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时间:2024-01-30 18:20:4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精品]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精品]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

  在教学中,我一如既往地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启发并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先在多媒体教学中出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阅读完成第一个任务(在纸上画课程表)。学生对课程表非常熟悉,与他们每天的学习生活密不可分,大家都想亲自动手在纸上画出一份课程表。此时让学生动手既有知识的储备,也是为下一个任务做准备。

  然后就是第二个任务(认识表格中的行和列),给学生介绍其理论知识,教师示范,学生看着大屏幕跟着操作,引导学生完成这一任务。当学生理解了行和列以后,从而知道了自己画的.课程表有多少行多少列。

  接下来就是第三个任务(用Word制作表格),在教师介绍了表格功能的一般方法后,布置学生将自己画的课程表,用电脑制作出来,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测试学习对表格的制作方法的掌握程度。大多学生都能迅速完成了这一表格的制作,学生尝试表格的制作成功后的喜悦。当学生在表格中输入文字时操作速度比较慢,让学生面对眼前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思考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随后教师示范,学生看着屏幕跟着一起解决问题,效果良好。另外,要求学生尝试制作课程表这一残缺不全的表格时,教师一定要巡视每个学生,必要时结合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个别辅导,让学得不扎实的学生也能尝受到成功的喜悦,以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2

  通过调查与反思使我明确了一堂成功有效信息技术课,不仅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仔细的课堂讲解,更重要的是做到如何使自己的课更贴近学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人,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更有效。针对这一目标,我经过近一个学年的教学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了我的教学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关注学生的进步

  教学的有效应该是指在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工作后,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所获得的具体进步。衡量教学有效的唯一指标也是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这里我们应该避免理解的误区是教学有效性不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完成了自定的教学计划,有无认真的备课和准备,如果我们的努力不能促使学生对自己所授学科感兴趣,或者说学生学的很辛苦,缺乏成功的体验,那就表明我们的教学是无效的或者是失败的,因此在教学中,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时,我们首先应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放在首位,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Flash第一课的新课引入时,我将以往展示网上的一些成功Flash作品改为展示上届学生的优秀作品,这样不仅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又利用心理学中同类人群比较的特点,使学生明白只要通过认真学习自己也能达到这样的成效,从而减轻学生对学习Flash软件的恐惧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我们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根据所授课班级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和基础,合理调整教学进度,不能一味的赶进度。我们说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使教学变得更有效,我们应该更关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

  学生的学习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兴趣,而目前的信息技术学科教材在编写上,因为需要考虑到教材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往往在一开始都安排了大量理论性的内容,针对本学科在机房上课的特点,如果一节课教师都在讲理论、讲概念,无论课备得如何仔细,讲解得如何精彩,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在教学的一开始就受到重创,从而造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脱节,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们可以将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将理论穿插在实践操作中,使学生每节课都能保持充分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合理地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变为教学形态,实现知识重组是提高课堂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在第三册教材的Flash单元中的讲解按钮时,课本上是将这部分内容分成按钮制作和按钮动作两节课,但实际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对这两节课的知识点进行重新调整。首先通过使用共享图库中的按钮先让学生对按钮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再进行按钮的制作,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在学会使用按钮的基础上,再对按钮的外观结合前面Photoshop的知识来进行个性化创作,在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的同时,帮助学生完成了知识的建构。

  三、选择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障。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实施教学前对教学过程的准备工作,是决定课堂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在备课中能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帮助教师很好地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也可以使得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更有效地完成学习的任务。

  目前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运用比较广泛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分层教学”和“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其中以“任务驱动”和“自主学习”运用的尤为突出,但就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来看一味的使用上述方法也是不可取的,例如在讲解概念性较强的内容时,如果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往往会造成学生对概念性的知识掌握的一知半解或根本无法理解,但如果改用选择“接受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仔细讲解下,能更快、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当然在选用“接受型”的教学方法时,我们可以选用“启发式”或“问题教学法”来替代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不断提出的问题中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针对一个班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差异的问题上,我们大可以采用“分层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来解决差异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例如,目前在我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上就存在这样的差异,由于我校学生中有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对信息技术接触较少,信息技术基础较差,在第一个学期的教学中往往存在只能完成教师本节课演示和讲解过的内容,而且速度较慢,为此我让学校在课堂上多加练习,学生在练习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做拓展任务,从而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练习中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利用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加强课堂管理

  良好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目前,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学校都开通了Internet,但由于网络信息万象,对于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往往在教学过程中会存在着无序的现象,部分同学游离在课堂之外,久面久之将不仅会影响到他自己的学习,而且会影响到整个班的教学氛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上网情况的管理,强调学生在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时必须按老师吩咐去探索。

  协作学习是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学习时,要强调小组长的领导作用,让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弱的学生共同进步,避免一些学生不懂做,()又怕问,而一些学生很快做完却去干其它事情,以保证学生有一个和谐、协作的学习环境。

  五、树立良好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

  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效,我们必须树立良好的自我反思意识,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才能弥补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课堂效率,使教学更有效。

  1、做好每节课后的教学小结,总结经验,寻找不足。

  2、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用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

  综上所述,在面对即将到来的新课程改革,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完善自我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水平,创设有效课堂,已成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当务之急。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3

  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统领和指导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于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因此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以前我们教学生为学而教,只注重告诉学生这个问题的答案,而忽略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重演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轻独创。对教师设置的相同或相仿的训练题目得心应手,而遇到新的问题或出现故障时,却手足无措。这种做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教育观念,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就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彻底改变教育观念,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在让学生怎样自己解决问题上多下功夫,帮助学生找到最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来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就像骑自行车一样,只要掌握了骑自行车的方法,什么样的自行车都能骑。这样才能体现出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学习工具的优越性,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形成技能,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任教的是小学计算机课。有趣味、多角度、有创新地教学,使小学生愿学、乐学、爱学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由于没有教材,没有演示设备,教师的“干”讲,根本起不到作用,相反学生还出现了厌学情绪。这时我就采用了“畅所欲言”教学法。首先,我在前一节课时,故意加大练习量,让学生无法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训练,学生问的问题也故意留下几个,等下节课的时候,我首先表扬上节课勤于发问的学生,然后激发其他同学提出上节课未解决的问题,这时没有机会发问的学生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听完后我“故意”说:“哎呀!这个问题我怎么不记得了,其他同学谁能说说?”乐于助人的孩子们就抢先发言了。这样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放手让学生互相解决,最后老师来点拨讲解共性的问题,这样孩子们会听得更认真、更仔细、更有目的性,做到了有的放矢,提高了课题效率,从而达到了资源共享和自己的预期目的。

  另外,每次上计算机课时,总会有一些聪慧的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定了解,在上机时总想千方百计地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比如将设置改变一下,将图标移动或者设置大屏幕等等,如果解决不好这类问题,不但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而计算机课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更新快的学科,“一题多解”常常出现,为了把这些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我的做法是:抓住时机请这些“小能人”上来给大家介绍他们的“经验”,然后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学生相互讨论此经验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这样不仅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转化了不利因素,加大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量,而且使优秀的学生获得了成功感,增强了学习信心,并且还激发了听讲学生的求知欲,树立了他们赶超好学生的信心,三方互动,良性循环,高效省时。

  经过短暂的实验,效果还是不错的,但也有一些问题存在。比如: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是一遍一遍反复练习,形成思维定势的时候才能掌握。这就要求教师精心打好“埋伏”,创设意境,引导学生走进新课,课的效果才会很好。经过一段训练令我欣喜的是,学生自己乐于发问了,主动学习了,虽然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不了多久,学生就会熟练掌握学习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我们要明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观察,代替学生感知、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所以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科学的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再单纯地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结合学生的经验,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长此下去,我们一定能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进而真正完成学生“全人”发展这一艰巨的任务。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4

  《文件夹》这个单元主要讲了文件夹的创建,文件与文件夹的重命名、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在掌握这些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整理文件与文件夹,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即做事要有条理。这是一节很重要的课,学生虽然一直在与文件、文件夹打着交道,但是学生还没有从理论上分清楚文件与文件夹的一些操作,包括一些名词,学生还不能够将它们组合到一块儿。因此,讲这一节课在学生已有一定关于文件和文件夹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是很有必要的。

  这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不易理解,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适当地举出生活中学生容易接受的.例子。而我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把这些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同一个生活情境中,由情境引入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来解决问题。文件的复制与移动是难点,我能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理解两者的区别。但是在学生操作时,我还发现有些问题:

  1、学生运用右键菜单进行文件的移动和复制操作时,容易在选定区域外单击,找不到剪切和复制命令,在教学时要强调选中。

  2、学生在操作时,选中多个不连续的文件或文件夹时,需要按住ctrl键,但学生容易出现复制出很多个文件或文件夹,需要提示按住ctrl键时,不能移动文件或文件夹。

  反思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师应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及帮助者”。这在给教师提出全新的挑战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我认为,一堂成功的信息技术课应注意以下几点把握:

  1、对教材编写意图的把握:应能够抓住教材重点,明确教学目的,不应为创造而创造、刻意更改教材内容,要做到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和谐一致。

  2、对学生经验及认知规律的把握: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学习任务,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发现”需要和创造的“成就感”,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特体验,放手让学生做,实现教学的有效性。锻炼学生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培训团队精神。教师则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发挥其主导作用。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5

  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潜力的人才。现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证明,创造性是人的本质特性之一,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潜在潜力。创新思维的发挥,决不取决于先天生理因素的遗传,而取决于后天的努力。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学得生动、活泼、主动,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在电脑教学中,本人不断总结经验,收集教研,与师讨论,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中,我在电脑绘画上走出一条“激发兴趣——精讲多练——主动探索——发展个性”的电脑绘画教学方法,与广大从事电脑教育工作的小学教师共同探讨。

  一、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实,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要感到自我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个性强烈”。所以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创新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

  1、精心设计任务。任务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个好的任务,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画图软件中图案的放大、翻转及拉伸的技术是比较晦涩的,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让学生画一幅“小小树林”的图画,在图画中设计大小不一样的小树,并使它们在太阳的照射下,在地面上投影成一片片的阴影。由于该任务的生动搞笑,可使学生在简单的环境中掌握知识难点。

  2、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就应充分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这一行之有效的理论。一个人创造潜力的发挥离不开自信,自信是实现自我和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会使学生满怀期望和自信心,使兴趣从外在因素向内在因素转化,从而巩固兴趣。例如,在每堂课即将结束时,进行作品展示。当自我的作品出此刻投影仪或网络上时,学生们将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以此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

  二、精讲多练

  少而精主要是指根据教学资料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量上少讲,把超多时光留给学生去自学、去思考;在质上精讲,排除学生已经掌握的和通过自我能理解并掌握的知识。重在教学中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发挥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锻炼其独立探讨问题的思维潜力。

  比如,在教《画规则图形》一课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小房子图形,透过闪烁并配有声音以强调房子的组成部分,这样学生看得更加形象、生动、直观,简单了解规则图形有哪些图形,透过向学生详细讲解矩形的绘画方法,让学生自我上机尝试,画出圆角矩形、圆等图形的绘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中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主动探索

  时下,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在课后经过自我研究来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在我们各科教学中成了时尚。信息技术课同样也是如此,问题出得越多,我越高兴!只有这样你学到的知识才会越多,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导演主角就要扮演好,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技能的过程。比如:我在教学“画图”软件中的“橡皮”工具时,讲完橡皮如何使用之后,让学生自我去用,有的学生就会发现橡皮太小,擦得太慢,教师适时鼓励怎样办?引导学生使用“+”和“-”号,如何将其变大变小,让他们从书本中去寻找答案,在临近尾声时,再让学生欣赏你表演的红橡皮、绿橡皮的杂技,让他们带着问题到课后去寻找鼠标“右键”在画图选色中的应用,让教师也“偷偷懒”,不要像竹筒子倒豆一样,一下全出来。

  四、发展个性

  个性与创造性密切相关,要使小学生具有创新潜力,那就得从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入手,教师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要让知识技能成为学生思考的果实。在绘画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不一样思维,让他们在临摹的基础上,要求与绘画作品有不一样之处。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将自我想画的、想说的表达出来。如,在讲解画小房子一课时,先用多媒体演示几幅由各种几何图形搭建的小房子的图画,然后依次提问:图中的小房子由哪些图形组成?你们还见过哪些形状的房子?(帮忙学生整理表象材料)除了现实中的房子,你们还能够想象出什么样的.房子?(对表象进行初步加工)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把你刚才所想象到的房子放入一个美丽的环境中,然后将它画出来。(对表象进行再次加工处理,构成雏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脑海里将具备图画的大致形象,再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各自的得意之作。由于每个同学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创作的画面效果也将不一样。

  其次,要从学生的实践出发,要求学生学会观察,从生活中、自我的身边获得感性经验,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并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科技、文艺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和善于幻想的潜力,从而打开创新力的大门。

  总之,在电脑绘画教学中,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6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上好信息技术课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和上机操作这一优势,并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下面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课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很多内容极具抽象性,传统的单一模式教学已经很难适应。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可以将数据、文字、图象、声音有机的融为一体。并且制成课件后,还可以按教学的'需要随时变换组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搜集素材,自己整理并制作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合成多媒体课件。

  二、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若询问100名学生:“你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吗?”会有99人说“喜欢!”学生这种高涨的学习热情,教师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把期望变失望,不管学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参差不起,教师都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选取最佳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

  在教学中,我化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给低年级上计算机课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学生键盘上的字母不认识,更谈不上让他们去记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实践,我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配上音乐、设计新颖的导课,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或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显著。

  三、重视作业的处理

  信息技术学科中的作业易被教师所忽略,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布置合理、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学习效果。由于信息技术教育学科可操作性强,所以布置作业应多注重实际,与上机操作及上机报告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我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浓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多了、新了,师生间的氛围和谐轻松,教学效果必然明显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我想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探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将逐步走向成熟、趋于完善。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课要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和上机操作这一优势,并注重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7

  本堂课是小学信息技术二年级第十课时《输入汉字》。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比较熟练的使用鼠标,并且初步养成正确的打字姿势及指法,对英文字母与汉语拼音之间的对应关系掌握比较熟练,这都为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应该说,学习汉字录入是学习计算机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小学二年级学习汉字录入对只有7岁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将“关注学生、促进成长发展、以任务为驱动”作为教学方法。

  关注学生,让他们成长发展的最根本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学会他该学会的东西,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从板书到教具包括课件的设计都力求具体形象、循序渐进,以保证学生学会为根本,只有让学生在真正学会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学会汉字录入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学习输入单个汉字环节中,我自己制作了一个专门的课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看课件,自己去掌握输入汉字的方法,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其逐步渗透学习的方法,既完成了本堂课的知识点,又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全班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掌握。

  在学生掌握基本的汉字录入方法后,我在进一步提高学习难度,引导学生通过输入一个同音字“打”发现候选条,并通过输入“弟“字总结翻页按钮的作用,接着引导学生自己寻找不同的翻页查找汉字的方法,这几个字的出现是随着知识点的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出现,使孩子在这几个汉字的录入过程中,不断的实践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全班90%以上的'孩子学会基本的汉字录入。

  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对特殊字“绿”,故意设置难度,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通过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并适当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经过学生间的协作互助,这一知识点,学生都能够顺利掌握。

  这样的课堂教学贯穿学生学习过程始终,对今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8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务必懂英语,会电脑。”、“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从以上的话语中,可见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已成为小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组成部分,这不仅仅对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具有现实好处,而且对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也有着深远的好处。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小学课程有所不一样,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务必掌握必须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目前,许多小学都陆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力。下方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反思。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小学生对游戏个性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能够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十分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打老鼠”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务必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状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光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简单自如了。这样,既持续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能够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忙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根据其特点,针对一些计算机术语、理论性概念作有针对性讲解,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健而且形象具体,然后让学生透过超多的操作来验证所学生的知识,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辅导,在透过屏幕监视器或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如我在给五年级的同学介绍键盘时,我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删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就应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必须的阅读潜力。能够自我探索一些工具及软件的使用方法,一般状况下采取“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学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时,一开始老师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过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讲解,而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要用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我去阅读教材,然后老师再加以引导,最后解决实际操作问题,透过长时光的训练,学生逐渐会构成自我解决问题的潜力。

  如在教学第7课时,老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忙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窗口的基本组成,并学会了窗口的最小化、最大化、关掉。

  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务必使用易于学生理解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搞笑、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简单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潜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9

  《输入文字》一课是在学生学习启动和退出“WPS文字”方法后安排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对象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过画图,也初步认识金山打字软件,大部分学生已经会在不同的软件中进行输入文字,因此在教学文字输入内容时,我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究和任务驱动的方法跟学生学习,让学生先掌握单个汉字的.输入,然后引出词组的输入,让学生知道词组的输入可以大大提高汉字输入的速度,减少选字的时间。在进行词组输入时,部分学生在进行输入“西安”词组时碰到了困难,引导学生发现有些字没有声母,这样和前面的拼音组合时,就会产生歧义,此时可以引入隔音符的用法,让会输入的学生充当小老师介绍方法。在

