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合集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教学设计1
单元教学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法、演示法。
单元课时安排:
12课时
例1……………………………………………………3课时
例2……………………………………………………4课时
例3……………………………………………………2课时
整理和复习……………………………………………3课时
第一课时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内容:第10-----12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的价值,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法学法:情景演示法。
教学准备:挂图小鸟卡片房子卡片题纸一张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
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干什么?
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
小明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师:泡泡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如何列式?为什么要用14-9呢?14-9怎样算?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看哪一个小组的计算方法最多?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
今后在计算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汽球图)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1原来老师正在发奖品,数一数,老师手中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板书:15-9=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2)顽皮的小泡泡又不见了,让我们找一找,它跑到哪里去啦?(指出谜语图)
原来泡泡在猜谜语,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列式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1、看图列算式(第12页)
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
2、圈一圈,算一算(第13页)
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4、抢答练习
利用找出的规律,同桌进行练习
如:学生A:13-9=学生B:4+9=
五、游戏
小鸟找房子(第13页的图)
游戏要求:先让学生计算出小鸟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号码一一配对;
游戏形式:小组合作,全班订正;
游戏结果: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六、思维训练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有16个同学来猜字谜,已经来了9个同学,还差几个同学没有到?来猜字迹的有3个男生,6个女生,?
八、课学小结:这节课学了十几减9的减法,你有什么收获?十几减9可以这样想,见到减法想加法,用“破十法”算也可以连续减……十几减9的差,要比被数个位数多1。
教学板书:十几减9
有15个气球,卖9个,还有几个?
15—9=6
有14个圈,套中9个,有几个没套中?比较算式
14-9=5
例1、12-9怎样想想9+(3)=12
12-9=3
210
10-9=1
11+(2)=3
教学反思:
整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卖气球、套圈、猜字谜等)为主线展开教学,而这些情境又是学生所熟悉的,他们能在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信息轻松地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得积极主动。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在学习新知处,我组织学生自主探索15-9=?,然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可是教师的组织不够精密,导致探索过程过于混乱,以后要加强注意。
第二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课
完成第13页的第4题-第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学法:反复练习。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多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算
13-9=17-9=12-9=15-9=
18-9=14-9=15-6=16-8=
1)、集体订正
2)、评讲:谁能说一说:18-9=?你是怎么想的?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边摆边说)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2、看图写算式(小黑板出示)
◎◎◎◎◎◎◎
◎◎◎◎◎◎◎◎
(指名板演,全班齐练)
板书:9+6=156+9=1515-6=915-9=6
3、算一算
第14页的第5题
要求:先同组的同学互相的说一说,然后再列出算式
最后集体订正,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口答
教师拿出准备的数学抽拉卡片,教师随意抽拉,让学生口答出得数
二、出示小黑板(第14页的第6题和第8题)
要求:1)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2)再指名说图意
3)再列式计算,并与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
学生完成书中第7题
回家写一个十几减九的算式,给妈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能说出几种方法就说几种,比一比,看谁说的方法又多又好。
四、课堂小结:
十几减9的差与被减数有什么关系?
十几减9的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
板书设计:十几减9练习
13-9=()12-9=()
()10()10
()()
教学反思:
讲十几减9的时候,学生根据情境图列出13-9=4这一算式时,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好多学生都是说根据9+4=13来想的。在我的启发下,有个学生根据情境图,说可以先从10里去掉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盒子外面的3个合起来是4个……这时候算法多样化已经无从说起。在探讨13-9=4的计算方法时,我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没有达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
对话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语言,可以是表情,也可以是动作。在让同学说说你所想到的方法时,往往只有几位同学能大胆发言,也许对学生来说,我缺乏他们所希望的亲和力,以至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还要多多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才会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敢于争辩。
第三课时十几减几
教学内容:十几减几(第15页例2)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
教法学法:小组探究。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
出示口算:
8+57+87+66+85+75+913-916-918-915-917-914-913+712-8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鱼缸内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情景,调动学生的兴趣。
2、同学们发现左边小猫嘴边有“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同时右边小猫嘴边也有“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想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就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的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把“做一做”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老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我们发现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的方法比较简便。
板书设计:十几减几
例213-8=(5)条13-5=(8)条
310310
25
教学反思:
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上,通过“小猫钓鱼”这条情景主线编凑一个有关于小猫钓鱼的故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帮助小猫解决问题,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把计算教学的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很快小朋友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13条金鱼,花的有8条,黑的有(5)条,是用减法13-8=5计算的。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几的口算。为了让学生体验算理,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让学生巩固“破十减”“连减”“想加做减”的不同计算方法。
整节课下来,节奏还是比较紧扣,一环接一环。在上课时,可能由于自己对学生表扬、鼓励性的语言较少,讲故事时缺乏儿童化语言,难免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课
(第16页的第3题--第17页的第7题)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法学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计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12-712-412-314-816-98+9
13-614-511-215-717-815-9
评讲:说一说:11-215-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2、说得数,再写算式
书中第16页的第3题:
要求:每一个四人小组先在组里互相说出算式、得数,最后写出算式。(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游戏提高练习
1、找座位
(1)给每个学生一个算式卡片,同时出示5张贴有3、4、6、7、9卡片的椅子,让学生把卡片放到相的椅子上去,比一比,看哪些同学放得又对又快。
(2)还有没有送出去的卡片吗?
那你们想不想给他们找个家呢?请你们想个办法给它找个家。(学生活动)
2、找朋友
(书中第17页的第8题)
活动要求:教师先将书中的题目出示在黑板上,然后请8个小朋友分两组比赛,看哪一个组的小朋友找的又对又快。(集体订正,对于做的又对又快的小组给予鼓励)
三、完成作业
P17:7
四、思维训练
育红小学一(1)班有20人去秋游,有17座的车2辆,有6座的车2辆,有4座的车2辆。
1、可以怎样租车?
2、怎样租车空座位最少?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练习课,同学们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都能正确得到答案,计算时你应在众多的方法中,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板书设计:练习课
教学反思:
在引导学生提问,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中,教师只把学生的问题和自己心中的问题相比靠,认为和老师想的一致的就是可利用的,完全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其实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具体的、动态生成的过程,虽不能完全确定,但却是可预测、可引导的、大多可为教学所用的。学生的问题中蕴涵着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扑捉这些信息,为教学所用可收到意外的效果。另外,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教师要善于倾听。
第五课时用数学
教学内容:用数学(P19:例3)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法学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二幅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我们学习了退位减法,不知同学们学的怎么样?老师要检测一下大家。闯关游戏:
一、口算:
18-9=17-9=
13-4=15-8=
二、大括号小问号:
教师课件展示,要求同学们说清题意,说清问题。
第三关:隐身的小问号,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一、说一说
出示主题图:(例3的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如:第1小题:8+68-6
问: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算,说说你的理由?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全班说一说。还有没有与他不一样的算法吗?
