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14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峡》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峡》教学设计 篇1
《三峡》
教学目标:
1、能积累文言词汇,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2、能在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能发挥想象,体会文章写景的妙处,了解文章所描写的三峡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
2、正确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发挥想象,体会文章写景的妙处。
★教学难点:
1、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幻灯片上的美丽风景,先对图片进行一下描述,然后猜一猜,这是哪里的风景?
(多媒体展示三峡图片)
(第一幅)
生:这幅图片中有高耸的群山,延绵不断。群山当中有一条好像绿丝带一样的河流。
生:根据图片我猜是三峡的图片。
(第二幅)
生:这是一条宽阔的江河,河两岸的山像被刀削过的一样,很平直,很陡峭。
(第三幅)
生:这是一幅远景图,壮观的山峡,山上有郁郁葱葱的植物,中间的江水有点像黄河,水面上有两艘游览的船。
师:你怎么知道是游览的船?
生:因为船的造型就像是游览的船,不像是其他的船,而且船边上有很多人再看两岸的风景,有几个人还拿着望远镜。
师:恩,观察听仔细的啊。
(第四幅)
生:这幅图像一幅中国山水画,近处色彩鲜艳浓郁,远处则显得随意浅淡,画的风景应该是长江三峡的风光。山高水浅,意境深远。
师:很不错,的确可以说是一幅山水画。
(第五幅)
生:这是一个很大的水库,从规模上来看,应该只能是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我想这肯定是三峡了。
师:正确。在座的同学有没有去过三峡旅游的?给大家做做导游,介绍一以下三峡有哪些值得留恋的景物风光?
生:三峡位于长江中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瞿塘峡山高水急,极为壮观,人称“夔门天下雄”。
巫峡谷深峡长,幽静秀雅。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恰似亭亭玉立的十二仙女,自古就有“朝为行云,暮为行雨”的浪漫传说,据我所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汉代美女王昭君的故乡都在巫峡附近。
西陵峡水急滩多、行船艰险而令人望而生畏。西陵峡两岸石壁的形态、色泽都十分奇特,牛肝马肺峡、兵书宝剑峡和黄牛峡等区段都名有特色。西陵峡下口正在修建宏伟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已形成以现代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新景观。在到三峡工程之前还有白帝城和地缝天坑等景点。
师:真为同学说得很详细,真是一名出色的导游,那么我们所看到的是今天的三峡风光,那么古人眼中的三峡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三峡》。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194页。
二、作家作品:
师:请一个同学为大家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及其作品。
生:本文的作者郦道元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其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这本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师:谢谢××的清楚简练的介绍。对作者和《水经注》一书大家作个了解即可。
三、自渎课文,疏通文义:
师:请大家用3分钟的时间自己把文章默读一遍,不会读的字查查字典,注上拼音,不懂的字词作个标记。
(3分钟后)
师:请看幻灯片,请同学读一读屏幕上的生字:
生:阙处(quē)重岩叠嶂(diézhàng)隐天蔽日(bì)曦月(xī)
襄陵(xiānglíng)沿溯(sù)素湍(tuān)绝巘(yǎn)
飞漱(shù)长啸(xiào)属引(zhǔ)
师:老师为大家范读一遍课文,听的时候注意句读和语气,体会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下面请大家小组合作,把自己不懂得字词提出来小组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等会儿提出来请其他小组帮忙。然后每组选择一段结合课文的注释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描绘一下三峡的优美风光,说出来小组内部交流,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小组交流时间5分钟。
(小组活动,疏通字词)
师:有没有小组解决不了需要提出来帮忙的字词?
生:“重岩叠嶂”是什么意思?这里的“嶂”怎样解释?
生:“重岩叠嶂”实质重重叠叠的悬崖。“嶂”是指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师:回答得非常好,还有没有需要帮助的?
生:“至于夏水襄陵”这句中,“襄”书上解释为“上”,“陵”又怎么翻译呢?
生:“陵”是指打的土山,这里是说到了夏天水漫了上来,把大的土山都淹没了。
师:翻译的非常准确,看还有没有问题?
生:第二段最后“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怎么翻译?主要是“御风”和“以”字我们不知道怎样解释。
生:“御风”意思是驾乘着风,我想这里是夸张的手法,这句的意思是就算骑马驾风而行,都没有从长江中行船那么快。
师:解释得非常好,看来你们小组的效率还挺高的。还有没有小组在字词的解释上有问题的?没有的话我们就要请大家做做导游了。
四、讨论体会:
师:纵观整篇课文,大家想一想,课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小组讨论2分钟。
(2分钟后)
生:我们小组认为作者对三峡有一种惊叹的感情。
师:惊叹?有没有一个成语可以更好的表达你这个观点?这个成语中有一个“叹”字。
生:叹为观止。
师:很好。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生:他写连山,用了“略无阙处”“隐天蔽日”这些词,还有后两段写的那些景物都不是平常所能见到的。
师:理由还比较充分,还有吗?
