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西门豹》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门豹》教学反思1
《西门豹》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这篇课文的篇幅虽然比较长,但是文章有一条明确的主线,那就是西门豹调查——除害——开渠。重点是西门豹是调查和除害的过程,如果掌握了这两点,那么学生也就掌握了整篇课文。我的要求是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所以理解这条主线就成了我上课的一个重点。
本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大量运用人物对话,展开情节,表现人物。因此让学生充分体会人物对话是他们理解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重要途径。课文的.对话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以对话反映故事内容。
西门豹刚到邺时,看到土地荒废,人烟稀少,人民生活十分困难,于是进行调查。他找了一位老大爷,通过他的“四问”与老大爷的“回答”,简单明了的知道了当地穷困的主要原因。
以上内容集中在1—8自然段,在讲解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己通过读课文概况西门豹的“四问”;然后根据老大爷的回答,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问题的答案。我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如果他们是西门豹,看到当地人民的穷苦生活,他们会怎么做。通过角色体验,让他们加深印象并初步思考如何改善这个局面。
2、以对话表现人物机智。
让学生仔细品读课文第9自然段西门豹的话语,然后体会他话语下面的潜台词。
他说:“河伯真灵啊”!真的是相信河伯的灵验吗?真的是赏识给河伯娶妻的有用吗?
不是的,他实际上是欲擒故纵。
他说:“我也送新娘”。真的是去参与给河伯办喜事吗?不是的。他要借送新娘惩办巫婆和官绅的计划早就想好了。这样说,只是为了不打草惊蛇。
西门豹的这些话语都表现了人物的机巧和智慧,需要学生仔细、反复体会。
3、以对话揭示矛盾斗争。
“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西门豹借口新娘不漂亮,以再选新娘为理由,让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让卫士把巫婆扔进漳河里。
“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接着,西门豹又借口让官绅头子去催一下巫婆,又把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
“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
“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他并没有直接戳穿坏人的骗局,而是用既幽默又客气的话语,采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他为什么这么做呢?主要目的是为了揭穿巫婆和官绅们的骗局,进而教育当地的百姓,这是本课讲解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
西门豹和巫婆及官绅们的对话及行动都是在当地老百姓在场的情况下进行的,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给老百姓们看的。
既然当初是巫婆说河伯是漳河的神,每年都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媳妇,否则漳河就会发大水,淹掉老百姓的田地;当地的官绅也出面给河伯办喜事。西门豹就顺水推舟的假装真的相信真有河伯,而且巫婆及官绅和河伯的关系也很熟,让他们去和河伯说一声也很合适。所以,把巫婆及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如果他们能安全返回,说明真的有河伯;如果他们都没有回来,那么他们先前所说的河伯娶媳妇都是骗人的,迷信自然破除了。
“老百姓最后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老百姓得到了教育,巫婆及官绅等一干坏人也到了应有的惩处。
通过品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学生们基本都理解了课文内容。本来,我还想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来演一下这个故事,那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深一步。但是因为时间有限而没有演成。这是一个遗憾,希望有机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再进一步完善。
《西门豹》教学反思2
一、教材简说
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划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课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先写了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后,通过调查研究,弄清这里贫穷的原因;随后重点写了西门豹是怎样巧妙破除迷信的;最后略写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运用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二是使学生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是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难点是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二、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管理、田地、人烟稀少、老百姓、眼睁睁、旱灾、迎接、徒弟、扑腾、提心吊胆、渠道、灌溉、收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三、教学建议
