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子李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刷子李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刷子李教学反思1
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自初中学过之后便印象深刻,买了两本《俗世奇人》来读,便觉冯骥才深厚的写作功力,他通过细腻的动作等细节描写,将一位位大千世界中的能人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非常神奇,但我依旧相信书中的人物都是真的。
《教师教学用书》中说,选编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二是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是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寻找刷子李奇在哪里?绝在哪儿?学生们句子找得都非常准确,而且速读很快。之后出示交流:
(1)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2)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你所见的过的粉刷匠的样子是怎样的',描述一下。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白者也就自然——白。刷子李穿一身黑衣,身上却没有一点白点,用4个字来概括,可以说——黑衣无暇。
(3)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4)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解释“匀匀实实”
(5)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这5句话,我自认为在讲解的过程中不够细致,没有很深入。只是让学生感受刷子李技艺的高超,学生们也能理解刷子李本领大,但是作者是如何把刷子李这高超的本领描写出来的呢?除了告诉学生此处运用了动作描写之外,还是要让学生多读,细节描写的渗透还是不够。
本文的语言朴素,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在语言方面我没有提及,但是让学生阅读了《泥人张》,当时已经下课,学生急着去吃饭,因此阅读时速读很快,或许只是知道了故事内容,并没有感受到作者语言的精妙,这篇课文同理,只是知道了刷子李技艺的高超,并不清楚作者是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对于曹小三的心理活动,他的出乎意料,相关语句学生都找得很准确,在我出示折线图时,学生也都能准确快速地说出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并且让学生选择这三处中的一处用两三句话写出曹小三的内心感触时,几位举手发言的学生也说得非常好。
对于课文的结尾,刷子李对曹小三说的话,也是一个难点,我课堂上没有提及,导致学生作业时有困难。
这段时间学生表现有进步,上课举手发言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课堂纪律相对以前较好,虽然还是有个别男生很会讲闲话,课堂上心不在焉,但是个别女生表现有进步,发言特别积极,整体来说课堂效率有所提高,学生比以前更听话。
刷子李教学反思2
《刷子李》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课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刷子李”高超的技艺为话题,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本文生动有趣,故事一波三折,人物形象富有传奇色彩,是一篇艺术性和趣味性都较强的文章,很容易吸引学生阅读。
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孩子们的心,从而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呢?课中紧紧抓住一个“奇”字,让学生在“读”中晓“奇”,在“议”中悟“奇”,从种种“奇”中感悟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如,在引导学生感悟“刷子李”是一“奇”人时,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品味——“规矩奇”、“ 动作奇”、“效果奇”各体现在哪些方面?
我把本课教学定为两大板块:聚焦文本内容,从细节描写中感知“技艺高超”;聚焦表达形式,在揣摩曹小三内心活动中感知“一波三折”。我始终考虑学生的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取舍,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这些收获,使我意识到:心里有文本,眼里有学生。这样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可行的、有效的。
刷子李教学反思3
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刷子李”普普通通,却有“俗世奇人”之美称。首先是“俗世”中的“凡人”,因为他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艺人;可他又是“俗世”中的“奇人”,因为他刷墙的技艺高超,让“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他有才能、有个性,喜怒哀乐样样俱全,但行事言语又高于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之称最为恰当。
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作者写“刷子李”的奇妙绝活时,首先极力写他手艺之高,“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这是在与自己挑战?还是以特立独行显示自己的超凡出众?但不管怎么写,这样写却吊起了读者的胃口。然后作者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紧紧抓住了读者,起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个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这是课文在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优美的的动作,如同完成一件工艺品。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都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为了烘托人物的形象,文中也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刷子李”大胆的“承诺”,充满自信,豪气千丈,同时又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另外,本文的语言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让学生在朗读中充分体会。课后,我又补充《快手刘》、《泥人张》两篇文章让学生感受作者对这些平凡普通的手艺人奇异的绝活细致刻画,感受他们独特的个性魅力,从中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
