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理想》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理想》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理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3、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1、朗读训练。
2、理解诗歌的主旨。
3、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2、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板书课题)
二、诵读感知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
2、学生诵读:
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3、自主学习:
正音、正字、释词。
三、合作探究
1、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2、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
3、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朗读,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
历史意义(2、3)理想的意义(1) 人格意义(4、5、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人生意义(8、9、10、11)
四、品读明理
1、品读课文,逐段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2、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1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 1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互动释疑
四人小组提问释疑。
六、体验拓展
1、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语言运用:
⑴ 语言运用并交流:
(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⑵ 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七、背诵理解
分小组竞赛背诵。
八、师生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九、作业布置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2、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理想》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运用前两部分学习中掌握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理想篇中的三首古诗,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通过对理想篇的解读,进一步认识、了解、亲近李白,追寻李白的傲骨与精神,理解他“大鹏一日同风起”的人生抱负。
教学重点、难点:
1、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追寻李白的足迹,体会他蕴涵在作品中的傲骨与人生抱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主题。
寄情山水的李白飘然若仙,情牵友人的李白愁心膺月。那一生以大鹏自喻的李白,又有着怎样的政治抱负呢?
二、自读古诗,扫清障碍。
读正确流利。
指名朗读。(师生相机正音)
三、借助资料、注释理解诗意。
1、明确要求,自学古诗。
借助预习时查找的资料以及课文中的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的大概意思。
2、小组讨论,交流学习体会。
3、全班交流。
A、《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大鹏,传说中的鹏鸟。扶摇,由下而上的旋风。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大鹏即使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扇,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这里极力夸张这只大鸟的神力。
“时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包括李邕,殊调:发表不同常人的言论。
丈夫:对成年男子的尊称,这里是称李邕。年少:李白自称。
B、《秋浦歌》
“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
C、《行路难》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佳肴,收费万钱。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经封山。象吕尚垂钓,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世上行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四、体会意境,追寻李白。
如果说在山水篇与友情篇所选的诗歌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浪漫而重情的李白,那么在理想篇部分的这几首古诗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呢?
预设点:
1、“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一个自信进取的李白。
李白用来自喻的大鹏,非仅《庄子》中逍遥以自适的大鹏,更是奋飞以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的是自信与进取的志向和傲世独立的人格力量。李白之诗所以惊动千古者亦在此。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一个气度不凡的李白。
权贵们见我和他们政见不同,与他们唱反调,对我的豪言壮语,往往报以嘲讽讥笑。李白与众不同,冷笑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因而他予以反击。直抒其事,气度不凡。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一个怨愤和抑郁的李白。
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教师相机引导,介绍背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怎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
3、“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一个内心的苦闷抑郁的李白。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4、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倔强、自信的李白,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李白。
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五、小结。
通过三个篇章的学习,相信大家对李白有了更深的了解,能说一说李白给你的印象吗?你更喜欢哪个李白?通过学习受到了什么启发?
六、布置作业。
继续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试着体会李白在坎坷和磨砺中愈挫愈坚的执着理想,感受他作品中剑魂月影的独特魅力。为阅读链接做准备。
《理想》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创设宽松自由的口语交际环境,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以及理想背后的故事,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2、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学生畅谈理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习作,学会运用所学的表达方法。
3、理想有大有小,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并为理想而努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具体、生动地畅谈理想,有层次、有条理地进行表达。
2、让学生明白理想有大有小,并且确定理想合乎现实。
3、引导学生对写作,进行赏评、修改,让学生在活动中悟得习作之法、修改之法,提高习作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观察身边的平凡岗位,体会他们的艰辛;收集相关的故事及名言警句。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染学生,提出要求
1、运用多媒体手段,导入歌曲,感染激发
播放《阳光总在风雨后》,让学生知道: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难免曾经跌倒和等候,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由此引出———《我的理想》。
2、明确要求:
(1)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2)为什么有这样理想?
(3)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3、谈谈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并区分理想与梦想的区别,由此引申出理想有大有小。
师:同学们,不管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合不合乎现实。我想,每一个理想背后,也应该有一定的原因或者一个小小的故事。让我们来用心聆听,你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理想?
板书——科学家、工程师、教师、医生、警察、作家、导演、演员……
4、小练笔:
⑴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以准确的语言描写自己的理想,可以写文章开头。(简洁明了)
⑵挑选几位学生的文章赏评,分析
(设计意图:每个理想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或在不经意间受到一个小小启示,就能迸发出无限光芒。这是本次习作必须挖掘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和举例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让学生明白理想要合乎现实,不能大而空。)
二、理想不应空而大——从身边的普通人物身上发现不平凡之处
1、理想又大有小,只要服务于社会,它们都是高尚的。
2、任何职业都具有共性:吃苦耐劳、经受挫折、爱岗敬业。
(设计意图:由回顾到畅谈,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做了情感的铺垫。学生会思考:我的理想是什么?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一环节正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聆听自己心声的机会,让学生明白:理想有大有小,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并为理想而努力。这也是本次习作必须交代清楚的第一个问题。)
3、出示范文———《我的理想———清洁工》
提出要求:
⑴分析文章结构
⑵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⑶分析文章的动人之处:以小见大,以情动人。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普通的理想,让学生认识到理想有大有小,职业不分贵贱,只要服务于社会,都是高尚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事物,从普通的事物身上发现闪光点。)
三、掌握方法,妙笔生花写华章
1、讨论:好的文章开头有哪几种?
⑴以修辞开
⑵以对话形式开头
⑶以名人名言开头:
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能停止前进。生活既然没有目的,精力也就枯竭了。——雨果
“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每个人都要有理想,这才有奋斗的目标、前进的方向,一旦梦想成真,回首以前的奋斗历程,该是何等的欣慰呀!——培根说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唤起学生对理想的美好向往,形成表达理想的欲望。并通过名人名言明白什么是理想及理想对人生的意义。同时,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为习作作好准备。)
2、思考:为什么有这个理想?
出示图片(以医生为例子)
⑴、你是怎样理解医生这个职业的.?
