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寓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寓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 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⑵ 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
⑶ 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寓意,培养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白兔和月亮》对人类的讽刺意味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二、资料助读
1、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2、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三、师生共同研读《白兔和月亮》
1、教师范读,学生标示生字词并疏解。
2、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思考:这则寓言主题词是:“得失之患”,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学生加以概括。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3、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从中摘录认为优美的语句,并加以体会。
4、小组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体验,讨论:
⑴ “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示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寓言中这样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⑵ 有人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出理由。
⑶ 比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种构想透露出的寓意是否相同。
⑷ 白兔得到了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5、学生再读课文,体会寓言含义的隽永。
四、指导学生自读《落难的王子》
1、学生自读课文,自己解决生字词。
2、学生再读课文,读出语气和感情。思考:
这篇寓言讲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作者假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是什么?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可以概括为“只有遭遇厄运才能坚强起来”?
3、学生合作研讨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⑴ 这则寓言要说的意思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为此作者拟定了一个王子的形象,请问文中是怎样描写他的脆弱的?
⑵ 寓言为什么把落难王子的遭遇编造得如此凶险?
⑶ 为什么写“我”亲眼见过王子,还跟他交谈过?
⑷ 文中“天哪,太可怕了”反复三遍的作用是什么?
4、学生诵读体会。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做成分类卡片,积累语言材料。
5、这两则寓言,一则写好事变成坏事,一则写坏事变成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是经常会遇到的,怎样看待好事、坏事,这两则寓言很有启发。请结合自身经历,也选取同课文一样的两个角度的事例,谈谈你是如何应对的。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阅读《摆渡自己》,回答1~7题:
①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
②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
③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飘过来,将心淋湿。挫折、苦难常常猝不及防地扑过来,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就轰然被击倒。
④倒在挫折的岸边,苦难的岸边,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没有灯火,没有星星,甚至没有人的气息。恐怖和绝望从黑暗里伸出手来紧紧地钳住可怜的生命。有的人倒在岸边再没爬起来,有的`人在黑暗里给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⑤二十岁忽然残了双腿的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这是一只名为“写作号”的船。他是在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须着急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才在轮椅里给自己折了这只船,将自己从死亡的诱惑里摆渡出来,“决定活下去试试”。
⑥正攻读博士学位,却患上了运动神经细胞病,不能说、不能动的史蒂芬·霍金,做了一场自己被处死的梦。梦醒后,万念俱灰的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被赦免的话,他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情。于是他给自己折了一只思想的船,驶进了神秘的宇宙,去探讨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的粒子”、“自旋”的粒子、“时间”的箭头……
⑦在苦难的岸边匆匆折成的船,成了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
⑧也许一生中我们不会遭遇这样的大灾难,然而我们何曾摆脱过阴天、雨天、雪天,何曾摆脱过绝望的纠缠!折磨人生的情景,常常突然间就横亘在面前。
⑨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相伴人生时,我们何必要自怨自艾早早地放弃,早早地绝望?
⑩有的人将求生的本能折成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出绝望的深渊。有的人将新的欲望折成一只船,渡过了挫折后的痛苦与沮丧。有的人将希望折成一只船,驶过了重重叠叠的黑暗。实在无船可渡的人,哪怕用幻想折只小船呢,也要奋力将自己摆渡到对岸。也许我们不曾经历感情的剧痛,不曾经历失败的打击,不曾经历无路可走的绝望,可是晴朗的日子里也常会有阴风晦雨袭来。它像一只乌鸦扇着翅膀在你周围鼓噪着,足以将一个好心情蹂躏得乱七八糟。这种时候,我们同样需要一只船来摆渡自己。这只船也许是去听一场音乐会,也许是捧起一本书,也许是去给互联网的网友发封电子邮件,也许是背上旅行袋悄悄出门。所以,无论命运多么晦暗,无论人生有多少次挫折,都会有摆渡的船,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
1、给加粗的字注音:
猝不及防( ) 自怨自艾( )
阴风晦雨( ) 蹂躏( )
2、解释词语:
⑴ 万念俱灰 。
⑵ 自怨自艾: 。
3、文中“给自己折了一只船”是一种什么样的说法?含义是什么?
4、第⑤段引述故事,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实际是指什么?
5、第⑧段中的“阴天、雨天、雪天”,具体指什么?
6、本文的结尾说,“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应如何理解?
7、综观全文,对标题“摆渡自己”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正确对待自己,扬长避短,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B、碰到苦难、折磨时,要善于回避,使自己超脱出来。
C、要善于面对各种苦难,寻找方法途径,战胜不幸命运。
D、要善于用巧妙的方法排解内心的痛苦,转移折磨。
【板书设计】
人生寓言(节选)
周国平
落难的王子 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坚强起来
寓言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课为两篇寓言故事,其中《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不遵循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守株待兔》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目标:
1.认识“寓、焦”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能悟出故事中的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5.会写“守、丢”等9个字。
6.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1.认识“寓、焦”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会写“龙、恩”等12个字。
教学难点:
1.在朗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悟出故事中的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工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寓”等4个生字。
2、理解“巴望” “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悟出故事中的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出示课题:寓言是用一个短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则”是篇的意思。
二、学习《揠苗助长》,初步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
1、出示课题,正音。
2、学生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读完后想一想“揠苗助长”的意思。
3、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指生读第二自然段(认读词语:筋疲力尽)
说说“筋疲力尽”的意思,读出他的累。
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体会“焦急”
1、课文中的这个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呢?
2、文中有一个词语直接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焦急)学生读。
3、体会“焦急”。
(1)找出文中带有“焦急”这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2)把句子读正确、通顺。
(3)再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一下他当时的样子。
(4)理解“自言自语”。
4、找出文中的其他语句来感受他的焦急。
(1)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理解“巴望”:盼望、期望、希望、渴望,朗读句子。
(2)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真的没有长高吗?你从哪个词语中知道的?(好象)
指导朗读:一天,两天,三天,要读得慢,进一步体会文中人的焦急。
四、理解植物生长规律,引导学生揭示寓意。
1、禾苗长高长大的事能急吗?为什么不能急?
