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将心比心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1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1《将心比心》是一篇很简短的小文章,文中用两个小事例展现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将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换取他们的真心,这样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自由阅读,同桌,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将自己感动的语句画出来并写出感受,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纵观整节课,切实有效的学习效果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肯定。但是在上课、评课的整个过程中也引发了我很多的反思。
课文中两个例子,(阿姨帮助奶奶开门,是希望自己的母亲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母亲宽容与体贴护士,是希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她那即将当护士的女儿。)给人的感觉是他们帮助别人是希望别人也能给他们给予帮助。这与我们平常经常所说的帮助别人不求回报有一定的距离。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更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不用过分注重朗读等方面的重复指导,应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其大胆自学,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受拘束。最后在教育意义上,我想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一定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作为老师的我,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也深受体会,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也学会了将心比心,这是我更有价值的意外收获。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字浅显易懂,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本文是从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写起,它反映的却是人们的道德思想问题,意在呼唤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将心比心,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所以,我在课前先出示日积月累中孟子的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初步感受尊老爱幼的思想。
接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概括文中两件将心比心的事。意在锻炼孩子的朗读能力和概括故事内容的能力。孩子们这个环节完成的不错。
然后,读中感悟思想,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我先让孩子找出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通过创设情境,分析人物性格,反复朗读并谈感受体会,从而引导孩子揭示本文主题——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并顺势教育孩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让孩子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最后拓展延伸环节,让孩子联系实际,说出生活中将心比心的事,并出示情境,让孩子谈做法,从而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深化了文章主旨。
作业布置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推荐相关文章,让孩子课外阅读《生命的药方》并复述故事,意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写出身边令人感动的事,意在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当然在课堂中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指导朗读方面不是很到位。对学生的评价语不够丰富,激励性不强。以后我会注意这些方面能力的提高,努力打造优质课堂。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2
《将心比心》是一篇很简短的略读课文,文中用两个小事例展现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将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换取他们的真心,这样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自由阅读,同桌,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将自己感动的语句画出来并写出感受,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
同时,因为有一个问题让我困惑:“将心比心”在字典上的解释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替对方着想。但课文中两个例子,(阿姨帮助奶奶开门,是希望自己的母亲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母亲宽容与体贴护士,是希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她那即将当护士的女儿。)给人的.感觉是他们帮助别人是希望别人也能给他们给予帮助。这与我们平常经常所说的帮助别人不求回报有一定的距离。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处理比较恰当而不造成这种误解?所以最后的总结应该定位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上?我个人认为文章虽然讲了两个小故事,涉及到了尊老爱幼,但我们在讲授时不能仅限于文本本身,就将主题定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上,这样的思维方式太局限。会不会在引导上有误?让学生觉得只有老人和孩子是值得将心比心的,而其他年龄段的人是不是就可以不必了呢?所以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角度。
在教学中,由于教学机智不够,出现了很多遗憾。如,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将心比心的事情时,时间不够,不能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出现的突发问题也没有及时的予以回应和纠正。如果能抽更多的时间来解释和引导学生的思路,相信对学生理解“将心比心”会更有帮助。
在教育意义上,我想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一定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作为老师的我,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也深受体会,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也学会了将心比心,这是我更有价值的意外收获。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3
学校安排苏老师呈现的一节和乐课堂展示课,如一场及时的春雨滋润了我干渴的心田,也化解了我心中的疑惑:课堂上如何充分尊重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真正地融入课堂,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呢?