1、会认的字,可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淌”(后鼻音);会写的字,注意区别形近字,如“淹”与“掩”、“官”与“管”、“旱”与“早”,注意“淹、渠、灌、溉”中三点水在田字格的不同位置。
2、理清课文思路,把握主要内容。西门豹治邺的事迹,表现在三个方面:调查→除害→开渠。如果按照故事情节发展变化,可分为:故事发生(邺地田园荒芜、人烟稀少)→故事发展(调查原因、掌握证据)→故事高潮(严办首犯、为民除害)→故事结局(兴修水利、改变面貌)。课文大量运用人物对话,展开情节,表现人物。因此,分析体会人物对话是理解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重要途径。课文的对话主要有如下特点:
(1)以对话反映故事内容。西门豹初到邺地,看到土地荒废,民不聊生,于是进行调查。文章妙在没有细致描写西门豹怎样查看,怎样专访,怎样研究,只用他的“四问”与老大爷的“回答”来反映,省却了许多烦琐的叙述交代,显得干净利落,真实可信。
(2)以对话表现人物机智。西门豹弄清了邺地田荒人少的原因后,说道“河伯还真灵啊”!表面上似乎相信,似乎赏识,实际上是欲擒故纵。“我也送新娘”,一语双关,他要借送新娘惩办首犯的计划已然成竹在胸,这样说只是防止过早泄露,避免打草惊蛇而已。如此话语,无不表现了人物的机巧和智慧,这是对话的妙处。
(3)以对话揭示矛盾斗争。到了送新娘的日子,西门豹借口新娘不漂亮,“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麻烦你去催一催”,他不直接戳穿坏人骗局,而是用既幽默又客气的话语,采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惩治了邪恶,教育了百姓。
3、通过大胆提问,以问题的探究来把握课文内容也是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几个能整合课文内容,思考价值比较大的问题共同讨论、探究。比如,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可明确以下几点:
(1)从课文第一部分可看出西门豹是一个善于调查研究的人,他精心选择调查对象,问得也很巧。
(2)从课文的主要部分可看出西门豹是一个有智慧、讲策略的人。当西门豹从老大爷那里了解到真实情况后,他并没有马上揭穿事情的真相,也没有立刻采取措施,反而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这一番话,表面看来仿佛是西门豹对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一事表示赞同,而实际上西门豹此时早已识破巫婆、官绅愚弄百姓、骗取钱财的那一套,并且想好了将计就计、揭穿骗局的一整套方案。这足以说明西门豹智慧过人。如果有时间,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西门豹罢官的故事,增加对西门豹的了解。又比如,为什么西门豹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骗局,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而去参加河伯的婚礼呢?这个问题,是课文难点所在。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起来。为以后兴修水利打下坚实基础。4?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应在重点理解课文的第二部分的基础上完成。这一部分生动地记叙了西门豹是怎样一步步地实施揭穿骗局、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策略的。巧妙之一,安排周密。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这样一方面可以以姑娘不漂亮、河伯不满意为由先救下姑娘。巧妙之二,不动声色。西门豹假装客气,以“麻烦”巫婆向河伯通报情况为借口,将巫婆投进漳河。巧妙之三,假戏真做。西门豹以巫婆久久不归、麻烦官绅头子催一催为借口,将官绅头子投进漳河;以巫婆和官绅很久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为借口,又要把官绅们扔下漳河;官绅们跪下磕头求饶,西门豹并没有立刻放过他们,而是说“再等一会儿”(这“一会儿”对官绅们的震慑可想而知);过了一会儿,西门豹才让官绅们起来,并让他们回去。(这时西门豹知道官绅们是彻底被制服了,达到了破除迷信,教育老百姓的目的。)巧妙之四,讲究策略,区别对待。在这一连串的过程中,西门豹胸有成竹、不露声色地实施了惩治恶人、教育百姓、破除迷信的预定计划,表现了他的过人的智慧和谋略。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惩治巫婆、官绅头子的办法很巧妙,但是不是唯一的办法。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办法吗?这样,可以引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5、进行角色表演。课文第二部分故事
《西门豹》教学反思3
《西门豹》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味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课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顺序,先写了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后,通过调查研究,弄清这里贫穷的原因;随后重点写了西门豹是怎样巧妙破除迷信的;最后略写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课文大量运用人物对话,展开情节,表现人物,因此,我紧紧抓住分析体会人物对话,激发学生想象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而感受人物的特点及品质。
首先,对话了解表达需要。当西门豹刚来到邺地,看到土地荒芜,民不聊生,进行调查时。请学生读“四问四答”,看看这些问答和其他课文中的问答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很快就知道,西门豹和老大爷之间的四问四答没有繁琐的叙述交代,而是干净利落,直入主题,显得真实可信。这让学生也明白为了简单明了的叙述是表达的需要,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需要详尽生动的叙述。
其次,对话激发学生想象