2、植物都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按照一定的生长规律、生长顺序来长高、长大。这可不能着急。
3、揭示寓意,说说文中的这个人犯了什么错误?(急于求成、违反规律)
五、学习第3—4自然段
1、可是这个人非但不知道自己错了,而且还非常得意!谁来读读他说的话?
2、喘气这个动作是怎么样的?
3、在什么情况下,你会这样大口大口地喘气?
4、想想当时的样子,读读他说的话。
六、拓展运用寓意
1、同学们,如果你就是他的儿子,或是他的邻居、朋友,看着枯死的禾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2、其实我们做的事情都是不能急于求成的,如果太急了,违反了事情发展的规律,反而不会有好的结果。希望大家从文中的这个人身上吸取教训,千万不要干出这样的傻事来。
3、明确“揠苗助长”的`意思。
板书:
揠苗助长
着急——拔苗——枯死
急于求成违反规律欲速则不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守”等6个生字。
2、理解“窜”、“乐滋滋”、“整天”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悟出故事中的寓意: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重点:
1、认识“守”等6个生字。
2、理解“窜”、“乐滋滋”、“整天”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窜”、“乐滋滋”、“整天”等词语的意思。
2、能悟出故事中的寓意: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书写“守”字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揭示课题,正音)。
三、初读课文,理解“守株待兔”的意思。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指生分段读课文,随机认读生字:窜出来、撞在、树桩、从此、锄头
3、巩固字词
(1)集中出示词语。
(2)出示生字:守、窜、装、桩、此、锄。
4、理解“守株待兔”的意思
(1)“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你能找出来吗?
(2)集体交流: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3)守株:整天坐在树桩旁边待:等兔:野兔
(4)连起来说说“守株待兔”的意思。
四、学习课文,理解寓意
1、那个人为什么要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待野兔呢?读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
2、原来是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啊!请你再读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结合文中的句子,谈谈你的看法。
(1)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俩。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抓住“忽然、装、窜、不知怎的”来体会事情发生的偶然。
“窜”是怎么样的动作?
(2)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心里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抓住“没花一点力气、白捡、乐滋滋、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来体会种田人的贪心和不劳而获。
随机理解“乐滋滋”,给“乐滋滋”找个近义词。指导朗读。
3、学习第3自然段
就是因为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理解“整天”
4、他整天等着,可是结果呢?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到最后,他既没有得到兔子,庄稼又全完了,真是一无所获啊!
5、如果你就是种田人的朋友、亲戚,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6、同学们,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于偶然得到的东西,不要抱有侥幸的心理,只有脚踏实地地做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会得到收获。
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
侥幸得兔——不劳而获——一无所获
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守、丢”等9个字。
2、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3、完成《同步导学与优化训练》的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
1、小组内分别讲讲这个故事。
2、派代表讲,师生共同评议。
二、完成课后“读读想想”。
1、自由读读这三句话。
2、能去掉带点的词吗?说说理由。
3、齐读这三句话。
三、指导书写。
1、认读“守、丢”等9个字。
2、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好?
全班交流。
3、教师重点指导书写,学生跟着书空。
4、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与评价。
三、完成《同步导学与优化训练》的相关练习。
寓言教学设计3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联系旧知。让学生回忆过去所学的寓言,并说说寓言的特点。(借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揭题释题。理解寓、则的意思。(寓:寄托,包含;则,篇的意思。)
二、导学《掩耳盗铃》,揭示学法
(一)初读课文,理解题意。
1、学生通读全文后,找出题眼盗。
2、,学生字:掩、盗,理解题目的意思。
3、总结学法:看全文,抓字眼,解题意。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根据题意,提出问题。
(1)读了这个题目,我们应提出哪些疑问?
(2)学生讨论,归纳出思考题:a为什么盗?b怎样盗?c盗的结果怎样?
2、边读边想,理解词句。
(1)齐读第1自然段,学习生字:铛、偷,联系插图,了解什么是铃铛。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a齐读第1句,回答: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什么?结合学习生字:碰,理解句式:只要就(只要,提出条件;就,表示必然出现的'结果。)
b齐读第2句,回答:偷铃铛的人是怎样想的?这样想对吗?为什么?结合理解句式:如果就(如果,表示假设;就,表示有了前面的情况就会出现后面的结果。)理解1、2句间的关系。(转折)
c齐读第3句,回答:偷铃铛的人是怎么做的?
d齐读第4句,回答:偷铃铛的人结果怎样?联系插图,结合理解句式:刚就(刚,表示时间短;就,产生的结果。)
3、归纳学法:提问题,抓词句,理解内容。
(三)再读课文,揭示寓意。
1、齐读全文,思考讨论:a掩耳盗铃的人可笑吗?为什么可笑?b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归纳学法:读全文,析因果,揭示寓意。
(四)说话练习:用自己的话将这则寓言讲出来。
三、指导学生运用学法,自学《亡羊补牢》
寓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积累文言重点词语并了解《韩非子》和《吕氏春秋》。
2、引导学生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把握故事情节,领悟寓意。
过程与方法:
在揣摩、理解寓言故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意”的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认识固执守旧、脱离实际的不良后果,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两则寓言。
难点:引导学生深层理解寓意进而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教学方法】
朗诵法、合作讨论法、品味欣赏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学习《刻舟求剑》
一、情景导入
在一个短小的故事中蕴含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郑人买履》,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这篇短文(学生背诵),通过这篇寓言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呢?(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则寓言,看看从这则寓言中我们又会明白什么道理呢?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背景资料(多媒体显示)
吕不韦战国末秦相,相传门下有宾客三千
《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的门客编写的一部书,是杂家的代表作。
2、引导学生叙述故事内容
3、学生展示所积累的字词(多媒体显示)
涉shè遽jù契qì矣yǐ若ruò
4、学生初读课文,要读出人物的语气。
三、合作讨论、疏通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词语,疏通文句,圈点勾画疑难文句。
2、学生交流疑难文句,合作研讨,学生试译课文,教师对疑难问题予以引导。(多媒体显示)
明确:重点词语:遽:立即、匆忙。契:雕刻。是:指示代词,这儿。
疑难语句:遽契其舟: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3、学生合作,师生共同释疑:(多媒体显示)
1)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故事的起因?
