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沟》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30 22:58:0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葡萄沟》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葡萄沟》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课文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列举了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看到了五光十色的葡萄,使学生有主动学习的热情。第2自然段,介绍了种在梯田里的葡萄成熟前后的迷人景象。第3自然段,介绍葡萄干的制作,而且葡萄干非常有名。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积累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教学难点】

  体会葡萄沟的美丽风光和对维吾尔族老乡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葡萄沟景色的图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播放音乐:《咱们新疆好地方》

  师:我知道同学们都十分喜爱音乐,现在让我们放松一下,先听听音乐,想一想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你可以拍手也可以随音乐做动作。(播放音乐,学生自由地做动作。)

  2.师: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新疆)刚才同学的回答真是雅克西。谁来说说这雅克西是什么意思?(好)能不能做做这个动作?(学生自己做动作)

  3.简介新疆:新疆是个好地方,古称西域,是我国西北一个省区的名称,全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是我国最大的省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

  4.师:新疆最有名的特产是什么?

  出示课题:《葡萄沟》

  齐读课题,认读“沟”字

  5.简介葡萄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葡萄沟位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范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介绍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盛产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它品种多,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 3.默读课文,理解层意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出产什么水果,哪种水果最惹人喜爱。第二自然段先讲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长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再讲到了秋天葡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最后讲那里的老乡待客热情。第三自然段先讲收下来的葡萄运到阴房,接着讲阴房的样子,再讲葡萄干的制成,最后讲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的特点。第四自然段赞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概括全文。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本课生字可采用以下方法引导识字。

  ①揭示课题识字:沟

  ②查找地图识字:疆、鲁、番、维、吾

  ③以旧带新识字:难堆准谁―维语―吾

  ④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堡、沟

  ⑤形近字对比识字:密―蜜

  ⑥编字谜、猜字谜识字:多―句(够);弟弟站在木头边(梯)。

  ⑦联系生活识字:梯(电梯)、维(维生素)、蜜(蜂蜜) 2.写字指导

  ⑴发现规律:

  “双胞胎”:蜜―密(形似)沟―够(音近)同偏旁:搭―摘

  同结构:吾、季、留、杏、密、蜜(上下结构);坡、搭、摘、钉、沟、够(左右结构)

  ⑵重点指导:

  蜜、密:第一笔“点”起笔要高,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必”字尽量写扁,一撇不能漏掉。

  够:右边的“多”字中,两个“夕”要上下排列,提醒学生不能写成左右并排。

  摘:再次强调右边的同字框里是“古”。四、课下作业

  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呢?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字词

  2.分节朗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过度语

  课文中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我们首先来朗读体会第一自然段。

  2.朗读感悟第一自然段

  ⑴自读: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⑵交流:第一句:讲葡萄沟在什么地方。第二句:总的说葡萄沟出产的水果。第三句:具体说葡萄沟出产哪些水果。

  ⑶默读:思考①第二句和第三句有什么关系?(总―分) ②按什么顺序写葡萄沟出产的水果?(时间顺序) ⑷比较:九月份葡萄成熟了。

  九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第二句写得好,因为这样写表达了人们的感情。另外看出葡萄这一水果要重点写,要写人们为什么喜爱它,这样写就引起下文。] ⑸齐读:注意读出人们喜爱葡萄的心情。 3.朗读感悟第二自然段

  ⑴过渡语:葡萄沟葡萄最惹人喜爱,那么,你觉得葡萄沟的葡萄长得怎么样呢?

  ⑵指名读:标出描写葡萄的语句。

  ⑶交流:

  ①你从哪句话感到葡萄长得特别好呢?(第二句)出示句子:“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揭示:这个句子是什么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说明种得多,长得好。)

  a.从“茂密”一词可以看出葡萄的枝叶长得很旺盛,又多又好叶子一个压着一个看不出缝隙,说明叶子长得又多又好。

  b.你还能从这句话中的.哪个词看出葡萄长得又多又好呢?生答:从“一个个”中,先比较“一个”和“一个个”