生:我们小组认为作者对三峡充满了喜爱之情。三峡嘛,我们现在都有这么多人喜欢去玩,说明大家都喜欢,所以才能成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说明它很美很吸引人。
师:注意,是因为很多人喜欢它,所以它美吗?最好在文中去找支持你们观点的理由。
生:是因为三峡自古以来就是一美景奇景,所以人们喜欢去游玩。
师:那你们认为作者对三峡喜爱,理由是什么?请在文中找。
生:理由是第一,作者对三峡描写比较细致,尤其是对水的描写,分了夏、春冬和秋天来写水。第二,写景都是极力写它的奇险壮美,带有一种前面他们说的叹为观止的感情,既然叹为观止嘛,就说明他很喜爱。
师:“奇险壮美”,这个词用得很不错,能不能在文中找出具体的词句?
生:第一段中“略无阙处”、“隐天蔽日”、第三段中“素湍绿潭”“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等等。
师:回答得很具体、很落实。我们知道《水经》是一部地理著作,而作为《水经》中的一条注解的《三峡》,虽然说是一篇介绍性、说明性的文章,写得比较客观,但字里行间的确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三峡的欣赏赞美之情,通过这种赞美表现出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
好,下面请全班同学一起把课文朗读一遍,读的时候注意体会作者的这种欣赏和赞叹的感情。
(全班齐读课文)
五、研读赏析:
师:假设我们现在是三峡的导游,请你根据郦道元的这片《三峡》,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给正准备前往三峡旅游的游客作总体介绍。说的时候尽量突出三峡风光的特点、语言优美,有吸引力。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段集中讨论,组内交流3分钟,然后选派一名代表起来当导游。在本组的导游介绍前需要小组四个人一起将所选的段落当堂背诵一遍,要求整齐、有感情。
我们将评选出最佳小组合作奖和表现最佳导游奖。获奖的将得到精美礼品一份。
(3分钟后)
师:哪一组同学讨论的是第一段?
(一小组齐背第一段,“导游介绍”)
师:嗯,背得很整齐,也比较流利,不过速度稍微快了点,注意感情的把握。
生: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欢迎乘坐“中华之星”号游轮到著名的长江三峡旅游,三峡最有特色的就是两方面——山和水。在三峡的七百里当中,两岸山连着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住了天空,挡住了日光请游客们到船边上欣赏这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群山,现在是早上,到中午十一点半左右大家基本上才能在处于峡谷中的船上看到太阳——如果天气好的话,并且到下午一点过后太阳又会躲到重岩叠山后面,一整天见不到面了。月亮也是一样只有到半夜的时候才能看到。
师:很好,有想象力,介绍比较准确,若语气和用词能再增添一点吸引力就更好了,谢谢这名同学和他们小组。哪一组来介绍第二段的内容?
(另一小组齐背第二段,“导游”介绍)
生:游客朋友们,请看岸边那些山陵,到了夏天有时发大水,江水会漫上山陵,就像白素贞水漫金山。沿江上下的行船都被阻绝。据说在古代有时皇帝的命令必须急速传达,那清早从四川的白帝城发船,傍晚就到了湖北的江陵县,壤中间相距一千二百余里,就算是骑快马驾轻风开奔驰,也不象它这样快。
师:这为同学语言很幽默,不过在座的应该没有人见过百素贞水漫金山吧。类比最好巨大家比较熟悉的东西。不错,掌声鼓励,next。
(第三小组齐背第三段,“导游”介绍)
生:现在是初春,大家虽然见不到壮观的洪水,但是春冬的三峡也有其不同一般的景致,请游客们看这水面又洁白的浪花,还有绿茵茵的潭水洄旋着清波,倒映着两岸各种风物的影子。请抬头看那高高的山顶上,长着很多奇怪的柏树,注意留心山崖中会有一些悬泉和瀑布冲刷在怪柏之间,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有无穷的乐趣。
师: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这名导游的介绍?
生:我来。这位导游语言丰富,口气也挺有导游的味道。介绍全面,就是有些不流利。
(第四小组齐背第四段,“导游”介绍)
师:背得比较流畅,遗憾的是不够整齐。有请导游。
生: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如果大家国庆十一黄金周有机会的话,不妨再来三峡旅游,不是我贪财还想赚大家的钱,而是秋日的三峡的确又别有一番风味:每逢秋雨初晴的日子,或者有霜的早晨,你会感到这里的树木很清凉,山间很寂静,时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叫着,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了哀猿的回声,悲切宛转,很久才能消失。所以自古有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师:很不错。看来同学们小组合作的效果很好。几位导游的表现都非常优秀,老师真是难评定孰优孰劣,课后请同学们投票选出吧。让我们全班一起再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请注意文章的句读和读时的语气,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需要注意一下最后那一句渔歌的语气应带一些忧伤哀怨。
六、总结归纳:
师:根据刚才四位导游的介绍,结合原文,请同学们讨论归纳一下这篇文章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小组讨论一分钟。
(一分钟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生:文章先写山后写水,突出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是从三峡最有特点的几个时间季节——夏日、春冬、秋晨来描绘其不同的景象的。
师:概括得很好,很准确。
七、课后拓展延伸:
师:课后请同学们比较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和杜甫的《登高》,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和思想感情。看看它们和《三峡》有和联系、异同?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峡》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学习重点:
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味,感受体验。
●学习难点:
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课时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和点拨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同学们,读了这首诗后你有什么感受呢?写的是三峡美丽的景色。
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
二、基础知识
1、作者简介:郦道元(466—527),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成《水经注》,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看图)
2、读准字音
阙(quē)叠嶂(zhàng)曦月(xī)属引凄异(zhú)
襄陵(xiāng)沿溯(sù)素湍(tuān)沾裳(cháng)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读一读:
①听录音
②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
③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3自读课文,互说译文
4、说一说:看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1、看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所描写的景色
明确:⑴、总写三峡两岸山势的雄伟。
⑵、写三峡夏天江水之大,水流之急。
⑶、写三峡春冬的奇丽景色。
⑷、写三峡秋季的凄清景色。
2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美,你看——”的句式说一说吗?(看图)
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险峻、连、高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雄壮美
水:夏——急猛水涨 凶险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奔放美
春冬——多生怪柏素湍碧潭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幽美
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3、文中写山水时应用什么表现手法?并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描写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写冬春季节时,应用了动静结合.
