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
一、导入
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课文
2、《二泉映月》是什么?
(1)是一首二胡曲
(2)二泉映月还是无锡惠山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3、下面请大家打开书,把你看到惠山的景色都划下来,好吗?
二、新授
1、学生自读课文
2、师生交流
(1)学生说:
(2)美还在什么地方呢?学生说
(3)学生说:月光……
(4)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3、同学们看,这就是刚才大家找到的,你们最喜欢哪处风景,你们就放声地去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1)指名读(学生说他的“淙淙”的音没有读准)
老师想请一个学生读“静影沉璧”。老师来读,你们感觉自己看见了什么?
学生说:沉下去的应该是月亮。
(2)还有哪个地方你很喜欢,请你为一个学生来读读
学生读
学生再读其他的话语
(3)你们想看看这惠山的天下第二泉吗?
(4)课件播放,教师语言过渡
4、同学们,美吗?我们一起来通过朗读感受着美美的句子吧
(1)学生读
(2)请大家接着说说惠山和二泉的风景(教师板书;风景优美)
(3)教师语言过渡;二泉是风景,非常的美。二泉是一首二胡曲,她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吗?
5、播放《二泉映月》的二胡曲给学生欣赏
(1)这曲子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啊?
(2)学生说:优美、动听
(3)这优美的曲子是谁创作的呢?(介绍阿炳)
(4)你们能不能通过预习,告诉他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吗?
(5)学生说:他看不见东西;阿炳生活中十分坎坷;遭受别人的歧视。
(6)同学们,面对生活困苦,他屈服了吗?
6、课文哪里说他没有屈服呢?请你找出来,好好地读读。
(1)学生自读,放声读
(2)师生交流,阿炳屈服了吗?
学生说;阿炳对音乐的热爱,他多么希望有一天……
她找对了,还有谁把自己的感受读进去呢?课件出示
再指名读:……我听出了他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齐读“但是生活的穷困……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7、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而他现在能够看见吗?他只能看见什么?
(1)学生说:他十分的寂寞、困苦……
(2)他带着一颗颤抖的心,操着二胡演奏起来。
(3)和着音乐再读课文的四五小节,体会他的心境,看看你们听到什么,看见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8、师生交流:这时阿炳在倾诉自己内心的想法和对生活的热爱
(1)找到这段话,读一读,看看阿炳究竟在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2)学生读
(3)指名读
(4)还有补充吗?再读
(5)学生再读
9、课件出示:
起初,琴声……恬静而又激荡。
(1)你觉得哪一段旋律最吸引你?指名读,并指导朗读
(2)还有同学希望其他段落的吗?
(3)随着旋律东西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4)学生说自己的理由,音乐起伏
(5)指导学生进行描红(“腾”、“宕”)
(6)起初这一段,谁喜欢,请学生读。(教师点评:你读出了自己的美好感受,再请一个学生来读)
(7)阿炳想通过这个曲子什么呢?
(8)学生说:阿炳想告诉人们他爱那……
(9)学生齐读:“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
10、知道阿炳为什么会创作出这样动人心魄的曲子的呢?
(1)是阿炳的坎坷经历才创作出这样的曲子。
(2)还有他师傅告诉他的话,还有他自己坎坷的经历。
(3)你最喜欢读那一处的声音,就放开声音去好好地读,(学生自读――指名读――齐读)
11、但是在那个年代他伤心的哭泣有人聆听吗?他只有将他的一腔感受倾诉给这个茫茫月夜。
(1)月光是如此美好,而他是穷困悲惨,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经历坎坷,热爱音乐,向往光明
(2)此时此刻,你觉得这首二胡曲仅仅是动人吗?
学生说;人人都会经历困难,只要克服就好
这个曲子仅仅是感人吗?
还有一点悲凉、伤心(教师板书)
12、二泉映月是一段坎坷的人生,是一首不朽的乐曲,一段人生尽坎坷,一片情怀付月光。让我们再来听听这样的曲子
(1)播放音乐学生听
(2)学生读自己想读的句子
(3)教师随机点评
三、小结
时间虽然到了,但是我们对于阿炳的对于音乐的向往和追求却是难以忘怀的。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相关资料:
搜索时,“文章标题”“所有大类”“所有小类”这几项无需选择,直接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诞生过程,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的艰辛历程,学习阿炳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地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优美词句。背诵“经过一个寒冷难熬的冬天”到文章结尾这部分课文。
3、搜集有关阿炳及《二泉映月》的资料,课内外知识结合,加深对《二泉映月》诞生过程的理解。
4、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的艰辛历程,学习阿炳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地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优美词句。背诵“经过一个寒冷难熬的冬天”到文章结尾这部分课文。
设计思想:
《二泉映月》是一首二胡独奏曲,由我国著名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阿炳将他的悲、他的恨、他的爱,全部融化在《二泉映月》那深情感人的旋律之中。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这首名曲,先凭借乐曲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激发他们自主地阅读课文的强烈欲望,以“读”为突破口,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其次,创设情境,挖掘学生课内外学习资源,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悟阿炳那坎坷的人生经历,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然后当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之后,再次播放乐曲。让学生通过那深情的旋律,体会到阿炳心灵深处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阿炳及《二泉映月》相关资料,录音机、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师:这是一首著名的`曲子,你知道是谁创作的吗?关于阿炳你还知道什么?
师:同学们对阿炳还有哪些了解?(学生课前查阅了资料)
小结:《二泉映月》是一首不朽的二胡名曲,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这位苦难的艺人为什么能创作出这样的名曲呢?打开书本用心地去读。
二、学习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尝试用简短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细读深究,品味感悟。
1)找生读文,体会感受。
2)引导学生学习阿炳经历坎坷的语句。
3)默读课文,互学阿炳对音乐执著的爱的部分。
三、拓展阅读,感情升华。
师:你听着委婉连绵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师:阿炳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可映月的二泉还奔涌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记得,这首美妙绝伦的乐曲使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由衷倾倒,他说过,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是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也许,唯有双膝跪倒,才可以聊表心中的虔敬和感激。
师:小泽征尔崇敬的是什么?跪的是什么精神?
师:跪的是阿炳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向往。(板书: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向往。)小泽征尔是跪着听《二泉映月》,今天的我们该怎样去领略?——用心地感受。
再次聆听这动人心弦的音乐。音乐响起……
四、结束语:
苦难往往给人带来的是悲伤、哭泣,而对一个勇于跟命运抗争的、坚强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我们永远勇敢地面对苦难吧。
五、拓展实践。
搜集中外著名音乐家的故事,举办一次故事会。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的诞生
经历坎坷挚爱音乐
抗争命运向往光明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能正确认读本课10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运用“饱经沧桑、泯灭、萦绕、跌宕、不朽”等词语。
3、通过描写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能联系课文内容,通过品词、品句,品读,重点理解文中描写的月夜景色和《二泉映月》琴曲意境等句段所传递出的情感。感受阿炳创作的艰辛,学习他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准备:二胡曲《二泉映月》和课件。
预习要求:
1、把课文读流利。
2、课前搜集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阿炳的生平、惠山二泉及二胡曲《二泉映月》,为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了解作者。
师:(板书课题)这是一首著名的曲子,谁创作的?(阿炳) 同学们对阿炳还有哪些了解?
