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的人口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27 15:29:5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众多的人口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众多的人口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众多的人口教学反思1

  本节难度不大,在七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过世界人口的有关知识,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将本节内容分为四大块:1、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趋势;2、我国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3、我国人口的分布不均的特点;4、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5、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是否应该采取措施使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本节内容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教学:

  1、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以读图分析为主,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深刻的认识到,一定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这样就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灵活教学,这样比较容易吸引学生,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内容图形比较多,而且类型多。

  例如:从人口增长图上可以看出 ,1840年前曲线平缓,人口增长缓慢;1840年后尤其是1949年以后曲线较陡,人口增长速度很快。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安定,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日益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同时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从几方面了解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和庞大的人口总量。

  从而总结出: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带来学生负担。因此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在小组自学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多变的手段,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第一组向第二组学生提问的类似方式展开。最后采用辩论的形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辩论过程中,甲方认为:我国人口东多西少,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应采取措施使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乙方认为:西部大部分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不适宜大量移民,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的素质。

  在辩论过程中,甲方同学说出的观点有特色,他们的论据是人多力量大,如果西部人多了,哪怕每个人种一棵树,种一棵草,积少成多,西部的环境就会好很多。而且东部人多也是有历史基础的,现在科技进步了,过一段时间西部会发展的更快,而提高人口素质决不是短期之内能完成的`。只不过现在东部的人们不愿意去而已。当时听了学生的话,我的心思也活动开了,我觉得他们说的也有道理,甚至比较赞同。有一位同学的观点更有创意,他说:有了人工催雨技术,将来也会有人工催雪融化技术,可以使西北地区高山上的冰雪融化来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甚至可以引北冰洋之水来中国西部,那样,中国的西部前景将一片灿烂。所以甲方认为应采取措施使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整个辩论过程同学们慷慨激昂,有理有据,真让我感慨万千,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知识要学习,不然就无法面对学生了。

众多的人口教学反思2

  这学期地理课程的主要内容为中国地理。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首先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让学生对中国有所了解。这一节则是从人文角度讲述中国人口的现状,主要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增长曲线和人口分布的特点。

  从内容的难度来讲并不大。但要指导学生正确读图、用数据、图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关于人口数量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读课文直接获取信息。同时列举几个世界面积较大的国家的人口数量以此来让学生对人口大国有深刻认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每年新增人口数量约1200万,所以我国在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的平衡方面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对我国把实行

  计划

  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有正确的认识。

  人口分布特点这部分内容通过兰州附近陨石坠落和深圳砖头砸到六个人的笑话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反映出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本节出现了一幅面积和人口的统计图表。首先指导学生读图然后复习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那么怎样让学生牢牢掌握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我们八十七中八年级总人数850人,共有16个班,平均每班有多少人?学生答:850÷16=53。那么人口密度就是每平方千米居住的人口数。

  我感觉学生比第一学期学习世界人口时对人口密度的理解和计算要接受的容易。通过这幅统计图表让学生找一找人口数量最多、最少的'省级单位。找人口密度最大、最小的省级单位。让学生体会到读图的重要性。

  最后展开讨论:能否让东部人口直接迁入西部?由于对我国人口的现状和人口分布特点有所认识,所以学生讨论热烈。特别是有的学生还联系了自然环境、人文特色、风俗习惯等方面。让我对学生能够学好地理学科增强了信心。

众多的人口教学反思3

  谈到本节课的可取之处:我觉得一是利用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辨正唯物主义观念。三是培养了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比较分析的能力。“世界人口比重”,“世界人口排名前5位的国家”,“中国人口数据表”,“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位次”等几个表格的运用,使学生一目了然,直接获得感官上的刺激,增强了记忆力并加深了学习效果。让学生根据“中国人口数据表”绘制出我国人口的增长曲线,学生在亲自动手绘制的过程中摸索和感受到了我国人口在建国后增长非常迅速的状况,从而引出对原因的思考。

  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我能适时地指出学生中出现的偏激和反面情绪,增强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的教育。在最后环节上由于时间还充裕,所以我灵机一动,让学生设计宣传计划生育的广告语。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一些教学规律;比如说教法上还应再放开一些,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去思考。在知识点上还应把重点和难点的内容再突出一些。在组织教学方面有时幽默也是很好的处理问题的办法。本节课不尽人意的地方就是知识容量还不够大,应该掌握好时间分配的基础上加大课堂的知识容量。

