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21 08:44:3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教师教学设计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教学设计1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唱起内心深藏的旋律,伴着新教师的培训学习。自今年开始,很幸福地正式走上教师岗位,这是我梦想的实现,更是我梦想开始的新征程。

  这次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授课教师的精彩讲解、闪光的个人魅力,使我受益匪浅。面对我们这些刚刚上岗的新教师,由学生转向教师的角色,很多方面感到无从下手。教育相关部门为我们考虑得非常周全。从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育教学常规到如何做好教育科研工作、如何命制试卷。从教育政策法规、班主任工作到怎样说课、评课等,面面俱到,细致入微,在各方面对我们加以培训。这引领我们树立起师德观念,规范教学过程,从而迈好第一步。感谢各位讲座的优秀教师,真诚地和我们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给予我们实用的指导。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顶那么多的赞词和光环,然而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才知道在这些光环的背后我们教师确实要付出了巨大的辛勤和汗水。许许多多教师都在和地奉献着。作为一各新教师,我要向那些长年在教育战线上辛勤工作的老教师学习,学习他们那种乐教会教、认真负责的精神。

  首先,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进一步的清楚认识。在培训中,老师们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当代教师身肩重任、角色特别这一问题。也有老师说到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很幸福地,细细体会、琢磨他们的话语,觉得很有分量。,这也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基于爱,爱他们天真无邪的笑容,爱他们幼稚的想法,爱他们调皮捣蛋的活波等等。用孩子的视角看待他们,引导他们快乐学习。我们将会为学生树立榜样,当学生有所进步时,给予真诚的赞赏,当学生犯错时,给予包容,当学生失败是,给予他鼓励。与学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其次,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实用教学技巧。在培训中,几位从事教育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当好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几位校长都强调了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做法;另外,众多培训指导老师一再强调,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位老师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我即将任教高一的语文课程,如何使自己能够有质量有效率有能力地教好这门课,使学生能够持续地从心灵深处接受我的教学,这就需要我努力地备课、努力地锻炼、努力地学习……当然这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多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在这次培训中,各位领导和老师所讲述的一些方法,实际上就为我们新老师起到了“扬帆导航”的作用,我觉得包括我在内的所有新老师必须好好地吸收和采纳。

  再次,在新课程培训中,我感触最深的是课后反思。以前,我都只重视课前备课,不注重课后的反思。在培训老师的讲解下我明白了,课后教学反思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在每一次教学实践中都会有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或突如其来的插曲,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有一定思维能力,而我们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很难准确预料判断的。虽然在课堂上也不乏急中生智的先例,但多数时候处理这类问题很棘手,在上课时留下遗憾,教学反思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遗憾。

  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及时回顾自己的教学内容补充是否合理,教学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思考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使下一步教学设计更科学,更合理。如果一个老师只是在不断重复以前的模式,只能称为“经验型”教师,而无法超越传统的“反思型”教师。

  对于刚刚步入教师工作的我们,对新的生活、新的责任、新的角色多少有些怯懦,而本次培训中,学校领导和培训指导老师也十分注意我们的这种心理的变化,他们的讲话,从头到尾始终贯穿一个中心,那就是充满对新教师的鼓励。其一是鼓励我们要赶快适应学校的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其二是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改变以往学生时期那种趋向“感性”或者说是“浪漫”的生活态度。其三是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其四是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做教学发展的弄潮儿。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在教学起点上不抱怨、不急躁,多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一切工作都需要实践来证明,教师的成功=经验+反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本次培训精神作为指导,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学习,尽快成长为一名会教乐教的优秀教师。

教师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喜欢小鸭,明白小鸭喜欢游水。

  2、愿意参加绘画活动,尝试涂色。

  活动准备:

  1、小鸭子玩具一只。

  2、水池形白纸若干。

  3、白色或黄色纸制小鸭若干。

  活动过程:

  1、和小鸭子一齐玩。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今日我们班来了一个新客人,它是谁呢?”孩子在猜谜中,熟悉小鸭子的特征。教师:“小鸭子说,你们和我一齐玩吧。”教师指导幼儿学小鸭子走路,学小鸭叫。在玩耍中,让幼儿了解小鸭子的特征,激起对小鸭子的喜爱之情。

  2、为水池灌水。

  引发情景,教师:“小鸭子在我们那里玩累了,它想游泳了,它来到我们的水池边一看,里面没有水了,怎样办呢?”幼儿:“我们帮它放点水。”教师:“我来放点水吧。”教师用蓝色的蜡笔从水池的底部涂起,并形象地发出咕噜噜的流水声,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小朋友们,桌上也有小水池,你也让你的.小水池装满水吧,那么小鸭子就会到你的水池里来游泳了。

  3、幼儿涂色。

  教师指导幼儿用蜡笔在水池形纸上涂色,指导重点:将颜色涂满,教师:“小朋友,水池里的水越满,小鸭子越喜欢来玩哦。”

  4、带小鸭子一齐玩。

  教师:“小朋友你们真棒,没个小朋友的水池里都游来了一只小鸭子,你们能告诉我你的小鸭子都在干什么吗?幼儿自由回答。教师:“你们猜猜我们把这只小鸭子放到水里,会怎样样?”一齐将玩具鸭子放到户外的水池里,结束本课。