(可以名言做定义:“一个医生,一个护士,一个护理员的责任是什么?只有一个责任。那责任是什么?那责任就是使我们的病人快乐,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恢复力量。你必须把每一个病人看作是你的兄弟,你的父亲,因为,实在说,他们比父兄还亲——他是你的同志。在一切的事情当中,要把他放在最前头。” ————白求恩)
⑵、你产生当医生这个想法的原因(可以从一件小事,一个启示作为切入点)
3、怎样写好理想,如何实现?(详写)
师:有了一个理想,人生就有了导航,有了一份追求,不至于让你迷失方向!
一位名人曾说过:理想是用来追的,不是用来想的。为了实现理想,很多人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最后能不能成功其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曾经努力过,追求过!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谈:
⑴、你所写的职业需要哪些要求?
⑵、为实现这个理想,你准备怎样做?(提示:一定要有针对性,一定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唤起学生对理想的美好向往,形成倾诉理想的欲望。通过名人名言明白什么是理想及理想对人生的意义。同时,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为习作作好准备。)
4、回顾课程,总结方法,书写理想
师:同学们,此刻,你的心中一定涌动着关于理想的种种激情,那就请拿起你手中的笔,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下你的理想以及理想背后的故事,当然,还有你准备为之付出怎样的努力。(设计意图:用相关的故事,尤其是身边的普通而不平凡的事物来提升学生对理想的理解,也体现从感性入手再上升到理性的过程,使学生明白要实现理想需要付出努力,经受挫折。记住:阳光总在风雨后!)
《理想》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细节描写体会刘老师开朗、乐观、风趣、坚强的良好品质。
3.感受刘老师 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同学们,我们先来观赏一段舞蹈吧!(欣赏《千手观音》。)
觉得这个舞蹈怎么样?(交流)
同学们,他们都是既聋又哑的残疾人,很多人看了这个节目后不由自主的都伸出了大拇指。
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很多残疾人,面对自己的体残表现得非常自卑,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一蹶不正。但,有些残疾人,他们却以顽强的毅力及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成为了生活的强者。
一、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位身残志坚的残疾老师。尽管和刘老师分别近30年了,但刘老师那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始终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中。
2.作者在回忆刘老师时写了这样一段独白让我们一起读读作者心中的真情告白——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3.刘老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作者在分别近30年后还对刘老师记忆犹新?这节课,我们就跟随着作者苏叔阳先生一起去认识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那——理想的风筝。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本文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形象。下面就请同学们将课文打开,自己把课文快速浏览一遍。画出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概括一下,课文中具体描写了刘老师的哪些事情?(听清楚要求了吗?开始。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脚放平,身坐正,一拳、一尺和一寸。)
三、反馈
1.完成的同学坐正,用你端正的坐姿来告诉老师,你已经完成了。
2.黑板上有三组词语,先自己读一读,这几组词语分别让你联想到了课文中刘老师的哪件事?
3.谁来读一读第一组词语:
女娲造人 捏泥人 甩泥巴 丢了腿
4.(正音)还有谁想读?(指名)
5.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谈丢腿)
6.谁来读一读第二组词语:
旋转跳跃 撑 离 急速一转
7.(正音,)还有谁想读?(指名)
8.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写板书)
8.谁来读一读第三组词语:
撒脱 蹦跳 气喘吁吁 得意洋洋
10.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放风筝)
11.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些词语。读着这些词,你的脑海中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
12.交流。
四、深度感悟
谈丢腿
1.想见见刘老师吗?
出示图片,同学们,这就是刘老师,谁能结合课文为我们介绍一下刘老师的样子。(慈祥、忠厚、身体残缺)
2.课文中是如何描写的呢?谁来为我们读读课文中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
3.同学们,刘老师的这条腿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还记得刘老师讲女娲造人时说的那个故事吗?谁来读一读?
4.指名读。
5.刘老师在讲这个故事时的神情怎样?(笑着)
6.带着刘老师的神情,谁再讲讲读读这个故事?(指名读)
7.这是文章中第一次出现笑,从刘老师的笑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乐观、开朗,对未来充满希望,)
8.说得真好!老师奖励你,将你说的词写在黑板上“谈丢腿”的后面对应得地方好吗?
9.带着刘老师的乐观、开朗的神情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齐读)
10.听了刘老师讲的故事,同学们有哪些反应?谁来读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
11.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孩子们怎样的情感?
12.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14.同学们的情感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请你仔细体会体会,完成下面的填空。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
(笑:故事讲的有趣、好笑,刘老师很风趣酸涩:同情刘老师的遭遇尊敬:被刘老师的乐观、开朗的精神打动。泛:慢慢地)
15.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地描写。你能将同学们此时的情感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16.指名读。(我听出了你对刘老师的尊敬,我感受到你心中的那一丝酸涩。)
17.身残、志坚,刘老师以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作者永远都不会忘记刘老师那灿烂的笑容。
让我们再来读读作者对刘老师的真情告白—— “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写板书
1.对于一个身体残疾的'老师来说,上课写板书是多么的不易呀!用心读读课文的第5节(出示),划出刘老师写板书的句子,圈出刘老师写板书是做的动作,将这些动词连起来体会体会,你有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交流)
2.谁来读读描写刘老师写板书的句子。(指名)
3.为了完成一次板书,刘老师要做出一连串的动作。你发现了吗?
4.同学们,动词要连起来看,从这一连串的动词背后,你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坚强、敬业)
5.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呀!这一次次的旋转就是动人心弦的细节描写!谁来读一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再来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我们一起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辈子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那一次次的旋转已经成为作者心中最美的舞蹈,让我们共同来记住这美丽的舞蹈吧!学生齐读
6.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撞击着孩子的心,引起孩子们一阵阵激动的心跳,孩子们的心为什么会激动?(感谢、担心、敬意)
7.刘老师就是这样,以残疾的躯体、顽强的毅力,辛勤执教,多么叫人心动,多么叫人心跳,作者怎能忘记刘老师板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怎能忘记刘老师板书时一次次的旋转,让我们再来读读作者对刘老师那心灵的告白——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8.刘老师那乐观、开朗、风趣、坚强、敬业的高贵品质仿佛是一只只理想的风筝飞进了作者心灵的天空。作者毕业后选择当一名老师并且是一名历史老师,就是因为对刘老师的热爱。
9.像刘老师一样有着坚强品质的残疾人还有很多,此时此刻能回忆起他们的名字吗?
