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材料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11 19:38:1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诗的材料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的材料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诗的材料教学设计

诗的材料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10个字。能正确理解文中的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有关荷花的图片或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课前播放乐曲《出水莲》,学生闭上眼睛欣赏,想象音乐带给你画面!

  教师引导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交流音乐给每个人带来的感觉。

  师:从古至今,荷花就是人们描写、喜爱的对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

  (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预设:学生可能会问“本来是写荷花的内容,为什么叫‘诗的材料’呢?”如果出现这个问题,就放在理解课文之后解决。)

  师:在学课文之前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吧!

  (课件播放荷花录象,播放背景音乐《采莲》)

  教师鼓励学生有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自己看到的荷花。

  如:亭亭玉立、千姿百态、洁白无暇、冰清玉洁、含苞欲放、翩翩起舞、争奇斗妍……

  利用优美的乐曲引导学生进入美妙的情境,调动学生阅读的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针对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与教材编排意图产生碰撞,理解编排目的的同时,学会质疑的方法,产生阅读的欲望。

  利用课件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的开始就进入美的意境,便于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品位美的语言,体会美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作者笔下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叫它“诗的材料”呢?快速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文中的生字新词。

  2、学生读课文,认识文中的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2、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冒出来”、“展开”、“破裂”等词语可以利用荷花图片加以理解,随即也体会的荷花不同姿态的美丽。

  如:“隔壁”、“舒坦”等可以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3、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识字,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识字的效率。

  利用荷花图片,不但能形象的理解文中的部分词语,还能很好的体会荷花的美丽多姿。

  通过多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学生们欢迎;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与渔”。为学习文本奠定基础。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生再次自由读文,思考:“通过读课文读懂了什么?”(独立思考)

  预设:读完课文给学生们最大的感受应该是:荷花的美丽。

  2、同伴交流从哪里能够感受荷花的美丽。

  3、引导学生进行集体交流,品位语言。

  A:作者看到的:抓住“”清香、“挨挨挤挤”、“大圆盘”、“碧绿的面,淡绿的底”、“冒”、“有的……有的……有的……”来体会荷花的美丽多姿。鼓励学生具体的说,有感情的读。

  教师引导:除了课文中写到的这几种荷花的姿态,你还能想象出荷花的其他不同姿态吗?

  学生大胆展开想象来用语言描述。

  在此基础上再次感情朗读,课件播放荷花录象,播放背景音乐《采莲》。

  B:师:荷花的形象是那么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幽淡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难忘,于是,面对这满池的荷花,作者不由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对答自然的喜爱。有感情的自由读课文的第二段。

  C:作者想到的:主要方式是“读占鳌头”。

  在学生结束读第二段后,教师立即播放音乐,配乐范读第三自然段。

  师:美吗?喜欢吗?想读吗?那就美美的读吧,可爱的荷花仙子们!”

  (学生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学生在情境的渲染下身临其境的朗读,可以加上动作表演等。

  在此基础上教师播放背景音乐《采莲》,学生在音乐声中闭眼自由想象荷花千姿百态,生机勃勃,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音乐结束后,鼓励学生谈论自己刚才想到的。

  D:理解为什么题目是“诗的材料”。

  教师再次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再次欣赏:边看边想,大自然不用笔、不用纸,就给我们描绘出这么美丽的画卷,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荷花或歌颂大自然!

  预设:有的会有相机留驻永恒;有的会写首小诗来歌颂荷花,歌颂大自然……

  教师随即引导课文的最后一段“作诗,我要试试看——当然还要好好的想。”

  4、教师小结: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吧,这样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人类!也让我们热爱生活吧,热爱生活的人,她的人生将是美丽而精彩的!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

  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在理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感悟、品位,恰倒好处的突破了文中的重难点,同时也教给了学生读书、理解的方法。

  在美好情境的渲染下,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学生对文章语言的体验、感悟。升华对荷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大胆想象、表达,既丰满了文本内容,更深刻的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也教给了学生表达时应该做到的条理性、完整性、生动性、形象性及语言组织的科学性,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

  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梦境,更需要诗一般的教师导语,有了这样的导语,会为文本增添色彩。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我们看到的野花也有许许多多,也有各种美的色彩,也有好的品格,你们觉得那一种野花最美?为自己出个题目写一写吧。

  (如果有人写到蒲公英就更好,为《金色的草地》做铺垫。)

  培养学生乐于观察,乐于写作,善于投身自然良好情趣。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编有趣的儿歌、归类比较来记忆等),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诗的材料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诗、词、曲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了解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

  二、初读诗歌

  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3、让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三、读中悟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

  ⑴让学生了解诗、词、曲:

  西江月:词牌名。

  (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词的题目,它与这首词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如我们学过的《忆江南》)

  天净沙:曲牌名。

  (它也是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曲的题目,它与这首曲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曲的题目是秋。)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

  《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诗,诗盛行于唐代,它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词盛行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子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双调之分。单调就只有一段,如《忆江南》,双调就是分为两大段,即上下两片(阙),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天净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种),曲盛行于元朝,体式与词相近,它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多使用于口语,句式较为灵活,语言也比较通俗。

  ⑵解释个别词语:

  别枝惊雀: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见:同“现”。听取:听到。

  七八个星天外:天外七八个星。两三点雨山前:山前两三点雨。

  茅店:乡村小客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

  ⑴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⑵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指导: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词人把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整首词体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也正是作才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

