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07 09:05:5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

  课本P57——58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回顾中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对混合运算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

  四、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教学过程:

  五、教学基本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4×6÷8=

  72-5×8=;

  30÷6+29=

  7×(36-30)=

  48-18+32=

  (14+21)÷7=

  问题:读题目要求,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问题:1.你能把这6个算式分分类吗?并说说为什么?

  2.每一类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

  (1)在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

  (2)只含有加减或乘。

  (一)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4×6÷8=72-5×8=

  30÷6+29=7×(36-30)=

  48-18+32=(14+21)÷7=

  问题:读题目要求,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问题:1.你能把这6个算式分分类吗?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分类。

  2.每一类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

  (1)在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

  (2)只含有加减(或乘除),要从左至右按顺序计算。

  (3)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对比练习,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比较上下两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

  18+27÷94×8-3

  (18+27)÷94×(8-3)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在做混合运算时,一定要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复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你会解答吗?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问题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5.解答正确吗?

  4.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3.能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小男孩:

  3×4+5

  =12+5

  =17(元)

  小女孩:

  10-(3+5)

  =10-8

  =2(元)

  10-3-5

  =7-5

  =2(元)

  (26+19)÷5

  =45÷5

  =9(个)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能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呢?

  5.解答正确吗?

  8×3-10

  =24-10

  =14(瓶)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还剩多少瓶”,你们会解决吗?能列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3.说一说你的想法。

  4.这道题需要加小括号吗?

  5.解答正确吗?

  三、课堂作业

  作业:第58页练习十三,第1~3题。

  四、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结合小区建房问题,经历自主解决问题、从分步计算到三个数连乘计算的过程。

  2.认识连乘算式,会计算简单的三个数连乘的运算式题。

  3.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了解算式的'意义。

  教学准备:一排楼房的图片、连成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身边建起了许多漂亮的楼房,同学们注意到了吗?有一个生活小区计划还要新建8栋楼房呢,我们一起看看楼房示意图好吗?学生读文字叙述并观察楼房示意图。

  了解事情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1.有8栋楼房

  2.每栋有五个单元

  3.每个单元可住12户居民

  4.问题:可解决多少户居民的住房问题?

  二、自主探索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做完后想一想每一步的运算要解决什么问题。

  你能只列一个综合算式就解决问题吗?列式的方法可能有:(板书)

  (1)12×5=60(户)60×8=480(户)

  (2)8×5=40(户)12×40=480(户)

  (3)12×5×8

  =60×8

  =480(户)

  (4)5×8×12

  =40×12

  =480(户)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把你列式的方法向你小组的同学介绍介绍并说清楚你每一步运算要解决什么问题。小组内交流列式的方法,其他同学补充算法。小结本组方法。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小组内选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准备作补充。

  3.讨论连乘算式中每步运算的实际意义,认识连乘及运算顺序。板书:连乘算式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计算。

  四、巩固练习

  做一做

  1、一只小燕子孵出以后,一天要吃35只害虫,5只小燕子30天要吃多少只害虫?

  2、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27×9×8517-216÷618×(86-27)224+25×28

  五、布置作业:教材47页第3、5题

  六、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连乘)

  (1)12×5=60(户)60×8=480(户)

  (2)8×5=40(户)12×40=480(户)

  (3)12×5×8

  =60×8

  =480(户)

  (4)5×8×12

  =40×12

  =480(户)答:可以解决480户居民住房问题。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化解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被减数“1”往往内隐在数量关系之中这个难点问题。在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探索,学生自己去总结、整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为下一节课分数加减运算及简便计算的探索留下空间。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基本的计算能力和综合运用简算知识以及技能的能力。另外,在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加减实际问题中,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解法,使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学生学会分析把总数看作“1”,求剩余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之类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和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

  4、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分析求剩余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关键是需要把被减数看作“1”。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1、将本课故事题目、顺口溜、结语等内容制成课件。

  2、用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出示“练习与应用”的第1—4题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师:唐僧师徒一行到西天取经,路途遥远而艰辛,由于奔波劳累,大家口干舌燥,实在走不动了,师傅叫八戒去找些东西解渴,懒洋洋的八戒不去化斋,便从老农的瓜地里偷了一个西瓜,当师傅问他西瓜从何而来时,八戒吞吞吐吐的答不上来,这时师傅已经猜到八戒的西瓜八成是偷来的,因而十分生气,坚决不吃,并将八戒教训了一顿。悟空赶忙从八戒手里抢过西瓜说:“师傅不吃,我们3人就分了吧,每人吃1/2。”八戒一听急了,马上说:“不行,不行!西瓜是我拿回来的,我不能只吃1/2,没有1/4,也要1/5悟空就切了1/5给八戒。再切1/3给沙和尚,剩下的归自己,八戒一看直拍脑门大喊:“猴哥,我上当了!”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八戒为什么喊上当了?

