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01 20:51:5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谈话

  1、口算练习(开火车)

  2、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对表内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师出示一道乘法算式:12÷3=

  提问:看到这道算式你想到了什么?

  追问:为什么12÷3=4,你怎么知道的?(引出乘法口诀。)

  1、小组比赛背乘法口诀。

  2、同桌互考口诀,补充口诀。

  3、根据口诀写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追问:任何一句口诀都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对吗?

  引出特殊乘法口诀,并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特殊乘法口诀。如: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

  (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看到12÷3=4这道算式你还想到了什么?

  引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三)除法运算的含义及解决问题

  看算式12÷3=4,利用学具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摆学具的形式:

  1、自己先摆一摆

  2、同桌合作摆

  3、指名板演

  引出除法运算的含义

  练习题

  1、看图列算式

  说一说是怎么想到?怎么算的?

  2、解决问题

  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做?

  三、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人人平等的思想。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6个圆片、18根小棒、10个小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

  1.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春天到了,柳树醒了,各种鲜花盛开,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光明小学二(1)班的同学准备去参观科技园。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课件出示主题图),你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2.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课件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

  生①:1/5 生②:2/4 生③:3/3

  3.我们去看看光明小学二(1)班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我们的分法和他们分法一样?(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分糖果图)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4.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5.完成“做一做”第1题。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汇报时要求学生要说清楚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

  6.练习:“做一做”第2题。一共有( )片枫叶,每( )片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

  师:一共有几片枫叶?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1个1个地数,可能3个3个地数,也可能用乘法口诀四四十六得到结果。)是平均分吗?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成了几份?(让学生走上讲台指着屏幕说,弄清楚“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

  二、自主探索,辨析平均分

  1.谈话引出例2。

  师:我们刚刚帮助二(1)班的同学把6块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了2块。他们还准备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能分到几个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帮他们分一分?

  用小棒代表橘子,小组讨论,分一分。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分橘子时“应该每份同样多”。

  (2)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4)教师用课件一一演示三种分橘子的方法。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2.巩固“平均分”的方法。

  (1)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① 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2份”是什么意思?(把10盒酸奶分成份,每份的酸奶盒数同样多)

  ② 操作:用10个正方体代替酸奶,动手分一分。教师注意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

  ③ 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盒酸奶平均分,分成2份,每份有5盒酸奶。

  ④指定某位学生到展台前汇报分酸奶的方法。

  ⑤教师用课件验证平均分的结果。

  (2)同学们分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把刚才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吗?教师先说一个例子,然后指定学生说。(如:把18个橘子平均分分成6份,每份有3个;把6颗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颗…… )

  三、运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11页练习二第一题 。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做法和想法。(说清楚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3)全班汇报交流,重点甄别第2和第3种分法,同样是“平均分”,为什么第3种分法不对,引导学生区分“每份”“几份”的概念。(第1种分法,突出是4份,但没有平均分;第3题是平均分,但只是分给2个小朋友——份数、每份没分清)。

  2.练习二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独立画在书上,集体订正。

  (3)课件演示验证。

  3.练习二第3题。

  (1) 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填一填。

  (2) 集体订正时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3) 课件演示验证。

  4.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识。

  四、归纳总结,回味平均分

  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平均分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平 均 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把6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2块。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巩固平均分。(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

  教学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

  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

  (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

  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

  教师: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练习: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

  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几份?够分吗?

  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

  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

  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学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摆一摆等方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4

  学习内容:

  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读出下面的除法算式。153=5105=2123=482=4

  2.分别说出上面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二、新课

  1.用圈一圈的方法来教学例题。教师出示6个苹果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同时口述题目:6个苹果,每2个一份,可分成几份?教师说明: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实际动手分一分的方法,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分。今天我们学习用圈一圈的方法分物品。教师演示圈的方法;把两个苹果圈起来,表示2个一份。然后提问:继续往下分,该怎样分?(再把2个苹果圈起来。)教师在黑板上再圈2个苹果。让学生注意教师是怎样圈的。

  2、让学生打开书,看课本21页的第6题的蝴蝶图。教师让学生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按照刚才讲得方法,自己在书上圈一圈。并在圈的基础上,在方框里里填入适当的数。教师巡视,注意对差生的辅导。学生做完以后,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说怎样想的。一共圈了几个圈?每个圈里有几只蝴蝶?(5只)圈的结果表示什么意思?(15只蝴蝶,每4只蝴蝶一份,分成了3份。)算式是什么?(155=3)算式中的5表示什么?(每5只一份。)算式中的3表示什么?(表示分成了3份。)