学生回答预设:
阿炳的原名叫华彦钧,是一位民间艺术家。
阿炳很小的时候他母亲就去世了,爸爸是一个道士,他只能称父亲为师傅。
阿炳双目失明后,被道观里赶出来,上街流浪,他的身世很悲惨。
阿炳不仅二胡拉得好,琵琶也弹得很好。
小结:
阿炳一生创作了许多曲子,但留给我们后人的只有六首。当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第二次去给阿炳录音的时候,他已经不幸去世,成了音乐界的莫大遗憾。《二泉映月》是一首不朽的二胡名曲,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你们想听吗?那么,你准备怎么听? (用心倾听)
二、用心灵倾听 。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说说你从音乐里听出了什么。播放《二泉映月》。
2、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
(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
师:这位苦难的艺人为什么能创作出这样的名曲呢?打开书用心地去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饱经沧桑、积淀、坎坷、萦绕、泯灭、抒发、委婉、跌宕、静影沉璧等词语。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一自然段:写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
第二自然段:听泉赏月,师父教诲。
第三、四自然段:十多年不幸经历,激发创作欲望。
第五、六自然段:倾吐情怀,成经典名曲。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了解坎坷,感悟情怀。
1、(音乐起)又是一个中秋夜,双目失明的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又来到了二泉。夜深人静,月光清冷,他静静地聆听着二泉那淙淙的流水声,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许多声音,什么声音呢?(大屏幕显示)齐读: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2、他似乎听到了,真的是泉水在叹息哭泣吗?(不是)是谁在叹息哭泣?(是阿炳)谁在倾诉呐喊?(是阿炳)阿炳听到的不是泉声,而是自己的心声。你们听,他的心在(范读)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听到了吗?把阿炳的心声读出来——(齐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3、听着这样的心声,我们不禁要问了,阿炳为什么要深沉地叹息,伤心地哭泣,激愤地倾诉,倔强地呐喊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的1—-4自然段,寻找答案吧。
4、交流反馈:
(1)因为家乡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自己再也看不到了。
(2)因为阿炳想起了师傅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的坎坷经历。
5、师:惠山二泉,景色迷人,以其独特的美景名闻天下,尤其是中秋皓月下的二泉更是楚楚动人。课文中作了生动精练的描绘,老师摘录一些词出示:
(展现一组风光,屏显词语):
树木葱茏 藤萝摇曳
碧草如茵 野花遍地
茫茫月夜如银月光
涓涓清泉静影沉璧
流水淙淙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6、这如诗如画的风景,对那个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他看得到吗?(看不到)他看到的只能是什么?(是黑暗。)在他的眼前有的只是黑暗,除了黑暗,还是黑暗,阿炳心里是什么滋味啊?(惋惜、无奈、伤心)所以,听着那如泣如诉的泉声——“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7、(1)山水依旧,物是人非。这十多年,他是怎么过的?
指名读,大屏幕显示:“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靠卖艺度日。”
(2)透过这短短的两句话,我们似乎看到了阿炳孤苦无依、卖艺度日的画面——请你展开想象(伴着《二泉映月》老师开始叙述)
a、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怎样卖艺?
b、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又是怎样卖艺?
c、一天,阿炳发烧生病了,为了度日,他又是怎样卖艺?
请你选择一个画面,想象他是怎样度日的?
学生交流:
师:阿炳坐在二泉边,听着听着,没听到奇妙的声音,听到的是:(学生接读,再次感受)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阿炳被苦难压倒了吗?(没有)从哪里可以看出没有被压倒?
齐读:
“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师:阿炳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所以听着听着,他听到了深沉的叹息,听到伤心的哭泣,听到了激愤的倾诉,听到了倔强的呐喊。他要与命运抗争。
师:为什么阿炳的苦难只能倾吐给月夜听呢?
他的叹息声有人要听吗?(没有)
他的哭泣声有人要听吗?(没有)
他的倾诉声有人要听吗?(没有)
他的呐喊声有人要听吗?(没有)
师:所以只能把自己的满腔情怀倾诉给这茫茫月夜,就这样,《二泉映月》诞生了……
下节课我们品读琴声,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堂课我们了解了阿炳的身世以及他创作《二泉映月》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起用心去聆听琴声,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
二、品读琴声,体会内涵。
1、读课文第5自然段,体会阿炳的心声。
(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配乐引读课文第5自然段,领略这首不朽的名曲。)
师引读:起初……;一生跟读:这似乎……
师引读:随着……;一生跟读:它以势不可挡……
师引读:月光照水……;全班跟读:阿炳用这动……
2、师:同学们,其实琴声的变化可以用一条曲线画出来的。来,伸出你的手跟老师一起边读边画。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3、师:同学们,你想过吗?琴声之所以会这样变化是有原因的,什么原因?(是因为阿炳在演奏的时候,他的情怀始终是在变化着的。)怎样变的?再读课文。
4、读后交流。
开头时——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高潮时——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结尾时——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板书:赞叹 怀念 思索 抗争 向往 爱……
5、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走进乐曲,走进阿炳的内心。
(1)学生自己练读,指名读。(此时情感还没有恰当的表达出来。
(2)师:多么委婉的琴声,多么感人的文字,老师也想用心灵来诵读这段文字。
师范读。
(3)分三部分指名读,适时评价点拨。
随机齐读。
(4)生合作配乐朗读。女生读开头部分;男生读高潮部分;最后全体读。
(5)配着音乐有感情地背诵。
6、师:一位双目失明的民间艺人,一位靠着卖艺度日的民间艺人,一个从小失去母亲的民间艺人,他靠什么创作出这么伟大的作品?
齐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师: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引读最后一小节)
三、总结全文。
1、再次聆听这动人心弦的音乐。音乐响起……
2、总结:
苦难本来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悲痛、哀伤、哭泣。但是对一个命运的强者,对于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我们勇敢地面对苦难,战胜苦难吧!
四、说话练习。
1、阿炳把对人生的体验和追求通过乐曲告诉了我们,此时你想给阿炳说些什么?请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2、交流,老师点评、修改。
搜集交流阿炳的生平资料,对阿炳身世有必要的了解,为学习下文打基础。
教给学生“用心灵倾听,用心灵诵读”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尽快走进文本。
教师入情入境的引导学生读,使学生逐步走近阿炳。
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词语,想象着读,读中想象,初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惠山二泉”的美丽画面,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惠山的风景依旧,但阿炳什么也看不见了,联想到自己坎坷的经历,于是产生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此环节的教学中,为引导学生充分体会阿炳经历的坎坷,抓住“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靠卖艺度日。”这个重点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体会语言文字,在反复品读中感悟,又在感悟中去品读,充分理解阿炳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剖析“积淀已久的情怀”。为接下来理解《二泉映月》这首乐曲作好铺垫,从而实现先悟情后入境,水道渠成。
随着音乐的快慢舒缓、跌宕起伏,师生在入情入境的诵读中领略不朽的名曲,解读阿炳的心声。
《二泉映月》这首曲子表现的不仅仅是苦难,更有一种超越苦难,战胜苦难的精神动力。所以要给孩子们的心中播下精神种苗,这也是对这首世界名曲的最好诠释。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渴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找出文中的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3、比一比,再组词。
锡()惠()愤()
踢()慧()喷()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感受《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
感受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经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创设情境,激起学习动机
1、《二泉映月》是一首名曲,(播放乐曲)你们会欣赏吗?请听一听,试着用一些词语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好吗?(多数学生虽不能欣赏,但可促进学生形成阅读期待。)
2、此曲的作者是,江苏人。你对曲作者有哪些了解?大家一起来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信息。
3、《二泉映月》是阿炳全部才智和几十年心血的结晶,如今它已成千古绝唱,享誉世界。同学们要想真正欣赏这首驰名中外的二胡曲的丰富内涵,必须深刻理解乐曲背后的故事。
二、交流展示:
交流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
1、字词识记:在正确的读音和用字下面画“——”:
富饶(ráonáo) 搀扶(chāncān)
(生升)腾 (胜盛)誉
2、你认为还有哪些生字词的.读音、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请写下来。
3、朗读课文:
(1)自由读,练习读通读顺。长句子朗读时该怎样停顿,请用“/”标记。
(2)小组读,把自己想读的、自认为难读的段落读给小组同学听。
(3)集体读,分小节连读课文。评价、正音、相互鼓励。
4、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选一选,下列哪些表述符合文章的意思:
(1)课文主要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的艰辛历程。()
(2)文章重点写了阿炳生活的贫困和受疾病的折磨。()
(3)文章还写了这首曲子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三、互动探究:
研读课文,体会阿炳创作的艰辛和乐曲的丰富内涵。你认为可以设计哪些问题,最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5
一、回顾导入,发现景点
1、开头语: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盲人音乐家阿炳创作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同时也知道,这“二泉映月”其实也是无锡惠山的一道著名的风景。
2、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不禁被这稀有的风景给迷住了。于是,不由自主地摘录下了一些词语。
3、(出示词语)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读这些词语,告诉大家,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了一道怎样的画面?