10.其实,作者苏叔阳自己就是一个生活的强者,1994年4月,作者做了肾癌手术,切除了左肾;20xx年10月,又做了肺癌手术,切除了一叶左肺。但是他仍然坚强而乐观地生活着,写作着。这都是因为受到了刘老师那坚强不屈的伟大灵魂的影响。
他在6卷本《苏叔阳文选》的总序中说(齐读):“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摘自《苏叔阳文选》
11.30年,能让一个年幼的少年从懵懂走向成熟,30年,同样可以让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年人失去年轮的光华,漫长的30年呀,每到春天,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思念起他的刘老师。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同样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映像,下节课龚老师会带着大家继续品味。
12.同学们,最后老师想送同学们一些名言,希望你们能从中感悟些什么!
13.同学们,生活中虽然有太多太多意料不到的磨难、挫折,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永远爱生活的年轻的心,只要我们顽强地面对生活,微笑着不断追求,蓝蓝的天空一样属于你,灿烂的明天一定属于你。
14.课后,认真去读一读课文,联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用“理想的风筝”做题目?
《理想》教学设计5
[对应的课标内容]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部分:“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认识国情,爱我中华”部分:“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想的含义;理想的作用;实现理想的途径。
能力目标:理解理想的重要性;能找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掌握实现理想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人生理想,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感受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愿意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努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实现理想的方法和途径。
难点: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绘制一棵理想树的纸、笔、剪刀和彩纸。
[板书设计]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一、 给未来插上翅膀
1、什么是理想 2、理想的作用
二、通向理想之路
1、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存在差距
2、实现理想的途经
(1)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
(2)根据实际情况,对理想进行调整
(3) 通向理想之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材料: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有一次跟日本学生在上课时一起看了一场电影。电影中有一段是一个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人捕获,要枪毙了,而在旁边围观的也是一群中国人。这时所有的日本学生都欢呼起来,在鲁迅听来,这一声格外的刺耳。
鲁迅原是抱着寻求救国的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他说:“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但他看了影片以后,学医的想法有了改变。他说:“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学医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强健,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
提问: 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过渡:鲁迅能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关系,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又应该怎样处理呢?这是我们今天讨论的内容“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板书)
二、新课教学:
板书: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活动一:绘制自己的理想树
1、 们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让学生回顾自己小时候的理想)
2、 在请同学们谈谈你现在的理想是什么?(用“理想接龙”的方式)让每个人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理想并相互交流。
《理想》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三个特写镜头的描写,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课文夹叙夹议,借景烘托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确定目标。
1、读下面每组词,联系课文想一想每组词使你想起文中刘老师的哪件事。
女娲造人 捏泥人 甩泥巴 丢了腿
旋转跳跃 撑 离 急速一转
手持线拐 翩翩起舞 扶摇直上 翱翔盘旋
撒脱 蹦跳 气喘吁吁 得意满足
(说丢腿 写板书 放风筝 追风筝)
2、初读课文后,你觉得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3、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作者的追忆走进这位特殊的刘老师。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一),在"说丢腿"中初感刘老师。
1、还记得刘老师谈腿疾时讲的那个故事吗 哪位同学读一读。
2、以故事的方式谈自己的腿疾,而且是笑谈(板书"笑")这"笑"字的背后你们体会到的是什么
刘老师虽然肢体残疾了,可是他的心理并不残疾,是那样的乐观开朗,风趣幽默。(板书:乐观)
你能学者刘老师的样子,笑着谈谈自己的残疾吗 (指读)
3、看看同学们听完故事的反应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
(学生是笑刘老师的风趣,酸涩充满着理解与同情,尊敬反衬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孩子亲密无间,令孩子们敬佩。)
(2)体会"泛"的准确性,通过与"冒出""涌出"等对比感悟,感受"慢慢产生"的复杂情感。
(3)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描写,能读好吗 (指名读,并及时评价)
4、身体残疾,却那样的乐观幽默,刘老师以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所以作者会永远都会记得刘老师那灿烂的笑容——
生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二),在"写板书"中了解刘老师
1、对于一个身有残疾的老师来讲,上课是多么的不容易呀!用心读第五节,刘老师上课时的哪些动作拨动了你的心弦 将它们圈画出来,并用心读一读好吗
2、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动作。
("撑地""离地""急速""转"等词语感受老师的板书的不容易,尤其是"急速"中不是轻松,而是竭尽全力的感觉。)
这段话中连续两次用到了同一个字,是——"转"字,转对我们来说是——(很容易做到的一件事),可是对刘老师来说却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每一次板书刘老师都要这样转过来,转过去,可他却从不嫌麻烦,从这儿你有体会到了什么
3、指导读好这段话。
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呀!这一次次的旋转就是动人心弦的细节描写!谁来读一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再来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还有谁读
一个年过半百一辈子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那一次次的旋转已经成为孩子心目中最美的舞蹈,让我们共同来记住这美丽的舞蹈吧!学生齐读
4、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撞击着孩子的心,引起孩子们一阵阵激动的心跳,你能听懂这一次次的心跳是为什么吗
(三)在放风筝中感受刘老师
1、师:(出示)其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许就是一个令人难忘的表情,也许就是一串扣人心弦的动作,也许就是一处感人肺腑的话语……用心读第八,九自然段,找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细节,并在旁边写出令你感动的.理由。
2、刘老师哪些放风筝的细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交流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批注并及时通过朗读表现。)
他不但亲手放飞,享受劳动的欢乐,而且还在不断克服困难,享受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
3、整合:让我们把记忆的镜头拉得更近些!再次来读读这几个感人的细节。(引读)
每年春天,刘老师都会亲手制作起各式各样的风筝,那时候,他一定会觉得幸福而充实;(做风筝)
他决不肯亲手失去把风筝放上蓝天的快乐,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漾出甜蜜的笑,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放风筝)
他故意撒脱手,任风筝自由飞走,当他拄着拐杖,气喘吁吁地追到风筝的时候,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追风筝)
4、如果你是看刘老师放风筝的孩子,你觉得刘老师的哪些方面感染了你
(乐观,坚强,自信,对生活的热爱……)
5、出示"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
刘老师望着风筝会想些什么呢
三,品味心声,深化风筝
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已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
(配乐读"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四、提升感悟,放飞风筝
1、30年,能让一个少年从懵懂走向成熟,30年同样可以让一个曾经充满活力的中年人失去年轮的光华,漫长的30年呀,可刘老师又在哪里呢
(出示)刘老师您在哪里 我深深的,深深的思念您。"
2、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呀!深深地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 是刘老师永远灿烂的微笑,是他功德无量的圆木棍 还是……拿出你的笔,继续写下去好吗
