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授课人
所在单位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的活动,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在涂一涂,比一比中培养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应用能力,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的活动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难点: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小数的意义不同。
课前准备
教师
视频投影仪、图例
学生
两张同样大的方格纸、彩笔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
情境
发现
问题
我们已经和小数成为了好朋友,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了。
1、大家来看这样两个小数0.3和0.30谁大呢?
2、你想通过什么方法证明0.3=0.30呢?
学生可能回答03.=0.30
学生汇报
课伊始激发学生学习的的热情,只有与小数成为好朋友,学生才能高兴地去发现它的奥妙和神奇。
二、动手
操作,
体验
探究。
(一)引导
第一次发现
3.和老师一起动手试一试,好吗?
4.快拿两张方格纸用彩笔涂一涂,表示0.3和0.30
教师巡视
5.在黑板粘贴的图例上随着学生的汇报涂色。
6.在小组内一起数一数涂色的方格数。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7.指名汇报(板书:0.3=0.30)
1.学生动手操作,用彩笔。
2.互相欣赏。
3.指名汇报涂色的过程。
4.学生小组合作。
5.学生汇报。
得出结论0.3=0.30
但表示的意义不同。
通过操作使学生对前面学习的分数的意义进行回顾。涂色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通过数一数方格使学生亲身经历涂色部分面积是相等的过程。
(二)引导第二次发现
1.视频投影仪出示教材,P10T1. 0.2和0.20谁大?
2.指名一边涂色一边汇报
1.学生在教材上完成涂色、比较。
2.同桌交流得出结论:
0.2x0.20
再次实际操作使学生感受到这两个小数也是一样大的。
(三)引导第三次发现
1、投影仪出示教材的第2题,2个同样大的方格。
2、提问:你想怎样涂色,使两部分相等?
3、快动手试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结果
4、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汇报。
6、教师板书
0.5=0.50 0.7=0.70
0.9=0.90 0.1=0.10
……
1、学生自由回答。
2、学生自由涂色、写数。
3、小组合作交流。
4、小组代表汇报,说明理由。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的思维从几个数拓展到许多组数的比较。
(四)引导学生总结概括。
1、提问:通过以上这些活动,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在小组内交流。
3、师板书结论:强调小数大小相等,但表示的意义不同。
1、小组合作交流。
2、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3、得出结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就可以)
由具体实例归纳一般规律,使学生对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感性上理解小数的意义。
三、联系
生活,
趣味
拓展。
1.指板书
提问:你还可以运用生活实际来说明两个小数是相等的吗?
2.师: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大小不变,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应用,请看投影仪,你会填吗?
0.4=()元
0.60米=()米
1.500千克=()千克
8元=()元
3.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小数吗?
板书:
()=()=()
4.教师巡视
5.指导汇报
师板书:
0.4=0.40=0.400
学生可能汇报:
0. 5元表示5角;
0.50元表示5角0分;所以0.5=0.50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交流
3.学生自由选择小数独立完成
4.同桌之间交流
5.学生汇报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蕴含着生活。
通过这一开放性问题,使学生灵活运用小数这一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交流加深对这一规理解与应用,激发学生感受小数的神奇。
四、总结
升华,
回归
生活。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想对小数朋友说什么呢?
2.到生活中去寻找两个小数相等的例子,好吗?
看谁细心,找的最多
学生自由谈体会。
通过这一简短的提问,使学生更加喜欢小数,为进一步探索小数点的规律以及小数加减法作了铺垫。
让数学回归生活,学以致用。
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2
课题:比大小(一)
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
课时: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
基本教学过程:
一、 一、创设情境
1、少年宫正在举行一个个人广播体操比赛,下面是先出场的两位选手的资料介绍:郑强,11岁,身高1.42米;李明,11岁,身高1.38米。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他们俩谁高?为什么?板书:1.42米>1.38米
2、他们的成绩出来了!郑强的得分是9.87分,李明的得分是9.90分。谁的得分更高一些?可以怎样表示?板书:9.87<9.90
3、第三位选手出场了,张华,今年也是11岁,身高1.40米,我们先来关心一下他的成绩:评委说,张华的表现比李明要好,但不能得10分。猜一猜评委可能给出多少分?请你将这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说一说你的怎么比的。
4、现在他们要进行团体表演,请你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把他们排成一队。
5、小结。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三、巩固与应用
1、三位选手的体重是这样的:40.26千克、35.56千克、35.80千克。
请你把他们的体重按顺序排列起来。
2、第9页练一练第1题、2、3、4题。
3、第9题《数学游戏》。
四、总结。
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反思:这节课内容比较简单,教师放手让学生讨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学生根据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类推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教学效果很好。
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页的内容,第21页第5题、第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1、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4
课题:比大小(二)
内容:小数的性质
课时: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活动,经历用几何模型研究小数的过程。
2、用直观的方式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
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
基本教学过程:
一、 一、创设问题情境
1、比较大小。1.26( )2.03 0.23( )0.31
2、0.2( )0.20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思考一下,0.2和0.20谁大?你是怎样想的?