2)结果找到了吗?
3)为什么没找到?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
4)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件事有何看法? 这是个什么句?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明确: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没有
3)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学生答“舟已行矣,而剑不行”亦可)
4)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反问句。
4、引导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议论的顺序背诵全文
四、合作探究,理解寓意
1、教师预设:楚人最可笑的地方是什么?(多媒体显示)
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建明确:楚人最可笑的地方是不懂得船既然离开了河中心,而刻记号的地方已经不是掉剑的地方了。
2、教师预设:请用“这则寓言讽刺了,从而告诉我们”的句式谈谈你对文章寓意的理解。(多媒体显示)
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建明确:这则寓言讽刺了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而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从而告诉我们做事要根据客观实际与变化了的情势,以发展的眼光灵活机动的'处理事情。
五、链接生活,启迪人生
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启发?(多媒体显示)
学生讨论,明确:(示例)我们做事要根据客观实际与变化了的情势,以发展的眼光灵活机动的处理事情。尤其是我们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面对变化了的环境以及新的学习内容,我们不能完全沿用小学的那套学习方法,而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绝不能因循守旧做刻舟求剑中的楚人。
六、当堂训练,复习巩固(多媒体显示)
翻译:是吾剑之所从坠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学生试背全文
七、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时所学的知识
1、吕不韦及《吕氏春秋》
2、重点文言词语及课文翻译
3、文章寓意及对我们的启示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刻舟求剑》
2、完成《基础训练》
【板书设计】
古代寓言二则
寓言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读懂两则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3,自主学习
教学重点
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图片导入
2,理解什么是寓言故事
3,走进快乐读书屋,学习寓言两则
4,书写课题
二、读课文,质疑字词
辕,辙,矛,盾,把式,盘缠……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读课文,思考:这节课我们还得弄明白哪些问题
2,归纳问题
3,带着问题读课文,找到问题的答案
4,解决问题
重点解决第二个问题
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读,体会隐含的寓意
5,联系实际生活
6,总结出道理
四、自主学习第二则寓言故事
1,还是带着那三个问题去学习
2,解决问题
3,联系实际
4,总结道理
五、拓展
选择你喜欢的场景续写故事的结尾!
寓言教学设计6
设计思想
本节教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让学生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发现问题的关键,从而明白故事所蕴含的寓意,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学习寓言《狐狸和葡萄》,深刻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结合语言文字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
通过关键词体会寓意。
教法选择
讲授法、阅读法、对话法。
学法指导
讨论交流法、阅读法、对话法。
教学用具:
课文插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连读时,“狸”读轻声,“谗”读翘舌音,“酸”读平舌音。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 想尽各种办法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3、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4、“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5、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7、学了这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示?
做人、做事要实在,无需为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找各种借口。
四、积累迁移,指导写字。
狸、葡、萄、馋、酸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抄写生字、组词。
教学反思
这则寓言故事较短,内容浅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抓住了关键词,通过对比,学生很快发现了问题的关键,再加上伊索寓言的特点,即篇尾点明寓意,通过朗读学生很容易就体会了寓意。
寓言教学设计7
一、课题:
人生寓言
二、教学目的:
1.体会寓言的寓意,学会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
2.了解寓言的特点;
3.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三、教学重点
1.体会寓言的寓意,学会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
2.了解寓言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1. 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五、课时:
2课时。
六、课型:
综合新授课
七、教学方法:
讲读-讨论
八、教具: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白兔和月亮》
(一)看导语默读课文
(二)借助注释、词典,识字识词。
审美 风韵 闲适 窖 得失之患 泯 厄运 慧心
皎洁 心旷神怡 归属 禀告 身世 正色
(三)朗读课文。
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2.学生个别读。
(四)老师讲解寓言的基本常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五)内容研讨
1.第三段中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与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照应?
2.第三段中“从前的闲适心情”与第一段的哪些词语相照应?
3.第一、三段对白兔的心情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描写,请从这两段中,找出四个构成鲜明对比的四字词语。
4.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各一个。
比喻:
拟人: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寓意。
6.引导学生准确理解《白兔和月亮》,设问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7.《白兔和月亮》的语言很精美,引导学生学习。
8.这一则寓言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六)老师点拨
1.每天夜里,她都来到林中草地……心旷神怡地赏月。2.无忧无虑 心旷神怡 3.无忧无虑,心旷神怡;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4.略 5.拥有财富并过分地看重财富,就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 6.白兔虽有赏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渺小,实在不配拥有月亮,所以如此紧张不安。虽是诸神之王的赏赐,也是非分之财,拥有非分之财,必然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忽视这一点,就不能准确理解寓意,就可能误解、误导。 7.“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8.意思是说:人类的慧心已泯。
第二课时
学习《落难的王子》
(一)朗读课文。
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2.学生个别读。
(二)内容探讨
1.请在文中空白写出汉字。
他自己也被敌人( )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
2.文中“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两句和“天哪,太可怕了……”分别出自 之口,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3.文中“至于此,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一句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吗?