刘老师呀,思念您。
3、学生读并及时评价。
4、我读了课文跟大家一样,也激动不已,写了一首诗歌——《理想的风筝》,与大家共享。(配乐朗诵)
《理想》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春天,作者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位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赞扬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和蔼可亲,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老师尊敬、爱戴之情。全文以第一人称叙述,采用倒叙的写法,触景生情,回忆了自己的亲眼所见。文章语言生动,饱含深情。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刘老师之间的关系。把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讨论解决。
3.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
4.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从作者含蓄的`叙述中,体会文章表达的中心:热爱生活,顽强地面对生活。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手拿风筝,问,这是什么?(板书课题),说说你在放风筝时的心理感受。
2.师导入:然而作者对风筝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心中风筝就是理想的象征。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教师出示提纲,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1.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找出文中具体描写春天景色的句子,认真品读,联系全文,想想这些句子有何象征意义。
3.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围绕刘老师讲了哪些事。
4.标出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说说自己为什么感动?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逐题反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检查生字
(二)检查读通课文情况。
(三)结合问题反馈,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思想。
1.品读描绘春天景色的语段。
2.读文,了解刘老师,受他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
3.谈谈你了解到关于刘老师的事后的心里感受。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总结全文,感情朗读课文。
1.谈谈你学文后有何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谈。课文内容思想;文章的表达方法。)
2.教师系统地小结。
3.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想》教学设计8
《理想的风筝》是苏教版国标本第12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苏叔阳回忆了恩师的音容笑貌和在一起的愉快生活。课文以三个特写“镜头”——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来表现恩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赞扬他对工作的热爱与追求,表达了作者对恩师的深深怀念之情。
设计理念:
文章起笔舒缓,情景交融,事例典型,手法细腻,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发现文本的美,自主唤醒与文本的共鸣,我避开了熟套的人物品质特点分析,对于这样一篇情感真挚的文章,如果以“你觉得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来建构话题,也许提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感觉乏味,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透过语言文字,品味文字蕴涵的情意,是语文教学的真意。此文的作者把浓浓的师生情意融入平淡的文字之中,让学生品出情、读出情、升华情,让学生融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感悟人物形象也就水到渠成,而且也习得了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品读作者的思念之情,感悟体会刘老师的乐观顽强、热爱生命和师生间的深厚情谊,得到作者和刘老师情感、精神的熏陶。
3、深入细节,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习得写作的基本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披文入情”, 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情、体验、表达,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教学难点:
1、理解“理想的风筝”深刻的含义。
2、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3、初步感知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春天又到了,万物复苏,蓝天白云、花红柳绿,到处充满生机。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不由自主想起了古诗《村居》中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引导学生感受春天放风筝的快乐,唤起学生放风筝的真实体验)
2、揭示课题:是啊,放风筝能带给我们快乐,可在著名作家苏叔阳的心中,风筝,不仅带给他许多快乐,而且还寄托不尽的思念呢。
3、板书课题——“理想的风筝”,学生质疑。
4、请学生简要介绍课前收集到的苏叔阳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请同学们打开书,根据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读完课文后,划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
(3)找出含有生字词的句子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读流利。
(4)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一两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2、学生根据自学要求朗读课文。
3、刚才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没有难读的地方?
(1)重点提示“筝”、“翘”和“转”的读音。
(2)指导读好带有生字新词的长句子和难读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指导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试着给每一件事加一个小标题。(三件事: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理清文章思路。(引导学生,抓住回忆部分,把课文一分为三。)
第一段(1—3自然段):通过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情景,引发对刘老师的`回忆。
第二段(4—9自然段):回忆刘老师谈“丢腿”、写板书和放风筝的三件往事。
第三段(10、11自然段)直接表达作者对刘老师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4、请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最感动你的是哪件事和哪个细节(哪个画面)?刘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课文开头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情景?这幅情景与作者 “不由自主”的想起刘老师和他的风筝有什么关系呢?
2、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不是闲笔。春天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象,和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爱放风筝的刘老师的回忆,是触景生情,是对刘老师不绝的思念。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五、作业设计:
读熟课文,在感动自己的段落、语句或细节旁边做批注,用一两个词语或者句子,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感受或体会。
六、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
谈腿疾
写板书
放风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作者的思念之情,感悟体会刘老师的乐观顽强、热爱生命和师生间的深厚情谊,得到作者和刘老师情感、精神的熏陶。
2、深入细节,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习得写作的基本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感悟“思念”
1、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和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2、上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了刘老师的三件事——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学生回忆并说出并板书)文章写得很美,很细腻,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浸透着作者对刘老师浓浓的——思念之情。
3、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透过这一声呼唤,两个“深深地”,一个“??”品读感悟浓浓的思念之情。
二、品悟细节,体验“思念”
1、过渡:春天,对于苏叔阳来说,真是个思念疯长的季节。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苏叔阳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不绝的思念之情。请同学们自由读4—9自然段,想一想,这三件事中,刘老师的哪些细节拨动了你的心弦?将相关语句圈画出来,用心读一读,想一想,写写批注。
2、组织交流:
预设一:在 “谈腿疾”的品悟中体验“思念”之情。 当学生交流“谈腿疾”这件事时,顺势出示“刘老师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对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一段话。
① 指名读这段话。
② 哪些词句让你感受最深?