  进行文章输入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标点符号,而标点符号的输入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先进行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中文符号输入方法的学习,同时也请一位优秀的学生到前面示范,由于这位同学在其中的一些符号不懂怎么输入,通过请同学回答方式,老师进行点播的方式解决教学重难点,从而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0

  《制作课程表》是对《小小通讯录》一课做了教材处理后产生的。刚接触《小小通讯录》一课,仔细专研教材,发现本课的重点是表格的学习,通过制作班级通讯录学会在word中插入表格,以及对表格进行美化。

  但是要收集班级同学的地址,以及在word中输入地址,工作量很大,可能一节课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地址的输入上。

  所以我对教材内容做了如下处理:改由制作课程表来学习表格的知识。个人觉得本课用课程表替代通讯录教学效果会更好。学生对课程表非常熟悉,可能都有自己制作过课程表的经历,所以用课程表更贴近学生实际,引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在情境的创设上,我采用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贯倡导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由生活实际中的表格引入到这节课需要学习的课程表,再通过承诺将学生自己做好了的课程表打印给他们,实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为生活服务”的本节课教学理念,同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有益于生活、充满了乐趣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教育生活化”理念的提出,要求把生活化的教学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也要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新理念。

  一、注重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获得真实体验

  在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创设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新鲜事物的兴趣,点燃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求知欲。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去贴近学生生活,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例如,在教《飞鸽传书》一课时,教师节给老师发邮件送教师节的问候,让学生在体验送问候的过程中,掌握了发送电子邮件的技能。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这就是说首先要投其所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生活化教学内容,让学生感悟知识

  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要注重培养学生将习得的知识回归于生活实践中进行运用与发展。学以致用,是学之根本。例如,在讲到Word中“插入表格”一课时。我先是调查了解学生知道哪些表格,课上再向学生展示大量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表格,如:课程表、值日表、作息时间表等,然后简要介绍插入表格的基本方法,放手让学生利用插入表格来绘制其中的一个,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又让学生知道了表格在生活中的作用。这样联系生活的学习,自然效果要好得多。

  三、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体验生活情趣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信息技术课堂中常用的教法之一,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任务既要使学生感兴趣,又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地去学习。例如在《旅游计划书》的教学中,教师提出任务到网上查询杭州回绍兴的火车班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轻松快乐的收获新知。

  四、教学评价生活化,服务于学生的生活

  积极提倡评价的“生活化”,即评价应注重平时的操作与实践,注重过程性评价,以“生活”的`眼光而非学科标准去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不能用一个尺度而要用多元的尺度去衡量,要努力去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发展的可能性,并使之得到发挥,要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信息技术为生活服务,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我们评价应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评价的标准也就多样化。因此,注重学生学习的评价,揭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以生活的眼光而非学科标准去评价。

  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模式,更重要的是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让学生的学习和其它生活体验一样,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完成。只有我们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才能提升学生课堂学习质量,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学生自我的发展,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让学生适应信息社会,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1

  教学大纲中指出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带领孩子们复习前面学习过的因特网有关知识,如网址、搜索引擎、关键词等基本概念。但由于我校是建设不久的新学校,当时机房还未真正规划好导致四年级的孩子们还未真正接触过因特网的学习,因此此次教学内容不光要达到教学目标,还要带领孩子们将之前所丢失的“遨游因特网”的知识重新拾起来,教学任务还是比较重的!

  本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演示法,课前准备两个文本文档,一个文本文档存放相关搜索引擎的网址,一个文档存放生僻字以供教学使用。在教授“搜索汉语字典”时,我屏幕广播百度引擎的登录,带领孩子们了解窗口。虽然他们之前没有上过网,但是因为对此门课程的兴趣,听起课来非常认真,几乎所有同学都能够在我演示过后快速的登录该网站。我幽默的利用最近比较流行的网络语言:重要的事情做三遍。完成第一遍后,在来两遍,看看你的速度是不是越来越快!在这样的.反复操作中,孩子们很快掌握了这项技能。紧接着我布置任务,让孩子们用同样的方法打开“网址”文档中的其他两个网址,已检查是否都能够掌握。

  学生对于使用汉语字典查找生字的内容很感兴趣。于是,我采用课标中提倡的任务驱动法布置了两个小任务:

  1、查一查你名字中的某个字,看一看爸爸妈妈给你起的这个字有什么意义。结合生活,让孩子们兴致盎然。

  2、请你打开“生僻字”文档查一查这些字。(茆 芶 旌 忡 抔 抮)任务一很简单,很多同学都能够自主完成。

  任务二需要孩子们仔细观察、敢于探索。当看到有同学已经完成任务二时,我立即让这位同学上台演示给大家看,并让他说说是怎么知道的。这位同学的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说:平时我们对于不认识的生字,首先肯定是查部首,我想往上查生字肯定也是这样的,然后我就看到了页面上的“部首检字”点进去看发现和新华字典的查字步骤是一样的,我就找到了这些字。是啊,留心观察是拥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要条件,相信这样的孩子会在我们学校的文化熏陶中越来越多!

  本节课中,唯一的遗憾是,时间太紧凑,导致最后的总结部分以我为主,下次在备课中,我要结合学生现有水平进行微调整,争取上出一节完美精彩的课。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2

  我发现信息技术课中的Flash动画是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但一直以来也是学生觉得难学的内容。我让学生把Flash动画制作与拍摄电影的工序相比较来进行学习,学习效果比以前好多了。制作Flash作品,就像拍摄电影一样,首先要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是Flash动画的“导演”,这个“导演”同样拥有像拍摄电影那样所拥有的三个必备条件:演员、舞台和影片录放机。

  1、Flash动画中需要的“演员”就是元件

  如果是拍摄电影的话,当导演在拍摄电影之前,首先就是去挑选演员。同样道理,在制作Flash动画之前,首先要根据动画内容的需要来制作元件。一般情况下,笔者在上课的时候,先出示一个简单的Flash动画给学生欣赏。看完后,便提问学生:“你知道这个动画中出现了几个关键的角色吗?”经过启发,学生能正确理解和回答后,让学生打开Flash MX的库窗口,根据需要的关键角色建立元件。然后利用这些元件分别制作这几个关键的角色。如果学生有兴趣想进一步改造教师提供的动画,那就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添加新的元件。这种以制作电影的口气来发问,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虽然他们的绘画功底可能不太好,但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要完成什么,有了目标,才会有更强的自信心。

  2、Flash动画中的“舞台”就是场景

  拍摄电影时,舞台是演员演出的地方。而在制作Flash动画时,场景是元件上台表演的地方,它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能力与无限发挥创作的舞台。Flash动画制作的最终过程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这个场景中,它就像一面镜子,能时刻呈现动画创作的`过程。所以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制作,不要怕出错误。若出现创作上的失误,学生还可以对照场景进行纠正与修改,直至完成理想的动画。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制作Flash动画中,学生们往往存在一个操作上的误区,即动画本来应该是在场景中制作的,但却经常在元件的内部制作起来,这样制作出来的动画就不能播放了。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随时提醒学生,以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

  3、Flash动画中的“影片录放机”就是时间轴

  对于时间轴就像是拍摄工作者手中的影片录放机一样,具有录制和播放的功能。时间轴的录制功能就是在时间轴上制作帧的过程,它能完全体现出一个学生制作动画的思维过程。时间轴的播放功能就是在时间轴上播放每一个帧的过程,它控制着动画在场景中的播放。就像人大脑的神经中枢能控制着人的行为那样,时间轴控制的是Flash动画的灵魂,所以它对于动画的完成尤其重要。让学生学会在时间轴上自如地发挥创作,是Flash创作的关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开始要让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基本制作技巧,如:直线动画等。然后,引导学生去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技巧,使动画变得更加形象。另外,在时间轴上创作Flash动画的思路是多渠道的,并且每个人的表达方式也是多样化的,让学生尽情地在时间轴上发挥他们的想像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点。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3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要想在本世纪不成为新的文盲,就必须学会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如今,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中小学迅速得到普及和发展。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如同“ 读、写、算” 一样成为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同时信息技术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那么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基本能力呢?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 合理安排,因地适宜、因材施教。