4. 请在文中划出本文的主旨句。
5.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三)老师点拨:
1.掳 2.王子、我、其他人;对比写出人世间没有不能承受的苦难。3.(略)4.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5.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运后历尽苦难的磨炼,性格坚强起来了,所以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四)总结:
两则寓言的寓意分别是:“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一则寓言,写好事变成坏事;一则寓言,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是经常遇到的,怎样对好事,怎样对待坏事,两则寓言很有启发性。
十、板书设计:
人生寓言
周国平
心旷神怡地赏月
白兔和月亮 转 诸神之王赏赐
主题词:得失之患 折 转折
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请求撤消
落难的王子: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坚强起来
十一、课后小结:
寓言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入题
1、上学期我们学过一则寓言叫做《刻舟求剑》,讲了个什么故事,谁能说说!
2、这位刻舟求剑的人在上岸后能不能找到他丢失的剑?这个故事讽刺了──
3、像这样用一个短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是讽刺一些人,说是寓言。
4、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第九课《寓言两则》
二、题意
1、寓就是寄托、包含的意思。言则是讲道理。
2、则的意思是?(篇)
3、这两则寓言又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或是讽刺了哪种人。先来研究第一篇,跟着我一起写课题──亡羊补牢。
三、初读课文
1、让我们先来看看这篇故事讲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讲课文,了解故事。
2、谁能不看书,用自己的话将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3、听了同学讲的故事,课题中的“亡”是什么意思?能从课中文找出一个词来解释“牢”吗?
4、牢的愿意是指关性口的圈,而课文中指的是羊圈!
5、了解了课意,再去读课文,用一句话完整的句来概括课题的意思。
四、精读课文
1、亡羊就是丢失了羊,故事中,这位养羊人,共丢了几头羊,都是怎么丢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第一次: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⑴这羊少的原因是什么? ⑵“窟窿”:注意“窿”读轻声;记字写字;理解字义──洞。
⑶因为__________所以养羊的人少了一只羊。
第二次: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⑴这回丢的原因是什么?
⑵依然是那个窟窿惹的祸。你想对养羊人说些什么?
2、街坊也像你们一样的热心,当他在第一次丢羊的时候,就在劝他了,找出来读读。
3、对着街坊(解释:邻居)的好言相劝,养羊人却是那么地怎样?(说出他的不在意,无所谓)
4、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心情大不一样,他非常地──后悔!此时,他又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5、是啊,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用你的话来说说看吧。
6、以后,羊圈里的羊再也不丢了!
五、体会寓意
1、试想,当然劝过他的街坊正在好路过这儿,他会说些什么?
2、丢了两次羊了,如果再不修羊圈的话,后果会?
3、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的错误,只要(),就()。
4、所以在“亡羊补牢”后面还有一句话,就是──未为迟也(为时不晚)。
5、在生活学习中,我们一定也有类似的现象,联系生活的实际,四人一小组说说看。(环境污染、防眼近视……)
六、认读生字
1、本文还有几个需要识字的生字:
寓、街坊、窟窿
2、书写提醒。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第一次第二次
丢 丢
不补 赶快堵
又少 再没丢
未为迟也
第二课时
南辕北辙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寓言《亡羊补牢》的寓意,知道只要(),就()。
2、本节课,我们将一起研究另一则寓言,板书:南辕北辙
3、有知道这个故事的吗?来说说看(师适量补充)
二、了解故事
1、听了故事,你想说什么?
2、这位要去楚国去的人,能到到他的.目的地吗?
3、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呢?(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三、精读故事
1、楚国在南边,这个人却要往北走,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他的朋友也在苦苦地相劝。找出他与朋友的对话,同学一起来读读。
2、分角色读。点评(读出了朋友的不解、诚恳,读出了他的固执……)
3、用上“虽然……但……”这个名式来解释一下,这个人到不了楚国的原因。
(虽然他的马跑得很快,但离楚国越来越远)
4、朋友一连串的问题也没有让这位固执的人方向,只能看着他越走越远,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5、看着越走越远的车夫,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四、课外延伸
1、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魏策四》,是发生在战国后期的一个故事。想听听吗?
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是国君魏安厘王仍想出兵攻伐赵国。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安厘王,劝阻伐赵。季梁对安厘王说:“今天我在太行道上,遇见一个人坐车朝北而行,但他告诉我要到楚国去。楚国在南方,我问他为什么去南方反而朝北走?那人说:‘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马好也不顶用,朝北不是到楚国该走的方向。那人指着车上的大口袋说:‘不要紧,我的路费多着呢。’我又给他指明,路费多也不济事,这样到不了楚国。那人还是说:‘不要紧,我的马夫最会赶车。’这人真是糊涂到家了,他的方向不对,即使马跑得特别快,路费带得特别多,马夫特别会赶车,这些条件越好,也只能使他离开目的地越远。”说到这儿,季梁把话头引上本题:“而今,大王要成就霸业,一举一动都要取信于天下,方能树立权威,众望所归;如果仗着自已国家大、兵力强,动不动进攻人家,这就不能建立威信,恰恰就像那个要去南方的人反而朝北走一样,只能离成就霸业的目标越来越远!”魏安厘王听了这一席话,深感季梁给他点明了重要的道理,便决心停止伐赵。
2、古人还用文字记录下这个故事:
出示: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3、读这篇古文,感知古文的不同。几千年前的故事,你来品味品味,看能不能理解。
五、寓言故事
1、说说你收集到的寓言,看看大家能不能领会你所说的故事说,含着一个怎样的道理。
2、听了这么多的故事,的确让我们受益匪浅。在生活中,这些道理将让我们变得更加的明智。
寓言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十一个生字新词,认读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寓言故事内容,感悟语言包含的道理
4、演一演这则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难点是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矛,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的枪头;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矛枪箭。用来比喻语言、行动或想法前后不一,互相抵触。(自相矛盾)同学们!请你根据这段话的意思用一个词语概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板书:自相矛盾)谁知到什么是寓言?(生说,如说的不对,可以在学完这则寓言后告诉老师答案)
一、自读课文
这则寓言共有五句话,第一句话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在叫卖矛和盾。第二、三句讲他夸口的情形,两个“不论……都”是他的话陷入了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尴尬境地。4、5句讲的是,当别人问他:他却哑口无言了
二、进一步理解课文
解释自相矛盾,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矛,在长杆的一段装有青铜或铁质的枪头:盾,盾牌,用来访呼声体、遮挡矛枪箭。自相矛盾,比喻语言、行动或想法前后不一,互相抵触。
三、演一演,加深记忆
四、明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通常用来相容讽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互不相容的现象。
寓言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和概括寓意。
2、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赫拉﹝﹞宙斯﹝﹞庇护﹝﹞饶头﹝﹞较量﹝﹞粘住﹝﹞塞翁﹝﹞
何遽﹝﹞堕﹝﹞将骏马﹝﹞折其髀﹝﹞跛足﹝﹞
2.解释加点的词
⑴天雨墙坏不筑,
⑵暮而果大亡其财
⑶其家甚智其子
⑷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⑸马无故亡而人胡
⑹此何遽不为福乎
⑺居数月
⑻家富良马
⑼其子好骑
⑽堕而折其髀
⑾死者十九
⑿此独以跛之故
二、理解探究:
1.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寓言的意思吗?请试一试。
2.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蚊子和狮子》寓言的意思吗?