刷子李教学反思4
破天荒,第一次未试课而录课。虽然用心备了课,但一直忐忑不安,有太多的顾虑萦绕心头:课的容量是否合适?教学环节是否恰当?这样的设计学生是否有兴趣……加上自己今年教一年级,凡事开头难,常常忙得焦头烂额,也顾不上去高年级熟悉学生,心中自然更加惶恐。
向别的老师借了一节课用来录相。因为没有多余的时间熟悉学生,直接就开始上课了。下课铃响时,我的课也接近尾声。回顾整节课,颇有感触:
一、平平淡淡也是一种不足
一堂课上有些环节,学生心不在焉,或者毫无兴趣的时候,往往在告诉我们:这个环节或许无效,起码需要改进。因为不能在学生的心里激起任何涟漪的课堂,也不可能让他们从中受益,促进其发展。
在这节课上,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体现刷子李‘奇’的句子”这一环节时,学生显得很无趣,似乎懒得动手在书上标画。何以如此?是这个问题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对此类问题他们早已麻木?还是他们觉得这类问题太简单,缺乏思维含量?值得思考。默读之后的交流环节,也不够热烈,平平淡淡波澜不惊。这跟我步步为营生怕出错的心理有关。在交流时我一直强调要“按顺序交流”,只是为了与课件上重点句的顺序相吻合,若学生不按文章叙述顺序来交流,我点课件就会出麻烦。由于老师的拘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似乎也囿于“按顺序”这个圈,而不敢大胆作答。
对于课件的问题,现在想来很容易解决:在主页做个目录,然后链接到想要的语句就可以了。一个简单的技术就可以化解拘谨的'尴尬,让教学更自如。
对学生的无趣,原因可能在教学环节本身的安排上。那么这个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环节——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该如何在课堂上实施?又有什么好方法?固有的思路与经验暂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需要用时间去探索与实践。
二、学生兴奋的课堂可能是成功的
当然,这只是可能,而且前提是课堂必须是有效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课标要求的。这节课,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学习《张大力》这一环节。当学生感知了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后,迫不及待地阅读了《张大力》这个故事。但我为他们印发的故事没有结尾,读完后让他猜测故事的结尾,激起了他们的思维,一下子调动了他们已有的经验和智慧,思维的火花也在对未知的猜测中被点燃。虽然他们的结尾无非是两种:拿银子离开或老板赖帐这种直线式的结尾,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历了一次构思的尝试。此时再读完冯骥才先生的结尾,鲜明的对比让他们不得不佩服作者构思的巧妙。读完这个结尾,他们都不禁哑然失笑,为自己的意想不到而惊叹不已。从他们兴奋的眼神中,我感到了欣慰。
起码这个环节是受学生欢迎的,而且在他们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也给他们固有的思维带来了冲击,更感受到大作家的魅力,为课外阅读冯骥才的书奠定了基础。
不过,这个环节还可以做得更好。虽然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一个重头戏,但从时间比例上来说,显得不相衬。可以让学生在此驻足停留,比如可以多叫几个学生猜测结尾,事实上我只请两个学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写一个结尾,写完之后再与作者的原文进行对比。在这个原本可以做好的环节我却有点蜻蜓点水,做得不够扎实,效果自然也要打折扣。
三、把学生的视角引向课外也算一种功德
在阅读完《刷子李》和《张大力》两篇文章后,我向学生推荐了《俗世奇人》这本书。下午放学,他们老师就来问我《俗世奇人》这本书到底是否到底如何,她说他们班的孩子说这学期想共读这本书。我想,即使孩子在课堂上收获甚少,而愿意去阅读我推荐的一本书,不能不说是别样的收获。
整节课,总的来说还是按照之前的预设进行得有条不紊,学生的发言也与之前的预设出入不大,这说明对学情的把握还可以。但这也恰恰是自己最应改进的地方——预设有余,而生成缺乏。一节没有生成的课,往往是死板的,也是缺乏灵气的,同时它也透露出老师对学生的不信任和教师本身循规蹈矩的保守思想。
“艺术止于创造,始于模仿。”教学也同样如此,要想创造出精彩的课堂就得走出保守模仿的境地,从大胆尝试开始。
刷子李教学反思5
语文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因为语文课文包含了各种有趣的知识。其中刷子李就是我们喜欢的一篇课文。在这里,我们学大语文教师,就针对课文的学习,为大家总结出来了。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紧紧抓住课前阅读提示进行组织教学的,“熟读课文,想想‘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作家冯骥才又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再把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表达的效果。”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很快地找出了第5自然段,作者通过动作和效果描写,较好的表现了刷子李高超的技艺。学生通过再三再四地读和体会揣摩,理解了刷子李粉刷墙壁如艺术创作,艺术表演一样,那样出神入化、娴熟的`技艺,令人惊叹,令人称奇道妙。
于是,从“情景”、“效果”这两个正面感受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后,我抛出了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还要安排曹小三呢?是不是多余的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再去浏览课文,划出曹小三的相关语句,填一填描写他心理活动的词语,学生发现作者安排“曹小三”这个人物有着特殊的含义,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穿针引线和见证者的作用,这样文章的写作手法也就表现出来了,实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在上面文章中我已经为大家带来了分析整理。希望你在学习语文课文的时候,参考利用我们学大专家总结的知识,记忆更多的知识点。
刷子李教学反思6
14 刷子李(教学反思)
