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反思合集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育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拼音anenin教育教学反思,我们来看看。
教学内容:《13、an en in》
教学目标:
1、学会前鼻韵母an en in和整体认读音节in及其四声,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能正确认读由声母和an en in组成的音节,会读拼音词。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它们是前鼻韵母,能发准音。
2、掌握鼻韵母an en in 和整体认读音节in及其四声。
教学准备:拼音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前鼻韵母an en in和整体认读音节in及其四声。
2、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一、看图:
1.出示情境图:图上画了什么?
2.学习语境歌。
3.出示:an en in in,这些韵母和音节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授:
1、(1)这几个韵母,和前面学习的韵母不一样。你有什么发现?
(2)它们的名字叫前鼻韵母。在单韵母后面加上个鼻音n做尾巴,这样的韵母就叫前鼻韵母。(教学发“n”的音)
2、教学前鼻韵母an:
(1)an的`读音有点像“天安门”的“安”。范读,(口型指导:先摆好a的口型,发an的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这个韵母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
(3)写的时候两个字母a和n要靠紧些。范写。描红。
(4)an的四声:出示:ān án ǎn àn,自由练读,指读,齐读。组词。
学生10分钟
学生学习前鼻韵母en、in的方法同上:①看字母摆口型学发音;②记忆an由哪两个字母组成;③自学四声发音,并组词;④学习书写
3、学习前鼻韵母en:
(1)小男孩在干什么? “摁”的去掉第四声就是它的读音。出示:en
(2)先发e的音,然后舌尖抬起,顶到上齿龈,让气从鼻子里出来。
4、学习前鼻韵母in,引导学生根据an en 的发音方法自己试读in的音。
给in加声调时要注意什么?指名上黑板给in加声调。自由练习读四声。
5、练习书写:描红en、in
三、学习整体认读音节in:
(1)出示:in,in的读音和in差不多,它也是整体认读音节。
(2)练习读in的四声。
(3)你能用它的四声组词吗?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认读由声母和an en in组成的音节。
2、会读拼音词。
一、复习检查。
二、学习由声母和an en in组成的音节:
1、出示: b
d an
n
指名读,说说你是怎样发出这个音的?自由练读,组词。
2、出示: g
h u an
ch
指名读,说说你是怎样发出这个音的?自由练读,组词。
学生10分钟
3、出示: b
p en
w
指名读,说说声母、介母、韵母各是什么?
△4人小组合作学习拼读音节,教师巡查指导
△指名读、跟读、开火车读、4人小组检查、齐读
4、出示:
q in
x
指名读,说说你是怎样发出这个音的?
△4人小组合作学习拼读音节,教师巡查指导
△指名读、跟读、开火车读、4人小组检查、齐读
三、看图读音节词及音节句:
1、出示第一排的三幅图,指名说说图意。
出示:sh——ān→shān
zh——ěn→zhěn
——īn→īn
指名说说声母、韵母各是什么?练习拼读。指名读音节词,齐读。
2、出示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出示音节句,自由试读,指名读,齐读。
板书设计:
an en in 前鼻韵母
智慧瞬间:
教育教学反思2
人们现在还不能像控制裂变那样有效地、随心所欲地控制聚变反应,和平利用聚变
释放的核能,但是由于核聚变可以释放比裂变更大的核能,而且不像裂变那样会产生较大的放射性污染,其原料氘和氚等又比铀丰富得多,因此控制聚变反应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课题。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在积极研究聚变的人工控制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也没有落后,自己研制的'可控核聚变的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1号已于1984年顺利启动,已经取得不少研究成果,至今仍在继续工作中。同学们将来也许能参与其中,成为我国和平利用聚变释放核能的有功人员,为开发我国的新能源作出重大的贡献,我们期待着这一天。
通过教学发现课堂时间比较紧张。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对探究问题的自主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则时间的矛盾总是存在的,把握不好就会使一个问题的讨论面太大,时间拖得太长,还会远离研究主题,浪费时间等等。所以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使每个环节十分严密,力争排除一些客观干扰因素,也就是要把握好引导的“度”,对于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培养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问题也值得再讨论。
教育教学反思3
七年级学生对于美术的热情,真的让我很感动。在上完这堂课的时候,总想写一写教学后的感想,算是总结,更是对自己所存在不足的地方挑点毛病。常说,自已有时很难看到自己的缺点,是的,上完这课,我总觉得不够完美,学校的专业美术教师几乎没有,因此也很难听到专业人士的良言,我只好自已找一找教学上有所突破和有失完美的地方。