《将心比心》是篇略读课文,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件小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宜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备课、上课时就一直想着该怎么样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导入时,直接点题。
“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单元导读课上我们已经知道了“将心比心”中的两件事,那现在我们就走进这两件事看看其中的奥秘即可。
初读时,要求理出我所经历的两件事。
本以为学生能轻松应对,没想到学生概括两件事情时花的时间比较多,如果是在这个环节能够节省出时间,那么后面就不会省略那么多的内容,显得整堂课很空洞,为什么说在这个环节上时间浪费了太多呢?那是因为学生的语言过于啰嗦,不能抓住要点,这也是学生急待提高的一种学习能力,今后还将加强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再读时,我指导学生试着运用“移情体会”法。
读书时,让学生思考: “如果你是那位阿姨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文中那位被扎针的母亲,你会这样做吗?”针对上述问题与文本对话。在相互交流中,反复读文中人物对话,站在别人的角度为别人想想,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使文章中心深入学生的内心。
结课时,小练笔挤进课堂。
针对这篇课文训练点,那就是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手法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让“将心比心”的思想深入学生的内心,这样学生既得到了“将心比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又锻炼了写作能力,一举两得!但终因时间关系,小练笔没有当堂完成。
本节课得失参半。在未来的道路上,我将“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引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个理念进行下去,践行在我的语文课堂上,让学生真正的从语文课中享受到快乐和幸福。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4
《将心比心》是一片略读课文。是从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写起,它反映的却是人们的道德思想问题,意在呼唤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将心比心,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带着“什么叫将心比心?”这个问题,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受到遇事能推心置腹地想一想,应如何去做。
课文中讲到一位阿姨为老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等老奶奶过去后才松开手,我抓住时机问学生:“她为什么会这样做呢?”问题一提出,平时表现一般的一个学生这样回答:“阿姨的妈妈和这位老奶奶的年龄差不多,她只希望遇到这种情况也有人为她开门,阿姨这样的`目的既能唤起人们多一份关心和一份关爱,又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这位阿姨的一举一动告诉我们什么呢?这位同学接着回答:“说明阿姨心灵纯洁,心地善良,是多么的善解人意、关心他人啊!”与此同时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里,如果在平常的生活中遇事能将心比心,推心置腹地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5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字浅显易懂,所以在教学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本事,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本文是从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写起,它反映的却是人们的'道德思想问题,意在呼唤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将心比心,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所以,我在课前先出示日积月累中孟子的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初步感受尊老爱幼的思想。
之后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资料。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概括文中两件将心比心的事。意在锻炼孩子的朗读本事和概括故事资料的本事。孩子们这个环节完成的不错。
然后,读中感悟思想,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我先让孩子找出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经过创设情境,分析人物性格,反复朗读并谈感受体会,从而引导孩子揭示本文主题——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并顺势教育孩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让孩子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最终拓展延伸环节,让孩子联系实际,说出生活中将心比心的事,并出示情境,让孩子谈做法,从而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深化了文章主旨。
作业布置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推荐相关文章,让孩子课外阅读《生命的药方》并复述故事,意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本事;并写出身边令人感动的事,意在锻炼学生的写作本事。
当然在课堂中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指导朗读方面不是很到位。对学生的评价语不够丰富,激励性不强。以后我会注意这些方面本事的提高,努力打造优质课堂。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6
这篇课文,是从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写起,但它反映的却是人们的思想道德问题,意在呼唤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将心比心,是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理解。我带着这个问题,认真专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遇事能推心置腹地想一想,应该如何去做。
课文中讲到一位老阿姨为老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等老奶奶松开手,“她为什么会这样做呢?”问题一出,平时记性比较差这样回答:阿姨的妈妈和这位老奶奶的.年龄差不多,她只希望遇到这种情况下也有人为她的妈妈开门,阿姨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能唤起人们多一分关心和关爱,二是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这位阿姨平凡的举动和平淡的话语中说明乐神么呢?这位同学接着回答:“说明阿姨心灵纯洁,心地善良,她是多么的善解人意,关心他人啊!”教师要善于引导,与此同时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里,如果在平常的生活中遇事将心比心,推心置腹的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理解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7