(其它各题与以上相同)
B:出示“做一做”的主题图
学生观察:
问:(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学听。再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2)你能够根据你所看到的说成一个数学小故事吗?试一试(四人小组互说)
(3)指名说
(4)你们有根据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5)除了刚才的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来并且列出算式吗?讨论一下,互相说一说。
二、练一练
1、完成21页:1题
出示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编出一个数学小故事吗?四人小组互说,然后指名说
(2)你能根据你编的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
(3)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4)你能说说它们各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吗?
2、21页: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都很出色,我们可以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教师真为大家感到骄傲!
板书设计:
学数学、用数学
例3: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8+6=148-6=2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13-6=7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16-9=7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问题?
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还剩几只?
17-8=9(只)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应出孩子们的问题意识较浅薄。对于课本所呈现的信息,来进行处理形成问题的能力不足。另外,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欠佳,主要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以下问题:缺乏小组合作,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而未照顾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学设计简单,教学方法与孩子的学习相悖,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进一步强化训练。
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例3、“做一做”和练习十五的第5、6、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培养学生从问题出发寻找所需条件的分析能力。
3.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
1.正确的解方程的方法。
2.正确的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解方程。
2x=1.6 x÷2.7
2.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形如ax=b x÷a=b的方程的解法,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并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教学例3。
(1)出示例3:解方程20-x=9。
(2)学生思考并交流:这道题中是减去x,怎么办呢?
(3)教师引导:把这个方程变成x+a的.形式,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上x,左右两边相等。
(4)学生独立写出解答过程,并检验。
小组代表汇报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相等。)
(5)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讲解并板书。
解:20-x=9
20-x+x=9+x
20=9+x
9+x=20
9+x-9=20-9
x=11
检验:方程左边=20-x
=20-11
=9=方程右边
所以,x=11是方程的解。
(6)自由讨论: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引导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要注意等号对齐,检验过程要写清楚,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课堂巩固】
完成课本第68页“做一做”第1题前面3小题、第2题中第1小题,将同学进行分组,每三名同学一组进行板演。首先各小组独立思考,完成解答过程。最后师生共同分析,讲解。
答案1.x=1.4,x=5.8,x=13
2. 4-x=1.2 x=2.8元
【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呢?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a-x=b的方程的解法,先把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上x,变为b+x=a,再按x+a=b的方程的解法求解。在解方程时要注意等号对齐,检验过程要写清楚,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课后作业】
教材第70~71页练习十五第5~7题。
数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组整理回顾本周学习内容,然后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借助操作活动或学生易于理解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找出组合数。师生共同分析练习二十五第5题。
(1)让学生小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利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角色搭配的组合数。
2、出示练习二十五第7题。
(1)学生看题后,四人小组讨论出有多少种取法。
(2)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不重不漏地把所有取钱的情况写出来。
(3)全班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二十五第9题。
(1)同桌讨论,说一说可以通多少次话?
(2)生独立用线连一连。
(3)集体汇报交流。允许有的学生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只要他通过自己的方法探索出所有的'组合数,都是应该鼓励的。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五第6题。然后集体交流。
2、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五第8题,然后指名说一说。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数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教学重难点:
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的角。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有了量角的基础,学生在画角时的困难相对来说已减少了。因此,指导学生画角时,重点放在让学生的自主探索上,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总结画角的基本方法。
有些学生由于在使用量角器时,经常会出现内外圈不分的现象,对此,在指导时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如何在量角器上确定度数。
画角后,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表示方法。如∠AOB=60°等。
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1)第1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有多种答案可以选择。教师在指导学生说说马路之间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关系时,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确定两条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有些可以直观地发现,有些需要用直角去验证;二是,渗透一些简单的推理,如甲马路与乙马路是垂直的,乙马路与丙马路是平行的,所以甲马路与丙马路也是垂直的。
(2)第2题
结合自己的居住环境,说说各马路之间的平行与垂直关系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载体。学生在说之前,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居住附近的几条马路画一个简单的草图,然后由每个学生带着草图来说一说马路之间的平行与垂直关系。
(3)第5题
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应指导对比前后两次折纸所得角的度数的变化,从中使他们发现每折纸一次,所得的角的度数均是前一次的一半。学生在发现规律后,仍可以让他们用这张纸找一找纸上不同的'角,各是多少度?以便为第⑵题作铺垫。
第⑵题的“用长方形纸折出45°,135°的角”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独立的尝试操作,然后进行交流。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对学生折出的各种角都应充分地肯定。
(4)第6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观察的角度,找出直角、锐角与钝角。这主要检查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的程度。所以,在练习本题时,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观察,然后进行交流。另外,不要求每个学生一定要找出图出所有的直角、锐角与钝角。
数学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认识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关系(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3、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像、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难点: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创设情境
出示儿歌。
师:同学们咱们在二年级学过一首关于方向的儿歌,还记得吗?(与同学一起回顾)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设计意图:已有的基础又鼓舞着他们探索的兴趣和信心。同学们会用已经知道的前、后、左、右来描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师:那么在生活中我们知道太阳是从哪儿方向升起的?用手指一指这个方向。(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动手操作,整体感知方向打下良好基础)
师:同学们指的非常棒,那么我们通过儿歌可以知道,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也就是说我们手指的方向是----东方。
师:那我们在通过儿歌看看西方在哪个方向?
学生指向后方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东和西,那么如何辨别南和北呢?老师这里有一个识别方向的小妙招。
请同学们一起做,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张开双臂,左手所指方向就是北,右手所指方向是南)做完找同学演示。加深印象
(二)调动原有经验初步感知方向
(一)师:同学们,其实东南西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都会遇到,你们还知道哪些知识或者词语和东南西北有关呢?
生:冬天要刮西北风
生:太阳从东方升起
…………
师:看来有关东南西北的知识还真不少。那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来辨别方向呢?
生:积雪,融化快的.是南方
生:北极星,永远指向北方
......
师:看来同学们懂得很多辨别方向的方法呢,在野外一定不会迷了路。
(二)闯关识方向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四个方向,让那个我们来看看咱们学的四个方向有什么关系呢?(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
师:同学们真棒,现在老师有一个小游戏需要你们来闯关,看看谁是方向小达人。
(找几个同学上台,由老师发号方向口令,同学快速指出,正确的同学获胜)
师:这位同学真棒,真是名副其实的方向小达人呢,那么下一轮游戏我想找一名同学替老师发号指令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趣味性,巩固认识感知四个方位)
(三)联系实际,感知方向
师:在我们的教室的东、南、西、北方位都有什么?请你写下来。
生上前展示,老师随堂批改
(四)、答题闯关
师:出示课件图片,图中小红所说的方位正确吗?请小组讨论一下。
生:正确
师:判断的理由呢?