4、归纳本文的主旨
明确: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5、小结
四、作业布置
①背诵翻译课文。
②做好《语文作业本相关练习》
③尝试写一篇游记散文。
《三峡》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文章内容,识记常见的文言词语。
2、学习赏析抒情小品文的方法。
3、了解三峡的相关知识。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会锤炼语言,细心观察,写作时抓住景物特征形象描写,提高描写能力。
2、领略三峡的美,激发学生想象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体验点
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从而培养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可通过反复吟诵、体味来解决。
二、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安排本文的顺序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课型:讲读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有关三峡的图片、若干胶片
执教者:居巢区黄麓中心学校 夏琳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解字词,疏通字词,熟读成诵,把握全文的整体布局,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教学步骤:
[布置预习]
1、读准字音,揣摩朗读节奏。
2、用“△”符号标记出需要重锤敲打的词语。
3、结合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布置课前搜集]
有关描写三峡的诗句。
一、情境导入:
我国当代散文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在国外,曾经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三峡!”是啊!长江三峡以它雄峻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古往今来无数的游人,更有众多的文人墨客被三峡的奇山异水所打动,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名篇佳句,今天我们将在郦道元的带领下饱览三峡风光,感受三峡自然之美。
二、整体感知。
[电脑播放课件](内容包括:三峡风光图片、音乐)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你看后的感受。
(目的是让学生对三峡之风景有一感性认识,感受其自然之美,并让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三、交流预习情况,采用竞赛的形式。
第一轮:朗读比赛。
(投影出示评判要求)
①音准 ②句读的停顿 ③语气、语调的处理
1、学生自由试读。
2、男女生各选一名代表,其他学生从以上三方面给予点评。
3、师作小结。
4、师生齐读文章。
(目的是让学生能准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感悟文章所写的景物。体味文章语言的美。)
第二轮:擂台赛。(以个人为单位)
情境假设:假如你是一个导游,你该怎样带领游人欣赏三峡的.美?
1、电脑播放所提供的三峡图片,学生准备。
2、学生上台带领学生去欣赏三峡的风光,感受三峡自然之美。
反馈交流:如果现在你有一个去三峡的机会,你最想在哪个季节去?请说明理由。
(目的是让学生在深入理解三峡四季景致的不同,要求学生选择其一加以介绍,锻炼学生想像能力、再创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小组讨论:
1、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为什么夏季江水暴涨,航道深了,行船反而被迫停止?
3、作者写了三峡春冬季节的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
4、在写三峡秋季景色时,作者抓住了哪几样景物来写?各有何特点?
(目的是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抓住特征来写三峡四时景色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投影出示李白《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
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思考:找出《三峡》中与此诗中相对应的句子。
搜集交流:你能说出其他描写三峡的诗句。
(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积累习惯,并能将所学内容加以比较阅读,体会其中联系。)
六、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学法,提出自己的看法、疑问和建议,寻求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能当堂解决的可以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可留作下堂课探究内容] (提倡学生有发问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九、情境再现(作业)
三峡的四季景致固然美不胜收,但我们暂时没机会去,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写一篇文章:《我梦中的三峡》。
板书设计:
山——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夏:水——水大、流急
春冬: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秋:林树林寒清凉涧山涧肃寂静
《三峡》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并会解释。
4.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会认、会写、会释义、会运用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会认、会写、会解释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会认、会写、会释义、会运用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具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有关三峡的学习资料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7)
1.今天我们来欣赏三峡的迷人风光。(多媒体出示三峡风景图)教师作简单介绍:三峡,即长江三峡的简称:是矍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谷的全称;位于长江中游,两岸悬崖绝壁,风光秀丽;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之一。
2.如果有学生去过三峡,让他们说说所见所闻,加深学生对三峡景物的印象。
3.下面,我们一直来领略三峡的风光。(出示课题)
二、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15)
1.老师读课文,学生跟着读。
2.学生自由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把字音读准。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一听字音是否读准了。
4.指导读“痴、巫、菱”。
5.学生读课文。
集体读、分组读、指名读。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三、逐段朗读,理解课文内容(15)
1.全文共有四节,每节都以“三峡雨,三峡云”开头。
2.(1~2节)作者回忆起在故乡渡过的童年生活;牵动了思乡之情。
3.(3~4节)诗人身处异乡,仍如梦如痴的眷念着故乡的山水。
4.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学习体会。
四、课堂作业(8)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组词。
篙()驾()锦()恰()
3.写出描写作者童年生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摘录本文中的比喻句。
———————————————————————
———————————————————————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2.背诵课文。
3.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有关三峡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0)
1.把生字、新词的字音读准确。
2.正确的释义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讲述课文的内容,其他学生参与评价。
二、指导学生学习本文写作上的特点(10)
1.中心明确,全文围绕一个“情”字展开。
2.运用排比段开头,文章结构和谐完整。读起来琅琅上口,韵味十足。
3.语文质朴无华,比喻形象生动,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三、品味课文(10)
1.反复吟诵。
2.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赞美之情和浓郁的思乡之情。
3.分组讨论。
4.学生小结。
5.教师点评。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10)
1.今天的三峡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你知道哪些呢?说给同学们听听。
2.你的故乡有些什么特色,试着仿写一段。
板书设计
三峡雨
回忆童年趣事
三峡情表达思乡之情
渴望再回故乡
三峡云
《三峡》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设想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练,思路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刚上初一的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可能会有枯燥之感。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本文要达到的课标要求: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
四、教学步骤
(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
【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引导)大家小小年纪,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免费的旅游,去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好吗?