2、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在图上涂一涂,再来比一比。学生在书上涂一涂,比一比,再说一说。
3、0.2和0.20怎么会相等呢?这是不是一种巧合?
4、在下面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并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
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涂法和想法。你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与应用
1、第10页试一试1、2。
2、第11页练一练1。
3、第2、3题。
4、阅读。《你知道吗?》
四、总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图一图、比一比,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规律。并能熟练的应用这一规律。
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张,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在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同学们能够通过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欢的分数吗?
(1)学生用纸折分数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数。
(3)全班交流汇报展示的过程,有针对性的张贴并板书四组分数:(3/4,1/4)、
(1/4,1/2)、(3/8,1/8)、(1/8,1/6)。
2、观察分数,组织分类。
刚才老师把同学们展示的分数张贴了四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四组分数,你能给它分一下类吗?
(1)学生独立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如何分类
(3)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陈述分类的思维过程。
(4)教师小结:我们把分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4、3/8和1/8,一类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2、1/8和1/6
3、引导质疑,引入课题
对于刚才我们分出的这两类分数,大家想研究它们哪方面的问题?
(1)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我想知道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生2:我想知道两个分数的和是多少
生3:…
(2)有选择的解决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比较一下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这一问题,好吗?(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3/4和1/4谁大?你是怎么想的,四人一组拿出手中另一张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比的思维过程
(3)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三个1/4,而另一张纸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一个1/4,3个1/4比一个1/4大,所以3/4>1/4。
(4)用同样的方法比较3/8和1/8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左边图)。
②学生争当“小老师”自行讲解比的过程。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1/4和1/2谁大呢?大家是怎么想的,用刚才比较的方法,四人一组想一想”。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一张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分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4<1/2。
(5)用同样的方法比较1/8和1/6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右图)。
②学生自告奋勇讲解比较的过程。(师适当引导并鼓励)
③根据分类总结比较大小的策略。
(1 )学生独立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
(2 )小组交流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3 )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4 )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同,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数,分数就大;分子小的表示取得份数少,分数就小。
分子是1的分数表示都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少,其中的1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平均分得的份数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巩固、实践、应用。
1、给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见课本61页下图)。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按份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投影出示)
(1)、学生独立看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3、电脑出示题意:怎样才能平均分呢?
(1)学生独立审题。
(2)小组交流,把自己分的思维过程讲给同伴听。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评:
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更新的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会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也就是分母相同还有分子是1的时候。分母相同时,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借助直观图形,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会利用分数比大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材分析〗
“比大小”是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单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基于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的理念及教材的编写意图,我们将课堂教学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1.分类整理——意在从一组原始材料出发,让学生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思考发现:要比较分数的大小必须先观察分数的特点。这样设计,真实再现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使学生自然地运用到分类整理的方法。
2.探索规律——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通过分、折、涂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尝试概括比大小的规律。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通过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练习和游戏情境,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有意识地联系生活,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交流解决。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座落在市政治、文化中心,周边环境相对比较好。学生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大部分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由于学生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知识面很广,求知欲望也很高。因此,教师在本节课中及时鼓励、适时引导,营造自主的数学活动情境,让学生自发地挖掘自身的学习潜力。
〖教学设计〗
(一)分类整理
师:分数王国的小伙伴们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
1/2,1/4,2/3,3/4,2/5,3/5,5/6,6/7,3/8。
(学生读一读。)
师:大家看,这么多的分数如果进行比较,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太麻烦了。
师:能不能把这些分数分类整理一下?试试看。
(同桌试着分类整理。)
分母相同的分数:1/4和3/4;2/5和3/5。
分子相同的分数:1/2和1/4;2/3和2/5;3/4,3/5和3/8。
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5/6和6/7。
(二)探索规律
1.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的.比较
师:任选一组分母相同的分数,用图形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
1/4和3/4;2/5和3/5。
(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实物投影展示。)
如:
3/4○1/4 3/4○1/4
3/4○1/4 3/4○1/4
3/4○1/4
2.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
板书:1/2和1/4
(猜一猜,再验证,四人小组交流,全班汇报验证过程。)
3.反馈评价
(1)61页试一试:填分数,比大小。
()○()
()○()
(2)按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
3/10○7/10
1/8○1/4
4.总结规律
(1)思考讨论:①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有什么规律?