  尽管计算机和网络已走进我们的生活,但在学生的心目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真正价值学生们很难感受到,好像懂与不懂信息技术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并没有带来什么不便,且各个学校的设备与学生人数都不同,能否达到一人一机,让学生多上机练习等等多方面的原因,所以学校要根据自己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合理安排、因地适宜、因材施教。所为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因此我在带领学生上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时,并没有急于展开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水平的实际情况分组,将两人分为一小组,一种是把操作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分在一组;另一种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混合搭配,分在一组,并在小组中选出负责人,进行管理。这样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各组基础好的学生也可以相互交流。这种分组合作的方法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课堂效率也明显提高,另外组与组之间还要进行 " 较量 " ,互相促进。

  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乌申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若询问一个班的学生:“ 你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吗?” 会有全班人说“ 喜欢!” 学生这种高涨的学习热情,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更要吸引他们,要化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下自主的学习,从而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讲多练。小学信息技术课的课时安排少,学生盼着上信息技术课,如果坐在机房里,只能眼睛看着老师讲,那么原有的兴趣就会被消磨掉。在学生练习操作或完成任务时,可给学生播放悦耳的轻音乐,创造愉悦的课堂环境;这样学生有了极强的参与意识,从而创造出一种愉快的学习环境。

  2 、 利用形象比喻,变抽象为形象,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些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应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例如:在学习运用 WindowsXP 中的“ 画图” 程序绘画时,需要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这两个词语学生不易听懂,我就这样讲解:“ 同学们画画时要准备彩笔和画纸,前景色就像我们在画画时用的彩笔的颜色,背景色则是我们画纸的颜色” 。又如在介绍文件名的知识时,学生往往不明白文件名为何要由基本名和扩展名两部分组成,我就用了这样一个比喻:“ 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人的姓名一样,你的姓名是由姓和名字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人的姓,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文件。” 诸如此类的比喻,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3 、穿插游戏,安排竞赛,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诱惑,电脑游戏的趣味性、刺激性、挑战性能开发智力,培养儿童的敏感性。对于基本技能的操作(如键盘、鼠标的操作),如果不注意加强兴趣教学,学生是很难掌握操作技能的。例如在进行键盘和鼠标的操作练学时,我有时安排游戏类比赛。这样,不仅使学过的内容得以理解和消化,还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更应注重把所学的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 学有所用” 。如:在教学 Word 或记事本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写作文,并且对作文进行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语文、数学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等,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也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用好“ 小老师” ,师生相互协作。

  上信息技术课,教师的辅导量大,经常是多个同学同时提问,教师常常辅导不过来,就应开办兴趣小组,辅助课堂教学。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生实际学习的需求,办课外兴趣小组,让学生通过课外兴趣小组的学习,学到更多的计算机知识,而这些学生回到班上,就能成为老师的小助手,在课堂上起到骨干带头作用。如教学 PowerPoint 时,课本上已经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讲的非常清楚了,这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学,后根据实际操作情况进一步讲学生在操作时出现的问题,同学们在自主学习的同时老师挑选学的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巡视检查其它同学的练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这样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主动练的集体自主活动旋律,又使知识掌握得又快又好,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同时开办兴趣小组,培养了学生的特长,也为参加各项活动做好了准备工作,如参加市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因此开办兴趣小组,可为一举多用,只有把这项工作做好,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操作技能。

  五、组织竞赛,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后,很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于是组织开展一些计算机竞赛活动,比如“ 打字小能手” 、“ 小小画家” 等,这些竞赛的举行可使学生感受到学有所成,提高了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要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学;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学习潜能,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我采用了“任务驱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任务的提出,学生通过自学、互助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生生、师生交流合作,确定解决问题的细节,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发现repeat命令的具体使用方法与规律,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教学的辅导作用,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多思考,多锻炼。

  一、课堂上值得今后教学借鉴的地方:

  1.“任务驱动,先学后教”

  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充满神秘感,是课堂出彩的地方,也是学生喜欢的教学模式。学生对logo语言的兴趣是很大的,如何抓住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是每节课课前都要思考的问题。本节课绘制的图形是丰富多彩的,却是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动手练习的,不能让学生产生厌倦感,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发现规律,找到重复图形的魅力。

  教学通过普通绘制正方形,用repeat绘制正方形,正6、10、15、20边形的绘制来逐步掌握repeat基本命令格式,一个个图形的变化,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绘制圆的图形,当屏幕上出现无数线条时,很多同学都会惊讶,这就是他们的好奇心的激发,为什么会这样?是急于给出答案,还是让他们继续思考,显而易见让学生的脑筋转动起来,让他们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线条,想一想6、10、15、20边形绘制出的效果。多让学生去观察,给他们思考的时间,他们会给我们很多惊喜。

  2.发现规律

  (1)观察命令,思考规律

  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习观察图形,用课件展示命令,帮助学生进行对比,总结规律,找到问题的突破口,突破教学重难点。

  绘制出正四边形后,课件展示命令repeat 4 [fd 100 rt 90],提问:相同的命令重复了几次,每次旋转了多少度?

  再继续绘制,给出正6、10、15、20边形的命令,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通过命令的比较,学生对比观察,思路清晰。

  (2)动手实践

  通过绘制对比图像,还可发现,随着边数越来越多,虽然步数未变,但图形会越来越大,因此绘制圆形时,步数如果还是20,就会导致屏幕绘制不下,出现无数线条。思考如何绘制圆,帮助学生思考。

  3.提高练习,自我拓展

  基础命令是每一位学生本节课的基本练习,完成的同学都很期待自己能画出更丰富的'图形,提高、拓展练习部分就给了他们机会,有部分同学,提高练习能通过交流合作思考完成,也有的同学,直接去绘制出了多角星形,在课后小结交流时,他们能很好的总结出一些规律,帮助其他同学了解repeat命令。

  二、不足之处

  1.转角角度是直接给学生的,学生很容易的就找到了规律。绘制图形时,试一试考虑先绘制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通过小范围的数据变化,思考转角角度的计算公式。

  2.课后小结

  (1)请你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命令?

  (2)说一说你是如何记住repeat重复命令的格式的,有什么好方法和大家分享吗?

  第一个问题属于不用思考的题目,问的不好,可以直接点题复习。第二个问题,对repeat命令的格式记忆有一定的帮助。学生各抒己见,说了自己对repeat命令的看法,相信他们自己小结出的内容更有利于他们提高。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辅导,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思考练习时间,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课堂交给学生,在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同时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相结合,共同解决困难,为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对不同层次学生,都要根据他的情况,给予积极的评价,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鼓励生生互助,解决课堂上教师一人满堂跑,学生却得不到帮助的尴尬境地,生生互助,让学生及时得到帮助,教师重点观察学习效果,鼓励优秀学生去主动帮助其他同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5

  一、说课:

  1、教学平台魔灯(Moodle)

  Moodle是一个近几年推出的一个优秀的网络教学平台,它在网络环境教学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它能非常方便地为教学提供非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而且能方便地添加各种需要的教学活动,如:设计投票、师生互动、教学评价、设计测验、作业等。而且这个教学平台是一个开源式的平台,现在互联网中有很多关于魔灯的研究,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去下载来用一用,本人感觉非常好用。

  2、教学内容说明

  本课内容为我校信息技术的选学内容,根据我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度的安排,学生截止至五年级上学期,必需完成《小学信息技术》第一、二册的教学内容,五年级第二学期为选学课程。本届学生我们选学《PowerPoint的简单使用》,本课选自《PowerPoint的简单使用》中《修饰演示文稿》的部分内容。

  3、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一节操作课,因此我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一共设计了三个教学任务,每个教学任务的都承载着本节课的知识点,每个任务都连环相扣,最后设计的“作品分享”,是评价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的依据,在评价中采用了学生互动评价,通过欣赏同学上传的作品在论坛中发表自己对该作品的评价,同时还设计了教师的评价,教师课后根据学生的作品、同学的评论等给出对该同学的评价。完成后学生可以即时在论坛中看到自己作品的优良等级以及同学对他的作品所发表的评论,从而促进学生对作品的修改,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中,力求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整个教学中起着引导的作用。具体如下:

  1、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每个知识点都以任务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使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都能在魔灯(Moodle)平台中跟据自己的需要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本节课的各个知识点。

  2、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体现自主探究的`核心。在教学中充分发挥魔灯平台的优势,学生不但可以在平台中找到自己疑问的答案,还可以通过平台学会欣赏、评价同学的作品,本节课中设置的“作品分享”环节,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评价讨论中,对同学的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可以看到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大大加深了探究的深度和广度。

  3、学生在教学中不断地尝试,从而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和审美意识。

  4、在教学过程中本人的教学语言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精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精品]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精品]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