一、西门豹弄清了邺地田荒人少的原因后,说“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河伯这么说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西门豹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学生走入西门豹的内心世界。学生有的说:“这么说巫婆和官绅就会以为西门豹也是支持他们的,为了降低巫婆和官绅们的警惕性。”有的说:“其实他是想等到那一天好好地惩罚巫婆和官绅。”有的说:“他不想过早把自己的计划泄露出去,免得打草惊蛇。”
二、”西门豹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这句话让学生边读边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很快明白:西门豹并不是真的要为河伯重新选媳妇,只是以让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为借口,把巫婆投入漳河,从而达到破除迷信,教育群众,惩治巫婆的目的。紧接着充分利用书本插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巫婆当时的神态、动作,想象巫婆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学生仔细看图,同桌交流,有的学生说:“巫婆慌乱极了,嘴张得大大的,好像在说:‘大人饶命,大人饶命……’”有的.说:“巫婆手伸得长长的,似乎想抓到一棵救命草。”……通过想象,使学生明白西门豹聪明过人,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地惩治了邪恶,为老百姓报了仇,出了气。同时也让学生想象,当时的老百姓会怎么想呢?学生想象“为什么巫婆这么害怕见河伯?”“她难道回不来了吗?”“她为河伯办事,为什么要这么害怕呢?”
三、”西门豹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这句话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就会懂得西门豹并不是真的在等巫婆回来,而是做样子给官绅们和围观的百姓看。提出问题:围观的群众会有怎样表现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有的学生说:“啊?他们这么怕,是不是有诈?”有的学生说:“哎呀,我的孩子啊,可怜的孩子啊,你死的太冤了……”有的说:“看来巫婆是假的,太坑人了……
通过对话想象,学生很自然感悟到了一个胸有成竹、不露声色实施诚挚恶人、教育百姓、破除迷信的地方官形象。
《西门豹》教学反思4
《西门豹》讲述的是西门豹这个人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惩治贪官巫婆、造福百姓的故事。故事内容十分精彩有趣,结局也是大快人心,是一篇引人入胜的课文。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方法及他的办法好在哪里,学习运用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受到教育。而作者在叙述这一重点、难点时,是通过西门豹惩治巫婆、惩治官绅头子、惩治官绅们的言行来突出的。因此,教学《西门豹》时,我紧紧抓住“三惩”,并有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西门豹》这篇课文很长,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只有抓住重难点,敢于取舍、长文短教才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对教材和学生进行深入研究,确定把西门豹是怎样利用送新娘的办法破除迷信的这部分做为重点,并以西门豹的言行为研究重点,引导学生读一读来深入理解,体会西门豹办法的巧妙。从而感悟到西门豹在破除迷信的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机智。其次本文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惩办巫婆和教训官绅是主要部分。
成功之处
1、我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学字词,自己划分段落,学生积极投入到自学活动中,效果不错。
2、我还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尤其是对话部分阅读,通过对话分角色朗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堂气氛非常积极。
不足之处:
我运用视频播放的方法讲学生代入到故事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自我感悟的表达,只是学生过于沉浸于视频中,不容易尽快进入后边的教学环节。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积极推进类文阅读,拓宽学生视野,还要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想象。
《西门豹》教学反思5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当是一个被动理解知识的过程,而应当是一个根据自我的体验,用自我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究,发现,再创造有关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本事对促进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阅读教学为习作教学服务,即读写结合,是现今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最广泛的一个教学原则。可是我发现,在学生的习作中能够借鉴在课文阅读中作者的'写作方法并不多见。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在课上悉心传授的知识和方法都是教师主动而很负职责地传授给学生的,学生缺少自我发现,探究的过程,学习效率不高是正常的。往往越勤快的教师,学生的主动性越差,学习效果越不好。
我在教学《西门豹》一课中,在分析作者用词的准确方面做了如下的尝试。我一改以往主动告知学生课文中哪里作者写得好,好在哪里。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文中写西门豹先是把巫婆投进了漳河。之后又把官绅的头子也投进了漳河。看到了巫婆和官绅头子的下场。最终作者用了这样的几个词描述众官绅: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磕头求饶,头磕破了,直淌血。我这样问学生:“从这几个词能看出官绅们的心态吗?”