  书上用了“一个个”,“一个个”比“一个”的数量要多得多。

  一棵葡萄就像一个绿色的凉棚,棵棵葡萄都像绿色的凉棚,连成一片,说明葡萄长得又多又好。

  c.问:为什么说“像搭起一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观察图)生答:因为葡萄是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梯田的形状象一级一级的楼梯,一个台阶上就有一个绿色的凉棚,葡萄长得又多又好,连成了一片,所以说“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②成熟的葡萄有什么特点?(第三句)出示句子:“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师:你还能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到葡萄长得又多又好呢? a.从“一大串一大串”中可以看出葡萄不仅长得好,而且产量高,获得了大丰收,一串挨着一串地挂在葡萄架上。

  (观察图)这是葡萄成熟后的景象,果实累累一大串挨着一大串。 b.从“有……”中看出葡萄的品种很多,结得也多,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师:从葡萄成熟后的颜色我们可以看出葡萄的品种多,课文中为什么说“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c.五光十色什么意思?色彩鲜艳,形式多样。

  读这句话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小声读仔细体会)再指名读。为什么你会觉得它很美?

  你能结合书上这个句子和生活中你见到的葡萄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吗?

  d.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使人眼前仿佛看到了那五光十色的葡萄,成熟后的葡萄这样美,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指名读(3名),再齐读。

  ③要是这个时候,你到葡萄沟来,会受到怎样的招待?为什么用最甜的葡萄招待来客?说明什么?[“让你吃个够”体会到那里的老乡热情好客。]“要是”何意?(如果,假如。)练习用“要是”说话。

  讨论:为什么人们最喜爱葡萄沟的葡萄?[因为葡萄沟的葡萄多、品种多、味道好,再加上那里的老乡热情好客,所以……]

  ⑷指导读:读出赞美它的感情。

  ⑸小结:葡萄沟的葡萄有什么特点?[大、多、美、甜。]

  4.朗读感悟第三自然段

  ⑴过渡语:葡萄获得了大丰收,有这么多这么好的葡萄,人们吃也吃不完,就想尽了各种方法来很好地食用它,你都知道人们都是怎么食用它的吗?

  同学们说得好极了,葡萄沟的人们也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来很好地食用它,他们除了同学们所说的外,就把剩余大量的葡萄制成了葡萄干。我们来看课文的第三段。

  ⑵指名读:思考收下来的葡萄怎么办?(有的……有的……)

  ⑶交流:

  ①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理解:这句话是讲葡萄干怎样制成的。葡萄放在阴房里,挂在架子上,阴房四壁有许多小孔,可以使空气流动,里面的热空气流动着,把葡萄里的水分蒸发掉,葡萄减少水分,留下糖分,所以特别甜,由于在阴房里晾,所以颜色很鲜。

  ②在哪儿制成的?阴房什么样?

  ③制成的葡萄干什么样?为什么很有名?

  ④葡萄干有什么特点?(颜色鲜、味道甜、很有名或色鲜、味甜、有名。)

  ⑷朗读

  5.朗读感悟第四三自然段

  ⑴过渡语:葡萄沟的葡萄长得这样好,品种又这样多,已让人垂涎欲滴,葡萄干又是这样的色鲜味甜,又有这么多的用处,更是让人垂涎三尺。你们说,葡萄沟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

  ⑵齐读最后一段

  ⑶作者在了解了葡萄沟后,饱含对葡萄沟深深的爱意,发出了心中的赞语,请你怀着与作者同样的感情,抒发出你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⑷指名读,再齐读。

  ⑸为什么说是个好地方?[

  ①那里出产许多水果,其中葡萄最让人喜爱;

  ②葡萄产量高、味道美、老乡热情好客;

  ③葡萄干色鲜、味甜、有名。]

  ⑹小结:此句话,概括总结全文,同开头呼应。

  三、课堂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生质疑

  ⑴“维吾尔”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知道就让他们介绍,不知道教师就介绍:维吾尔就是联合协作的意思,我们新疆还有哈萨克,回族,汉族,这些民族联合协作团结向上。)

  ⑵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请加上“先、接着、再、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先互相说,再抽同桌起来说)

  3.总结:引导学生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四、课后延伸

  1.积累运用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摘抄词句。

  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练习。

  2.话说新疆。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或者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写上一两句话。

  3.借课后练习中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搜集一些介绍自己家乡情况的资料(风景、特产、人物、生产和建设成就等),准备在本组语文园地里展示和交流。