③ 着重引导学生抓住“笑”这一镜头品悟:
放大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同学们,请注意这些红色的内容,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填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学生是笑刘老师的风趣,酸涩充满着理解与同情,尊敬反衬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孩子亲密无间,令孩子们敬佩。)
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描写,能读好吗?(指名读,并及时评价)
④ 身体残疾,却那样的乐观幽默(板书:乐观幽默),刘老师以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这么好的老师怎么会忘记呢?难怪作者会发自内心地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预设二:在“写板书”的品悟中体验“思念”之情。
当学生交流到“写板书”这件事时,顺势出示第五自然段内容: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而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地心跳。”一段话。
①建议同学们再次默读第五节,哪些细节之处打动你?可以用一两个词语写写你的感受。
②细读第二句,为了写刘老师板书,作者具体写了他哪几个动作?学生圈出动作的词语,(扣住“撑地” “离地” “急速” 三次“转”等词语感悟),为了一次板书,刘老师竟要做上这么多艰难的动作,你体会到什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你又体会到什么?(板书:顽强执着)
③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再来读划线的句子?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还有谁读?一个年过半百一辈子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样的旋转凝聚着刘老师顽强的意志,这是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呀!这一次次的旋转就是动人心弦,所以作者深深地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预设三:在“放风筝”的品悟中体验“思念”之情。
①放飞风筝是为了感受自由自在、感受快乐,苏叔阳为何不亲自放风筝过一过瘾,而偏偏对刘老师放的风筝魂牵梦绕呢?那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苏叔阳的内心世界,走进他的目光中,(出示要求)默默地读一读7至9节,细细地找一找最让苏叔阳思念的细节,静静地品一品其中的感受。
②组织交流:让苏叔阳无比思念的细节描写,并谈谈感受。
③让我们把记忆的镜头拉得更近些!再次来读读这几个感人的细节。(引读) ——出示:
● 每年春天,刘老师都会亲手制作起各式各样的风筝,那时候,他一定会觉得幸福而充实;(自制风筝)
● 他决不肯亲手失去把风筝放上蓝天的快乐,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漾出甜蜜的笑,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亲自放飞)
● 他故意撒脱手,任风筝自由飞走,当他拄着拐杖,气喘吁吁地追到风筝的时候,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亲自追线)
品味刘老师的笑:体会发自内心的笑、甜蜜的笑、开心的笑、满足的笑、幸
福的笑,从这样的笑容中,能看出他忘记了自己的腿疾,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忘记了自己的坎坷经历。
品味三个“亲自”:三个“亲自”,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是啊,坦然面对生活的不完美,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才是真正的热爱生活啊!板书:热爱生活
④ 虽然生活是清苦的,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刘老师却用各种各样的风筝装点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在作者的心理又怎能忘怀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发自肺腑地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三、品味心声,升华“思念”
1、感悟“理想”:念着刘老师的圆木棍,念着刘老师的风筝,念着刘老师的乐观幽默、顽强执着、热爱生活,这一念就思念了近30年啊!出示第10节,指名配乐朗读。听了你的深情朗读,我渐渐明白刘老师在苏叔阳心中放飞的不仅仅是风筝,还有什么——(人生的理想、榜样——做一个乐观顽强、热爱生活的人)
2、这样的刘老师让人感动,让人敬重——他用自身的行动启迪学生感悟人生哲理,树立学生对人生的自信!近30年了,近30年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苏叔阳和刘老师在精神上是从来都没有分开过!再次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齐读。
四、拓展延伸,放飞“思念”
1、“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板书:……)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呀!深深地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是刘老师永远灿烂的微笑、是他功德无量的圆木棍?还是??拿出你的笔,继续写下去好吗?
刘老师呀,思念您
2、学生交流并及时评价。
3、老师读了课文跟大家一样,也激动不已,让我们大家再次放声齐读课题——理想的风筝;饱含深情地读——理想的风筝;充满激情地读——理想的风筝。
五、习得方法,迁移“思念”
思念,也是一种缘分。苏叔阳不见刘老师近30年,而你们不见自己的启蒙老师陈顺娣也近3年了。从你们迈进小学的第一天起,陈老师就用她的智慧与心血陪你们走过了两个春秋。趁你们还没有淡忘,那就像苏叔阳写他的老师一样写一写你们的陈顺娣老师,给自己的小学时光留下一段美丽的记忆。
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
谈腿疾 乐观幽默
写板书 顽强执着
放风筝 热爱生活
……
《理想》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力目标:品味形象化的语言,体会诗歌情感;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领会理想内涵。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为理想而奋斗的进取精神
学习重点
品味诗歌形象化的语言、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难点
理解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说起理想,我们总会忍不住心潮澎湃。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有意义、更充实、更精彩)理想让我们嗅到了生活的芬芳,并满怀对未来的希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坛泰斗、一生为理想而执著追求的诗人流沙河,一起学习他的一首哲理诗——《理想》。
(一)整体感知: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请同学们再把课文仔仔细细读一遍。宋代词人苏东坡有句话说得特别好,他说,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我要求同学们字正腔圆地读、有板有眼地读、有情有味地读。待会儿请同学来读。
2.推荐一位还是自告奋勇地来?请同学们读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或几小节。师生评价后,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和节奏读出来。
(二)临渊观鱼:
有人说,读诗读出情感就必须懂得诗或懂得诗的情感。下面我要问了:理想在文中化作了哪些具体的形象?
1.石、火、灯、路;珍珠;罗盘、船舶、海天相吻的弧线;闹钟、肥皂、仙草、母亲。
2.你最欣赏的形象是哪一个?找找看。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你的同位交流。
3.你觉得理想还可以是什么呢?比如我,我觉得理想是星星,点缀生命的夜空。你呢?
我觉得理想是雨露,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灵。
我觉得理想是太阳,让我们感到温暖。
我觉得理想是月亮,总能让我们对它充满遐想。
4.我感到同学们对理想是高度赞美,对吧?那作者对理想也是这样的感情吗?有没有同学有不同意见?
请同学们看一看这几个词:误解、寂寥、酸辛、不幸。是不是“理想惹的祸呢?”(生点头,但又表示不解。)
诗人流沙河就曾因诗集《草木篇》而获罪还乡。但12年的遭遇并没有使他消沉,反而更执着地追求理想。
5.文中哪里能看出作者对理想依然执着?