  出示题目:有1块西瓜,沙师弟吃其中的1/3,八戒要吃其中的1/5,剩下的给悟空吃,悟空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

  学生读题,猜想:悟空吃剩下的西瓜,怎样求剩下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我通过讲故事,让学生明确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导入新课,能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生活化,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还能把学生的情感态度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其余是草坪。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师:花园里除了月季花和杜鹃花剩下的就是草坪了,你能说出如何求草坪的方法吗?

  课件出示学生可能说出的方法:

  花园面积-月季花面积=草坪面积

  花园面积-(月季花面积+杜鹃花面积)=草坪面积

  师:谁能解释“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这两句话的含义?

  引导学生说出:根据分数的意义,把花园的面积看作“1”。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说算式意义。

  师:现在花园的面积用“1”表示,月季花的面积用1/4表示,杜鹃花的面积用1/3表示,那么剩下的草坪面积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尝试列出算式:

  1-1/4-1/3 1-(1/4+1/3)

  师:你们真是好样的!那么老师前面刚给同学们讲的故事:1块西瓜,沙师弟吃其中的1/3,八戒要吃其中的1/5,剩下的给悟空吃,悟空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

  可以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可以列出以下算式:

  1-1/3-1/5 1-(1/3+1/5)

  师:这4个算式与前两节课学习的分数加减计算有什么不同?(前两节课学习的是加法或减法的一步计算,这4个算式有的是连减,有的是加减混合计算。)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师:我想大家对加减混合运算应该不会陌生,有信心独立完成吗?

  3、两组同学在书上独立完成1-1/4-1/3 和1-(1/4+1/3) 两个算式的计算,另两组在练习本上计算

  1-1/3-1/5 1-(1/3+1/5)

  指名4位同学上台板演。

  再交流计算方法与结果。

  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的。

  设计意图: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分析例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难在被减数是个隐蔽的已知条件,要看作“1”,我在这个关键之处,以西天取经的有趣数学故事中蕴含的数量关系作铺垫,再引导学生探究例题呈现的条件,抓住题中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这个关键,很自然地找到了隐蔽条件所应取的数值,这样化难为易,如何列式计算,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三、巩固

  1、练一练

  (1)计算下面各题. 5/9+2/3-2/5 1-(1/2+1/6

  (2)我国约有7/10的人口在农村,其余的在城市。城市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几分之几?

  独立完成,校对交流,明确算式的意义。

  2、练习十五第1题

  3/4-5/8+5/6 4/5-(1/6+3/10) 3/7-(9/11-1/2)

  (1)学生独立计算,三人板演。

  (2)校对交流,特别要注意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

  (3)教师与学生根据具体情况一起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参加运算的几个分数,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中间过程中的分数,如果先约分再参加运算比较简便,就及时约分。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3、练习十五第3题

  理解题意后,解答前面两个问题。

  鼓励学生根据题中已知条件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不同问题,可以是一步也可以是两步计算的,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一些问题。

  4、练习十五第2、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校对。

  教师课堂巡视,选择典型错误分析原因。

  师: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提醒学生用好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四部曲” 。

  课件出示: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四部曲”

  ①认真审题是前提

  ②仔细思考是基础

  ③细心计算是关键

  ④自觉检验是保证

  设计意图:将运算顺序编成简单易记的顺口溜,有助于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而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在学生计算过程中,抓住典型错例展示点评,并用分数加减合运算“四部曲”小结,有利于学生避免错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你能把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经验和体会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

  板书设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把花园的面积看作“1”

  1-1/4-1/3 1-(1/4+1/3)

  把一个西瓜看作“1”

  1-1/3-1/5 1-(1/3+1/5)

  把全国人口数看作“1”

  1-7/10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三步式题.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演示动画“混合运算”】

  出示:

  8+3×7 9×2+4×3 6×(50-46)

  36÷3-5 63÷9×6 (48+32)+5

  教师提问: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如果有小括号,先算括号内后算括号外.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1:计算74+100÷5×3

  (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看到题目后你想给同学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①这道题包含哪些运算?

  ②按照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学生动手独立完成例1,全班共同订正:

  教师提问:你能按照这道题的运算顺序读题吗?

  请学生两人一组用数学术语尝试读题.