一、导入的遗憾。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从身边的色彩到画家如何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至引出摄影作品和油画《向日葵》,经过比较,抛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对比学习分析,感受不同方式表现同一题材的作品的区别。引导学生,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画?通过什么方式表达作者的情感?切入至了正题。本课导入,我觉得较求稳,但没有真正意义的创新,希望遗憾不要再次重演。在下一次试教时,是否可考虑着重直接从作品对比分析设计导入?可以说,高效而有创新的导入,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挑战。没想到在对比分析时,学生的表达能力不错,但美术的知识层次差异性也值得我们的关注。
二、整体感知有部分环节放不开的现象。
整节课,总体感觉教学环节上较为清晰,但整体感知部分有放不开现象。对于整节课,学生的气氛调动也不是很好。在环节上,学生的提问方式上不够多样化,小组的合作等方式也难以体现新课程所要求的,有存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有些地方还好。如导入到色彩的相关知识时,过渡很是自然。但教学设计上不够倾向于某个知识点,总觉得色彩方面有泛泛而谈。没有突破,是最大的遗憾。因此在学生接受时,由于我知识点讲得太散,一时半会儿还是难以接受。今后在教学上,我觉得讲透一个问题是非常重要,其余的可以少讲,就像写作一样,有主有次。
在讲色彩与笔触之间的衔接时,我觉得用音乐的节奏诠释色彩中的节奏,这一点较为满意,学生接受也不错。
第三个过渡到利用所学知识再次分析作者的作品时,我觉得自己讲得太多。掩盖了检验学生知识的机会,觉得这点做得不是很好。而且,学生的想法肯定和我的想法有一定的冲突,但我们也不能磨灭他们的个性形成和发展。
三、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整节课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较多,作为备课,可以弥补教师知识的不足,我总觉得在上这样的造型表现课时,自己所要充实的知识还有许多,自身的专业修养还有待于提升。只有知识渊博的老师,才能教出有内涵的学生,教师知识储备的多少是前提。
四、作业设计有待于思索
我们在作业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差异,在公开课时,我觉得作业设计上有待于思考。过于强调学习任务的完成,而疏忽了学生能力层次的差异性。因而在接下去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在布置任务时,要有所侧重,让学生真正地、主动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来。
新的教育理念归根到底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变主动,由合作到探究,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和氛围中进行高质量的学习。对于本节课,我所要突破的地方还有许多,改进的地方还有许多。相信只要一个“勤”字,能弥补我在教学上的失败之处。
此节课对学生来说是一节快乐的美术课,他们可以随意想象并做出各种好吃的食品;他们可以自由地找寻喜欢的合作伙伴;他们还可以自由地表演即兴的节目……在这节美术课上,学生是快乐的、自由的,他们是课堂的主人!正是本着这种“愉快教学”的思想,我在美术教学工作中始终是快快乐乐的,我的笑容投在每一名学生的脸上,学生开心我就开心,我和我所教的孩子愉快地生活在每一节美术课课堂中!
我心目中的“愉快教学”就是千方百计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喜欢学,学生喜欢学后进一步使他们达到——愿意学,再发展成为——愈学愈有趣,快乐在其中的状态。当然我不指望每一名学生都画出精美的画面、做出优秀的作品,我的目的就是通过“愉快教学”使每一名孩子能够接受教师的指导,快快乐乐地拿起画笔来画画。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一、灵活运用教材,更新内容开展愉快教学
美术教学的教学内容直接决定学生的绘画兴趣,好的美术课设计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小学美术教材的内容来看,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每一节课都有一个较好的教学内容,但并不是每一节课的设计都是完美的,不需要补充的。这就需要美术教师能灵活运用课堂内容,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每一个班级的特点来增加或减少教学内容,从而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从美术课堂中找到乐趣!例如《农家宴》一课,有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泥塑食品,而有些学生却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种情况下,我便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完成食品泥塑的学生进行表演,其他没有画完的同学一边欣赏一边完成。这样他们在课中相互交流,使整节课很充实,所有学生都体会到了其中的快乐。
二、根据儿童特点,运用游戏开展愉快教学
学生的一个普遍特点就是好动、好玩儿,爱做游戏。可是不少教师无视孩子这一心理特点,让孩子成为“小木头人”,一动不动地听讲,结果使活泼好动的孩子成了“小老头”,失去了“童心”。我们必须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习与游戏相结合,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学玩结合。当然,这不等于说上课就是玩儿,很多功课不可能带有游戏性,我只是说,能够带点游戏性的一定要带点游戏性。备课、讲课要挖掘教材中的游戏性,设计教案要考虑游戏性,只要这样做,一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把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发挥出来。在《小小食品店》一课中,学生制作的过程就像是在做游戏,每个学生都找到了游戏中的角色。在巡视中我发现,有很多学生扮演妈妈爸爸,边讲边做,那专注的模样很是可爱。可以说,在游戏中上课学生是快乐的,在快乐中学习学生是幸福的,那么,我们何不多制造些快乐,让学生在美术课中去感受幸福呢?
