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31 21:48:5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5篇)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

  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层次清晰,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展现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同时还介绍了小兴安岭的宝贵资源,文章在带给读者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会激发读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我在教学时,首先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层层推进,促使学生的内心世界与文中的情感产生碰撞,最后使学生的内心感受得到升华,在阅读中感受到景色之美,语言文字之美。教学中感我满意的有以下几点: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美”。在上课伊始,我播放了一段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并配上了一段轻松的的轻音乐,使学生在视听中深深地被小兴安岭的美景吸引,此时我因势利导,看了眼前这幅美景你有什么感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被点燃了,争先恐后的说起了自己的感受。

  2、以读促悟品味“美”。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理清了课文脉络,感受到了文章的情境,再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读与评相结合。使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提高自己的阅读领悟能力,同时更加深刻地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3,抓重点词句体味“美”:课文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有这样一句话: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在学习这句话时,我问学生:“哪些词用得好?”学生说:“汇、淙淙、涨满。”我接着问:“那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说:“汇生动显示出春天冰雪融化后有许多水流向小溪的景象。淙淙形象写出了小溪不紧不慢,哗啦哗啦流淌的样子,让人读后有一种特别惬意的感觉,而涨满则体现出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通过词句地探讨理解,使学生体会到课文词句的生动形象,从而感受小兴安岭勃勃生机的.春景。

  4,拓展延伸创造“美”:在这节课的最后,我让学生说说学完这课的感受,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前提下,都能结合自己的感受说出小兴安岭的美景,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说:“那在我们的家乡又有哪些美景呢,谁愿意说说呢?”顿时课堂活跃起来,纷纷举手说家乡的美景,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课堂内容安排得比较机械,过分注重书本内容的教学,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展开联想深入体会。对学生的点评也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加以点评。对不同水平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到位,造成没能让大多数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美文美景。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2

  1.简简单单学语文,讲求教学的实效,给学生实惠

  本节课突出体现了“简简单单学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理念。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手段简便。教学目标高度集中,学生学有所得清晰可见,

  2.教学目标三维整合,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整节课紧紧围绕写字、背诵和段的训练三个要点展开,每个要点都体现了三个维度的整合,即不仅获得知识、语言积累和语言认识,同时注重方法的习得。

  如识字教学中,指导学生感受左右结构字宽窄布局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习写好“三点水”旁(偏旁三点水,结在弧线上),指导学生写好“立刀旁”(要又长又直)。这些都是给学生以方法规律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写好本课生字的同时,掌握一般的写字方法。再如,背诵,教师指导学生采用立桩记忆的方法,提高了背诵的速度。在立桩记忆法中,学生还学会了理清层次,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等多个记忆要点。在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构段规律时,教师也不是停留在理清段落层次的水平上,而是让学生探究课文为什么,每段都是先写“树木”,再写“其它景物”,从而领悟,树木是小兴安岭的主体,而有了其它景物,则使小兴安岭更加丰富,更加富于变化,也更加体现了小兴安岭是一个巨大的'宝库的主题。这样,对于段落结构的认识,最终与文章的主题理解紧密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课程标准所要求

  的“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目标(虽然是构段规律表情达意的作用)。

  3.重视识字写字教学,并使之与阅读教学紧密融合

  在教学中极为重视写字教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从从容容地写字。写字教学不是做秀,不摆样子,在教学“汇”字时,采用课件的方式,引导学生既记住了字形,又理解了“汇”字的意思,还通过想象,感受了“汇”的图画,感受了春水的变化所带来的生机与活力;最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汇进了春天的图画”“让我们一起汇成春天的画卷”等处,是引导学生在适宜的语言情境中运用“汇”。这样,“汇”字达到了读准字音、记住字型、理解意思、体会在情境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3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迷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

  文章主要围绕“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以下两点:

  一、利用媒体,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课文后,我首先让同学们观看了有关小兴安岭的风光片。同学们看得非常投入,从学生惊叹的语气和表情中,我已感受到他们被小兴安岭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于是我因势利导引入对小兴安岭“春天”这一小节的学习。在优美的情境之中,孩子们感受着美,随着老师的点拨,很直观地理解了“封”“浸”等难解的词义,并有层次地感知了课文,真切地感受着生机勃勃的春,草木茂盛的夏,果实累累的秋,雪景壮丽的冬。

