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哇、盯、邻”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领悟寓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过动画片《葫芦兄弟》吗?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有关“葫芦娃”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就叫: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
二、指导看图,观察,比较:
师:首先请同学们看两张“葫芦娃”的图片,找一找,这两张图片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出示两幅图,比较,学生说话。
三、设疑、朗读感悟: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整个故事读一读,并找一找,故事的哪一段是写第一幅图的,哪一段是写第二幅图的。
学生读书,指名说出自己找到的。
1、学习第1段。
(1)请同学们认真地把第一段读两遍,看看谁能把这三个词组补充完整。
出示:
细长的
雪白的
可爱的
(2)指导读词组,并结合识字“葫、芦、藤”。
除了葫芦藤,你还知道哪些藤?(指名说)
(3)这么可爱的小葫芦,谁愿意来读一读?
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段,句中结合学习“哇”。
2、可爱的.小葫芦最后怎样了呢?
指导有感情朗读第四段。
设疑: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鼓励学生自由提问)
3、学们问得真好!现在就请大家带着问题读读故事的第二、三段。
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三段,领悟寓意。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读第二、三段。
(2)指名说说“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最后会掉下来呢?”
提示: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想听听葫芦兄弟是怎么说的吗?(课件出示:葫芦兄弟的话)
(3)讨论:听了葫芦兄弟的话,谁能把刚才的问题回答得更好呢?
指名说。
(4)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三段。(结合学习“盯、邻”)
师范读,生模仿读。多种形式练读。
四、课堂小结:
师:你们喜欢这个种葫芦的人吗?为什么?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个葫芦。
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生字:葫、芦,我们一起把这两个生字来读一读。指名拼读,并连起来读词语,注意轻声。
2、老师讲述:古时候,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这棵葫
芦慢慢地长大,最后长得怎样了呢?
3、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老师读课文。
2、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字看看带拼音的小树叶。
(2)会读了就和同桌一起学学生字。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指名分段读课文。
(1)仔细听同学读课文。
(2)评一评:这个同学是不是把字音都读准确了。(师生一起评)
4、交流:你刚刚通过自己读课文,知道了课文写了什么呢?
三、朗读感悟课文1、4段。
1、看谁先读懂课文
(1)同学们刚刚说了,那棵葫芦藤上先长满了绿叶。
(2)葫芦后来长得怎么样呢?
(3)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这两幅图。
2、细读品味:
(1)插图: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2)请你找出课文中和这两幅图对应的段落,是哪两段?
3、朗读交流第一段:自由读一读第一段,选你读得最好一句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①第二句:他种的'葫芦怎么样?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葫芦怎么可爱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喜欢吗?那我们该怎样读呢?自由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用笔画出关键词。
②读一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些词语看出来?你能把那个人爱葫芦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③说话:看图上这么可爱的葫芦,请同学们想象一下,长大了会是怎么样的?指名说说
④齐读这一段课文。
4、朗读交流第四段: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以后会长得那么好,可结果,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多可惜的葫芦啊!你能来读一读这一段话吗?指名读,齐读。
(2)我们刚刚一起读了第一段和第四段,再对比这两幅图,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5、过渡:是啊,同学们,葫芦长得那么可爱,后来为什么一个一个地落了呢?我们下一起来找找答案。
6、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学生自由说。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四、学习生字:
1、卡片读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的?(怪、慢、哇、挂)
2、给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书写生字
五、课堂扩展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种的葫芦画下来。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3、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4、请小朋友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已的爸爸妈妈听!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这里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语文第三册第四组园的一篇看图学文文章,这一组园的单元主题是通过词语和故事使学生受到启发。这篇寓言故事重点围绕葫芦,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该寓言故事就是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2个生字。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对低年级的阅读提出以下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喜欢读寓言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含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的重点:正确认读生字,通过品词品句来感受葫芦的可爱,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教学的难点: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我的教学重难点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以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学情
我所教授的班级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很好的理解课文。
三、说教法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我的课堂中我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说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颖采用多种形式的方法:通过读读、画画、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形成自主探究式学习,在交流、互动中,树立自信心,得到相应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课一开始,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出示葫芦实物,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我接着让学生说对葫芦还有哪些了解,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葫芦的有关知识。然后老师再进行简单介绍,补充了有关葫芦知识。教师由问题“葫芦的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呢?”转入了对本课的学习。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我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然后由带拼音词语到去拼音、再到单个生字认读,逐层递进。在小组内讨论记字方法,实现了绩优生带动学困生学习的目标,体现了小组合作。字词教学应注意音形义的结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学生识字能力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如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做“盯”的动作,让学生发现偏旁与字义的联系,并让学生扩展目字旁的字有哪些,有意识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形声字的.特点,这也是学习、记忆汉字的一种方法。“哇”,不仅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语气词,同时与前面学过的语气词联系起来,既学到了新知,又巩固了旧知。另外,通过熟字换偏旁的方式,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记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让学生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指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为理解与感悟文章奠定基础。
(四)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引导学生采用最“语文”的方法来学习语文——“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通过两幅图片的对比,学生会产生疑问,小葫芦为什么会落?于是我采用变序阅读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一、四自然段。
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完画出描写葫芦可爱的句子多读几遍,引导学生从“细长”、“雪白”、“多么可爱”、“每天”、“几次”等词语进行体会,然后再采用指名读、齐读等形式进行朗读训练,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在读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从“细长的”体会到葫芦藤的样子时,我让学生说说还可以说“细长的什么?”这一安排,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挂”用得更准确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挂”还可以换什么词?课文中用这个“挂”字给你什么感觉?从而让学生体会“挂”字所带来的美。
在第四自然段的学习中,学生借助图片,读出心中的惋惜、难过之情。通过两幅图片,了解了故事的开头和结果,教师巧设悬念,“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具体的原因造成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详细了解”,一句简单的过渡语,将下节课要学习的二三自然段轻松带出,使学生感到意犹未尽。
(五)指导书写
本课所写两个生字,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说说写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4
教材说明: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二年级上P63页的一篇课文。(教材附后)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且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正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语言生动形象,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本课选自第四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而这篇寓言讲述的是有个人种了一课葫芦,他一心盼望葫芦快快长大,但是却全然不顾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最终导致蚜虫越长越多,那些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全落下来的结果。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学习生字和积累词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并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生特点:
对于刚刚升入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丰富的想象力,并具有初步识字、朗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还有待逐步提高,需要老师加以积极有效的引导。尤其是认识的字特别容易混淆,很快反生。而本课的生字大多是形声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十分明显。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采用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让他们在学中乐,乐中学。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认读“葫、芦、哇”等生字,并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创设情境、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教学准备:
《我要的是葫芦》相关图片、字卡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
1、齐读课题,板书:葫芦。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出“芦”单独读时是第二声,比如芦苇的芦。但和葫交朋友时放在后面,我们就读轻声。齐读词语:葫芦。
2、那么这小葫芦长在什么上面呢?有个人他就种了一棵葫芦,咱们快快拿起书本翻到63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一读吧!
