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时间:2023-01-23 17:25:1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海鸥,飞吧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的想象的。

  教学难点

  同上

  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到“锯”,等字,会写雀、取、察等字。

  能力目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情感目标

  3、激发学生动物的兴趣。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谁见过大海吗?见过大海的同学又有谁看到过那在大海上自由自在飞翔的海鸥吗?我想,凡是见过大海和海鸥的同学都会被海的总起来壮阔所震撼,都会为海鸥寻矫健优美的自由身姿所吸引。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生字让学生通过查工具书能够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再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引导理解:课文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 观察图画中的海鸥

  2、小组汇报课前准备的有关海鸥的资料。

  1、 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 同桌互相合作识记生字

  3、 互查识字情况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课文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采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一火力读等。

  质疑激趣让学生各抒己见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为后面的理解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教程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

  学生的活动及学法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一、 检查复习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再读课文,加深感悟

  1、 质疑解难。

  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

  2、第一部分: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弥漫、气息、一抹、乖巧、歇脚、触摸、欢愉。

  3、第二部分: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从几个方面写了友人和小海鸥的情感;能够找出体现友人与小海鸥浓厚情谊的语句,并体会这些语句的意思。

  重点引导理解:它应该属于大海。

  2、指导说一说:你喜欢文中的山雀吗?为什么?

  l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

  2、(讨论并交流)说说词语的意思。

  3、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地说出自己是怎样理解的'最后教师再引导小结,给学生以正确的结论。

  注意:抓住要点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友人和小海鸥结下的友情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要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分层理解。

  以读代讲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读题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并在评价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

  教学教程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

  学生的活动及学法

  设计意图

  巩固练习。

  1、 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

  2、 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

  练习书写

  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板书设计

  海鸥,飞吧

  海边弥漫着海洋的气息,和海鸥交上了朋友。

  弥漫、气息、 一抹、乖巧、

  歇脚、触摸、 欢愉。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2

  这是一篇关于清明节由来的传说,讲的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相传,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随臣介子推,在重耳饿得头昏眼花时,割肉奉君。他护主救国的举动,感动了晋文公。后来重耳当上了国君,不忘此事,想封他为官报答他。介子推一一回绝,为避当官,他躲进深山。晋文公想逼他出来,放火烧山。介子推宁可焚于柳下,也不接受恩惠。他不图富贵,不居功劳的精神,激励着晋文公执政清明,完成治国安邦的大业。日后,晋文公怀念他,定他忌日的第二天为清明节。百姓安居乐业,也十分怀念介子推。因此,每逢清明节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他。慢慢地清明节成为我国的传统节日。

  本文语言朴实,故事曲折,引人入胜,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好素材。

  课文配有二幅插图:第一幅展示的是介子推割肉奉君,重耳深受感动的场景;第二幅展示的是清明节这一天,晋文公在“清明柳”前祭奠介子推的场景。这二幅图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重点,理解课文。

  [设计理念]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本课设计将从问题入手。只有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以此为抓手,解词析句,探究问题,才能深入地理解课文,从而达到知识、能力、情感共同提升的目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并理解本课生字词,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字词的兴趣及能力。

  2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反复默读,深入地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感受并崇尚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清明”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春秋五霸晋文公的简介及春秋战国的地图等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调动积累,引起阅读期待。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9课,请与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时注意的事项)

  2谁愿意把你知道的有关”清明节”的信息说一说,与大家一起分享。

  3大家对清明节是怎样来的;清明节是什么样的节;清明节有哪些习俗等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再谈一谈你对“清明”一词的理解?

  (学情预设:此时学生的理解,或是表面的、浮浅的、单一的,或是略有感知却不知如何准确回答的)

  小结:大家对“清明”一词有了初步的理解。我相信,待我们深入地学习课文后,你对这个词会有更深刻地理解。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文本。

  1自读课文。

  要求:①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利用工具书,查出解释,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传统、流亡、感人肺腑、狼吞虎咽、郑重、治国安邦、清明、念着、荒山野岭、恸哭、寒食节、祭奠、鞭策、座右铭、井井有条、安居乐业、不居功劳、不图富贵)

  ③把课文多读几遍,达到读通、读顺、读熟的目标。

  2检查自读的情况。

  ①同桌互读互查,检查生字词及读书的情况。

  ②师生借助字卡,认读生字词。

  ③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

  ④师生讨论、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质疑问难,理清思路,培养问题意识。

  1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及内容,或提出有利于深入理解课文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分三个层次解决。简单问题学生相互提示解决;与课文联系紧密的重点、难点问题留在学课文中解决;其他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课外资源、或课余时间讨论解决)

  2梳理、归纳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①清明节是怎样来的?

  ②清明节是纪念谁的,纪念什么?

  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解决“清明节是怎样来的”问题。

  ①组织自读,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学情预设:或用在书上分段标画的方法;(参考教参253页)或通过示意图来表示故事主要人物的人、事、物之间的关系;或通过读书看插图,提示重点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②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清明节的由来”的问题并用示意图表示。(可以指导学生用反推法,理清文章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例:(注:下文中的小号字与前面画横线的词语组成一个问题,以便提示学生深入思考)

  清明节的`由来怎样来的百姓纪念的习俗沿袭而来为什么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怎么知道的晋文公定“清明节”为什么见“清明柳”就像见到介子推二者之间的联系晋文公烧山,逼介子推做官,介子推焚于柳下为什么报答介子推割肉奉君之恩为什么流亡时,割肉奉君,愿主公常清明