坚贞、绝处逢生、微笑、反抗。
(三)理园飘香:
文中有的诗节如画卷般灵动优美,有的诗句又闪动着哲理的情思,同学们可以试着读一读,品一品。可以自己来,也可以几个人合作。
生准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
最有哲理的诗句呢?可以找一句最典型的,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谈。
(四)妙手偶得:
1.其实,追求理想,歌颂理想的不只有流沙河,同学们请看: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理想是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
----列夫-托尔斯泰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在这样的比照中,你发现了什么?一点点发现就行。
2.评论家周啸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好的作品,往往在一个或几个方面给后世之人以启发。—周啸天《诗词鉴赏》
说的意思是什么呢?其实好的作品都可以让我们读出自己更多更好的.东西,能内化到我们生命里、值得我们吟诵在心的东西。先请同学说一说: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或什么样的情绪里面特别地容易想起这首诗?(3---4名同学回答)
托话余光中的一句诗:多年后∕你的一首《理想》∕轻叩我额头∕当得一弹∕挑起回音袅袅∕我明白了……明白的东西都在你们心里,拿起笔,用你自己喜欢的语言把它写下来,诗样的、散文样的都可以。
生配乐写后,师生交流。
(五)小结:
大家化为自己的东西是生命里活着的东西。美好的理想使我们常属于超脱的灵魂。最后,让我们在《理想》的吟诵声中结束今天的这堂课。师生选读一小节。
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同学们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那时,请你一定要记得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理想》,并能从中汲取力量,继续扬帆远航!
(六)教学反思:
本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遵从了诗歌教学的特有规律,一开始就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旨在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形成语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教学过程中,抓住了诗歌“形象性”这一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赏析丰富多彩的理想形象来理解诗人对理想的赞美及执着的情怀;难点突破有方法,对于“误解”“寂寥”“酸辛”“不幸”这几个词,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特殊经历来理解,巧妙化解了难点,使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全面深刻;好的作品都可以让学生读出自我,所以在拓展运用时,教师层层铺设,努力营造意境,争取让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广、更活,真正读出自我,受到情感的熏陶。
《理想》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的六个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读通课文。准确读通长句。
3、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笑谈腿疾 旋转板书 放风筝三件事。知道课文是从刘老师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品质的。
教学重点:
掌握生词,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归纳出课文的三大事例。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板书:理想)老师的理想是当一名学生尊敬,信任,喜爱的好老师,愿意谈谈你们的理想吗?同学们的理想是远大的!(板书:风筝)看到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如何?(板书:的)理想与风筝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为什么放在一起?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理想,对于风筝显然是熟悉的,以此入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但两者如何有机融合,似乎解决得并不巧妙。这种无须回答的问题是否有着存在的必要呢?这本身也是我存在的困惑。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学反思: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顺着学生的思维整理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方面还考验着我的'课堂驾驭能力。
3、是呀,这篇课文到底写的是什么呢?风筝中寄托着怎样的理想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
(1)在文中圈画出生字,自己喜欢的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
(2)课文中写了刘老师的哪些事?
(3)刘老师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假如请你用一个词表达你的感受,你想用什么词语?为什么?
(4)文中哪些句子写得细腻感人,画出来,认真读一读,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
设计意图:以这四个问题统领全课,既解决生词,又把握了课文中心,且抓住重点语句读好了课文。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出示生词:风筝 眯眼 蜈蚣 倘若 连翘花 翘尾巴 撒脱 撒谎 急速一转 旋转 酸涩
舒展腰身 仰望天穹 圆木拐杖 女娲造人 擎着风筝 翩翩起舞 翱翔盘旋 气喘吁吁 功德无量
(1) 读准字音:指读正音。注意三个多音字,帮助学生区别好。
(2) 认清字形:倘 敞 筝 挣 睁
(3) 理解词义 A酸涩 文中是酸涩的感情,什么情况下你的心里是酸酸的,心里很难受呢?文中为什么而酸涩?B 看到功德无量这个词,你想起了哪些伟人?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那根圆木棍是功德无量的呢?C谁能任意用上黑板上的词语说一句话,如果你能用上几个词,那就说明你运用语言的能力很棒哟。当然也可以结合我们的课文内容来谈说话。
(4) 指导写字:字会读、会认、理解了,我们还要写好它。在写字之前,一定要先认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整体布局,还要看清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这叫读帖,读完帖后,要一笔一画认真书写。这六个生字中,哪个字最难写?我们一起来写它。请看老师板书。请大家认真在书上119页描红。注意写字姿势,一定要做到一笔描成,笔笔到位。
教学反思:对于生词的教学,我常常采用这样的方式。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太多的新意,但应该做到了扎实。高年级学生字词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词义的理解,及积累运用词语的能力。因而在设计时我着重关注了这一点。对于多音字的教学,从思想上重视了,但或许因为对学生学情的不了解,在后面的教学中发现部分学困生对于字音并没有完全掌握。在一般情况下,字音教学应该是针对学困生。
2、课文主要写的是刘老师,写了他的哪些事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笑谈腿疾 旋转板书 放风筝)指读第四、五、八、九自然段。这三件事构成了文章的主体部分,那么文章是怎么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的呢?指读第一段。文章的结尾又写了些什么呢,你们觉得最后这两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情感?
老师小结:课文开关通过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了对刘老师的加快;中间第四至九自然段通过三件事,表现了刘老师的人生态度,最后又回到现实中,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教学反思:这部分让学生说事,部分学生自然直接引用文中的语言来回答,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既读了课文,又概况了课文大意。对于分段,概括大意,个人认为不是教学的重点,因而直接用语言引导,让学生有个大体印象即可。或许这样的设计仍有牵着学生走的痕迹,但似乎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3、谁来回答第三个问题:刘老师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假如请你用一个词表达你的感受,你想用什么词语?能用书中的语言来解释你为什么这么说吗?
教学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在实际教学中,效果还是比较好的。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4、你找了哪些细腻感人的句子,愿意读给我们听吗?学生读后,追问: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心中涌起怎样的情感?
教学反思:这一设计也是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性。文章的美需要学生自主地感受与表达。无论学生找哪一句,都有其存在的可能性。后一问题或许学生表达得不那么好,但向其渗透这样的读书要求,还有非常有必要的。边读边思的习惯应该逐步培养并落实。
二、作业布置
1、 将生字在田字格中书写四遍,生词抄写两遍
2、 认真反复朗读课文,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情。(至少读三遍)
教学反思:在最后我特别强调的“读”这一项作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由于是借班上课,真正的落实还得有赖于课任老师。
《理想》教学设计11
【教学目的】
1.学习列举事例作论据的论证方法。
2.学习段首排比提出论点的方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有理想。但有同学虽有理想,却刻苦勤奋不足;有同学也想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紧时间。那么,到底该怎样去实现我们的理想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陈群的一篇议论文章--《理想的阶梯》,看他是怎样告诉我们如何去攀登理想的高峰的。(板书课题)
二、出示教学目标(板书)
1.论证方法。
2.提出分论点的方法。
三、第一次尝试,抓课文要点
1.提出尝试要求: 听录音,记下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来作论据论证分论点的事例。(用简洁的话介绍)
2.学习听录音,完成以上练习。
3.点名回答练习答案。
4.快速看书。补充答案。
5.出示小黑板上正确答案相对照。肯定学生成绩。
6.归纳总结:举事例论证。
四、第二次尝试,巩固目标"1"
1.明确尝试要求,点读课文第四段(除段首句外)内容。
(1)选择论点。
(2)记下自己印象最深的词语。
2.点名回答,信息反馈。
为什么记这些词语!(因为事例中的这些词语最能体现论点中的"刻苦勤奋"。)
3.归纳总结。
五、第三次尝试,完成目标"2"
1.明确尝试要求,分组分任务讨论问题。 快速阅读课文,讨论完成:
(1)三个分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相同特点?