“官绅们很害怕!”
“是啊!这些词都能表现出官绅们当时异常害怕。要是把这些词语的位置颠倒一下是不是也能够呀?反正都是害怕,行吗?”
“行!”几个学生脱口而出。
片刻过后,几个平时成绩优秀的孩子举起了手:“教师,不能颠倒位置。”
“同学们自我读一读这些描述官绅的句子,体会一下这些词语运用的精妙。”经过反复的品读,孩子们最终明白作者用词的准确。这几个词语循序渐进地反映出官绅们恐惧心理的加深。
叶圣陶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到达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到达用不着"教"。怎样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我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
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怎样使学生自我主动探究并深刻领悟到作者的遣词造句的精巧呢?教师不仅仅要在备课中仔细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更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和分析文本中看不见的语言魅力。
《西门豹》教学反思6
课堂上自己和学生一样,总是匆匆忙忙,草草收兵。今天早上第一节课,我和乙班的学生一起学习《西门豹》一课,这一课故事性较强,孩子们学习的兴致很高。在初读课文中,我仔细地检查了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了其中部分字的读音,练习读了几遍课文后,孩子们一起扫清了词语理解方面的障碍。接下来,便进入到了每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与教师共同解决问题。(这是近一年来我和学生每节课快结束时必须进行的程序,由我和个别同学提出问题,让全班其他同学共同来解决)我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有关课文内容理解方面的:西门豹和老大爷进行了几次谈话?我原本想孩子们会很容易解决的,可我放眼一看教室里的情况,禁不住心里一颤:只有一个孩子举手,这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我担心个别同学没注意听讲,于是又把问题重复了一遍,两分钟后事实还是不尽人意,只有三个孩子胆怯地竖直了胳膊,从他们疑惑的眼晴里,我读懂了其实他们个个心里虚得很。我的思维在激烈地活跃着,猛然间,我醒悟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我,因为我说错了一个概念,所提的这个问题中不能说谈话,应该是对话。于是我又向孩子们解释道:一问一答算是一次对话,现在你再认真地看一看课文,到底西门豹与老大爷进行了几次对话?这样一来,孩子们便纷纷地举起了手。顿时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时,下课铃响了。
走出教室,我的脑子一刻也没有停歇,因为下一节是甲班的课,我不能让这样的尴尬再次出现。镇定思绪后,我胸有成竹地走进了甲班的教室,在不同的学生面前,我汲取了上节课的教训,同样的环节中我问学生:西门豹与老大爷进行了几次对话?话音刚落,不到10秒钟的时间里,孩子们纷纷举起了手,随之洋溢在我心头的是无尽的喜悦。接下来我又问学生:你们说这个问题还能怎样问?孩子们灵活地总结了:
1、西门豹向老大爷请教了几个问题?
2、西门豹向老大爷请教了几次?