  ③各组代表展示并介绍探究成果。

  学情预设:学生渴望了解重耳流亡的背景。

  四、引进课件,补白背景,理解割肉奉君的意义。

  ①出示春秋战国的地图,简介当时各国征战的历史背景。

  ②出示一代明君――晋文公的资料,讲述晋文公统一中原,成为春秋五霸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晋文公流亡的原因,及他做国君时治国的二大策略,认清晋文公使中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没有战乱,百姓安居乐业的现状,明白介子推割肉奉君的动机。

  五、再读课文,调动积累,理解“清明”内涵。

  第二课时

  一、指导读书,深入理解,品味“清明”内涵。

  1读第一段,随机处理“传统节日”“感人肺腑”等词。

  2(读2――8段)了解清明节传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引导学生理解重耳为什么感动,边读边想象重耳饥饿难挨的情景。

  ②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好君臣的对话。重点理解介子推的话“做治国安邦的清明国君”。初步理解“清明”的内涵。(引导学生联系重耳流亡的背景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社会现实,谈出自己对“清明”的理解。可以理解为不做昏君,做个清正、廉明、勤政的国君。)

  ③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一一回绝”“放声恸哭”所表达的内容,认识介子推拒绝做官,不图回报的高风亮节。

  ④读读、议议,“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意思,说说你对介子推的认识。(让学生在议论中感受到我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

  ⑤指导学生默读,注意“寒食节”与“清明节”纪念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想一想,晋文公下令定了二个节日,为什么只有“清明节”成为传统节日?这说明百姓崇尚什么,追求什么?

  ⑥联系“清明”前后的气候特征及自然景象,联系老柳树死而复活的样子,再体会“清明”的内涵。(“清明柳”既表示杨柳返青,万物鲜明的季节,又表示对介子推的怀念)

  ⑦默读课文,想一想,晋文公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与介子推有什么联系?对百姓有什么影响?说说百姓后来为什么自发地过清明节。理解“清明”的内涵。(表达百姓希望有一个政治有法度、有条理,百姓安居乐业社会)

  3朗读全文,感受介子推爱国护主、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精神及晋文公勤政清明、安邦治国的品质。

  第三课时

  一、指导学生写字。

  1注意易错的字,要写正确。

  ①“肺”字的笔顺。共8笔,最后一笔是竖,它穿过横、横折钩,一通到底,且直且长。

  ②“昏”“荒”二字不可多一点。

  ③“臣”字中间不是“口”。

  2把字写好看。

  ①“邦”字,左右结构,左高右低。

  ②“荒”“策”“墓”上中下结构的字,要写紧凑,不可过长。

  ③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两边大小、位置。

  ④“鞭”左高窄右矮宽。

  3学生书写练习。;

  二、小组交流。

  1说说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

  2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和同学们交流。

  三、读“学习链接”,与同桌相互说一说清明节的第二种说法。

  四、小组讨论,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清明节的知识。

  五、美读课文,填写词语花篮。

  六、布置作业

  说说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故事:所有的家长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并向他们祝贺。而孩子呢,只有几个知道父母的生日,而没有一个向父母祝贺。通过这么一问,孩子沉默了,经过点拨,他们愿意通过不被父母察觉的方式知道父母的爱。这一转变,是在课堂上,这堂课由兴奋到沉默,又由沉默变得热闹。正是这一沉默,开启了孩子爱父母的心灵之窗,因而叫可贵的'沉默。

  教学目标:

  1、认读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有意识的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为什么是可贵的沉默。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些什么?

  引导说出须探讨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为什么又是可贵的沉默?

  二、学生自学

  1、要求:一遍读一边想本课的事发生在那里,是一件什么事,同时在难懂的地方画“?”。

  2、自读课文,完成以上两个问题。

  三、检查读书情况

  1、朗读,每人一段。纠正错误。

  2、读划得词,解决词语难题。

  3、总结事件:课堂上,老师问--------孩子---------不久,家长会-------,我明白------

  四、再读课文

  争取能叙述故事。

  五、作业

  查字典,整理词语意思。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1、读热闹场面(1—9)

  你体会到了什么?看图想象热闹场面。

  2、读(10--16)段,思考:孩子是在什么情况下沉默的?

  看图,体会为什么沉默。

  你有何想法?

  3、读17、18段,齐读

  回答:你明白为什么是可贵的沉默吗?

  二、谈体会

  学了这课,你有何感想?

  三、作业

  写学习体会。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4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5课争吵。谁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和克莱蒂之间因为本子弄脏而发生争吵的事。

  2、文中的“我”和克莱蒂既是同桌又是好朋友,他们到底为什么而争吵?

  克莱蒂不小心弄脏了我的本子,我因为嫉妒他获奖报复了他,于是两人发生了争吵。

  二、新授

  (一)我的表现

  1、争吵后两个人各有什么表现,事情有什么结果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请同学们默读5—8自然段,找找争吵后我和克莱蒂各有什么表现,用不同的符号勾画下来,并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他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3、学生自读,勾画。

  4、汇报

  ①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板书:不安后悔)

  不安是怎样的心情?我为什么会不安呢?请大家读读前文找答案。

  这句话还写出了我的什么心情?(后悔)我为什么后悔呢?

  ②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我想起那次去他家玩,他帮助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的情形。还有他来我家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诚心诚意地欢迎他,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

  想到了克莱蒂种种的好,我的心理更觉得后悔,觉得自己不该那样做。

  点拨:同学们,我们刚才抓住了“不安”“后悔”这两个关键词,并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了我为什么不安和后悔,现在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读出我的不安后悔。

  生有感情朗读

  ③我又记起~~~

  知道自己错了想要去认错,可是碍于面子怎么也说不出口,这种心情可以怎样形容?(板书:矛盾)

  5、小结:刚才大家交流了争吵后我的表现,从中体会到我不安、后悔、矛盾的心情。

  那争吵后克莱又有怎样的表现?

