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06 08:31:2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1

  《磁铁的两极》是《磁铁》单元的第三课。

  学生们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出现了两个问题:

  1、实验室的磁铁磁力较弱,在做条形磁铁和回形针实验时,只有两端吸住了回形针,中间部位没有吸住。

  2、条形磁铁吸铁粉的'实验也不清楚,也是只能看到两端。

  学生们根据实验现象,理所当然的认为磁铁两端有磁力,中部没有磁力。

  为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在课前我特意准备了一根断了得磁铁,学生们也可以看到磁铁的中部,再断掉后是有磁力的。通过这个现象,学生们能更好的理解:磁铁两极磁力强,中部磁力弱。

  所以每节课在课前预做实验真的很有必要。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2

  《磁铁的两极》是继《磁铁的磁性》后的磁铁单元的第二课。是在同学认识了磁铁的磁性,知道磁铁的两极的磁性最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磁铁,发现磁铁的两极不但磁性最强,还能指示南北方向。探究活动也从原来的观察磁铁与其他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引伸到磁铁与磁铁间的相互作用。课文布置了3个观察、实验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可转动的磁铁,从而发现磁铁的两极能指示南北方向,形成南极、北极的概念。第二个活动则自主开展实验探究进一步研究磁铁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其规律。第三个活动是玩磁铁小车的游戏,是运用“同极相斥”的性质开展的活动。3个活动由浅入深,环环紧扣,活动虽难度不大,但要在40分钟内给同学充分的时间,并让同学反复多次实验,记录多次实验结果,然后在此基础上整理事实,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还是要花点心思的。于是怎样有序、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成了我这节课的主攻目标。

  围绕着这个目标,在课堂上我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保证了同学的实验时间,整堂课同学在老师的指引下严谨而有序地完成了三个观察、实验活动以和多次实验的记录,并通过整理发现了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同学情绪丰满,参与积极,人人动手,教学目标和研究目标都得以完成和实现。教学反思自身的教学过程,我觉得在本堂课中有以下几个方面较为胜利。

  1、精心设计环节,科学分配时间。本节课活动多,每个活动就算是最简短也不能少与5分钟,何况同学在活动后还要整理事实、完成记录,然后互相交流,才干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假如同学活动的时间不能保证,那么活动就变成了过场,达不到效果。为了保证同学活动的时间,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注意把不是活动的环节尽量地简单明了,不搞花架子。如在教学引入中我就从上一节课的学习开始,既复习了旧知,又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时间很短,就那么1—2分钟,而且节省了时间。

  2、明确实验要求,方法指导到位。在每次活动前我都会对同学的实验、观察活动进行指导,让同学明白怎样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明确每个人做什么,使活动能有序而有效地开展,取得实效。如:在观察转动的磁铁前,我边演示边告诉同学:小组内每人转动磁铁一次,等磁铁停下时观察它的方向和位置,并把每次每次的方向和位置用简单的图或文字记录下来。最后看看记录,你们有什么发现。这样每个同学都有动手的机会,实验也反复多次地进行了。同时同学明白了实验的重点和要求和方法。当同学按老师的指导去做时,在3—5分钟内就有效完成了实验,并一下子就发现磁铁每次停下时都是指着同一个方向。

  3、准备结构资料,设计实用记录表。在课前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我为同学准备的是两块磁性强弱、形状大小都一样的`磁铁。并且每一块磁铁都检查了它的磁性。因此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出现磁铁被磁化的现象,在实验中所有的组的现象都是相同的,因而在交流中能很快地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对实验卡的设计我也动了脑筋。在本课中我设计的实验记录卡简单易懂,便于记录。如在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实验卡只要求同学在对应的情形下打勾,最后简单说说自身的发现。在活动中同学都能即时完成记录,没有另外花时间了。

  当然在教学中也有一些不尽人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有个别同学在课前通过阅读等方式已经知道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于是在没有实验前就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把记录卡填好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今的教学中怎样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怎样培养同学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还有待研究。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3