  3.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知道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

  教学例2。教师出示12块饼干图,并口述题目: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分成了几份?提问:用图一圈的方法该怎样分?学生口述,教师把前3块饼干圈起来。让学生说一说题意。然后让学生按照圈的方法分分看。教师巡视。学生分完以后,可以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每圈里有几块饼干?(3块。)圈了几个圈?(4个。)也就是分了几份?(4份。)看图说一说圈的结果。(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分成了4份。)12块里面有几个3块?(因为分成4份,所以12块里面有4个3块。)12里面有几个3呢?(4个3。)用什么方法计算呢?(用除法计算。)除法算式是什么?(板书:123=4)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还可以表示什么?(12里有4个3。)教师小结:把12个按照每3个一份夹分,分成了4份,也就是说12里面就有4个3、这种问题也要用除法计算。

  三、课堂练习。

  四、小结(略)

  学习目的:

  1.通过操作,使学生知道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

  2.带着复习已学的乘法口诀,为用乘法口诀求商做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6个苹果和12块饼干的图片,若干张乘法口诀卡片。

  第五课时

  学习内容: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课本第31页中例4所需要的商品。

  学习过程:

  一、用谈话的方式引课。

  问小朋友们喜欢逛商店吗?他们喜欢,再让他们猜猜练习本、文具盒、球、球拍等的价钱。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儿童商店,展示各种商品和单价。

  2、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开始购物。

  (1)先说说你有多少钱,准备买什么?在组里谈谈自己的购物打算。

  (2)小组分工合作,有的扮演营业员,有的扮演顾客。

  (3)学生开始购物。

  3、在全班交流你们购物的过程。以表演的形式展示。

  例:A、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

  B、我想买5辆小汽车。

  C、应付多少钱?

  D、应付20元。

  4、请表演的D同学说说他们是怎样算出来的。

  123=4(元)45=20(元)

  5、再请一小组上黑板前展示他们的.购物过程。

  6、小组相互交流。

  7、师生小结。

  三、学生独立完成第31页的做一做。然后根据做一做的图提出能用乘除两步运算的问题并相互解答。

  四、全课总结。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并很好地为生活服务。

  第六课时

  复习内容:课本第35页~36页的内容,整理和复习。

  复习过程:

  1、小组比赛背乘口诀。

  2、让四人小组说说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3、全班汇报四人小组讨论的结果。

  4、师生共同梳理第二单元的内容。(1)除法的含义。(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从上面的(1)、(2)、(3)方面进行复习。

  (1)除法的意义。

  A、老师呈现课本35页第1题的实物图,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填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并要求学生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B、让学生相互说说这3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C、练习。(老师出示一些乘法算式、除法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再出示一些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算的算式,让学生进一步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A、老师出示小鸟、小鹿选汽球的图面。再采用倒计时的方法抢算。

  B、让算得快的小朋友结合具体的算式说说怎样想商。

  C、再组织以四人小组为参赛单位的摘平果游戏。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熟练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A、老师出示课本35页工人叔叔运水果的情境图。先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说说你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B、让学生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重点展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C、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D、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6、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复习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复习重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复习难点:除法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14页例1、例2,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

  1.练习三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

  此题的插花活动为使学生对平均分的印象更深,开始可以让学生喜欢怎么插就怎么插,以显示题目的开放性。教学时,还可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借助插花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练习三的第2题。

  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谁分得对。练习时,先让学生弄明白题目要求,再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行判断的练习活动中,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

  3.练习三的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

  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讨论归纳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用语言说出计算过程。

  3、情感与交流: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7~9的乘法口诀求商正确的求商方法。

  难点:进一步掌握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引导相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相结合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生对口令(7、8、9的乘法口诀)

  2、开火车游戏

  师:我们学会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

  3×6 5×7 30÷6 7×9 24÷6

  15÷5 6×7 15÷3 4×5 8×6

  教师任指两道除法算式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小结:你们根据乘法解决了除法。其实这也是根据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你们真善于思考!。同学们,刚才我们做的这些题都是运用乘法口诀求出来的,乘法口诀真神奇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步抓住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孕伏和铺垫。这个练习让孩子再次感受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出示主题图

  谈话引入新课: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上的问题,你能帮他们一起解决吗?(课件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主题图

  (1)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一共有几个画面?这些画面分别说的是什么?