(二)播放《三峡风光》光盘
师: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的诗文呢?
【设计说明】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参与补充,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
(三)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遇到困难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既摆出困难,又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师:大家刚才自己读的都不错,哪些同学能给全班同学读一读?
【设计说明】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文章精炼的语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大家通过刚才的朗读,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作者笔下描述的三峡的美,下面,我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文中的内容,为游客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对文中词句理解有障碍的小组,可以请其他组帮助,也可以与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将比较枯燥的.文言文翻译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视学生提问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重点和难点词句。如:“虽”、“属”、“两岸连山,略无阕处”、“清荣峻茂”等。
2.各小组展示所编的导游词,教师视情况进行评点,学生推选出最佳小组。
3.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
提问:大家刚才在写导游词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写景有什么特点?哪些句子是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能不能给大家分析一下?
(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写景顺序,如:按照景物先写山,后写水;按照季节由夏——春冬一秋。学生分析词句时,教师可伺机点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特点)
(五)再次播放《三峡风光》光盘
让学生学习文中的手法描述自己在屏幕上所见到的景色,或谈谈观看风光片与读郦道元的《三峡》的不同感受。
(六)布置作业
1.写一段文字描述家乡的美景或你所游历过的山川名胜。
2.喜欢绘画的同学可以根据课文画一幅三峡风光图。
《三峡》教学设计 篇6
—、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
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正音: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ào) 属(zhǔ)引 哀转(zhuǎn)
三、研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第1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矿襄陵 [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 [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讨论:“沿溯阻绝”,朗读的时候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
第3自然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讨论:“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畅读全篇。
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妙处。
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
五、品读课文,
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讨论:1.全篇只几百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请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找出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无,实则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会怎么样?
六,熟读成诵: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教内容和步骤
—、解题激趣:
苏轼是我国古代的大文豪,唐宋散文八大家之—,诗文都有很高的成就。《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官。谪居湖北黄州之时。被贬官意味着在政治生活上遭到很大的挫折。从文章的标题来看,是记叙夜晚到—家寺院游玩的'经历:那么我们事先推测,这篇文章会不会描述他游玩时的心情?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推测是否相符。
二、读以入文,
先对照注释默读,然后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中停顿。
正音:藻( ) 荇( )
划分朗读停顿:
念/无与为乐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文横
盖/竹柏影也
提示: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划分朗读停顿,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读破,领字后面需有一个小的停顿。
三、翻译理解。
通过翻译课文,深入理解文意。注意下列文句的翻译:
欣然:高兴地 逐:于是 盖:原来是 但:只是 相与:一起
无与为乐者:没有人与我同享快乐。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人。
四、分析鉴赏。
全文廖廖84字,记叙的是一个细小的生活片断。但仔细品味,并不平淡,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因为月色很美,去寺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
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 ·
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月色皎洁,空灵。)
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月色人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文章的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这句话的理解要考虑到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
五、熟读成诵。
《三峡》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三峡》图。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板书文题)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来吧。
电视里不断报道三峡移民乔迁新居的消息,当你为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时,你可曾想追溯三峡的过去,一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呢?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她了。(板书文题)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多媒体显示: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课文所选《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⑴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资料内容如下:
①读准字音:
⑵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⑴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⑵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第4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⑶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⑷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理清背诵思路
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
学生齐读第1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
学生齐读第2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春冬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
学生齐读第3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悠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
学生齐读第4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五、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多媒体显示: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三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涵泳品味文章的语言;拓展阅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1、个体抽查。