  整节课上下来,我认为整个教学环节很流畅,在分点的时候,我让班里同学自己思考、讨论,同学认为分成3个点比较好。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还是没有把点分成5个,只好有我说出了5个点的位置。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要进一步加强。

  实验方法是由我通过多媒体直接出示的,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有很多没有按方法进行操作,看出学生对实验方法没有完全理解。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这种出示实验方法还不够有效。我在巡视实验时,有个小朋友告诉我,可以将五串回形针分别挂到磁铁的五个点上,如果掉下来的,说明磁性弱,吸住了掉不下来的,说明磁性强。“他们对自己想法不敢肯定,所以没有起来说,可是从理论上讲,这样的'想法也是行得通的,也是可以得出中间弱,两头强这个特性的。

  后来下课了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其实孩子们与众不同的想法肯定很多,而我在课上出示实验方法时,为了教学的顺利,并没有问诸如”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吗?“这样的问题,学生回答到了我想要的答案之后,就开始这行下一项的活动了,有时我们为了得到一个答案而忽略学生,忽略学生中高高举起的小手,时间长了,学生可能也就是沉醉于教师的平平淡淡。

  也许教师平时一句不经意的话会激发起孩子们主动探究的欲望,诸如”你这个想法真好,就是与众不同。“”相信同学们对于你这样的独特想法肯定会刮目相看。“”真了不起,你这个发现让老师也感到意外!“……看似平常的一句话想必会让孩子们乐上好一阵子。次数多了,孩子们求异的思想会更深一些。有时候,当孩子们中没有出现不同想法的时候,老师可能也要有意识地去帮学生创造机会,抓住一点可以激发的”苗头“,启发并帮助他表述想法,一次,两次,孩子们也就有了相应的方法。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4

  《磁铁的两极》这课是三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内容。本节环节很清晰,让学生通过“预测——实验——观察记录——交流研讨——习题巩固提升”,形成本节课的概念——条形磁铁的磁力中间最弱,两端最强。

  教材使用条形磁铁和回形针进行实验。选择条形磁铁一个面上的5个点,根据吸引的回形针数的多少来判断5个点磁力的强弱。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遇到了问题。

  问题一:实验室磁力弱的条形磁铁,两极能吸住回形针,而中间吸不住。换了磁力强的条形磁铁,这个磁铁有很多小磁铁组成,两端磁力很强,只有磁极两个点可以吸住回形针。

  问题二:一面上的5个点并不能代替6个面显然不够科学。

  所以我们选择了磁力强的磁铁,把磁铁拆成小段,弱化磁力,选择铁粉代替回形针。铁粉细小,在量足够多的情况下,能够直观看出磁力的强弱。

  这是本节课的两点,单本节课还有一些不足:

  1、任务单的设置还需更完善。

  本节课涉及到6个面磁力的观察,但任务单上磁极的那两个面还要考虑,怎样让学生看得懂,能容易记录。

  2、全班交流环节,给学生更多的时间。

  在本节课的'交流环节,学生展示了之后,原本我可以不说话,让学生质疑、提问,但考虑到时间问题,就自行进行追问,这样课堂上的时间可以省出一些,但学生的发展没那么多了。下次上课可以在某些细节上省出一些时间,让学生的交流这块更加从容。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5

  本课的教学中发现了几个问题,觉得有必要将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

  一、如何引导学生作出“磁力大小不同”的假设。

  初识教参和参考了一些网上的教案对于这部分的设计都是通过将小铁珠放在磁铁的中间,观察小铁珠最终会滚到磁铁的两端,从而引出学生的猜想,作出假设。

  然而实际尝试中,发现要使小铁珠从磁铁的中间滚向磁铁的一端,实际是很困难的,小铁珠往往就会不听使唤从中间直接滚离了磁铁,同组的老师也进行了多次尝试,即使有时通过用手拨动能勉强做到,但不能做到百发百中,对此我们做出的原因解释可能是学校的磁铁磁力有所减弱了吧,一直到最后也没能保证小铁珠百分百从中间滚到磁铁两端。