  《天净沙?秋》这首曲是元代散民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但其中没有秋景的清萧,没有悲凉的情绪。有的却是色彩鲜明的美丽的秋景。如曲中的“白草”“红叶”“黄花”三个词语,让我们感觉到秋天是那么的色彩鲜明。同时,全曲没用一个“秋”字,却传达出了浓郁的秋意。整首曲诗人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曲中,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诗的材料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有名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

  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诗的材料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10个字。能正确理解文中的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有关荷花的图片或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播放flash小动画《荷花》。

  教师:荷花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它那亭亭玉立的风姿,淡雅含蓄的暗香,无不让人深深陶醉。宋代周敦颐曾以一篇《爱莲说》享誉文坛,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更是广为传诵。从此,荷花就被看作是君子的象征。叶圣陶也不例外,对荷花尤其喜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诗的材料》。(画外音)

  二、初览风姿,感知文意。

  1.教师范读,学生感悟。

  多媒体展示荷塘的图片及课文,教师配乐朗读,学生感受文章之美。

  结合预习谈感受。(主要是荷花的美丽)

  2.寻章摘句,含英咀华。教师:课前大家都积累了许多关于荷花的古诗词,下面谁来说一下?预习时要求学生通过课下查资料的方法,总结描写荷花的古诗词,课上每个小组选代表发言,教师及时进行总结。(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难易适度地进行诵读)

  西洲曲

  南朝民歌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在预习时借助字典查准字音并组词,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开火车读,检查预习情况。学生指出难于书写的字,大家动脑筋从形近字、结构偏旁、笔画笔顺等方面进行指导,强化记忆。如:展、随、拿。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如:饱胀、材料等。

  (3)教师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适当进行评价。

  4.把握主题,理清脉络

  教师提问:为什么文题是《诗的材料》,改为《荷花》好不好?学生同桌交流。

  明确:(文章脉络:看荷花及引发的想象;联想到类似情形,看金鱼仿佛自己就是一条金鱼;无论是荷花还是金鱼都属诗的材料。)

  三、潜心品读,深入揣摩。

  1.佳句美词共欣赏

  (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美词佳句,代表发言。(抓住“挨挨挤挤”、“大圆盘”、“碧绿的面,淡绿的底”、“冒”、“有的……有的……有的……”来体会荷花的美丽多姿,蓬勃生机。鼓励学生具体的分析,有感情的诵读。)

  (2)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及照片,谈谈见过的荷花还有什么姿态,与荷花来一次亲密接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全体学生带着感情齐读,课件播放荷塘美景,并配以音乐,要求画面随文字变化,力求展现荷花的不同姿态,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为熟读成诵作准备。

  2.感知自然造化神奇

  面对这满池的荷花,作者不由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比齐白石先生更大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3.大自然如此神奇,创造出如此美景,“我”不禁陶醉其中,与自然合而为一,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由此展开奇特想象。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放松身心,闭上眼睛想象优美画面,变抽象文字为具体画面。

  学生谈感受。(温暖的眼光,和煦的微风,我翩翩起舞,蜻蜓立在我的头上栖息,小鱼亲吻我的双脚痒痒的,嗅到的是荷花的清香,耳边有小鸟的`呢喃,舒服极了。)

  4.朋友的叫声把“我”从想象世界带回到了现实中来,“我”又联想起类似的情形。什么情形?

  学生:“我”在公园看金鱼看出神,觉得自己就是一条金鱼。

  教师:这处描写“胸鳍像小扇子,轻轻地扇着”,“大尾巴比绸子还要柔软,慢慢地摆动”抓住了金鱼的什么特点?

  学生:写出了近鱼游动时姿势的优美。

  5.点名读课文,注意感情及语气,选出“今日朗读之星”,鼓励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培养良好语感。

  四、拓展延伸,一试身手。

  1.摩拳擦掌

  叶圣陶不愧为一代大家,描写栩栩如生,衔接水到渠成。下面让我们也学习一下作者描写的方法。(要求: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方法,还要尝试应用“有的------有的”这种句型)

  例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大圆盘,碧绿的面,淡绿的底。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仿写:天上的白云千姿百态,有的像飞奔的骏马,英姿飒爽;有的像蹲坐的雄狮,威武镇定;有的像展翅的雄鹰;搏击长空。

  2.诗苑漫步

  下面有几首儿童诗,大家可以认真阅读,仔细借鉴。

  诗三首:

  假如

  假如天上所有的星星,

  象雨一样落下来,

  那该有多好啊!

  世界上所有的小朋友,

  都会跑出来捡,

  然后串成项链。

  石榴

  石榴花开了

  是夏姑姑扎上了

  鲜艳的蝴蝶结

  石榴果熟了

  是秋妈妈在摇着

  收获的红铃

  小童话

  在云彩的南面,

  那遥远的地方,

  有一群树叶说:我们想像花一样开放

  有一群花朵说:我们想像鸟一样飞翔

  有一群孔雀说:我么想像树一样成长。

  (教师应注意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新颖奇特的想象,鼓励学生合理想象假如自己就是一朵花、一条鱼、一棵树、一只鸟-------把感受说一说,写下来。)

  五、课堂小结: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叶圣陶能从平淡生活中发掘出诗的材料,还源于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多思善感的心,一个善于想象的头脑。自然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美,能不能欣赏,关键还取决于你。我真心地祝愿大家:在如诗的四季中,能收获属于自己的一首诗。我相信经过努力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小诗人!让我们携手走进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在热爱大自然的同时,也更加热爱生活吧!

【诗的材料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木兰诗教学设计05-29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05-25

儿童诗教学反思07-13

《诗海拾贝》教学反思10-04

诗海拾贝教学反思10-02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09-28

数学教学教学设计08-31

《背影》教学设计10-28

观潮教学设计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