  教师订正:74加10 0除以5所得的商再乘3的积,和是多少?

  (4)教师将上题变成74+100×3÷5和74—100×3 ÷5两题.

  教师提问:谁能按照运算顺序读出题来?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熟练地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正确、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正确、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利用知识的迁移,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具准备:

  预习准备

  (3)我学过,我会做:

  计算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3+15-1610÷2×516-7×2

  129+(74-52)÷27×[25+(36÷3-7)]

  上面几个题的`运算顺序怎样?(小组内说一说。填一填)

  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同级运算,应从()往()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法,再算()法;如果有括号,要先算()里面的,再算()外面的。复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新课自学尝试

  (6)探究新知:(学习课本P74)

  1、刘老师为给9月份的“文明之星”发奖品。用20元买三支钢笔和一个笔计本,每支钢笔3.5元,每个笔计本7.4元。还剩多少元?

  自学提示: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可以先算买3支钢笔后剩多少元,再算买笔计本后还剩多少元。列式:

  计算时先算()法,再算()法

  还可以先算买两种商品一共用了多少元,再算剩下多少元。列式:

  计算时先算()里面的。

  2、试一试:

  7-0.5×14+0.833.6÷0.4-1.2×5

  20.9+10.5÷(5.2-3.5)9.4×[1.28-(1.54-0.31)]借助生活情景,引入新知

  探讨运算顺序

  尝试计算

  概括计算方法

  展示研讨

  (5)课堂总结

  议一议: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

  结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达标检测拓展练习十六第3题、第5题(书上)巩固新知

  课堂收获与不足这节课我学会了: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精力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2.再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3.运用小组合作逐步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在昨天的.卫生中,由于大家的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所以教室被打扫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看,小组的力量多大,只要我们每个人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我们小组就会越来越强大,想不想让自己的小组成为最棒的小组,一个优秀的小组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只有每个人在纪律、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我们的小组才会越来越好,每个组都有可能成为最优秀的小组,接下来就看你的表现了!上课!

  (出示练习题)读题,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组6号回答,答对加1分。

  每个小组的表现都很棒,而且精神饱满,我们继续往下看。

  二、自主尝试,探索新知

  1.(1)自学课本

  今天我们请了两位手艺高处的厨师为大家做美食,看,(出示例题情境图)原来他们带来了美味面包,先别急,请同学们看书P53,仔细观察这幅图,读一读上面的文字,你知道了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话把你知道的完整地说出来。(教师板书:知道了什么?)(1分钟)如果看明白了可以把你的想法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一会儿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几号加几分。

  (2)小组交流答案,抽组号,几号加几分。

  2.(1)自学课本

  下面问题变多了,难度也变大了,敢不敢挑战?继续出示课件呈现问题:1.根据题意,你还能提出一个其它的数学问题吗?2.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哪些信息?3.可以怎样列式计算?你是怎么想的?请仔细看书P53“怎样解答”部分,思考这三个问题。

  (2)小组交流答案,每组选三名代表共同汇报,每人回答完整得全分,不完整的小组帮助补充的得一半分,不正确不得分。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这三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第二部分(板书:怎样解答?)

  3.(1)自学课本

  解答完,还有一步是什么?(板书:解答正确吗?)请你自己看书P54检验正不正确?看书中是用什么方法检验的?

  (2)谁找到了,读给大家听(+1分)把问题当作已知条件,把第一个已知条件当做问题,由问题推出已知条件,和原题相符,说明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

  三、教师讲解

  就像同学们所说的,(出示线段图)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1.这道题我们解决了,下面这道题更有难度,你们有没有信心迎接挑战?(出示做一做要求)

  2.P55 4题

  各组统计分数,评出优胜小组。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重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灵活使用运算律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重温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板演:5/8×18 1—3/4 4/5÷3/4 2/3+4/7

  说说分数四则运算的方法。

  2、谈话:中国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元旦时我们班将用它来装扮教室。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彩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4、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还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将数据改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2/5×18+3/5×18 (2/5+3/5)×18

  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4、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1)提问:根据以往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尝试:这两道算式你能试一试吗?

  学生分别计算,指名板演。

  5、交流算法,理解顺序

  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说说运算顺序。说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算中体验,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这两个算式,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计算哪一个?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第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2、观察:这两种算式有什么联系?

  得出:两种方法从算式来看,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3、引导:两个不同的算式,求的都是“一共用彩绳多少米”。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小结: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四、练习巩固,正确计算。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反馈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第1题的除法和乘法你是怎么处理的?