  (二)克莱蒂的表现

  1、

  ①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神态的描写)

  克莱蒂为什么悲哀?(板书:悲哀)

  过渡:争吵后,我想起了克莱蒂种种的好,克莱蒂呢?也可能会记起我的好,回忆起他们一起玩耍、学习、一起放学回家时的情景。他们是那么要好,可今天却为一点小事争吵,想到这里,克莱蒂眼睛里流露出悲哀的神色。

  ②于是克莱蒂又对我说:“我在外边等着你!”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

  他们俩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请你联系上下文来体会。

  2、此时此刻,两个好朋友的`心理是多么得复杂,老师讲的功课我可能一句也没有听进去,克莱蒂呢,也可能一句也没有听进去,这一天过得多么难捱。

  看课文的这句话“终于挨到了放学。”挨可以换成别的词吗?

  (三)和好如初

  1、终于挨到了放学,两个人的争吵最终是什么结果呢?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和好如初、重归于好)

  让我们分角色朗读一下他们和好的部分吧。

  2、两个好朋友由争吵又变得和好如初,我们的一颗心也落了地,我们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

  3、学了课文,你喜欢文中的那个人物?为什么?

  4、我想同学之间冲突、争吵是难免的,当发生争吵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王老师想告诉大家,朋友之间相处要宽容,发生了冲突要主动认错,像克莱蒂那样先伸出和好的手,你就会发现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爱会像空气一样包围在你的身边。这是老师送给你的爱的教育。文中父亲也给了我很多爱的教育,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

  三、写法指导、练笔

  课文学完了,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主要是通过哪方面的描写表现我的心理活动?

  克莱蒂的心理活动又是通过哪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呢?

  大家想想如果调换过来,我的心理活动通过语言、神态来表现,克莱蒂则是直接描写他的内心活动,行不行?

  点拨:当用第一人称写作也就是以我的口吻来写时,我的心里活动要通过直接的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而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应该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

  现在请同学们想想你和同学之间发生过什么事,像课文那样写出你的心理活动。

  想想你想写什么事?想写出你的什么心理活动?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说出纸的发明经过。

  4.知道纸是怎么发明的,知道外国人懂得造纸术比中国迟一千多年,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过程与方法

  1.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预习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把握文章大意,理清纸的发明的过程。

  3.引导学生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纸是怎么发明的,知道外国人懂得造纸术比中国迟一千多年,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教学难点

  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和身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远古时代没有纸。商朝时,人们将字刻在龟甲、兽骨之上,这就是最早的古文。周朝时,人们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来用麻纤维造纸。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造纸。从此,纸的产量大增。唐朝时,造纸术开始外传朝鲜、日本和阿拉伯、欧洲等地。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借助工具书,熟悉部首查字法,查找生字的读音和意义。

  (1)确定生字部首,学习部首字法。

  (2)以“豪”字为例讲解部首查字法,学生跟着做。

  要点:部首目录→部首几画(部首)→检字表→部首→数除部首外几画→找到相应字的页码→字典正文。

  (3)口头归纳:查上不查下,查左不查右,半包围查外面,独体字查起笔。

  2.对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伟”左窄右宽,右边的“韦”第三画是横折钩。

  “册”左右疏密宜均匀,“册”的第一、三画是竖撇。

  “存“的第一笔和第三笔要写得稍短点。

  易错提示:

  “社”的部首为“礻”而不是“衤”。

  3.多音字。

  累léi:累赘lěi:积累lèi:劳累

  鲜xiān:鲜明xiǎn:鲜为人知

  4.理解下列词语。

  创造:发明、制造了前所未有的事物。

  (例句: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铸刻:在金属上刻、铸文字。

  (例句: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携带:随身带着。

  (例句:图书馆禁止携带宠物进入。)

  蚕茧:蚕吐丝结成的壳,椭圆形,蚕在里面变成蛹。

  (例句:蚕茧是织造丝绸的原材料。)

  篾席:竹篾编的席子。

  (例句:夏天躺在篾席上很凉爽。)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讲述了纸的发明过程。

  2.在发明纸的过程中,先民们都做出了哪些尝试?

  明确:将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或者青铜器上--刻在竹片和木片上--将文字写在帛上--麻纸的出现--蔡伦改进造纸术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掌握了部首查字法,并且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同学们可以在课后,试着去查找我国四大发明的故事。在下一堂课的学习中,我们将重点讲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手术伟大录入手册保存

  约会经验阿姨欧洲社会

  2.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在掌握了部首查字法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生字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这一节课上,我们将深入学习课本内容,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在纸发明以前,人们是用什么记录文字的?

  2.我国最早的纸是什么做成的`?

  明确:是用麻做成的。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是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3.蔡伦对西汉时期的麻纸,进行了怎样的改造?

  明确:蔡伦吸收长期积累的经验,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4.为什么蔡伦改进的纸能够被流传下来?

  明确:蔡伦改进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5.课外拓展。

  (1)蔡侯纸:蔡伦曾被封为“龙亭侯”,由他监制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2)四大发明: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悟?

  明确:读了这篇课文,我了解了纸的发明过程。在纸的发明创造中,我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明确:通过对纸的发明过程的描写,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纸的发明

  纸发明以前——甲骨、青铜

  西汉时期——麻纸出现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

  后来——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促进文化的发展

  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和合作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达到能背诵两首诗。

  3、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体会诗人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

  2、预习要求:

  (1)练习把古诗读得正确、流利。

  (2)搜集有关春天的`诗歌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揭题

  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齐读课题

  咏柳:咏即赞美

  二、明确学习目标。(反思时明确)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过渡语: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那就从课文中找答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淘、涯等9个生字。读好应这个多音字,区分尊和遵这两个同音字。

  2.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课诗歌。

  3.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更赞同哪一个?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更赞同哪一个?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视频,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1. 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都是寓言故事,有文言文的寓言故事,也有童话版的寓言故事。知道吗,寓言故事也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

  2.板书课题。

  (1)知道池子指的是什么吗?