再次走出教室,我既惭愧又自豪。惭愧的是由于我的疏忽,给全班的孩子造成了误会;自豪的是变换发问后,孩子们的思维灵活了,课堂上也体现了新课改。由此,我想到了雕刻家在创作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一丝不苟,那种精雕细琢的心境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
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课堂上我们的语言必须是准确,否则影响的将是一群孩子。我们不能单纯地追求一节公开课或观摩课上精心准备的斟字酌句,更重要的是要锤炼每节课上乃至与学生点滴交流中的语言。
《西门豹》教学反思7
《西门豹》一文通过写战国时候,西门豹治理邺这个地方,运用了将计就计的方法,和群众一起破除了迷信,惩治了恶人,教育了老百姓,率领老百姓开凿水渠,从此年年都得到了好收成的故事。赞颂西门豹聪明过人,除暴安良、尊重科学的品质。
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西门豹来到邺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找来当地的老大爷了解情况,摸清底细,知道这是由于当地的官绅和巫婆给河伯娶媳妇给闹的;第二部分讲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了巫婆和官绅,让当地的老百姓受到教育;第三部分讲西门豹兴修水利,为民着想。整篇文章曲折迂回,情节吸引,学生感兴趣。
第一次在三班上第二课时时,由于在教学设计方面没有设计好,因而教学的效果不好,课堂比较乱。特别是让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学生的分工不明确,表演的语言、表情均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加上在课堂要求学生即兴表演,难度比较大。因而,我改变了教学设计。把表演课本剧放在课后进行,课堂上只作表演课本剧的指导,用课外活动课进行课本剧的表演。课堂上,学生都知道,要表演好课本剧,就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表情以及人物的语言。在课外活动课上,学生的表演还是很有趣的。这样,课后的.习题“表演”就迎刃而解了。
《西门豹》这一课文比较简单,学生通过朗读基本上都能解决课本的问题,但本班的学生朗读技能比较弱,在教学过程中,我吸取上节课的不足,把指导朗读作为这节课的重点之一,通过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的教学不外乎是听说读写,这节课学生都能通过读西门豹的语言来体会到西门豹的智慧过人,谋略出众。
《西门豹》教学反思8
《西门豹》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故事情节主要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的,描写比较具有趣味性。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依据教材内容,提出了几个值得探究的问题,然后把学生分成三个合作小组,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小组集体的智慧,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兴趣高,而且还有竞争性。
一、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的学习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后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2、他是怎样弄清楚的这种情景发生原因的?
3、他想了一个什么妙计来解决?
4、你觉得西门豹这个计策好不好?你觉得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5、用你积累的几个简短的四字词语把故事情节概括出来?
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通过读书,很快就可以找到答案。在用四字词语概括故事情节时,各个小组不尽相同。但是大致内容还是抓住了。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我进行筛选和提炼,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能够更准确的描述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
(一)调查访问,了解情况,心中有数。
(二)惩治官绅 ,将计就计,教育百姓。
(三)兴修水利,提倡科学,农业丰收。
在学生理清了课文的思路后,再引导学生来细细品味故事的精彩片段,感受西门豹的聪明才智,就很轻松自如了。
二、抓住重点对话,品味精彩片段。
课文几乎是以人物对话形式把故事讲出来的,这样使文章显得干净利落,真实可信。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我主要让学生抓住西门豹在了解邺这个地方的情况后说的几句话,来进行朗读体会。
(1)“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2)“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3)“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4)“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5)“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
(6)“好吧,再等一会。”
(7)“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学生找出这几句话后,在小组里根据自己的朗读水平和习惯反复读.读出感觉来,读出味道来,并把各自对人物的内心体会告诉大家,然后再和伙伴进行表演。学生在彼此的表演中,体会出了河伯娶媳妇是一种愚弄老百姓的做法,从而明白西门豹这样做的妙处。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使我体会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集体的智慧和个性化的体验与合作探究之间做到相辅相成的重要性。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回顾全文,评价人物。
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后,再来对西门豹这个人物进行一下评价,学生就能够借助以前学过的与人有关的'文章,在小组里,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说出了西门豹是个足智多谋,敢于破除迷信,倡导科学,一心为老百姓着想的好官。