  二、自主学习交流、锻炼自我阅读能力

  这一课,因为课文容量较大,而且“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内容,在学法、步骤上基本一致。于是,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读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刚开始学生发言有些拘谨,回答也缺乏层次性。于是,我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他们才逐渐地活跃起来,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心目中的小兴安岭。

  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性强的素材,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结合得更紧密。

  2、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用心品味语言文字的美。

  3、今后要培养学生动笔写话的能力。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4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诱人景色。它围绕着美丽、诱人,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如何让学生去感受到小兴安岭的美,我在课堂上具体从几个方面来引导。

  1、美的图片来助阵,感受“美”:

  在教学本课时,我先通过课件,让学生一边听着舒缓的音乐,一边欣赏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让学生在激情的语言和优美的画片中欣赏、感受小兴安岭的美,比如:在第一自然段中,我插入了茂密的小兴安岭的图片;在第二自然段中我插入了淙淙的流水,散步的小鹿,抽枝的树枝……;在第三自然段中插入了从山谷升起的雾、利剑一样的阳光、各种各样盛开的野花;在第四自然段中我插入了山葡萄、榛子、蘑菇、木耳、人参……;在第五自然段中我插入了四幅美丽的雪景图和可爱的黑熊、紫貂、松鼠;最后一段中我又插入了两幅美丽的风景图,然后把文章的中心问题抛给学生:“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让学生尽情说出自己感受到得小兴安岭的美。

  2、关键词句来品读,读出“美”: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好词佳句特别多,贯穿全文。我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让学生在学习、感悟时感受小兴安岭的美。

  (1)在阅读中理解。在教学“夏季”这一段时,我问学生:“你能把描写小兴安岭夏天树木的句子读出来吗?谁能大胆读读?”学生读完后,我又问学生:“你读了这句话,你想告诉大家小兴安岭的树木长得怎么样?”学生说:“小兴安岭的树木长得很茂盛。”我问:“从哪些词语中告诉了你?”学生说:“从葱葱茏茏、密密层层、挡、遮中感受到的`。”我紧接着说:“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好吗?”于是,学生们在反反复复的阅读中尽情享受着小兴安岭夏天非同别处的美。

  (2)在理解中比较。课文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有这样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在学习这句话时,我问学生:“抽出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是长出的意思。”我马上说:“那能不能用长出换成抽出呢?为什么?”有学生说:“抽出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有的学生说:“抽出要好,如果一个句子中用两个长出,读起来就比较单调。”我又问学生:“如果用一个词替换抽出,你会用哪一个词?”学生说:“长出。”我马上问:“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用长出呢?”学生说:“在这里用抽出比较恰当,它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另外还给我们一种动感。”通过词语的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用词的精确性和重要性,感受小兴安岭勃勃生机的春景。

  3.创情境读悟结合,感悟“美”: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要达到这一点,让学生体会小兴安岭的美,教师必须创设美的情景,美的课堂。在教学中,我把这种美集中体现在朗读上,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爱到情感的熏陶。我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感悟小兴安岭的美,激发他们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在教学小兴安岭的春天时,课堂环节是这样的:

  (1)读中找景,用“”圈出你看到了小兴安岭的哪些美景。让学生幽比较直观、形象地初步感知美。

  (2)读中找特点,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这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描写小鹿的这个句子,因为这句话把小鹿写得太美了,太可爱了。”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描写小溪的句子,因为我似乎听到了流水声。”于是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想象当时的画面,带着这种感情读读句子,加上动作读读句子,加上流水声读读句子,使学生心中对美的理解得到了升华。

  4,知识延伸全发动,创造“美”:

  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小兴安岭的喜爱”。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顿时课堂活跃起来,朗诵诗的、写小文章的、唱歌的、画画的、……将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5

  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风光及丰富的物产,抒发了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文章语言生动,文笔优美,学生对学习本篇课文充满了热情。

  我在教学本课,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步步深入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最后使学生达到情感的升华,整个教学过程中感到比较成功之处有:

  1、创设情境感受“美”在教学本课时,我先通过视频,让学生一边听着舒缓的音乐,一边欣赏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让学生在激情的语言和优美的画片中欣赏、感受小兴安岭的美,然后把文章的中心问题抛给学生:“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2、情感朗读品味“美”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创设了美的情境,引导学生分层次的朗读,在读中品味小兴安岭的美。读中找景,读与评相结合。使学生在品评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同时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3,抓住词句体味“美”:课文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有这样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学习这句话时,我问学生:“如果用一个词替换抽出,你会用哪一个词?”学生说:“长出。”我马上问:“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用长出呢?”有学生说:“在这里用抽出比较恰当,它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另外还给我们一种动感。”有的学生说:“抽出要好,如果一个句子中用两个长出,读起来就比较单调。”通过词语的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用词的精确性和重要性,感受小兴安岭勃勃生机的春景。