  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常是一次计算出一个得数,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运算。

  提问:你是怎么检查结果是否正确的?

  使学生重温检查的方法,养成习惯:(1)数字、符号有没有抄错;(2)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正确;(3)书写格式是否规范。

  2、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

  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小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常常是使用运算律凑成整十或整百、整千数再计算,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通常是凑成整数,或者观察是否有利于约分。计算步数较多的题时,要随时注意使运算简便。

  3、练习十五1、2题

  独立完成

  五、全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不足?

  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你觉得你对同学们可以提出什么样的友情提醒?

  六、练习设计:

  1、填空:(1/9+5/6)×18=( × + ×)

  4/7×1/6+4/7×5/6= ×( + )

  2、下面四个算式中,得数最大的是:( )

  (1/7+1/9)×10 (1/8+1/9)×10 (1/8+1/10)×10 (1/9+1/10)×10

  3、用简便方法计算:

  (4/5—3/4)×20 (5+4/5)×10 7/9×15/11—7/9×4/11 (9/4+9/7)÷9/28

  4、解决问题:一块地,长1/2米,宽是长的4/5,这块地的周长是多少?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利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畅所欲言)

  一、回眸一看,引入新课。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0+20-40125×8÷50(同级运算)

  4+150÷581-12×4(两级运算)

  (32-5)÷9(有括号的算式)

  做一做:6×5÷315×(35÷7)

  二、质疑问难,板书课题。

  想一想: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板书:分数混合运算)

  三、探索验证,获取新知。

  1、课件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

  出示数学书上第56页图。

  师:这是我们班上这学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况,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①气象小组有12人②摄影小组是气象小组的1/3③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3/4。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2、解决问题。

  (1)根据问题分析数学信息

  师:我们要求是什么?

  生:求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师:那航模小组的人数与谁有直接的关系,把它读出来。

  生: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3/4。

  师:也就是说要求航模小组的人数,还必须知道到什么?(摄影小组的人数)

  师:那摄影小组有多少人呢?(不知道)

  师: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之前还必须想办法找摄影小组的人数?

  师:摄影小组的人数除了和航模小组的人数有直接的关系,还和谁有直接的关系?请您把它读出来。

  生: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1/3。

  (2)引导提问

  师: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1/3,谁的1/3?把谁看着单位“1”?(气象小组的人数),把它平均分成3份,取了这样的1份,就是1/3,表示摄影小组人数的分率。

  (师生边说,老师边板书,画出对应的线段图)

  师:在这线段图中,您还知道什么信息?(气象小组有12人)

  (师板书出来12人)

  师:根据线段图,你可以求出摄影小组的人数了吗?

  生:12×1/3=4(人)

  师:有了摄影小组的人数4人(板书4人),而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到航模小组的人数。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3/4,谁的3/4?把谁看着单位“1”?(摄影小组的人数)

  师:哦,再次把摄影小组的人数看着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取了这样的3份,就是3/4,表示航模小组人数的分率。

  (师生边说,老师边板书,画出对应的线段图)

  师:您会求航模小组的人数了吗?

  生:4×3/4=3(人)

  (3)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的探讨。

  师:用手势给大家比比线段图的意思(先把气象小组的人数看着单位“1”,它的1/3是摄影小组的人数,再把摄影小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它的3/4就是航模小组的人数)

  师:请你把刚才的两个算式列成综合算式:

  生:12×1/3×3/4

  =4×3/4

  =3(人)

  师:我们先算12×1/3求到摄影小组的人数4人,再算12×1/3的积去乘3/4,求出航模小组的人数。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分数连乘也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小结:观察综合算式,我们发现分数连乘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连乘运算顺序(一样),都是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其实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先乘除后加减;在同级运算中,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接着结合例题,说明分数连乘时,可以同时进行约分。注意书写格式。)

  4、看书:并齐读结论

  四、三动结合,当堂消化。

  1、动手。第56页试一试。

  2、动脑。实验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人数

  3、动口。看线段图编应用题。

  五、全课小结,拓展延伸。(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几分之几?)