生:因为太阳是从东方升起,所以面对太阳的方向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师:真棒,老师为你骄傲。老师这里还有几道题,谁来回答一下?
太阳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方落下,北极星挂在(北)方
早晨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西)你的左面是(北),你的右面(南)。
三、总结
师:同学们掌握的都很棒,很好的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也知道了四个方位在我们生活的运用。也能通过积雪、北极星等辨别了方向。
四、练习:
请同学们课下完成图中的练习,写出各个建筑所在的方位。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认识东南西北
北与南相对东与西相对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数学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一)知道函数图象的意义;
(二)能画出简单函数的图象,会列表、描点、连线;
(三)能从图象上由自变量的值求出对应的函数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函数图象的意义,会对简单的函数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
难点:对已恬图象能读图、识图,从图象解释函数变化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什么叫函数?
2.什么叫平面直角坐标系?
3.在坐标平面内,什么叫点的横坐标?什么叫点的纵坐标?
4.如果点A的横坐标为3,纵坐标为5,请用记号表示A(3,5).
5.请在坐标平面内画出A点。
6.如果已知一个点的坐标,可在坐标平面内画出几个点?反过来,如果坐标平面内的一个点确定,这个点的坐标有几个?这样的点和坐标的对应关系,叫做什么对应?(答:叫做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
(二)新课
我们在前几节课已经知道,函数关系可以用解析式表示,像y=2x+1就表示以x 为自变量时,y是x的函数。
这个函数关系中,y与x的函数。
这个函数关系中,y与x的对应关系,我们还可通知在坐标平面内画出图象的方法来表示。
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列表。(写出自变量x与函数值的对应表)先确定x的若干个值,然后填入相应的y值。
函数式y=2x+1
自变量x
-2
-1
1
2
函数值y
-3
-1
1
3
5
(这种用表格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第二步:描点,对于表中的每一组对应值,以x值作为点的横坐标,以对应的y值作为点的纵坐标,便可画出一个点。也就是由表中给出的有序实数对,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
第三步 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相邻两点用线段连结起来,得到的图形就是函数式y=2x+1的图象。图13-24
例1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式的图象:
(1)y=-3x;(2)y=-3x+2; (3)y=-3x-3
分析:按照列表、描点、连线三步操作。
解:
函数式(1)y=-3x
自变量x
-2
-1
1
2
函数y
6
3
-3
-6
函数(2)y=-3x+2
自变量x
-2
-1
1
2
函数y
8
5
2
-1
-4
函数(3)y=-3x-3
自变量x
-2
-1
1
2
函数y
3
-3
-6
-9
它们的图象分别是图13-25中的(1)(2)(3)。
例2 某化工厂1月到12月生产某种产品的统计资料如下:
X/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Y/产品吨数
2
3
3
4
5
6
6
6
5
4
5
7
(1)在直角坐标系中以月份数作为点的横坐标,以该月的产值作为点的纵坐标画邮对应的点。把12个点画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
(2)按照月份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每两个点用线段连接起来。
(3)解读图象:从图说出几月到几月产量是上升的、下降的或不升不降的。
(4)如果从3月到6月的产量是持逐平稳增长的.,请在图上查询4月15日的产量大约是多少吨?
解:(1),(2)见图13-26
(3)产量上升:1月到2月;3月,4月,5月,6月逐月上升;10月,11月,12月逐月上升。
产量下降:8月到9月,9月到10月。
产量不升不降:2月到3月;6月到7月,7月到8月。
(4)过x轴上的4.5处作y轴的平行线,与图象交于点A,则点A的纵坐标约4.5 ,所以4月15日的产量约为4.5吨。
(三)课堂练习
已知函数式y=-2x。用列表(x取-2,-1,2,1,2),描点,连线的程序,画出它的图象。
(四)小结
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了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有三种:
1.解析式法——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的关系。
2.列表法——通过列表给出函数y与自变量x的对应关系。
3.图象法——把自变量x作为点的横坐标,对应的函数值y作为点的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对应的点,所有这些点的集合,叫做这个函数的图象。用图象来表示函数y与自变量x对应关系。
这三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各有优缺点。
1.用解析法表示函数关系
优点:简单明了。能从解析式清楚看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全部相依关系,并且适合进行理论分析和推导计算。
缺点:在求对应值时,有时要做较复杂的计算。
2.用列表表示函数关系
优点:对于表中自变量的每一个值,可以不通过计算,直接把函数值找到,查询时很方便。
缺点:表中不能把所有的自变量与函数对应值全部列出,而且从表中看不出变量间的对应规律。
3.用图象法表示函数关系
优点:形象直观,可以形象地反映出函数关系变化的趋势和某些性质,把抽象的函数概念形象化。
缺点:从自变量的值常常难以找到对应的函数的准确值。
函数的三种基本表示方法,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因此,要根据不同问题与需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方法。在数学或其他科学研究与应用上,有时把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即由已知的函数解析式,列出自变量与对应的函数值的表格,再画出它的图象。
(五)作业
1.在图13-27中,不能表示函数关系的图形有()
(A)(a),(b),(c) (B)(b),(c),(d) (C)(b),(c),(e) (D)(b),(d),(e)
2.函数y=的图象是图13-28中的( )
3.矩形的周长是12cm,设矩形的宽为x(cm),面积为y(cm2).
(1) 以x为自变量,y为x的函数,写出函数关系式,并在关系式后面注明x的取值范围;
(2) 列表、描点、连线画出此函数的图象
4.(1)画出函数y=- x+2的图象(在-4与4之间,每隔1取一个x值,列表;并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画图);
(2)判断下列各有序实数对是不是函数。Y=- x+2的自变量x与函数y的一对对应值,如果是,检验一下具有相应坐标的点是否在你所出的函数图象上:
(-2,2 ), (- ,2 ), (-1,3), ( ,1 )
5.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y=4x-1; (2)y=4x+1
6.图13-29是北京春季某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在这一天:
(1)8时,12时,20时的气温各是多少;
(2)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各是多少;
(3)什么时间气温最高,什么时间气温最低。
7.画出函断y=x2的图象(先填下表,再描点,然后用平滑曲线顺次连结各点):
X
-2
-1.5
-1
-0.5
0.5
1
1.5
2
y
8.画出函数y= 图象(先填下表,再描点,然后用平滑曲线顺次连结各点):
X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y
作业的答案或提示
1. 选(C),因为对应于x的一个值的y值不是唯一的。
2. 选(D)当x<0时, y="=" x="">0时, =x,所以y= = =1
3.