3.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智子疑邻》寓言的意思吗?
三、合作释疑:
《塞翁失马》告诉你怎样的道理?由《塞翁失马》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
四、课内精读: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有/富人B.天/雨墙/坏C.其/邻人之父/亦云D.其家甚/智其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大意。
3.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
4.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感慨?请写在下面。
五、拓展延伸:
(一)哀溺文序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项,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水暴甚②乘小船绝湘水③今何后为?④益怠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身且死,何以货为。________
3.题目中的“哀溺”是什么意思?“哀”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二)阅读下则寓言,回答问题
车子上运着两只桶,一只盛着酒,另一只空无所有。前者一路上沉静地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后者跳跳蹦蹦,闹得一路上回声震耳,尘土像云雾似的飞扬,焦急的行人老远就听到吵闹的.声音,诚惶诚恐的躲在一边。然后不管后者怎样地哗众取宠,像前者那样的价值,它却没有。
1.请说出文中“前者”“后者”各指代什么?
“前者”指
“后者”指
2.末尾的“前者那样的价值”一句话,怎样理解其含义?
3.两只桶分别可以比喻哪两种人?
盛着酒的桶:
空无所有的桶:
答案
理解探究:1.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2.即使取得大的胜利或成绩也不能骄傲,要始终谨慎从事,反之可能可能从处受到挫折。
3.在给人提正确的意见时,要考虑自己与听者的关系,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或者:听意见只应听取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持偏见。主旨:它告诫人们,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说不定害了自己。从邻居家的老人这方面,告诉我们给别人提意见,要尽量用能让别人欣然接受的方式。同样的事但发生在不同人身上却不同对待,这是不正确的。做人做事要公平,实事求是。
合作释疑:世事变幻无常,或比喻因祸可以得福,坏事可以变为好事。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好事与坏事,这矛盾的对立双方,无不在一定的条件下,向各自的相反方向转化。
成语: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课内精读:1.C2.(略)3.天雨墙坏,不及时修补。富人认为儿子聪明,是因为事情的发生在他的意料之中。4.(略)
拓展延伸:(一)1.(1)涨(2)横渡(3)落后(4)疲惫2.(l)其中一个人虽然拼命划水,却前进不了多少。(2)自己都将要死了,还要钱做什么呢?
3.(l)替被淹死的人感到悲哀、惋惜。(2)这个人很愚蠢,要钱不要命。
(二)1.一只盛着酒的桶一只空无所有的桶2.肚里有货,对人有用,受人欢迎的人
3.比喻有真才实学的人比喻不学无术的人。
寓言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重点】
认识生字。
【难点】
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儿歌、古诗。但你读过寓言吗?寓言就是用短小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7课的两个寓言故事,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1、用部首查字法查“寓”:
⑴ 认读字音。
教师手指题目问,这四个字中哪个不认识?生指出,并查字典加音,指名读,其他生跟读,再指各读。
⑵ 积累新词“寓言”、“寓意”。
⑶ 借拼音认读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
寓意:是寄托或隐含的意思。
2、本课的两则寓言讲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请大家读读课文吧!
二、初步感知,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两则寓言中选一则自学),要求:
⑴ 读准字音。
⑵ 说说这两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3、学生预习,老师指导。
4、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⑴ 检查第一则:
指名读生字,读不准请同学帮忙。
指名读带生字的句子。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揠苗助长》中的人的办法是什么?
⑵ 检查第二则:
方法同上。
过渡:如果大家肯努力,用心学。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三份礼物,分别放在三层楼房的三个房间里,你们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想)那大家快点练一练吧!
三、送礼物
1、幻灯打出第一份礼物是个玩具熊。
要求:先默读词再读带点字音。
⑴ 寓言 焦急 巴望 喘气 总算 白费 一大截
⑵ 守株特兔 窜出来 撞 树桩 从此 丢下 锄头 肥
2、第二份礼物是,机灵猴:我会说。
要求:理解词义,找出本词的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意思。
⑴ 巴望 焦急地 自言自语 终于 一直 筋疲力尽 揠苗助长
⑵ 忽然 窜出来 撞死 又肥又大 乐滋滋地 从此 丢下
3、第三份礼物是,美丽的.孔雀:我会读。
要求:读准字音(可选一段读,可全读,读好)
⑴ 学生练读。
⑵ 小组内指名读,读的不准的地方,同组同学帮助直到读好为止。
四、小组合作讨论
1、默读课文:同选一则寓言的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2、朗读课文:学当老师,给另一组的同学讲你学的寓言。
五、大组互讲,互学寓言,体会寓意(形成擂台赛看哪组学的好)
1、看图讲故事。
2、读文中带讽刺性的句子。
六、作业
想想现实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生字(卡片)
二、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写正确:
“丢”字是上下结构,中间的竖不能与下边的撇折合写成一笔。
“焦”字的上半部是四横,不能少写一横。
“算”的中间是“目”不是“日”。
“费”字上面的“弗”要先写“弓”字。
2、写美观:
“守”字的横不要超过“宀”。“丢”和“算”二字的下面的横却要与写长。“费”字上边的“弗”应尽量写扁。
3、描红。
三、读读想想
幻灯逐次出示三个句子:
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种田人丢下锄头,整天在树桩旁边等着。
读一读句子,去掉带点的词,句子的意思和原来一样吗?