教师教学设计3

  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三条铁律:

  1、铁律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必须先学后教,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昌乐二中及即墨28中都是以“先学后教”为教学理念和教学特征的著名教改实验。2、铁律之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处于依赖教师的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生思考方面,这同样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以学法指导和培养自学能力为重点的著名教改实验有:魏书生“六步教学法”;东庐中学“讲学稿”等。3、铁律之三:“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也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教学的一种方式、方法。“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学习”,这是教育心理学对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最伟大的贡献。它是对建构主义学习观的通俗易懂的诠释,因为,惟有如此,才能实现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温故知新的本质是化难为易,由于变容易了,学生就能学会,而学会了,学生便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学习就能进入良性循环的机制;学会——兴趣——愿学——学会……。相反,如果学生读不懂,学不会,就会越来越没有兴趣,这样学习就进入了恶性循环:学不会——没兴趣——不愿学——学不会……。美国布卢姆的“掌握学习”和上海闸北第八中学的成功教育(学)是这条铁律在教学实践中的创举。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启示:

  (一)启示之一:未来的课堂教学,无论是在教育观念上,还是教学结构上,都将朝着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这一核心内容发生转型,也就是“以学定教”。

  (二)启示之二:回顾以往的课堂教学改革,改来改去,说到底都

  离不开下面两条。要么是鼓励学生自觉学习,要么是探索班级体制下不同类型学生如何区别对待。凡是在这两点上取得一些经验的课堂改革,往往都是比较成功的。

  (三)启示之三: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一是课堂教学开始于学生的独立学习和预学准备,开始于老师了解学生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二是评价始终与教学过程平行。

  (四)启示之四:一切的改变始于课堂,在于课堂,成于课堂。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我(学生)的课堂我做主”;“我(学生)的班级我做主”。把学习的主动权,创造权还给学生。立足三个改变:一是“师长”变“学长”;二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是“教室”变“学室”。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启示之五:课堂转型最为核心的.一句话就是“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这不仅是我们将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所在,也是国际上课堂教学发展的潮流方向。

  (六)启示之六:课堂教学改革,一般而言,强调有效教学实践,凸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无论是杜朗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还是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无不体现提高课堂效能,尤其是提高学生学的效能这一基本理念。

  (七)启示之七:课程改革、课堂改革、教学改革,都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自觉学习、学会学习、高效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互动互助、积极展示、大胆质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开放课堂,解放学生。

  (八)启示之八:课堂教学改革不仅在实践操作层面上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在观念转变层面上对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的教师要有信心有能力去迎接挑战,经受考验。我们必须摒弃过时的、陈旧的、低效的、机械的、一成不变的主张和经验,坚持“两个增加、一个减少”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开发学生的潜能。教育家李希贵说的好:“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一样,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就看我们给他们提供什么空间”。

  (九)启示之九:美国有一位功勋教师叫德·鲍拉,他说过一句话“教重要的在于听,学重要的在于说”。教重要的在于听,因为教师首先要倾听学生哪些需要教师讲,哪些不需要教师讲。教师要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放手;学重要的在于说,因为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除了考试,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过程中间说说,如果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自己对哪些内容还没有学懂,说明他是真的学习了。不仅如此,课堂上学生的展示、表达、互动、互助、合作、交流、点评、质疑等,都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思考问题和培养能力的重要过程和手段。昌乐二中的课堂这这一点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十)启示之十:课堂教学改革,有三点需要我们关注。一是要坚持“不惟模式唯高效”,不搞“一刀切”和“大一统”。因为:“学科不同则模式不同;课型不同则模式不同;内容不同则模式不同;教师不同则模式不同;学生不同则模式不同”。二是模式不能追求高深,简单才是事物的本质,删繁就简,返璞归真,课堂就成了知识的超市,就成了生命的独欢。本来简单的问题简单化,过程简单,易于接受,操作方便的模式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相信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就是真正的智者和教育者。三是不要刻意去追求模式,循规蹈矩地去遵守某种模式,因为事物是千差万别的,事物是永远在变化中的,因为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你可以去构建适合你的课堂模式,但最高境界是无模式,因为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才是春。

  (十一)启示之十一:打造高效课堂,仅有理念与模式、教师的倾心投入、校长的强力推进,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制度和机制来支撑和保障。比如,制订高效学习计划,建立高效课堂研究小组,规划详尽的,可操作的具体流程,构建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等等,这样才能保证高效课堂的高水平实现。