(1)y=x(6-x)其中0 (2) X 1 2 3 4 5 6 y 5 8 9 8 5 4. Y=- x+2 x -4 -3 -2 -1 1 2 3 4 y 3 3 2 2 2 1 1 1 经过检验,点(- ,2 )及点( ,1 )在所画的函数图象上。 5. Y=4x-1 X -2 -1 1 2 y -9 -5 -1 3 7 Y=4x+1 x -2 -1 1 2 y -7 -3 1 5 9 6.(1)8时约5℃,20时约10℃。(2)最高气温为12℃,最低气温为2℃。(3)14时气温最高,4时气温最低。 7. Y=x2 X -2 -1.5 -1 -0.5 0.5 1 1.5 2 y 4 2.25 1 0.25 0.25 1 2.25 4 8. Y= X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y -1 - - -2 -3 -6 6 3 2 1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点的坐标(有序实数对)与坐标平面内的点一一对应;不同的坐标与不同的点一一对应;函数关系与动点轨迹一一对应,把抽象的数量关系与形象直观的图形联系起来,通过解读图象,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这种“数形结合”,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2.本课的目标是使学生会画函数图象,并会解读图象,即会从图象了解到抽象的数量关系。为此,先在复习旧课时,着重提问坐标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接着在新课开始时介绍了画函数图象的三个步骤。 3.教学设计中的例3,既训练学生从已数据画图象,又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解读图象、在图象上估计某日产量的能力,对函数图象功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4.在小结中,介绍了函数关系的三种表示方法,并说明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有利于对函数概念的透彻理解。 5.作业中的第1-3题,对训练函数图象很有帮助。 第1题,目的要说明,对于x的一个值,y必须是唯一的值与之对应,而(b)(c)(e)都是对于x一个值,y有不止一个值与之对应,所以y不是x的函数,本题还训练解读图形的能力。 第2题,训练学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在去掉绝对值符号时,必须分x≥0与x<0讨论。 第3题,训练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函数解析式,并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图象的能力,这些都是学习函数问题时应具备的基本功。 活动内容:秘境佤山游。 适合年级:五年级。 内容简析: 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本活动结合人教版教材六年制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二单元“分数除法”及第三单元应用题的“行程问题”,将所学知识融于“秘境佤山游”之中,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旅游中常见的数学问题,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及其魅力。 设计思路: 以到临沧市沧源县的景点旅游为线索,将这些景点串联成线,形成旅游线路,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油耗、油钱和旅游线路的选择等问题,以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与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的: 1.通过挖掘身边的数学素材,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巩固已学知识。 2.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引导学生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探究兴趣。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探究旅游四个景点至少要用多少油及所需油钱。 2.选择合理的旅游线路。 活动过程: 一、简要导入 1.今天见到佤山小朋友,心里很高兴!老师从电视里了解到秘境佤山不仅有神奇的文化,而且有优美动听的民歌,还知道佤山有很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旅游景点。下面,请同学们介绍你知道的景点。(学生介绍) 2.同学们介绍的景点令人心驰神往,老师现在最想到四个具有民族特色的景点去看一看、游一游。(屏幕出示)请同学们大声地把这四个景点的名字喊出来。(翁丁原始部落、南滚河自然保护区、崖画、司岗里溶洞)。 3.请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帮助老师解决旅游途中遇到的.问题。 二、根据信息探究问题 1.(屏幕出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旅游车平均每小时行40千米),如果先到翁丁原始部落,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学生提问题,口头列式) 2.如果再给大家提供一个信息“从翁丁原始部落到南滚河自然保护区有12千米”,你又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估计学生会提出下列问题:①从县城到南滚河自然保护区共有多少千米?36+12=48(千米)。②从翁丁原始部落到南滚河自然保护区需几小时?12÷40=0.3(小时)。③从县城到南滚河自然保护区共用几小时?0.3+0.9=1.2(小时)或(12+36)÷40=1.2(小时),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各有哪些优点。 3.同学们这么快就解决了在第一条旅游线路中遇到的问题,很好!接下来,老师还要到崖画和司岗里溶洞去游一游。请看大屏幕,根据提供的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 估计学生会提出以下问题:①从县城到崖画有多少千米?0.6×40=24(千米)。②从崖画到司岗里溶洞有多少千米?0.4×40=16(千米)。③从县城到司岗里溶洞共有多少千米?24+16=40(千米)。④从县城出发到司岗里溶洞共需几小时?0.6+0.4=1(小时)或(24+16)÷40=1(小时),并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这样算的理由。 小结并板书:路程=速度×时间 三、进一步探究“油耗”和“油钱”问题 1.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老师知道了从县城到每个景点的路程和时间。下面,老师再给大家提供两个信息,看看从信息中你们了解到了什么,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信息:①旅游车每千米用油0.15升;②每升油价5.60元。 2.学生思考后提出问题,教师再选择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分小组讨论、探究。 问题(1):从县城到南滚河自然保护区需多少升油?0.15×48=7.2(升)。 问题(2):从县城到司岗里溶洞需要多少油钱? ①24×0.15×5.60+16×0.15×5.60=33.60(元);②(24+16)×0.15×5.6=33.60(元);③40×0.15×5.60=33.60 (元)。最后比较这三种解法,说说每种解法的理由。 问题(3):从县城到南滚河自然保护区,往返需多少升油?48×0. 15×2=14.4(升),并说说“往返”是什么意思。 问题(4):从县城到司岗里溶洞,加70元的油能返回到县城吗?33.60×2=67.20(元),并说说为什么要“×2”。 3.引导学生归纳并板书:油的总钱数=每升油价×每千米用油量×千米数。 4.让学生先说说“每升油价×每千米用油量”和“每千米用油量×千米数”所表示的意义,再说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四、给这次旅游提合理化建议 1.同学们帮助老师解决了旅游中遇到的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现在请同学们看旅游线路图,给老师的这次旅游提一些合理化建议,并说明你的理由。 2.学生提建议,教师对能省时、省钱、省油等经济实惠方面的建议予以肯定,倡导绿色旅游。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懂得的旅游知识还真不少,谢谢同学们给老师提了这么多的建议,这次秘境佤山游将成为我美好的回忆。(板书课题:秘境佤山游) 附板书设计: 秘境佤山游 路程=速度×时间 油的总钱数=每升油价×每千米用油量×千米数 “找规律”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去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与一年级下册相比,本节课最大的变化就是图形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它们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本课在内容的选择上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学情分析: 鉴于学生对周期排列规律的了解,我充分为学生提供猜想、活动、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图形循环的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2.难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推理等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设计一定的图形规律。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羊村要过羊羊儿童节,邀请我们去参加,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老师请了小精灵聪聪和我们一起去,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跟随着聪聪,我们现在来到羊村大门口,羊村的大门可不是一般的大门,它上面设计有密码,现在聪聪已经把前三组密码输入进去,再输入第四组密码大门才可以打开,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打开它吗?(出示羊村门口图片) 生:有。 师:现在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前三组密码,它的排列有没有规律,然后才出第四组密码。 生:前三组分别是1、3、5、7重复,所以最后一组也是1、3、5、7。