  在教学中,我一如既往地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启发并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先在多媒体教学中出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阅读完成第一个任务(在纸上画课程表)。学生对课程表非常熟悉,与他们每天的学习生活密不可分,大家都想亲自动手在纸上画出一份课程表。此时让学生动手既有知识的储备,也是为下一个任务做准备。

  然后就是第二个任务(认识表格中的行和列),给学生介绍其理论知识,教师示范,学生看着大屏幕跟着操作,引导学生完成这一任务。当学生理解了行和列以后,从而知道了自己画的.课程表有多少行多少列。

  接下来就是第三个任务(用Word制作表格),在教师介绍了表格功能的一般方法后,布置学生将自己画的课程表,用电脑制作出来,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测试学习对表格的制作方法的掌握程度。大多学生都能迅速完成了这一表格的制作,学生尝试表格的制作成功后的喜悦。当学生在表格中输入文字时操作速度比较慢,让学生面对眼前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思考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随后教师示范,学生看着屏幕跟着一起解决问题,效果良好。另外,要求学生尝试制作课程表这一残缺不全的表格时,教师一定要巡视每个学生,必要时结合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个别辅导,让学得不扎实的学生也能尝受到成功的喜悦,以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2

  通过调查与反思使我明确了一堂成功有效信息技术课,不仅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仔细的课堂讲解,更重要的是做到如何使自己的课更贴近学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人,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更有效。针对这一目标,我经过近一个学年的教学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了我的教学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关注学生的进步

  教学的有效应该是指在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工作后,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所获得的具体进步。衡量教学有效的唯一指标也是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这里我们应该避免理解的误区是教学有效性不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完成了自定的教学计划,有无认真的备课和准备,如果我们的努力不能促使学生对自己所授学科感兴趣,或者说学生学的很辛苦,缺乏成功的体验,那就表明我们的教学是无效的或者是失败的,因此在教学中,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时,我们首先应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放在首位,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Flash第一课的新课引入时,我将以往展示网上的一些成功Flash作品改为展示上届学生的优秀作品,这样不仅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又利用心理学中同类人群比较的特点,使学生明白只要通过认真学习自己也能达到这样的成效,从而减轻学生对学习Flash软件的恐惧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我们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根据所授课班级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和基础,合理调整教学进度,不能一味的赶进度。我们说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使教学变得更有效,我们应该更关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

  学生的学习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兴趣,而目前的信息技术学科教材在编写上,因为需要考虑到教材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往往在一开始都安排了大量理论性的内容,针对本学科在机房上课的特点,如果一节课教师都在讲理论、讲概念,无论课备得如何仔细,讲解得如何精彩,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在教学的一开始就受到重创,从而造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脱节,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们可以将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将理论穿插在实践操作中,使学生每节课都能保持充分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合理地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变为教学形态,实现知识重组是提高课堂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在第三册教材的Flash单元中的讲解按钮时,课本上是将这部分内容分成按钮制作和按钮动作两节课,但实际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对这两节课的知识点进行重新调整。首先通过使用共享图库中的按钮先让学生对按钮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再进行按钮的制作,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在学会使用按钮的基础上,再对按钮的外观结合前面Photoshop的知识来进行个性化创作,在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的同时,帮助学生完成了知识的建构。

  三、选择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障。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实施教学前对教学过程的准备工作,是决定课堂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在备课中能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帮助教师很好地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也可以使得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更有效地完成学习的任务。

  目前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运用比较广泛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分层教学”和“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其中以“任务驱动”和“自主学习”运用的尤为突出,但就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来看一味的使用上述方法也是不可取的,例如在讲解概念性较强的内容时,如果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往往会造成学生对概念性的知识掌握的一知半解或根本无法理解,但如果改用选择“接受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仔细讲解下,能更快、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当然在选用“接受型”的教学方法时,我们可以选用“启发式”或“问题教学法”来替代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不断提出的问题中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针对一个班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差异的问题上,我们大可以采用“分层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来解决差异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例如,目前在我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上就存在这样的差异,由于我校学生中有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对信息技术接触较少,信息技术基础较差,在第一个学期的教学中往往存在只能完成教师本节课演示和讲解过的内容,而且速度较慢,为此我让学校在课堂上多加练习,学生在练习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做拓展任务,从而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练习中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利用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加强课堂管理

  良好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目前,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学校都开通了Internet,但由于网络信息万象,对于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往往在教学过程中会存在着无序的现象,部分同学游离在课堂之外,久面久之将不仅会影响到他自己的学习,而且会影响到整个班的教学氛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上网情况的管理,强调学生在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时必须按老师吩咐去探索。

  协作学习是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学习时,要强调小组长的领导作用,让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弱的学生共同进步,避免一些学生不懂做,()又怕问,而一些学生很快做完却去干其它事情,以保证学生有一个和谐、协作的学习环境。

  五、树立良好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

  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效,我们必须树立良好的自我反思意识,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才能弥补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课堂效率,使教学更有效。

  1、做好每节课后的教学小结,总结经验,寻找不足。

  2、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用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

  综上所述,在面对即将到来的新课程改革,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完善自我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水平,创设有效课堂,已成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当务之急。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3

  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统领和指导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于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因此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以前我们教学生为学而教,只注重告诉学生这个问题的答案,而忽略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重演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轻独创。对教师设置的相同或相仿的训练题目得心应手,而遇到新的问题或出现故障时,却手足无措。这种做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教育观念,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就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彻底改变教育观念,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在让学生怎样自己解决问题上多下功夫,帮助学生找到最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来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就像骑自行车一样,只要掌握了骑自行车的方法,什么样的自行车都能骑。这样才能体现出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学习工具的优越性,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形成技能,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任教的是小学计算机课。有趣味、多角度、有创新地教学,使小学生愿学、乐学、爱学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由于没有教材,没有演示设备,教师的“干”讲,根本起不到作用,相反学生还出现了厌学情绪。这时我就采用了“畅所欲言”教学法。首先,我在前一节课时,故意加大练习量,让学生无法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训练,学生问的问题也故意留下几个,等下节课的时候,我首先表扬上节课勤于发问的学生,然后激发其他同学提出上节课未解决的问题,这时没有机会发问的学生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听完后我“故意”说:“哎呀!这个问题我怎么不记得了,其他同学谁能说说?”乐于助人的孩子们就抢先发言了。这样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放手让学生互相解决,最后老师来点拨讲解共性的问题,这样孩子们会听得更认真、更仔细、更有目的性,做到了有的放矢,提高了课题效率,从而达到了资源共享和自己的预期目的。

  另外,每次上计算机课时,总会有一些聪慧的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定了解,在上机时总想千方百计地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比如将设置改变一下,将图标移动或者设置大屏幕等等,如果解决不好这类问题,不但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而计算机课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更新快的学科,“一题多解”常常出现,为了把这些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我的做法是:抓住时机请这些“小能人”上来给大家介绍他们的“经验”,然后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学生相互讨论此经验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这样不仅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转化了不利因素,加大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量,而且使优秀的学生获得了成功感,增强了学习信心,并且还激发了听讲学生的求知欲,树立了他们赶超好学生的信心,三方互动,良性循环,高效省时。

  经过短暂的实验,效果还是不错的,但也有一些问题存在。比如: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是一遍一遍反复练习,形成思维定势的时候才能掌握。这就要求教师精心打好“埋伏”,创设意境,引导学生走进新课,课的效果才会很好。经过一段训练令我欣喜的是,学生自己乐于发问了,主动学习了,虽然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不了多久,学生就会熟练掌握学习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我们要明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观察,代替学生感知、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所以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科学的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再单纯地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结合学生的经验,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长此下去,我们一定能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进而真正完成学生“全人”发展这一艰巨的任务。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4

  《文件夹》这个单元主要讲了文件夹的创建,文件与文件夹的重命名、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在掌握这些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整理文件与文件夹,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即做事要有条理。这是一节很重要的课,学生虽然一直在与文件、文件夹打着交道,但是学生还没有从理论上分清楚文件与文件夹的一些操作,包括一些名词,学生还不能够将它们组合到一块儿。因此,讲这一节课在学生已有一定关于文件和文件夹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是很有必要的。

  这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不易理解,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适当地举出生活中学生容易接受的.例子。而我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把这些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同一个生活情境中,由情境引入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来解决问题。文件的复制与移动是难点,我能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理解两者的区别。但是在学生操作时,我还发现有些问题:

  1、学生运用右键菜单进行文件的移动和复制操作时,容易在选定区域外单击,找不到剪切和复制命令,在教学时要强调选中。

  2、学生在操作时,选中多个不连续的文件或文件夹时,需要按住ctrl键,但学生容易出现复制出很多个文件或文件夹,需要提示按住ctrl键时,不能移动文件或文件夹。

  反思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师应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及帮助者”。这在给教师提出全新的挑战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我认为,一堂成功的信息技术课应注意以下几点把握:

  1、对教材编写意图的把握:应能够抓住教材重点,明确教学目的,不应为创造而创造、刻意更改教材内容,要做到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和谐一致。

  2、对学生经验及认知规律的把握: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学习任务,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发现”需要和创造的“成就感”,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特体验,放手让学生做,实现教学的有效性。锻炼学生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培训团队精神。教师则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发挥其主导作用。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5

  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潜力的人才。现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证明,创造性是人的本质特性之一,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潜在潜力。创新思维的发挥,决不取决于先天生理因素的遗传,而取决于后天的努力。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学得生动、活泼、主动,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在电脑教学中,本人不断总结经验,收集教研,与师讨论,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中,我在电脑绘画上走出一条“激发兴趣——精讲多练——主动探索——发展个性”的电脑绘画教学方法,与广大从事电脑教育工作的小学教师共同探讨。

  一、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实,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要感到自我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个性强烈”。所以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创新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

  1、精心设计任务。任务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个好的任务,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画图软件中图案的放大、翻转及拉伸的技术是比较晦涩的,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让学生画一幅“小小树林”的图画,在图画中设计大小不一样的小树,并使它们在太阳的照射下,在地面上投影成一片片的阴影。由于该任务的生动搞笑,可使学生在简单的环境中掌握知识难点。

  2、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就应充分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这一行之有效的理论。一个人创造潜力的发挥离不开自信,自信是实现自我和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会使学生满怀期望和自信心,使兴趣从外在因素向内在因素转化,从而巩固兴趣。例如,在每堂课即将结束时,进行作品展示。当自我的作品出此刻投影仪或网络上时,学生们将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以此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

  二、精讲多练

  少而精主要是指根据教学资料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量上少讲,把超多时光留给学生去自学、去思考;在质上精讲,排除学生已经掌握的和通过自我能理解并掌握的知识。重在教学中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发挥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锻炼其独立探讨问题的思维潜力。

  比如,在教《画规则图形》一课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小房子图形,透过闪烁并配有声音以强调房子的组成部分,这样学生看得更加形象、生动、直观,简单了解规则图形有哪些图形,透过向学生详细讲解矩形的绘画方法,让学生自我上机尝试,画出圆角矩形、圆等图形的绘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中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主动探索

  时下,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在课后经过自我研究来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在我们各科教学中成了时尚。信息技术课同样也是如此,问题出得越多,我越高兴!只有这样你学到的知识才会越多,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导演主角就要扮演好,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技能的过程。比如:我在教学“画图”软件中的“橡皮”工具时,讲完橡皮如何使用之后,让学生自我去用,有的学生就会发现橡皮太小,擦得太慢,教师适时鼓励怎样办?引导学生使用“+”和“-”号,如何将其变大变小,让他们从书本中去寻找答案,在临近尾声时,再让学生欣赏你表演的红橡皮、绿橡皮的杂技,让他们带着问题到课后去寻找鼠标“右键”在画图选色中的应用,让教师也“偷偷懒”,不要像竹筒子倒豆一样,一下全出来。

  四、发展个性

  个性与创造性密切相关,要使小学生具有创新潜力,那就得从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入手,教师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要让知识技能成为学生思考的果实。在绘画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不一样思维,让他们在临摹的基础上,要求与绘画作品有不一样之处。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将自我想画的、想说的表达出来。如,在讲解画小房子一课时,先用多媒体演示几幅由各种几何图形搭建的小房子的图画,然后依次提问:图中的小房子由哪些图形组成?你们还见过哪些形状的房子?(帮忙学生整理表象材料)除了现实中的房子,你们还能够想象出什么样的.房子?(对表象进行初步加工)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把你刚才所想象到的房子放入一个美丽的环境中,然后将它画出来。(对表象进行再次加工处理,构成雏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脑海里将具备图画的大致形象,再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各自的得意之作。由于每个同学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创作的画面效果也将不一样。

  其次,要从学生的实践出发,要求学生学会观察,从生活中、自我的身边获得感性经验,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并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科技、文艺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和善于幻想的潜力,从而打开创新力的大门。

  总之,在电脑绘画教学中,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6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上好信息技术课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和上机操作这一优势,并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下面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课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很多内容极具抽象性,传统的单一模式教学已经很难适应。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可以将数据、文字、图象、声音有机的融为一体。并且制成课件后,还可以按教学的'需要随时变换组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搜集素材,自己整理并制作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合成多媒体课件。

  二、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若询问100名学生:“你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吗?”会有99人说“喜欢!”学生这种高涨的学习热情,教师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把期望变失望,不管学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参差不起,教师都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选取最佳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

  在教学中,我化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给低年级上计算机课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学生键盘上的字母不认识,更谈不上让他们去记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实践,我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配上音乐、设计新颖的导课,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或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显著。

  三、重视作业的处理

  信息技术学科中的作业易被教师所忽略,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布置合理、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学习效果。由于信息技术教育学科可操作性强,所以布置作业应多注重实际,与上机操作及上机报告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我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浓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多了、新了,师生间的氛围和谐轻松,教学效果必然明显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我想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探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将逐步走向成熟、趋于完善。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课要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和上机操作这一优势,并注重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7

  本堂课是小学信息技术二年级第十课时《输入汉字》。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比较熟练的使用鼠标,并且初步养成正确的打字姿势及指法,对英文字母与汉语拼音之间的对应关系掌握比较熟练,这都为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应该说,学习汉字录入是学习计算机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小学二年级学习汉字录入对只有7岁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将“关注学生、促进成长发展、以任务为驱动”作为教学方法。

  关注学生,让他们成长发展的最根本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学会他该学会的东西,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从板书到教具包括课件的设计都力求具体形象、循序渐进,以保证学生学会为根本,只有让学生在真正学会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学会汉字录入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学习输入单个汉字环节中,我自己制作了一个专门的课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看课件,自己去掌握输入汉字的方法,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其逐步渗透学习的方法,既完成了本堂课的知识点,又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全班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掌握。

  在学生掌握基本的汉字录入方法后,我在进一步提高学习难度,引导学生通过输入一个同音字“打”发现候选条,并通过输入“弟“字总结翻页按钮的作用,接着引导学生自己寻找不同的翻页查找汉字的方法,这几个字的出现是随着知识点的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出现,使孩子在这几个汉字的录入过程中,不断的实践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全班90%以上的'孩子学会基本的汉字录入。

  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对特殊字“绿”,故意设置难度,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通过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并适当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经过学生间的协作互助,这一知识点,学生都能够顺利掌握。

  这样的课堂教学贯穿学生学习过程始终,对今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8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务必懂英语,会电脑。”、“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从以上的话语中,可见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已成为小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组成部分,这不仅仅对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具有现实好处,而且对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也有着深远的好处。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小学课程有所不一样,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务必掌握必须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目前,许多小学都陆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力。下方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反思。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小学生对游戏个性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能够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十分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打老鼠”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务必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状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光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简单自如了。这样,既持续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能够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忙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根据其特点,针对一些计算机术语、理论性概念作有针对性讲解,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健而且形象具体,然后让学生透过超多的操作来验证所学生的知识,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辅导,在透过屏幕监视器或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如我在给五年级的同学介绍键盘时,我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删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就应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必须的阅读潜力。能够自我探索一些工具及软件的使用方法,一般状况下采取“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学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时,一开始老师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过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讲解,而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要用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我去阅读教材,然后老师再加以引导,最后解决实际操作问题,透过长时光的训练,学生逐渐会构成自我解决问题的潜力。

  如在教学第7课时,老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忙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窗口的基本组成,并学会了窗口的最小化、最大化、关掉。

  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务必使用易于学生理解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搞笑、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简单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潜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9

  《输入文字》一课是在学生学习启动和退出“WPS文字”方法后安排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对象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过画图,也初步认识金山打字软件,大部分学生已经会在不同的软件中进行输入文字,因此在教学文字输入内容时,我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究和任务驱动的方法跟学生学习,让学生先掌握单个汉字的.输入,然后引出词组的输入,让学生知道词组的输入可以大大提高汉字输入的速度,减少选字的时间。在进行词组输入时,部分学生在进行输入“西安”词组时碰到了困难,引导学生发现有些字没有声母,这样和前面的拼音组合时,就会产生歧义,此时可以引入隔音符的用法,让会输入的学生充当小老师介绍方法。在