《刷子李》选自冯骥才的民间世人轶事集《俗世奇人》,课文以“刷子李”刷墙时穿一身黑衣服,结束时却没有一个白点,来说明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术,告诉我们本事是勤学苦练出来的,有了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严。课文语言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刷子李动作描写尤为传神,是学生学习的例子。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复述课文,再度领悟。
教学时,学生快速读完课文,我问学生:“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是什么词?”学生回答说:“是白点”。是的,白点是贯串全文的.线索。于是,在复述课文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以徒弟曹小三的口吻来复述,按照“传说白点——未见白点——发现白点——揭秘白点”的顺序,讲《黑衣白点》的故事,这样以第一人称来复述课文,把课文改成自己的话去讲,使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综合训练,进一步领会情节一波三折之魅力,刷子李绝妙的粉刷艺术,也领悟到了文章绝妙的表现艺术。
2.教学收获(思得)
导入新课,拓展延伸。
课题含有很多信息,学生通过剖析课题,会整体感知课文。教学开始,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央视《挑战群英会》栏目“变脸”和民间奇人绝活展示“嘴上功夫”的图片。同时告诉学生:在天津卫这个地方,某一行有绝活的人,人们用他的行当加姓称呼他。比如在天津,有个姓张的,泥人捏得特别好,就叫他“泥人张“;姓王的做豆腐特别好的,人称“豆腐王”……紧接着出示课题“刷子李”,学生自然明白:这个人刷墙特别好,所以才叫“刷子李”。最后我趁势引导学生:现在就让我们阅读课文,走近刷子李,看看他高超的刷墙技艺吧!
3.不足之处(思失)
反思这课教学,我上课时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外貌、神态、心理活动去刻画人物,没有要求学生要把典型事例写具体,因为人和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往往在做事情、与别人相处的时候,才显出自己的特点,在习作中要注意选择典型事例。
4.改进措施(思改)
这一课中刷子李刷墙的动作描写很传神,在以后教学中,特别是在教学“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时, 应该启发学生说:“此时此刻你觉得刷子李还是粉刷匠吗?想想他更像什么?”引导学生把刷子李刷墙的动作和舞蹈家、音乐指挥家、书法家联系起来,体会动作之优美、和谐,然后让学生做一做,演一演,请学生自己做“悠然摆来,悠然摆去“的动作,让学生体会刷子李动作的优美。
刷子李教学反思7
《刷子李》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向我们刻画了几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形象,而本课选自冯骥才的民间世人轶事集《俗世奇人》,他文笔生动,妙趣横生。“刷子李”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的奇人高手,他绝妙的粉刷技艺无人可比。本文生动有趣,幽默风趣,故事一波三折,人物形象富有传奇色彩。是一篇艺术性和趣味性都较强的文章.这篇课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组织教学:
1.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语文阅读课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自读课文,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行朗读课文,在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里?作者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有哪些描写最精彩的句子等问题交流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阅读,发现,欣赏,咀嚼,感受。要想真正品出文章的味道,没有读的过程是不行的。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的阅读水平。
2.在学生交流过程中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引导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采用了直接描写“刷子李”刷墙的的情景:刷墙时的动作美,刷墙后的效果奇。组织学生一句一句地品读,边读边想象情景:刷墙时的动作好似跳舞,刷墙时发出的声音好似乐曲,完成的作品好似一面天衣无缝的.屏障等。学生通过动作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感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也直观地了解了可以怎样突出技艺高超。除此之外,作者还通过刷子李的徒弟检查黑衣服并发现小白点这种一波三折的侧面描写烘托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本文采用的就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3.拓展:推荐学生读本文相似的文章,如《泥人张》、《快手刘》等,也可课外阅读《俗世奇人》,增加语言积累。
由于在教学设计中结合了学生的学情,学生对最后两句话的体会很精彩:刷子李的技艺可不是吹出来的,而是靠平时刻苦练出来的,这可是师傅的经验总结,也是徒弟的感悟。学生整堂课都很专注,下课之后,普遍认为这节课时间过得太快,意犹未尽。
回顾整个课堂,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虽然我十分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但在评价中不免有些流于形式,如评价的不够新颖,不能针对个体进行准确评价。今后要加强评价的新颖性和准确性的训练,要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再者,要进行写作方法的归纳时,可尝试让学生试着用这种方法口头作文,做到现学现用。此外,语言赏析还不够地道,这也是我备课时深感困惑的地方,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文本津味语言特色,从而深刻解读带有天津烙印的刷子李的生命形态,挖掘人物背后的厚重的民俗文化意蕴。
刷子李教学反思8
语文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因为语文课文包含了各种有趣的知识。其中刷子李就是我们喜欢的篇课文。在这里,我们学大语文教师,就针对课文的学习,为大家总结出来了,刷子李教学反思。