三、丰富活动形式,适当竞争开展愉快教学
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迷”即是高度“兴趣”之意,有了极高的兴趣,自然就会在愉快中学习了。《农家宴》一课中,采用了分组竞争的形式贯穿整堂课。黑板布置成一个“食品店”的大幅图画,这幅图在渲染气氛的同时又是一个评比台,哪一个小组完成的最好、最快、纪律最好,哪一小组就可以选取样食品贴在上面。学生们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同时黑板上也布满了各种食品,也给学生们起到参考作用。
在教学中引起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如果你细致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用竞争的形式进行作业评价,这是调动学生热情、使他们快乐的有效方法,是使学生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活动。
我们可以尝试在每节课中都有一个小比赛,每个班级都有一个美术课的评比台,“看谁画得好”“我们的画大家评”等等。小比赛的结果就发布在评比台中,(老师要注意不能总评个别学生)这样学生在每节课中都能保持良好的情绪,认真地学习并且能够体验到成功之后的喜悦。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个学生曾对我说:“老师,您上课一笑,我们可高兴了!”事实表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和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极大。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既有知识的交流,又有情感的相互作用。爱教学、爱教育、爱学生应是教师的职业情感。教师在课堂上应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排除干扰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曾经听过一位教师刚刚失去亲人,他上课前摘下臂上的黑纱,说要带给学生积极乐观的情绪。马卡连柯也说过:“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愁的神色抑郁的面容,甚至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
总之,教师乐教就会带着感情上课,就能创造和谐的气氛,就会教出意趣来。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就会更好地领会课堂内容,呈现更多精彩的作品,就会使美术课上得有情有趣,师生乐在其中!让我们携起手来,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成为学生最喜欢、最快乐的课堂!让我们的孩子在愉快中茁壮成长!让我们的孩子运用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完成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教育教学反思4
健康是一个人一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健康是有四个方面组成,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里健康,三是社会适应能力好,四是道德行为健康。所以我们在健康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健康的正确概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开启健康人生。
然而有少部分教师和家长只关注学生的暂时的学习成绩,缺乏对学生的关注,对学习中的障碍缺少理解;一些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教育课受到考试的干扰,缺乏对学生的实际教育意义;受到“师道尊严”等不良思想的侵扰,难以和学生进行有效交流,使心理教育被表面形式化;因此,教师必须要学习和掌握心理学,平时多善于观察学生,多与学生交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 和心理问题。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有助于个人发展的空间,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目的。
“尊重与理解”,是对待学生态度以及师生关系方面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存在的权利,承认他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立的个体,承认他与教师、与其他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理解,则要求教师以平等态度,按学生的所作所为、思考、感受的本来面目去了解学生。被他人理解,意味着受到他人的关注、与他人之间达到心灵沟通,从而产生一种"遇到自己人"的感觉。之所以要遵循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首先是因为只有当教师尊重学生时,学生才会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关心自己的荣辱,体验到做人的.尊严感。而自尊、自重、自信正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其次,学生如果被老师尊重和理解,他就会信任老师,愿意向老师倾吐内心的思虑、惶恐、苦闷、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
由此可见,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对改善,调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的教学效果。学生时代是一个人的朝阳年代,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获得成功,失败和挫折是难以避免的。如何教育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正确的面对成功和失败,是我们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在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以积极的行动来弥补我们在这一薄弱环节的。
教育教学反思5
早在正式授课的第二节以后,我就陷入了一种学生的反应和生活常识层面跟不上我的思路的矛盾境界。每次上课前都花很多时间去修改、调整思路和实例,希望能有所改变,然而总是事与愿违,上完课后都觉得效果很不好。由于自己把教学看得很重,迟迟未有定调的上课方式与日渐消疲的学生情绪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总是纠结与此导致的心情不佳直接反映到备课、教学的低效,反过来更加剧了这种不安感。日子在这样燥郁的氛围中一天天过去。