  (2)出示“池子”在词典中的解析:①池塘;②浴池;③舞池;④寺庙中烧香的香池。

  (3)诗歌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呢?让我们去诗歌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课后生字表,自由朗读课文。并标出这首诗歌有多少个小节。

  2.结合上下文,想一想本课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池子”一词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平时习惯说“池塘”“水池”。为学生出示词典中的注释,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来准确理解池子的意思,有意识的促使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以提高自学能力。】

  3.请九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小节。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1)“应”字正音。出示:应验、应该。

  (2)“池子”到底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池子”就是指池塘。

  (3)找一找哪几个小节是池子说的话?哪些是河流说的话?

  三、角色朗读,初识观点

  1.分角色朗读池子与河流的对话。

  2.学习池子说的话。

  (1)自由朗读第1-5小节,想一想:池子要河流抛弃怎样的生活?

  (2)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

  (3)全班交流。从河流的语言中可以感受到自己很满意如今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

  3.学习河流说的话。

  (1)自由朗读第6、7小节,想一想:河流赞同池子的提议吗?

  (2)“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河流遵循的是什么自然规律?

  4.池子与河流最后的结局分别是怎样的?

  四、辨析观点,总结寓意

  1.你觉得池子与河流谁说的话更有道理?说说理由。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像池子与河流这样的人吗?

  3.思考:你从这首诗歌中懂得了什么道理?生活与学习中,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板书设计

  8.池子与河流

  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

  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8

  一,学习目标

  1,把握写作要求,调动生活得积累,拓展思路,把自己最想学得内容写下来。

  2,把想写的内容写具体,把句子写通顺。

  二,学习重,难点

  1,拓展写作思路。懂得再学习,生活中选材。

  2,运用写作办法把内容写具体,把句子写通顺。

  三,教学过程

  {一}激题导入

  1,误语

  2,出示本次习作要求{原文}。

  {二}品题明确目的

  1,自由读题,边读边想:

  本次的习作要求是什么?

  2汇报,师生共评。

  学生所述内容是否符合题意?为什么?

  {三}开启思路

  1,放“电影”

  请大家闭上眼睛,播放电影一样把你生活中经历的事,看到的景物,周围接触的人,你的各种魄力的想象播放一遍,注意想想哪个给你的留下的印象最深,你最想写什么?

  2,定格放大

  请大家睁开眼睛,同学们一定却看到了丰富多彩的画面,那么你最想写什么呢?请再闭上眼睛把这组画面定格,并把它放大,仔细“看好”每一个细节。

  3,慢放重现

  习作提示中有一条要求:把内容写具体,如何写具体呢?请大家把刚才定格放大的画面再脑子里慢放重现,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看”仔细。如果事情的要仔细看清楚的前因后果;如写景物的`,要理清顺序;如写人物的,要想想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他{她}?

  四,小组交流

  1,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最想写什么?初步打算怎样写?如何把它写具体?互相帮助提提意见。

  2,全班交流,说说写什么,打算怎样写,互相启发,鼓励其他同学,想他人所未想,写别人所未写的内容。

  {五}试写初稿

  学生初写,教师监视,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六}评议初稿

  1, 小组内轮流读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

  2,请一两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七}赏析优秀片断

  每个小组推选一两个优秀片断,请同学们进行赏析。

  {八}修改习作

  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庇靡鸦岬姆椒ㄗ灾餮习生字,会读会认会写。并能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查字典等方法理解“心花怒放”、“贪得无厌”、“闷闷不乐”等重点词语。

  2.通过阅读,使学生认识到贪得无厌是愚蠢的,是不会得到幸福的。感受国王的感情变化,体会作者有层次地反映人物感情变化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国王的两次说话,找出国王感情变化的词语。

  难点:联系课文讨论“什么是幸福”。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1苯淌Π迨榭翁猓引导学生读课题,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苯獯鹗裁词堑憬鹗酰激发学生去探究谁拥有点金术,拥有了点金术后会有什么事发生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毖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2 用已掌握的方法学习生字。强调读准字音,记清字形,并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给生字组词。

  3苯淌τ锰写生字,分析字音、字形的方法帮助学生巩固学到的生字。

  4被卮鹂吻疤嵛剩核拥有了点金术?拥有了点金术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感情朗读,精读课文

  1蹦读课文第1、2段,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国王?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从学生的回答中提出“贪得无厌”这个词语,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来理解词语。)

  2笔Γ何什么说麦得斯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国王?

  3笔Γ旱闭飧鎏乇鹣不督鹱拥墓王听到神灵的话时,心情怎样?(出示课件麦得斯)(生:心花怒放。教师板书)

  4笔Γ菏裁囱的心情可以用这个词语来形容?理解“心花怒放”的意思。

  5笔Γ郝蟮盟故且蛭什么而心花怒放呢?(出示课件:是因为。)引导学生说完后读一读这种句式。

  6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我将成为世界上最富有、最幸福的人了。”

  7 师:从这句话里,你体会到麦得斯认为幸福是什么。

  8笔Γ海课件出示方法)你们是用了上面哪几种方法来理解课文的?(教师归纳总结出理解词语、有感情朗读两种学习方法)

  9笔Γ嚎蠢春⒆用歉詹叛У煤苋险妫下面请孩子们用老师教给的方法,结合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示,自学课文第4到8段。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如下:

  默读课文第4到8段,用“--”勾出描写国王心情变化的词语。用自己知道的方法理解课文里不懂的.词语。

  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国王感情变化的过程填空:

  (1)麦得斯心花怒放,是因为他将成为世界上最富有最幸福的人。

  (2)麦得斯,是因为。

  (3)麦得斯,是因为。

  (4)麦得斯,是因为。

  (5)麦得斯,是因为。

  10毖生汇报学习情况。老师引导学生说出国王心情的变化情况,完成课件出示的填空。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扫兴、闷闷不乐、饥肠辘辘、痛苦。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这些词语。并带着理解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指导读好“神啊,我这么爱金子是愚蠢的,把金子都拿走,还我的女儿吧!”这句话。示范如下:

  师:他拥有了点金术,可以把碰到的一切都变成金子,他穿的是金子,睡的是金子,看到的也是金子,他得到了金子,但同时,他却失去了像花一样美丽的东西,失去了美味可口的食物,失去了他最喜欢的女儿,他感到幸福了吗?(生答:他感到痛苦了)他痛苦地对神说--

  生:(课件齐读)神啊,我这么喜欢金子是愚蠢的,把金子都拿走,还我的女儿吧!

  师:(课件)谁能把“他痛苦地说”中的“痛苦”换成其他的词语?

  师:换得都不错,用你们换的词语再读。

  他难受地对神说。

  他难过地对神说。

  他伤心地对神说。

  师:想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吗?师范读。

  师:为什么他要说这么喜欢金子是愚蠢的?

  生:因为他还失去了很多东西……

  师:失去了鲜花,他感到扫兴;失去了牛奶面包,他有一点感到闷闷不乐;失去了女儿,则让他感到了痛苦,他终于对神喊出了:神啊,我这么喜欢金子是愚蠢的,把金子都拿走,还我的女儿吧!

  11笔Γ壕过亲身的经历,麦得斯现在最想做什么?他做了吗?请孩子们自学书上第9到11段。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课件出示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引导学生思考:经历了这些事情,国王的心情从心花怒放到痛苦,他明白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金子可以换取很多东西,但是,也有很多东西是金子换不到的;拥有了金子,不等于就拥有了幸福。麦得斯永远也忘不了这个教训。

  四、感悟体会,课后延伸

  1币求学生根据板书的表现心情变化的词语,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最想说点什么呢?

  师总结:很高兴同学们能从这个童话故事中悟到这么多的东西。其实这篇课文教给我们的不止是这个深刻的道理,课文里还有很多像“心花怒放、闷闷不乐”一样优美的词语,孩子们能照着样子自己课后去积累几个吗?下课后有兴趣的多收集一些吧!

  板书:

  点金术

  心花怒放-很高兴-扫兴-闷闷不乐-痛苦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10

  一、导入:

  这节课

  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少年王勃》。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你认为“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精读全文,中心话题:王勃是什么样的人?

  ㈠

  谁能说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有才气”或者“奇才”)

  〖预设一】:“有才气”或者“奇才”,这可能是很多学生的认为。

  〖预设二】:也许,学生还会读出:他是个孝顺的人,是个谦虚的人,勇敢的人,是善于观察和肯思考的人……

  ㈡

  相机教学,精读全文。

  1、围绕“很有才气”精读课文:

  ⑴其实全文处处都能体现出王勃是一个有才气的人,请大家默读课文,仔细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一个奇才?

  ⑵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写王勃很有才气的句子,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⑶交流以上问题,相机精读全文: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很有才气?

  ①“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王勃是山西人,听说,可见名气很远,王勃的才气早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

  ②“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为什么大家不敢答应?说话训练:此时在座的客人会想些什么?(都督邀请的可都是一些名士呀。)

  别人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时候,王勃在干什么?“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凝望----认真地观察,换成看可以吗?只是在看在观察吗?---边看边想,在思考,认真观察并认真思考,这是写出好文章的前提,我们同学们写作文也要这样。)

  我想请同学们把这段话再用心读一读,边读边体会一下写好一篇文章的过程。

  【媒体出示:“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③“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文思如泉----才华横溢,笔走如飞----写作速度非常快,就像事先写好背出来的一样。

  是事先准备好的吗?(路过南昌、探望父亲)

  ④“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拍案叫绝”的意思。

  插叙:原本这位都督的女婿,也是一位学士,事先准备了一篇文章,打算在这次宴会上展示一下的,让别人写也只是客套话,这么短的时间,写出一篇好文章,确实很难,哪想,少年王勃不但写成了,还写得特别好,难怪都督要----拍案叫绝。王勃让都督从很生气到很欣赏,的确靠的自己的才气。

  ②文章写法的指导:虽然这段话没有直接去写王勃多么有才气,但是作者通过写都督的表现却也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王勃的才华横溢。这样的写法就叫做侧面描写。

  ⑤“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千古传诵”的意思。

  ⑥引导补充:课题“少年”---王勃当时只有14岁。

  小结:课文中许多地方反映了王勃是个很有才气的人,-----奇在年少,奇在写的速度快,奇在勇敢,奇在博学多才。

  三、学习三四自然段,体会诗句描写的美景

  1、滕王阁自古就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更是因奇才少年王勃写下一篇千古传诵的《滕王阁序》

  而享有盛誉,其中,有一诗句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知道是哪一句吗?

  【媒体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学生齐读。

  2、你们怎么结合课文来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呢?谁来说一说。

  生:(课文第三小节就是诗句的意思,让该生读)

  【媒体出示:“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教学要点:

  ①“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就是“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意思。

  ②野鸭----孤鹜

  突出:一只

  “齐飞”----缓缓地飞翔、轻轻地飘荡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们真不简单!多么迷人的.江上秋景,让我们和王勃一起来欣赏,谁能把这迷人的秋景读出来吗?