  上了这节课,越发地发现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问题很多,联想面很广,想的东西也复杂了,也有深度了,这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词的严谨性。

  在辩论过程中,不同组的同学说出的观点有各有特色,他们的.论据是人多力量大,如果西部人多了,哪怕每个人种一棵树,种一棵草,积少成多,西部的环境就会好很多。而且东部人多也是有历史基础的,现在科技进步了,过一段时间西部发展得更快,而提高人口素质决不是短期之内能完成的。只不过现在东部的人们不愿意去而已。当时听了学生的话,我的心思也活动开了,我觉得他们说的也有道理,甚至比较赞同。有一位同学的观点更有创意,他说:有了人工催雨技术,将来也会有人工催雪融化技术,可以使西北地区高山上的冰雪融化来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甚至可以引北冰洋之水来中国西部,那么中国的西部前景将一片灿烂。所以一方认为应采取措施使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整个辩论过程同学们慷慨激昂,有理有据,真让我感慨万千,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知识要学习,不然就无法面对学生了。

众多的人口教学反思4

  本节课重视情境的创设,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单位,通过教师的“导学”,要求学生按照探究的规律,获得探究结论,实现了学生间智慧的共享;通过学习资源的补充,学生紧密的联系生活,让学生学习身边有用的地理;要求学生通过图表获取地理信息,凸显地理学科特色;形成知识的链接,体现了教师建构知识系统的思想。

  教过这一节课后我的感想也很多,课程改革中的学生在变,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更要变,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互学”,难点和疑点教师进行“导学”。新的课程需要教师在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多方面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加强文化修养,除了本专业扎实的知识外更要有多方面的才能,不但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敏捷的思维,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因势利导,使其燃烧发光,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地思考我们的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增强学生主动探求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规律,联系实际安排,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给学生创造多说,多练,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积极“互学”,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增强社会生存能力。这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改变学生地理学习方式”的新课改理念。

众多的人口教学反思5

  在备课时,我首先认真地研究了教学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初二学生心智特征和对人口问题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初步具备读图、析图能力,我确立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将本课我设计成探究活动比赛课。课后对教学各个环节认真思考后进行如下反思:

  一、教学三维目标的完成情况反思

  1、知识与技能目标完成得好。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设计好活动,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究,老师作指导,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六个活动课堂完成得很顺利。通过活动学生培养学生的读图、计算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图表、数据、文字材料等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活动学生也知道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由此带来的人口问题,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了我国的人口政策。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图,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还进行了知识拓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基本落实,但还存在对一些学困生关注度不够的现象,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不到位。对于有难度的问题,我设计合作探究,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帮助。但自主探究的环节,尽管是一些相对容易的问题,但是由于本节课是小组比赛,学生抢答积分,当个别基础较差的同学由于方法可能不熟练,当他们的思考或计算还没有结果时,头脑灵活,课上积极活跃的同学已说出答案了。作为老师授课的主体是全体同学,影响了授课的全面性,造成这种对学困生照顾不周的现象,我课后一定要跟进辅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不是一节课就能完全实现。(如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关注人口问题,养成正确的人口观。对我国的人口形势形成强烈的忧患意识。让学生知道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高尚情操等。)它是一种情感、一种价值观,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老师应在以后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向学生渗透,应长期坚持、持之以恒。

  二、教法反思

  1、本节课教法成功之处在于:

  (1)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初二生年龄特点,本节课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讨论、小组交流与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本节课我设计成探究活动比赛课,精心设计了6个探究活动比赛,整个教学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以小组比赛为形式,符合学生的心智特点,可以使学生不迷信权威、教师、书本,调动起学生探究、获取的心理。学生合作竞争意识强,以小组为单位计算成绩,也满足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氛围融洽而热烈。

  (2)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逻辑性强。运用了大量的地图信息,以图导学,大胆创新。关于中国人口增长折线图,采用老师提出任务,组织学生先按照老师设计的问题合作探究,读图分析,(中国人口多且增长快,为什么?怎么办?)再难度升级,老师屏幕显示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没有设计任何问题去导图,而是让学生发现图中的地理信息,(如中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循序渐进,深度挖掘教材,让学生大胆提出疑问,人口为什么东多西少,能不能大量迁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分析人口能不能东部大量向西部迁移,教师在本节课中所起到的组织、引导作用不只停留在让学生从直观的地图、地理图片、地理图表等实物看问题,还从内在的因果关系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学会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师生共同探究,并能学以致用,整个教学既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注重了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的培养,符合地理课教学特征和突显新课标的理念。让学生自由提问,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积极的开动脑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注重国情国策的教育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挖掘素材,使学生意识到我国人口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实现情感价值的提升。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基本国策,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认识国情教育的意义;并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高尚情操。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培养小组团结协作的能力,构建民主和谐、平等参与的师生关系