  板书设计

  盛产水果

  10葡萄沟葡萄多――数量多颜色

  老乡热情好客

  葡萄干有名

《葡萄沟》教学设计2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学习课文中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说明

  课文主要介绍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产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葡萄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出产什么水果,哪种水果最惹人喜爱。第二自然段先讲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长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再讲到了秋天葡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最后讲那里的老乡待客热情。第三自然段先讲收下来的葡萄运到阴房,接着讲阴房的样子,再讲葡萄干的制成,最后讲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的特点。第四自然段赞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概括全文。

  课文有两幅插图和课文的一、二自然段相对应。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要求学会的生字中“棚”是后鼻音。“产、制”是翘舌音。疆:左边是“”,右边是“”,可用“部件组合法”记忆。

  颜:是前鼻音,左边是“彦”,不是“产”,右边是“页”。

  葡萄:两个字单读都读第二声,两个字连用时,“萄”可读轻点。

  “沟、坡、棚、密、搭、够”几个生字,可用熟生加偏旁和部件组合法识记。让学生自己分析记忆字形,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课文中有三个多音字:好客(hào),水分(fèn),钉(dìng)着。

  2、写字教学。

  “葡萄”两个字不容易写好,上边都是“艹”,下半部分要先外后里。

  留、颜、棚、够:这4个字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

  疆:写时不要丢掉“弓”字里的“土”。“土”字下面横写作提。

  够:左右两部分占格基本相等,右边是“多”字。

  沟、坡、搭:这几个字都是左窄右宽。

  密: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是“必”。

  利:左边禾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

  制:笔顺是:制。

  (三)词句教学

  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二句话“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这句话是比喻茂密的葡萄枝叶展开后像搭的凉棚。教学时可出示第二幅插图。指导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茂密、展开、绿色的凉棚”的意思。

  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这句话需要理解的词语有“热情好客”和“吃个够”。教师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也可结合插图②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体会。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爱吃甜甜的葡萄。我国许多地方都出产这种水果,但是产量最多、味道最甜的,就是我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产的葡萄。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参观新疆出产葡萄的一个地方,是哪儿呢?引出课题《葡萄沟》,并板书课题。

  教师提问:你们想知道那里出产的葡萄怎么样,还出产哪些水果吗?请同学们听录音。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初步感知内容。

  1、听课文朗读录音。

  2、自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3、检查认识生字词情况。

  4、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导读正确、流利。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读出感情。

  1、理解第一段。

  (1)自读自悟: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画出有关语句。

  (2)填空:葡萄沟五月有,七八月有,九十月成熟了。

  (3)读出对葡萄沟的赞美。

  2、细读理解第二段。

  (1)自读自悟: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画出有关语句。

  (2)在小组里夸一夸葡萄沟。有什么不懂的`词句,讨论一下。

  (3)在全班夸一夸,读出有关语句,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再把有关的语句读好。

  教师相机概括板书:葡萄多、美;老乡热情好客。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段,读出对葡萄沟的赞美。

  (5)练习背诵第二段。自练——同桌互练——看图齐背。

  3、理解第三段。

  (1)自读自悟:葡萄干的制作和特点。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葡萄干的制作和特点,概括板书:葡萄干有名。

  (3)读好本段最后一句。

  4、归纳全文内容,指导读好第四段总结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用读的方式夸一夸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五)指导写字。抄写词语。

  六、参考资料

  新疆:古称西域,是我国最大的自治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吐鲁番是新疆的一个县,葡萄沟是吐鲁番的一个地方。

  维吾尔族: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新疆。

  板书设计:

  葡萄沟

  盛产水果

  葡萄:多美甜

  教学后记:

  怎样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葡萄够真是个好地方!”呢?除了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朗读体会外,我还利用CAI课件展示了葡萄够的美丽风光,让学生从感性上体味到“葡萄够真是个好地方!”当学生看到葡萄架上茂密的五光十色的葡萄时,都不由自主地发出感叹:“哇!好美呀!好多呀!我真想去尝尝!”