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猜出了密码,现在大门已经打开了,喜羊羊和村长已经出来迎接我们了。 村长说:欢迎你们来到羊村,我带你们参观一下吧 首先我们来到沸羊羊家,沸羊羊把家里打扮的`可漂亮了,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沸羊羊家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是怎么排列的? 生:窗帘是一条白色一条黄色一条白色一条黄色排列的。 生:灯笼是两个红色一个黄色两个红色一个黄色排列的。 生:桌布一块蓝色一块白色一块蓝色一块白色排列的。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来引入新课。让学生感觉很自然、很亲切。)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参观完沸羊羊家我们来到美羊羊家。美羊羊也把自己家装扮一新,大家说美羊羊家漂亮吗?(出示美羊羊家图片) 生:漂亮。 可聪聪却说:美羊羊你是怎么设计的,一点规律也没有。 美羊羊说:我设计的有规律呀! 聪聪说:我怎么看不出来呢? 师:小朋友们,你们愿不愿意帮着聪聪找一找规律呢? 1、出示课件墙面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图形? 生:圆形 正方形 三角形 五角星 师:很棒。那你发现这些图形的排列有没有规律,有什么规律? 下面请大家4人一组的进行讨论,听清老师的要求: 讨论的时候从不同角度去说,如斜着看、横着看、竖着看。(2)待会儿汇报的时候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开始吧! 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每一斜行的图形都是一样的 生2:横着看,第一行的第一个圆形,移到最后一个其他的图形都向前平移一格,就变成了第二行,第二行的第一个正方形,移到最后一个其他图形都向前平移一格,就变成了第三行;第三行的第一个三角,移到最后一个其他图形向前平移一格,就变成了第四行。 生3: 竖着看…… (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并用课件演示) 小结:你们发现的规律都对,像这样几个图形按一定规律不断改变自己的位置,这样的排列,我们就叫做循环排列规律。(板书:循环排列规律) 师:小朋友真棒。我们已经发现了墙面排列的规律,咱们再看看美羊羊家的地面颜色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出示地面课件 地面的颜色排列有什么规律呢?请大家仔细观察想一想。 学生汇报 : ……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组织教学,把图形横着看、竖着看、倒过来看、再横过来看,引导学生观察规律有没有发生变化,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参观完美羊羊家,接着我们来到懒洋洋家,懒羊羊为大家准备了好吃的水果,可是懒羊羊只准备了三组水果就睡着了,小朋友们能不能帮懒羊羊把第四组水果摆出来呢? 1、懒羊羊家图片 师:首先大家观察这些水果排列有没有规律,有什么规律,然后用自己手上的水果卡片在桌子上摆一摆。 指名反馈:点一名学生到上面来摆。 大家摆的和这位同学摆的一样不一样? 生:一样。 2、吃完水果我们又来到喜羊羊家。(出示喜羊羊家图片) 喜羊羊家举办了一个小小智力赛,我们也来参加一下吧。 (1)我爱数学 学我爱数 数学我爱 ( ) (2)1234 2341 3412 ( ) (3)书本练习二十三第1题。 (4)创造循环规律。 3、时间过得真快,小朋友快要离开羊村了,羊羊们准备了一份礼物送给大家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欣赏有规律的图片) 咦,美羊羊怎么哭了,可能她有点舍不得大家走,那你们来当一当小小设计师,创造一块有规律图案的手帕送给美羊羊吧,就当是留给羊村的礼物。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今天的旅行到此结束了,小朋友们你们玩得高兴吗?数学和咱们的生活一直是密不可分的。早在中国古代,古人们就利用数学的规律创造了很多精彩的作品。(出示课件:可以清心也)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这段有规律的文字,在有规律的书声中结束数学探秘之旅。 其实,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在装饰着我们的生活,希望你们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他,运用它,把我们的环境打扮的更美丽!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内容,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印象,符合教学策略的要求。在评价方面,有学生自评、互评、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体会生活离不开数学,学数学是有用的,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32~13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打电话”(综合应用)的探究,初步感受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在问题情境中应用优化思想解决问题。 3.指导学生用画图、表格等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学会运用“化繁为简” 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亲身经历寻找最优方案的全过程。 2.通过图表的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规律。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讲故事:印度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国王要奖励国际象棋的发明者——他的宰相,就让他提一个要求。当时正闹饥荒,老百姓没饭吃。宰相说:“我向大王要米,您只要把我的棋盘上的第一个格里放1粒米,第二个格里放2粒米,第三个格里放4粒米,每一格均是前一格的2倍,以此类推,直到把这个棋盘放满就行了。”国王哈哈大笑说:“就依你说的。” 当放第一排的8个格时,1、2、4、8、16、32、64、128粒米,旁观者大笑着,指指点点。但放到第二排中间时,笑声渐渐消失了,而被惊讶声所代替,因为小堆的米不久就增成了小袋的米,然后倍增成中袋的米,再倍增成大袋的米……你猜猜看,国王要给宰相的米会有多少?请你简单形容一下。 其实,这是我们数学中的倍增问题,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也和它有关。 一、情境导入: 师:学校的“小蜜蜂”艺术团,为有文艺特长的孩子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从学校到中央电视台她们一路成长,也获得了不少奖项。当然,这都源自于她们平日里辛勤、认真地练习。这不,在一个周末,学校又接到紧急任务,合唱队的老师要尽快通知63名队员来学校参加排练,请你说说老师会用什么办法通知呢?(打电话、发校讯通、QQ群发、写信……) 师:哪种办法既方便快捷又能确保对方接到通知呢?(打电话) 师:是的,老师就是采用打电话的方式来通知合唱队员的。板书:打电话 二、初构模式 假设打一个电话需要一分钟,所有队员都在家。 1.逐一打(需要63分钟,太慢了) 2.分组打(思考:为什么能节约时间?)板书:同时打 3.教予“化繁为简”的方法 师:63这个数字有点大,我们研究起来不方便,怎么办呢? 4.先从打给“7”位队员研究起。 三、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假设打电话的时间为一分钟,并且所有的`同学都在家。那么打给7位同学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要求:小组合作学习,设计打电话的省时方案,并用通俗易懂的记录方式把方案写在本子上。 1.四人小组讨论,在本子上呈现方案; 2.展台展示方案,确定用画图的方式比用文字叙述的方式更为直观、简单。 四、优化方案 1.生说方案,师将方案展示在黑板上。 方案一(7分钟) 方案二(5分钟) 方案三(3分钟) 2.对比方案,为什么方案二和方案三都比方案一更省时呢?(没有同时打) 3.为什么方案二比方案三多用时间呢?(有人没有打电话)板书:不闲着 五、总结规律 1.回顾最佳方案,当第一分钟结束时,知道消息的总人数是?当第二分钟结束时,知道消息的总人数是?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完成表格 3.发现规律:每过一分钟知道消息的人数就比前一分钟知道消息的人数多一倍。第N分钟,知道消息的人数就是N个2相乘。 4.继续完成表格:每一分钟通知的总人数。(用知道消息的总人数—1) 5.告诉合唱队的老师,通知63名队员需要用6分钟,应注意:同时打,不闲着,不重复。 六、巩固规律 1.舞蹈队老师通知33名学生需要多少分钟?(使学生产生疑问,到底是5分钟半,还是6分钟) 2.打一个电话至少需要1分钟,在5分钟内最多可以通知31名同学。用此方法,6分钟里最多可以通知多少名学生? 3.翻开书第132——133页,看看今天学习的知识,并解决书中的问题。 七、应用规律 阿米巴原虫(一种主要寄生于结肠内的虫)是用简单分裂的方式繁殖的,每分裂一次要用3分钟,请问一个阿米巴原虫18分钟后变成了几个阿米巴原虫? 八、总结全课 你收获了什么? 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和画垂线,即学习42、43页例题。42页例题从现实场景中抽象出两组相交的直线,发现都相交成直角,以此描述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概念,同样再举出生活中相应的实例;43页例题安排过已知直线上的点画它的垂线;“试一试”让学生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它的垂线,进一步掌握画垂线的方法;“想想做做”通过对折长方形纸、判断图形中互相垂直的线段以及画垂线,巩固互相垂直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点和线段,射线和直线,量角和画角,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基础上安排的,先教学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和画垂线,再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学生已经掌握了“认识垂直”的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利用这些基础和技能来学习“垂直”,估计学生已拥有学习新知的心理准备及一定的学习能力。