直到我开始放弃教学,选择重新听课,在一节指导老师传统教学课堂和一节实习同事的日常黑板教学课堂之后,突然顿悟了一般:原来课堂气氛成这样就已经可以了。现实中每个老师的课堂大多数都是比较平淡的,有人讲话、有人开小差、也有人发呆,但这应该才是最正常的课堂状态。之前的我过于追求全神贯注似的愉快氛围,一旦哪一点有所欠缺便会放大无数倍的自我责备,然后旧问题未解决新问题又接踵而至。
突然想开之后的一切都默默的变得顺畅起来,像是注入了新鲜活力般每天都精力旺盛,心情愉快。而备课也竟然变得简单起来。最重要的是,开开心心上课的我也带动着每个班级的课堂氛围变得十分活跃。之前的一切问题在我对教学的态度改观后竟然如此轻松的逐个解决了。觉得很是神奇,同时又倍感欣喜。
但是在两节课后,我还是发现了新的'问题。这问题来自于我的学习习惯。我总是习惯把课本的内容按自己的思路图形化或流程化,再按照自认较为顺畅的逻辑思维连接起来,相当于用自己的话将知识重新模块化后再输出。这使我对知识的理解及记忆有更好的把控,但缺点在于,这种方式较为脱离课本,一旦中途卡壳或是什么原因会存在遗漏重点的问题;而且顺序不遵照书本,对于一些基础差又不抄笔记的学生来说复习会比较困难。
可由于这种思维性的讲解我认为会更符合初中生的思维方式,因此不太舍得改用传统顺序教学法。后来发现,只要提前设计好笔记的版式,按照大纲的顺序往下走,各节点再采用分散式导图教学就能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上更便于记忆的思维性讲解。在实验了一节课之后,效果反响还不错。而且后面的知识可以按照前一章的框架进行备课,即省时又高效。
经过这阶段的经历与思考,一直说态度决定成败,这次开始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有的时候,摆正心态,轻松应对比什么都重要。当你调整到本初状态,期望值合适的时候,往往回馈会变得更加赏心悦目。
教育教学反思6
对初中学生上课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与学习,班里有一个叫小强的男孩性格怪异,不用理他。我没有太在意她的话,上课时,观察发现他不爱说话,经常听讲心不在焉的样子。听讲效果差,成绩也比较差。为了提醒他上课注意听讲,在他看与学习无关的书时,我会突然叫他回答刚讲的问题,他很不在乎的站起来说:“不知道!”我很生气,但没表现出来,只是提醒他说,上课要认真听讲,精神集中,然后让他坐下。这样的情形一个星期好几次,屡说屡犯,下课找其谈话,聊天,当时会很有效果,但不出一天,他又会出现上课不听讲的现象。有一次上课,他翘着二郎腿,斜坐在椅子上,我提醒他说:“小强,坐好啦!”没想到他突然说:“我这样坐碍着你什么事啦?”我对他的反应很意外。为了不影响上课,我当时没理会他。后来,他的'情绪波动较大,对同学时而友好,时而生硬。有时会因老师的一句批评与老师顶撞。
不成功的反思,当时采取的教育方法是关心他,关注他,和他谈话,从正面做思想工作,加以引导。经过一学期的教育,他没有根本好转,学习成绩始终没有太大的进步。最初对他犯的错误,在教育方式主只做思想工作,有时采取原谅的态度,降低要求。如何教育才能使他有进步?我通过反思认识到:
1、对这样的学生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与他们相处距离要适当。
2、以往发现不了问题,现在能发现问题,但苦于自己的经验不足,有些问题,没有及时解决或找的时机不对。
3、在教育学生的手段上要形式多样化,不要单一的做思想工作,教育学生以说服教育为主,不能挖苦讽刺甚至打骂学生,但也不能仅停留在做思想工作上,因为学生从小就听家人和老师的苦口婆心的教育,他们也懂道理,只是控制不住自己,如果老师一味说服教育,学生根本听不进去,因为他们没有因此承但任何后果。对那多次屡数不改的学生,在适当的时候,为了让他警醒,可以给予一定的处分,让他知道他要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
教育教学反思7
所谓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过程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实质就是理解和实践的对话。教学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回顾。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反思的内容与方法怎样?结合教学实践,我想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反思的内容
1、教学理念的反思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要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为他们今后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并使他们具备作为21世纪公民所应有的基本英语素养。”为此,新的课程标准主要提出了六个基本理念,即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选择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这六个基本理念体现出新课标的几个特点:改变了传统教学大纲中以教为主的原则,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提倡学生体验参与,倡导发现式学习和培养能力。我们在进行教学反思时首先要抛弃陈旧的应试教学观,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检查自己教学中是否遵循了新的教学理念:有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有没有既照顾学生普遍需求又关照到学生个性需要;有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又关注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有没有在照顾到学生知识习得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又注意学生情感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形成。
2、教学目标的反思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对教学目标反思时,也应该针对新课标的要求,查找自己教学目标的设立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表现在:(1)检查自己有没有帮助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目的,帮助学生形成英语学习动力。(2)检查自己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时是否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素养整合发展基础上。(3)检查自己有没有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获得知识和能力。(4)检查自己有没有引导学生获得好的英语学习方法和英语学习策略。
3、教学内容的反思
高中英语课程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必修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选修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反思时,有必要明确教材只是教学的工具而不是教学的目标。可以对教材内容取舍的同时,添加自己选编的材料。反思时,回顾教学效果,对有益的尝试不凡加以总结经验,为以后备课提供参考,改进自己的教学质量。