学生在小组里完成这几个环节的学习后,再在班上进行汇报,这样全班同学的智慧集于一起,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就能够很快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课堂教学来看,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很乐于接受,而且学习兴趣也很浓,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
1、多数学生在小组里能够认真学习,但是也有个别学生根本在看热闹,并没有参与到与大家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去。
2、小组学习花的时间较多,在班上展示汇报时间显得不够。
3、有些精炼的词语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才会说出来,说明学生的词语积累较贫乏。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多考虑学生的思维,不断完善教学设计。
《西门豹》教学反思9
《西门豹》是精读课文,主要讲了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破除迷信,兴修水利,使这里年年得到好收成。
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活动的经过。而作者在叙述这一重点,难点时,是通过西门豹惩治巫婆,惩治官绅头子,惩治官绅们来突出的。因此,教学《西门豹》时,紧紧抓住“三惩”,并有机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展开想象,收到良好的效果。
“给河伯娶媳妇”这个主意是巫婆想出来的,故而惩治巫婆是西门豹治理邺要走的第一步妙棋。教学时,抓住“西门豹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这句话让学生边读边注意带点词语,并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不难明白:西门豹并不是真的要为河伯重新选媳妇,只是以让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为借口,把巫婆投入漳河,从而达到破除迷信,教育群众,惩治巫婆的目的。
在教学惩治官绅头子这一部分内容时,我抓住“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这句话要求学生注意带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就会懂得西门豹并不是真的在等巫婆回来,而是做样子给官绅们和围观的百姓看。西门豹叫官绅头子去催巫婆回来只是为了找借口把官绅头子也投进漳河,达到惩治邪恶的目的。接着提出问题:围观的群众表现怎样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有的学生说:“老百姓会质问官绅们,漳河里真有河神吗?”有的学生说:“老百姓在交头接耳,他们似乎明白了什么……”
当西门豹杀一儆百,官绅们吓得丑态百出:教学这一部分时,首先让学生读读课文中的内容,并要求划出描写官绅们极度恐惧的词、句。学生们能很快找出“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等。我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官绅们如此害怕?围观的老百姓都明白了什么?有的学生说:“那些官绅们之所以害怕,是因为他们明白,用‘河伯娶媳妇’这种骗钱害人的把戏被戳穿了,他们活不成了。”有的学生说:“官绅们看到他们的头子被投进漳河里,下边该轮到他们了,个个吓得没了魂。”这时我进一步追问:这时的老百姓会怎么认为呢?有的学生说:“老百姓会想,哪有什么河神啊,都是这些巫婆官绅们编出来骗人的,害得我们家破人亡,他们一个个发了财,应该让他们受到惩罚,把钱还给老百姓。”有的学生说:“要不是西门豹来做官,还不知道要害多少人家的女儿,西门豹真是一个为民办实事的好官。”可见只要教师稍一启发,学生想象的翅膀就都展开了,并且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
《西门豹》教学反思10
以上教学片段,学生的表演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很有表演的天份。他们有潜在的能力。我们不能低估他们的能力。对课文的理解也很深刻。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教师成为活动的组织策划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孩子们碰撞出来的是智慧的火花,课堂上充满的是自主学习的动人情景。教师不断分享学生思维碰撞的快乐。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表演,抒发对课文的感悟。学生演得尽心、投入。学生的思考,探究,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
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悟。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感悟。教学中教师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书的实践中“学会读书”,这是为孩子们的明天着想
让我们为孩子们的发展“构建智慧”, 让学生在读书、对话、感受中显本领。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引导下的语文教学还有许多东西要我们去探究,去实践……
《西门豹》教学反思11
《西门豹》是一篇颇具戏剧性的历史题材课文。课文写了战国时期,西门豹管理邺地时,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惩治巫婆、官绅头子、兴修水利的事,歌颂了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造福的业绩。
上完课后感受颇多。这堂课有自己比较满意之处:教学重点能够把握,后半堂课气氛比较热烈,学生对第二段的想象丰富而合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遗憾:在讨论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办法妙在哪里时,费了很大的'周折!这与学生的知识面,概括能力有直接的关系。
《西门豹》教学反思12
上完《西门豹》这一课,自以为抓住了人物言行品悟了“巧妙”,亲历了文本,也感受了西门豹的聪明才智,用语之巧妙,从而吸纳了那种言外之意话中有话的语言魅力。可作业批下来,实感孩子们联系上下文完整地回答问题组织语言的能力欠缺,细想正是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这一语言训练。
课后有这样一问题: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问了哪几个问题?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从文本中找找划划,同学们找得准,说得也头头是道,以为学生真正意义上懂了。可书面作业时,要求用简要的话写下来,好多同学是这样写的:
1、西门豹问老大爷是怎么回事?