(让学生感悟句子表达的具体性和准确性)
四、朗读比赛
两组比赛朗读。
五、你想对种田人说什么?
六、拓展运用
从文中找出你新学的词语抄写在词语积累本上。
寓言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入题
1、上学期我们学过一则寓言叫做《刻舟求剑》,讲了个什么故事,谁能说说!
2、这位刻舟求剑的人在上岸后能不能找到他丢失的剑?这个故事讽刺了──
3、像这样用一个短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是讽刺一些人,说是寓言。
4、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第九课《寓言两则》
二、题意
1、寓就是寄托、包含的意思。言则是讲道理。
2、则的意思是?(篇)
3、这两则寓言又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或是讽刺了哪种人。先来研究第一篇,跟着我一起写课题──亡羊补牢。
三、初读课文
1、让我们先来看看这篇故事讲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讲课文,了解故事。
2、谁能不看书,用自己的话将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3、听了同学讲的故事,课题中的亡是什么意思?能从课中文找出一个词来解释牢吗?
4、牢的愿意是指关性口的圈,而课文中指的是羊圈!
5、了解了课意,再去读课文,用一句话完整的句来概括课题的意思。
四、精读课文
1、亡羊就是丢失了羊,故事中,这位养羊人,共丢了几头羊,都是怎么丢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第一次: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⑴ 这羊少的原因是什么?
⑵ 窟窿:注意窿读轻声;记字写字;理解字义──洞。
⑶ 因为__________所以养羊的人少了一只羊。
第二次: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⑴ 这回丢的原因是什么?
⑵ 依然是那个窟窿惹的祸。你想对养羊人说些什么?
2、街坊也像你们一样的热心,当他在第一次丢羊的时候,就在劝他了,找出来读读。
3、对着街坊(解释:邻居)的好言相劝,养羊人却是那么地怎样?(说出他的不在意,无所谓)
4、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心情大不一样,他非常地──后悔!此时,他又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5、是啊,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用你的话来说说看吧。
6、以后,羊圈里的羊再也不丢了!
五、体会寓意
1、试想,当然劝过他的街坊正在好路过这儿,他会说些什么?
2、丢了两次羊了,如果再不修羊圈的话,后果会?
3、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的错误,只要( ),就( )。
4、所以在亡羊补牢后面还有一句话,就是──未为迟也(为时不晚)。
5、在生活学习中,我们一定也有类似的现象,联系生活的实际,四人一小组说说看。(环境污染、防眼近视)
六、认读生字
1、本文还有几个需要识字的生字:
寓、街坊、窟窿
2、书写提醒。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第一次 第二次
丢 丢
不补 赶快堵
又少 再没丢
未为迟也
第二课时
南辕北辙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寓言《亡羊补牢》的寓意,知道只要( ),就( )。
2、本节课,我们将一起研究另一则寓言,板书:南辕北辙
3、有知道这个故事的吗?来说说看(师适量补充)
二、了解故事
1、听了故事,你想说什么?
2、这位要去楚国去的人,能到到他的目的地吗?
3、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呢?(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三、精读故事
1、楚国在南边,这个人却要往北走,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他的朋友也在苦苦地相劝。找出他与朋友的对话,同学一起来读读。
2、分角色读。点评(读出了朋友的不解、诚恳,读出了他的固执)
3、用上虽然但这个名式来解释一下,这个人到不了楚国的原因。
(虽然他的马跑得很快,但离楚国越来越远)
4、朋友一连串的问题也没有让这位固执的人方向,只能看着他越走越远,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5、看着越走越远的车夫,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四、课外延伸
1、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魏策四》,是发生在战国后期的一个故事。想听听吗?
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是国君魏安厘王仍想出兵攻伐赵国。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安厘王,劝阻伐赵。季梁对安厘王说:今天我在太行道上,遇见一个人坐车朝北而行,但他告诉我要到楚国去。楚国在南方,我问他为什么去南方反而朝北走?那人说: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马好也不顶用,朝北不是到楚国该走的方向。那人指着车上的大口袋说:不要紧,我的路费多着呢。我又给他指明,路费多也不济事,这样到不了楚国。那人还是说:不要紧,我的马夫最会赶车。这人真是糊涂到家了,他的方向不对,即使马跑得特别快,路费带得特别多,马夫特别会赶车,这些条件越好,也只能使他离开目的地越远。说到这儿,季梁把话头引上本题:而今,大王要成就霸业,一举一动都要取信于天下,方能树立权威,众望所归;如果仗着自已国家大、兵力强,动不动进攻人家,这就不能建立威信,恰恰就像那个要去南方的人反而朝北走一样,只能离成就霸业的目标越来越远!魏安厘王听了这一席话,深感季梁给他点明了重要的道理,便决心停止伐赵。
2、古人还用文字记录下这个故事:
出示: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3、读这篇古文,感知古文的不同。几千年前的故事,你来品味品味,看能不能理解。
五、寓言故事
1、说说你收集到的寓言,看看大家能不能领会你所说的故事说,含着一个怎样的道理。
2、听了这么多的故事,的确让我们受益匪浅。在生活中,这些道理将让我们变得更加的明智。
寓言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古汉语的特点,初步了解古代文化。
2、掌握重要词语,常用词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3、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学生。
教学重点:
1、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
3、理解寓言的寓意。
4、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1、将所学的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2、体会通过故事情节的曲折和人物的丰满达到讽喻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共同探究美与丑这一主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欣赏老妇人心灵的美、追求树立自信的美,感悟生活中的各种美,同时也对丑的恶行也要加以揭露,以便警惕大家,使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美呢?今天,就让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其中东施的做法是否为她增添了美感呢?