  (十二)启示之十二:课堂转型,已经箭在弦上,开弓没有回头箭。当下,减轻中小学过重的课业负担不仅是社会的呼声,

  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也是我们老师应该努力做到的。国家、省、市一直在规范中小学的办学行为,规定学生每天的在校时间,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不准补课。因此,课堂转型、课堂变革、强化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能,打造高效课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和一线广大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我们紧急行动起来吧。(十三)启示之十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借鉴各地名校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这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实践的。当下,全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烽烟四起,已成燎原之势。改变正在进行,改变势不可挡,改变势在必行。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和面对,紧紧跟上改革的步伐,那种固步自封,老守田园的日子已经过不下去了!早改早受益,早改大发展,不改就是退步,不改终将被淘汰。我们必须奋起,必须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在向先进学校学习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照搬照抄,纠结在一时一事上,我们需要在领悟先进学校成功经验的内涵和实质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有地放矢的、有选择的、有整合的、有针对性地学习与借鉴,决不可以东施效颦、亦步亦趋。我们要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现课堂转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建立我们自己的课改理念,构建我们自己的课堂模式,这就是打造“五要六力”高效课堂。

教师教学设计4

  活动名称:线描画自行车

  设计意图:结合现阶段我班开展的主题《我在马路边》,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有了必须的积累,关注到的关于这一主题的资料也越来越高。可是,在这些孩子们的.影响中,电瓶车、自行车、摩托车是他们最熟悉的,因为爸爸每一天早上送他们来园的交通工具就是这些,所以在早晨他们交流的最多的也是这些了。结合培养我们的孩子的绘画本事,用线描的形式来让幼儿进行尝试和巩固。

  活动目标:尝试运用直、横、斜线的连接和紧密排列体会线描的美感。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

  一欣赏(感知不一样线条的连接组合)

  1、马路上滚来了两个轮子,会是什么车呢(摩托车、自行车)

  2、看,许多线条宝宝都跑来了。哇,是一辆自行车。

  小结:我们能够用许多细细的线条表现自行车的样貌。

  二示范讨论(了解作画的要点)

  1、车轮上的钢丝怎样安装呢

  从轮胎到中间的轴一根根连接起来,像旋转起来的大风车。

  2、我们怎样把车子组装起来呢

  需要一个斜杠(我们用两根线条连接起来),我们还能够用两根线条画什么呢(车座底部)你觉得还需要什么呢(龙头车把,有几个呢)

  3、一辆自行车装好了,你还想添加些什么呢(用横竖线条紧密组合成车篓,许多密密的横线条在一齐变成衣包架)

  三幼儿作画

  我们也来用线条宝宝设计一辆漂亮的自行车

  观察要点

  1、车轮钢丝斜线条的旋转绘画

  2、线条画得深而不破

  四交流讲评

  你们觉得他的自行车什么地方漂亮,什么地方还需改善一下呢

教师教学设计5

  活动目标:

  1、运用颜料或各种辅助材料来装饰石头,体验在石头上做画的乐趣。

  2、能大胆的进行石头的组合,创造出新颖的形象,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3、尝试用装饰好的石头造型来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小石头(已洗净凉干并分类)

  2、油画棒、棉签、橡皮泥、各色纸、毛线、假花、双面胶、吸管、稻草、瓶盖、牙签、皱纹纸等。

  3、各组一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动画片形象引入,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问题:

  1、他们是什么做的呀?

  2、你们觉得这块小石头象什么?

  3、他们的样子是一样的吗?

  (二)教师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想想石头象什么?

  要求:

  1、每个小朋友去挑选一块自己最喜欢的石头,玩玩、说说、想想它的形状象什么,可以变成什么?

  2、和同伴说说你的石头可以变成什么?为什么?

  3、如果将石头组合起来,你觉得它又象什么?

  (三)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可以和同伴一起商量,一起合作。引导幼儿先在纸盒内组合石头,然后对石头进行装饰,再用双面胶将石头固定在纸盒上,最后对纸盒进行装饰,完成作品。

  (四)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要求:

  1、小朋友要先想好要把你的小石头变成什么。

  2、要用上各种好看的.颜色。

  3、在装饰纸盒的时候要先想好,你要如何装饰才能编出一个好听的故事来。

  (五)幼儿创作石头画,教师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大胆想象,能利用各种石头进行组合,创作出各种造型。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各种辅助材料及工具。

  (六)创编故事

  教师组织先完成作品的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石头来创编故事。

教师教学设计6

  数字格子跳跳乐

  活动目标:

  1、探索泡沫垫的多种玩法。

  2、结合数字规律练单脚跳、双脚跳及跨跳等多种跳的潜力及动作的协调潜力。

  3、努力听清教师指令,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人手一块泡沫垫,1-10的数字卡片2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这天天气真不错,我们一齐来玩玩吧!(幼儿随铃鼓的变化变大圆―-小圆―-蜗牛圆)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泡沫垫,你们明白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用?泡沫垫除了能够作为垫子,还能够和我们玩游戏呢?我们一齐来试试。此刻小朋友们分成2组游戏,能够自己玩,也能够和同组的小伙伴一齐玩。(幼儿四散游戏)师观察幼儿活动状况,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及时进行指导(合作、交往方面)※幼儿可将各自的泡沫垫连成两条长龙铺在地上,幼儿分成两组,以接龙竞赛形式从泡沫垫的一端爬到另一端。