  解决:教科书的插图给了我们一种误区,要让小铁珠从中间滚到一端,却忽略了旁边引入的一段话“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去吸小铁珠”,而我发现最终的解决方法即摆脱“要小铁珠从中间滚到两端”的影响,从“吸”字入手,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去吸小铁珠反而效果非常明显,磁铁的正中、中间部分都不能吸起小铁珠,而小铁珠会轻而易举地被两端吸住,从而成功地引出学生的猜测。

  感受:从“滚”到“吸”虽然是很小的改变,却让我收获很大,它让我感受到作为教师面对问题时决不能含糊妥协,有时交一份真就能够让自己破茧成蝶,最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架起一座通往知识大道的桥梁。

  二、随意的标注不能太“随意”,造成不同结果的认识冲突。

  准备材料时,觉得随意的作好标注,肯定不会那么巧,出现全班结果一样的局面,所以没有特别在意。然后课上,观察一番,发现很多小组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为了以防万一,我赶紧重新另作标注形成与我观察到的结果不统一的现象,果真学生的交流中竟出现了全班交流结果都统一,幸好我有所防备,于是拿出课上随机准备的“另类”结果,学生亲眼观察,果真一样的磁铁可是出现了不一样的结果,12:1,可是又是亲眼所见,此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两种结果不同可是都是正确的,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不同的结果的呢?学生思考后,即落实到磁铁磁极的标注是随意的。至此才形成了认识上的冲突,下课后我一想如果没有引起注意以防万一的话,本课就没有认识上的冲突了,学生对于“磁铁磁极的标注应该怎样形成正确统一的标准?”就不会产生疑问了,不禁心理一紧。

  解决:本是考虑到让每班学生自行进行标注,可是一则材料的准备有些麻烦(每个班要用双面胶粘好纸条粘贴,课堂结束还要撕掉),二则实际意义并不大(只要学生有作好标记的想法就已达到目的),因此还是我进行统一的准备。下课后,我赶紧一一检测,然后根据不同结果进行标注,造成了两种冲突,并且达到“势均力敌”的效果。

  果真,下一堂课中,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轻易地发现,班级中形成了两种正确答案,这时我顺势提出问题,学生一下就落到了“磁极的标注”上,并且有些同学已经提出应该给磁极进行统一的标注,此时我提出这一问题我们将在下课继续研究,整课的教学感觉顺当了许多。

  感受:太多时候,总觉得试验材料准备的应该差不多了,出现的可能应该不多了,所以就想“偷懒”一下不要紧,然而当课堂上真实遇到时就会懊悔,怎么当时不考虑周全些。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之前不仅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还要关注到自己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材料等,当然有时出现的问题可以刚刚好成为一个教学的亮点或是一个很好的生成,不过总觉得把准备作的充足些、保证些对于课堂的益处应该多一些。

  三、小组合作并非唯一形式,该“不出手就不出手”,保证试验结果的正确、科学。

  关于“怎样测量磁铁各部分磁力的大小”的实验设计,学生的反应是我没有预想到的,并没有想到学生会对这一问题“束手就擒”,因此我当机立断,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教科书的图示,并进行引导“磁铁能够吸引铁的力量叫磁力,那放过来我们可以通过什么表示磁力大小?”双管齐下,学生反应到可以通过挂回形针,以回形针的个数表示。学生由此认识我认为应该可以了,至于让学生亲自探究则存在一定问题,在准备实验前我就发现,由于回形针被磁化后很难被一个个挂上,而如果直接任凭其一个个吸住,则又会出现问题,即中间部分的测量往往吸上几个回形针后就会跑到磁极端了。

  解决:其实说实话,就算是教师亲自做这个实验,总会因回形针被磁化而吸住,也是很难控制自如地将回形针一个一个挂上去,而且还得避免因为手的干扰碰到回形针意外掉落;再者当在中间部分挂回形针会遇到问题,由于回形针个数的增多,会往两端移动,此时还必须不断地将回形针移动到中间位置,很是艰难;最后由于正中位置一个回形针都不能吸住,学生会认为没有磁力,参照了网上有些教师的设计,改用了铁粉,可是预实验时改用了大头针甚至是铁粉也不能吸住,因此对于最中间部分的磁力我并没有多作单独的处理讲解,只是将重点落实在条形磁铁两端磁力强,中间弱。