  指名读,赛读与评点,学生齐读。

  教师带读:“远处,-------。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灿烂的云霞在天边-------------”

  激励: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这可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啊!

  4、多美的景色呀,我们一起来吟诵诗句。学生齐读。

  5、此时此刻,欣赏着这迷人的秋景,吟诵着千古佳句,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6、知道老师最想做什么吗?这么美的情景,难道不想把它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之中吗?所以,老师最想做的是,请你们用最短的时间把他背下来。

  四、小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相机拓展,引导课外探究。

  ①古今中外,像王勃这样的少年奇才,历史上还有很多,你知道那些?

  2、结束语:

  王勃在写这篇名文的时候非常年轻,所以课文的题目叫《少年王勃》。老师相信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一定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老师也衷心希望我们班能出现像少年王勃那样有才华的人才。

  五、作业:

  我国古代像王勃一样才思敏捷、下笔成文的人很多,课后搜集有关资料,准备参加班级故事交流会。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11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与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有关的故事。变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语言纯朴,情节简单,所反应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

  知识梳理

  体会人们在保护橡树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真实感人。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一些重点的词句,多读多想,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所要赞扬的精神。教学中还要多给学生读书的机会,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悟情,把对筑路工人高尚行为的赞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3.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话中受到启示,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表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学习难点

  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引导法

  细读课文,展开联想。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出示宽阔笔直的公路和高大的橡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形容一下。

  2.齐读课题。

  3.小组交流、讨论。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用时:8分钟)

  1.从导读入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可在检查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2)理解词语。

  3.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宽阔()挺拔()楔()子

  4.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5分钟)

  引导学生用段意叠加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说说。

  四、细读课文,品味升华(用时:17分钟)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引导学生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3.引导学生想象: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4.引导学生针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5.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6.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能体现工程师和工人们“高尚的`心”的句子,抓住其中的重点词语,说一说你的体会。

  7.说一说自己读文后的体会。

  8.学生讨论、交流。(为了保护橡树,工程师让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

  9.学生读文,画出句子。

  10.小组内交流、讨论。

  11同桌交流、探究。(这么一棵粗壮、挺拔的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12.通过读文,小组内研究工程师的话的意思。(上级领导不会责备我们了,热爱大自然的人们也不会责备我们了。)

  13.学生画出相应的句子。

  14.自由读文,说一说体会。

  五、巩固学习(用时:5分钟)

  引导学生积累词句。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

  1.学生积累词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展示。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四作业: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学习《春日》)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

  五、作业:背诵。

  古诗两首

  咏柳春日

  碧玉妆成一树高,胜日寻芳似水滨,

  万条垂下绿丝绦。无边光景一时新。

  不知细叶谁裁出,等闲识得东风面,

  二月春风似剪刀。万紫千红总是春。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13

  【课前解析】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讲述了一家帽子店只做方帽子,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直到有一天人们觉得方形的帽子又奇怪又不舒服,于是尝试着做圆帽子像碗一样扣在头上。再后来在方帽子店的对面开了一家各式各样的帽子店,人们逐渐进入新帽子店,方帽子店的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这个故事提醒人们事物是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适应新时代的变化,才能更好地生存。

  关注略读: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有所不同,教学目标指向“粗知文章大意”。呈现方式也不同,在文前有“学习提示”。本文中“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是对前面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复述方法的迁移运用。

  关注课文插图:插图中,在方帽子店门口,两个扣着方帽子的大人,看到戴着圆帽子的小孩时一脸惊讶。课文插图与故事内容相对应,有助于图文对照,理解故事内容,感悟故事主旨——时代在发展,要与时俱进,不能因循守旧。

  关注写作特点:课文能对比的手法表现新旧事物的不同与更替的原因。如:方帽子与圆帽子,大人与孩子对待方帽子、圆帽子的态度,两家帽子店,人们戴上不同帽子的感受。对比在文中处处可见,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关注课后拓展:

  ◇有关创新的名言:

  苟日新,日日新。

  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合理的,尤其是有效的管理。

  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教学目标】

  1.认识“橱、改”等6个生字,读准“嚷、溜”2个多音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旧事物被新事物淘汰的规律。

  3.能说出故事中让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内容,并复述这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

  1.懂得与时俱进,不能因循守旧的道理。

  2.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内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橱、改”等6个生字,读准“嚷、溜”2个多音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旧事物被新事物淘汰的规律。

  3.能说出故事中让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内容,并复述这部分内容。

  【教学过程】

  一、生活入手,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说到帽子,大家都很熟悉。你们喜欢戴什么样的帽子呢?可以从质地、形状、款式等方面说一说。

  学生交流。

  预设:舒服的、流行的、漂亮的等等。

  出示课件1:

  2.各式各样的帽子,同学们是各有所爱。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顶奇特的帽子,你们瞧!这样的帽子戴起来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出示课件2:

  学生交流。

  预设:看上去硬邦邦的,戴着不太舒服。

  3.想一想如果有一家只卖方帽子的店,你觉得这家店的生意会怎么样?

  集体交流。

  4.那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到方帽子店去看一看。

  出示课件3:

  (设计意图:从生活谈帽子、谈感受入手导入新课,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阅读故事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一遍。教师提出读书要求。

  出示课件4:

  2.认读词语

  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词语宝宝从课文中跑出来,你还认识它们吗?