  幼儿可将泡沫垫每两块连接在一齐,然后,每隔一段距离就摆放一组,泡沫垫横向摆放,共摆五组,其间距要相等。幼儿做小兔跳的姿势跳过每块泡沫垫。

  可将泡沫垫两块相靠竖向摆放,提高跳跃的难度,加大运动量。提醒幼儿在跳的过程中务必双脚并拢,不得分开。

  2、讲评幼儿游戏状况,表扬玩法新颖,合作默契的幼儿。

  3、出示袋鼠图片,问:这是谁?它最大的本领是什么?这天我们来和小袋鼠学跳的本领,看看谁会是跳跃冠军。

  4、鼓励幼儿想出多种方法利用泡沫垫进行跳的.练。教师用语言或简单的动作予以提示或帮忙。

  泡沫垫平放,双脚并拢跳过。提醒幼儿逐步加强高度,看看自己最高能跳过几块泡沫垫。

  将泡沫垫隔必须距离平放,幼儿有序进行连续跨跳(或单脚跳、双脚跳)。提醒幼儿观察并实践不同的跳法适宜的宽度是多少。

  将泡沫垫两块相靠竖向摆放,连续摆放五处,进行跨跳练,提醒幼儿尽量不要碰倒泡沫垫,如果碰倒,要立即重新摆放。

  5、将泡沫垫平放,幼儿围坐休息。可相互敲敲背、捏捏腿,做一做放松运动。

  6、游戏《数字格子跳跳乐》。

  出示数字卡片,请幼儿自由挑选一块,并贴在自己的泡沫垫上。将泡沫垫按数字大小摆成两条长龙,要求幼儿听清教师指令,进行跳跃活动。

  单脚跳顺数(或倒数)。

  双脚跳单数。提醒幼儿两排的单数都要跳。

  左脚跳单数、右脚跳双数。提醒幼儿想好再跳。

  变化摆放方法,继续游戏。

  三、结束部分

  游戏《叫号猜猜碰》。

  幼儿听教师叫号,叫到的两个同号幼儿为一组,进行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后结束活动。

教师教学设计7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

  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 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

  2、创新性

  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尽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来写。教师备课也应该经历一个相似的过程。从课本内容变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纸上,形成书面教案,继而到课堂实际讲授,关键在于教师要能 "学百家,树一宗"。在自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地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而不要照搬照抄,要汲取精华,取去糟粕,对别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独立思考,然后结合个人教学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从而写出自己的教案。

  3、差异性

  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写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4、艺术性

  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所以,开头,经过,结尾,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教学效果。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要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能说,要做到恰当的安排。

  5、可操作性

  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6、考虑变化性

  由于我们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维能力的学生,又由于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不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看法,教师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计到。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进程常常有可能离开教案所预想的情况,因此教师不能死扣教案,把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压下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学生能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大都会出现什么问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教学方案。出现打乱教案现象,也不要紧张。要因势利导, 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因为事实上,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教学的一定过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现偏离教学目标或教学计划的现象也不要紧张,这可以在整个教学进度中去调整。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2.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

  1.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教师教学设计8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得氧和失氧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从化合价变化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3、培养学生用概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究与活动,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使学生形成勇于创新的习惯、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发展

  [教学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人类的衣、食、住、行,生物体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化工生产约50%以上的化学反应等等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与我们的生活、生命、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例如,研究燃烧中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产物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与本节知识有密切关系。下面我们就讨论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问题。

  师:初中学习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现在我们来进一步研究。请同学们举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实例。

  [板书]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新课推进

  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学生填写此表)。

  引导学生讨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分类标准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否同时发生

  CuO+H2====Cu+H2O

  H2跟O2结合生成H2O的过程称为H2的氧化反应

  CuO跟H2反应失去O的过程,称为CuO的还原反应

  得氧、失氧的角度

  是

  Fe2O3+3CO====2Fe+3CO2

  生:得出以下结论

  [板书]根据反应中物质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分类标准:得失氧的情况。

  氧化反应: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失去氧的反应。

  师:在复习化合价概念的基础上,请分析填写下列表格: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反应前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

  反应前后化合价降低的元素

  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

  还原反应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

  是否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CuO+H2====Cu+H2O

  2Mg+O2====2MgO

  Fe2O3+3CO2====Fe+3CO2

  2Al2O3====4Al+3O2↑

  2H2O2====2H2O+O2↑

  Mg+2HCl====MgCl2+H2↑

  Mg+2H+====Mg2++H2↑

  Fe+CuSO4====Cu+FeSO4

  Fe+Cu2+====Cu+Fe2+

  师:CuO+H2====Cu+H2O

  1、在以上反应中,氧化铜发生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依据是什么?

  2、标出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从中分析三种元素化合价各有什么变化。

  小结初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知识后,引导学生把氧化还原反应跟化合价变化联系起来。

  [合作探究]

  2Na+Cl2====2NaCl

  H2+Cl2====2HCl

  这两个反应虽没有氧的得失,但是氧化还原反应,为什么?哪种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哪种物质发生还原反应?为什么?

  [课堂小结]

  上述[合作探究]讨论后,得出:

  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一类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

  [板书设计]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

  1、定义:根据反应中物质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2、两类标准:

  (1)得失氧的情况

  氧化反应: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失去氧的反应。

  (2)化合价升降情况

  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

  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活动与探究]

  下列反应中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各是什么物质?