这是一篇很简短的小文章,文中用两个小事例展现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将心比心,用自我的真心去换取他们的真心,这样我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本事,用自我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经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到达整体的完整。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
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终的略读课文,我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又引导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简单回顾,并安排课后练笔,使整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我想经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必须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作为教师的我,经过对本文的学习也深受体会,以往我们也做过学生,也明白当学生的辛苦,此刻我们是教师了,站在讲台上的`我们也许只想着如何去教好我们的孩子们,从我们的立场出发告诉他们那样做不对,应当这样。但学生总是喜欢逃离我们的视线,爱和我们玩躲迷藏。所以,让我们也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多点体谅学生,将心比心替他们想想,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的某些错误是正常,能够理解。当我们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后,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那我们教师教得也不至于那么累了,工作起来也就欢乐多了。
一篇简短的课文确让我们师生都懂得如何去为别人着想。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8
学校正在进行作文教学研究,研究的课题是“课堂教学中利用记叙文的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自主习作能力的策略研究”,于是,本次教研组内做课,围绕研究课题,我进行了习作教学的尝试。
本次教研,我教学的内容是仿照8课《将心比心》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学习把内容写具体。
教学的目的是:
1。了解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2。仿照作者的写法,运用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把一个情境中的人物写具体。
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明确目的、分析写法、学生修改习作片段、师生评议、再次修改。
一节课上下来,在这几方面有一些想法:
1、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指导才有实效。提前布置了让学生写片段的练习,我大致看了学生选择的内容后发现,学生选择父母偏心内容比较多,父母溺爱的孩子的内容比较新颖,于是在课堂上打算重点指导这两个内容。当课堂教学时发现,三名学生汇报的都是“家长严厉”这个内容,于是我立即想到,调整教学预设,把原来的话题调整为“反映家长严厉”的内容,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指导语言神态的描写,第二层次指导动作的描写,第三层次进行细节指导、修改。经过这样的调整,发现学生能够深入思考,运用学过的方法修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读写结合训练应该贯穿在每个课堂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个难点,单凭教师的讲解,方法讲得再明白、再透彻,学生不实践,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应该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抓住可练之处,让学生仿写、哪怕仅仅是一个词语、一句话,也要让学生真正的练一练,日积月累,作文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3、学生的语言表达还应继续训练。我班的学生,不善于表达,回答问题想“挤牙膏”,挤一点,出一点,甚至不会回答问题。这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不断训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喜欢表达。
一节课的教学后,教研组内教师以及郎校长的'指导,使我又有了新的想法,思路也更加明确了。
经过深入反思,我发现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还有很多问题不明确。
1、教学目的不明确。我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写人还是写事?8课第二自然段的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事,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把事件写具体。而我的教学目标是仿照作者的写法,运用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把一个情境中的人物写具体。所要达到的目的与文中第二自然段呈现的内容是不合拍的,因此导致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不明确的,因此,教学的内容比较乱。
我想,对教学内容中的环节可这样调整:第二自然段讲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出什么?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你仿照这个方法,把你想写的一件事写具体。把联系的内容定位在“把一件事写具体”。
2、进行写作理论知识的学习,明确记叙文的相关知识,学习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把理论知识加以实践,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设计出清晰的教学思路。
作文课题是一个长期研究的重点内容,通过教师们的研讨,我收获还是很大的,在今后读写结合的研究中,我还会不断研究,使作文教学落到实处。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9
这是一堂有关略读课文的语文教学课,《将心比心》以两个故事串起全文,围绕“将心比心”的主旨展开叙说。为更好地使孩子们通过课文的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的心灵领会。我在这堂课中主要采取让孩子们自主阅读,了解内容以及延伸拓展,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与感悟。
以揭示课题、引入新课式的导入。带着孩子们复习《尊严》一课内容及主旨,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人们的尊重。进而导入我们学习的本篇课文《将心比心》。暗示孩子,这也是一篇描写人类美好品质的文章。这样的略读课文虽不是学期的教学重点,但是这也是提升孩子们课外阅读能力的好材料。为了较好地使整堂教学流畅,我找到了一个突破点——温暖。孩子们自主阅读课文,拿出笔在书上做好批注,找出那些温暖我心的地方。我甚至可以想象到,孩子们找到的词语、段落、句子会是零散的。在前期的备课阶段,这种可以预见的困难摆在了我的面前,如何应对孩子们散乱无章的句子、词语,我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经过组内几位老师指点,我将孩子们可能出现的课堂回答都做了预设,针对每个句子设计了详细的过渡语。这样的方法,以不变应万变,虽然内容纷繁,但是,我相信会让孩子们在阅读课上有更多的自主发言权。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孩子们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们或读或悟,或浅或深,自由表达了自己对课文见解,对将心比心的理解。
