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11 20:25:5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外国诗二首》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 《外国诗二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外国诗二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二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了解诗人的生平及作品;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的各种重大选择。

  【教学重点】

  了解诗人的生平及作品;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的各种重大选择。

  【时间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项目一:课前预学,知人论诗

  1.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同时也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

  代表作:《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2.写作背景

  本诗选自《普希金诗集》(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戈宝权译。这首诗写于作者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当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那样的处境下,诗人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3.字词学习

  忧郁(yù)瞬息(shùn)

  (jiǎ)假如(qīn)亲切

  假亲

  (jià)放假(qìng)亲家

  忧郁:忧伤愁闷。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怀恋:怀念。

  项目二:课堂导学,含英咀华

  1.初读感知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注意节奏,感受诗人的情感。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诗歌精讲

  (1)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第一部分:劝慰人们在生活里遇到挫折时,要保持镇静、乐观面对。

  第二部分:写要相信未来的美好。在美好的未来,今日的痛苦将变为永久的怀恋。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明确】指在生活中遭受挫折或身处逆境。结合作者写这首诗时被流放的经历,也是指当时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的社会现实。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给予了怎样的叮嘱?

  【明确】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4)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一句的含义?

  【明确】诗人在这里强调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诗人认为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表现出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5)再读诗歌,思考:这首诗可以送给什么人?作者认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该怎么做?

  【明确】可以送给遭遇困难、身处逆境的人。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

  仿写:拿起你手中的笔,试着写一写:

  假如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__,不要_________!

  _________须要_______:

  相信吧,_______________。

  例如:假如生活中遇到了困苦,

  不要惊慌,不要沮丧!

  阴暗的日子里须要自信:

  相信吧,开心的日子定会到来。

  3.写作特色

  语气和缓,直抒胸臆。

  语言精练,内涵深刻。

  这首诗没有具体鲜明的形象,但诗歌语言精练,短短几句,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人以平等的语气将生活哲理娓娓道来,语气亲切和婉,热诚坦率,诗人似乎是在和读者交谈,如“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4.思维导图

  诗人向我们传达出乐观追求、永向未来的人生真谛,这也是很多人把这首诗作为座右铭的原因之一。接下来请欣赏这首诗的歌曲,尝试着背一下吧。

《外国诗二首》教学设计2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了解超现实主义、意象派诗歌流派及其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和都市文明弊端的反思与对抗。

  二、理解诗中有关意象的象征意义及内涵。

  三、领会这两首诗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预习导航】

  一、预习课文,与文本对话,默读、朗读相结合,初步感知诗歌的意象和内容。

  二、请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找“超现实主义”和“意象派”诗歌流派,了解作者詹姆斯迪基和玛丽奥利弗。

  【知识教学点】

  超现实主义诗歌、意象派诗歌、象征手法。

  【能力训练点】

  训练学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感悟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难点:

  体会《诞生》运用超现实主义手法,把现实看到的东西和内心感悟到的、思考所得的东西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所产生的让人震惊、令人深思的艺术效果。

  理解《蛇》将生命力、自由、美和爱结合在一起所创造的动人场景,进一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工业文明和都市文明的不断发展,工业流水线把人当成了工具,各种思想和观念给人戴上了无形的枷锁,竞争激烈的都市生活使人们长期处于高度紧张与烦躁之中,心理疾病患者与日俱增,因而一批关注着现代文明下人的生存和意义的诗人应运而生。他们用诗歌表达了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和对抗,唱出了对生命和自由的热爱和向往。今天,让我们学习这样两首诗,来感受他们的这种情感和思想。

  二、鉴赏《诞生》

  1.了解作者

  请学生根据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进行介绍,教师补充,并引导学生对作者的相关信息进行筛选,对重要信息进行确认。

  詹姆斯迪基,1923年生于美国亚特南大(出生时间和籍贯),毕业于范德比尔特大学(学历),美国新超现实主义的代表诗人之一(在文坛或文学史上的地位)。1960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进入石头》(处女作),诗集《踢踏舞者的选择》获全国图书奖(代表作)。他的诗似梦似幻,超现实的图景总是和现实的景象融合在一起,但又能够深入人的内心,引人深思(作品风格)。

  2.了解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法国兴起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认为只有“下意识的领域”、梦境、幻觉、本能、呓语等“超现实”的生活,才是创作的源泉,故在创作中主张“无意识的书写”,强调对幻觉和梦境的记叙。

  3.默读这首诗,说说你从这首诗里找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那些象征意义。

  (注意把握意象的概念,引导学生摘出诗中的有关词语,并分析它们的象征意味。)