  (4)从新课导入到最后一个探究活动及课外作业的布置都始终贯彻了从从生活走向地理,从地理走向生活的理念。我采取精心制作的电子相册《走近生活》引入新课,收集了各种人多的生活场景,第一张图片从新生儿开始,最后一张图片定格为北区中学同学,学生觉得一切是那么熟悉,从身边的地理入手,从生活走向地理。当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了清楚的理解时,最后的探究活动设计为关注广东省的人口变化和中山市的人口情况,学以致用,课外作业让学生宣传并设计划生育的广告,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地理走向生活,拉近课堂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将课堂所学的地理知识、技能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培养学生关注身边地理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同时试图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整个教学渗透新课标理念。贯彻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和“生活”中的地理的理念。

  (5)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在往届学生的教学中,我都觉得让学生上课计算人口密度太浪费时间,我都布置学生下课完成,长此以往,我发现学生在以后的考查中,大多数同学的计算能力都很差,所以我们上课还是应多注意方法的训练导和计算能力的培养。这节课我花了近5分钟时间计算人口密度,还有一个目的,让同学感知人口密度的差异,来推测人口分布的情况,强化知识:一个地方人口分布的稀疏或稠密用人口密度来表示。

  三、存在的问题:

  (1)由于这节课的我对教材拓展较多,如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和人口国策的理解部分,人口密度计算部分、人口为什么分布不均匀以及这种分布有什么影响部分、学以致用、关注家乡人口变化部分等,课程容量大,某些部分处理得过于粗糙,如我在讲计划生育这一人口国策时,我预设了课堂生成,想现场调查班级学生家庭兄弟姐妹情况,以此来分析计划生育在一些地区由于生产力水平低、封建迷信思想、养老制度不健全等落实还有阻力,同时号召学生向身边的人宣传计划生育的人口国策,但由于课堂时间紧张,我改变了计划,没有实施这个环节,学生对宣传计划生育的重要性理解得不够深层次。

  (2)关于人口分布东多西少我引用了一个普通的资料,学生听后只是觉得愕然。后来我发现有更好的故事:如兰州附近陨石坠落和深圳砖头砸到六个人的笑话,西部女儿接任爸爸当村长的故事(因为村里只有父女两人)的故事,可以让课堂更风趣、更幽默点,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印象更深刻点。一节好课,要从每个细节去把握,细到每一个资料的筛选。

  (3)在教法上还应再放开一些,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去发挥、去动力手。教学设计初,本想让学生上课动手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折线图,因为怕学生个体差异,怕时间不够,只能将此活动作为课后练习去实施,老师一定要跟进学生的课后反馈情况,再做有效辅导。

  四、教学启示

  (1)这种探究活动比赛课确实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传统老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增加了趣味性、刺激性和研讨性,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放手给学生。

  (2)能不讲的就不讲,教师要敢于走下讲台,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发挥好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3)“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在平时教学中多运用,注意培养学生发现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同时注意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等多回答问题的机会。

  (4)地理课一定要落实新课程目标中让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样学生才能有兴趣。

  老师们评课

  本节课老师制作了电子相册《走近生活》,引入新课新颖。老师教态自然,富有热情,精神饱满,语言富有感染力,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采用探究活动比赛课, 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采用了灵活运用了小组探究、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等多种崭新的教学方式,在很好的教授了知识的基础上,锻炼了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整节课思路清晰,逻辑性较强,课堂上充满了趣味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整节课通过六大探究活动比赛把学习内容展开,可以说设计巧妙,课堂师生氛围融洽面热烈,老师一节课围绕着地图来展开,以图导学,注重培养了学生阅读地理信息、发现和处理地理等各方面的基本技能。六大探究活动,老师提出任务之后,让学生去自主或合作探究学生,老师只作引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意愿,同学们在相互协作,积极主动的参与中领会教材内容,牢固掌握了新学的地理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和情感意识,既使学生在一种生动、民主、融洽、快乐的氛围中畅所欲言,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新颖的导入到课外作业的布置,贯彻了从生活走向地理到地理走向生活的理念。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有用”的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