(2)对三个分论点的`论证有什么相同特点?
(3)三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组成一句话可组成什么句式?
(4)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2.学生讨论完成以上练习。
3.点名回答,归纳出目标"2",段首排比。
4.归纳总结:
学习了以上内容,陈群告诉我们到底要怎样才能实现理想呢!(奋斗)从哪几方面奋斗?(归纳板书)
得出:分论点围绕中心论点,分论点是分析中心点的各个方面。
六、 知识迁移,布置练习题
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要实现理想首先要"勤"。因为"业精于勤"。
我们就以此为题做一个练习: 根据已给的中心论点,用排比或对偶的方法分解出几个论点
《理想》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学会本课12个生字(含3个多音子)及10个新词。
过程与方法: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5、6、9自然段中自选一段背诵。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文中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理解刘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对生活乐观积极的态度。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几件事写人的表达方法。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5)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板书:24。理想的风筝
二、整体感知。(25)
1、思考: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事?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学生汇报学生字情况)。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再读探究
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4。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5。根据学生所提问题,教师大体归纳出以下问题:(出示课件。
(1)课文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二者有什么关系?
(3)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刘老师的两件事:一是刘老师上课,讲他上谋生动而富有激情,体现他对祖国深深的爱;讲他循循善诱,热爱学生。二是刘老师课下放风筝,讲他在放风筝时释放出来的对生活的爱与追求,以及对我的影响。
三、布置作业:一般生:抄写生字词(10)
优秀生:查阅资料,深入理解。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5)
1、师板书;风筝2。师再板书“理想的'”
3、师让生看课题提问(板书大“?”)
4、生一提:为什么要加上“理想的”?
5、生二提:理想的风筝什么样?
6、师:你们提的问题提得都不错,老师也有问题,不过先不告诉你,请同学们先读课文,然后你们猜一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生自由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25)
1.师:本文讲了谁?刘老师
2.师:他的样子怎样?在第五自然段(师让生齐读)
3.课件:师出示这一文段,并设问:从外貌上,你觉得
刘老师怎样?
生:忠厚生:慈祥
4.师提示:刘老师还有一个使一看就忘不了、与平常人
不一样的特征是什么?
生:残疾(生再齐读这一段。)
5.师:课文还写了刘老师的什么事?
生:玩风筝生:讲课
6.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细读揣摩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7.班上汇报。
⑴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⑵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课件: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⑶课件: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三、对课文进行总结(10)
1.你觉得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课文哪里可以看出来的?最好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2、课件:刘老师是个()的人
3、生讨论
4、师:谁愿意展示你的答案。
生一:我认为刘老师是个坚强的人,因为课文这样写道“……”
生二:我认为刘老师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因为课文这样写道“……”
生三:我认为刘老师是个顽强的人,因为课文中这样写道“……”
5、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从这篇课文学到什么表达方法。课件文字
生二答:我回答的是第三个问题:我学到的方法是借物喻人。
生三答:我回答的是第三个问题:我学到的方法是通过外貌来写品德。
生四答:我回答的是第三个问题:我学到的方法是写好某个人主要通过事来表达。
五、学过这篇文章后,你最受感动的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5)
一般生:熟读课文,找自己喜欢段落背诵
优秀生:(1)写法上的启示。
(2)你想对刘老师说什么?
《理想》教学设计13
一、尝试探疑·激活思维
理想是一个神圣而又诱人的字眼。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亲爱的同学们,你的理想是什么呢?读读流沙河的《理想》吧,或许对你把握人生航向,实现自己的理想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认真读一读,理清本诗的思路,把握本诗的结构。
2.仔细想一想,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揣摩本诗的思想内容,理解本诗的主旨。
3.细致品一品,体会本诗形象化的语言,领会本诗诗句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4.相互说一说,你树立了怎样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并为之而奋斗的?