本课是篇略读课文,紧紧抓住课前阅读提示进行组织教学的,“熟读课文,想想‘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作家冯骥才又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再把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表达的效果。”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很快地找出了第5自然段,作者通过动作和效果描写,较好的.表现了刷子李高超的技艺。学生通过再三再四地读和体会揣摩,理解了刷子李粉刷墙壁如艺术创作,艺术表演一样,那样出神入化、娴熟的技艺,令人惊叹,令人称奇道妙。
于是,从“情景”、“效果”这两个正面感受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后,我抛出了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还要安排曹小三呢?是不是多余的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再去浏览课文,划出曹小三的相关语句,填一填描写他心理活动的词语,学生发现作者安排“曹小三”这个人物有着特殊的含义,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穿针引线和见证者的作用,这样文章的写作手法也就表现出来了,实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刷子李教学反思,在上面文章中我已经为大家带来了分析整理。希望你在学习语文课文的时候,参考利用我们学大专家总结的知识,记忆更多的知识点。
刷子李教学反思9
《刷子李》是一片略读课文,总体来说,上这篇文章的思路还是很清晰的,我主要从两个问题切入,引导学生进行自读自悟,分别是:这个人为什么叫刷子李?他奇在哪?
透过竺老师的点评,有以下几点思考。我受启发最大的是小练笔部分。原先自己设想的是让学生练笔说一说曹小三在听完师父的话后表达决心,但是这样的练笔设计得有些浅,所以修改后的'教案,我将练笔部分分成两个,一个是练说,说一说能够分我两个部分,一是练说部分,练说部分能够问:同学们,此时此刻,应对这样一位身怀绝技的二师父,曹小三想说什么?他会怎样向父亲表态呢?
二是练笔部分练说说决心,练笔结合课文最后一句,先齐读,最后让他们写写自己明白了什么,这样不仅仅提升了文章的高度,也能让孩子从文中受到一些道理的启示和启发。为了这个练笔,能够在分析课文的时候就将一些感悟渗透到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上。如刷子李刷的规矩齐,师能够问:为什么要定下这样一个奇特的规矩(因为太累,多了,肯定受不了,不贪多,保证质量最重要。)又如在理解匀匀实实部分,师能够问:为什么能刷得那么严严实实?引导学生说出轻重均匀,速度快,蘸得不多不少,为什么能够做到呢,主要是平时的刻苦练习和研磨,让学生认识到平时积累的重要性。
另外,要更加重视朗读方面的训练,仍要重视抓住关键词的方法多加指导,要更加重视,个性要抓住关键字进行朗读的训练;还要重视评价,用不同的、准确的评价性语言来研究学生的回答,这也是自己以后需要努力的。
刷子李教学反思10
语文是一门搞笑的学科,因为语文课文包含了各种搞笑的知识。其中刷子李就是我们喜欢的一篇课文。在那里,我们学大语文教师,就针对课文的学习,为大家总结出来了,刷子李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紧紧抓住课前阅读提示进行组织教学的,“熟读课文,想想‘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此刻哪儿,作家冯骥才又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再把描述最精彩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表达的效果。”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很快地找出了第5自然段,作者透过动作和效果描述,较好的表现了刷子李高超的技艺。学生透过再三再四地读和体会揣摩,理解了刷子李粉刷墙壁如艺术创作,艺术表演一样,那样出神入化、娴熟的技艺,令人惊叹,令人称奇道妙。
于是,从“情景”、“效果”这两个正面感受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后,我抛出了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还要安排曹小三呢是不是剩余的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再去浏览课文,划出曹小三的相关语句,填一填描述他心理活动的词语,学生发现作者安排“曹小三”这个人物有着特殊的含义,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穿针引线和见证者的作用,这样文章的写作手法也就表现出来了,实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刷子李教学反思,在上面文章中我已经为大家带来了分析整理。期望你在学习语文课文的时候,参考利用我们学大专家总结的知识,记忆更多的知识点。
刷子李教学反思11
《刷子李》选自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而作者只选一件小事来写,以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为此,在教学中,我紧抓“奇”字,让学生重点学习课文的第一和第五自然段,并找出相关语句来品品,来悟悟。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但是,本节课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下面我就来说下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刷子李》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以学生自学为主。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都是我牵着学生在学习,学生的主体性并未得到发挥。比如在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时,我问学生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了刷子李的“奇”,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三处感受到刷子李的“奇”,本来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学生讲到哪句我就分析哪句,可是由于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足,那样一来怕自己的思路会混乱,于是乎,在学生说出了这三句后,我把这三句话出示在大屏幕上,然后让学生再来读读这三句话,并把自己喜欢的那句多读几遍,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接着,我又从上到下,一句一句地展开教学。这样一来,思路是清晰了,但是学生的主体性却并未得到真正的发挥,可以说是有点顾此失彼吧!