4、(出示图片)同学看这番景色是那样的和谐、宁静,你们忍心打破这番宁静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美美地把这些次读一读。
5、学生齐读。
6、十多年前的一个中秋夜,小阿炳和我们一样对眼前的这番美景是如痴如醉。十多年后的又一个中秋夜,已是双目失明的阿炳还能看见这如画般的美景吗?他的眼前只剩下一片黑暗。
二、体验坎坷人生
1、此时的阿炳是那样地孤单、寂寞。听着淙淙的流水声,他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轻轻地读一读课文的3、4小节。找一找,阿炳想到了什么?用笔划出来。
2、交流所划语句(出示)
3、是啊!那是怎样的'坎坷经历啊?同学们从问中找到了吗?(板书:坎坷经历)
4、交流所划语句。(出示)
5、同学们,你觉得此时的阿炳怎样啊?(穷困、孤单、寂寞……)
6、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去体会一下阿炳的那段悲惨遭遇。
7、阿炳在创作音乐途中的坎坷就仅仅体现在书中的这些吗?
8、同学们的脑海中可能还会浮现出这样一些场景(出示语句)请一位同学读一读提示语。
9、阿炳可能还会有怎样的遭遇呢?请同学们拿出笔,选择一个场景,大胆地想象一下,具体地描写出来。
10、交流想象内容(注意点评)
11、是啊,可怜的阿炳生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甚至还有一些我们想象不到的意外发生。(播放电影)
12、可是,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遭遇,阿炳却从没放弃对音乐的创作,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板书:不屈不挠)
13、(出示有关语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读出阿炳那不屈不挠的精神。
14、双目失明的阿炳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阿炳那积淀已久的情怀在当时有人倾诉吗?他只有通过琴声倾吐给这茫茫月夜。(板书:倾吐情怀)
三、感悟《二泉映月》
1、这时的阿炳所拉出来的到底是一首怎样的二胡曲呢?请同学们静静地欣赏《二泉映月》。
2、曲子听完了。谁来说说你听完后有什么样的感觉?
3、课文中就有一段话是来详细地描写《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请你用笔划出来,读一读。
4、交流所划语句。
5、请同学们再次听一听这首曲子,好好地感受一下在乐曲的旋律上和抒发的情感上都有什么样的变化。你可以一边听,一边用笔圈出一些重点词语。
6、交流重点词语。
7、刚才和同学们一起听了两遍音乐,老师被这优美的旋律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想要跟着音乐来读一读这段话,可以吗?(师配乐范读)
8、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也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试一试了吧。(个别同学配乐朗读)
9、其他同学评价。
10、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读好这段话,再次感受一下阿炳那段坎坷的人生。
11、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他爱那……他爱那……他爱那……(师引读)
四、理解乐曲人生
1、几十年来,《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就连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生盛誉。(板书:享有盛誉)
2、就像世界著名的日本交响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中国第一次听到《二泉映月》时不禁泪流满面。他非常诚恳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该跪下去听,坐着听和站着听都是极不恭敬的。”说着便顺势从椅子上跪了下去。
3、为什么说“只应该跪下去听”?
4、小结:一个跪下去,表现出了小泽征尔对阿炳的无比崇敬与佩服。他跪的不仅仅是这首动人的《二泉映月》,更跪的是阿炳那历经了艰辛坎坷却不屈不挠的精神。
5、让我们一起坏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和小泽征尔一起把这句话送给阿炳。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6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一块儿学习来一篇课文,题目是《二泉映月》,(板书齐读)关于二泉映月,大家都知道些什么?昨天见面的时候,大家知道的还不多,看看通过昨晚的预习,今天有没有进步?(自由谈)
不错,二泉映月不仅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它还是无锡惠山脚下一道著名的风景。原名叫惠泉,后来唐代茶圣陆羽品尝了这里的泉水,觉得它甘甜清冽,称这里为天下第二泉,大诗人李绅称这里的泉水为“人间灵液”,宋徽宗、清代康熙、乾隆都曾经亲自品尝过这里的泉水,甚至把它作为贡品。
二、美读“二泉景”
实际上,在我们的课文中就有不少地方在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打开课文,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完成这节课的第一个学习任务,把你能够发现,能够找到的描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的话找出来,用笔画出来。
1、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2、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茫茫月夜月光如银)
3、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4、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5、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淙淙流水蜿蜒而来)
咱们把这四句话变成八个词,谁再来读一读?边读边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茫茫月夜月光如银—————你读出了朦胧的美
淙淙流水蜿蜒而来—————你读出了灵动的美
一泓清泉静影沉璧————你读出了宁静的美“泓”字可否改为“股”?联系静影沉璧。从“静影沉璧”你们联想到什么?再齐读。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月者寒也,泉者冷也。你读出了冷清的美
读书要字正腔圆,读词要做到声断而意不断。
同学们,读着读着,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几个词语连起来就像什么?(一首诗一幅画)对,什么叫如诗如画,这就是!咱们能不能把这种如诗如画的感觉连在一起读一遍?读——什么感觉?(美不胜收)
三、感受阿炳心。
师:这就是无锡惠山的二泉映月,使人陶醉,让人沉醉。但是,这样如诗如画的风景,对三十五岁以后的阿炳来说,意味着什么?他看得到吗?他看到的只有什么?(一片黑暗)是啊!没有花,没有草,没有月,没有泉,没有一切景致。这是多么让人感到孤独和痛苦的事情。下面我们完成第二个学习任务,认真读一读课文的第2、4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两段的内容中能读出“一样的'”是什么?“不一样的”是什么吗?(指名读)
是啊,一样的中秋夜,一样的月光,一样的清泉,
不一样的是———人老了,那年是小阿炳,如今已成中年;
身边的人由师父换成了邻家少年,因为———师父已经去世了;
那年是来赏月,而今只能听听流水的声音;
最重要的是那年小阿炳除了流水声,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师父告诉小阿炳,等你长大了,就一定会从中听到奇妙的声音。如今阿炳从这淙淙的流水声中想到了什么?他听到了什么?(出示文字一)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板书: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1、为什么会听到这些?是流水在叹息哭泣倾诉呐喊吗?(不是,是阿炳的心。)那他为什么叹息哭泣倾诉呐喊呢?谁能够用一个词来回答?
2、理解“坎坷”。 “坎坷”是这一课的生字。讲解生字。
3、谁能够用课文中的内容来具体说说“坎坷”。你知道阿炳经历了哪些坎坷?
4、过渡:一年四季,无论酷暑寒冬,无论身体如何疲惫,阿炳总要背着乐器,拄着竹杖,在妻子的牵扶下上街卖艺。大家见过街上买艺的残疾人吗?想想阿炳是怎样卖艺的?卖艺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他心中会想些什么?