2、这话是谁说的?
3、新娘是哪儿来的?
4、那么漳河发过大水没有?
看了同学们的这些答案,我觉得不满意。诚然,在课文阅读中,同学们因为联系了上下文,直接划找出来是可以的。但是在练习中,是脱离了文本,这样的回答,就不够明确了。这使我想起,在教学过程中,我只是简单地处理了这些,没能从语言文字的训练角度,让孩子们说说。比如第一个问题:西门豹问老大爷是怎么回事?(什么怎么回事?)文中就有一句话:“西门豹到了那里,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找了位老大爷,问他是怎么回事。”就可以对这句话进行提炼概括训练:西门豹问老大爷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是怎么回事?也可以想象一下西门豹会怎么问,你来问一问。这样对于第一个问题就可以进行概括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以及进行完整明确的说话训练。而对于第二个问题:“这话是谁说的?”脱离了文本,也就显得不明确了,到底是什么话呢?可以抓住“这”,进行联系上下文的语言组织训练。上文有老大爷说的话:“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河伯是漳河的神,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要是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全淹了。”这里就有“这话”的内容,可引导点拨学生把“这话”(什么话)用简洁的语言说清楚:不给河伯娶媳妇,漳河就要发大水。
批改了学生练习后,我又花了点时间重新弥补我课堂的缺憾,感觉效果很好,学生兴趣盎然。我也从中感受到自己对学生的能力还是把握不太明确,没能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地进行语言训练。实感语文教学始终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
《西门豹》教学反思13
课文讲的是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道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重点叙述了西门豹破除迷信,将计就计惩罚坏人的事。文章主要运用人物的语言刻画出人物形象,表现了西门豹惩凶除害的决心和大智大勇,让学生受到尊重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活动的经过。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彻底扬弃了情节分析。情节分析已为现代教法所不取,但是如何从语言文字角度去教课文,却颇有难度。我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为纲,自主感悟人物语言为目,正确了解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感知顺序,用一个发散式的探索提问,涵盖全文,组织起科学的教学程序,简单地突破了感悟“语中有话”的难点,然后顺势拓展。这样便从课文中跳出来,站在语文的广度、高度上来把握教学策略,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
2、综合训练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教学中读、写能力得到了主动的发展,例如分段这项目,我把它巧妙地镶嵌在编剧本时场次确定的问题上;把“读——说——读”紧密地反复结合在一起训练。感悟西门豹的'话中之话,必得读,而读出其语气,演得逼真又得透过说来暴露思维过程。最后的情趣作文又把听、说、读、写综合起来。这样语文素质得到了整体的发展。
3、充分强化了主体意识。整个教学过程,不管是初读感知,还是深读探究,以及课外延伸时的编(剧本)、当(演员)、演(排练演出)、写(作文)。我都从学生学习的自主、民主性上去思考调动的手段、策略,为学生的各种活动给予施展才智的空间,又为个性差异设计了灵活的可选取性的表现机会。让不同层次学生有较为宽松自由发展的舞台。因此学生主体是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之中,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使每一个学生在学课文的过程中真正学语文,在学语文的愉悦中体验心理之满足与自信之快感。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能启发学生从西门豹对巫婆、官绅头子、众官绅说的话中体会将计就计办法之巧妙。还让学生根据板书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不仅仅让学生明白了西门豹是以客气的话为理由惩治恶人,而且还懂得了“将计就计”的真正含义,此环节的设计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三、不足之处