另外由于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足,在处理教材时,显得有些浮光掠影,并没重点深入。比如在品悟重点段落、重点语句时,我基本上的处理方法都是先让学生找出来,找出来后先指名读,再齐读,就这样草草而过。比如在品味“他要是给您一间屋子,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这一句时,其实我可以问下学生“升天”是一种怎样的美感?你坐在新刷的房子里有没升天的`美感呢?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后,然后我再指导朗读,我想这样的处理方法可能会更好!
本篇文章的语言带有浓郁的天津特色,在备课时我已注意到这一点,但是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运用。听了张红老师的课后,我豁然开朗。她在总结刷子李“奇”时,对学生说:“孩子们,在天津卫这个地方,人们把在某一行当干得特别出色的人,就用他的行当加姓来称呼他,比如说刷子李。同样在天津卫,有个人叫张明三,他泥人捏得特别好,我们可以叫他------,同样在天津卫,有个人姓王的人豆腐做得特别好,我们可以叫他——”通过张老师的引领,一来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刷子李的奇,二来学生也会知道“刷子李”“泥人张”等称谓是天津卫特有的,从而体味到浓郁的天津语言。
低段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而高段的语文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的品悟能力,同时这也需要老师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在这次与五年级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文学素养还很欠缺,在平时的生活中,自己还需多读书,读好书!
刷子李教学反思12
这篇课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取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
1.本文通俗易懂。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自读课文。在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此刻哪里?作者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有哪些描述最精彩的句子等问题交流讨论。
2.为帮忙学生真切地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此刻哪儿,我采用了(1)抓住直接描述“刷子李”刷墙的重点句段的情景。组织学生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想象情景:刷墙时的动作好似跳舞,刷墙时发出的声音好似乐曲,完成的作品好似一面天衣无缝的屏障等。(2)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集中讨论,如“他刷浆时,干完活黑衣服上为什么没有一个白点”,透过集中讨论,学生们取长补短,从而感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3.拓展:读读与本文相似的文章,如《泥人张》、《快手刘》等。
刷子李教学反思13
一、以学定教,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我们要追求真实有效的教学,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许多老师常常把学生的学习起点设为“零”,在没有考证学情的情况下,盲目地按照既定的教学思路开展学习活动,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习每一篇课文前,我们得了解学生的兴趣点、知识的盲点、断点、空白点在哪里,这样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学习《刷子李》这篇课文,我也将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地交流:文中的刷子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学生的交流中,我随机提炼出一些重要的信息:刷子李着装奇特、规矩奇怪、技艺高超。并随机板书。这些信息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教师的作用是当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时候,放手让他们自己学懂;当学生感到困难时,适当地加以指导。这些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品味“高超”,紧扣略读课文目标:
这篇课文前的一段提示语告诉我们,学习这篇文章的'主要目标是“想想刷子李的高超技艺表现在哪里”“课文是怎样写出他的技艺高超的”。研读目标一,课文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刷墙时的情景”和“刷墙后的效果” 来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因此,在交流研读时,我紧扣目标,采用多种形式展开教学。“刷墙时的情景”在学生品读重点语段后,让学生抓关键词,想象当时的情景,来细心品悟。而学习“刷墙后的效果”则让学生罗列三个重点语句,在自由读,指名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抓住关键词来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有的放矢,学得认真投入,读得入情入境,达到预期目标。
三、探讨“曹小三”,落实写作方法:
这篇课文写作方法独特,作家特地安排了“曹小三”这个人物来侧面烘托刷子李的高超技艺。于是,从“情景”、“效果”这两个正面感受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后,我抛出了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还要安排曹小三呢?是不是多余的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再去浏览课文,划出曹小三的相关语句,填一填描写他心理活动的词语,学生发现作者安排“曹小三”这个人物有着特殊的含义,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这样文章的写作手法也就表现出来了,实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刷子李教学反思14
《刷子李》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向我们刻画了几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形象,而本课选自冯骥才的民间世人轶事集《俗世奇人》,他文笔生动,妙趣横生。“刷子李”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的奇人高手,他绝妙的粉刷技艺无人可比。本文生动有趣,幽默风趣,故事一波三折,人物形象富有传奇色彩。是一篇艺术性和趣味性都较强的文章。这篇课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
师傅引领明方向
在严师蒋铭老师的帮助下,我的基本教学流程是“自学——交流——拓展(积累)”。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组织教学:
1.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语文阅读课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自读课文,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行朗读课文,在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刷子李”的奇表现在哪里?谁还能从课文中感受刷子李之奇等问题交流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阅读,发现,欣赏,咀嚼,感受。要想真正品出文章的味道,没有读的过程是不行的。通过朗读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阅读水平。
2.在学生交流过程中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引导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采用了直接描写“刷子李”刷墙的的情景(刷墙时的动作美)。让学生尽情地品读,边读边想象情景:刷墙时的动作好似跳舞,刷墙时发出的声音好似乐曲,完成的作品好似一面天衣无缝的屏障等。学生通过动作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感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也直观地了解了可以怎样突出技艺高超。除此之外,作者还通过刷子李的徒弟检查黑衣服并发现小白点这种一波三折的侧面描写烘托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本文采用的就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3.拓展:推荐学生读本文相似的文章,如《泥人张》、《快手刘》等,也可课外阅读《俗世奇人》,增加语言积累。
同课异构炼身手
能和陆国伦老师一起比武,我感到万分荣幸。综观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这里陆国伦老师和我的课将以A案和B案以示区分),可以看出主要有以下相同点:
1.在“单元整组主题教学”模式下进行略读课文的教学
“整体感知——部分体验——整体感悟”是“单元整组主题教学”的流程。“整体感知”指的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上的“单元导读课”。导读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站在整体角度上充分感知整个单元的内容,明确学习任务,做好学习计划,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做充分的准备。两个教案的设计中都谈到了导读课,也体现了对导读课上让学生完成的查资料任务做了检查和落实;在单元整组主题教学的大背景下,呈现出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作家笔下的人”这一单元主题的教学,很好地把握了单元各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确定略读课文在整个单元教学中的地位,体现略读特色
两堂课,很好地把握住了略读课的定位和教学特点,突出了运用学法的训练。如A和B案以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导入课文的学习,既检查了导读课前布置的任务,又直观地了解了“粉刷”这一行当,为理解刷子李的职业和后面的练笔做了很好的铺垫,真是一举数得。两案中都有练笔的训练设计,而巩固迁移写法是略读课文的一大重要功能。两堂课,都注意了略读课教学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避免了精读课的线性设计,给学生留下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
3.以教材为拓展点考虑了阅读拓展,注重了阅读的积累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阅读的拓展功能。以教材为拓展点,一篇带多篇,或一点带一篇,内引外联,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拓展阅读训练。两位老师都注意到了这一点,都进行了由课内到课外的阅读设计。