  进行文章输入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标点符号,而标点符号的输入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先进行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中文符号输入方法的学习,同时也请一位优秀的学生到前面示范,由于这位同学在其中的一些符号不懂怎么输入,通过请同学回答方式,老师进行点播的方式解决教学重难点,从而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0

  《制作课程表》是对《小小通讯录》一课做了教材处理后产生的。刚接触《小小通讯录》一课,仔细专研教材,发现本课的重点是表格的学习,通过制作班级通讯录学会在word中插入表格,以及对表格进行美化。

  但是要收集班级同学的地址,以及在word中输入地址,工作量很大,可能一节课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地址的输入上。

  所以我对教材内容做了如下处理:改由制作课程表来学习表格的知识。个人觉得本课用课程表替代通讯录教学效果会更好。学生对课程表非常熟悉,可能都有自己制作过课程表的经历,所以用课程表更贴近学生实际,引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在情境的创设上,我采用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贯倡导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由生活实际中的表格引入到这节课需要学习的课程表,再通过承诺将学生自己做好了的课程表打印给他们,实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为生活服务”的本节课教学理念,同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有益于生活、充满了乐趣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教育生活化”理念的提出,要求把生活化的教学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也要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新理念。

  一、注重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获得真实体验

  在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创设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新鲜事物的兴趣,点燃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求知欲。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去贴近学生生活,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例如,在教《飞鸽传书》一课时,教师节给老师发邮件送教师节的问候,让学生在体验送问候的过程中,掌握了发送电子邮件的技能。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这就是说首先要投其所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生活化教学内容,让学生感悟知识

  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要注重培养学生将习得的知识回归于生活实践中进行运用与发展。学以致用,是学之根本。例如,在讲到Word中“插入表格”一课时。我先是调查了解学生知道哪些表格,课上再向学生展示大量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表格,如:课程表、值日表、作息时间表等,然后简要介绍插入表格的基本方法,放手让学生利用插入表格来绘制其中的一个,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又让学生知道了表格在生活中的作用。这样联系生活的学习,自然效果要好得多。

  三、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体验生活情趣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信息技术课堂中常用的教法之一,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任务既要使学生感兴趣,又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地去学习。例如在《旅游计划书》的教学中,教师提出任务到网上查询杭州回绍兴的火车班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轻松快乐的收获新知。

  四、教学评价生活化,服务于学生的生活

  积极提倡评价的“生活化”,即评价应注重平时的操作与实践,注重过程性评价,以“生活”的`眼光而非学科标准去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不能用一个尺度而要用多元的尺度去衡量,要努力去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发展的可能性,并使之得到发挥,要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信息技术为生活服务,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我们评价应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评价的标准也就多样化。因此,注重学生学习的评价,揭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以生活的眼光而非学科标准去评价。

  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模式,更重要的是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让学生的学习和其它生活体验一样,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完成。只有我们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才能提升学生课堂学习质量,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学生自我的发展,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让学生适应信息社会,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1

  教学大纲中指出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带领孩子们复习前面学习过的因特网有关知识,如网址、搜索引擎、关键词等基本概念。但由于我校是建设不久的新学校,当时机房还未真正规划好导致四年级的孩子们还未真正接触过因特网的学习,因此此次教学内容不光要达到教学目标,还要带领孩子们将之前所丢失的“遨游因特网”的知识重新拾起来,教学任务还是比较重的!

  本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演示法,课前准备两个文本文档,一个文本文档存放相关搜索引擎的网址,一个文档存放生僻字以供教学使用。在教授“搜索汉语字典”时,我屏幕广播百度引擎的登录,带领孩子们了解窗口。虽然他们之前没有上过网,但是因为对此门课程的兴趣,听起课来非常认真,几乎所有同学都能够在我演示过后快速的登录该网站。我幽默的利用最近比较流行的网络语言:重要的事情做三遍。完成第一遍后,在来两遍,看看你的速度是不是越来越快!在这样的.反复操作中,孩子们很快掌握了这项技能。紧接着我布置任务,让孩子们用同样的方法打开“网址”文档中的其他两个网址,已检查是否都能够掌握。

  学生对于使用汉语字典查找生字的内容很感兴趣。于是,我采用课标中提倡的任务驱动法布置了两个小任务:

  1、查一查你名字中的某个字,看一看爸爸妈妈给你起的这个字有什么意义。结合生活,让孩子们兴致盎然。

  2、请你打开“生僻字”文档查一查这些字。(茆 芶 旌 忡 抔 抮)任务一很简单,很多同学都能够自主完成。

  任务二需要孩子们仔细观察、敢于探索。当看到有同学已经完成任务二时,我立即让这位同学上台演示给大家看,并让他说说是怎么知道的。这位同学的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说:平时我们对于不认识的生字,首先肯定是查部首,我想往上查生字肯定也是这样的,然后我就看到了页面上的“部首检字”点进去看发现和新华字典的查字步骤是一样的,我就找到了这些字。是啊,留心观察是拥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要条件,相信这样的孩子会在我们学校的文化熏陶中越来越多!

  本节课中,唯一的遗憾是,时间太紧凑,导致最后的总结部分以我为主,下次在备课中,我要结合学生现有水平进行微调整,争取上出一节完美精彩的课。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2

  我发现信息技术课中的Flash动画是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但一直以来也是学生觉得难学的内容。我让学生把Flash动画制作与拍摄电影的工序相比较来进行学习,学习效果比以前好多了。制作Flash作品,就像拍摄电影一样,首先要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是Flash动画的“导演”,这个“导演”同样拥有像拍摄电影那样所拥有的三个必备条件:演员、舞台和影片录放机。

  1、Flash动画中需要的“演员”就是元件

  如果是拍摄电影的话,当导演在拍摄电影之前,首先就是去挑选演员。同样道理,在制作Flash动画之前,首先要根据动画内容的需要来制作元件。一般情况下,笔者在上课的时候,先出示一个简单的Flash动画给学生欣赏。看完后,便提问学生:“你知道这个动画中出现了几个关键的角色吗?”经过启发,学生能正确理解和回答后,让学生打开Flash MX的库窗口,根据需要的关键角色建立元件。然后利用这些元件分别制作这几个关键的角色。如果学生有兴趣想进一步改造教师提供的动画,那就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添加新的元件。这种以制作电影的口气来发问,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虽然他们的绘画功底可能不太好,但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要完成什么,有了目标,才会有更强的自信心。

  2、Flash动画中的“舞台”就是场景

  拍摄电影时,舞台是演员演出的地方。而在制作Flash动画时,场景是元件上台表演的地方,它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能力与无限发挥创作的舞台。Flash动画制作的最终过程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这个场景中,它就像一面镜子,能时刻呈现动画创作的`过程。所以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制作,不要怕出错误。若出现创作上的失误,学生还可以对照场景进行纠正与修改,直至完成理想的动画。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制作Flash动画中,学生们往往存在一个操作上的误区,即动画本来应该是在场景中制作的,但却经常在元件的内部制作起来,这样制作出来的动画就不能播放了。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随时提醒学生,以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

  3、Flash动画中的“影片录放机”就是时间轴

  对于时间轴就像是拍摄工作者手中的影片录放机一样,具有录制和播放的功能。时间轴的录制功能就是在时间轴上制作帧的过程,它能完全体现出一个学生制作动画的思维过程。时间轴的播放功能就是在时间轴上播放每一个帧的过程,它控制着动画在场景中的播放。就像人大脑的神经中枢能控制着人的行为那样,时间轴控制的是Flash动画的灵魂,所以它对于动画的完成尤其重要。让学生学会在时间轴上自如地发挥创作,是Flash创作的关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开始要让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基本制作技巧,如:直线动画等。然后,引导学生去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技巧,使动画变得更加形象。另外,在时间轴上创作Flash动画的思路是多渠道的,并且每个人的表达方式也是多样化的,让学生尽情地在时间轴上发挥他们的想像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点。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3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要想在本世纪不成为新的文盲,就必须学会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如今,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中小学迅速得到普及和发展。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如同“ 读、写、算” 一样成为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同时信息技术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那么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基本能力呢?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 合理安排,因地适宜、因材施教。