  (1)带拼音,男女对读词语

  (2)去掉拼音,指名读

  出示课件5.6:

  (3)理解词义

  理解“橱窗、古董、一溜烟”的词义。

  出示课件7.8.9:

  3.识记生字

  (1)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强调“橱”是翘舌音,“筒、董”是后鼻音。

  出示课件10:

  (2)学习多音字“嚷、溜”

  出示课件11.12:

  (3)说说识字方法

  ①熟字加偏旁

  出示课件13:

  ②开火车组一组

  出示课件14:

  (设计意图:先解决生字新词问题,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为阅读理解课文打下基础,扫清障碍。)

  三、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默读课文,厘清脉络。

  出示课件15:

  2.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出示课件16: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层层深入,便于学生整体把握好文本。)

  四、默读课文,细读感悟

  1.说说你最意想不到的内容

  出示课件17:

  预设1:大人们明明戴着方帽子不舒服却不肯改变。

  点拨:从“总是”“一直”我们可以看出大人们的思想保守,不愿改变。

  出示课件18:

  预设2:方帽子店的主人看到自己儿子戴圆帽子时恼羞成怒。

  点拨:从对方帽子店主人和儿子的语言、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固执己见,对于新生事物不能接受。而他的儿子则不同,适应时代的发展。

  出示课件19:

  预设3:方帽子店不肯改变,还和新帽子店互相较劲。

  点拨:从不同的广告词中可以看出新帽子店顺应潮流,让人们有更多的选择。方帽子店

  却仍然坚持。

  出示课件20:

  2.人们最终选择了什么帽子?方帽子的结局如何呢?

  指名交流。

  出示课件21:

  3.师小结,引导学生明白道理:时代在发展,要与时俱进,不能因循守旧。(板书:时代在发展,要与时俱进,不能因循守旧)

  出示课件22: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来解决提示中的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启发思维、分析

  理解课文,轻松掌握内容、明白事理。)

  五、迁移学法,练习复述

  1.借助表格、复述内容

  请同学们回想25课,借助表格复述故事的方法,来复述课文中你最意想不到的内容。

  出示课件23:

  2.练习复述11——16段,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出示课件24:

  3.集体交流、教师点评。

  出示课件25:

  (设计意图:借助25课学习的借助表格复述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到本课的复述中,学以致用。)

  六、课后作业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26课,明白了时代在发展,要与时俱进,不能因循守旧的道理。课后同学们可以搜集一下关于“墨守成规、不思变通”的故事,与大家交流分享。

  出示课件26:

  (设计意图:在收集资料和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26*方帽子店

  时代在发展,要与时俱进,不能因循守旧

  【课后反思】

  《方帽子店》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家帽子店只做方帽子,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直到有一天人们觉得方形的帽子又奇怪又不舒服。于是人们尝试着做圆帽子像碗一样扣在头上,很舒服。人们逐渐的进入新帽子店,方帽子店的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这个故事提醒人们事物是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才能更好地生存。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首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解决生字词,读准字音、识记字形,为学习课文内容打好基础。接着根据学习提示的要求,让学生自主交流哪部分内容是让人“最意想不到的”。让学生在自读思考中明白事理。最后进行方法迁移,练习复述。通过借助25课的表格法进行复述,不但让学生对新知掌握得牢固,而且掌握了复述的一种方法程序结构。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

  教学中只有真正地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才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我的教学还应加强以生为本思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读中感悟”,让学生多动口,多动脑,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注意让学生适时地进行拓展训练,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神态、动作变化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阮恒身上所体现出的真诚的友谊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3、抓住关键语句,深入体会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的表情、动作的语句,了解人物当时的复杂心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谊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朋友吗?你和朋友之间做过什么让对方难忘的事?(学生1-2名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了解文中两个主人公之间的友情,齐读标题。

  二、提问:之前我们预习过课文,“她”和“我”分别指谁?——“她”指小姑娘,“我”指阮恒。所以这是阮恒说的一句话。

  三、快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复习字词、整体感知:

  1、提问这篇文章有一个字很特殊,全文都围绕它展开,是什么?——“血”(老师介绍“血”两种读音用法)。

  2、出示四个生词,指名朗读、齐读

  3、谁能够根据这四个词,按顺序将课文大意概括出来?

  五、学习三、四段:

  1、提问:小姑娘受伤严重,生命危在旦夕,情况十分紧急,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概括是什么?——迫在眉睫。

  2、提问:你知道“迫在眉睫”什么意思吗?(老师根据字形解释)。看来观察字形真是个分析词义的好办法。

  3、我们还可以联系上下文,看看为什么说输血迫在眉睫?从文中找出句子。

  ——“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的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

  ——“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4、联系“迫在眉睫”的意思,谁能有感情地读出这种分秒必争的紧迫感?指名朗读。

  5、师生合作,共度句子:因为……所以……

  六、学习五至七段:

  1、提问:在这迫在眉睫、紧张万分的时刻,有人帮助她吗?——有,阮恒。阮恒是怎样做的呢?我们齐读黑板上的句子“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2、提问:这句话中写了阮恒的哪些动作?——“举、放、举”

  3、老师范读,学生做动作。

  4、假设你是阮恒,结合全文,思考:刚刚你沉默时、举手时、放手时、又举手时分别都想了什么?

  5、学生齐读句子。

  6、 这一连串的思想斗争和复杂的心理变化,作者只用了三个动作就展现出来了,所以我们今后也要通过动作描写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

  七、学习八至十一段:

  除了动作,我们还能从图中阮恒的神态揣摩出他的心理感受。默读8-11段,找出描写阮恒动作和表情的句子,用“__”画出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1、提问:最初阮恒的表现是?——“叫阮恒的小男孩很快地躺在草垫上。他的胳膊用酒精擦拭后,一根针扎进他的血管。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2、提问:这句话中有三个“一”,你们找到了吗?当一根针缓缓扎进他的血管时,他——“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学生齐读句子。

  3、看得出来他在极力忍住自己的痛苦,再请男女生分别齐读最后一句话。

  4、 提问: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阮恒的痛苦与恐惧?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5、提问:这三句话中描写哭的表情的词是什么?——“啜泣”“呜咽”“低声哭泣”“抽泣”

  6、 为什么会有这种表情变化呢?同桌间小声朗读几个句子,谁读懂了到前面演示。

  (1)“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生读生演,提问:如果你是阮恒,为什么啜泣?为什么捂着脸?是只怕疼吗?为什么要救女孩?——“她是我的朋友”。

  (2)“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师读生演,提问:和刚才有何不同?说明什么?为什么还要掩盖?