是啊!这样坎坷的经历,怎能不让他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呢?他叹息的是—————?命运多难双目失明;哭泣的是—————?父亲去世生活艰苦;倾诉的是—————?内心孤独遭人冷眼
5、然而,又是什么让他倔强的呐喊呢?(对音乐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渴望!)人们称阿炳是三不穷:人穷志不穷(不怕权势);人穷嘴不穷(不吃白食);人穷名不穷(正直)。
6、你读懂了阿炳的心吗?再读这段话。
四、聆听“二泉”乐
过渡: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放音乐二泉映月)
1、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优美凄凉愁苦高昂)
2、让我们再来通过文字走进二泉映月。乐曲分三部分,谁来读开始的部分。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这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
3、男同学来读读高潮部分?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这是阿炳对命运的抗争,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4、接下来,自然是尾声。请女同学来。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是啊!这就是著名的二泉映月,大家听:(师范读)同学们,让我们再用自己的心,贴近阿炳的心,一同走进《二泉映月》。齐读。
5、冷冷的弦,瘦瘦的人,颤颤的手,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阿炳是用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出示文字三)
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6、而这一切,阿炳只能向谁倾诉呢?(茫茫月夜)为什么?(现实无知音)
在阿炳去世近三十年后,有这样一个知音广为人知,有这样一个故事传为佳话——
拓展:(出示文字四)
1978年,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央乐团的首席指挥,当他听完用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后,感动得热泪盈眶,呢喃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
是什么让这位大指挥家折服到要跪下来?(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向往对音乐的执着对家乡的热爱……)是的,苦难的人很多,凄惨的人也很多,但在苦难中被打倒,在凄惨中潦倒的人,会不会让他折服?
五、尾声。
最后,让我们再来听一段珍贵的历史录音。这是阿炳生前唯一的一次录音,是已故音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教授用当时最好的国外进口的钢丝录音机录下的。在阿炳演奏过的270多首曲目中,仅仅留下了三首二胡曲,三首琵琶曲,成为了这位伟大的民间音乐家留给人世的最后声音。让我们一起在这首二泉映月中缅怀这位苦难一生,抗争一生的民间音乐家吧!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委婉连绵蜿蜒而来赞叹怀念思索
步步高昂进入高潮抗争向往
舒缓起伏恬静激荡爱
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向往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7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2、大家知道《二泉映月》是谁创作的吗?
3、你们对阿炳有什么了解?
二、欣赏乐曲,走近阿炳
1、阿炳是一位苦难的艺人,是一位民间艺人,一位盲人艺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有名二胡曲。
2、你们心中有什么感受?你听到了什么?
3、阿炳为什么能创作出这首《二泉映月》呢?请把书打开,自己读课文思考。
三、以词带文,了解大意
1、出示词语,点名朗读
月光如银双目失明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卖艺度日升腾跌宕
静影沉璧经历坎坷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热爱音乐舒缓起伏
水波映月向往光明恬静激荡
2、启发学生竖读:每列分别写什么?应该怎样去读?
3、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四、抓住重点,精读课文
1、请大家拿出笔,再读课文,划出文中带有“听”的句子。
2、交流:
第2节:小阿炳听到什么声音了吗?师傅又是怎么说的?
第3节:小阿炳长大了,他又听到了什么?
第4节:又逢中秋夜,他听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难道父亲说错了吗?
让学生闭上眼睛体验阿炳双目失明后的感受。
3、你们看到过卖艺的人吗?展开自己的想象,阿炳卖艺时是怎样的情景?
出示:
情景一: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
情景二: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
情景三:一天,阿炳病了,~~
播放《二泉映月》,导语激情,让学生选取一个场景,闭上眼睛去想象阿炳卖艺的情景。
指导朗读课文第5节。
4、出示课文第6节内容。
阿炳为什么只能把自己的情怀倾诉给月夜?
循环播放《二泉映月》,指导朗读课文。
你们仿佛听到了什么?
阿炳,他靠什么来支撑?
五、拓展延伸,深化感受
1、出示小泽征尔在指挥《二泉映月》后说的`一句话: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
提问:小泽征尔要跪阿炳的什么精神?板书: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向往。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8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奠定情感基调
1、假如没有音乐,社会将是一个无声的世界;假如没有音乐,生活就没有了生机,没有了乐趣,世界就不再丰富多彩。上课前,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二胡曲,想听吗?听的时候老师希望同学们不仅要用耳朵听,更要用自己的整个心灵来听这首《二泉映月》。
2、告诉老师,这悠扬的二胡声,让你听到了什么?
小结:同一首曲子,有人听出了爱,有人听出了……,不同的人听出了不同的内容。一首名曲当我们用心去感受的时候,就能听到作者许许多多的心声。
二、初感人物,发现一道美景
1、师: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这首世界名曲《二泉映月》诞生在这里。齐读课题《二泉映月》。
2、《二泉映月》是谁创作的?(阿炳)
3、大家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4、阿炳是个苦难的人,是一位民间音乐家,是一位盲人音乐家。他的《二泉映月》代表了阿炳的最高水平,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们人民喜爱,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5、同学们,为什么一位民间艺人,一位双目失明的艺人,一位苦难一生的艺人能创作出《二泉映月》这样不朽的作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阿炳,走进他那艰苦的创作历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6、刚才同学们都用心去朗读了课文,读得非常好。相信大家的预习也准备得十分充分,老师来考考大家,准备好了吗?
倾听 月光如银 委婉连绵 双目失明
倔强 月光似水 升腾跌宕 卖艺度日
激愤 静影沉璧 步步高昂 经历坎坷
搀扶 月光照水 舒缓起伏 热爱音乐
积淀 水波映月 恬静激荡 向往光明
谁有信心把它们都读准了?
(多媒体)出示第一竖排:这是一组难读的词语,让我们开火车吧。【注意“倔强”的读音】
(多媒体)出示第二竖排:刚才难读的词语同学们一下就解决了,相信这一组描写月光的词语你们不仅能读对,读好也没有问题。【抓住月色的柔美,读出词之美。】
(多媒体)出示第三竖排:同学们把那么美的月光都读出来了,相信这一组描写音乐的词语你们也一定可以读出它的旋律来。【抓住不同旋律的特点,读出词的旋律】
(多媒体)出示第四竖排:同学们把那么美的一组描写音乐的词语读得这么好,你们也一定可以读好这组词,试一试。【抓住这组词的特点,感悟阿炳的悲惨人生】
让我们一起来读准、读好这些词,齐读。
三、分层感悟,体会坎坷人生。
1、这么美的月色,这么悠扬的乐声,作为一个盲人的阿炳他只能用心去感受、用耳朵来听。
2、请同学速读课文,思考文中出现了阿炳几次听泉?哪几个自然段分别讲了这几次泉声?
3、交流:两次听泉。第一次(1-2),第二次(3-4),创作出不朽名曲(5-6)。
(一)第一次听泉声
1、阿炳在第一听泉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阿炳听到奇妙的泉声了吗?为什么他没有听出呢?】
……是这样的吗?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从文中寻找答案。
(二)第二次听泉声
1、师: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他多么希望师父说的奇特而美妙的声音出现在他的耳畔啊,他听到了什么?谁来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板书:叹息哭泣 倾诉 呐喊)
2、能在泉水声中听到这些声音,你们觉得奇妙吗?
3、是什么原因能让阿炳听得到这些声音?第四自然段中有一个关键词,你们能从书中第四自然段找出来吗?