  2NaBr+Cl2====2NaCl+Br2

  2NaOH+H2SO4====Na2SO4+2H2O

  MnO2+4HCl====MnCl2+2H2O+Cl2↑

  Ca(ClO)2+CO2+H2O====CaCO3↓+2HClO

  [随堂练习]

  1、下列各类反应中,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2、下列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单质,此元素可能被还原,也可能被氧化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D、化合物分解的产物有单质,则该分解反应必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反应类型不属于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A、Fe2O3+3H2SO4====Fe2(SO4)3+3H2OB、CuO+H2====Cu+H2O

  C、Fe2O3+3CO2====Fe+3CO2D、H2+S====H2S

教师教学设计9

  7月23日,在我校组织了“青蓝工程”教师学习“如何设计教学设计”一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主要是让青年教师了解如何设计教学设计以及它和教案的区别,通过学习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这个课程,我明白了这个课程主要是对课程的设计提出的要求。文章结尾的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教师要改变以往将知识点简单拼盘式的教学,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让学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让学生看清核心概念是很重要的。围绕核心概念,按照数学思想指引的方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种方式将教学过程拉长,有目的、有方法、有实效地进行教学。”

  一、让学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应当尽量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动手,把从老师那吸取到的知识自己再体验加工最后变成自己的知识,而不是满堂灌。例如学生对比较难理解的概念长方体的特征,学生亲自摸一摸,量一量,就可以有深刻地体会,了解到长方体的具体特点。学生还可以结合在生活中应用到知识。这样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数学的目的了。

  二、要改变以往将知识点简单拼盘式的教学,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

  以往上课时一般都是注意到这节课目标没有考虑到以后在其他方面都能用得到,只认为只要暂时掌握这个单元的知识即可,谁知在以后的学习往往都有紧密的联系。例如因数倍数的.知识点到了分数这方面的就要用到了,由此可以看来许多知识点往往就是个基础,我们要把这个知识点打好了,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对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是非常的必要的,我们并不只是单单看现在的还要开未来的,要高瞻远瞩。

  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种方式将教学过程拉长,有目的、有方法、有实效地进行教学。

  这个从实际出发的观点,非常的认同,每一班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点和相同点,所以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知识水平来进行设计,过高让学生二丈和尚摸不到头脑,过低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没有一个探索的动力。所以在备课时不但要备课本还要备学生,这样才能有效地收到教学效果。

  总之,在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我们要高瞻远瞩,要注意学生的动手能力,能把数学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师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

  1. 掌握“纽约、交涉、肖像、大洋彼岸、恬静、矜持、璀璨”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对照插图,理解文中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学习观察与想象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3. 感受《蒙娜丽莎》的艺术魅力,培养和谐、健康的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有关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的事,对于艺术,学生很难说有多高的领悟与造诣,因此,本节课重在引领学生整体感悟——对照插图,多读多看多思考,随着作者的描写去体会、想象,以此来感悟世界名画的艺术魅力。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交流研讨,毕竟,对于艺术的理解,永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教学重难点:

  1.从文中的描写部分,感受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

  2. 学习把观察与想象结合起来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美妙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前面的两课,我们沉浸在俞伯牙与贝多芬的琴声里,不能自拔……今天,请大家从琴声里走出来,一起来欣赏这幅世界名画(出示画作),谁能告诉我:关于这幅画,你了解多少?(生介绍《蒙娜丽莎》及达·芬奇)(板书课题:蒙娜丽莎之约)

  二、出示目标,自读课文

  1. 看142页课前导学部分,明确学习目标:说说你从哪些描写中看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找出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对照插图多读几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各部分讲述了什么内容,对照导读部分要求,找出体现名画魅力的描写,给关键的字词句做上标记。

  3. 汇报生字词自学情况,简单讲解(如“肖像”“肖”的读音,“恬静”、“矜持”的含义等)。

  4. 说说课文各部分讲述了什么内容?(生答)

  小结归纳:作者先是介绍了展览的由来以及人们对这幅名画的期待(1-4自然段);然后用了大量的笔墨具体描写了这幅画(5-7自然段);最后总结了自己观看这幅画的感受(8自然段)。

  三、熟读精思,感受魅力

  讨论一:说说你从哪些描写中看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生答) 预设一:5-7自然段中的描写句 5自然段中“泛着红光、垂落双肩;柔和明亮,真的流动”等;6自然段中“微挑的嘴角,恬静、淡雅的微笑”等;7自然段中“双臂、双手、褐色衣服、山峦石桥流水树丛”等。依次引导对上述描写进行归类:外貌描写、神态描写、景色描写。 预设二:1-4自然段中“队伍像一条龙”,“队伍慢慢移动着”,“队伍移动得更慢了”,“不知过了多久”等,以上句子没有直接描写蒙娜丽莎美丽的容颜,但从侧面表现了她的魅力,我们称之为“侧面描写”。