二、随文识字
1、读完后谁来说一说这小葫芦长在什么上面?(板书:葫芦藤)其中“藤”字是后鼻音,指导读准。知道葫芦藤长什么样吗?瞧,老师这就有一(棵)葫芦。(课件演示“一棵葫芦”的图片,引导:“棵”是木字旁,表示的是植物)再出示一个小葫芦,同学们这能说是一棵葫芦吗?对,这是一个葫芦。
2、学生自由说一说:在图中你看到的这棵葫芦它有着怎样的葫芦藤,怎样的叶子和小花?还可以怎么说?课件出示:()的葫芦藤、()的叶子、()的小花。
3、请同学们到书中找找课本上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葫芦的?出示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指导读该句。
4、是啊!这葫芦就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上面,真有意思。(点击:“挂”)老师这也有个小葫芦,谁能帮帮我把它挂上去呢?其他小朋友注意他的动作。(引导“挂”要用手,所以“挂”字是提手旁)这个字你还会记吗?(引出:哇、蛙、洼……)师相机板书。
5、“哇”,这是个语气助词。你们知道还有哪些语气助词吗?(啊、呀、吧、呢……)相机板书。
6、小结:咱们能想到这么多字,可真了不起。以后我们也要多多观察,善于积累,这对我们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
7、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们喜欢吗?种葫芦的人喜欢吗?你从课文中哪句感觉到的?出示句子: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这个“每”字你在哪见过?如果给它加个偏旁它会变成什么字?(引出:霉、海、梅、莓……)指导读该句。
8、还有哪可以看出种葫芦的人很喜欢这些小葫芦呢?
出示句子: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你从哪个字、词或句感受到了他十分喜爱这些小葫芦?
A、“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大南瓜有多大?学生比划一下。那赛过大南瓜又有多大呢?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可加上动作。
B、“快长啊,快长啊!”
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价。指导读出急切的语气。
C、“盯”字。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演一演,该怎么看这个小葫芦才叫“盯”?说说你是怎么看的?其他同学也学着他的样子盯着这葫芦看,并说说你们是怎么看的?(引出:要用上眼睛所以这个字是目字旁)再次齐读该句。
9、这个种葫芦的人是冲着葫芦大喊吗?他是怎么说的?“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师引说:当我写作业时遇到难题时,我会自言自语地说(“怎么这么难啊?”……)当我一不小心踩进了水坑,溅得满身是泥时,我会(自言自语地说:“真倒霉。”……)当我看见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时……(我会自言自语地说:“妈妈忘带雨伞这该怎么办啊”……)引导学生说。
10、现在你们就是那种葫芦的人,自己和自己小声地说一说吧!接着,老师读该句的旁白,同学们边盯着这葫芦边自言自语的说。
11、(播放课件:蚜虫的图片)糟糕,叶子上开始生蚜虫了,那些可怕的蚜虫顺着藤慢慢地爬了上去,而且越来越多。这些可怜的绿叶就这样被蚜虫一口一口的撕咬着,在他们的身体上已逐渐形成了多少千疮百孔!而这种葫芦的人并不是没有发现。当他起先看到叶子上出现一些蚜虫时他的反应如何?(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12、看到这样,如果你是他的朋友,或者你只是个过路的人,你会焦急吗?那你会怎么说或者怎么做呢?同桌之间互演。之后汇报练习成果。
13、书上也有一个好心人来劝说他了,一起来读一读吧!
出示句子:“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这个好心人是谁呀?(课件出示:邻居)如果把“邻”字的偏旁去掉是个“令”字,这个基本字它还可以跟其他哪些偏旁交朋友?(随机出示字卡:令、零、铃、玲、领……)这个基本字和大多数偏旁加在一起组成新字后他的读音都是后鼻音。咦,这和邻居的邻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谁发现了?(它是前鼻音)齐读词语三遍:邻居。
14、邻居是什么意思?(住处附近的人家)这位同学就坐在他旁边的位置。这叫……(邻座),隔壁班叫(邻班),在我们附近的国家叫(邻国)
15、对于邻居好心的劝告,种葫芦的人听了没有?因为他认为……
出示句子:“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谁能给他换种说法但意思不变?
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不用治。齐读这两句话。
16、叶子上的虫就真的不用治吗?(课件出示:文中两副插图,形成对比)你发现了有些什么变化?学生自由说。
17、为什么这些长得好好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呢?学生自由说。
观看动画:养分传送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小葫芦的生长和它的根、叶是密不可分的,它要靠根、叶给它传送养分)所以叶子都被蚜虫吃掉了,小葫芦还能长得成吗?
18、当种葫芦的人看到那么可爱的小葫芦结果全都落了,他的心情会怎样,你能感受到吗?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三、拓展延伸:
续编故事:第二年春天当万物复苏时那人他又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时如果叶子上又出现了蚜虫,他会怎么做呢?
教学反思: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扎扎实实地给学生打好语文这个基础,而识字是语文教学的第一关。但是面对繁重的识字任务、繁琐的识字,怎样省时高效地使学生掌握呢?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句。并通过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课上“我能说”、“我能演”、“我能做”,使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例如:请同学上台来挂葫芦,其他同学观察他的动作,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挂”要靠手,所以是提手旁。然后再想想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学生们很快想到了“哇、畦、洼”等生字,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识字面,并使以前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再如:教学生字“邻”时,先让学生说说可以换哪些偏旁,学生回答有“领、零……”然后通过字卡演示出他们的读音。很快他们就发现“令”这个基本字和大部分偏旁交朋友时都是后鼻音,而邻居的“邻”却是前鼻音。当学生对该字的特殊读音有了认识后,再通过扩词“邻座、邻国”等来加深对义的理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努力抓住一条主线:引导孩子们顺其自然地识字,并在识字活动的基础上渗透汉字文化及人文教育。想象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几个想象说话的环节。如:“当看到那么多蚜虫时,如果你是种葫芦人的朋友或者只是个过路的人你会说些什么?”以及最后续编故事:“第二年春天他如果又种了葫芦,当再次生了蚜虫时他会怎么做?”通过这样的大胆想象,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同时也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培养。
此外,低年级学生对人物的感知通常要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课件创设情境向学生们展示了葫芦的可爱,蚜虫的可怕等,从而激活学生们的思维,使之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中部分生字还可以让学生多组词从而加深对义的理解。而且在教学中,学生随时都可能有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及时地促进学生,我觉得在这点上做得还不够好。我想在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加磨练,并多多汲取其他老师好的做法。教与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希望经过努力,学生能在我的引导下轻松愉快地进入语文这个灵动而充满激情的世界!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5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阅读后可以答出:
(1)第一句:种葫芦的人种了一棵葫芦。
(2)第二句:葫芦藤上长叶、开花。
(3)第三句:花谢了,长出小葫芦。
(4)第四句:小葫芦很可爱。
(5)第五句:种葫芦的人每天都去看几次。
2.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葫芦的生长过程?