二、自主学习·学法建议
1.建议同学们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探究本诗的脉络。
探究本诗的脉络,先要明白各节大意,然后把相近的归并在一起,才容易研究清楚,探讨明白。
2、3两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历史意义”来概括。
4、5、6、7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义”来概括。
8、9、10、11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义”来概括。
可见,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
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这样合并概括,全诗的脉络就一目了然: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 人格意义(4.5.6.7) 鼓舞人们树立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总——————————分——————————总
2.建议同学们精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依据自己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探究词句的含义。
本课是一首哲理诗,其诗句含义十分深刻,要认真揣摩,反复品味,细致探究,悟出真谛。
首先,我们要学会在品析某诗句时善于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有针对性、探究性,便于理解。如对诗句“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的理解,我们可以提出“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等问题进行探究。
其次,对诗句的理解要联系生活实际,不能停留在诗句的表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诗句所蕴藏的.深刻的含义。仍以上句为例,我们可以联系古今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的例子,也可以结合自己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例来理解:处境虽寂寥,但精神欢愉,心胸欢畅;毕竟有时遭误解,因而欢笑之中肯定有酸辛。
3.建议同学们品读本课优美的诗句,并背诵下来,以加强自己的语言积累。如本诗的第三节,我们要领悟其精妙的比喻,揣摩“珍珠链”“脊梁骨”的喻意;体会动词使用的精巧,探究“贯”“串”“照”的深刻含义。
三、典例剖析·潜能开发
[例1]下列诗句,哪些句子是比喻,哪些句子是拟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但理想却从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思路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因此要扣住比喻和拟人的特点,注意两者之间的区别。
[答案]比喻: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拟人: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唤浪子回头
[例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一诗句的含义。
[思路分析]本题慎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含义尽量要全面,联系实际尽量要是自己亲身体验的,要反复揣摩,还可以与同学交流。
[答案]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 是获得, 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 他要牺牲个人利益, 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例3]读下列诗句,请写几句赏析的文字。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发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本题考查的是诗句赏析。对这类题目,同学们可以从不同的赏析角度出发,任选一个角度,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
1.从修辞的角度,讨论一下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2.从诗句内容的角度,分析其深刻的内涵。
3.从诗人情感的角度,想一想,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4.从自己实际的角度,体验一下诗句的作用。
《理想》教学设计14
目标
方法
手段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3、树立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重点
难点教学重点:
1、朗读训练。
2、理解诗歌的主旨。
3、赏析诗歌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主旨。赏析诗歌的语言。
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一课时:
1、先叫学生标出段数,12段。(2分钟)
2、检查预习作业。(10分钟)
“拿出堂上练习本”请3位同学上黑板注音,加分,并要求其他学生在课文找出并注音。翻到第29页,把生字朗读一遍。
3、听课文录音。要求:认真听,注意语调。(5分钟)
4、先端正坐姿。学生朗读课文,先读1-3段。(3分钟)
5、串讲1-3段(15分钟):
来,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梳理1-3段的意思。教师先读一遍第一段,“这里运用了修辞手法了吗?什么修辞手法?分别把理想比作什么?”然后板书。
板书:另附纸。
第二段,同学们先读一遍。同学们注意一下第一和第二句、第三和第四句有什么特点?“是不是前面一句的“温饱”是后面一句的开头呀?有同学知道
这是什么修辞手法吗?”然后板书。
第三段,同学们先读一遍。“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把理想比作什么?”
放映第四页幻灯片。“1-3段分别用什么形象比喻理想?”
布置作业:
1、星期五布置的预习作业,没有完成的同学回去完成;完成的同学可以补充一下作业,使作业更加完整。
2、练习册、抄生字。
第二课时:
1、回顾板书内容。(2分钟)
2、学生朗读4-7段。(3分钟)
3、串讲4-7段。(12分钟)
第四段:“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把理想比作什么?”解析一下后两句。(但是理想有时候是海天相接的`那条弯弯的线,我们只能远远地看见,而靠近不了,这里不是说理想不能实现,而是说理想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然后板书。
第五段:“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板书。
第六段:“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板书。“最后两句怎么理解?好,我们看完第七段再来分析。”
第七段:“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板书。“好,回到刚才那个问题,获得是什么?收获是什么?”播幻灯片第5页。
4、串讲8-11段。(10分钟)
第八段:“前2句,在理想实现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不幸,但是理想的信念又使这些不幸者重新找到希望和出路。大写的人是指什么?是指伟大的人。所以这里说了理想可以让平凡的人变得伟大。”然后板书。
第九段:“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理想让罪人、浪子重新做人。”板书。
第10、11段:学生先朗读一遍。“理想有可能被玷污、人们甚至会失去理想。失去理想之后,英雄会退化成庸人,庸人失去理想之后只能一辈子忙忙碌碌、平平淡淡又无所作为。所以这2段告诫人们要坚守理想。”板书。
5、串讲12段。(5分钟)
先朗读一遍“一二句说明了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也就是说人们树立了理想,并为之奋斗,最终理想会变成美好的现实。最后2句描写了光辉的前景,鼓励我们树立理想,并为理想而奋斗。”
6、放映第6张幻灯片。(5分钟)
“同学们在第一段的末尾写上分段符号,如此类推。”“抄完笔记,请听老师说一说老师的理想,老师在高中一年级的时候,大概是06年的时候就确立了当老师的理想,我凭着这个理想,考上了大学。我认为教师就是我梦寐以求的职业。现在老师也在努力地当好一个老师。这就是老师理想的故事。心里一直想着这个目标,并做出符合这个目标的行为,你的理想最终会实现的。”
布置作业:
1、练习册2、预习第七课《短文两篇》,抄生字,抄课文注释的四字词语及解析。3、收堂上练习本。
若时间有多,就讲堂上练习本上的三、四题。放映幻灯片。或放映幻灯片第七页(比较阅读)。
《理想》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学习揣摩刘老师具体事件的描述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丰富的情感。
2,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感受文中细腻生动描写的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词句在文中的意思。
3,感情朗读文章,学习文中人物积极的生活态度及顽强的生命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揣摩课文生动细腻的描述,体验人物丰富的情感和表现的积极精神。
教学策略:开展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创建自由流畅的交流平台,指导有效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词语组读,构建课文内容框架,交流人物初步形象
1,读下面每组词语,联系课文想一想,每组词语使你想到文章中刘老师什么样的故事
女娲造人 捏泥人 甩泥巴 丢了腿
旋转跳跃 撑 离 急速一转
手持线拐 翩翩起舞 扶摇直上 翱翔盘旋
撒脱 蹦跳 气喘吁吁 得以满足
2,交流板书:说丢腿 写板书 放风筝 追风筝
3,交流:初读课文,在你的心里,刘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
二,学习事件,体验人物丰富情感,感受细腻描写之妙
(一)学习刘老师笑谈丢退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读了这一段你认为文中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3,情感体验: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情感,同时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二)学习刘老师上课写板书
1,自读课文感受: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觉得刘老师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2,具体学习刘老师上课写板书的生动描述,体验刘老师的敬业精神和上课换发的工作激情。
(三)学习刘老师春天放风筝
1,自学课文相关内容,自学要求:
思考你读懂了刘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 圈画文中关键词句,写上读后感。
2,交流学习,执导朗读
重点语句(1)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和我一样的少年。(2)它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三,感受主要画面,揣摩课文主旨,步入深深思念
1,出示语言,感受画面: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
2,讨论揣摩:刘老师仅仅放飞的是风筝吗 这理想的风筝告诉,给予了刘老师的学生什么呢
3,出示课文一二段,讨论:是什么让我那么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
4,深情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 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着您……
【《理想》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我的理想》教学反思06-30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07-14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10-24
语文教学反思《理想》10-25
数学教学教学设计08-31
晨光教学设计09-18
教学流程设计12-06
杠杆教学设计07-12
《山雨》教学设计08-14
咏柳教学设计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