这类略读课文让孩子们有拓展空间,升华情感的作用。如何将这种课文的情感升华优势发挥,我想,借助必要的教学媒体手段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教学中,此处的升华设计,我的导入有些突兀了。如果让孩子们根据两个故事,在理解了“将心比心”的.词语意思及运用之后,那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这种情感体验会更深刻些。关注老人,关爱孩子,关注他们这些社会的弱者,伸出双手予以扶助,不正是将心比心吗?试想,这种品质不正在“人”字,一撇一捺简单笔划中有了体现吗?孩子们就“人”字谈到了很多,人的爱心,善良,传递爱等等,这些都是他们在思维层面能领悟到的人之本质。回到文本,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两位平凡的人物,做出感动人心的事情,怎不让我们学习。伴随着舒适,轻缓的钢琴曲,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感悟生活。联系生活中的瞬间,聚焦身边的点滴。此处的说话及谈话,更多的,应该契合城市孩子的实际生活体验,既引导他们善待他人,将心比心,又引导他们关注生活。
“我手写我口”。在课文教学的最后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孩子们经过了上一个环节的口头训练,这个环节的写作让他们有素材可写,有话可写,也自然爱写。只是,在引导的时候,我将写作的范围局限了,自然也约束了孩子们的写作视野。最后,孩子们将自己的写作内容进行分享展示,提升他们的自信,再次进行情感熏陶。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10
文中虽然是从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写起,但反映的却是人们的道德思想问题,意在呼唤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将心比心,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在教学伊始,马上就有同学问我“老师,什么是将心比心?”(我一听,暗喜:学生懂得发问了,这是个好机会!)于是我让学生带着“什么叫将心比心?”这个问题,认真读课文,让学生推心置腹的想一想:如果这事儿是发生在自己身上呢,又该如何做呢?
在学习第一个故事时,当学生讲到“阿姨为老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等老奶奶过去后才松开手”,我抓住时机问学生:“阿姨为什么会这样做呢?”一个学生这样回答:“阿姨的妈妈和这位老奶奶的年龄差不多,她只希望遇到这种情况也有人为她开门。”“这位阿姨的一举一动告诉我们什么呢?”引导学生体会到:阿姨这么做说明了阿姨她心地善良、关心他人,这是尊老爱老的表现!同时阿姨这样的目的既能唤起人们多一份关心和一份关爱,又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从而让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里,如果在平常的生活中遇事能将心比心,推心置腹地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在学习第二个故事时,我让学生细读触发点——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找得很准,并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地扩散深入开来:数数妈妈说的话,几个字,简简单单。请你深入到这个故事中,再去读一读、品一品,你还会觉得简单吗?“再来一次”对这位刚参加实习的护士来说这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吗?普普通通的一位母亲,她为什么能有如此不简单的举动,说出如此不简单的话呢?请联系下文再去体会。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到:透过母亲“平静的眼神”和“轻轻的话语”,可见母亲把那位护士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励她,支持她,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女儿在将来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励。在这样有层次的导学中,学生深层次地感受、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产生“一处传神,境界全出”的境界。
这两个故事都告诉我们同样一个道理:在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学生在具体的感悟中,能够密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比较透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本课后,反思自己,作为老师在与学生相处时,“将心比心”不也显得同样重要吗?曾经我们也做过学生,也知道当学生的辛苦,过去我们也有令老师头疼的时候,也曾对着作业喊累,也有偷懒的时候,当然还少不了犯错……现在我们的角色不同了,是老师了,慢慢的这些经历也就淡忘了,站在讲台上的我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教好我们的孩子们,从我们的立场出发告诉他们那样做不对,应该这样。但学生总是喜欢逃离我们的视线,爱和我们玩躲迷藏。让我们也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多点体谅学生,“将心比心”替他们想想,这个时候会发现其实孩子的某些错误是正常,可以理解。当我们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后,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那我们老师教得也不至于那么累了,工作起来不也就会快乐多了吗。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11
《将心比心》是从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两个小故事写起,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它反映了人们的思想道德问题,目的'在于呼唤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将心比心,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本文是略读课文,适宜让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我采用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主学文思考解答:阿姨有颗怎样的心?从那可以看出?要是你是那位阿姨会怎么做?如果你是文中的那位被扎针的母亲,你会怎样做?如果对那位护士进行责怪,甚至责骂,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学生在这些问题引导下去探究文本,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在讨论中懂得了“ 将心比心” 的道理。在理解的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将心比心的理解。还让学生理解图文后对这位母亲写几句话。整堂课采用多种方法围绕“ 将心比心” 层层深入,既让学生懂得了文题的深刻含义,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和写作的能力。与此同时还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如果在平常的生活中遇事能将心比心,推心置腹地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