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数学学习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觉得应始终将数学的教与学置于各种奇妙的富于思考的问题情境之中,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出发点,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如果我们能善于把课堂教学设计成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却又富于思考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真正地处于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的过程,数学知识的`获得,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之后,才能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系统之中。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就是让学生用脑想数学,用脑积极地思考数学或与之有关的问题。 本着这一理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理解互相垂直、垂线、垂足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方面 使学生经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作出一组垂线,能够借助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的垂直现象,能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垂线,了解垂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主动参与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建立垂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 借助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具准备:课件、直尺、三角尺、量角器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感受新知 探究新知,深入理解。 1、再认新知(语言表述回归生活练一练折一折) 2、学画垂直(无条件画过直线外一点画完成43页“试一试”小结作图方法) 升华新知,总结方法。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景,感受新知。 1、课件出示42页例题图。 从图中你能找到几条线?(学生可能找到很多,说的很乱。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我们所需要的) 这些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有相交、有平行) 引导学生观察相交线,你有什么发现? 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4个) 这4个角都是什么角?(直角) 2、谈话感知: 其实像这样一种特殊的相交方式,我们可以给它一个新的名称叫——垂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新知识。(板书课题:垂直) 设计意图:由主题图入手,观察图中纵横交错的线,收集自己了解的信息(相交和平行的知识),发现特殊的信息(相交成直角),建立新知的表象和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从众多信息中收集需要信息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深入理解。 1、再次认识垂直。 (1)出示一组互相垂直的直线图。 师:那到底两条直线成怎样的位置关系,我们才能叫垂直呢? 学生自学课本P42中间的文字,并思考: ①怎样的两条直线叫垂直? ②其中的直线叫什么? ③你还知道了什么?(两条直线的交点我们叫作什么?) (2)讲解:“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提问:如果把一条直线记作a,另外一条直线记作b,我们可以怎么说? 讲解:“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强调:垂线是一组一组出现的,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讲解:“这两条直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 让学生上黑板指指垂足在哪儿,并用符号表示出垂直。 (3)寻找生活中垂直的例子。 提问:我们教室里有哪些互相垂直的线? 学生回答的时候,注意修正学生回答中一些不科学的表达。 特别强调:每块三角尺都有两条互相垂直的边,所以在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时可以用三角尺去比一比。 (4)练一练:判断下面图形中哪些直线是互相垂直的?(作业纸) (5)折一折:指导学生把一张长方形纸按照课本上的方法对折两次,再打开,观察两条折痕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从建立新知的表象到新知的构建是一个多样化的过程,我觉得应该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而且要相信学生能够发现。所以,在构建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看书,从书中发现对于垂直的最科学最准确的表述,学生会觉得那是他们自己发现的,感受成功学习的成就感。而学生自己发现的虽然深刻,但却是细线条,作为老师要把他们印象中的细线加粗、印象加深,所以设计了新知回归生活、科学判断是否垂直和动手折叠感受垂直的环节,即及时巩固新知又传递学习知识的过程方法。即受之于饵,又受之于渔。 2、学习画一组垂线。 (1)你能用手中的工具想办法做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吗?(直尺、三角尺、量角器、折纸) (2)过直线上的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课件演示作图方法,学生尝试作图。教师再示范,共同总结作图步骤: A、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 B、沿直线慢慢移动三角尺,直到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为止。 C、沿三角尺的另一直角边画直线 学生再尝试。 (3)出示第43页的试一试: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学生自己先尝试,再请已经好的同学介绍(课件演示) 学生再尝试。 (4)小结方法。 设计意图:在认识垂直的基础上让学生去作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是一个从表象到实体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了垂直的生成过程和垂直与其他相交的不同之处(相交成直角),这一环节的重点在于训练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总结作图方法,体会数学语言的准确性。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请学生在大屏幕上指出每个图形互相垂直的线段。 2、课件出示桥湾小学附近主要街道的平面图,请你判断哪些街道是互相垂直的? 讲解时强调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 设计意图:第一题让学生在过去认识的图形中找互相垂直的线段,是运用新知重新认识旧知的过程,正如特级教师徐长青所说“让知识从缄默走向明确再回归缄默”。第二题通过街道间的位置关系,认识到怎样相交的道路安全系数高,让知识回归生活、指导实践,并培养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 四、升华新知,总结方法。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了什么新的收获? 谁能说说我们是如何得到这样的收获的? 设计意图:吴正宪老师曾说过:我们要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俄皮痒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全面性。在总结时,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总结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了解数学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方法。数学知识仅仅是个载体,知识的生成过程才是学习的实质,才是学生该获得的精髓,才是数学该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品质。教学不是实现给予与告之,而是探索的过程。 板书设计: 垂直 过直线外一点作 已知直线的垂线 垂足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亿以上数的认识,学会亿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亿以上数的读写过程,体验类推、迁移的思想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大数的认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使学生掌握改写、省略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掌握中间有0的大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数字魔法,有一个数非常难读,你们想试一试吗? 出示:0。 生回答后,师说:这么难的数也会读,真不简单!接下来它要变了,请仔细看:3004,谁会读?真了不起!请继续看,变变变,507000,这个数好大,你们会吗?(生回答) 这么难的数还难不倒大家,看好了,80409000,这下不会了吧? 也会呀,你读吧!你们真聪明!读得又对又快,一定知道它们的读法,谁来说一说亿以内的数如何读。 看来同学们对亿以内数的读法掌握得很好,在我们生活中,还经常会遇到比一亿更大的数,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它们,认识它们。 (板书课题:亿以上数的认识) 2 、新知探究 (一)亿以上数的读法 1、读一读下面画横线的数。 2、试读出下面各数。 3、怎样读亿以内的数?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4、读出下面各数。 9200000000 26705000000 508040003000 300700400 (三)亿以上数的.写法 1、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2、试写出下面各数。 3、亿以上数的写法。 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个数为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4、试写出下面各数。 