  4,知识延伸创造“美”: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小兴安岭的喜爱”。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顿时课堂活跃起来,朗诵诗的、写小文章的、唱歌的、画画的、……将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没有让学生抓住字词的深刻内涵,展开想象,深入体会。学生对小兴安岭的美景了解不够,在加上学生的朗读水平还不高,对朗读的指导还需加强,以情动人的“品读”还不够,大胆放手的“自读”,读写结合的“创读”等还不够,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朗读的启示不大。在资料汇报方面,许多学生家庭没电脑,可查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有限,不能让学生对兴安岭有更多的了解。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6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记得我小时候也学过,现在的教材依然编排在内,所以我跟孩子们说,可见这篇课文有着无穷的魅力,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而它与《富饶的西沙群岛》有着非常明显的相似之处,就是文章都是以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但是,这两篇课文在分述部分各段落的写法又是不同的。因此,我在教学中,《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较多的关注了写法的引导和指导,尤其是并列、总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而《美丽的小兴安岭》则更多的关注了语言,特别是在用词准确性方面的引导和感悟。

  一、比喻、比拟的写法使文章更显形象、生动

  整篇课文较多的使用了比喻、比拟的写法,如课文第一自然段就写到“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把“小兴安岭的树林”比作了“绿色的海洋”,我让学生通过想象在脑海中绘成画面,树多,无边无际的感觉便渐渐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形成。中午我还通过视频让孩子们直观地欣赏这“几百里连成一片的绿色海洋”,惊叹声此起彼伏,真的是一眼望不到边,这树林确实很像“海洋”。

  又如“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孩子们一读句子就知道文中用了拟人的写法,因为只有人才会欣赏自己在“镜子”中的样子。于是,我便引导学生想象,小鹿在欣赏什么呢?有的说:“它在欣赏自己有没有长大了一些。”有的说:“它在欣赏自己美丽的鹿角和身上的斑点。”有的说:“它在欣赏自己身上的皮毛有没有变化,自己有没有长胖。”……非常符合孩子的思维,这样一想象,小鹿可爱的样子(神态)便跃然纸上。

  而像这样的比喻、比拟的写法,在文中还有多处体现,像“落叶在林间飞舞”、“森林向人们献出了……”、“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显生动、形象。

  二、品析、想象的方法使文本更显厚度、深度

  在课后的.习题中有这样一个练习:“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中的“抽出”用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找找这样的词语,体会体会。我就以这个练习作为一个教学的契机,让学生通过词句来品析,从中也发现我们的孩子真很会学习。

  1.“抽出”用得真好。

  句子: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有的孩子已经逐渐学会自主学习,在预习时已经关注到课后的练习,所以在交流中马上讲到了“抽出”用得好,于是我追问学生,那么你觉得这个“抽出”好在哪呢?孩子讲到:“抽出”说明枝条长得很快,假如用上“长出”的话说明是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长出来的,而抽出说明是一下子的。“是啊,‘抽出’写出了枝条长得非常快。还有别的想法吗?”我又让学生联系生活,什么东西是“抽出”来的呢?“剑、宝剑,我们玩的剑!”孩子们喊着。“抽出”还写出了长出来的枝条很直,笔直笔直的。

  抓住重点词理解,同时还可以用换词的方法来理解(“抽出”与“长出”),让学生明白课文中用词的准确性,而这些词语的使用使文章更形象。

  2.“封”“浸”用得真妙。

  句1: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句2: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有了“抽出”的学习铺垫,在“夏天”部分的学习中,孩子们自然而然想到了类似词语的学习。“封”字不仅写出了枝叶的茂盛,长得葱葱茏茏的,而且还写出了枝叶很厚很厚,长得密密层层的。这个“封”还让我们感觉到:假如人在树林中的话,就好像待在一个封闭起来的绿色的木箱子里。多么形象的比喻啊,看得出来孩子们已经理解了“封”,知道了枝叶的遮天蔽日。