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如:教师的激情不够,致使课堂不活跃,学生朗读声音小,影响了教学效果。今后我要以先进教师为榜样,不断改进提高。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12
《将心比心》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组第八课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过一位妇女为我母亲开门和我母亲鼓励护士为自己扎针的两件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小小的两件事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将心比心,尊重老人,关心孩子,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让学生通过文本和人物对话的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同时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从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一、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课前借助工具书理解“将心比心”的含义,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在课堂上孩子们很轻松回答出这个问题。在检查字词部分,我着重强调了“重”“扎”的多音字的读音,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学生概括得既准确又精练,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
二、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
因为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性。如,在学习第一个故事时,我让学生找到让人感动的`语句,自读勾画,抓住阿姨的话是轻轻地说出来的,试着让学生读出轻轻的语气来,体会“一直”“沉重”等词语的含义。学习第二件事时,我让学生细读触发点――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找得很准,并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地扩散深入开来,请你深入到这个故事中,再去读一读、品一品,你还会觉得简单吗?“再来一次”对这位刚参加实习的护士来说这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吗?普普通通的一位母亲,她为什么能有如此不简单的举动,说出如此不简单的话呢?请联系下文再去体会。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到:透过母亲“平静的眼神”和“轻轻的话语”,可见母亲把那位护士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励她,支持她,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女儿在将来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励。在这样有层次的导学中,学生深层次地感受、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产生“一处传神,境界全出”的境界。通过两件事情的学习后,让孩子水到渠成地认识到了文中深刻道理,通过这个道理,我在课堂上延伸了一个课外小阅读,内容是一位母亲在游乐场帮助了一位摔倒的小女孩,在遭受小女孩妈妈的误解后依然微笑面对的故事,这个故事为什么要放在这里,我想是因为面对现在社会热议的现状,给我们的孩子一个思考,面对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我们该怎么做?从而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在课文小练笔的环节,我安排了孩子用“如果……就……”造句,孩子们写的都很好。达到了语言积累运用的目的,但由于课堂机智等问题,课堂还是留下了很多遗憾,由于时间没把握好,阅读材料没有深挖,一带而过,没有使学生畅所欲言,思考的时间不充分等。我想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一定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分宽容和尊重。作为老师的我,通过本文的学习也深受体会,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深受教育,在教育教学中也学会了将心比心,这是我认为更有意义的意外收获。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13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带领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关怀,领悟人与人之间只有带有一颗宽容的心,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地和谐。
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同时由于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因此,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主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感悟这样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但同时由于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理解起来并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这样就使得课文的知识点相对较少,讲解起来容易造成空洞的感觉。因此,我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自读提示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开展。
虽然这篇课文所设计的教学内容不会过于繁杂,但经过梁老师的评课,我觉得我还有以下方面可以进行改进:
一、板书。板书设计一直是我教学设计的弱项,也也许是我平时没有过多注意的原因,所以板书似乎总是过于繁杂,而且我总是试图把课文的主要信息都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明了,更多时候反而造成了累赘。但在这节课上,梁老师提醒我,其实板书也可以板课文的中心句——简单的一个句子,简单明了,让学生更易于理解。
二、多音字的讲解。由于多音字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知识点,同时因为这篇课文出现较多的多音字,因此我花了较多时间进行讲解巩固——先让学生自己做,然后全班对答案,再读。这一环节似乎把课文的知识点巩固了,但花费了较多的教学时间,从而影响了接下来的教学时间。
三、提问题。由于这是一篇课文,虽然我注意了通过提问多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的理解,但是对于自读课文,问题还可以更放手一点,尤其是拓展部分,多给时间学生思考、讨论,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
四、学生注意力——更多地关注学生,是梁老师提醒我的另外一方面。教学毕竟面对的学生,需要兼顾到学生的知识面,也必须兼顾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但也许还是新老师的关系,每当有老师前来听课,我都会特别地紧张,自己的注意力往往更多地专注于自己的教学流程——应该如何使教学流程完整、流畅,所以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学习状态。但是,我想梁老师给我提的醒是非常必要的,毕竟,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14