二十五亿写作:2500000000 四百九十亿六十万写作:49000600000 五千零四亿零七百万写作:500407000000 5、读写比较。 读法与写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相同点:从高级起,按级读数,写数。 不同点:读数时,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位上有一个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 、巩固提升 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有一只机灵的小猴知道了,它有些不服气,想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闯关练习。 第一关:学以致用 1、我国平均每月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大约是3700500000双。读作:(三十七亿零五十万)。 2、四亿零五百九十万四千二百。这个数写作:(405904200)。 第二关:火眼金睛 1、 6008007200中的每一个0都不读。(错误) 2、由三十、三十万、三十亿组成的数300030030。(错误) 第三关:精挑细选 1、用7个十亿、8个千万、5个万和4个十组成的数写作(D) A、780050040 B、708050040 C、708005040 D、7080050040 2、下面各数中,所有的0都不读的是(C) A、906307000 B、1080060000 C、52072004500 D、5883000600 课后小结 (一)学生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小组说——组内总结——组间交流) (二)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同时我们还发现很多数学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我们在学习时要做到举一反三,运用旧知识来学到更多的新知识。 板书 亿以上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 2、亿以上数的读法、写法 教学目标 1、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理解其空间位置的向对性 2、在具体活动中,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初步培养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在活动中知道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懂得要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理解前后的位置概念,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由于参照对象不同,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探索新知 三、练一练 1、知道这个故事的学生起来大声的讲给大家听 2、大胆想象,说出不同的情形 3、初步认识前和后 1、看图,在小组内交流看法,全班汇报,用前和后介绍比赛情况 2、独立思考,积极提问。如:小兔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小乌龟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3、交流、汇报: 小兔的前面是小松鼠,后面是小乌龟,小乌龟的前面是小兔,后面是蜗牛 4、积极参加赛车比赛 踊跃报名参加 做游戏,说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配合指令全部向后转,再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5、看图,独自完成填一填,不会早的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6、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 3号车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4号车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1、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指名全班说 2、看图回答,小红的前面还有3个人 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1、同学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兔子跑得快,由于骄傲自满,反而落在乌龟的后面,兔子认识到自己错了。后来,兔子、乌龟又进行了第二次赛跑,谁能说说会有什么结果呢? 3、两次比赛中,龟兔的前后顺序发生了变化,那是因为它们俩的位置改变了。刚才也有同学少到了前和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1、让学生观察画面,课件呈现5个小动物塞跑的情景,引导交流:小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小松鼠跑第几?小兔跑第几?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4、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现在我们来进行赛车比赛 让5名学生沿教室过道进行赛车比赛 在某一时刻停下,让其中的学生说出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再让其余同学说出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说得越多越好。 如果发家全部向右转,前后顺序有什么变化呢?是怎样的情况呢? 5、小动物们也在进行赛车比赛,咱们快去看看他们的比赛情况怎么样? 6、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能回答这些数学问题吗? 指多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决 1、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又是谁? 2、第2题 小红的`前面还有几个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又怎么解答呢? 按照以上的方式做剩下的练习 通过讲故事、续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看图获取信息,用前和后进行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始终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学习新知,体会前后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前后的认识和理解 四、数学故事 先看懂两幅图的意思,独立想一想该怎么讲好这个故事,在小组内试着讲一讲,再全班讲,评比看谁讲得好 出示数学故事主题图,引导学生根据这两幅图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要求:讲故事时,要用到前和后 讲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新知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前后 森林运动会: 小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小松鼠跑第几?小兔跑第几?小兔的前面是谁? 后面是谁?小乌龟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备注: 【教材理解】 利用学生已有的解决“连续两问”应用题和列综合算式的知识经验,借助色条图,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需要用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烤面包”“买面包”“挖水沟”等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解决“连续两问”应用题的知识经验,把已知信息在色条图上表示出来,直观地发现和提出中间问题,并借助色条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为解决问题提供直观的支撑。 【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经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的进行混合运算,不仅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是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思维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寻求依据来解释说明自己思维的能力,在理解掌握运算顺序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学情简介】 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已对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会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口算,并直接写出结果。但缺少的是把这些零星的数学知识系统化。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此时安排混合运算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运算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雏形)分析数量关系,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利用色条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2、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 有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课件出示例4主题图的左半部分(出示教材图片):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汇报收集的信息。(面包房的师傅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还有多少个没有烤?) 4、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尝试列式解答。