2、集体齐背。
二、根据课文内容,想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课文对照,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峡奇景,其余同学点评。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扣住山水,扣住季节,扣住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等。
2、提问: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但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得到,请结合文章试作分析。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析。
明确:作者描绘三峡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欣赏赞叹的情感。他惊叹自然的神奇,盛赞夏日三峡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三峡的凄婉美,“良多趣味”作者直抒其怀,体现其独特的审美观。特别是秋日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读来使人不觉潸然泪下,那悲凉的渔歌,使人觉得作者是在叹人生多舛,百姓艰难。总之,步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似乎也走出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
多媒体显示下列文句: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学生涵咏品味写景的妙处。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教师即应给予褒扬。
明确:
1、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3、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学生齐读这三句话,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
四、拓展阅读
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
多媒体显示: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读诗,思考,明确:《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五、课堂小结
《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郦道元用文笔装点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亲爱的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三峡,用自己的独特歌喉赞美三峡,将来,我相信,三峡古老的历史画卷上会留下属于我们的一笔的!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水经注·阳城淀》,并想像文中的画面。
阳城淀
提示:①渚:zhǔ,水中小块陆地。②潴:zhū,积聚。③娈:luán,美好。④折芰:采菱。
阳城淀在今河北省望都县的东面,如今早已不复存在了。但通过本文的描述,我们还可以想见1500年前这里的地貌和风情。这原是博水(即今唐河)流经此处时汇聚“潴涨”而成的一片水泊,长着丰茂的水草,也盛产鲜嫩的菱藕。本文选取的是初秋季节,人事活动是“采菱”,采菱者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一边不知疲倦地采摘着,一边信口歌唱着自编的小曲,赞美春天,赞美劳动,赞美宁静的幸福生活。于是构成了一幅清新妩媚的北国江南画图,令过往行人“有慰于羁望”,简直就是一个诗的意境。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一、口语表达训练
结合自己的旅游、观赏经历,描述自己所看到的三峡风光,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语言要优美生动。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的山水画廊,是我国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它以奇秀、壮观的云雾山水,迷人的神话传说,远古的巴楚文化,浓郁的风土人情和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吸收着无数游人。从古至今,有关三峡的各种资料浩如烟海,或是有关三峡的地质水文记载,或是古今诗文中的描写,或是神话和民间传说,或是当今改造三峡的水利建设……请以三峡为主题搜集资料,可以到图书馆查阅,可以实地考察,可以采访他人。
三、写作活动
写自己游览过的名胜古迹的片断,在学习小组内交流,然后各组选优秀选手,参加全班比赛。
四、开放性探究
下面一段文字是选自《水经注》,给它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黄牛滩
江水又东经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提示:江水又东经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译文:江水又东经黄牛山,山下有石滩,名叫“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面的高崖间,有一山石很像人的样子,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轮廓较为分明;这个地方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已经很高了,又加上江流湍急,纡回曲折,即使沿途经过,住上两夜,还是能够望见此物。所以在这里行走的人有歌谣唱道:“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undefined
《三峡》教学设计 篇8
教学思路:
本文是一篇游记,《巴东三峡》教学设计。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然后分析作者对三峡不同景物所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品味语言。并通过开展“小导游”活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
2、品味文章的语言。
3、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教学准备:
1、制作三峡地名卡片;
2、地理教学挂图“祖国地形图”
3、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三峡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巴东三峡》教学设计》。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提问: ① 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②他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③白帝城是处于长江中的哪个地段吗?
3、挂出立体地理教学挂图,请地理科代表指出“三峡”的位置。
4、以前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郦道元写的《三峡》,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
5、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让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游览三峡。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将课文快速读一遍,找出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出示地名卡片,分组讨论,谈谈这些卡片该怎样排列?
3、由学生上台把卡片贴到黑板上,并说明理由。
三、细读课文,口语训练
1、老师示范担任“总导游”,对三峡作简单介绍。
2、假如你是安排在“西陵峡”中的一位小导游,请你选择其中一段准备向游客解说介绍。布置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说。
《三峡》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对照注解疏通文意,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2、积累一些文言知识,包括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
能力目标
1、通过文言知识积累,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对文意的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咏体会,获得美的享受,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把想像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述出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重难点】
通过品析语句领悟三峡的雄壮美、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并且能用语言把美描述出来。能够掌握一些描写景物的技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训练朗读,积累文言知识,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理解能力。
一、导入:
二、读一读,读通文意
1、初读:生速读课文,理出课文生字,借助工具书解决。师检查字音。
2、顺读:根据学生读课文出现的节奏问题,老师加以指导。解决学生朗读出现的问题。
3、默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懂文意。
4、赛读:男女生比赛朗读,加深理解。
5、齐读:理清内容。
三、作业
1、整理文言字词。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品味文章美点,探究文章写作技巧,学以致用。
一、导入
以“三峡”视频导入新课。
二、说一说,说出美点。
1、你能用“三峡的________美,美在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吗?