这是一篇很简短的小文章,文中用两个小事例展现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将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换取他们的真心,这样我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
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我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又引导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简单回顾,并安排课后练笔,使整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我想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一定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作为老师的我,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也深受体会,曾经我们也做过学生,也知道当学生的`辛苦,现在我们是老师了,站在讲台上的我们也许只想着如何去教好我们的孩子们,从我们的立场出发告诉他们那样做不对,应该这样。但学生总是喜欢逃离我们的视线,爱和我们玩躲迷藏。因此,让我们也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多点体谅学生,将心比心替他们想想,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的某些错误是正常,可以理解。当我们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后,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那我们老师教得也不至于那么累了,工作起来也就快乐多了。
一篇简短的课文确让我们师生都懂得如何去为别人着想。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15
《将心比心》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根据本校“美的课堂”的教学流程,我设计了“美的导入”—“美的发现”—“美的升华”三个教学环节。开课伊始,我引用了台湾作家罗兰的一段话,并把这段话变成了一首诗让学生朗读,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朗读激起学习兴趣,并能通过这首诗初步了解“将心比心”的意思。在“美的发现”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自读自学提示,用“—”勾画出学习这课的要求,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紧接着,针对四年级年段目标设计了“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件事情?”这一问题,对学生进行概括主要内容的训练。最后出示了本课的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1、2自然段,在人物描写的语句中,勾画出令你感动的地方,批注你的感受。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整堂课,学生就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自学、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在交流汇报时,主要从人物的语言描写进行体会。如:“这是我的女儿……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让我体会到妈妈想用自己对他人的宽容和鼓励换取他人对自己的宽容和鼓励,妈妈的这种品质让我感动。针对文章的.这一写作特点,我把“美的升华”设计为小练笔:生活中,也一定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请你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来体现人物“将心比心”的品质。想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方法,并能感悟到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
一、成功之处
通过一学期“美的课堂”的教学改革的尝试,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自学、批注、交流、倾听的基本行为习惯已经养成,并逐渐规范。自学时,学生可以做到独立地读、思、勾、批;在小组交流和全班汇报时,能做到分工明确,汇报者有条有理、有理有据,倾听者认真倾听,然后进行补充或质疑。这也正是本堂课的亮点。
二、不足之处与改进措施
竟然是对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那么尝试初期还是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如《将心比心》一课,虽然在开课时我设计了用台湾作家罗兰的话来激趣,但效果并不好。课后进行反思,觉得如果开课时用和学生聊天的方式,和他们分享在我生活中发生的像“将心比心”那样的真实的故事,我想会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容易和学生产生共鸣。这样的“美的导入”正好和“美的升华”相照应,更能为后面的小练笔打好铺垫,岂不是“一箭双雕”。
在“美的发现”这一环节中,针对年段目标设计了概括主要内容,但由于还是停留在“读—思—说”这种传统的方法上,所以导致在“说”的这一环节,大多数学生都扮演的旁听者的角色,如果能变“读—思—说”为“读—思—做(如:用填空的方式概括主要内容)”,那么所有学生都会动起来,成为正在的参与者。在设计自学提示时,由于没能抓住“将心比心”这一主线,而片面的将问题设计为“勾画感动的句子”,所以学生的交流显得有些肤浅、苍白,对“将心比心”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这也导致了学生在“美的升华”的小练笔中,有些无从下手,写出来的东西也缺乏深度。为了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出现同样的问题,我认为在制定自学提示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紧扣文眼。自学提示就围绕文章的题目展开设计。二是自学提示要细化、要有可操作性。如自学提示要让学生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从哪些方面进行批注。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重视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只有让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那么他的理解才会有深度、有广度,最后落到笔上写出来的东西才会有内涵。
课改之路艰辛而又漫长,我会继续在这艰辛而又漫长的课改之路上下求索。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将心比心》的教学反思03-16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03-29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02-09
《将心比心》语文教学反思03-21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15篇04-09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02-18
四年级将心比心教学反思04-09
四年级语文将心比心教学反思03-26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15篇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