  【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一)

  12×=4(人)12×1/3×=3(人)

  4×3/4=3(人)

  【教学反思】

  本课要让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运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容量较多,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找准课的重难点尤为关键。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有这样的认识: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教学中,学生或多或少的能将已学的知识迁移至新知的学习过程中,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运算顺序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难点,但这是本课的重点之一,要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能正确的计算分数混合运算。而另一个知识点,让学生能利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分析理解分数应用题,并画出正确的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我首先出示整数混合运算题,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交流结果时,让学生观察说出:“这些都是什么题?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通过这样简短的一个环节唤醒学生对整数混合运算的认识。学生在学习小数混合运算时,就已经能将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迁移至小数混合运算中,那么学生也能在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中实现学习的正迁移。解决问题是难点,如何突破呢?我从引导学生省题入手。我想,解决任何问题,都应该先审题,理解题意,只有在理解了题意的前提下,问题才能得到解决。让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和良好的方法,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航模小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审题、理解题意,并在信息中关键的地方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审题方法的渗透。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教材第49页中的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明白“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的道理。

  2.理解并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

  目标解析:

  在算式的比较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并在计算、比较中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会列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计算(课件出示出示下面各题)

  75-36+24 25-20÷5 6×8-5

  1.指生说说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计算,并指生板演,然后全班交流,明确每题的运算顺序。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课件出示下面各题)

  (1)10-5+3= (2)7+(7-6)=

  10-(5+3)= 7+7-6=

  1.学生独立计算,把先算的一步画上横线。

  2.比较算式,全班交流。

  (1)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

  3.引导学生归纳,初步明白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进一步梳理同级运算、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回顾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下面自主探究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尝试练习,引出规定

  1.脱式计算。(课件出示例3)

  7×(7-5) (77-42)÷7

  2.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生板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都含有小括号)

  4.引导学生归纳: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变式练习,形成对比

  1.脱式计算。(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7×7-5 77-42÷7

  2.指生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然后独立完成,同时指生板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比较算式。

  7×(7-5) (77-42)÷7

  7×7-5 77-42÷7

  (1)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2)在进行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改变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在唤起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推,自主学习,亲身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又在算式的比较中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巩固深化,综合应用

  (一)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

  76-(12+25) (12-5)×3 48÷(8-2)

  34-(28-13) 6×(7+2) (88-56)÷8

  1.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有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全班交流。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4+5×7 (72-18)÷9 24÷4+2

  (4+5)×7 72-18÷9 24÷(4+2)

  1.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独立完成,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三)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书综合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什么时候需要加“小括号”?

  (四)看图列式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第13题)

  小明有35元钱,买一个魔方用了3元,剩下多少钱?如果用剩下的钱买8元一个的笔袋,可以买几个?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重点说明:要求可以买几个笔袋,必须要求出剩下的钱。

  4.拓展提高:有能力的学生也可引导他们直接求第二问。

  设计意图:在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在练习中不仅凸显“小括号”的作用,而且训练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这样即巩固了新知,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堂小结,梳理知识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与前面学习的混合运算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教材第49页中的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明白“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的道理。

  2.理解并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

  目标解析: 在算式的比较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并在计算、比较中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会列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计算(课件出示出示下面各题) 75-36+24 25-20÷5 6×8-5

  1.指生说说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计算,并指生板演,然后全班交流,明确每题的运算顺序。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课件出示下面各题) (1)10-5+3= (2)7+(7-6)= 10-(5+3)= 7+7-6=

  1.学生独立计算,把先算的一步画上横线。

  2.比较算式,全班交流。

  (1)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 3.引导学生归纳,初步明白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尝试练习,引出规定。

  1.脱式计算。(课件出示例3) 7×(7-5) (77-42)÷7

  2.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生板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都含有小括号)

  4.引导学生归纳: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变式练习,形成对比 。

  1.脱式计算。(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7×7-5 77-42÷7

  2.指生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然后独立完成,同时指生板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比较算式。 7×(7-5) (77-42)÷7 7×7-5 77-42÷7 (1)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2)在进行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改变运算顺序)

  三、巩固深化,综合应用 。

  (一)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

  1、76-(12+25)(12-5)×3 48÷(8-2) 34-(28-13) 6×(7+2) (88-56)÷8 1.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有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全班交流。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4+5×7 (72-18)÷9 24÷4+2 (4+5)×7 72-18÷9 24÷(4+2)

  1.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独立完成,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三)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书综合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什么时候需要加“小括号”?

  (四)看图列式计算(出示教材第52页第13题)

  小明有35元钱,买一个魔方用了3元,剩下多少钱?如果用剩下的钱买8元一个的笔袋,可以买几个?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重点说明:要求可以买几个笔袋,必须要求出剩下的钱。

  4.拓展提高:有能力的学生也可引导他们直接求第二问。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与前面学习的混合运算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1

  一、复习导入:

  1.你能计算并说一说出这些算式的运算顺序吗?