学生思考,然后发言。
如:三峡的山美,美在雄壮,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悬崖,层层峭壁,遮蔽了天空,挡住了阳光。
……
教师点评小结。
2、播放三峡图片,再次感受三峡的美。
三、品一品,品出技法。
三峡的这些美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手法将它们表现出来的呢?如:
文章句式美。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运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收放自如,很有节奏感。
文章修辞美、文章妙在语言精练……
学生思考发言,教师小结。
四、小结
本文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五、绘一绘,绘三峡美景
语文活动设计:我是三峡小导游
1、活动要求:人人都是小导游,紧扣课文内容,适当选择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或学过的有关诗文,发挥想象写一段情文并茂的导游词。
导游词设计范例:(多媒体视频出示)
2、学生交流,进行小组间合作。
3、交流反馈。
六、作业
1、根据课堂活动整理导游词。
2、用你从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技法写一段文字描述家乡的山水美景。
《三峡》教学设计 篇10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咱们安阳是汉字的故乡,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峡中有什么?(生答"山"。)往深层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生答"水"。)对,词典上解释: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水因山而活泼,山因水而灵秀。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欣赏中国的峡中极品--长江三峡。
(板书题目及作者:三峡 郦道元。)
二、出示目标
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让我们一起来明确今天的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1.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2.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3.感悟作者三峡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读好三峡文
我们已经接触到的几篇文言文,那么读好一篇文言文要做哪几步:读准、读懂、读美。下面我们进入第一环节。我来挑战
读准 齐读:屏显 读准字音我能行。
认读生字:襄陵? 沿溯 素湍? 属引? 泪沾裳(释“裳”齐读)
读懂 齐读:屏显 准确解释我能行
1.掌握下列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自 阙? 奔 霜? 绝? 三(释“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
2.重点点拨下列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三生分)
读美:疏通了文意,大家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谁愿意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一生朗读(配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把听到的内容转化为美的画面。这位同学读得真美。大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不是像屏幕上显示的一样美呢?(画面一组)
过渡,如此美不胜收的风景,怎能不让我们佩服造化的鬼斧神工呢!
(二)读赏三峡景
1、(寻找美)思考:1)本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种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你能各用一个词概括出每种景物所体现出的美的意境吗?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展示,品读 明确? 提示
山:怎样的山? 连绵高峻 高峻美(雄壮美)
夏水:有什么特征 凶险迅疾(师范读指导)? 奔放美? 《早发白帝城》春冬:景色如何?? 清静幽美 清幽美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凄凉寂静 凄婉美
2、(欣赏美)在郦道元的笔下三峡景色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除了抓住特点写景之外,还采用动静结合的笔法,使文章显得张弛有度,舒缓自然。你能具体说说吗?可以用下面的格式
?“我发现了三峡的----是静态美或动态美,你看-------------------------------------。他(她)多像一个--------啊。”
有一定的难度,启发、归纳、思考写出来,展示欣赏
? 例 :我发现了三峡的山是 静态美,你看,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高耸入云,遮蔽天空,挡住阳光。他多像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啊。
山---高峻美? 夏水---奔放美? 春冬-----清幽美 秋景---凄婉美
男子汉? 英雄汉?? 美少女 怨妇
顶天立地?? 风风火火? ?? 清秀文静 忧伤孤独
高大壮实?? 闯九州 色彩艳丽 望穿秋水
平静舒缓 激烈紧张? 静中微动 静寂忧伤
? 过渡:动静结合,美妙无比
(三)读透三峡妙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的,再看课文,你认为作者的写作笔法之妙还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给大家分享一下。(小组交流展示)
例:文章结尾去掉引用的渔歌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明确:融情于景;突出三峡渔夫的'悲惨生活;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也渲染了三峡秋景凄凉肃杀的特点。)
(四)读懂三峡情
动静结合,写作笔法灵活多样,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在郦道元的笔下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我提议大家把这篇美文美美的再读一遍,再领略三峡的无穷魅力,男生读前两节,要读出阳刚之美;女生读后两节,要读出阴柔之美。
非常棒,男生读的气势磅礴;女生读的宛转悠长,把老师都陶醉了,(掌声鼓励自己)我只想说:此景未必天上有,人间只应三峡寻,本文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三峡的热爱之情,作者郦道元在文中也有一句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大家找一找(明确:良多趣味),正是作者对三峡的真诚赞美,热爱之情,才成就了这篇流传千古的佳作。
(五)拓展延伸
如今的三峡可以说是高峡平湖,景象更加壮美,想看看吗?大家来欣赏一组图片,看后为三峡写一则广告语。
是呀,我们的祖国自然美景比比皆是,有张家界的索溪峪,桂林的漓江,还有五岳、黄山……数不胜数,老师想起了省实验中学顾少强老师那封最具情怀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想说:中国那么美,我想去看看。我们大家呢?欢迎到内黄游玩,感受枣乡风情,祭拜人文始祖。
《三峡》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学内容:
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1课时)
二、教学要求:
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酌情。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观、读、想、写四结合。
五、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
课件《三峡风光》或教学图片。
七、教学程序: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2、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圈。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谈收获。
(2)质疑问难。
学生自由谈,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三、再读,深入理解。
1、提出要求:读全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采用"小先生"讲课法:小组代表到台前汇报自学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比朗读情况。教师适时点拨,出示课件。
学生发言可抓住以下要点: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
(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
(4)黄昏景色,抓住了平静的特点。倒影林立的长江仿佛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
(5)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两个自然段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的图画。从入夜时的沉沉入睡到圆月高悬时的恍入梦境。渔火、灯光、光晕、汽笛,有光有声;月光、山影,有黑有白。再加上比喻手法的运用,呈现出一幅大写意的三峡夜景图。
四、朗读比赛。
可采用推荐、指导、教师参与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朗读,加上及时的评价,使学生在有感情(表情)的朗读中再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
▲教学小结:
1、本节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你懂了吗?