A、B案中同中存异,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同是“单元整组主题教学”的教学模式。A案在单元导读课上只引导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的准备。而B案却让学生上网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粉刷的工作,着重了解其工作特色。
第二,同是“板块式教学”。A案设计了“动作之奇”,“规矩之奇”和“效果之奇”三个板块来理解课文内容。而B案从刷子李“技艺之奇”和“规矩之奇”以及曹小三“内心世界”来展开教学。
第三,同是“学法迁移,练习表达”。A案除了练习写曹小三的心理,还设计了对刷子李的赞美,以此升华对刷子李的敬佩之情;B案则练习了写曹小三的心理。
A、B两案均有值得优化的地方。如,A案在资料整理与交流上要加强,可能要引导学生了解作家冯骥才为抢救天津的历史文化所做出的努力,来提高课堂教
学的深度和广度。B案在朗读方面要加强。因为略读课教学还应把握“整体求略”、“部分求精”的指导思想。虽然要略逐词逐段的分析,但不略重点难点的品读。
课后反思忆收获
回顾整个课堂,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虽然我十分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但在评价中不免有些流于形式,如评价的不够新颖,不能针对个体进行准确评价。今后要加强评价的新颖性和准确性的训练,要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再者,要进行写作方法的归纳时,可尝试让学生试着用这种方法口头作文,做到现学现用。此外,语言赏析还不够地道,这也是我备课时深感困惑的地方,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文本津味语言特色,从而深刻解读带有天津烙印的'刷子李的生命形态,挖掘人物背后的厚重的民俗文化意蕴。
一堂课进行了三次试教,一次次解读文本,一次次修改教案,一次次交流探讨——这样的授课经历,我如今想来实属难得。看到这篇课文时,我很茫然。略读课文该怎么上?师傅教我,光看别人的教案是不行的,更多的得自己去
品语言文字:多去读读课文,很多自己不懂的地方恰恰也是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于是我捧起书本仔仔细细读起来,本指望能读出点“人所未见、人所未发”之类的独门秘笈来,可惜,我的脑中一片空白。不过既然没有出彩点,倒是踏踏实实上的好。《大学》开篇就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我想备课要有得,心定是必须,我再重新读,边读边把自己的体会简单写下,并将想教给学生的知识都记录下来。撂下书本,转而又去寻找关于他人评鉴该课文的各种文字。经过几番整理,第一份教案成形了。我把自己不成熟的教案,先与师傅交流,她给我提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启发我整理教学板块,拉出一条线来组织教学内容。晚上,我又重新整理了一次教案。
第一次,在504班进行了试教,徐国勤老师和周颖老师,给我提了很宝贵的意见。她们告诉我,语文的语言一定要美,衔接要自然。于是从头到尾我对所有语言进行了翻修。备课间,近乎是每时每刻都在想教案,那个刷子李到底奇在哪里?吃饭想,睡觉想,骑车想,走路想。而后几个晚上,我常常做梦,梦见自己也与刷子李一起在刷墙,痴痴地笑了。一时惊醒,顿觉奇妙,恍恍睡去,又觉眼前刷子悠然划过,那刷子李刷过的墙面,如同升天一般美。
第二次,我在505班又上了这节课,这次师傅、郑静老师、沈秋凤老师和胡丽美老师都来听课了。说自己一点也不紧张,那是骗人的。刚开始上课就忘了一个环节,心里一下着急,还好后来说出来了,这是我傻人有傻福。在前半节课我很享受课堂,也尽情地带动学生演绎自己的阅读情感,但后半节课与学生的互动就不多了。这节课上,我遭遇了出乎意料的生成,学生提到了我所想不到的知识点,幸而自己准备较为充分,有效地应对了课堂生成。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文本细读”的重要性。但是,师傅告诉我还有许多地方要好好琢磨。课后,老师们给我的建议更让我受益匪浅。
这篇课文通俗易懂,学生理解刷子李技艺高超。但是怎样让学生内心的这种情感激发出来呢?这就需要朗读,指名读、合作读、齐读,各种形式的读,以读感悟,以读促情。此外,图片、音乐作为辅助工具都要根据课文需要,物尽其用。另有,体会关键语句的情感需要层层递进,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两堂课下来,有种灵魂抽离身体的感觉,自己似乎有了选择性过滤声音的特异功能,无论外界多吵,我也能留在自己的安静世界里,只想我的课。当然这种感觉伴随着疲惫,趁周末好好调整下状态。
我又要在504班上这节课了。这次我设计的教案与前两次大不相同,完全由学生去品味语言文字,不知道上课后的感觉会如何,当时自己充满期待。第三次,我在504班又上了这节课,整个课堂气氛很沉闷,我挺难过的。师傅给我提了很中肯的建议:词语环节及时抓住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评价语与过渡语,更自然,更有带动性些。一天中午,和胡老师和沈老师交流。她们给我提出了建议:课堂的连贯性可以靠过渡语来解决。这让我很受启发。之前去参加培训,潘小英老师和穆洪英老师告诉我,上课的连贯性还要加强,可以列一列提纲。平时,与周老师和汤老师交流,她们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我发现这份教案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苦苦思索后,我终于找出了问题之所在:环节与环节间的联系不紧密;学情预设不到位。我把教案又重新修改了一遍。正式上课前,师傅要去培训,还在百忙之中,与我交流这堂课。上课前,师傅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告诉我:小清,胆子大点。我恍然有了一种上课的动力。上课的时候,师傅就在后面坐镇,我有种“大着胆子去干”的感觉。上好课后,钱亮老师告诉我:你的师父在后面比你还着急。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激与自豪,我为有这么一位严师而感到骄傲!