(板书:坎坷)齐读
4、请同学们再到书上找一找,看看课文哪些地方写了阿炳的坎坷经历?(结合文章第三小节感受阿炳的坎坷经历)(板书:双目失明 卖艺度日)
5、齐读“双目失明”。你读这个词,只要几秒钟。可是“双目失明”对一个人来说是多大的'打击呀。同学们,你们把眼睛闭起来。(闭眼一分钟左右)
师:【语调沉郁地】一片黑暗,沉浸在一片黑暗中。阿炳再也看不见了,看不见什么?【沉痛凄凉地】对啊,由于双目失明,阿炳再也看不到这美好的一切了。对他而言,他的人生必将是——指板书:坎坷的。由于双目失明,他只能靠——卖艺度日。
6、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阿炳又是怎样挣钱度日的呢?书上虽然没有写,但是,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走进阿炳的生活的那段岁月,去体验他的那段人生。
阿炳就是这样卖艺度日的,大家可以从中选择一个镜头,去想象体验说说阿炳卖艺的情景。(播放《二泉映月》,大屏幕出示:)
场景一: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
场景二: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
场景三:一天,阿炳生病了,烧到39、40度,浑身发抖……
7、哪一个同学愿意先来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通过学生的想象说话,指名说,再次结合课文朗读,体会阿炳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9
教学过程:
一、初识阿炳,用心领悟音乐美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音乐有关的课文。(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2、《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你们知道是谁创作的吗?(阿炳)
3、那你们对阿炳有哪些了解呢?
4、阿炳是个苦难的人,是一位民间音乐家,也是一位盲人音乐家。他的《二泉映月》代表了他的最高水平,你们想听吗?(想)听的时候,老师给大家提个要求,同学们不仅要用耳朵听,更要用自己的整个心灵来听。(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5、告诉老师,你从中听到了什么?(动人的音乐)感受到了什么?(悲伤、孤独)
二、初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美
1、同学们,一首名曲如果我们用心去感受他的话,就能听到作者许许多多的心声。那么阿炳这位民间艺人为什么能够创作出这样动人的音乐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课文。(学生动情入境地轻读课文)。
2、刚才同学们都用心去朗读了课文,读得非常好。这篇课文有许多生字词。(出示小黑板)认识吗,自己快速读一读。
月光如银、双目失明、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卖艺度日、升腾跌宕
月光照水、经历坎坷、步步高昂
水波映月、热爱音乐、舒缓起伏
静影沉璧、向往光明、恬静激荡
3、谁有信心来读准它们?(指名一生读)强调:“宕”读dang第四声“恬”读tian第二声。
4、读得非常准确。他是横着读的,你还能怎么读?(竖着读)你从竖读的这些词语中发现了什么?
(第一行都是讲月亮、月光的。第二行是讲阿炳的生世的。第三行讲的是《二泉映月》的旋律。)你们真是太聪明了!
5、那么美的月光,你怎么读呢?(女生读)第二行是讲阿炳的生世的,怎么读呢?(男生读)谁能试着把《二泉映月》的.旋律也读出美感来?(男女生齐读)
6、这些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吗?
(相机理解:静影沉璧、恬静激荡)
7、让我们再一次地把感情融入朗读中,读好这些词。
三、读中感悟,体验阿炳苦难生活
1、“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多美的二泉,多美的月光啊!然而,这一切,对于阿炳,对于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却意味着什么?他看得到吗?(看不到)他看到的只能是什么?(是黑暗。)
2、是的,黑暗,只有黑暗,身边所有的一切都看不见了。所以面对这如银的月光,似水的月光,阿炳的内心是怎样的?你能感受到吗?(孤单、孤独、惋惜、悲伤……)
3、是的,除了黑暗,还是黑暗,除了孤独,还是孤独……于是,就在那个八月十五,中秋之夜,阿炳再一次来到了二泉池畔。同学们,来,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阿炳在二泉池畔的那一个特写镜头上。大家好好地读读这个特殊的镜头,想一想,此时此刻的阿炳正在想些什么呢?
4、(投影出示:第四节)来,把你们感受到的都读出来。生齐读“月光似水,静影沉璧……倔强的呐喊……”
5、你们刚才读到的长长的两句话,有一个词概括了阿炳一生的经历。你们能找出来吗?(生找到“坎坷”)你们太会学习了!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0
一、播放《二泉映月》(节选),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喜欢哪些音乐?能说说具体的名称吗?为什么喜欢它们?(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课前,老师已经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了《二泉映月》,老师想再播放其中的一部分,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感受。
(相机板书课题:二泉映月)
2、播放乐曲《二泉映月》(部分)
3、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
(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
二、了解预习情况。
1、同学们,这首曲子的名字叫《二泉映月》,今天学习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通过你对课文的预习,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
(1) 《二泉映月》是阿炳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
(2)这个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课前,老师和大家一起大家听了《二泉映月》,要求收集有关阿炳的资料。现在谁来说说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三、精读1~4节,理解创作原因。
1、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讨论第一个问题:《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阿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作的呢?
请大家反复读读1~4节,要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读,老师巡视。
3、分节指名朗读。
教师评价并随机点拨:
(1)正音:淙淙 萦绕 耳畔 倔强
(2)出示“饱经风霜”一词,理解“饱”的意思以及整个词语的意思。
(3)出示“度日如年” 一词。“度日如年”说明什么?这句话应该怎么读?
(4)出示“静影沉璧” 一词。“静影沉璧”指的是什么?把什么比作什么?
4、同学们,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的,哪一节作了具体回答?(第4自然段)请同学们再细细读读第4自然段,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
5、读后指名说,教师随机板书:
时间:中秋夜
地点:二泉
环境:月光似水、静影沉璧、流水淙淙
联想:想起了……想到了……似乎听到了……
6、、自主学习,理解重点语句:“他似乎……倔强的呐喊……”
(1)、出示“渐渐地,渐渐地,……倔强的呐喊……”一句。
(2)、自读课文第2、3两节,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3)、指名回答,结合内容体会阿炳生活的“坎坷”。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7、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1)、对照板书自背。
(2)、指名背。
(3)、齐背。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1
【一】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第十册第9课课文。
【二】教材简解: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情皆美、真挚感人的好文章。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文本对话,在对文本的逐步解读中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从而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三】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艰辛历程,感悟阿炳的满腔情怀,体会琴声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主人公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阿炳的坎坷经历,了解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五】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朗读、闭眼、想象,让学生走近阿炳,走进文本进行有创意的阅读,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六】设计思路: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由于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本课教学。本课教学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烈烈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悟透,以获得真真切切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与大家交流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受: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
今天这节课上,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第一感觉。
2、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节选)
(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
3、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
4、了解曲名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板书课题:二泉映月
【设计意图:师生进行话题交流,让学生无拘无束的谈自己欣赏音乐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泉映月》的曲子有的学生可能听过,但不一定有深刻的感受,小学生欣赏乐曲的能力有限,此时只是初步感知,只要求学生谈初步感受,为课文的学习作情感的铺垫。】
5、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看了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
(1)《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
(2)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
(3)这个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老师依次在课题后打上?)
【设计意图:明确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做到有的放矢。】
二、初读课文,初识阿炳。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3)找出描写月亮、月光、阿炳的身世的以及《二泉映月》旋律的.关键词。
(4)结合课文以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阿炳。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如沉在水中的玉璧。(看图并联系生活经验理解)
坎坷:坑坑洼洼,比喻人生道路曲折、充满艰辛。(联系阿炳生活遭遇理解)
激愤:激动而愤怒。
倔强:性格刚强。
【设计意图: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交流、认读描写月亮、月光、阿炳的身世的以及《二泉映月》旋律的关键词。
月光如银 双目失明 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 卖艺度日 升腾跌宕
静影沉璧 经历坎坷 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 热爱音乐 舒缓起伏
水波映月 向往光明 恬静激荡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三类词语的交流,让学生对二泉映月的美景、阿炳的身世、《二泉映月》的旋律有个初步的了解,为后面感受那如水的月色,也为后面进一步感悟人物,感受乐曲作好了铺垫。】
(3) 《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课件呈现无锡锡惠公园龙光塔下天下第二泉的画面,师生共同交流对阿炳的了解。
【设计意图:交流对阿炳的了解,为课文进行补白,为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
三、细读课文,走近阿炳。
1、体验坎坷人生。
(1)阿炳几次游历二泉?每次感受有什么不同?