2、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展开调查,并相互交流。
《三峡》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一、熟读课文,总结背诵方法。
二、品味语言,感受三峡美景。
三、感受山河壮美,体会作者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走进三峡,感受其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些千古流传的名句是描写我国哪里的优美自然风光的呢(学生回答)?
查尔斯·比利奇,澳大利亚画家,被28个国家指定为奥林匹克画家,第一次来三峡时,刚到三峡人家龙进溪口,就被独具三峡特色的风景所吸引,被如诗如画的三峡美景吸引,现场进行绘画创作,并一再感叹“这里的风景太美了,真想在这里住上一个星期,慢慢欣赏、创作!”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三峡,欣赏其美丽的景色。
二、预习检测
(一)、走进作者: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二)、读准字音
涿县(zhuō)
重岩叠嶂(zhàng)
不见曦月(xī)
沿溯阻绝(sù)
朝发白帝(zhāo)绝巘(yǎn)
素湍绿潭(tuān)
略无阙处(quē)
飞漱其间(shù)
清荣峻茂(jùn)属引凄异(zhǔ)
教师强调:同学们的预习情况非常好。那么在你预习的过程中,有哪几个字容易出错呢?学生纷纷发表个人意见,得出容易出错的字“阙”、“巘”、“曦”,字形较复杂,需要注意。
(三)、熟练阅读课文,并尝试划分节奏。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教师强调:这是文章当中的重点语句,同学们在划分的过程中,要从语句的意义、字词的解释入手,尝试划分。学习过程
三、读一读(语音、语调、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教师强调:同学们结合自己划分的节奏,试着去读一读这些重点的语句。(学生阅读之后)教师配乐(淙淙的流水声)范读,景色的美尽在听读当中。
四、译一译(准确、熟练)
教师强调: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翻译课文,若有组内解决不了的字词句,画出来,请其他组帮助解决。
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之后,有没有不能够解决的问题,请马上提出来。(在工具书、字典的帮助下,学生成功解决问题)我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问题,下面提问学生。
(一)、解释下列词语。
1、略无:毫无
2、阙:通“缺”
3、自非:如果
4、曦:日光,这是指太阳。
5、襄:上
6、沿:顺流而下
7、溯:逆流而上
8、湍:急流9、回清:回旋的清波
10、绝巘:极高的山峰
11、飞漱:急流冲荡
12、峻:山高
13、属引:接连不断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或夜半,是看不见阳光和月亮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其上快马驾着疾风,也不认为快。
五、品一品(内容、描写角度、景物特点)
请同学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品读课文,向大家推荐你最欣赏的语句,并简述理由。
学生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学生二:雄壮的美景。水襄陵,沿溯阻绝
学生三:清秀的美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教师强调: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从这一句中我们看到了三峡美景的凄凉。
六、背一背(方法)
整体把握
山。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水。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化整为零
山势——夏水——春冬——秋景
水襄陵,沿溯阻绝;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七、扩一扩
这样秀丽的山水美景除了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如此生动的描写之外,我国古代许多著名诗人也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绘了一幅幅三峡美景,请同学们展示你搜集到的诗篇。学生搜集
1、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氛。卢照邻
2、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郭沫若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5、巴山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孟郊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8、白帝城边足xx,瞿塘五月谁敢过。李白
八、结语
无限壮丽的祖国河山体现文人墨客的诗词佳作中。《三峡》作为古代模山范水的经典之作,笔墨凝练生动,寥寥一百五十四字就把七百里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尽收笔底。让我们再次拿起课本,高声朗读,感受山河的壮美,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教学反思:
在准备《三峡》的过程中,广泛的接触了《三峡》一课的课例、教案、导学案、课件等,郦道元的《三峡》是古代模山范水的经典之作,笔墨凝练生动,寥寥一百五十字,写出了三峡七百里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尽收笔底。最终设计采用了如下授课方式。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读一读、译一译、品一品、背一背、扩一扩。
读一读环节,规定时间内学生阅读,要求不错读、不漏读;要求学生个读,做出点评;展示课件,要求学生更正错误的停顿;全班齐读,注意读出感情。在此环节的教学中,学生能够积极大胆的阅读,参与到课堂中来,且学生之间相互质疑,解决阅读中遇到的节奏、停顿问题。
译一译环节,采用小组合作方式,给予学生时间,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对于解决不了的字词句,画出来;组织学生相互之间提问、质疑,伴之以教师点拨;出示课件,以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其中重点字词: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沿溯阻绝
夏水襄陵
素湍绿潭
清荣峻茂
或王命急宣
良多趣味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在此环节,时间分配合理,找出本文中重点字、词、句处理,方法得当。
品一品环节,教师讲解文章结构,并且组织学生品读,了解课文意思,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全文由写山引入,再到写四季的水、景,正因为有了山的连、高、险,才有了水的疾。文章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其中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的回答令我感到欣喜,组织的答案准确、恰当、合理,可见确实下了不少的功夫预习。
背一背环节,此处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文章结构整体把握,然后化整为零,抓住各个部分的关键词、句,达到快速背诵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要巡回指导,最后再检查一至两名同学,指导方法,全班齐诵,结束背诵环节。
扩一扩环节,我有针对性的搜集了一些描山绘水的、千古传颂的诗句,在给学生讲解之后,要求学生熟读成诵,扩充知识面。此环节的设计过于仓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认为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讲述过多,完全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理解、感悟并且试着讲出这些名句的内涵,教师只起补充的作用。
《三峡》教学设计 篇13
一、教材分析
《三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八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两个文言单元。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本文在第二个文言单元,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正面侧面、动静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七年级和八年级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来疏通文意已能很好完成,但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要赏析文章,尤其是写景散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能遇到的障碍是:在欣赏“语言之美”环节。为了较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通过从赏析内容到写法再到意境,逐步深入,并在“语言之美”环节时举例,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领会课文内容,体会三峡风光自然美。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学习正面、侧面相结合和动静相结合等描写方法。