这节课上完,我的内心特别感慨,想写一写这次备课的感受时,我就开始整理这节课我所准备的材料。厚厚的一叠打印稿,好几个压缩包、文件夹,几本教参书,出现在了我的面前。我惊叹:这么多。一个普通的新教师在准备一节课时,要准备这些资料,那长期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呢?当我看到办公室的汤老师在准备一节思品课时的用心与付出,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敬佩。不仅是这件事情,我在办公室和老师们的相处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与钦佩。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教育学生时包容与理解的话语;他们与家长谈心时流露的对学生的真心;他们迟迟不下班在准备明天的教学任务的情景,这些都深深地刻在我脑海里。我想,每个人都有懈怠的时候,我也不例外。但看到老师们的兢兢业业,我想我要更加努力地在师傅们的引领下尽快成长,做一个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努力前行的道路上,任何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一份尊重与理解。而在这些老师的身上,我学到了豁达与勤勉。
这就是我备课的前前后后,我知道,我能做的还有很多,我也能做得更好!
刷子李教学反思15
4月25日下午第一节课,我的“青蓝计划”导师张学青老师,辛苦奔忙,来到我班,指导我的新教师培训验收课。我执教的是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略读课文《刷子李》。
此前我把教学设计发给张老师,请她帮我指点迷津。张老师不吝赐教,给出了很多高见,可惜晚生愚钝,未能全部领会张老师之妙设并上出独特风采,很是遗憾。
由此可见,要想领略名师数仞高墙之境界,须得千磨万炼方能将教学之道之术,汇集于胸。路还很长。
上完课后,张老师帮我细心点评。虽然连我自己都不太满意,但每次张老师都是极力呵护我的自信,时时激励,就如同对待她课堂上的孩子一样。我很感激张老师的用心,同时也敬佩她的为师之道——真诚与爱。这是我要特别向她学习的地方。
张老师表扬本节课的优点:上课思路清晰流畅;教学主线聚焦于写作方法,让学生学有所得;自读生字词过关,没有走形式,基础知识抓得牢;对学生的鼓励可圈可点等。
还有待改进的地方:
概括主要内容可适当提示方法,如写事的文章有线索可循——谁,干什么,结果怎样(虽然我平时教他们时会常常提到,不过他们自己独立运用得并不好,说到底还是练习得不够);
品读句子要有方法,把句子归类——适合想象的放在一起品读;可联系实际来理解的,如果学生答到了,老师要及时用评价语点明这样的方法;可以适当进行人物补白,抓住动作神态等描写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总而言之,每一个句子要有一两处重点的品读方法,才不至于蜻蜓点水地读过就行了。如果学生的朗读已经表达出他对句子的理解,就要及时向大家点拨——你看,你把你的领悟都化作了朗读,你用重音突出了XX这些词语,大家学他这样读一读。
在说到刷子李的动作时,如果马上设置一个“模仿达人”的即兴表演,让同学观察,马上写一个动作描写的片段,那学生就能学会运用这些人物描写方法了。(我心里有这样的念头,但因前面没把握好时间,所以只好取消了此练笔环节,不得不说是个巨大的遗憾。)要加强读写训练,可预备练习纸,让学生有明确方向可写,有明确方法可用。
后来我还设置了一问“除了技艺高超,你还认为刷子李是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一抛出来,把课堂主线分了一个岔,待我说明用意后,张老师肯定了我的想法,但提出了更好的建议,就是在此基础上,仍然要绕到刷子李对职业的匠心精神,这样才能把课堂画一个完整的圆,不然就分支开去,跑远了。
最后,拓展阅读不要太多,时间不够时,可以节选片段赏析,不一定要全篇俱到。
末了,张老师高屋建瓴地提出高年级语文的教学建议:重在感悟,读写结合,有一定量的片段、碎片化练习,品读句子要有方法……
听完后,我真有拨云见日之感。相较于自己上这节课时不太专注的态度,有些教学流程只是为了有而有一个,并没有细细思量有它的`目的,或者这样的目标是否合适。总而言之,还是自己不够用心,没上出自己认同的感觉。根本原因在于,备课时没像于永正老师说的那样,反复研读文本,读才是备课的重中之重。我读了两三遍,确实没读出特别的想法来。再加上此前听过其他老师上这节课,内心亦不是特别有感受,故品得不够深入,上得差强人意。
但我明白了此后应该努力的方向,这是巨大的收获。要感谢张老师的倾囊相授!
【刷子李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刷子李的教学反思03-02
《刷子李》教学反思01-30
[必备]《刷子李》教学反思07-11
《刷子李》教学反思优秀12-11
刷子李的教学设计02-05
部编版《刷子李》的教学设计模板04-13
俗世奇人刷子李读后感04-26
教学教学反思03-22
教学反思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