  “浸”的理解学生就更到位了。当读到这一句时,学生马上想到了这雾实在是太大了,因为只有妈妈洗衣服的时候,衣服会浸在水里,衣服被水包围着,现在“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说明整个森林全都浸在雾里,雾就好比水一样,把整个森林包围住了。从生活到文本,学生的学习可谓深入浅出了。当然,我并没有满足,再让学生读读句子,还读出了什么?学生从“乳白色”还读出了雾海很浓,就像牛奶一样。前后一联系,森林被牛奶一样的大雾包围着(浸在其中),画面中便呈现出一种朦胧美,非常生动。

  在这两个字的感悟、理解中,学生们一致认为这两个字用得真妙,明白在我们表达时不仅要关注正确,最好还能做到生动,由字传情。

  3.“献出”用得真绝。

  句子: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当学生交流到这句话的时候,一开始大家仅仅关注了小兴安岭的物产,对于“献出”并没有深究,我引导学生再读句子,想想这个“献出”能不能换个词?学生想到“长出”、“结出”,把这两个词用到句子中读读,可以吗?一读,学生认为只要把“向人们”省略,句子也是通顺的,意思表达也是正确的。那么,课文中为什么要用“献出”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认为用上“献出”是一种拟人的写法,因为只有人会向别人献出什么;有的认为用上“献出”感觉好一些,但至于到底好在哪里并不清楚。于是我又问学生:“我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用上‘献出’呢?”有学生说:当我们向灾区的小朋友捐钱的时候可以用献出。“嗯,这叫献爱心。”我说。还有学生说:有的人会去献血。“是的,这也是一种无私奉献。”我接口说,“那么,现在你再结合课文,觉得这个‘献出’写出了什么呢?”

  生1:“‘献出’是森林对我们的一种感谢。”

  生2:森林其实是我们人把小树苗种到山坡上,才能长出高大的树木来,“森林向人们献出”就是它要回报我们。

  生3:“献出”感觉就是我们创造了森林,森林好像懂得感恩一样要回报我们。

  生4:用上了“献出”感觉这些果实不是就这样长出来,而是为了感谢人们的辛勤劳动一样。

  ……

  孩子们充满童稚的语言使课堂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一个“献出”让他们浮想联翩,同时也表达了同一种思想:有了付出,便有收获,我们善待大自然,大自然也将回馈我们。

  三、欣赏、积累的方式使学习更显有效、高效

  这篇课文中语文特别优美,特别是“()的()”的短语形式、“又()又()”的词语和AABB式的词语很多,如:“绿色的海洋、嫩绿的叶子、酸甜可口的山葡萄、鲜嫩的蘑菇、巨大的宝库”等,“又香又脆、又肥又厚、又松又软”,“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我在引领学生学文的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积累,并在一样的语境中加以运用,做到学练结合、学以致用。

  小兴安岭的景色一年四季有着不同的美丽之处,我想通过这样的品词、析句、理解、感悟、想像,使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更加深入,学习更为有效。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7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很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

  这一课,因为课文容量较大,而且“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内容,在学法、步骤上基本一致。于是,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读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刚开始学生发言有些拘谨,回答也缺乏层次性。于是,我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他们才逐渐地活跃起来,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心目中的小兴安岭。

  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性强的素材,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结合得更紧密。

  2、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用心品味语言文字的美。

  3、今后要培养学生动笔写话的能力。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3课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主要围绕“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谈谈教学设计前后的得与失:

  一、阅读教学自主化。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如:秋冬两个季节,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感悟并且汇报。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读中感悟。

  三、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

  通过教学本篇课文,学生在比较欢快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了解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也学习了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体会了作者的用词准确。如,第二段“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里的“抽”,我通过让学生比较“抽”与“长”,想象树木积蓄了一个冬天的.力量,会怎样长?学生们说道:“会兴奋地长!”“会一个劲儿,拼命地长。”“会迅速地从树枝里钻出来,想快点看看美丽的春天。”他们理解了树木长的速度很快,并感受到了嫩叶勃勃的生命力,所以课文中用了“抽”。第三段“学生对“浸”的理解也很到位,说是森林“泡”在浓雾里。这些都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再现,很精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当然,也存在着不足,首先是重难点的突破还存在问题,在“春、夏”两段中,有大量的词句学生很难理解。虽然借助了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但有些环节的引导还没有抓住中心问题,以致在学习这两段时耽误了时间(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反思),整节课的教学显得有些前松后紧。如在理解“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箭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这个难句时,我只借助了图片让学生形象地感受以下这个比喻句,却没有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去理解:这句话不仅写出了夏天太阳光的强烈,更说明了夏天树木茂盛,这和前面的句子都是有联系的.