《葡萄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世界里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自主感悟葡萄的特点和人们的热情好客,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师生搜集新疆吐鲁番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谜引入。

  1、出示谜语:“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这是什么?(葡萄)

  2、在我国有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板书课题:葡萄沟)葡萄沟在我国新疆的吐鲁番。(出示地图,指给学生看)相机学习生字“沟”。

  二、初读识字。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利用生字卡互相检查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同时提醒多音字的读法:

  葡萄干(ɡān)钉(dìnɡ)着好(hào)客水分(fèn)

  3、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字的,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4、利用课件,采用开火车、抽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 5、再读课文,说说葡萄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6、再次默读文,讨论:从哪里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并进行简单批画。

  三、品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一)语段一:

  1、从“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课件出示语段一,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练习朗读,感受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二)语段二:

  1、从课文二自然段也可以看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课件出示课文二自然段,重点抓住描写“夏季枝繁叶茂”“秋季葡萄美丽”和“老乡热情好客”等语句进行感悟。

  (1)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学生感悟什么是“凉棚”,利用课件和朗读让学生读文辨析“一个个”和“一个”的区别。

  (2)多媒体课件演示秋季的葡萄,引导学生比较“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的区别,并用“五光十色”练习说话。

  (3)抓住“准会”“吃个够”等词语师生共同表演老乡招待的场面,感悟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4)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学生进入情境朗读课文)

  (三)就要离开葡萄沟了,你有什么话要说?新疆老乡要我们留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

  小结:葡萄沟夏季枝繁叶茂,秋季葡萄诱人,老乡又非常热情好客。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学生再读这句话)

  四、写字。

  学写“吾、季、留、杏、蜜、密”六个字。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双胞胎”:蜜—密(形似);同结构:吾、季、留、杏、密、蜜(上下结构)

  2、学生自己练习书写,教师相机进行重点指导。蜜、密:第一笔“点”起笔要高,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必”字尽量写扁,一撇不能漏掉。

  3、小组内互相评价打等级。

  五、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枝叶()的葡萄()的凉棚()的老乡()的葡萄干()的沙果

  2、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葡萄沟的葡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葡萄沟真是个好地主,从哪里可以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

  3、还可以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呢?

  二、品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1、从“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可以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课件出示语段,并进行朗读指导。(读出鲜甜的感觉)

  3、颜色鲜味道甜的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呢?请生细读三自然段。

  (1)读一读,提出不懂的地主。

  (2)画一画,阴房是怎样的?理解“阴房”和“碉堡”。

  (3)请生上台当新疆小导游,介绍一下葡萄干的制作。

  4、葡萄沟景美人美,葡萄干风味独特,我们情不自禁地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学生饱含深情地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拓展。

  1、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谈谈你还了解葡萄沟哪些地方?

  2、小组合作设计一则广告,宣传葡萄沟的葡萄。

  3、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引导学生搜集一些介绍自己家乡情况的资料。(风景、特产、人物、生产、建筑成就等)

  四、写字。

  学写“坡、搭、摘、钉、沟、够”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发现规律:沟—够(音近)同偏旁:搭—摘;坡、搭、摘、钉、沟、够(左右结构)。

  2、教师重点指导:

  够──右边的“多”字中,两个“夕”要上下排列,提醒学生不能写成左右关排。

  摘:再次强调右边的同字框里是“古”。

   3、开展“小小书法家”擂台赛。

  课后反思:

  《新课标》中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面对学生的独特的感受有时我们常会理解成不着边际,其实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是学生创新精的表现。如在理解“金碧辉煌”这个词时,我这样引导学生的:“读了这个词,你有什么感受?你眼前仿佛像看到了什么?”有的说:“我觉得天安门城楼像金子做成的。”另一个学生:“我觉得天安门城楼金光闪闪的,像撒了一层金粉。”在智慧的问题面前,孩子们的精彩的答案就呈现了,独特的发言使课堂也变得流光溢彩。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只有这样,孩子的思维的火花,才会尽情绽放,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创新思维,造就创新精神。

  本科教学依然强化了积累运用,总结课文的总分总结构,做小导游介绍家园乌鲁木齐的美丽夜景。

【《葡萄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葡萄沟教学设计10-17

葡萄沟教学设计15篇09-12

葡萄沟教学反思07-09

《葡萄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01-22

《葡萄沟》教学反思精选15篇08-20

葡萄沟教学反思15篇02-24

《葡萄沟》教学反思(15篇)07-05

葡萄沟教学反思(15篇)06-12

葡萄沟说课稿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