如:长叶→开花→花谢→结出小葫芦。
3.看图想一想“长满了绿叶”是什么意思呀?
学生能够说出“长满了绿叶”的意思是叶子多、长得好。
4.师:“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呀”,仔细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葫芦怎么可爱呀?生:小葫芦长得绿绿的,油亮油亮的。
像小灯笼,也像小铃铛。
师:在第三句中用了一个“挂”就写出了小葫芦的可爱。
5.让我们有语气地把这段再读一读。
6.师:小葫芦这么可爱,和“长满了绿叶”有什么关系吗?
生:因为叶子能制造养料,茎叶长得好,才能开出美丽的花,结出可爱的果。
7.顺序出示图2、图3、图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棵葫芦藤有什么变化?
(1)如:从第二幅图上看出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但是叶子还是绿油油的。
(2)从第二幅图上看出虫子越来越多了,叶子上面都有小窟窿了。花儿也有点蔫了。
(3)从第三幅图上看出叶子变黄了,小葫芦也不再是绿绿的,油亮油亮的了,也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当叶子上刚出现一些蚜虫的时候,种葫芦的人看到了是怎么想的?请你读一读第2自然段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如: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师: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几个虫子没什么了不起。
师:你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吗?
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3.“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什么是“自言自语”呀?
如:自己跟自己说话就是自言自语。
4.请你读一读种葫芦的人自言自语的话,结合图体会一下他的心情。
学生通过读书思考可以体会出种葫芦的人一心想着小葫芦,希望他快快长大,看着可爱的小葫芦,他心里可高兴了。
5.有语气地读读这一段。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当邻居让他治虫时,那个种葫芦的人是怎么说的?请你读读第3自然段,把种葫芦的人说的话画下来。
2.想一想种葫芦人的话是什么意思?
如: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和葫芦没关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他要的是葫芦。
3.观察第三幅图,说说种葫芦的人说这些话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学生能观察到种葫芦的人的表情是不听劝告,满不在乎,甚至认为邻居的话毫无道理。
4.有语气地读读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5.同桌同学互换角色读第3自然段,看谁读得最好。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那个人种的.葫芦结果怎么样呢?请你读一读第4自然段。
如:那个人种的葫芦慢慢变黄都落了。
2.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你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思考。
如:学生可以答出如下内容:
(1)因为叶子上生了蚜虫,那个人不去治,虫子越来越多,葫芦就变黄落下来了。
(2)因为叶子能制造养料,叶子上生了那么多蚜虫,叶子长不好,果实也会受影响,所以小葫芦都落了。
(3)因为那个人不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又不听劝告,没有及时治虫子,才使得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变黄都落了。
3.观察第四幅图,说一说那个人看到这一切是什么表情?
学生可能会这样回答:
(1)那个人看见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他很失望。
(2)那个人看着地上的小葫芦露出了奇怪的表情。
(3)那个人看上去有点后悔。
4.想一想那个种葫芦的人此时会怎么想?答案大致有下列几种:
(1)他想:真可惜呀!还没赛过大南瓜怎么就落了?
(2)叶子上生了虫,为什么连葫芦也跟着遭殃呢?
(3)原来叶子和果是有关系的,叶子长得好,果实才能长得好哇。
(4)邻居的话还真有道理,当初要听了他的劝告也不会有今天这种结果呀。
5.有语气地读读这段。
(五)朗读课文,看谁能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六)小结: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其实呀,生活中事与事之间也是有联系的,我们可千万不要像那个种葫芦的人那样呀!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6
教学目的要求:
1.观察图画、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培养观察、理解能力。
2.结合自然课所学知识,理解重点词句,懂得本课所讲道理,知道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3.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突出说话、写话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懂得道理。
2.运用识字方法自学生字,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3.分析事物之间关系,懂得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思路:
这篇看图学文由四幅图和四段文组成,课文的第一、二、三、四段都分别与第一、二、三幅图相对应。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从图入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指导观察图画要对照相应的课文。
2.图文对照,分段理解课文内容。注意引导学生划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加深理解。
3.通过讨论总结,突破课文难点。
教学准备:
抽拉投影片、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四课时。(说话写话训练占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出示小葫芦实物)这是一个小葫芦,这头圆,这头长,多可爱啊!喜欢吗?有个人也很喜欢葫芦,他种了一棵葫芦,常对别人说:“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
二、指导看图。
1.看书上四幅图: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指出)怎么知道?(三幅图上都有他)他就是题目上的哪个词?(我)
2.逐图说“我”在干什么。
三、初读。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哪段讲哪幅图的意思?
2.指名轮读,评议。
四、图文结合,理解第一自然段。
1.图上这个人是什么时候的人,从哪知道?(衣著及“从前”这个词)“从前”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后第一题第一问。
(1)葫芦开始长得怎样?(画、读句子)(出示投影)一架葫芦,叶不多。
(2)这是那个人种的葫芦吗?(不是,因为书上说“长满了绿叶,而这棵葫芦叶子不多,也没有雪白的小花和葫芦)
(3)(覆盖一投影片上去)是这棵葫芦吗?(对)“花谢”的“谢”是什么意思?(板书:绿叶、开花、葫芦)
(4)(抽拉投影片,使“我”出现在投影上)种葫芦的人看了心情怎样?从哪两句知道?(板书“可爱”)读出高兴语气。
3.小结:这自然段讲什么?
第二课时
一、读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二、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葫芦开始长得好,后来有什么变化?
1.(答上问)(老师在投影片的叶片上点上黄点)蚜虫是怎样的虫?哪课学过?(在《庄稼的好朋友》学过)
2.那个人怎样想,怎样说?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用换一个说法的方法理解这句话。(有几个虫子不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要紧!)