  总之,这节课结束了,但是留给我的思考却很多。我发现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很重要,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性强的素材,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结合得更紧密,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用心品味语言文字的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读书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这要落到实处,读书训练不能流于形式,有层次地读书指导是很有必要的,每次读书都要有目的,达到一个什么水平。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8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诱人景色。它围绕着美丽、诱人,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本来这么美的一篇文章,要让学生去感悟,去读出其中的韵味是最好指导的。可是整堂课下来虽说书声琅琅,但仅仅是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读而读,学生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有感情的读。

  本节课课堂气氛比较冷清,学生的发言支支吾吾的,语言支离破碎。反思以后原因有以下几点:

  1.问题的设计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本节课我的设计初衷是让学生围绕一个大问题“默读课文第二到第五段,①用横线画出一年四季中树的变化的句子,②再读一读所划句子,用三角号标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想一想好在哪里?”去学习一年四季中同一景物树的变化的句子。学生句子都能划得出来,但是对于词语“为什么好”,很难用语言表达,这就是为什么学生支支吾吾的根本原因之所在。的确,很多话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2.局限于课内的语言文字,没有进行积累拓展。

  在学生学完课文的某个季节树木的变化之后,教师应该创设一定的语言情境,让学生进行语言的再创造。比如:学习“夏天的树木”这一段时,让学生想象画面,“如果,此时你来到了夏天的`小兴安岭,你眼前会出现什么画面?”相信学生一定会用自己的话,再运用课文中“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等好词来表达他所想、所思的内容。

  3。应该有的放矢的进行写法迁移。

  当学生找出四段中描写树木变化的句子,不要逐句出示,逐句分析。可以在学生说出这些句子后,全部出示,让学生去读读这些句子,试着把这几个画面读成一个词语,如“落叶飞舞的秋天”“大雪纷飞的冬天”等。再让学生读读句子,能不能把这些句子读成一个画面,边读边想象课文这幅画面。最后,进行写法的迁移,教师出示一个题材,如小兴安岭的花,提供一些图片,让学生有内容的仿写课文中对同一景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写。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9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与改革中,以高度的创新精神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是在听课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老师的“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徒有形式,没有实效。以下几种现象值得引起关注与思考(原文共列举十二条现象,本文选录第二条):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下面是教师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一个教学环节:

  师:这篇课文讲了小兴安岭的哪些景色?

  生:讲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

  师:请喜欢春季的同学坐在一起,喜欢夏季的同学坐在一起,喜欢秋天……(学生按自己的喜好找到了各自的集体,大多数坐到春季、夏季小组中,而秋季那一组只有4位同学。接着学生开始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小组汇报学习结果,多数小组选派一名最能说话的同学发言,发言往往只代表他个人的观点。

  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人,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合作学习要取得实效必须具备以下4个条件:一是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明确恰当,是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解决的,也就是说,目标必须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二是小组已经形成合作的机制,小组内的学生熟悉合作的规则,明确自己的分工,学习要在民主、有序的状态下进行。三是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孩子有机会充分地讨论、交流、整合。四是合作目的是“双赢”,要让学生体验集体智慧的力量,感受合作学习的效益和快乐,凡是个体学习能解决的问题最好不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总之,组织合作学习,必须全盘考虑学习的目的、时机、机制、指导方式等因素,不能只追求形式。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0

  师: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你们读过课文吗?(读过)。你们觉得小兴安岭怎么样?(很美)什么季节美?(生:七嘴八舌地回答,有的说春天,有的说夏天,有的说冬天,有的说秋天)

  (老师从简单问题出发,激发起学生热爱小兴安岭的情感。)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选择你喜欢的季节自学,学习方法提示:1、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小兴安岭美景的同学,可以说一说,讲一讲,议一议;2、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3、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尽情地读一读;4、喜欢想象的同学可以想象一下,除了课文中已描写到的景物外,可能还有哪些景物没有描写出来,请你当一次小作家,把你想到的补充出来。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积极主动地自学,过了8分钟后,学生纷纷举手。)

  师:哪些同学喜欢春季的小兴安岭(喜欢这个季节的同学举起了手)

  师:你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生:我用画画的方法来学习春季的小兴安岭的。

  师:还有哪些同学也是用画画的方法,请把画举起来,让大家先睹为快!(师生共同欣赏这些绘画作品)

  师:你们这些小画家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啊!能自愿到前面来把你们的杰作展示给大家吗?(有两个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说说你画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

  生1:我画了一座连绵起伏的山,山上积雪融化,雪水汇成的小溪,从曲折的山崖之间淙淙地流了下来。

  生2:我画了许多白桦树,你瞧小溪边的早已落光叶子的白桦树正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师:画得太美啦!哪些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小兴安岭的美景?