  感受:亲历科学探究固然是学生基本的科学学习方式,可是这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也应该进行取舍,对于本课研究磁力大小的探究活动我就认为采用教师的演示实验,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注意点即可,这样在达到采集数据收集证据的同时也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同样的探究活动研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则适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力求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我操作自我发现。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6

  《磁铁的两极》是继《磁铁的磁性》后的磁铁单元的第二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磁铁的磁性,知道磁铁的两极的磁性最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磁铁,发现磁铁的两极不但磁性最强,还能指示南北方向。探究活动也从原来的观察磁铁与其他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引伸到磁铁与磁铁间的相互作用。

  课文安排了3个观察、实验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可转动的磁铁,从而发现磁铁的两极能指示南北方向,形成南极、北极的概念。第二个活动则自主开展实验探究进一步研究磁铁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其规律。第三个活动是玩磁铁小车的游戏,是运用“同极相斥”的性质开展的活动。3个活动由浅入深,环环紧扣,活动虽难度不大,但要在40分钟内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并让学生反复多次实验,记录多次实验结果,然后在此基础上整理事实,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还是要花点心思的。于是怎样有序、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成了我这节课的主攻目标。

  围绕着这个目标,在课堂上我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保障了学生的实验时间,整堂课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严谨而有序地完成了三个观察、实验活动以及多次实验的记录,并通过整理发现了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学生情绪饱满,参与积极,人人动手,教学目标和研究目标都得以完成和实现。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觉得在本堂课中有以下几个方面较为成功。

  1、精心设计环节,科学分配时间。

  本节课活动多,每个活动就算是最简短也不能少与5分钟,何况学生在活动后还要整理事实、完成记录,然后互相交流,才能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如果学生活动的时间不能保证,那么活动就变成了过场,达不到效果。为了保证学生活动的时间,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注意把不是活动的环节尽量地简单明了,不搞花架子。如在教学引入中我就从上一节课的学习开始,既复习了旧知,又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时间很短,就那么1—2分钟,而且节省了时间。

  2、明确实验要求,方法指导到位。

  在每次活动前我都会对学生的实验、观察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怎样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明确每个人做什么,使活动能有序而有效地开展,取得实效。如:在观察转动的磁铁前,我边演示边告诉学生:小组内每人转动磁铁一次,等磁铁停下时观察它的方向和位置,并把每次每次的方向和位置用简单的图或文字记录下来。最后看看记录,你们有什么发现。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实验也反复多次地进行了。同时学生明白了实验的重点和要求及方法。当学生按老师的指导去做时,在3——5分钟内就有效完成了实验,并一下子就发现磁铁每次停下时都是指着同一个方向。

  3、准备结构材料,设计实用记录表。

  在课前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我为学生准备的是两块磁性强弱、形状大小都一样的磁铁。并且每一块磁铁都检查了它的磁性。因此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出现磁铁被磁化的现象,在实验中所有的组的现象都是相同的`,因而在交流中能很快地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对实验卡的设计我也动了脑筋。在本课中我设计的实验记录卡简单易懂,便于记录。如在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实验卡只要求学生在对应的情形下打勾,最后简单说说自己的发现。在活动中学生都能即时完成记录,没有另外花时间了。

  当然在教学中也有一些不尽人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有个别学生在课前通过阅读等方式已经知道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于是在没有实验前就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把记录卡填好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今的教学中怎样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怎样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还有待研究。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磁铁有磁性》科学教学反思04-28

《电磁铁》说课稿12-04

教学教学反思03-22

教学反思04-19

让教学反思12-15

教学的反思03-09

教学dtnl的教学反思12-15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08-15

古诗教学教学反思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