  讨论二:对照插图,读5-7自然段,思考:《蒙娜丽莎》到底有哪些魅力?根据关键词句,用一两个词语形容这幅画的魅力。(生小组内合作完成,班内展示,在生回答的基础上完成板书) 1)5自然段:读关键句“脸颊泛着红光,仔细看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等,引导思考并归结:如同真人、逼真(魅力之一); 2)6自然段:读“像有话要说,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暗含忧伤,有时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等句,引导想象并归结:神秘(魅力之二); 3)7自然段:读“沐浴在阳光里,富有生命活力,朦胧,蜿蜒隐去”等句,引导欣赏并归结:生命力、自然和谐(魅力之三)

  讨论三: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描写句并赏析;也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句子,交流理解。(生展示交流)

  预设一:“她的脸颊泛着红光,眼神柔和明亮,嘴唇看起来不是涂抹的色彩”,说明作者的观察很细致,因而描写生动;“她的嘴角微抿,好像有话要跟你说,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暗含忧伤、十分亲切、几分矜持”,这是虚写,作者运用了想象,丰富了自己描写的内容。指导并归纳:在观察的基础上发挥合理的想象,这是一种很值得借鉴的写作方法。 预设二:“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这是作者在表达自己观看《蒙娜丽莎》后的内心感受——自己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 说说自己观看《蒙娜丽莎》后的内心感受。(生自由发言,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 总结:五百多年前,达·芬奇以他精湛的技艺为我们创造了这幅世界名画,今天,我们随着课文作者一起,领略了这幅名作的无限魅力。正如作者所说,蒙娜丽莎的微笑,已经永远留在了我们心底。其实,达·芬奇的作品非常之多,比如课文下面的这幅画,有谁了解它的名字呢?(介绍或生回答:最后的晚餐)请在课后查找有关这幅画的资料,运用本课所学的写作方法,试着来介绍它。

教师教学设计11

  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是我在西胡垌小学的第一次公开课。讲课前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些准备,开始上课得到时候,脑子好像完全不听指挥了。刚开始我让学生翻开课本地14页,地3 章的题目会“1~5的认识和加减法”,我顺手就写在黑板上了。这首先就是课题书写不正确。接着新课导入,我要求学生观察教材14~15页上的主题图,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的比较仔细,但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好奇心比较强、直观感知能力强的.时期,我没有利用好学生的这个特点去开展教学,所以学生的兴趣并不高。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4个向日葵”“3个花”时,我并没有及时发现学生使用数量词不当的错误并去纠正他。这个问题是我得师傅胡老师提出来的,她指出小学的教学活动营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各个学科之间互相联系,并且贯穿。我有次感到了小学教学工作任重道远,任何好习惯都要从小、从生活的点滴中去培养的,特别是对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

  “1~5的认识”重点只是认识,学生能通过数数来认识1~5这5个数。对于教学的重难点,我没有很好地把握住。本课时中也要求数字范写。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挑学生上黑板上写,把自己最漂亮的字体展示出来。学生虽然之前已经接触过1~5各数,但基础参差不齐,我为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情况,而让学生直接范写,其实是不严谨的,毕竟小孩子还是小孩子。教师应先范写,然后再让小学生模仿着写,刚开始一定要要求严格,

  在课堂纪律方面,挑选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为注意到其他同学的状态,没有刻意去维持纪律 ,导致学生注意力的不集中,这一点做的不是太好。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乐于表现,缺乏对同学的倾听。再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多鼓励、表扬表现好的学生,特别指出“xxx听别人回答问题听得多认真啊”,多鼓励多表扬,我相信孩子的好习惯就可以逐渐养成。

  听过我的课后,其他听课的老师也提出了一些很好地建议,我已经记了下来,并且胡逐步改正。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学习的过程,我相信有了大家的帮助,我会不断进步的!

教师教学设计12

  一、开始部分

  这是体育学科试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环节。所谓的开始部分,内容即课堂常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上课之前,集合整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进入到课堂状态,其次,强调纪律和注意事项,为接下来的上课训练做好准备。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面试考生在这一环节不重视,以为只要授课时把动作讲好就万事大吉,其实并不是。我们都知道,面试是一种考察面试者能力素质的一种形式,但是它绝不流于形式,而是不仅看重内在,更关注的是整体的教师素养,说白了,也就是看面试者是否具有一个体育教师应有的样子。于是,我们需要在这一环节,从声音,状态,口令流畅度、正确性等几方面加以注意。声音要响亮,干脆、掷地有声;状态要饱满,干练、精神抖擞;口令顺序要正确,动令预令要喊准。宣布授课内容,对学生的一些服装检查,纪律的强调,见习生的安排要到位,语言简洁。

  二、准备部分

  两个目的:一是热身,降低肌肉粘滞性;二是联系,更好过渡到教学。一般来说,最基本的可以选择热身跑,但是在这里需要注意,热身跑有的考生在试讲的时候喜欢选择体委带跑,更有甚者,开始部分都选体委代理整队,那真是救不了你。众所周知,面试就是展示自己的时候,需要将平时体委做的事自己做出来。所以,要自己喊整个跑步走-一二一……-立定的口令。(同时还要注意,自己要是跑的话,要跑正确,否则会很尴尬)。