  12+5-7= 25-4+9=

  18-8+3= 45+5-10=

  教师:为什么这些算式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呢?(学生:因为这组算式没有括号,而且只有加减法。)

  2.揭示课题:

  教师:在一个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有乘法和除法或者有其它运算我们又如何计算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今天,我们来研究只有同级的混合运算。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释题:

  教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学生:什么是同级运算?教师:在数学上规定加法和减法为同级运算,是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为同级运算,是二级运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只有加减法运算的运算顺序。

  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如果遇到新的知识无法解决的时候,我们就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今天我们还是从我们学过的知识入手。

  (1)出示例1①(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道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指名读题。

  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

  (3)列式、总结计算方法

  教师:要想求阅览里下午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学生:要先求中午走了24人后,还剩多少人?)列式为53-24=29 29+38=67,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53-24+38=67,在这个综合算式里,我们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学生: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同桌交流计算方法:

  从刚才这个实际问题和以往我们的计算经验,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我们要怎样计算呢?

  学生汇报: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为什么要强调没有括号呢?(因为有括号就会改变运算顺序。)只有加、减法是什么意思?出示:53-(24+38),这样的算式只有加、减法,能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吗?

  学生齐读总结出的规律。

  因为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所以这个规律还可以说成是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同级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学习脱式的写法

  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我们可以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在这个综合算式里,先算53-24=29,我们可以在算式的左前方写上等号,在等号的后面写出53减24的结果29。在29的后面把没有参加运算的加号和38照抄下来,和上一个等号对齐在下面再写一个等号,再算出29+38的结果67。像这样的写出每次运算结果的计算方法叫脱式计算。(注意等号的写法:要用尺画,大约5毫米长;上下两个等号之间的距离要适当,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

  2.学习只有乘除法运算的运算顺序。

  同学们,刚才我们总结出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同级运算的计算规律。除了加、减法,还有哪两种运算也是同级运算呢?根据我们总结的规律,类推一下,如果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除法,该怎样计算呢?

  (1)出示例1②

  同桌交流:(老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学生汇报(多指几名同学说)

  (3)计算例1②

  掌握了运算规律,你们能试着算一算吗?

  (5)展评

  (6)读计算法则。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总结出了只有同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规律,让我们一起把总结的规律读一读吧!

  三、巩固练习

  1.哪些算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在( )里画“√”。

  32-30+16( ) 12÷(2×3)( ) 21÷3×8( )

  45+10-25( ) 42-(6+7)( ) 6×6÷4( )

  2.小法官,判一判。

  3.用脱式算一算。

  23+6-11 2×8÷4 72÷8÷3

  4.计算

  32+14-8 25-12+45 35-6-12

  3×6÷2 4×6÷8 48÷8×9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比较脱式与直等式的优缺点。)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35—36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以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步计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运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

  560+4×220-15÷3

  学生在纸上直接进行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由学生小结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很多同学都喜欢下棋,本周兴趣小组要开展棋类活动,老师准备购买一些棋具。我们一起去看看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出示主题图。这是一道购物的实际问题,遇到这类问题你马上会想到哪些基本数量关系?(课件出示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2、学生看图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1)象棋一副12元,围棋一副15元;

  (2)老师要买3副象棋和4副围棋。

  3、想一想,怎样才能算出买象棋和围棋一共要付多少钱?

  (1)小组合作,分析数量关系、尝试列式计算。(根据单价×数量=总价,让学生明确:要用象棋的`单价乘象棋的数量等于象棋的总价,围棋的单价乘围棋的数量等于围棋的总价;分别算出两种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

  (2)由组长汇报,板演组内算式,板演后再说说列式的依据。(学生可能会得到以下算式)

  12×3=36(元)15×4=60(元)36+60=96(元)12×3+15×415×4+12×3

  (3)集体订正,理解数量关系。(如果学生没有列出综合算式,则引导学生从数量关系上来列式,12×3是求象棋总价,15×4是求围棋总价,求一共要付多少钱要用加法连起来。象棋总价加围棋总价或围棋总价加象棋总价)

  比较:12×3+15×415×4+12×3和复习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复习题是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这两题是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小结:像这样含有三步运算的混合运算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不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三、探索算法

  1、根据:12×3+15×415×4+12×3

  思考讨论: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尝试:学生独立试做,再指名由学生板演。

  (根据单价×数量=总价,让学生明确:要用象棋的单价乘象棋的数量等于象棋的总价,围棋的单价乘围棋的数量等于围棋的总价;分别算出两种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通过让学生有意识的与分步计算反复对比,明白这也是这道算式的计算顺序。)

  方法一:12×3+15×4方法二:12×3+15×4

  =36+15×4=36+60

  =36+60=96(元)

  =96(元)

  (包括分步算出两个积与同时算出两个积的情况,如有运算顺序错误的情况也一并板演)。

  (3)比较:两种计算方法,哪一种方法更简单?再利用第二种方法计算15×4+12×3。

  通过反复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推导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

  汇报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汇报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第一步脱式两个乘积可以同时计算出来。)

  独立计算,完成课本例题填空。

  2、出示“试一试”:150+120÷6×5`

  小组合作,讨论:算式中有哪些运算?在这里除和乘连在一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思考并交流,说运算顺序,并标上运算顺序,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3、小结:今天学的含有加、减、乘、除的三步混合运算的式子应该按什么顺序计算?