(2)观察书上图2,那个人的表情怎样?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读出这样语气。
3.这自然段讲什么?后来又怎样了呢?
三、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邻居让他治虫,他是怎么说的?
1.指名两人分角色读,评议(重音盯、快、奇怪,及奇怪的语气是否读出来)。
2.“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用换说法的方法说说你的理解。(叶子上的虫是不用治的)这句与上面哪句有联系?
3.看图,那个人表情怎样(满不在乎)读出语气。
4.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四、结果怎样?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1.回答(演示:抽拉投影:小葫芦落了)(板书:黄、落)
2.读到这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可惜)指导读出婉惜的语气。
五、总结课文
1.老师不明白,葫芦叶子上生了虫子,虫子吸了叶子上的汁,和葫芦有什么关系呢?它怎么会掉呢?请学生回答。(在回答过程中教师提示自然课所学关于植物的知识)
2.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画出表示事物联系的'线段)。(板书:造养料、不能造养料)
六、作业:自学“葫、每、言”
第三课时
一、读课文思考: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1.在口答的基础上写下来。
2.指名读所写的,评议、修改。
二、学习生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检查所写自学的三个生字,订正时从写得对不对,写得好不好两方面看。
3.重点指导字教学:
线上,第一丿在竖中线上起笔。书空,学生写字。
(2)教“谢”,同上。
4.课堂自学“芦、治、慢、变”
(1)学生自读、说记字方法,按田字格写字。
(2)汇报。注意不同识字方法的运用。
5.利用生字,进行语言训练。
三、完成课后二、三题,做完读一读,自改。
四、总结:
学完这课,我们懂得了世界上很多事物都是有联系的,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才能把事情做好。学习这课,我们用了换一种说法和联系上文的办法来理解句子,在后面的课文学习时,大家还可以用这个方法。
五、作业:
读《自读课本》第15课《长不大的红杉树》,把课后题的答案在课文中画出来。
附:板书设计
(陈明锦)
第四课时(说话写话训练)
一、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说话写话要求。
要求中共有四句话,边读边理解:第一、二句话指明了这次说话写话的范围和主要内容。范围:《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内容:找出课文中哪个地方能说明种葫芦的人有错误。第三句要求先说一说,然后用笔写在纸上。
二、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二、三段的内容和讲读课中的理解,说一说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1.复习课文二、三段,明确要点。
(1)他不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
(2)葫芦叶子已经长虫了,邻居劝他治虫,他不听,因为他要的是葫芦,不是叶子。
2.指导学生抓住要点,先一句句说,然后连成一段连贯完整的话。
(1)通过提问,揭示要点,指名回答。
(2)归纳要点,连起来说一说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注意说的语气。(同桌说,分组说,指名说)
(3)教师及时点拨,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病。
三、指导学生把说过的话写下来。
1.提出书写要求:格式正确,语句连贯,字迹工整。
2.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所写的内容,师生评议。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7
教材分析: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却置之不理,大家的好心劝告他也不听,后来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结果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要联系地看问题。如果只顾结果,不考虑其他,有可能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学生对于课文的内容会有所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去了解故事情节的起因、经过、结果。但反问句的学习,学生有些许陌生,在之前的课文中,已经学习过反问句,但对于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不同仍有不解,在课堂中应重点学习。课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于学生而言,有些难懂,需要教师慢慢引导,多举例子,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学目标:
1、复习11个生字,会读“葫芦藤、花谢”等词语,会写“治、邻”等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教学难点:读出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来猜个谜语:青蛇满架爬,蛇身缀白花,花落结小瓜,卖药曾用它。
生答:葫芦。
二、基础复习
1、我会认
出示会认的字,生开火车读,对易读错的生字进行强化,再齐读。
2、我会读
出示本节课的词语,分角色朗读,对读得好的学生进行鼓励。
3、我会写
出示会写的字:治、邻,学生先观察字的结构,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教师范写,生书空。
4、我会概括
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填空。
三、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学生思考:葫芦架上长了蚜虫,这个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快速找到课文相关语句。
指导朗读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读出那个人对蚜虫的毫不在意。
2、观察插图,“盯”这个字,你看出了什么?体会那个人很重视小葫芦。
3、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
4、抓住“快长啊,快长啊!”,指导学生读出种葫芦的人迫切期待小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语:邻居看到了叶子上的蚜虫是怎么说的?用横线画出邻居说的话。
2、重点朗读“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体会邻居的急切心情。
3、种葫芦的人又是怎么想的?用波浪线画出那个人说的话,读出奇怪与惊讶。
4、朗读一组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出示课后第二题,比较两组句子的异同,同桌讨论交流。
相同之处:上下两组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反问句、感叹句的语气要比陈述句更强烈。
三、比较变化,发现寓意
1、两幅插图作比较,进行发现学习。
(1)那个人的表情、动作不一样。
(2)葫芦叶子的颜色不一样。
(3)葫芦所在的位置不一样。
(板书:蚜虫—叶子—葫芦)
2、总结寓意。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看表面,要联系地看问题。
四、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蚜虫多了—叶子黄了—葫芦落了【互相联系】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8
[教材简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新课标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14课,这是一篇寓言性质、趣味地介绍植物自然生长规律的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种葫芦的人不懂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不懂得葫芦的生长规律,一味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不去治,邻居劝他也不听,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的故事。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读通课文、能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他们具有善于表现自己,天性好奇,对于新鲜事物刨根问底的特点,所以我主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当文本中的主人公,体会种葫芦的乐趣以及主人公前后心情的变化,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本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变序教学法,引导学生由事物的结果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原因。
2.分角色朗读突破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懂得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不同句式的语气。
2.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法学法]
变序教学法,朗读感悟法,表演法
[教学准备]
1.收集葫芦的图片和资料。
2.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葫芦图,同学们,你们见过葫芦吗?能把你知道的有关知识说给大家听吗?
2.教师简介:葫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心脏形,花是白色的,果实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嫩时可做蔬菜,长成后硬壳可做器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葫芦的故事。
3.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指导“芦”的读音。(单独读的时候读lú,在“葫芦”这个词语中读轻声。)
4.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2.检查生字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学生认读。
自读、指名读,开火车读词语。
(2)识记生字
“藤、慢”结合同学名字中的字记忆。
“挂、哇”归类识字法记忆。
3.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和第四段
1.仔细观察这两副图,比一比,他们有什么不同?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你们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3.学习第一段
(1)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2)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很可爱?(细长、长满、雪白的、可爱)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3)指导朗读:哪个同学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更漂亮?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读评议,齐读。
(4)从刚才我们所读的这几句话中,你说出小葫芦生长的过程吗?