  其次就是徒手操活动,一般来说,从小学高学段开始就可以做。在此需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时间;二是节拍;三是动作。首先,由于面试时间都相对较短,总体来说10分钟左右,因此不能做四个八拍,每节做一个八拍即可;其次,既然是节拍,就要喊得有节奏,不能呆板;最后是动作的正确及连贯。

  然后可以在本节课主内容的基础上创编一个体育游戏。这些游戏要贴合“主教学内容”,往往能起到提前让学生感知本节课技术动作需要注意的问题,或者可以起到“穿针引线”的良好作用。或者可以选择一些针对性的素质训练也是可以的。总之,准备活动既要做到有趣,还要科学,有相关性。

  三、基本部分

  (一)新课导入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在教资面试、教师招聘面试和笔试的教学设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导入能让考官耳目一新,甚至影响到你的考试分数。体育教师在每节课的'开头要向学生交待清楚课题和课的内容。

  (二)示范教学

  这里提供两个授课思路:一是常规性教学;二是发现式教学。

  常规性教学一般就是先带着问题进行整体示范,然后分解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这种方式的好处是简单易操作,不需要考虑那么多,设计很多问题,但是同时就暴露出了新课改下的缺陷,不具有更好的启发性。举个例子:鱼跃前滚翻,在新课讲解时先做整体示范,并让学生观看图片,从前滚翻复习开始,让学生尝试说出与前滚翻的不同之处,以及具体该如何做到的方法。

  发现式教学是比较有目的地采取一些问题引导,以及活动的安排,逐渐靠近新课的内容教学,它跟准备活动不同,举个简单的例子:足球脚背正面踢球,前提是之前学习过足球脚内侧踢球,但是由于脚内侧踢球在力度和速度上都不能满足要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用脚的背部击球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以此来激发学习兴趣,并在学生的尝试练习中发现问题进行点拨教学。达到启发目的。

  分解示范讲解时要做到语言简洁规范,使用标准专业术语,但是要为学生做通俗易懂的解释,既体现专业性,还体现指导性。讲解配合动作,放慢速度,必要可以做两遍。

  (三)练习指导

  练习部分抓住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循序渐进,一个是及时纠错指导。

  循序渐进其实就是为了让学生在练习时不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的方式去练习动作,一般体育的项目动作都是可以分解教学,那么练习时也要分解练习,而不是一开始就是练习整套动作,这样不利于形成很好的动作认知。

  (四)游戏比赛

  为了检验学习效果,或者说更加体现课堂的活动性和趣味性以及合作与竞争性,在练习结束之后,通常要安排游戏或者比赛,结合课程内容,讲清规则,安排有序。

  四、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也叫整理活动,主要目的是解除课程基本部分所造成的心理、生理上的紧张状态。通常采用集体游戏或放松操等。

教师教学设计13

  《阅读课堂教学行为设计浅议》由胡明道老师为我们讲授,整堂讲座贴合实际、案例典型,论述精辟、点评到位,令人咀嚼回味。

  胡明道老师是湖北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前,我特意查阅了她的相关资料。作为“学长式教学”的创始人,她出版了《语文学习100窍》、《中学作文操练词典》、《听名师胡明道讲语文》等著作,比较经典的论述在本次讲座中也有所提及,她不仅指导我们设计阅读课堂的教学方案,还引导我们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不断突破自我。

  一、案例典型,贴近实际

  为深刻说明青年教师在课堂中易出现的误区,胡老师还原了几个典型片段。教师为让学生体会《米诺斯的维纳斯》中的残缺美,花大量时间让其回忆残缺美的表现,造成空泛偏移的结果。讲到教学方式上存在的误区,胡老师提出了两个层面:上《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教师一味提问不同人对邹忌外表的评价,学生不需动脑即可找到答案,这是显而易见的填鸭;有的教师结论先行,一开头就给人物下定论后来再让学生自由探讨,终究也跳不出变式灌输的牢笼,这就变成了另一形式的填鸭。谈到教学情感把控时,胡老师指出,有的教师让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分析修辞手法,硬生生地将文本肢解,造成情智分离的后果,还有的教师固守讲话,坚持用标准答案框住学生,甚至连诗歌解读这样多元化的个性发挥都用标准答案加以限制。

  这些行为看似简单粗暴,却或多或少存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有位初中老师讲授《湖心亭看雪》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句时,让学生把此处的“痴”与《红楼梦》中“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中的“痴”对比,全不顾《红楼梦》在初中生中的普及程度,这种违背规律的行为很多时候被我们当作创新举措加以推行。究其原因,我们的'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对学情认识不深,很多时候开展教学活动只是照搬教材,难以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又贴合目标。在平时的听课交流活动中,我往往难以系统地理清前辈们上课的程序设计,学习效果不佳。这些缺欠要想得以解决绝非一朝一夕,还需在日后加强操练,提升素养。胡老师提出的这几个案例在不同层面上揭示了青年教师易碰的雷区,由此触发了我对同类错误的思考。寻找课堂中的遗憾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遗憾,这样才能让课堂变得更高效。