  生:(迫不及待,纷纷举手描述)老师,我想说,我是用想象的方法来学习这段的,我闭上双眼,来到小兴安岭的小溪边。我看见了许多的小鹿,有的小鹿在溪边散步,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有的.小鹿还在小溪边和同伴们玩游戏。它们多么清闲,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啊!我也想变成一只小鹿!(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生:老师,我还想象到,在小溪边的白桦树杆上可能有几只松鼠,正在焦急地等待寻找食物的妈妈回来呢……

  (点评:同学们在老师营造的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里,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解读着课文,舒展了灵性,人文情感得到了熏陶。)

  师:请用“读一读”“讲一讲”方法学习的同学大胆站起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吧!(十几位学生描绘了小兴安岭的美景,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第二自然段)同学们相互评价,读得怎么样!

  生:我认为牛聪玲同学读得好!她读出了对小兴安岭春天美景的赞叹和惊喜之情!

  ……

  (点评:本课例中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自己学习的最大空间。本课例生动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课后反思: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这样的课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而不同的人表达自己感情的方式是不同的,解读语言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我为学生提供了四种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有的学生用语言来解读,如说一说;有的学生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读来展现语言文字的美,如读一读;有的学生把课文语言转换成画面,形象地再现美丽的景色,如画一画;有的学生发挥想象,把文中没有的景物也添加了进去,这就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如想一想。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学生既能舒展灵性,又能获得一种愉悦的体验。如,有一个学生说到:“老师,我也想变成一只小鹿!”由此可见,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己学习取代他主学习就是解放孩子!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1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新教材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传统的经典名篇。课文通过描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现了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热爱。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如春天里的“抽出”“淙淙”“俯下身子”“侧着脑袋”都用得十分到位,动静结合,把整个春天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而在夏天中“封”“浸”“千万屡”“利剑”把夏天的特点写得十分准确,同时又体现出小兴安岭独特的魅力。为了保持课的完整性,在抓住春天和夏天为重点的同时也让学生通过默读粗粗地感受了一下秋冬季节的美丽风光。这篇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抓住了各个季节的不同特点,介绍了我国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针对本课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我选择了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审美方法的指导下,读语言文字、看教学录像、谈学习体会,亲身感受自然景色美,文章语言表述的美。

  我在教学本课,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步步深入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最后使学生达到情感的升华,整个教学过程中感到比较成功之处有:

  一、激情导入,走近“美”,激发阅读欲望。

  语文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氛围,一节课的导入非常重要,教师要会抓住学生的“心”。因此,课伊始,我便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刚刚爬过黄山的天都峰,欣赏了它的秀丽与险峻,这节课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它的美丽吧!我通过投影片,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小兴安岭四季的美,让学生在激情的语言和优美的画片中欣赏小兴安岭的美,感受小兴安岭的美,然后直奔主题,问学生:“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二、情感朗读品味“美”,抓住词句体会“美”,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好词佳句特别多,也特别重要,就像人身上流动的的血液,贯穿全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要把这些新鲜的血液输送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感悟时,多角度、多方位地感受小兴安岭的美。(1)在阅读中理解。在教学“夏季”这一段时,我问学生:“你为什么喜欢小兴安岭夏天的树木?请你把这句话读一读行吗?”学生读完后,我又问学生:“你读了这句话,你想告诉大家小兴安岭的树木长得怎么样?”学生说:“小兴安岭的树木长得很茂盛。”我问:“从哪些词语中告诉了你?”学生说:“从葱葱茏茏、密密层层、挡、遮中感受到的。”我紧接着说:“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好吗?”于是,学生娓娓读来,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熟记了这些词语,更加深了对这些语词的理解,感受到了小兴安岭夏天树木的与众不同的美。(2)在理解中比较。课文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有这样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学习这句话时,我问学生:“抽出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是长出的意思。”我马上说:“那能不能用长出换成抽出呢?为什么?”有学生说:“抽出要恰当,它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有的学生说:“抽出要好,如果一个句子中用两个长出,读起来就比较单调。”教师通过词语的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用词的精确性和重要性,感受小兴安岭勃勃生机的春景。(3)在比较中寻求最佳。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描写小兴安岭草坪上盛开的野花时,我问学生:“草坪上开了许多花,有哪些颜色?”当学生说完有红、白、黄、紫时,我就问:“你能不能用一个语词来表达这么多的颜色呢?”于是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五颜六色。”有的'说:“五彩缤纷。”有的学生说:“老师,我要补充,我仿佛真的看到了这些花朵。”学生就是这样在品词品句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着小兴安岭的美。

