看图画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体会戴嵩的画技高超。
6、请你也学着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说话,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成为学习的主体]
7、学生自由读,商人和教书先生的话。
8、指名分角色读体会夸赞人的.语气、神态、动作,并由此拓展: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又会怎么夸赞。[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鼓励读出自己的理解和风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请一位学生扮演牧童,再现当时的场面。
2、师指导看图中围观人的表情,想一想围观的人会怎么想[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发挥学生的想象,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课文内容,将练习说话和理解课文内容联系在一起]
3、戴嵩会怎么做呢师生分角色对话,对话前提学生请注意画家说话时的动作、表情、说话的语气
4、请同桌两个人一人当戴嵩,一个当牧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5、指名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从“挤、喊”体会牧童的诚实、勇敢,从“和蔼、很愿意、惭愧、拱手等词体会戴嵩的谦虚。通过伙伴之间的互学互评,加强情感的交流和知识的迁移
6、听了牧童的解释,戴嵩又会怎么做出示《斗牛图》
三评价画家和牧童。
1、你想对课文中的人物说些什么课件出示小词典[结合感悟,表达自己的看法,流露真情实感,练习说话]
2、师总结。
三、拓展延伸
1、“我知道”中的小朋友知道我国好多有名的画家,你知道吗
2、欣赏名画课件出示名画。在欣赏名画中,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课外搜集其它画家的故事。
《牧童》说课稿13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充满浓郁现代气息的传说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个牧童指出唐朝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戴嵩身为著名画家,地位可谓十分尊崇。在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而戴嵩却从善如流,既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又非常诚挚地向牧童道谢,虚心之美德令人感动。课文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渗透了谦虚、从善如流和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人本理念。小小一个牧童,面对地位尊崇的大画家出现的错误,竟然"挤"进赞叹着的人群大喊"画错啦",又是何等的率直不盲从,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二、教学目标
我将本课分成了两课时,在第一课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会认13个生字,会写相同结构和偏旁的"挤、拱、批、抹"四个字。
2、情感和价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体会戴嵩这位大画家的高超画技。
3、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有关夸赞画技高超的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理念
1、从"封闭"走向"开放"。语文课程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2、从"多讲"走向"多读"。根据二年级的学习目标、学生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学中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四、教学流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学生观察实践
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首要的任务。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进行观察实践,帮助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要使学生感受到戴嵩的画技是非常高超的,必须要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而戴嵩这位唐代的著名画家学生们基本上没有什么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出示戴嵩的画作,配以优美的语调讲解他的名作《三牛图》和《归牧图》,并配以悠扬的古筝乐曲,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被屏幕上的图给吸引住了,大家听得仔细,看得细心,看后,让学生说说:"看了这两幅图,你想说些什么?"孩子们由衷地发出了赞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戴嵩画技的高超。然后我利用板书的差异让学生进行观察,板书课题时,我在黑板上写了"画家和牧童"这几个字,其中"画家"一词写得很大,"牧童"一词写得很小,请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当学生发现了,我就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老师要这样写?"。学生不由自主地引发想像,说出:"画家年纪比较大,牧童的年纪比较小。""画家本领大,很有名气,牧童只是一个放牛的孩子。"等等。这样做,我觉得能为后面让学生体会戴嵩的谦虚美德和牧童的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美德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引导学生想像实践
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句话:"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没有想像力就没有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在语文教学中,要创造机会让学生想一想,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的空白之处让学生进行想像。在第一自然段中写道:"有钱的人争着花大价钱购买。"理解了写出戴嵩画技高超的字词后,我马上追问:"如果你是当时的有钱人,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在引发学生想像说话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了戴嵩的高超画技。另外,在这篇课文中,大家看了戴嵩画的画后纷纷称赞,但是文中只写了商人和教书先生称赞的话,至于其他人怎么称赞,课文中没有写。我就抓住这个空白,在又一次让学生欣赏戴嵩的《斗牛图》后,让学生进行想像看了这幅画后,你想说什么?学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有的说:"画得真好,我愿意用身上所有的银子来换这一幅画。"有的说:"戴嵩的画技真是无与伦比!"有的'说:"画得真是栩栩如生啊!"这样。孩子们对于戴嵩的画技就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三)引导学生语言实践
语文实践活动的方式很多,但是在语文教学中,语言实践活动还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首先我抓住了重点词训练学生的语言,课文中有一个关联词"一就"我抓住这关联词,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用"看画的人一就","有钱的人一就"来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意思。然后又让学生用"一就"进行说话训练,培养了学生说话的能力。第二是丰富学生的语言。课文中有三个近义词,在让学生朗读相关的段落后,我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这三段话中的共同点,然后把这三个词:"夸赞、赞扬、称赞"用了红色点明,再让学生说说还有没有这样的词,学生又找到了:"赞美、赞叹、夸奖"等词,使学生体会到了语言的丰富性。
(四)引导学生综合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在新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建构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在这节课中,我主要是用画一画、找一找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画一画表现在学习"浓墨涂抹"、"轻笔细描"这两个词时,我请一个学生上台来画画。在这个学生用毛笔绘画的过程中,大家理解了词语的意思,画后让学生找找:"哪个部分是用浓墨涂抹的方法画的?哪个部分是用轻笔细描的方法画的,学生都能轻易地找出,并且在后面的朗读中予以体现,说明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找一找体现在让学生去搜集一些画家的资料,在谈话时请学生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画家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增加了许多知识。