3、通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深入学习文本后,概括出各段的景物特点,提高概括能力。
2、通过示例,能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分析、欣赏美文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讨论、合作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共同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2、逐步领略文本的'美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多媒体课件和丰富的网上资料,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热爱阅读古代优秀散文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三峡风光自然美。掌握作品景物描写的方法。
2、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字字珠玑的精美的语言的妙处。
五、教学方法:引导、讨论
六、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与过程设计思想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三峡的风光图片。
导入:上节课我们走进了《三峡》,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请大家一起来背诵课文。
【揣摩文本,赏析品味】
一、在大家的背诵中,再一次把我们带入了三峡美景,回顾上节课我们概括的四幅图景,说说作者写出了三峡景物的什么特征,共同来体会文章的内容之美。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突出三峡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雄壮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群山图连绵高峻雄壮美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突出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奔放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夏水图浩大湍急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突出春冬之时三峡秀美、挺拔的清幽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春冬图清荣峻茂清幽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感受秋峡萧瑟冷清的凄婉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深秋图凄清寂静凄婉美
二、三峡如此的险峻峭拔,全文仅150多字,可谓精致短小,然而作者竟在这极短的篇幅之内,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无限风光,可谓内容丰富,笔力雄健。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作者的笔法之美吧。
描绘景物的方法很多,可从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可从动、静方面写;可从声、色、形、味方面写;可从视、听、嗅、味、触方面写;还可从高、低、远、近方面写。请以第一、三段为例,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三峡的?
学生思考后,请同学说说:
1、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教师小结并板书:正面侧面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教师小结并板书:正面动静俯视仰视
三、本文的作者郦道元是地理学家。一位地理学家却用文学的语言,独特的视角,把三峡描绘的如此出神入化,其用词的精妙,实在不能不令人惊叹。那么我们以第三、四段为例,来体会本文语言的精妙吧。
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三段中“素湍绿潭”,一“素”一“绿”,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一字一景,字字珠玑,惊人赞叹。“良多趣味”中一“趣”字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第四段中“林寒涧肃”,一“寒”一“肃”已经是够凄清的了,“空谷传响”的“高猿长啸”已经够凄异了,然而啼声的“哀转久绝”更让闻者倍感寒意了。而且最后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顿然将这凄寒之境进行升华,它唱出了哀婉的猿声中旅人的悲凉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凄凉。在尽写了山光水色之后将笔触转向“猿”与“人”,从而深化文章意境,这就是作者的妙笔所在。
教师小结并板书:作者在炼字选词、情景韵味方面,实在精妙。所以余秋雨曾在自己的《三峡》中有这样的评价: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画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趣凄热爱同情
四、拓展延伸
学完本文,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1、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2、用不同的描写方法。
3、注重字词的锤炼。
五、课堂总结
《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作者的描写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同时作者的语言精练美妙且情感也蕴含其中。
六、布置作业
请融入自己的感受,把本文改写成一篇写景散文
七、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山--群山图连绵高峻雄壮美正面侧面
夏水图浩大湍急奔放美热爱
水{春冬图清荣峻茂清幽美动静俯仰--趣
深秋图凄清寂静凄婉美--凄同情
通过观看三峡美丽的风光图片,使学生在感受美丽风光的同时激发他们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峡》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想象,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秋之三峡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在读中想象三峡之秋的美景,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观察与描写的方法。
教具准备:三峡风光图片、朗读配乐。
教学方法:情境朗读,自主探究。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
1、学生欣赏三峡风光图片。
2、你知道这是哪里的美景吗?你对三峡还有哪些了解?
(1)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39千米。)
(2)描写三峡的古诗,《早发白帝城》。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2、浏览课文,理清顺序。
思考: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美景的?
三、自主探究,重点研读。
1、出示学习要求:
读课文2-6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圈画出来。
2、自主探究,汇报交流,师板书,指导朗读。
早晨——橘柚树——明丽
中午——长江——热烈
下午——长江、雾——平静
夜晚——长江、月——宁静
3、思考: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
4、问: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你最喜欢哪一段,能有感情的读一读吗?(配乐)
五、总结。
六、小练笔
模仿本文写法,写一篇习作或片段:参考题目《校园之春》,写完后出示一到两篇交流。
板书:
三 峡 之 秋
早晨 —— 明丽
中午 —— 热烈
下午 —— 平静
夜晚 —— 宁静
【《三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三峡》教学设计01-07
三峡教学设计01-28
《三峡》的教学设计01-03
三峡教学设计05-24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05-16
《三峡》教学设计15篇02-22
数学教学教学设计04-15
《掌声》教学设计03-13
体育教学设计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