②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有什么规律?
(2)学生总结:①在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时,看分子,分子大的就大,分子小的就小;
②在比较分子都是1的分数时,看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就小,分母小的分数就大。
(3)思考: 2/3和2/5;3/4,3/5和3/8;5/6,6/7谁大谁小?
(全班交流:分母不同,分子相同但不是1,像这样的分数你会比较大小吗?分子、分母都不同呢?如果不能解决可以存入问题银行。)
(三)用规律,解决问题(教材62页“练一练”)
1.按分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
2.在正方形中,涂出它的1/4。
3.第3题。4.数学游戏:我说你拿。(小组竞赛)
生1:拿出全部的3/10。
生2:我应该拿3根。
生3:拿出全部的12。
生4:我应该拿5根。
……
5.联系生活,发现问题。
师:你在生活中发现过分数比大小的例子吗?会解决了吗?说一说。
(生举例。)
〖教学反思〗
学生在整堂课中反应积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用图形直观验证猜想的方法十分感兴趣,效果也不错。针对学生情况,我适度地拓展知识的广度,如:交流“分母不同、分子相同但不是1”及“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比大小,出现学生自发地运用图形探讨结果的场面,也为以后的知识系统性打下基础。但还应更关注群体教学环境下的个别学生,克服这些学生为活动而活动、随波逐流的倾向。
〖案例点评〗
本教学设计有下列几个特点。
1.从给分数分类入手,先观察分数特点以便更好由学生总结分数比大小的方法。
2.为学生提供大量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和空间,突出体现教师的组织、引导、合作者角色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数学问题的设计不拘泥于教材,更多地挖掘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
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比大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情感与价值观: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比较大小的方法。
2、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情境图、板书用小图片。
教 学 过 程
一、辅助环节(1分钟左右)
1.板书课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比大小”。请认真看老师板书,下面请大家跟老师齐读两遍。
1.揭示目标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1、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孩子们,有信心吗?(有)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
现在,请大家跟着老师的指导认真看书,自学时,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谁看书最认真。
1.出示自学指导
(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
把书翻到第17页。手指第17页的图,思考并指名学生回答:
1.数一数:猴子有几只?梨有几个?桃有几个?香蕉有几个?
2.猴子的只数和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3和3中间的符号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这样一个对着一个摆有什么好处?
3. 猴子的只数和香蕉的个数有什么关系?3和2中间的符号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4. 猴子的只数和梨的个数有什么关系?3和4中间的符号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5.你能分清“﹥”、“﹤”吗?他们的形状有什么不一样?
二、“先学”环节(14分钟左右)
1、学生看书自学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
(2)汇报交流。(板书:17页情境图)
2、检测自学效果。
过渡:同学们自学得都很认真,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比一比谁能做对思考题。
(1)出示思考题,学生独立完成。
①照着书上的日字格描一描“>”“<”“=”。
②教材第17页“做一做”。
(2)学生展示。
三、“后教”环节(10分钟左右)
1、更正(生生合作)
谁有不同答案请上来更正。提示:用红笔改,哪个地方错了先圈起来,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生生合作、师生合作)
(1)议一议。
①2=2,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对?你是怎样想的?
②2﹤3,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对?你是怎样想的?中间是“﹤”前面那个数是大数还是小数?后面那个数呢?
③5﹥4,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对?你是怎样想的?中间是“﹥”前面那个数是大数还是小数?后面那个数呢?
④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的写法?(尖尖对小数)
(2)小组内对改、统计正确率、小结。
板书设计
【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教学设计08-31
数学教学设计12-28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10-06
数学教学设计心得02-05
比大小教学反思(15篇)06-16
比大小教学反思15篇02-25
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学反思09-04
高三数学教学设计12-07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