  第一幅画:做了56面彩旗,要挂8行。

  师板书出示:第二幅画: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第三幅画:带来27个彩球,每9个摆一行。

  (2)仔细观察,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指名说)

  板书:平均每行挂几面?平均每组分几颗?可以摆几行?

  (3)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2、学习例1

  (1)解决第一幅画:做了56面彩旗,要挂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①提问:要求平均每行挂多少面,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如果学生想到了除法师给与肯定。

  ②学生独立列式计算:56÷8=7(面)

  ③汇报交流:说清是怎么算的,师板书可能出现下列情况:

  第一种: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面)

  第二种:因为7×8=56所以56÷8=7(面)

  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以上两种方法得出:都可以,今后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商。

  ④出示问题:要挂成7行呢?

  学生口头列式计算:56÷7=8(面)

  指名说一说求商的思路,用的哪一句口诀?(七八五十六)

  (2)观察比较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答师小结:这两个算式都用“七八五十六”这一句口诀来求商的。

  (3)独立解决第二幅与第三幅画面的问题。

  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并说说思考过程。

  3、小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帮小朋友们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为了方便今后同学们计算,老师送你们一首《乘法口诀求商歌》(出示: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就商几)齐读。

  (设计意图: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把充分的学习时空交还给学生。)

  三、巩固运用,内化提高

  师:用7、8、9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你们学会了吗?太好了,到这节课为止用乘法口诀求商这部分知识我们就全部学习完了,接下来老师想检测一下你们学习的效果。

  1、课件出示P49页“做一做”,看哪个小组的`青蛙跳的最高。

  (设计意图:这是P49做一做。这道题是针对主题图的内容而采用的练习。因为题型的限制,所以我用了“跳高”这一运动项目来解决。题附在台阶上,做对一道跳一格,全做对了小青蛙会在孩子们的胜利欢呼中成功的跳跃到最上面。孩子们一定会被成功的跳跃所感染,课堂气氛会逐渐上升,为下面的练习打好基础!)

  2、分组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题

  男女生比赛:男生完成左边9题,女生完成右边9题,看哪组完成的又对又快。然后交换再比一次。

  3、兔子过河采蘑菇(练习十一的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说图意,再连一连,然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理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强化知识。)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再次重现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强化对应掌握的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平均每行挂几面?平均每组分几颗?可以摆几行?

  56÷8=7(面) 49÷7=7(颗) 27÷9=3(行)

  想(七)八五十六想(七)七四十九想(三)九二十七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

  教材第42页内容

  教法设计:自主学习,探究,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小黑板等

  学习目标: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并感受数量关系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出示目标: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并感受数量关系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三、自学指导:

  打开数学课本42页,看图,看文字并思考: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3、怎样列式解答呢?

  4、为什么用除法?

  5、解答正确吗?

  (5分钟后进行检查自学效果)

  四、先学

  1.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看书自学,老师巡视。

  2、检查自学情况

  同学们学习的很认真,下面比一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检测环节:

  出示主题图

  提问:(1)找学生回答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要求声音响亮,其余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举手更正。)

  (2)2名学生板演,完成P42页“想一想”指名学生板演。

  (3)2名同学板演43页练习九第1题

  (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下面的'学生坐姿端正。)

  五 、 后教

  1、请学生上台更正,并指出对错。

  2、合作提升

  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方法.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找学生说一说。

  七、当堂训练

  必做题:1、

  ÷ = ÷ =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 表示( )里面有( )

  每份是( )。 个( )。

  2、 63÷7= 56÷8= 72÷9=

  口诀: 口诀: 口诀:

  2、一根28米

  长的绳子,每7米截成一段,可以分成几段?

  3、一本书玲玲看了8天,共看了72页,平均每天看了多少页?

  选做题:小明和8个同学去公园玩,买门票花了72元,一张门票多少元?

  八、抽查清

  完成课本P43页第4题。

  九、作业布置

  必做题:课本练习九第6、8、9题。

  选做题:课本练习九第5、7题。

  十、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56÷8=7(个)

  口答:56元可以买7个地球仪。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5-09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7-06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7-12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09-03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5篇12-13

数学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01-16

下册科学教学设计01-29

数学教学教学设计08-31

《除法的初步认识》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