语文教学是最富个性和最具魅力的精神创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悦的心灵享受。如何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堂课中,我在教研组各位老师的帮助下,几经修改教案,通过这次活动,有了不小的收获,但同时,在上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希望大家能够大胆地进行批判,以便创生出更多的真知灼见,引发更深刻的思考。
《牧童》说课稿14
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21课画家和牧童、第二课时,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小牧童勇敢指出大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课文以生动的叙述吸引学生朗读、品味,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画家的虚心好学、牧童的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
教学理念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读中感悟,学习画家的优秀品质,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才用的'教法有搜集资料、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映照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给学生讲空泛的理论,而是采用以读呆讲的方法,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学习,朗读语句,加深体会。在处理教材时,我抓住任务的不同语言为训练点,指导朗读,采取激励读、评价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自悟自得。
学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1、激趣导入2、品读质疑3、合作解疑4、发展语言5、拓展延伸6、个性作业
一、激趣导入
们学习了21课画家和牧童,认识了生字,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画家和牧童。今天老师书写的课题和昨天有什么不一样吗?这样一位人人称赞的大画家为什吗要向一个小牧童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让我们在文中学找答案吧。
画家二字写的大,牧童二字写的小,让学生猜老师为什么这么写?这样做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为学生理解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埋下伏笔。
二、品读质疑
先指明朗读,然后让学生评价他读的怎么样?再让学生自由朗读,最后问学生,读了这篇课文,你想提什么问题?学生也许提的不切主题,这时我提示学生,要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最后确定出:画家是个什么样的人?牧童是个什么样的人?两个问题。我安排学生评价朗读,学生可以在评价的过程中掌握朗读技巧,而不是教师单一的说教。结合单元学习主题,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少走弯路,并学会自主学习。
三、合作解疑
学生提出问题后,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解决问题,提示学生先读文,再讨论,最后总结板书
画艺高胆大
谦虚心细
和蔼
结合板书,我提问,从文中哪些句中可以看出画家画艺高?重点分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去掉“一.......就”意思是否一样?还有在理解“他一会浓墨涂抹,一会轻笔细描”一句中,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两个词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我现场作画,学生通过观察感悟,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在知道朗读商人和教书先生的称赞后,我问,如果你也在场,你会怎么夸戴嵩,从而引出“纷纷夸赞”一词:同样是夸戴嵩,作者用了夸赞、赞扬、称赞三个不一样的词,使文章读起来不重复,也更生动,提示以后同学们写文章,也要学习作者这种表达方式。
关于画家谦虚、和蔼,牧童是胆大、心细的特点,主要是通过文中人物语言体现出来的,所以我引导学生精读、品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使学生自悟自得。
四、发展语言
学习课文,你想对戴嵩或牧童说些什么吗?再回到课题,你们认为老师这样写合不合适。此时再把课题改过来。
这一开放性问题,再次拨动孩子们心灵的琴弦。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内心感受,使情感得到升华,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五、拓展延伸
参照课后的“我知道”我请孩子们欣赏戴嵩的斗牛图、归牧图,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苦禅的鹰,拓展学生知识面,陶冶情操,让学生们在学习之余感受中国画的魅力。
六、个性作业
1、以“人无完人”为主题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
2、默写21课生字。
以上两题,任选一题。我这样设计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复习功课,体现了作业的多元性。
【说板书】
整个板书既表达了文本内涵,又简洁凝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这节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读中培养阅读能力,读中发展思维,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
《牧童》说课稿15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课文以生动的叙述深深的吸引学生去朗读、去品味,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真是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重的自主性、积极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生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学中,我决定不给学生讲空泛的道理,而是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任务去学习课文、朗读语句,从而收到思想上的教育。
下面,我就粗略地说一说我的设计思路。
在上课前,我把课题板在黑板上,“画家”写的稍大,“牧童”写的较小,接着情学生说一说我为什么要这样写课题,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答案不唯一,这样做的目的是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为学生理解画家和牧童身上的优秀品质埋下伏笔。
接下来,在学生通读课文,了解大意之后,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戴嵩是个什么样的人?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著名”“谦虚”。
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说明戴嵩是个著名的人,哪些语句说明戴嵩是个谦虚的人?这一块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渗透了两个句式的训练,“一……就……”,“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练习说话。与此同时,我抓住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语言,作为训练重点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现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及语言,是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最后,我又出示了一些与人物品质有关的名人名言,与学生共同分享。同时,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一下与此有关的名言或警句,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