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第53页例4情境图: 2、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问题: (1)一共要烤多少次? (2)已经烤了几次? (3)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二)解决“剩下的还要烤几次”的问题。 1、想一想:要知道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2、画一画: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画出简易色条图。 (三)尝试解答,体会方法 1、议一议:应该如何列式解答?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倾听不同的想法。 2、说一说:要求还要烤几次,应先知道剩下多少个需要烤。 3、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四)交流汇报,形成板书。 1、学生汇报不同的解答方法(让学生说说每步求的是什么?)。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90-36=54(个)(90-36)÷9 90-36÷9 54÷9=6(次)=54÷9 =54÷9 =6(次) =6(次) 2、比较方法二和方法三。 (1)小组交流这两种解法的不同之处。 (2)你同意哪种方法?为什么?如果不加小括号,应该先算什么? (3)方法二为什么要使用小括号?加上小括号后就是先求什么? 3、若有学生说出方法四,教师要及时鼓励,并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五)检验反思,归纳总结 1、引导学生口头检验:把问题的结果作为已知条件进行检验,进而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2、小结:遇到问题后,我们要敢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我们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列综合算式时要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合理使用小括号。 (六)知识拓展,培养能力 1、课件出示问题: (1)一共要烤多少次? (2)已经烤了多少次? 2、学生选择有效信息后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重点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课件出示教材第54页“做一做”的情境图 1、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然后说说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2、学生汇报解法,同时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方法较简便易理解? (二)智慧大比拼。 第一关(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第1题的情境图) (1)想知道用20元钱买票够不够,首先要知道什么? (2)要求买票所用的钱,需要哪些条件? (3)学生独立思考后尝试解决,同时指定学生板演,然后全班交流。 第二关(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第2题) (1)学生读题后指定学生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指定学生板演,最后全班交流。 第三关(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第4题的情境图) (1)学生读题后指定学生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指定学生板演,最后全班交流,交流时重点说明:如何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呢?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些问题,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6、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7、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 单一标准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教学内容篮球:1、原地双手胸前接球;2、行进间运球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原地双手胸前接球与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领会运动的节奏感,数学教案-篮球。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95%以上的学生在初步掌握双手胸前接球的技术同时基本能跟上音乐节奏,50%左右的`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双手胸前接球动作;85%以上的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原地双手胸前接球动作和较好地掌握行进间运球技术。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鉴赏能力及发展学生自学、自练、自控、自调、自评的能力和狼子野心造思维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体验成功感。课的部分课的内容组织教法和学练法各项内容时间练习次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准备部分 6,7分钟 一、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二、师生问好 三、提出本课教学目标与要求 四、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五、舞蹈“兔子舞” “left、left--right、right--go、turn around--go、go、go!” 1)单人跳 2)前后搭肩跳要求:声音宏亮, 精神饱满, 注重仪表, 语言亲切。 一、组织:集体练习 二、教法与步骤: 1、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2、教师口令指挥学生练习(1) 3、集体纠正 4、教师用音乐指挥学生练习(2) 一、体育委员四列横队整队 二、要求:快、静、齐 三、集合队形:图示一 ○○○○○○○○ ○○○○○○○○ ○○○○○○○○ ○○○○○○○○ ▲ 舞蹈练习队形:图示二 二、学练法与步骤: 1)观察教师示范、理解动作要领; 2)听口令练习(1) 3)根据音乐节奏练习(2) 三、要求: 1、前脚掌着地 2、能跟上音乐节奏1.5-2.0 2.5-3.0 1.5-2.05-6次 5-6次基本部分 33,34分钟 一、原地双手胸前接球 1、熟悉球性: 1)双手弹拨球 2)环绕颈部交接球 3)环绕腹背交接球 4)环绕单腿交接球 5)环绕双腿交接球 6)双手抛接球 7)单手抛接球 教学重点:球感 教学难点:动作协调一、组织: 每人一球,同时进行练习。 二、教法与步骤: 1)教师示范,同时归纳、讲解动作要领; 2)观察学生练习; 3)集体纠正; 4)教师用音乐指挥学生练习 一、讲解示范与练习队形同上: 二、学练法与步骤: 1)观察教师示范,理解动作要领; 2)一人一球练习; 3)按音乐节奏练习; 三、要求尽可能不掉队,初中数学教案《数学教案-篮球》。2.5-3.0 1.5-2.02*8拍2、原地双手胸前接球练习 1)模仿练习 2)反弹传接球练习 3)近距离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 4)远距离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 5)自定距离传接球练习 教学重点:迎、接、收 教学难点:接球后的后引缓冲动作。一、组织:二人一球练习 二、教法与步骤: 1、学生练习; 2、归纳、诱导、纠正错误动作。 3、教师示范、讲解 4、学生练习时巡回辅导,个别纠正,给予学生提示与鼓励。 5、提示学生如何观察与评价动作; 6、教师用音乐指挥学生练习一、讲解与示范队形同上 (略) 二、学练法与步骤: 1)认真听讲、仔细观察示范、理解重点; 2)观察对比示范、回答教师提问; 3)二人一球练习(1)---(4) 4)按音乐节奏调节距离做传接球练习(5) 三、要求:动作到位0.5-1.0 1.5-2.0 1.5-2.0 1.5-2.0 1.5-2.03-4次 7-8次 8-10次 8-10次 8-10次 8-10次二、行进间运球 1)原地运球: A、高、低运球 B、体前换手运球 2)行进间运球: A、向前运球 B、急停急起运球 3)综合练习: left、 left左手向前运球两次--right、right右手向前运球两次--go、turn around急停急起--go、go、go原地低运球三次。 教学重点:腕动指压 教学难点:运球节奏 4)行进间运球接力赛 方法: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八组,面向圆心纵队站立,教师发令后,各队第一人行进间运球绕过标志物后跑回,连续二次。当回来后触及第二人手时,第二人迅速运球跑出,依次类推,以各队最后一人运球到本队起跑线的为胜。一、组织: 一人一球,同时进行练习; 二、教法与步骤: 1)教师示范、讲解 2)教师用手势、信号指挥学生练习(1)、(2); 3)集体纠正 4)教师用口令指挥学生练习(3); 5)教师用音乐指挥学生练习(3) 一、接力组织: 全班分成八组同时进行 二、教法与步骤: 1)教师示范、讲解; 2)学生练习; 3)教师讲解比赛的方法、规则; 4)组织学生比赛。一、行进间运球队形: 同上(略) 二、学练法与步骤: 1)观察教师示范,领会动作要领; 2)根据教师手势、信号进行练习(1)、(2); 3)听教师口令练习(3); 4)按音乐节奏练习(3); 三、要求:减少失误 一、接力讲解与练习队形: 二、学练法与步骤: 1)理解练习方法; 2)学生练习; 3)分组做接力比赛。 三、要求: 遵守规则 1.5-2.0 1.5-2.0 1.5-2.0 1.5-2.0 2.5-3.0 1.5-2.0 1.5-2.0 4.5-5.0 9-10次 9-10次 4-5次 4-5次 3-4次 3-4次 1次 2次结束部分一、放松整理活动 1)舞蹈(持球波浪操) 2)自创造型 二、小结讲评 三、收回器材 四、师生再见一、组织:全班集体进行 二、教法与步骤: 1)学生练习时,提示学生放松; 2)教师简要讲解自创造型方法;一、队形同上圆圈形 二、学练法与步骤: 1)在音乐伴奏下放松 2)自创造型 三、要求: 造型优美,富有表现力2.5-3.0 1.5-2.02次 1次场地器材篮球场一只;篮球41只;录音机一台;标志物若干。平均心率:130-135次/分 最高心率:170-180次/分 练习密度:30-35%心率曲线(略) 数学教案-篮球数学教学设计7
数学教学设计8
数学教学设计9
数学教学设计10
数学教学设计11
数学教学设计12
数学教学设计13
数学教学设计14
数学教学设计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