  尽管计算机和网络已走进我们的生活,但在学生的心目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真正价值学生们很难感受到,好像懂与不懂信息技术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并没有带来什么不便,且各个学校的设备与学生人数都不同,能否达到一人一机,让学生多上机练习等等多方面的原因,所以学校要根据自己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合理安排、因地适宜、因材施教。所为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因此我在带领学生上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时,并没有急于展开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水平的实际情况分组,将两人分为一小组,一种是把操作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分在一组;另一种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混合搭配,分在一组,并在小组中选出负责人,进行管理。这样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各组基础好的学生也可以相互交流。这种分组合作的方法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课堂效率也明显提高,另外组与组之间还要进行 " 较量 " ,互相促进。

  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乌申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若询问一个班的学生:“ 你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吗?” 会有全班人说“ 喜欢!” 学生这种高涨的学习热情,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更要吸引他们,要化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下自主的学习,从而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讲多练。小学信息技术课的课时安排少,学生盼着上信息技术课,如果坐在机房里,只能眼睛看着老师讲,那么原有的兴趣就会被消磨掉。在学生练习操作或完成任务时,可给学生播放悦耳的轻音乐,创造愉悦的课堂环境;这样学生有了极强的参与意识,从而创造出一种愉快的学习环境。

  2 、 利用形象比喻,变抽象为形象,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些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应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例如:在学习运用 WindowsXP 中的“ 画图” 程序绘画时,需要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这两个词语学生不易听懂,我就这样讲解:“ 同学们画画时要准备彩笔和画纸,前景色就像我们在画画时用的彩笔的颜色,背景色则是我们画纸的颜色” 。又如在介绍文件名的知识时,学生往往不明白文件名为何要由基本名和扩展名两部分组成,我就用了这样一个比喻:“ 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人的姓名一样,你的姓名是由姓和名字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人的姓,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文件。” 诸如此类的比喻,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3 、穿插游戏,安排竞赛,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诱惑,电脑游戏的趣味性、刺激性、挑战性能开发智力,培养儿童的敏感性。对于基本技能的操作(如键盘、鼠标的操作),如果不注意加强兴趣教学,学生是很难掌握操作技能的。例如在进行键盘和鼠标的操作练学时,我有时安排游戏类比赛。这样,不仅使学过的内容得以理解和消化,还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更应注重把所学的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 学有所用” 。如:在教学 Word 或记事本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写作文,并且对作文进行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语文、数学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等,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也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用好“ 小老师” ,师生相互协作。

  上信息技术课,教师的辅导量大,经常是多个同学同时提问,教师常常辅导不过来,就应开办兴趣小组,辅助课堂教学。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生实际学习的需求,办课外兴趣小组,让学生通过课外兴趣小组的学习,学到更多的计算机知识,而这些学生回到班上,就能成为老师的小助手,在课堂上起到骨干带头作用。如教学 PowerPoint 时,课本上已经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讲的非常清楚了,这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学,后根据实际操作情况进一步讲学生在操作时出现的问题,同学们在自主学习的同时老师挑选学的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巡视检查其它同学的练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这样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主动练的集体自主活动旋律,又使知识掌握得又快又好,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同时开办兴趣小组,培养了学生的特长,也为参加各项活动做好了准备工作,如参加市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因此开办兴趣小组,可为一举多用,只有把这项工作做好,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操作技能。

  五、组织竞赛,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后,很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于是组织开展一些计算机竞赛活动,比如“ 打字小能手” 、“ 小小画家” 等,这些竞赛的举行可使学生感受到学有所成,提高了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要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学;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学习潜能,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我采用了“任务驱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任务的提出,学生通过自学、互助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生生、师生交流合作,确定解决问题的细节,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发现repeat命令的具体使用方法与规律,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教学的辅导作用,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多思考,多锻炼。

  一、课堂上值得今后教学借鉴的地方:

  1.“任务驱动,先学后教”

  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充满神秘感,是课堂出彩的地方,也是学生喜欢的教学模式。学生对logo语言的兴趣是很大的,如何抓住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是每节课课前都要思考的问题。本节课绘制的图形是丰富多彩的,却是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动手练习的,不能让学生产生厌倦感,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发现规律,找到重复图形的魅力。

  教学通过普通绘制正方形,用repeat绘制正方形,正6、10、15、20边形的绘制来逐步掌握repeat基本命令格式,一个个图形的变化,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绘制圆的图形,当屏幕上出现无数线条时,很多同学都会惊讶,这就是他们的好奇心的激发,为什么会这样?是急于给出答案,还是让他们继续思考,显而易见让学生的脑筋转动起来,让他们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线条,想一想6、10、15、20边形绘制出的效果。多让学生去观察,给他们思考的时间,他们会给我们很多惊喜。

  2.发现规律

  (1)观察命令,思考规律

  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习观察图形,用课件展示命令,帮助学生进行对比,总结规律,找到问题的突破口,突破教学重难点。

  绘制出正四边形后,课件展示命令repeat 4 [fd 100 rt 90],提问:相同的命令重复了几次,每次旋转了多少度?

  再继续绘制,给出正6、10、15、20边形的命令,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通过命令的比较,学生对比观察,思路清晰。

  (2)动手实践

  通过绘制对比图像,还可发现,随着边数越来越多,虽然步数未变,但图形会越来越大,因此绘制圆形时,步数如果还是20,就会导致屏幕绘制不下,出现无数线条。思考如何绘制圆,帮助学生思考。

  3.提高练习,自我拓展

  基础命令是每一位学生本节课的基本练习,完成的同学都很期待自己能画出更丰富的'图形,提高、拓展练习部分就给了他们机会,有部分同学,提高练习能通过交流合作思考完成,也有的同学,直接去绘制出了多角星形,在课后小结交流时,他们能很好的总结出一些规律,帮助其他同学了解repeat命令。

  二、不足之处

  1.转角角度是直接给学生的,学生很容易的就找到了规律。绘制图形时,试一试考虑先绘制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通过小范围的数据变化,思考转角角度的计算公式。

  2.课后小结

  (1)请你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命令?

  (2)说一说你是如何记住repeat重复命令的格式的,有什么好方法和大家分享吗?

  第一个问题属于不用思考的题目,问的不好,可以直接点题复习。第二个问题,对repeat命令的格式记忆有一定的帮助。学生各抒己见,说了自己对repeat命令的看法,相信他们自己小结出的内容更有利于他们提高。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辅导,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思考练习时间,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课堂交给学生,在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同时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相结合,共同解决困难,为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对不同层次学生,都要根据他的情况,给予积极的评价,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鼓励生生互助,解决课堂上教师一人满堂跑,学生却得不到帮助的尴尬境地,生生互助,让学生及时得到帮助,教师重点观察学习效果,鼓励优秀学生去主动帮助其他同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5

  一、说课:

  1、教学平台魔灯(Moodle)

  Moodle是一个近几年推出的一个优秀的网络教学平台,它在网络环境教学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它能非常方便地为教学提供非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而且能方便地添加各种需要的教学活动,如:设计投票、师生互动、教学评价、设计测验、作业等。而且这个教学平台是一个开源式的平台,现在互联网中有很多关于魔灯的研究,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去下载来用一用,本人感觉非常好用。

  2、教学内容说明

  本课内容为我校信息技术的选学内容,根据我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度的安排,学生截止至五年级上学期,必需完成《小学信息技术》第一、二册的教学内容,五年级第二学期为选学课程。本届学生我们选学《PowerPoint的简单使用》,本课选自《PowerPoint的简单使用》中《修饰演示文稿》的部分内容。

  3、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一节操作课,因此我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一共设计了三个教学任务,每个教学任务的都承载着本节课的知识点,每个任务都连环相扣,最后设计的“作品分享”,是评价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的依据,在评价中采用了学生互动评价,通过欣赏同学上传的作品在论坛中发表自己对该作品的评价,同时还设计了教师的评价,教师课后根据学生的作品、同学的评论等给出对该同学的评价。完成后学生可以即时在论坛中看到自己作品的优良等级以及同学对他的作品所发表的评论,从而促进学生对作品的修改,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中,力求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整个教学中起着引导的作用。具体如下:

  1、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每个知识点都以任务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使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都能在魔灯(Moodle)平台中跟据自己的需要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本节课的各个知识点。

  2、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体现自主探究的`核心。在教学中充分发挥魔灯平台的优势,学生不但可以在平台中找到自己疑问的答案,还可以通过平台学会欣赏、评价同学的作品,本节课中设置的“作品分享”环节,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评价讨论中,对同学的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可以看到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大大加深了探究的深度和广度。

  3、学生在教学中不断地尝试,从而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和审美意识。

  4、在教学过程中本人的教学语言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