(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
(5)仿写句子:仿照第一段的结构,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
4.学习第四段
(1)过渡:经过了“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这样的生长过程,小葫芦应该越长越好,变成大葫芦,种葫芦的人应该收获了很多的葫芦,可是事与愿违,最后小葫芦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出示:“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会怎么想?那么就用朗读表现出你的惋惜吧。(男生女生比赛读)
(4)质疑:读后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5.开始小葫芦长的好好的,可现在都全落了。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朗读课文。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带着“葫芦为什么会落”的疑问,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学习第二段
(1)看到叶子上的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出示:)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比较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a.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
b.齐读
(4)是的,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要葫芦不要叶子)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朗读指导。(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a.怎样看才是“盯”?请生做个盯的动作。
b.“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请生自言自语的说说这句话。
c.加上动作读读这句话。
(5)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吗?
3.学习第三段
(1)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请大家读第三段。画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
(2)出示: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a.这两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
b.再读读这两句。
(3)齐读二、三段,分角色朗读表演。
4.真可惜,小葫芦都落了!这是不是种葫芦的人的错误所导致的呢?错在哪里呢?
种葫芦的人错了,他错在:
①他没有听邻居的劝告;
②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5.叶子都落了,小葫芦也没了,种葫芦的人看见这个景象,会想什么呢?(生可自由发言。)
6.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①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②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
7.小结: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互相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的生长。我们做事情也一样,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
三、续编故事
假如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葫芦,叶子还是长满了蚜虫,他会怎么想?怎样做呢?让我们在小组里创编新的故事,然后汇报交流。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长得和去年一样好。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xxx,于是,他赶紧xxx。
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蚜虫。小葫芦。
四、指导生字
1.生读生字,正确掌握8个字的读音。
2.观察生字的结构。
(1)相同偏旁的字:怪、慢
(2)相同部件的字:挂、哇
(3)相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老师范写字指导。
言——第一横长,二三横短且一样长。
每——指导写笔顺。
挂、哇——右边是两个土。
慢——右边中间是四字旁。
4.学生练写。
5.展示评议。
五、作业
1.写生字和组词。
2.把这个故事和你们自己编的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让孩子们自己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PPT
教学策略: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2、指导书写8个生字。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葫芦,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葫芦挂些怕盯邻居治奇怪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挂:第六笔是横,不是竖,两个“土”字上下排着。
些:上下结构,上面的笔顺是:竖横竖提撇竖弯钩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赛过: 胜过。本课指种葫芦的人希望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挂: 本课是结的意思。
蚜虫:昆虫,身体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农作物的害虫。俗称:腻虫。
奇怪:纳闷,不理解。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探究葫芦都落了的原因。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结合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教师出示课文内容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述了哪幅图的内容。与同桌练习说一说。
3、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B.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板书:长满绿色的叶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习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习读,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练习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进行交流:“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
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大家评议。
第四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思考:葫芦为什么掉了?板书:落了
(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3)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呢?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指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并从中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练习。
一、复习字词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
2、打开书,按照田字格规范书写汉字,教师检查,及时进行板演。
3、填空,再读一读。
()的小花()的蚜虫
()的葫芦藤()的小葫芦
让学生先自己练习填写,然后再订正,最后读一读。
()的小花雪白美丽可爱红艳艳
()的蚜虫害人讨厌可气
()的葫芦藤细长美丽绿色
()的小葫芦可爱绿色
二、朗读练习。
1、读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怕。
2、比较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与同桌讨论,而后进行交流。这两组句子在表达上,意思是一样的,不同之处是:每组中的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陈述句,第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比第二句更强烈些。
3、练习读一读。
4、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5、想一想通过读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发散思维练习。
请学生给这篇寓言故事续加结尾。
1、自己先练习。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由各小组选出优胜者参与班级展示。
3、进行展示。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读书
2、预习下一课
六、作业(学案)设计
1、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 )葫芦。(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 )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 )了几( )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 )!可是没过几天,小葫芦( )变黄了,( )都落了。
2、填空,再读读。
( )的小葫芦 ( )地说
( )的小花 ( )地变
( )蚜虫 ( )葫芦藤
3、照样子,写句子。
例1: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1、在这绿化好的城市里还用买空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领巾还能不保护小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怕。
3、天黑走路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同学做点好事算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0
设计理念:
本设计基于故事性文本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考虑低年段阅读教学的关键,努力实现识字与写字、朗读中随文识字、理解词语与指导朗读的巧妙融合,于情趣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以及学生言语表达的生长。
教学目标:
1.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识记“葫、芦、感、怪”等生字;理解“谢”“赛”“盯”“自言自语”4个词语的意思;指导难写的生字“谢”,巩固左窄右宽字的书写规律,重点指导“谢”字两部分的长短变化。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读好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以体会句子不同的语气。
3.在开展“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的讨论中,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葫芦”图片)认识葫芦,指导“芦”在词中读轻声。再借助图片,识记“藤”字。进而扩词积累:黄瓜藤、南瓜藤等。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今天,咱们来学习一篇跟葫芦有关的课文,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我”字斜钩是主笔,一定要舒展。“要”字最后一笔横要长。“芦”在这儿读轻声。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尝试自学
1.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2.排列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
有一天,他看见葫芦的叶子上生了蚜虫。
邻居劝他治一治,可他觉得不用治。
没过几天,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三)引读课文,分段学习
1.学习第1自然段,读懂“葫芦”的可爱及种葫芦人的喜爱。
⑴标画出描写这棵葫芦的样子的句子。
理解“谢”字在本文中的意思——败落,并在本段中找“谢”的反义词——“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指导书写“谢”,巩固左窄右宽字的书写规律。重点指导“谢”字两部分的长短变化。
⑵教师范读,了解“的”字短语的妙处,尝试运用“的”字短语。
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师范读。(配乐读)
(引导学生用文中短语或句子说具体,并指导读)
谁能把你看到的画面读给我们听。
这样,谁还会读?(去掉细长的、雪白的、可爱的)
(体会“的”字短语的妙处,进而练习)
的大海
的天空中飘着的气球。
2.读第4自然段,理解小葫芦的逐步变化。
指导朗读,体会种葫芦人的伤心难过。
3.质疑:那么可爱的葫芦,为什么会都落了呢?