  本诗的有关意象如:一匹马、铁丝、篱笆桩、草地、阳光、孩子、母亲等。

  (对这些意象象征意义的分析,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和联想,通过讨论,趋于相近即可。)

  一匹马:是“我”编造的故事中的一个形象,它离开“我”之后,自由自在,不受约束,象征着向往自由、追求自由的思想。

  铁丝、篱笆桩:是“我”试图用来约束这匹马的东西,象征人类人为地给自己加上的思想和观念的枷锁。

  草地、阳光:象征着摆脱束缚后自由美好的新天地。

  孩子、母亲:象征着美好的亲情。

  4.将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联系起来,分析全诗的象征意义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不必要求学生分析得多么深刻全面,只要能从某一角度分析得言之成理即可。)

  教师归纳总结:

  “一匹马”从“我”编造的故事里诞生,却摆脱了我的束缚,尽情地享受着嫩草、阳光和自由,使“我”也像一匹新的小马诞生一样获得了新生,这象征着人类只有摆脱思想和观念的枷锁,摆脱现代文明对人的束缚,才能过上自由美好的生活。

  全诗蕴含着诗人关于诞生的感悟和对这种感悟的赞美欣悦之情,流露出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和对自由、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5.联系本诗,谈谈你对“超现实主义”的认识。

  (此问题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答案不必强求一律。)

  三、布置作业

  请你试写一首短诗,用一个生动的场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鉴赏《蛇》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从詹姆斯迪基的《诞生》一诗中,体会了超现实主义诗人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了解了他们反思现代文明、希望摆脱精神枷锁的思想。这一节我们要欣赏另一个流派、另一位诗人的作品,看看她对现代文明是什么态度。

  二、了解作者

  依照我们上节课介绍詹姆斯迪基的内容,介绍玛丽奥利弗。

  (先由一名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介绍,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评价。)

  三、由几名学生分别朗诵这首诗,然后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能表现出快乐、昂扬、赞美之情者为优秀。意在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时能够把握诗的感情基调。

  四、引导鉴赏

  (采用师问、生答的形式,启发、引导学生对诗的理解和鉴赏。下面“生答”的内容为预设答案,不可拘泥。)

  师问1: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生答:是蛇。是两条蛇。是两条并行穿越荒野的蛇。

  师问2:诗中表现了诗人对这两条蛇的什么样的态度?

  生答:喜爱(不够确切)。感叹和赞美。

  师问3: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诗人对它们的感叹和赞美?

  生答:作者说“它们在旅行,像一次竞赛,像一种舞蹈,像一场爱情”这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它们的感叹和赞美。

  师问4:为什么说这些诗句就是诗人对它们的感叹和赞美呢?

  生答:“像一次竞赛”,说明它们非常有活力,生命力旺盛。“像一种舞蹈”,

  说明它们的形体和行为都非常美。“像一场爱情”写出了它们相爱相亲、欢乐到极点的状态。

  师问5:诗人为什么要赞美这两条蛇呢?

  生答:因为它们生命力旺盛,自由自在,它们是爱和美的完美结合。

  师问6:从哪些诗句能够看出你们所说的这些特点呢?

  生答:“疾速掠过丛林”、“像两根黑皮鞭,举起来向前抽打”是生命力旺盛的体现;“穿过花的田野,它们在旅行”,是自由的表现;“像一场舞蹈”、“像一场爱情”是美和爱的结合。

  师问7:作者写这首诗只是为了对自己所看见的两条蛇进行赞美吗?

  生答:不是。作者所赞美的这种生存状态――生命力、自由、爱和美的完美结合,正是现代文明下的人们所缺乏的。所以,诗人对这两条蛇的赞美,实际上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反思与反抗,有着与迪基的诗《诞生》相类似的主题。

  师问8:詹姆斯迪基的诗《诞生》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了这一主题,你觉得这首诗和上一首诗属于同一流派吗?

  生答:应该不是同一流派。从课本76页的“相关连接”可知,这首诗应属于“意象派”诗歌。

  师问9:你能根据这首诗的特点和“相关连接”中的《意象派诗选》序言的内容,谈谈你对“意象派”的认识吗?

  生答:(略)

  五、布置作业

  用一段文字(可以是诗,也可以是散文)描写某种动物的活动,来表达自己的一种思想感情。

【 《外国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诗的材料教学设计05-17

木兰诗教学设计12-07

儿童诗教学反思02-16

诗海拾贝教学反思03-16

《诗海拾贝》教学反思04-15

问银河儿童诗教学反思11-09

数学教学教学设计04-15

外国经典名人语录03-10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