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城南旧事》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南旧事》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城南旧事》教学反思1
在五一班上了《城南旧事》导读课后,整体感觉各环节衔接还算比较自然,学生的表现也是比较积极踊跃的,课堂效果不错,但是对照着自己最初的设定的教学目标来看,整堂课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些许的遗憾,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方面,我选择的品读语段是英子学骆驼咀嚼,通过组织孩子们阅读文段谈感悟,再组织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交流进步感受人物特点,从学生踊跃的发言,动情的交流中能够感受到孩子们对英子这个人物的喜欢,对写她学咀嚼这段文字的兴趣,但是在激发学生阅读期待方面,还存在提升的空间,比如在总结升华阶段,可以用激趣式或启疑式的话语结束;
英子在老北京还会遇到哪些人哪些事呢﹖这些人物最终的的命运和结局又是怎样的`呢﹖就请到书中去找寻答案吧!相信如此结束,在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方面,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在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方面,这堂课中主要是鼓励学生养成在读书时善于思考的习惯,指导学生能够学会抓住重点语段感受人物形象以及圈点勾画做批注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组织学生品读语段之前,会给予学生提醒,在组织交流后也会进行小结。但是,对于阅读方法的指导,仅仅几句话语的提醒和小结外,还不够细致不够深入,还是有些许流于形式的嫌疑,我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或者个性化交流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在学生小组交流的时候,教师可以到小组内巡视,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给予点评,相机指导学生如何抓关键词句感受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在学生发言的时候,除了适时地给予评价和补充,更有意义的是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
另外,在组内老师对我这节课评课的时候,我也认识到还有一些细节的处理不够得当,比如衔接语尚需打磨优化,再比如导入的时候,可以这样:我们在这学期第一单元学过一篇文章《窃读记》,还记得作者是谁么?(生:林海音)今天,老师将为大家推荐一本林海音的著作......
确实,这样的导入方式更加自然,更加契合本课课题。
总的来说,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方面,尤其是在导读课型方面,我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实践,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
《城南旧事》教学反思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所以,本课主要的目标还是在感悟作者童年生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亲近书籍、亲近名著,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爱上阅读,感悟到读书的乐趣,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这次的导入我选择了将趣味导入和情境导入相结合的手法。希望在一个温馨而感伤的氛围中,孩子们可以更好地进入到书中的世界。
《城南旧事》是一本描绘作者在父亲和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我们的孩子也是刚刚走过“英子”的年纪,完全可以很快在书中找到或多或少的共鸣。我希望这种共鸣能最大程度地带动他们阅读的兴趣。所以,在课堂的一开始播放了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送别》,同时用语言渲染,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在多种感观的刺激下感悟悠然的情境。
细心回味我和学生上课的点点滴滴,我觉得这节课有如下几个亮点:
1、主题明确:
一本书的内容有很多,值得交流的地方也很多,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阅读整本书籍的方法,形成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思维碰撞中,指导学生深度阅读?我几次品读了这本书,也上网浏览了其他教学设计,发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回忆了林海音(英子)的在北京城南的那些年,那些人和那些事。于是,我确定了“那些人 那些事”为主题,带领学生走进故事、走近人物、走进情节等方式进行交流独特的阅读感受,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深深的怀念和淡淡的忧伤。教学内容都是围绕主题而设计的,教学环节清清楚楚一条线,层层递进;
2、设疑导读:
为了激发他们的交流兴趣,交流独特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感悟文字的精妙,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深深的怀念和淡淡的忧伤,我通过对小说人物的身世及命运走向设疑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小说人物的兴趣,让他们有意愿主动地去阅读这本书。从而一步一步的带领他们走进故事、走近人物、走进童年。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气氛活跃,热情高涨,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醉于对童年深深的怀念和淡淡的忧伤。
3、影音结合:
文字可以让学生静下心来品读人物,最真实、最近距离地去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但若阅读指导课只有文字阅读,总不能让学生提起很高的阅读兴趣,恰到好处地在阅读指导课中加入影音元素,往往可以让这堂课锦上添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耳熟能详的骊歌在课堂开始时想起,将学生自然地带入到隽永而有淡淡伤感的`意境之中。在介绍完小说人物后,一段截自电影《城南旧事》的视频,再次让各个主要人物依依浮现于学生们的脑海中。文字与影音相结合,是近来阅读指导课讨论较多的教学方法。我觉得,适时适量地插入影音,既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具体直观地了解名著人物。
课堂结束后,通过老师的探讨和学生的反馈,我发现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的确有很大提高,对于人物的喜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对人物命运的感慨,也都表现出孩子们的成长。此外,也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
首先,课堂中的导入部分没有最大程度地地渲染相应的气氛。孩子们对于导入时的音乐并不熟悉,这一情况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长亭外,古道边”的氛围,我不得不延长了音乐欣赏的时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我的预设目标,但仍有部分学生没有融入课堂氛围。
其次,通过本次课程,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文字的感悟略为生疏。他们平时的阅读量较少,以至于在阅读速度、理解速度、信息筛选速度中都较为缓慢,这也使得在导入环节中,无法最快速地进入到老师营造的氛围中去,也便无法在之后的教学环节中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
另外我的教学语言还要更简洁,在朗读某些文字时,应该更加富有自己的情感,这都提醒着我要多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精心策划每一节课,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虽然孩子们大都能进入到课堂教学中,但仍未达到完全调动所有学生的情感的程度,个别学生的参与度仍不够。这需要平时课堂上的沟通与引导。相信更多的引导能够使今后的课外阅读更加深入,更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