⑴学习第2自然段,初步走进种葫芦人的内心。
①关注“心理活动”,读懂种葫芦人对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儿也不在乎。
指导朗读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进而换种说法——有几个虫子不用怕。对比朗读,体会感叹句表达的强烈情感。
②着眼“动作”“语言”,体会种葫芦人的眼里只有小葫芦。
理解“盯”的'意思,体会种葫芦人眼里只有小葫芦,对叶子上的蚜虫不屑一顾。
理解“自言自语”“赛”的意思,并抓住反复的语言“快长啊,快长啊!”体会种葫芦人急切盼望小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从而指导读好种葫芦人的话。
⑵学习第3自然段,进而读懂种葫芦人的内心。
①指名分角色朗读,识记“感”“怪”。了解无论是竖心旁还是心字底,都是内心的一种感受。
②指名读。思考:种葫芦的人为什么不治虫?用自己的话说说。进而指导朗读(重读:葫芦)
③变换句子,对比朗读,“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发现两个句子意思一样,表达的语气不一样。体会反问句的情感更加强烈,更能表现出种葫芦人的奇怪和对邻居话的不可理解。
(四)比较变化,发现寓意
师:老师就不明白了,既然,种葫芦的人口口声声要的是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
生:因为这个人只盯着小葫芦,不管叶子上生了蚜虫。
师:叶子和小葫芦有什么关系吗?
师:(板书:相互联系。)叶子可以制造营养输送给小葫芦,叶子被蚜虫吃光了,小葫芦就得不到营养,只好一个一个都落了。你看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五)回归全文,复述故事
读了故事,若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那可就厉害了。谁能借助这四句话,四幅图把故事讲清楚,讲生动?
谁愿意做故事大王?(学生复述故事)
(六)布置作业
续说故事:
第二年,假如种葫芦的人重新种了一棵葫芦,小葫芦又长了蚜虫,他会怎么做?编一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藤、哇、盯、邻”等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若干葫芦贴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小葫芦(生答)
(课件:葫芦动画跳出)
2、咦,小葫芦怎么不高兴啦?(课件:葫芦不高兴)
原来你们把它的名字叫错了。它叫——葫芦hu lu (生答)
(课件:图变成字,加上拼音)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课件出示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4、齐读“我要的是葫芦”;小声读“我要的是葫芦”;边读边想,不出声地读“我要的是葫芦”。你想到些什么问题?
生:“我”是谁?
生:为什么说我要的是葫芦?那不要的是什么?
生:那要到葫芦了吗?……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答案藏在课文里。我们赶快打开书,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2、“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我们来摘葫芦吧。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自由认读)
2、调皮的汉字宝宝摘掉了拼音小帽,着急地跑出来和大家交朋友。仔细看看哪些生字容易读错,请能干的小老师提个醒。
3、课件:葫芦藤谢哇蚜盯邻治赛
师:老师也给大家提个醒儿,“葫芦”的“芦”单独念lu,组成词念轻声。
来,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三、图文结合,自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孩子们,让我们带着生字词,走进课文,走进葫芦园!(课件:葫芦图)
配乐声中学生观察葫芦生长过程。
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喜欢吗?你特别喜欢哪一句?
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
生:再读。师:哪些词语你特别喜爱?
老师还欣赏一个词“挂”。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我仿佛看见挂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课件:挂)
3、来,我们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配乐朗读)
4、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你从哪句体会到?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师:看一次?生:看几次。
师:对,强调看几次。生再读。
5、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你盯着小葫芦会说什么?
7、你还想怎样表达你对小葫芦的喜爱?
8、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喜爱再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让葫芦在我们脑海里生根、开花、结果。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出来了同学们太喜欢小葫芦了。——可是……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课件:小葫芦变黄,落了)你有什么感受?
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我们学到这儿,你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几个问号,你有什么问题?(课件:)
板书:葫芦图|?
师:是呀,这么好的葫芦,叶子上爬满了蚜虫。好心的邻居劝他快治一治。
生:(读)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师:种葫芦的人听完有什么感觉?
生:奇怪。
生:(奇怪地、惊讶地)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惊讶地、夸张地)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师:什么意思?
生: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师:同学们看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
生: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不屑地)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什么意思?
生: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师:同学们读一遍。
生:(齐读,不屑地)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
师:(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请男生读一、三句,女生读二、四句。
男: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女: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男: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女: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师:同位互读一遍。
生互读。
(四)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师: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师:(稍停顿,面向学生)好心的邻居呀,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怎么就要了我的小葫芦的命啊?这是为什么呀?
生:咳,你呀,为什么不听劝,后悔了吧!
生:他们是一体的。
生:叶子给小葫芦提供营养,没有了叶子小葫芦怎么生长啊。
师:我明白了,我不该不听你的话,谢谢你。
师:(播放录相)请同学们看屏幕,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
四、想象拓展。
1、“小糊涂”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已经不糊涂了。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在坐的老师,同学听,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联系
葫芦图----------------------------------- 葫芦叶图
《我要的是葫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是新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生动有趣,简短精悍,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就能读通课文,也很容易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能发现这个人得不到葫芦是因为他不治虫.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喜爱葫芦?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点。那个人爱葫芦表现在:1、“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那个人的神态,想像他的心理活动,揣摩他的语言,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再通过表情朗读表现出来。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一是因为他不懂“叶--虫--葫芦”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二是因为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除了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还应该深化下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不懂这个道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2、当邻居劝他时,他感到很奇怪:“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里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人物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通过讨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2
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
一、看图
出示课文两幅插图,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二、说话
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三、读文
1、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赶快读课文找答案。
2、找到了吗,请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让学生自由说)
3、请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想的'是:。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4、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四、想象
1、出示图二。让学生想象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出示图一。让学生补画出葫芦长大后的图画,再把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挂”、“哇”等8个字。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怪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课文重点:第一自然段。
感情朗读指导点:文中对话
读说结合点: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教学准备:
《我要的是葫芦》的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4课,请同学们跟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预习成果。
一、展示成果:
1、认读词语。开火车领读。齐读
2、单个的生字你还认识吗?组词读——小老师领读
3、交流识字方法。说说你会记那个字?怎么记住的?
4、检查读课文(一人一段)读后评价纠正
提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过渡语:同学们真会读书,收获可真不少。下面我们比一比,看看谁的`眼睛最亮?
找一找两幅插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一)看图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二)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指名读。小葫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爱)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葫芦的可爱?(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
(3)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可爱?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其它同学评。他就把描写葫芦美的词读得很优美。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喜欢吗?那就带着你的这份感情再读。(齐读1段)
不光大家喜欢小葫芦,种葫芦的人更喜欢。请大家读句子。
出示:
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理解“盯”“自言自语”
2、在大家的期待中,小葫芦长啊长,可是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3、学习2、3自然段
过渡语: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请小朋友们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答案吧。学生自由读书。
(2)指名回答,随机板书:蚜虫
(3)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怎么想的?出示句子: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你能不能给句子换一种说法?