  三、知识延伸创造“美”。

  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小兴安岭的喜爱”。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顿时课堂活跃起来,朗诵诗的、写小文章的、唱歌的、画画的、将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真情的语言,感情的自然流露,不就是教师千方百计想要达成的愿望吗,不就是学生对美的一种理解,一种欣赏,一种创造吗?

  “美”是文章的“魂”,“美”是教学的线。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这些教学思想组织教学,努力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但真正教学起来,总会有那么多的遗憾。

  其一,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没有让学生抓住字词的深刻内涵,展开想象,深入体会。例如对“雾”的描写,学生能从“升、浸”中体会到雾浓、雾大,范围广,但是教师没有让学生更深入的感悟和体会,没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展开想象,这远远是不够的。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做到更深层次的“读悟”结合。

  其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表面上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步骤地进行学习、讨论,看起来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学生合作气氛不够浓,有些问题不能在小组中更深入地学习。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虽然能很快地找到描写的景物和特点,也能有感情地去读读句子,但在小组读评相结合的环节上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如何加强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何发挥小组长的作用等等,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尝试。

  在现在的教学中,人们更多的注重了对学生知识方面的教育,而对学生的美感教育。我认为语文这门课的作用不仅要教给学生如何用汉语,更应该让学生从课文优美的语句中感受到美,懂得欣赏美。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文出现的生字,做到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是美丽的,物产是丰富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写景物具体的方法。

  教学重点:从读中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感受小兴安岭的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重点词句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与小兴安岭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指导读书

  1.导入。

  (播放《勇敢的鄂伦春》。)大家知道这首歌赞美的是哪里吗?对,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去看一看!(板书课题。)

  2.交流。

  (1)你知道小兴安岭在什么地方吗?在地图上指出来。

  (2)你还知道关于小兴安岭的哪些知识?(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通顺。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小兴安岭的什么特点?

  三、教师引导,自读自悟

  (一)再读课文,感受景物美。

  1.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师:刚刚通过介绍和读课文,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美,旅游热线知道我们很喜欢这个地方、特别为我们开通了去小兴安岭的特快列车,你们想去吗?

  师:那好。请大家打开手中的“车票”,(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带着这个问题来默读课文。

  2.边读边想,每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师:大家都已经通过了检票口,老师发现这里为我们准备了4辆旅游车:春季旅游号、夏季旅游号、秋季旅游号、冬季旅游号,你想在哪一个季节去呢?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说出你所选择这个季节的理由!(生又读课文并说出自己喜欢的景物,众说纷纭。)

  (二)品读课文,分享语言美。

  1.画出喜欢的词句,分析交流。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坐在开往小兴安岭的列车上了。看,这美丽的景色尽收眼底(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四季风光。)现在请大家再一次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和段落并背诵下来。(生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感受。)

  2.选择段落,复述课文。

  师:我们已经欣赏了文中的好词佳句,那么每一个小组派一个小导游来介绍一下那个季节的景色吧!(生结合大屏幕来介绍。)

  (三)赏读课文,体会情感美。

  1.大胆想象,体会感情。

  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看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季的郁郁葱葱,秋天的硕果累累,冬天的白雪皑皑。我们现在的心情如何?想象一下,作者的心情会怎样?

  2.发挥特长,赞美自然。

  师:好,现在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兴安岭的喜欢和赞美!(画画、唱歌、跳舞、朗诵……)

  四、教师总结

  引导学生从知识情感,认知方面谈这节课的收获。

  五、积累迁移

  1.摘抄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反思:

  在设计《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重点部分的时候,我打破了传统的讲授式的阅读教学模式,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以陶冶情趣为主:这篇课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所以在学生反复读课文之后,引导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美好山河的同时,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的情感。

  2.以培养能力为主: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虽然是3年级的小学生,但是在父母的帮助下,他们给通过报纸、网络等渠道去收集想要得到的信息。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朗读、欣赏,与人合作的多方面的能力。