  (3)“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师读全班演,提问:和刚才又有何不同?

  7、教师引读,师生合作:想不想把阮恒的心情表现的'更充沛一些?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办法,那就是走进人物内心,去倾听他的心声,咱们一起合作。

  (1)抽血开始了,随着针管扎进身体,一股鲜血流了出来,我害怕极了,想到这,______

  (2)望着鲜血不停流入针管,我似乎看到死亡之门正在向我打开,于是,______

  (3)血越抽越多,我的身体也越来越无力,接着,______

  (4)也许我的生命就这样要走向终点了吧,于是,______

  8、提问:阮恒明知自己会死,却依然要救女孩,这是为什么?——“她是我的朋友”。

  八、教师引读:

  1、他不能眼睁睁看女孩就这么死去,因为______

  2、当恐惧一次次来袭,他决心以死相救,因为_____

  3、此时此刻危险近在咫尺,阮恒只有一个朴实却很坚定的想法,那就是______

  九、提问:在你眼中阮恒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善良、无私。

  十、提问:在善良无私的阮恒心中,最珍贵的不是生命,而是——友情。

  十一、提问:你们想要这样的朋友吗?拓展“真正的朋友”,学生填空,配乐朗读友情小诗。

  十二、布置作业:想一想,假如你是苏醒过来的小女孩,你会对阮恒说些什么?把小女孩要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18.她是我的朋友

  小姑娘 阮恒

  迫在眉睫 善良无私

  友情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说一说太阳的特点以及运用的说明方法。

  2、朗读课文,体会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了解与太阳相关的更多知识,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太阳》一课,谁能与大家分享一下上节课的收获。(生自由说)

  1、出示词语,开火车读。(师提示会读、会写、会用)

  2、指名说太阳的特点以及运用的说明方法。(远、大、热)(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

  3、师小结: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收获挺多的,那你们想不想更进一步地去了解太阳呢?(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太阳》,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了解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1、师:太阳每天和我们见面,可以说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位朋友。太阳,东升西落,(出示太阳图片)其实太阳还有许多雅称,就是说他有许多好听的名字,你们知道吗?(生自由说)

  预设:春天的太阳————春晖

  夏天的太阳————骄阳

  早晨的'太阳————朝阳

  黄昏的太阳————夕阳

  2、同学们说的真好,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我们和它的关系非常密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大部分(4——8自然段),想想课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生自由读后汇报)

  3、大屏幕出示句子: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可爱的世界。

  .指名读,再齐读。

  .师读,质疑:这句话说的是真的吗?肯定?谁能读的肯定一点呢?指名再读。

  .你的朗读让老师明白了:没有太阳,肯定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单凭这句话,我觉得理由不够充分,我们还要去文中寻找更多的答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4、生交流汇报。

  .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出示句子)

  .指名读,注意顿号停顿。

  、师:谁能根据这段文字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地球的什么与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动物、植物、人类的生活)

  .出示图片:讲解动植物与太阳的关系。

  师:太阳为动植物和人提供能量和物质。在太阳的光合作用下,植物会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太阳可以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氧气可以提供给动物以及人类。若太阳消失,生命活动将不再延续。

  .让生想象:动植物会对太阳说什么呢?(声讨论,汇报)

  大树说——小鸟说——花儿说——小鱼说——

  .那你们想对太阳说什么?(生说)相机教学第七自然段:(联系生活说说晒被子,晒太阳的好处:获取维生素D,促进身体新陈代谢,促进肠道钙的吸收,不同时间的太阳对人体的作用不同。)

  师:你们对太阳说了好多,刚才老师好像听见煤炭在说,它是埋在地下的,和太阳没有任何关系,这是真的吗?(不是)为什么呢?

  .生读书上的句子。师讲解:煤是古代植物遗体的堆积层,埋在地下后,经过长时期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因为煤来源于植物,植物的生长靠的是太阳,所以煤也是太阳能的产物。

  所以说,没有太阳——(生接读)

  5、过渡:师小结并板书:地球上的万物生长、人类生活与太阳息息相关。

  6、出示雨、雪、风的图片。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些是什么现象?(自然现象),那他们与太阳有没有关系呢?

  出示第五、六自然段。

  .指名读。师小结:雨、雪、风的形成真奇妙,感觉像变魔术一样,谁能把那种奇妙的感觉读出来。

  .演示动画,体会奇妙。

  .师小结:地球上有了雨、雪、风等自然现象,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可爱,更奇妙了!

  所以说:没有太阳——(生接读)

  7、过渡: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太阳不但大,而且温度很高,并且离我们很远,就是因为离我们远,才把合适的光明和温暖送给我们,形成了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出示: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

  到处是(),没有(),没有(),自然()。一句话,()。

  .让生补充。指名读,齐读。

  .仿写。

  三.总结升华。

  1、除了课文介绍的知识,你还了解太阳的哪些知识呢?(生交流资料)

  2、太阳为我们做出了巨大贡献,联系我们的生活谈谈还有哪些?(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汽车、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发电·······)

  师总结: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可爱的世界,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多看课外书,了解更多有关太阳的知识,利用太阳把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丽、更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