  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结语: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四、巩固应用

  1、说说每组运算顺序有什么异同。

  ①40×2-15×540÷2+15÷5

  ②50÷5+8×550+5×8+5

  2.下面各题最后一步求的是什么?

  (1)28×2-45÷5①求积②求差③求商

  (2)84×3-98+2①求和②求差③求积

  (3)90+56÷2×3①求积②求和③求商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较难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并在一道式题中有两步的二级运算.

  (二)明确在式题计算中,两个小括号要同时进行脱式计算,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掌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脱式过程中不出现遗漏和不等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口算:(卡片)

  8+2×7 9×3+2×3 18÷3-4

  81÷9×2 16+3×4 56÷8-2

  7×6-10 38-5×5 3×9÷3

  24÷4×3 100÷4-20 20-20÷5

  最后一道口算题“100÷5×3”请说明运算顺序.(先算100÷5等于20,再乘以3)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1:计算 74+100÷5×3

  出示例1:计算 74+100÷5×3审题,根据下面问题进行思考:(投影)

  (1)这道题包括几级运算?

  (2)应该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同桌同学讨论一下,然后在自己作业本上试做.(个别同学写在玻璃片上)

  订正时,请讲出计算过程.

  74+100÷5×3

  =74+20×3

  =74+60

  =134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给予具体指导.

  这是一道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在乘除法连继计算时中,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在脱式过程中要按运算顺序划出运算顺序线,还要做到“三核对”,一要核对从书上把题抄到作业本上数字、符号是否抄对.二要核对从横式抄到草稿竖式的数字、符号是否抄对.三要核对把草稿竖式上的得数,抄到横式上是否抄对,有无遗漏.

  口算:500-400÷4

  (500-400)÷4

  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运算顺序不同)为什么?(第2题加了小括号,改变了运算顺序)

  出示例2:

  计算(440-280)×(300-260)

  师:这道题有两个小括号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有人写在玻璃片上)

  让学生自己尝试,可能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1)(440-280)×(300-260) (2)(440-280)×(300-260)

  =160×(300-260) =160×40

  =160×40 =6400

  =6400

  订正时,引导学生讨论.

  师:同学们在脱式计算时,有以上两种脱式计算形式.(1)题是一步一步脱式计算,

  (2)题是两个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同时脱式计算.两种形式脱式都是正确的,可以比较一下,哪一种脱式计算的方法简便?为什么?

  通过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得出“两个小括号同时进行计算比较简便”的结论.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440-280)×(300-260)

  =160×40

  =6400

  做一做:

  (1)65-6×4÷2

  (2)38+56÷7×3

  (3)(59+21)×(96÷8)

  (4)(220-100)÷(15×2)

  订正时,请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三)巩固反馈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投影)

  (1)700-8×5×4

  (2)840÷6÷7+630

  (3)(15×40-360)÷6

  (4)(26+19)×(49÷7)

  2.判断.(准备“√”“×”反馈牌)(投影)

  (1)45+55÷5-20 (2)130+60-90×2

  =100÷5-20 =190-90×2

  =20-20 =100×2

  =0 =200

  ( ) ( )

  (3)48+20÷4×5 (4)320-15×4+40

  =48+20÷20 =320-60+40

  =48+1 =200-100

  =49 ??=200

  ( ) ( )

  3.在□内填上得数,然后列出综合算式.(投影)

  4.根据下面两组题目列出综合算式.(投影)

  (1)96÷8=12 (2)12+24=36

  12+18=30 36÷9=4

  84-30=54 4×5=20

  列式:________ 列式:________

  5.在下面的算式中,适当地加上括号,使等式成立.

  (1)12×6+8÷4=20

  (2)12×6+8÷4=42

  (3)12×6+8÷4=96

  师生共同总结

  今天学习的混合运算,是三步,而且在三步混合运算中出现了两个小括号.所以,在计算混合运算式题时也和解应用题一样,要先审题,看看题目中含有哪些运算,有没有括号,决定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进行计算.计算之后,要进行检查.