  3.以发展个性为主: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在赏析完课文之后,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小兴安岭的热爱。孩子们学习热情非常高涨,各显其能,张扬了个性,体现了学科的整合。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3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是按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物产丰富。本课只要完成对本课生字和词语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首先,上课开始,我激情导入。从教室充满激情的言语中,让学生在头脑中不仅产生对旧知识的感知,更多的是对新知的向往,对祖国大好山河的向往,他们从向往中产生浓厚的的阅读欲望。我在黑板上板书“木”字,让学生说一说能想到什么?在学生各自抒发想法后,我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树木上,再让学生说一说都知道哪些树,在学生集体汇报中不但了解了学生的积累情况还能帮助一些缺乏积累的`学生了解和认识更多的树,然后我又问学生:“这么多种类的树组合在一起还可以称为什么?”学生很自然的会回答是树林或者是森林。那么正好引入本节课,我就说:“这节课,老师就把大家带到我国东北的美丽的大森林——小兴安岭去。我先让学生去自由读课文借助课文中的拼音把不懂读的词语多读几遍读准字音,同时让学生交流互助合作学习,还照顾了有差异的学生,还为本课学习做了下一步做铺垫。

  在第二个环节中,学生自学生字和词语。为了更好的体现和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也精心的做了设计。首先是指名学生读课文,在交流自学的收获,有写词语提倡结合课文的前后理解,而有写字词则鼓励他们用字典来帮助理解,在交流中我能够及时的对掌握自学方法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接着我安排学生照着这样的学习方法继续学习其他自然段中的生字和新词,并在小组内交流收获。在我巡视中,我发现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这样的学习方法了,并在不经意间帮助那些不会学习的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关注了差异。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来是让学生自己去读的,但是很多学生都不开口,所以我就起头叫齐读了。读的时候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也许是学生们太过于展现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们学习的很专注,我都不忍心打扰他们,所以在时间的安排上有些不够妥当,结尾的环节没能进行小结完,成了我最大的遗憾。但我相信,日后学生熟练的掌握了自学方法后就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4

  核心提示:这篇课文主要在讲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是一篇极美的文章。怎样处理文中的词语和朗读指导,能让学生有较好的体会,感受美,这都是难点。既然是一篇美文,对学生来说读懂有点难,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这篇课文主要在讲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是一篇极美的文章。怎样处理文中的词语和朗读指导,能让学生有较好的体会,感受美,这都是难点。既然是一篇美文,对学生来说读懂有点难,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性强的素材,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结合得更紧密。但我恰恰就没有抓住这一点,没有直观的`让学生去了解小兴安岭。

  另外,用心品读美文,才能真正品味到美文的美。由于时间安排得不太合理,在解决“你认为课文中那些地方写得好?”这个问题上自己说得太多,耽误了一些时间,给学生留的有感情朗读的时间不足,对美文品味不够。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5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在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和拟人句,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形象。而且,通过描写小兴安岭的美表现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热爱之情。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兼顾了欣赏美和理解情这两个方面。具体做法如下:

  1、首先,在教学之初我就把孩子带入到情境中。“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玩好吗?请同学们,系好安全带小火车马上就要开动了。(师演示课件)转眼之间,我们就已经到了小兴安岭了,你觉得小兴安岭怎么样?”(生纷纷发言:小兴安岭非常美!景色优美!………)这样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更快的进入课文,与文章融为一体,为下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好了基础。

  2、然后,我让学生画出在小兴安岭中,你觉得最美的地方,同位之间说说为什么觉得美?并读一读。

  3、学生说到哪个地方,我就抓住着重讲这一部分。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认为这一部分美?并随时指导朗读。而且我还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看为什么作者能写得这么美呢?逐渐渗透写作方法的教学,效果很好。

  4、在教学完课文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思考问题:“作者为什么会把小兴安岭写得这么美呢?他是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写的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生都积极思考并互相讨论。这时我适时引导他们,要想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就要有证据,从课文中找到证据这才是最棒的.!

  5、最后,同学们都认为作者是非常喜爱小兴安岭的。并从课文中找到了表现作者感情语句,并感情朗读了一下。

  在现在的教学中,人们更多的注重了对学生知识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美感教育。我认为语文这门课的作用不仅要教给学生如何用汉语,更应该让学生从课文优美的语句中感受到美,懂得欣赏美。以上是我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几点浅薄的看法,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我想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当多吸取经验教训这样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04-04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04-04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4篇02-25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集锦15篇)04-04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汇编15篇04-04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12-04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12-18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优秀05-25

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