学生拿笔做出标记,交流回答。
(2)课件出示:阿炳两次来到二泉的对比。
第一次 第二次
淙淙的流水声
淙淙的流水声
深沉的叹息
伤心的哭泣
激愤的倾诉
倔强的呐喊
(3)学生针对表格内容,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质疑是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最佳外化形式,是学生潜能得到开发的重要标志。】
(4)十多年后的那个中秋之夜,二泉池畔,究竟是哪些让置身于黑暗世界的阿炳从那淙淙的流水中听到这么多他儿时未曾听到的声音?(生默读,找一找)
预设片段:坎坷的经历。
①文中有一段文字精炼地概括了阿炳十多年来遭遇的人生变故,让学生找一找阿炳有哪些坎坷的经历?
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阿炳多舛的命运:在唾弃声中降生,四岁丧母;在白眼中成长,痛丧师父;在屈辱中度日,双目失明。同时课件出示为阿炳写的一首四字词语歌,让学生读一读,感受其凄苦的人生。
痛丧师父 孤苦无依
天来横祸 双目失明
颠沛流离 卖艺度日
坎坷人生 苦苦凄凄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阿炳的苦难经历在师生平等有效的对话中无声无息的进入了学生的视野,撩动了学生朴素的同情之心,为下环节的朗读感悟奠定了情感基调。】
③同学们,这就是阿炳十多年的经历,请大家把你的目光集中到阿炳的那张脸上。你看,那张曾经非常可爱的脸,那张曾经充满了青春和朝气的脸,如今,随着师父的离世,随着他的双目失明,随着大雪纷飞,烈日炎炎,那张脸变了,变了,变了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一张怎样的脸?(学生回答)
④同学们,经历坎坷人生的阿炳尽管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面黄肌瘦的脸,布满皱纹的脸,但他心里面却充满了对音乐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对生活的渴望。
出示: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mǐn)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阿炳火热的内心。
⑤同学们已经走进了阿炳心里。如今,阿炳再次听泉,那淙淙的流水也走进了阿炳的心里,发出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这些声音阿炳听到了,你们听到了吗?是谁在叹息、谁在哭泣?是谁在倾诉、谁在呐喊?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结合前面的学习表达出是阿炳在叹息自己的双目失明,是阿炳在哭泣命运的悲惨,是阿炳在倾诉不幸的遭遇,是阿炳在呐喊自己对光明的向往!
出示: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指导学生朗读注意体会顿号的用法,不用较大的停顿。
【设计意图:同样是这泓清泉,依旧是二泉美景,可阿炳再也看不到了。鲜明的对比,巨大的反差,在学生的心里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产生了深刻的体验。而场景的铺陈,情境的营造,意境的渲染更是把学生带进了阿炳那苦难而又不屈的坎坷人生中去了,感受阿炳的叹息、哭泣、倾诉和呐喊。学生在切己体察悄然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
2、品悟不朽名曲。
(1)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要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出来,当时有人听阿炳倾诉吗?没有。流水是他的知音,月夜是他的朋友,琴弦是他的伙伴,他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于是他禁不住抓起胡琴,拉弓抚弦,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他倾吐了哪些情怀呢?请学生拿起笔来用不同的标记画一画哪些句子描写了琴曲的特点?哪些句子是琴曲传达出的情感?
(2)交流。
A、出示: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 委婉连绵 ,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指导用轻缓、抒情的语调读出音乐起始部分的委婉连绵,用稳重的语气读出音乐传达的情感。
B、出示: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欣赏乐曲高潮部分,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表达的情感,指导学生加快语速,升高语调来表现乐曲的高潮,用激昂高亢的语调表现乐曲抒发的情感。
C、出示: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熬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指导学生理解表示乐曲的丰富内涵的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用徐缓回味的语气读整首曲子带给听者的感受,用抒情的语调读好最后的排比句。关注排比句中的逗号,读出停顿。
(3)采用师生合作或男女生合作等多种形式感情朗读。
(4)再次播放二胡曲,静静的聆听。要求学生欣赏后表达自己的感受。
(5)学生再次跟随乐曲朗读。
【设计意图:这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语言与音乐的交融、情感与情境的辉映,是全课感情朗读的重点、难点。学生的情感虽然集聚到了急需释放的程度,但是毕竟对乐曲内涵的理解还很肤浅。因此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引导学生鉴赏乐曲,步步铺垫,层层深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接着在读懂基础上学生一次次的朗读,一次次的提高,学生读好了乐曲,真真切切成为了瞎子阿炳的知音。】
(6)《二泉映月》这首不朽的乐曲就这样诞生了。师生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听到此曲时,不由得跪了下来。同学们,小泽征尔为什么跪下来呢?
2、补充介绍
1950年深秋,在无锡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课件出示演出图片);三天后,阿炳吐血身亡,只活了57岁(出示阿炳墓图片)。1959年10周年国庆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又将此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从此,此曲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并获得很高评价。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3、向学生提问:此刻你最想对阿炳说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介绍拓展延伸了学生对《二泉映月》享有盛誉的具体了解,无形间敬佩之意油然而生,学生由衷地抒怀,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实现乐无痕的教育境界。】
4、师生共同朗读配乐诗:《永远的二泉映月》
看不见黑暗
是因为穿行在黑暗之中
听不见苦难
是因为置身于苦难之中
一把二胡,道尽人世的沧桑
两根细弦,诉尽命运的悲凉
阿炳啊
你那把血泪斑斑的胡琴
凄凉而不绝望
忧愤而不疯狂
空荡荡的夜色中
我听到了不屈的抗争
触摸到了一颗坚强的灵魂
教师总结:
伴着二泉映月完美无瑕的旋律,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落魄的阿炳又缓缓向我们走来。苦难究竟能给人带来什么?阿炳穷尽自己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最响亮的回答。同学们,那就是:人在旅途,有苦有乐,笑对人生,从容不迫,穿越痛苦,赢得生活!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2
教学过程:
一、聆听一段音乐
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今天这节课上,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第一感觉。
2、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节选)
3、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
(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
4、了解曲名。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板书课题:二泉映月
设计意图:欣赏《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欣赏的时候闭上眼睛,边听边用心去感受。欣赏完后交流听时的感受,为课文的学习作情感的铺垫。
二、明确三个目标。
1、同学们,看了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
(1)《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
(2)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
(3)这首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老师依次在课题后打上?)