(4)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了些什么,他又是怎么回答的?读第三段,边读边用用“~~”画出邻居说的话,“——”画出种葫芦人所说的话。
(5)画完后,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分角色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7)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汇报。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4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丰硕的果实。懂得看问题要全面。
2.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每天、可爱造句。
3.渗透学法顺序学习法。
4.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悟出事与事有联系,句子与句子有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1.六张小葫芦图。
2.一张教学用图。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1.芦字在本文中读轻声。
2.邻是后鼻音,要读准字音。
二、认识自然段
学生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三、熟读课文思考:
1.葫芦开始长得怎样?后来有什么变化?结果怎样?
2.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种葫芦的人很爱葫芦,希望葫芦快快长大?
3.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4.画出描写小葫芦的词语。
第二节
一、导入
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做一个小游戏摘葫芦。挂图
请六位同学到前面来,每人摘一个葫芦,看一看背后的字,在黑板上组成一句话我要的是葫芦。
今天我们学习第九课我要的是葫芦
板书9
我要的是葫芦
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文内容
展书学生自由读课文
弄清课题在第几小段?
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
范读
全文有几小段?(四小段)
挂板先写什么?
葫芦开始长的怎样在第几小段?(第一小段)
读一段
这段有几句话?每句什么意思?
请学生读一句,说一句。
读第一句
什么意思?(种葫芦的人,先搭一个架子)
板书贴葫芦架子
读第二句
什么意思?(细长的藤上长满了叶子。)
长满什么意思?(特别多,茂盛。)
板书贴叶子
读第三句
什么意思?(花谢了,长出小葫芦。)
板书贴葫芦
读第四句
什么意思?(那个人喜欢小葫芦。)
读第五句
什么意思?(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
板书贴人
我们知道这五句话的意思,还要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
板书:长满绿叶挂小葫芦
(叶子)(果实)
请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说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因为藤上长满了绿叶,所以藤上挂了小葫芦。)
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板书看
种葫芦的`人每天去看什么?(去看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怎么可爱?
师问
1.架上爬了什么样的藤?
2.藤长满了什么样的叶子?
3.开出什么颜色的花?
4.小葫芦长得这么好,你喜欢吗?
导读把喜欢的心情读出来。
种葫芦的人一心想得到葫芦,得到了吗?
挂板再写什么?
后来小葫芦有什么变化,在第几小段?
读二、三段
小葫芦有什么变化?
板书生虫
种葫芦的人怎么想?
板书怕什么盯
自言自语什么意思?(自己对自己说话。)
种葫芦人的表现说明什么?(不懂叶子果实的关系。)
师讲
植物的叶子是吸收阳光和养料用的。叶子长得好,才能结出果实好。
这时候,谁来告诉种葫芦人这个道理?
板书贴邻居
听了邻居的话,种葫芦的人怎么说的?
板书还用治要
还用治什么意思?(根本不用治。)
种葫芦的人这种说法,说明什么?
(不懂叶子的重要,不听别人的劝告。)
说话
种葫芦的人错在哪儿?
导读分角色读二、三小段
由于种葫芦的人错了,还不听劝告结果如何呢?
挂板最后写什么?
结果如何,在第几段?读第四段:
结果如何呢?
板书变黄落了贴图
说话:
用因为所以说出结果如何
(因为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不管叶子,所以小葫芦变黄,全落了。)
小葫芦开始长得多好呀,后来都落了多可惜呀!种葫芦的人会怎么想?(怨自己不听劝告不治虫子。)
以后再种葫芦怎么办呢?(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既要葫芦又要叶子。)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事与事之间是有联系的,看问题不要看一方面、要全面。)
读全文
小结: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生活中事与事之间有联系,句子与句子之间有联系。
三、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一、读生字卡片
葫芦慢慢治
邻居变黄自言自语
二、找出哪些字可以用学过的方法来记忆。
芦加部首方法。户加一个草字头念l*
组词:葫芦
居加部首方法。古加一个尸字头念j&
组词:邻居
葫形声字记忆法。草字头形旁表义,胡声旁表音。
组词:葫芦
治换部首方法。抬提手旁,换成三点水念zh@。
组词:不用治
言部首字组词:自言自语
三、找出易错难写的字邻左右结构,右耳刀旁。左边容易写今。要与岭、
领加以区分。
组词:邻居
慢左右结构,竖心旁。右中象四不是四。
组词:慢慢
变又字底。注意中间两个点的写法。
组词:变黄
四、课后作业
1.造句
每天我每天坚持锻炼身体。
可爱图上画的小葫芦真可爱。
2、填上合适的词语。
()小花自言自语地()
()葫芦藤一个一个都()
()小葫芦慢慢地()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5
教学目标:
1、 会认读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生字:葫 芦 谢 哇 慢
会写生字:哇 谢 慢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自制道具、葫芦一个
教学流程
一、课前互动::师:孩子们好,咱们又见面了,老师在这里要送给你们一份小礼物(葫芦娃歌曲视频播放,师生互动,在教师带动下边拍手边唱歌)
二、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师:刚才那首儿童歌曲你们听清楚了哪些词语?(抽生答)
生:葫芦
师:瞧!这就是葫芦,你们喜欢吗?(教师拿出葫芦道具)
生:喜欢
师:谁来和它打打招呼,亲切地叫叫它的名字。(抽生答“葫芦”)
师:你们看“芦”字单独的时候念二声,和葫在一起了就念轻声了,要读得又轻又短“葫芦”(教师示范),咱们一起来和它打打招呼(齐说“葫芦”)。咱们现在就把葫芦送到课题里去(手指黑板,学生齐读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要去学葫芦里发生的故事。先看学习目标(课件展示)(1)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抽生说目标)。
师:这个葫芦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
三、初读感知
师:想知道故事的话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出示课件:自主学习环节)。
师:(1)听老师朗读课文,你们标出自然段。(2)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新认识的生字宝宝。(教师读自主学习内容)孩子们开始吧。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理解第一自然段内容)
师:谁来告诉老师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抽生答)
生:4个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看,新认识的生字宝宝来跟我们打招呼了(出示课件),哇!有好多音节都是(轻声,学生齐回答)。注意带轻声的词语,要读得又
轻又短。谁来当当小老师?(抽生当小老师,跟着读两遍)
师:小老师真厉害,掌声送给他。(再开火车读、摘掉拼音再齐读)
师:看看这幅图片,图上都挂了些什么?小组内快速地读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填空。(合作探究环节)
师:哪一组先来,什么样的葫芦藤?(抽组回答所有的填空)
师:你们喜欢这些长长的词语吗?(喜欢)一起来读一读。
师:有谁喜欢葫芦藤的?(我喜欢)请你把这个词语美美地读一读,(抽生读)你们觉得他读出葫芦藤又细又长了吗?(没有),那请你再来试一试(这里如果读得不好教师范读,如果读好了进行表扬),还有谁能像刚才他那样读一次?好,请你来。(抽生读)咱们一起来读,“细长的葫芦藤”预备起。
师:看,葫芦藤不仅又细又长,还弯弯(曲曲,学生回答),这又细又长弯弯曲曲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
师:你们喜欢绿叶吗?(喜欢)。我们把这个词语读好了,绿叶就长出来了。谁来读?(抽生读,边读教师边贴绿叶)。
师:咱们女孩子来试一试“长满了绿叶”起。
师:哇!女孩子读得真好,看!绿叶真的长出来了,男孩子来PK一下。
师:绿叶又长出来了,现在绿叶长满了吗?(没有),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雪白的小花真美啊!(教师边说边画花)咱们像刚才那样把这个词一起读一读。
师:我们把这些长长的词语送到课文里面去(课件展示),你们喜欢这句话吗?(喜欢),谁带着喜爱之情读一下?(抽生读)还有吗?