课文第一部分的学习不应占用过多的时间,就应在读书之后让学生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用简明的语言说出西门豹了解到的一些状况,这样就能够把精力放在第二部分的学习上。板书设计得有些繁多,就应再简略些,便于学生记忆。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对课题作解释,让学生明白西门是百家姓中的复姓之一,又让学生说说自己还明白哪些复姓。在导入课文时,教师检查了学生的预习状况,发现学生对故事资料很有兴趣。接着让学生透过阅读、思考以及与同学讨论来读懂课文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活动的经过。然后引导学生看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巫婆当时的神态,动作,想象巫婆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透过想象,使学生明白西门豹聪明过人,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地惩治了邪恶,为老百姓报了仇,出了气、最后按书上所说,这一天,漳河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西门豹》教学反思14
我在教这篇课文时,让学生读通读懂课文,了解到西门豹为何要惩治那些官绅,抓住西门豹对巫婆说的话,让学生边读边注意带点词语,并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学生明白:西门豹并不是真的要为河伯重新选媳妇,只是以让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为借口,把巫婆投入漳河,从而达到破除迷信,教育群众,惩治巫婆的目的。紧接着引导学生看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巫婆当时的.神态,动作,想象巫婆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通过想象,使学生明白西门豹聪明过人,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地惩治了邪恶,为老百姓报了仇,出了气.再让学生找出这些内容来读,让学生受到破除迷信,相信科学的教育。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这一经过,我让学生来演一演。全班学生个个想来表演,他们把西门豹从调查摸底到惩治官绅这一过程表演得活灵活现。通过人物语言、神情和动作的表演,一下子就激起了同学们学习的高潮。此时我让学生说说学习这课后的感受。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举手说:“西门豹又聪明的智慧。”“西门豹才智过人。”“西门豹机智。”“我们要相信科学,破除迷信。”……
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通过学生表演,能帮助他们了解文章内容,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西门豹》教学反思15
《西门豹治邺》这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本文在写作技巧上最大的特点是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全文中写的最详的是第一段。四问四答,每一次问答都是两个自然段。第一问,是因为他初到邺地,不了解情况所以问事、“怎么回事”。以了解“田园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第二问是意在找出作恶的坏人。第三问是弄清受害者是谁。第四问是了解河伯娶媳妇的结果。从中得到了可靠的事实根据,也找到了如何对付的`巧妙办法。 至于如何定计,文章却写得十分简略,以吸引读者阅读下文的兴味。第二段写破除迷信比较详细,而第三段写兴修水利则比较简单,因为“神”害难破,水利易修。除“神”害,不但要打击巫婆和官绅头子,更重要的,要教育广大群众以至巫婆的女徒弟和其他的官绅。显然,比较复杂。而兴修水利,只要群众觉醒了,比较好办一些。 在本课的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彻底扬弃了情节分析。多余的情节分析已被公认为现代教法所不取,但是如何从语言文字角度去教课文,却颇为棘手。我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为纲,自主感悟人物语言为目,正确估计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感受知顺序,用一个发散式的探索提问,涵盖全文,组织起科学的教学程序,轻松地突破了感悟“语中有话”的难点,然后顺势拓展。这样便从课文中跳出来,站在语文的广度、高度上来把握教学策略,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
2、综合训练了听、说、读、写。在本课的教学中,读、写能力得到了主动的发展,把“读——说——读”紧密地反复结合在一起训练。感悟西门豹的话中之话,必得读,而读出其语气,演得逼真又得通过说来暴露思维过程。最后的情趣作文又把听、说、读所得综合起来。这样语文素质得到了整体的发展。
3、在课堂教学的最后,设计了一个给西门豹送匾额的环节,让学生思考一下匾额上会写些什么,然后动笔写下来。旨在让学生动笔的同时揭示文章的主旨,丰满人物的形象。
4、让学生演课本剧。让学生在感受人物的同时,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和语言表现出来。
联想是桥梁,想象是翅膀。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 。
【《西门豹》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西门豹的教学反思04-22
西门豹教学反思04-22
语文《西门豹》教学反思12-03
教学教学反思03-22
教学反思04-19
让教学反思12-15
教学的反思03-09
教学dtnl的教学反思12-15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