  作业:第92页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资料〔四则运算顺序〕

  在四则运算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的算式,通常称为混合运算.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也叫做四则混合运算.在四则混合运算中,规定的计算先后次序,称为运算顺序.数学上规定的四则运算顺序如下:

  (1)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同级运算,应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进行运算.这就是说,只含有加减法,或者只含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既含有第一级运算又含有第二级运算,那么,应先算第二级运算,后算第一级运算.即“先算乘法和除法,后算加法和减法”,简称“先乘除,后加减”.

  (3)如果要改变上面所说的运算顺序,就要用到括号.常用到的括号有三种:小括号,记作( );中括号,记作[];大括号,记作{ }.使用括号的时候,要先用小括号,再用中括号,最后用大括号.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几种括号,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大括号里面的'.在计算时,应该先把括号里面的式子按照前面所说的顺序进行计算,再把所得的结果和括号外面的数按照同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乘加(减)乘,除加(减)除混合运算及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基础上教学的.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两步混合运算的法则,在运算顺序上不会出现学习障碍.

  本节课根据具体内容,重点放在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并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计算之后检查的良好习惯.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例1,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同级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不同层次练习中感受并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思考探究乐趣,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教学重点】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教学难点】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常规口算(精选含有加、减、乘、除运算的口算)

  二、情境引入,整体感知

  问题:刚才的口算中,都有哪些运算?

  揭示:在数学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称为四则运算,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也是同级运算,它们是比加、减法更高一级的运算。

  三、教学例1

  1、出示例1。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你是怎样解答的?

  53-24=29 29+38=67

  53-24+38=67

  4、告诉学生:第三道算式是将前两道算式合在了一起,我们叫前两道算式的综合算式。

  5、两步算式脱式计算的格式。

  (1)示范:刚才我们列出综合算式,并且直接口算出结果,如何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表示出来,它有特定的书写格式:教师边板书边阐述基本格式规范。

  说明:可以把先算的一步划线(板书:划线用色笔标出),提醒自己注意运算顺序;暂时不参与运算的符号与数按顺序移下来……

  53-24+38

  =29+38

  =67

  揭示:像这样的计算过程就是用递等式计算。

  下面的书写就是错误的:

  53-24+38

  =29

  =67

  (2)学生练习,注意格式:65-18-29

  6、计算15÷3×5

  (1)说说这题的'计算顺序

  (2)按脱式计算的要求计算,注意格式。

  7、同级运算的规则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8、揭示课题:像这样含有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47页做一做,注意顺序和格式。

  2、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3题。

  回忆同级混合运算的顺序。

  3、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

  五、总结:计算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两步式题应按什么顺序计算?

  六、布置作业:

  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方法

  尝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PPT、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师: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新的内容吗?你对混合运算已有了哪些认识?

  2、说一说下面各题应先算什么。

  (1)180-120÷6 (2)15×9÷6(3)168÷(15+6)

  二、自主探究

  1、师:去过商店吗?下面我们一起去一家文具店看看。

  出示:(图片)

  钢笔:12元 三角尺:2元 文具盒:20元

  2、师:能看懂吗?能试着编一道应用题吗?

  生思考,指名回答。

  3、现在老师要买5支钢笔和10把三角尺,一共要付多少元?怎样解答?请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口答,师板书。师:会计算吗?试一试。

  有针对性地指名板演,其余在自己本子上完成。

  集体评议。师:你是怎样想的?这样算行吗?

  4、师:你能再接着提问吗?该怎样算?

  同桌交流,指名说说。师:对于刚才学习的混合运算,你有什么收获?

  5、出示:试一试

  150+120÷6×5

  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评议。师: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

  6、总结:刚才的这几道题目都没有括号(补充完整课题),想一想,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应怎样计算?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小组交流:这些题分别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独立完成计算,指名4人板演。

  (3)集体订正,反馈、改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找一找错在哪里,再改正。做完后,同桌交流,集体评议。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出示)

  师:观察,每组算式有联系吗?估计一下它们的答案可能会怎么样?同桌每人选择一组算一算,看看有什么发现?

  做完后,交流:你的估计正确吗?能说说为什么吗?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和第5题

  学生先列式解答,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集体订正。

  四、总结质疑

  1、师:本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学习什么?

  2、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6题和补充的混合运算题。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6-05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8-05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9-16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0-24

《小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0-15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5-23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9-05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优选5篇】10-18

《小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5篇08-04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