(抽生)谁再来PK一下?(抽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示范纠正)。咱们一起来读(教师先示范起个音)
2、(理解“挂”)师:现在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了(边说边贴葫芦)注意观察(出示课件图片)葫芦的柄很长,从藤上垂下来,像挂在上面一样,孩子们一起来做一做挂的动作(学生伸手跟老师一起做),好玩吗?(好玩)。
3、(学习“哇”)师:我们在第一自然段中还有哪个字和挂字很像呢?(抽生答“哇”)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你们看出老师对小葫芦是怎样的?(抽生答“喜欢”)那去掉这个字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一起来读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
师:谁来说说你的感受,(抽生说感受“没那么喜欢了”)师:是啊,去掉“哇”字就没那么喜欢了,我们带上“哇”字一起来夸一夸小葫芦吧。(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除了夸夸小葫芦你还能像这样夸夸这些葫芦藤、小花、绿叶吗?(抽生答)
师:读什么?(出示“哇”字)(抽生说)。
师:孩子们想想你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记住这个字的呢?(抽生说加一加的方法,一个口两个土加起来的)
师:还有什么方法呢?(换一换)还有哪些字换偏旁可以变成这个字?(抽生说)
师:老师把这些长得很像的字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教师带着学生读,边拍手边读)
师:是不是一下子就把这些字给记住了呢?(是)
师:我们现在来玩一个打气球的小游戏,看看你们谁是神枪手。(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起来抢读)
师:看来孩子们个个都是神枪手,掌声送给自己。
4、(学习并书写“谢”)师:葫芦是什么时候挂上去的?(花谢以后)。孩子们看看这个“谢”字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课件)会读吗?(学生齐读)
5、师:这个字是我们生活当中经常用到的字,想一想我们在什么时候能用到这个字呢?(抽生说)老师在这节课也要用上这个字(边说边走向学生)。
6、师:我谢谢你,因为这节课你听得非常认真。我谢谢你,因为这节课你发言很积极。我谢谢你,因为这节课你很守纪律。我谢谢下面的各位老师,因为你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边说边向听课的老师鞠躬),孩子们,把掌声送给下面的老师。(学生鼓掌)师:那你们在生活当中最想感谢谁,因为什么?像刚才老师这样说一说。(抽几个学生说)
7、师:孩子们说得真好,看来你们都是懂得感恩,有礼貌的好孩子。师:注意观察这个字的'关键笔画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谁来提醒下大家。(抽生说)
8、师:哇,这个字的笔画好多好多哇,要写好这个字可不容易,把你们的金手指伸出来跟着老师一起写,言字旁要写得窄窄的,中间“身”字也要写得窄窄的,第三横要写在横中线上,右边的“寸”字还要写得窄窄的。像这样笔画很多的字都要写得窄而紧凑,上下左右距离要留得合适。好了,孩子们,现在是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看看你们谁是小小书法家,把笔轻轻地拿出来,安安静静地写两个在书上。(放背景音乐)注意写字的姿势。(教师巡视并提醒写字的姿势),(写完后学生互评再教师展评)。孩子们,都会写这个字了吗?(会)
我们把刚才学的生字宝宝送入第一自然段,谁来读一读,把你对小葫芦的喜爱读出来。(抽生读第一自然段,读得不好的教师带着读 )
师:老师也喜欢小葫芦,也来读一读。(教师范读)
9、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把书轻轻地捧起来。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朗读最后一段)师:孩子们读得真棒,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这葫芦挂在藤上十分可爱,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可是没过多久,孩子们,你们发现了什么?一起来读最后一段,咱们再一次轻轻地把书捧起来。(齐读最后一段)(老师课件展示,读课件上的话)。
2、(学习“慢”字)课件展示,学生齐回答“慢”。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慢慢地做哪些事情呢?看哪个小组说得多。(抽生说)师:是啊,很多事情我们都得慢慢地做、慢慢地来。看,你们在慢慢地长大,老师在慢慢地(学生回答)。
师:课后,咱们慢慢地把今天学的生字慢慢地写两个好吗。(好)师:小葫芦也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邻居小孩编了一首歌来笑话他呢,把你们双手拿出来跟着老师一起唱。
3、孩子们唱得真好,看来这个故事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我们下节课再来读。
教学反思(裴兴学校 田娇):
《我要的是葫芦》是西师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则寓言故事。我今天上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设计是比较完整的,但从孩子们课堂的表现看,我的教学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以下是自己的教后反思: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结合本课的特点,从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的不同为切入口,以朗读为主,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使学生在不同的阅读实践中自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丰富语言的积累。
在教生字的时候,孩子能运用自己已有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记忆字形,教师省了很多的字形分析和讲解。抓住了低 段孩子的心理,在识字过程中设计了打气球游戏和读儿歌的环节。只是在写字过程中还未能留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讲解得还不够详细评价得还不够到位。
在教学中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及时充分的肯定学生,教学反馈应变能力,教师的组织语言,对一节课的把控能力还有待于提高。这几点,我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磨练,多听课,多学习其他老师好的做法。
在这次卓越课堂的活动比赛中,我得到了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我深感上好一堂课有多不容易。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关注每一个孩子,虚心向别人请教,多进行课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