师:上述问题,只要通过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书,就很容易解决。
2、同学们,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通过课前预习,谁能说说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
3、课前,王老师要求大家听听《二泉映月》的曲子,并收集有关阿炳生世的资料。现在谁来说说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让学生提出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能力,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三、走近一位人物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用简短的语言说说文章讲了什么事。
2、学生自读。
3、交流: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注意纠正读音,指导朗读。
大屏幕出示词语,相机正音。
无锡 惠山 倾诉 激愤 富饶 乐坛 享有
葱茏 哭泣 倔强 呐喊 积淀 委婉 抒发
恬静 摇曳 泯灭 萦绕 患病 坎坷 搀扶
4、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不动笔墨不读书,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自读,作批注,写感受,引领全体学生动脑,动笔。为学生初步感知人物作好铺垫。
四、体验一段人生
1、师: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五十多年过去了,音乐家阿炳早已融入惠山的一片净土之中。然而,他钟爱一生的美景依旧。让我们再次来到无锡,来到无锡的惠山,伴着美好的月色共赏“二泉映月”这道醉人的风景。
2、出示课件:
茫茫月色 月光如银
一泓清泉 静影沉璧
淙淙流水 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抽生朗读,其他同学欣赏。教师激励评价。
一组灵动的文字,就是一副曼妙的风景。让我们再读这组词语,用我们甜美的声音唤出惠山的月,惠山的泉。学生齐声朗读。
设计意图: 由“二泉映月”这道给予阿炳丰富音乐情感的风景引入,既回忆了已有的认知状况,完成以旧拓新的任务;又利用声音、图片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教学的轨道上来。
(过渡)天上的明月啊,圆了又缺:惠山的清泉呀,依然清冽。
看着这月,赏着这泉,似乎依稀听得见阿炳踽踽而行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3、教师布置浏览思考作业:迅速浏览课文,文中写到阿炳几次到二泉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时候?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拿笔做出标记,交流回答。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简析
《二泉映月》的诞生是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通过描写瞎子阿炳悲惨的命运和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赞扬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超越苦难,战胜苦难,追求光明和美好的精神。
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搜集、整理信息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通过感情朗读、品词析句、体验想象等形式理解课文内容,揣摩文章思想感情。但由于学生离阿炳生活的年代已非常久远,他们对阿炳的生平、《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内涵都不甚了解,因此,引导学生感悟阿炳的苦难人生及其在苦难面前坚强、乐观的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策略选取
本课内容文辞美、音乐美、意境美,具有较强的可感性。但课文呈现给学生的只是普通的文字符号,教学中有必要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录像、图片、音乐等资料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让他们在脑中建立与课文语言文字相对应的表象,激活形象思维,一方面利于学生更好地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表述的思路,丰富叙述的内容,开启学生的语言储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感人词句。进行想象补白写话训练。
3、了解《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的诞生过程。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的艰辛历程,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的艰辛历程,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感受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品读课文,获得最深的情感体验呢?我寻求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点——以语文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去,将传统的语文文化精髓“以读悟情”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通过老师、学生、教材、媒体多边互动,有力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文本和学生心灵之间架起互通的桥梁,形象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使学生受到熏陶,获得启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呈现画面)师:淡淡的月光、婆娑的树影、清脆的蛙鸣、悦耳的鸟叫,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欢畅的夏日黄昏,这里就是位于无锡锡惠公园龙光塔下的“天下第二泉”,我国著名的.民间乐师华彦钧,小名阿炳,他的童年就生活在这流水淙淙、秋虫唧唧的二泉边,自然界的声音给了阿炳无限的灵感,就在这美丽的二泉边,阿炳开始了他的音乐人生。也就是在这美丽的二泉边,因为这人,因为这景诞生了一首凄美哀婉的传世名曲——《二泉映月》。(板书课题《二泉映月》的诞生)
二、初读感知,走近阿炳。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师述读书要求,我国宋朝大教育家朱熹曾说过,读书有三到,谓:)
2、你认为是什么使阿炳他能够创作出这首享誉世界的《二泉映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试着概括一下。(经历苦难,热爱音乐。)
三、精读感悟,走进阿炳
1、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阿炳的生活,走进阿炳的音乐世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阿炳经历了哪些生活上的苦难?哪些地方又体现了阿炳对音乐的喜爱,圈画出相关词句,做以批注。完成要求后可与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2、学生汇报,师相机指导
(1)经历苦难:
(学生回答预设概括:双目失明之苦街头卖艺之苦遭人欺凌之苦孤苦伶仃之苦病磨缠身之苦)
在学生汇报后,安排想象补白写话训练,加深对阿炳苦难的感悟。
我想,双目失明的阿炳所经历的苦难还有好多好多在书中不曾写到,现在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走进70多年前阿炳的那一段生活。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要如何面对?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又是怎样渡过?老师这里有两个场景,请你任选一个,写写阿炳所遇到的苦难。
(课件播放《长悲情》,大屏幕出示: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_________。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___________。学生写话,教师巡回指导)
(2)热爱音乐
同学们,阿炳经历着生活上的苦难,品尝着人生的苦涩,但面对悲惨的命运,阿炳放弃了吗?就此颓废了吗?是的,他没有自暴自弃,他用对音乐的挚爱和痴迷抒发着自已对命运的抗争,抒发着自已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让我们再来回顾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痴迷呢?
重点放在流水的淙淙、秋虫的唧唧的拟声词训练上;和练习二胡的吃苦感悟上
在学生交流和感悟过程中,师适当引读(5、6段)夏天的夜里,银河已经西斜,(男生读:他冒着……)秋天的夜里,在清冷的月光下,(女生读:他穿着……)自然界的声音给了阿炳无限灵感,他的技艺越来越精湛,(生齐读:他的感情,他的希望,他的理想,流荡在他的十指间,流荡在他的琴弦上,流荡在人们的心坎里。人们听
着听着,有的沉思,有的叹息,有的流泪,有的唏嘘……)朗读感悟技艺精湛,感悟排比句式。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想象说话人们沉思、叹息、流泪、唏嘘的是什么?引导背诵
3、《二泉映月》诞生
经过一个寒冷难熬的冬天,历经无数苦难的阿炳,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一个春天。怀着对音乐的痴迷与喜爱,再次勇敢而执着地在春宵月下的二泉边拉起了他的二胡:
阿炳的二胡声是如此的激越,如此的悲愤,如此的苍凉!
月色朦胧,偶尔从云缝里洒下来一缕清辉,月光虽然只是刹那间映照在“天下第二泉”的闪动的水波上,却给予人们无限光明与希望……
这就是“二泉映月”
师:同学们,此情,此景,我相信会有许多感触在你的内心深处淙淙的流动着,这哀婉、苍凉的乐曲,似乎在讲述着一个人的苦难一生,这个人就是——(阿炳),这哀婉、苍凉的乐曲,又似乎在诉说一个人对光明与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这个人就是——(阿炳)。(让我们用心的感悟这段文字,学生读)
惠山的泉,就是阿炳那失明的双眼流出的泪,二泉的月,就是阿炳生命中那一叶不沉的舟!(苦难与喜爱的磨励终于在他的十指间流荡出这首旷世名曲————二泉映月,学生再读)
四、总结全篇,升华主题。
师: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一个乞丐,一个瞎子,一个艺人,谁在乎他的情怀?谁在乎他的命运?又有谁在乎他的绝世才华?而就在今天,我们要对已故的阿炳说:阿炳!《二泉映月》的诞生,饱含着你一生的爱与恨,愤与忧。我们读懂了你的心,正因为你对音乐的热爱,你对命运的抗争,你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才创造了奇迹,才孕育出这享誉全世界的不朽的乐曲—————《二泉映月》。
孩子们,苦难带给人们的往往是悲痛、是哀伤、是哭泣,但对于一个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又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阿炳与其创作的《二泉映月》便是最好的证明,除《二泉映月》外,阿炳留下的二胡曲《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也都是脍炙人口的名曲。同学们,让我们记住阿炳,记住二泉映月,记住苦难并不可怕,学会面对,学会坚强,学会超越,命运就掌握在我们自已的手中。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4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来历以及曲作者阿炳艰难的人生之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重点语句。
热爱民族音乐,懂得音乐可以表达心声,战胜苦难。
教学环节: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引发质疑。
板书课题,刚刚看到这样一个题目,你想问什么问题?(二泉在哪里?二泉映月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自由读课文,到文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有些问题可能会通过你的读书迎刃而解,有的问题则需要深入地学习包括和老师、同学的交流、碰撞才能够明晰。
针对最初提出的问题进行反馈,初步感知“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旋律。
初步概括:二泉映月是什么?