  二、指导明确,易于操作

  了解教学课堂中易出现的误区后,胡老师开始归纳阅读教学的高效方式,她提出阅读教学不仅是活动更是一种过程的理念。以前我对阅读教学的理解还停留在课堂活动上,老师指导学生以文本为基础来分析归纳,共同探讨以开展学习即可。胡老师提出,阅读更应强调学习者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获得新知,习得能力,掌握方法。达成具有个性化的意义建构,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化。阅读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一种学习过程,这个角度看阅读便有了质的提升。

  为了向我们理清阅读的生成过程,胡老师循序渐进地从三个层面展开讲述。一是当下阅读教学的缺陷,二是阅读教学的特点,三是阅读教学的方式。为何我们总是教不好阅读?首先,是我们对阅读的认识不明确。阅读教学的本真价值不能彰显出来;其次在于我们的教学模式没有改观,应倡导采用现代教学方式探索教学。我们对于自身角色的把控仍不到位,需力争彻底更新教师的角色职能。提倡科学阅读,就是提倡学生能提高阅读能力,提升人生价值,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展开合作,共同探究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在进行阅读指导时,往往采用灌输、串讲或诱答的方式进行,这些方式多是教材与教师、学生之间一对一的互动,即使是诱答,也只能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因为所有问题都是老师提出的,答案也由老师预先设定,不敢由学生自主设计,这样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只有采取互动式教学,让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同伴间实现多重互动交流,才能带活课堂。所以,不同的教学设计会呈现不同的教学现场,确保实现准确、由创意的设计是确保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

教师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

  2.能简单的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练习旧知,利用类比分析总结的方法概括出什么是内能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的变化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内能概念的建立;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

  【难点】

  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的本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师】演示实验,可观察到:水沸腾后塞子飞出去,试管中出现白气。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推动塞子的能量来自哪里?

  环节二:建立概念

  【问】内能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能量呢?学生思考。结合大屏幕图片提问:什么事动能呢?什么是势能?什么是机械能?学生回忆并回答。

  【师】出示一组图片,说明分子有“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引导学生讨论形成内能的概念。

  【问】内能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是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分子动能,分子势能有哪些影响因素?

  内能与机械能有什么不同?屏幕展示对比

  环节三:深化概念

  【小组讨论】

  讨论:一定质量的某物体的内能大小和什么有关呢?

  【学生思考】

  物体的温度变化,它的内能就发生了改变。要改变物体的内能有哪些办法?

  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的.本质。

  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做功的本质是内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环节四:巩固提高

  用题目对本堂课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环节五:小结作业

  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学的主要内容。

  四、板书设计

教师教学设计15

  一堂好课就像一个情节曲折动人的故事,让人有锋回路转的感觉,让人有豁然开朗的心境,让人有雨后晴天的清爽。而在一堂好课是需要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支撑的,正如李老师所讲教学设计之于课堂就如同建筑设计之于建筑,所以教学设计对于我们以后的教学非常为之重要。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它对我们的教学意义重大,为了更好掌握它,下面来了解它的重要性:

  1、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传统教学中也有教学设计活动,主要是指教师的备课。这种教学设计活动的局限是,教学上许多决策都是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向做出的。例如: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往往根据本人认为某内容是否重要,对有关内容是否熟悉和现成的教学大纲等决定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克服了这种局限,它是从教学规律出发,将教学活动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之上,应用系统的观点和分析的方法,客观地分析了教学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从教学工作的问题和需要入手来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策略和方法等。因此,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技术,是促使教学工作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2、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长期以来,教学研究偏重于理论上的描述和完善,脱离教学实际,使教学理论成为纸上谈兵,对改进教学工作帮助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设计为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起到了桥梁作用。一方面,通过教学设计,可以把已有的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指导教学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为教学科学,充实和完善教学理论,这样就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3、有利于对教师的专业成长

  近年来我国正进行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新教材和新教法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较高要求。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由过去“教师对教材的忠实取向”向“教师与教材的互适”转变,即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只关注教法,不关心为什么教、教什么的问题,教师对教材的运用只有全部地接受、执行,不存在教师对教材的取舍增添的权力。因此,仅仅是教材就极大地束缚着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而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予了教师一定的教材运用灵活性,强调教材只是材料或范例、只是师生展开活动的中介与话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删减、增补教材,从而达到教师与教材的互相适应。这种教师与教材的关系转变自然涉及到教师专业知识的延伸问题,即教师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局限于教材的知识视野、满足于教学参考材料的知识范围来完成教学,相应地必须根据教育对象的文化背景和认知水平、教育环境的许可与限制等因素,恰当地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拓展知识视野。因此,在此要求下教师会不断充实自我,知识更丰富,教师专业得到成长。

  4、有利于提高教师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就是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所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它是教师教育思想、思维流程和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学设计有着科学性,一是要求正确运用教育思想和教育原理,既切合教育教学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又反映教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两者相辅相成;二是要求这种思维流程顺畅、清晰,富于条理性和严密性。这种思想准确性和思维逻辑性的有机结合,便是教学设计科学性的基本内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多种要素构成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系统的方法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计划,这就要求教师有很高的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能力,在此要求下,教师不断努力提高自身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