2、生看后谈感受。
3、小结:同学们的感受值得珍视,就让我们走进文中,再去感受一下文人庄子是如何审视美与丑的。
二、读通语句,感知大意
1、老师范读,使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体验古人运用文字的魅力。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还要注意语气的停顿。相机解决颦、挈、亦字读音及字义。
3、学生齐读寓言,了解寓言的大致内容。
三、读懂课文,对照注释自悟文意。
1、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译文,揣摩句子意思。
2、同桌合作学习,联系说句意。
3、根据你的理解用讲故事的方式复述课文。
要求: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的意思,句子形式可以灵活一些,不必强求说法一致,只要意思不错即可,还可适当的穿插有关的背景资料。
四、细读课文,读懂句意。
1、西施和东施的对比,也是美与丑的对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请生速读课文,边读边划。
2、西施美: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1)读了句子后,体会到什么?(东施盲目效仿,不知西施没在哪?)结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资料来说一说。
(2)西施可真美,用个词来夸夸她!(美若天仙,绝代佳人,国色天香)
(3)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仍让人赏心悦目,就连东施也来学习她,东施是怎样效仿的,你能想象一下吗?可以做动作,可以用语言来描述一下。
2、东施丑: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过渡:看来东施效颦的确不怎么美,作者没有细致地描写东施的丑,而是重点描写了人们的反应。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刻意模仿,生搬硬套、无中生有)
(3)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东施的样子吗?(其丑无比)
小结:是啊!作者大胆舍弃对于东施五官的具体描写,而是通过东施刻意模仿西施皱眉捧心的丑态所引起人们的反应来进行侧面烘托,这种写作方法就是侧面描写。
(4)再读句子,试着读出东施的丑。
(5)学到这里,你想对东施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美已经有了新的认识,那么我要请教大家:
1、同样是皱眉捧心,为什么西施的样子美,东施的样子丑呢?
2、什么是真正的美,你能告诉东施吗?
3、东施听了大家对她的评价和建议后,我想她定会有自知之明,同时也会明白美与丑的真正含义,大家想象一下,东施今后会怎么想,怎么做?
4、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东施效颦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小结:是啊!不切实际地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让我们再读这篇寓言,去体会一下寓言的情境吧!
(5)拓展阅读《邯郸学步》。
六、作业布置
1、背诵《东施效颦》;
2、为本则寓言扩写并续写结尾。
扩写要求:
(1)可以以西施或东施或以路人为第一人称来叙述这则寓言;
(2)可适当加入一些细节(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来刻画人物的形象。
续写要求:
(1)注意保持上下文的行文连贯;
(2)可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
板书设计:
东施效颦
《庄子》
西施 自然流露赏心悦目
东施 刻意模仿适得其反
课后反思:
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顺其自然。
学习的拓展非常重要,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避免东施效颦的事情发生。
乐文中品读 趣中体味 明辨美丑 感悟生成
教学理念:
尊重和珍惜学生阅读中的自我体验,引导学生自己读进去,产生真实的体验,进而在师生交谈中完善体验并受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学生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强调自主体验的同时还要与同学交流合作,既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完善自己。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借用丑女东施模仿美女西施皱眉而变得更丑这件事,说明了人对自己要正确认识,不要做不切合实际的模仿,否则只能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文章短小精炼,语言生动活泼,寓意深远绵长。
教学策略:
用富有动感和表现力的肢体语言加深学生对文中重点实词的理解。采用自读感悟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能结合生活实际正确感悟运用这一成语。
教学目标:
熟读课文,体会古文的韵律美。
通过重点词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初步渗透古文学习的一些基本常识。
以学生感兴趣的参与活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体会文章的主题,联系自身实际谈感悟与收获。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感悟生成,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
教学过程:
在导入时我主要采取观看视频的形式引出课题,并随机拓展与文章有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对这则寓言有个感官的了解并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接着教师范读,指导停顿,注意节奏感,体会古文的韵律美。我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学生自读,相互校音,做到通顺流利。学生再读体会,初步感受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词语,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渗透学习方法,让学生借助注释,自主领会每句的意思。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借助肢体语言,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这样将文章以创编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课堂生动有趣。复述之后,师生共同评价,注意几个重点词语颦捧坚挈走是否强调到位。除此之外,我把东施带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生共同品味。从而理解和体会文章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以东施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苦恼,学生帮助解决:如:西施皱眉很美,我只是模仿她,可是为什么却招来很多人的恐惧与笑话?那么我今后该怎样做呢?谁能告诉我什么才是真正的美?结尾我用富有感染与启迪性的语言总结全文,并留下深深的思索。西施之美固然令我们眼前一亮,但东施之丑也令我们回味无穷,问世间:美与丑难道真的那么容易区分吗?
寓言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奕秋通国教诲俱学弗若曰矣。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根据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说说课文的内容。
情感目标:
懂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难点:
懂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领大家去寻宝。这可不是金银珠宝,而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文言文,文言文语言简练,含义深刻。
出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iàn)。”(学生齐读)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一是“读”,能正确隔词断句,把课文读通读顺。
二是“义”,能根据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
三是“悟”,能结合实际,体会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
1.课前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了,谁想展示一下?