引发二次质疑:说到二泉映月是一首曲子、一首二胡曲、一首阿炳创作的曲子,此时的你又想问什么问题?(阿炳为什么能够创作出这样一首曲子?这首曲子想表达什么?这首曲子为什么能够享誉海内外?……)
三、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出示阿炳塑像:这就是二泉映月的曲作者阿炳(简介阿炳)这节课就让我们透过文字一同走近阿炳,走近阿炳的心灵世界,走进阿炳的音乐时空。
同学们再次认真读读课文,尤其要读准生字的读音,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检查读书情况:主要指导读通读顺、不读破句,合理停顿。
四、深入探究,体会情感。
提问:文章哪些段落写了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创作的过程?(4——5自然段)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质疑:为什么原来听不到任何声音,现在却能够听到这么多的声音?理解“月光似水”“静影沉璧”
此时,如果你置身在葱茏的树林中,眼前是一轮明月,一泓清泉,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欣赏着摇曳的藤萝,你的心情如何呢?然而这么美妙的景色阿炳却再也看不到了,永远也看不到了。他只能听到淙淙的流水声,只能听到发自他心底的那些声音。
他想到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默读2、3课文自然段,从文中找找答案,看看师父说了什么让他这样铭刻于心,自己又经历了什么让他如此的感伤?
出示四幅图画,使学生感受阿炳的生活,并选择一幅用文字表达出来。汇报反馈。
思考:阿炳叹的是什么?哭的是什么?诉的是什么?喊的是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小结:阿炳能够创作出二泉映月这样的作品,源于他特殊的经历。然而却并非有这样经历的人都能够成就这样的作品。你认为阿炳创作出二泉映月这样的曲子还有什么原因?(对音乐的热爱,良好的天赋)
补充资料:阿炳五岁,就跟随父亲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并且学习各种乐器演奏。他冬天用冰块摩擦双手,锻炼弹琵琶的指弓;夏夜,为了避免蚊咬,双脚浸在水里习拉二胡。他迎着晨风吹笛,用铁筷子敲打方砖,练习鼓点、板眼,还经常跟着父亲出外拜忏、诵经、奏乐,众多的道家音乐活动,使他的音乐技艺超群出众。
阿炳创作了很多曲子,据不完全记载,大概有二百多首,但是留下录音的只有六首,这首曲子也是后人命名的,为什么一定要叫做《二泉映月》呢?(触景生情,即兴而成)
小结:让我们在音乐与文字中再次走进这个说来普通又极不普通的民间艺人阿炳的情感世界。(配乐范读第五段,学生谈感受)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在朗读中理解:升腾跌宕
高昂?
势不可挡?
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支撑
这些词汇,在理解中体会人物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很多伟大音乐家都是苦难的超越者,贝多芬是聋子,但耳聋后他创作了振聋发聩的《第九交响曲》。莫扎特在36岁时就离开了人世,但他是是世界公认的“音乐神童”是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看待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不应当是看其生命的长度,也不是看他遇到了多少苦难与挫折,而是看他如何超越苦难来提高其生命的质量。)
五、拓展研读,提升认识。
(一)谈感受:
国庆10周年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将《二泉映月》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作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二泉映月》还入选了世界十大名曲。现在,《二泉映月》已经有了何占豪改编的小提琴独奏、储望华改编的钢琴独奏、吴祖强改编的弦乐合奏等西洋乐器改编曲。中国乐团出访外国的时候,《二泉映月》通常为首选曲目。(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日本人)在听过《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后,激动不已,他流着泪说:“这样的音乐应该跪下来听。”(阿炳的人生是那个社会的缩影,但阿炳的音乐却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
请记住这样几个名字——杨荫浏、张瑞、闵惠芬、宋飞……(他们拯救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音乐遗产,并能够发扬光大。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民族文化。)
(二)听歌曲《二泉吟》同时出示《二泉吟》的歌词
再次谈认识:《二泉映月》是什么?
六、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一首曲子
一段人生
一番情怀
一种精神
附参考资料:(一)
华彦钧(1893-1950)
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东亭人,他四岁丧母,二十岁丧父,二十一岁患眼病,三十五岁时双目失明。在无锡市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饱尝人间的苦难。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
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过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大雪象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
1950年夏天,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学家杨荫浏与曹安和携带着一台进口的钢丝录音机来到无锡,找到了当地有名的民间艺人——“瞎子阿炳”,要为他的演奏录音。当两位专家说明来意后,阿炳回答说:“我已经有两年不演奏乐器,我的技术荒疏了,我的乐器一件也不能用了。”据传,两年前曾有老鼠咬断了阿炳的琴弦,作为盲人生活在黑暗中的阿炳认为是“上天”对他的惩罚,即放弃了演奏。杨荫浏先生听说后立刻为阿炳购买了二胡和琵琶,与曹安和一起好言相劝,阿炳终于同意了演奏。他说:“我荒疏得太久了,让我在家里练上三天再演奏吧。”三天后,两位专家录下了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等三首二胡曲和三首琵琶曲。
第二年,杨、曹两位专家再次到无锡拜访阿炳的时候,这位饱经沧桑的艺人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六首乐曲也成了绝唱。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阿炳没有被人们所忘记,他的名字已经由无锡传到了北京,传遍了全国,走向了世界。华彦钧死时也不过是1950年12月4日,不到58岁。
(二)
听琴声悠悠
是何人在黄昏后,身背着琵琶沿街走;
阵阵秋风吹动着他的青衫袖,
淡淡的月光石板路上人影瘦,
步履摇摇出巷口,
弯转又上小桥头。
四野寂静,灯火微芒隐画楼,
操琴的人,似问知音何处有。
一声低吟一回首,只见月照芦荻洲。
琴音绕丛林,琴心在颤抖。
声声犹如松风吼,又似泉水淙淙流。
憔悴琴魂作漫游,平生事啊难回首。
岁月消逝人难留,年少青丝,转瞬已然变白头。
苦零丁,举目无亲友,风雨泥泞怎忍受?
荣辱沉浮无怨尤。唯有这琴弦解离愁。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5
一、 导入:
1、上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阿炳的身世.。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起用心去聆听琴声,一起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
2、齐读课题。
3、听二胡曲《二泉映月》,边听边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哪一自然段描写了琴声的变化及内涵?(找出是第五自然段)
4、阿炳用心演奏音乐,你们用心聆听音乐,所以感受都很准确。谁来读读?(读的真好,同学们让我们也再来读读这一段,看看你有哪些体会。)
二、精读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曲线画出;找出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括号标出,小组进行交流。
2、交流描写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
(1)出示:“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
* 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 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二泉的景色?指导朗读。练说:无锡的惠山……每当月夜……
* 文中有些描写月光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试用这些词语说段描写月夜美景的话。
* 我们在理解课文的时候,最好的方法是联系上下文。你试着联系上下来理解“在怀念……在思索……”
学生交流,指导读好第3自然段。
指导朗读,用徐缓、抒情的语调朗读,加深体会。
(2)出示:“随着旋律的深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一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了……抒发了……”
A 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B 欣赏音乐高潮部分,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所表达的感情。
(3)出示:“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乐曲表现了阿炳的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
引导朗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听配乐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总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3、练习读(同桌配合读,男女生配合读)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过渡:琴弦就是心弦,琴声就是心声。正是长期积淀在胸的种种情怀,化做创作的灵感,才孕育出这不朽的乐曲。他的悲,他的恨,他的爱全部融在那深情的旋律中。读这一节。
2.出示:“1978年,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央乐团的首席指挥,席间他指挥演奏了弦乐合奏此曲感动得热泪盈眶,呢喃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
小泽征尔认为应该跪下来听《二泉映月》,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领悟:这是小泽征尔跪崇拜阿炳那种对命运抗争、对光明向往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四、拓展练笔。
1、.像文学作品一样,同一首曲子,因为欣赏者的经历不同,阅历不同,心境不同,所感受也会不同。同学们,让我们再用心地倾听,让感受从音乐里流淌出来。
2、此时,你想对阿炳说些什么?拿出笔,写一写。
3、交流。
板书:
走进
二泉映月
赞叹
怀念
思索
表达
抒发
爱……爱……爱……爱……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03-18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04-22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15篇04-09
二泉映月说课稿03-14
数学教学教学设计04-15
《掌声》教学设计03-13
体育教学设计03-14
名师教学设计03-16
《莫高窟》教学设计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