2.指名读,学生评价,教师指导读好文言文速度要慢,能正确隔词断句。
3.师范读课文。读出抑扬顿挫的韵味,读一遍。根据老师读的用笔在文中标出停顿,并在心里跟着老师读。生给老师评议。
4.自己练习读,读不好的地方可以请教小伙伴,也可以问老师。
5.指名读,挑战读,师生评议。
6.齐读。
三、整体感悟大意。
1.对照着课本中的注释,结合着插图,自己试着揣摩每句话的大意,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作上标记,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课文大意,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还有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老师和同学共同讨论解决。
2.全班交流:
3.给下面的文段加上标点并翻译全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明确: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从上文概括出两个成语:专心致志心有旁鹜
5.译文:
弈秋是全国著名的下棋高手,让他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聚精会神,一心只听从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表面上也在听,实际上却一心想着有只天鹅将要飞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学下棋,尽管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成绩肯定赶不上人家。(难道)这个人的智慧不如那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
(1)小组代表说课文的大意,互相评议,补充。只要主要意思不错即可,学生说不准的,教师给予点拨。师适当板书。
(2)师说课文大意。生评议。
(3)小组质疑,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四、交流感悟。
1.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指名说。
师总结并板书(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善始善终、一心一意等,不能三心二意,)
2.你做到了吗?今后你打算怎样做呢?学生交流。
师小结:会读,能理解课文大意,能领悟其中的道理、认识了文言文,等等,这都是无价之宝,只要你继续努力,你会找到更多的宝藏。
五、品读,读出其中的韵味。
六、小练习:帮助学生背诵。
1.出示部分课文内容,一些重点词句用括号表示,让学生试着填空。
2.学生自己练习。
3.指名交流。
4.同桌互相检查。
七、课堂小结
八、作业。
正确地背诵并默写课文。自己设计作业。
板书设计:
学弈
一人 一人
专心致志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一心一意 不能三心二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材料的翻译训练,熟习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领。
2、理解专心致志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领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弈秋败弈》选自《刘子·专学》,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呢?
二、词语点读。
“非弈道暴深”,弈道:此处可解释为解决棋的困难局势的对策。暴:突然。深:深奥、复杂。“情有暂暗”:思想、心理上出现了暂时的糊涂。情:此处可理解为思想、认识、心理等。暂:暂时。暗:糊涂,不明白“笙猾之也”:笙曲干扰了他。猾:扰乱,干扰。之:代词,他,指秋。
三、出示文言语段,要求学生点读翻译。
四、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五、弈秋失败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六、读一读,练习背诵。
课后小结: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自己学习第二篇古文,学生能够运用课文材料,进行翻译训练,熟悉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领。
寓言教学设计15
【学习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学习重点】
感受优美的语言,理解寓言的含义。
【学习难点】
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白兔和月亮》一文中,白兔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明白了,拥有月亮,并不能给自己增加幸福,反而徒增苦恼,那就不如没有。《落难的王子》教人不要畏惧厄运,王子那样脆弱的人都挺过来了,谁又不能呢,厄运可以使人变得坚强。
2.走近作者
周国平,著名哲学家,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自我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关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3.相关资料
(1)英国作家萧伯纳有句名言“人生中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
(2)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
(3)介绍寓言
寓言,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淮南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特征:运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自主学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险象die()生
各具风yun()
得失之huan()
心旷神yi()
bing( ) 告
e() 运
lu( ) 去
che xiao()( )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2)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
(3)优美的姿态神情。( )
3.“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4.“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合作探究】
5、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把握结构)
6.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7.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
8.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揭示中心。
9.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10.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精读精练】
读《白兔和月亮》下面语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可是,说也奇怪,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消那个慷慨的决定。
11.这段文字采用哪些方法来写白兔?表现了白兔的什么特点?
12.选段第一句中的“仍然”一词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13她牢牢地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这个句子是比喻句吗?为什么?
14.选段最后一句中的“和人类不同的是”这几个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15.文段中说“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请你根据具体的情境,展开想象,将白兔所看到的“险象”具体的描述出来。
16.为这段文字添上一句结尾点明寓言的寓意。
【主题阅读】
小溪
⑴春天到了,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整夜听着她轻快的脚步声一路跳跃。
⑵初搬到山上时,正值严冬,又是风又是雨的。我只好蛰伏在我的小屋里,透过大大的玻璃窗,看云天夕阳的变幻,山间晚雾的弥漫;除此之外,就是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我一直没见过小溪的模样,但我和她却是那样熟识。深沉的夜里,当我读累了,写疲了时,我就放下书,搁下笔,静静聆听小溪以她独特的“溪语”诉说着大地的心声。屋外寒风凛冽,冷雨敲毫,小溪的脚步总是迟缓沉重的,是她也耐这冬日的冷寂?她可曾看到我窗口透出的一荧灯火,体会些许我关怀的心意?多少时候,我俩是深相契连的。
⑶天气渐渐暖和,小溪的'步子也开始变得轻快流畅。想来,她一路穿过青山,行过原野,蓦然发现溪边的小花结了苞,小草冒了芽,初生的小蜗牛怯怯地探出了触角;大地一片青葱,万物欣欣向荣,便不由得一阵惊讶,一阵欢喜,忙不迭地要将这好消息带给大家。听听,这小溪正以愉悦的声音告诉你一
个亘古弥新的故事:春回大地!
⑷什么时候,挑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我也下到小溪,探访我这位神交已久的老朋友,小溪不知将以怎样的欢乐迎接我哩!
17、把“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 ”中的“活泼”换成“活跃”好不好?为什么?答:
18、“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句中“生动的音符”指的是什么?答:
19、小溪的脚步“迟缓沉重”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轻快流畅”又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答:
20、“忙不迭地要将这好信息带给大家”中的“好信息”是指什么信息?答:
21、作者在本文里主要是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把小溪写得活灵活现的?
答:
【拓展提升】
22.寓言、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意味的故事。主人公多为,也可是人或非生物。篇幅大多,情节较,主题充满智慧和哲理。大多采用和的表现手法。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故事是古希腊的《》。
23.由今天所学内容我们知道应如何面对厄运?我们遭遇厄运的人应怎样培养坚韧意志?从自己或他人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