4、教学策略的反思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所谓“教无定法”,但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一定是能经取得好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的。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该不断吸纳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自己的教学理论。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教学模式转变到新的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发现式学习、启发式引导的教学模式上来。这就要求课堂是师生间、生生间互动的场所。教学策略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教学策略的反思应该围绕自己的引导、启发学生取得的经验和不足进行,看是否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形成了有效的.学习策略。
二、反思的方法
1、内省式反思
内省式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得失进行自我反省,通过写教学日记和教后备课的方式进行分析和探索。这种反思是常见的,也是教学反思的基本做法。有时不形成文字,教师通过心中思索得失,在下节课纠正不足。
2、交流式反思
交流式反思是指教师通过教师间或者与教师与学生间就教学过程中的得失进行探讨和分析,得出经验和不足,为以后教学做准备。新课标要求教师学会协作,在与同事的交流中获取更多有益的经验,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在新课程改革中有重大意义。
3、学习式反思
学习式反思是指通过对新的教学理论或者专业知识的学习,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教学反思。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一日千里,教师在知识经济时代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及时掌握教学理论的最新成果,更新自己专业知识储备,做一名研究性、专家性教师。
4、研究式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得失进行分析和研究,以论文或报告的形式呈现,使自己研究成果系统化。
有位教育名家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育反思能成为教育行家。”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只要教师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备好课,课后做好教学反思,我想,一定会有巨大的收获。
教育教学反思8
时光飞逝,转眼就到了期中,实习也有一段时间了,渐渐地对上好一节课有了一定的认识。我先从教学设计说起。地理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异常关键。教学设计首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重、难点,领会其思想理念显得尤为重要。不要受以前的思维束缚,要与时俱进。还应注意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三维目标的确定。以上就是教学设计这个环节应多加注意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地理课也是这样。良好的导入,能够引人入胜,激发学习兴趣,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转移到教学上,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导入应尽可能贴近生活,这也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导入还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导入环节容易出现的错误是牵强附会,为了导入而导入。还有导入的时间不要过长。课堂教学导入要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拉近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一堂完整的课不仅应当有引人入胜的开头,丰满翔实的展开,还应有发人深省、余味悠长或知识升华的结课。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一定要对本堂课进行回顾总结,并突出重、难点,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的升华与迁移。
对于整个教学,也有很多值得我们注意,并不断地去实践。作为一名教师,站在讲台上就一定要自信,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还要树立良好的形象,着装大方,符合规范。另外,不要有小动作,教态自然大方。教学语言要科学性、专业性,尽量使用专业术语,简洁明了。切记口头语。声音要洪亮、清晰,有节奏,语气分明。教学过程要再现知识的学习过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关注学生的逻辑起点。突出重、难点。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与过渡要自然流畅。教学过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不断引导。“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问题的设计也很关键。课堂教学提问应避免 “无效提问”,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提问的时机也应进行很好的把握,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思考性。并且必要时还要进行导答。提出问题后要留出时间让同学们思考。另一方面,老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尊重学生,还要鼓励学生尽量做出完整的回答。学生回答后要及时做出适当的评价,而不是简单地说“很好,请坐”。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环节要合理有效,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多关注学生,与学生要有一定的眼神交流,别低着头只顾讲课。教学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是发挥引导的作用。另外,多媒体课件方面,PPT上文字要精练,忌密密麻麻的全是文字,PPT颜色的搭配要符合学生的色彩习惯,文字与背景的色彩对比度要大,确保文字能清晰可见。
以上是我实习两个月以来的地理教学反思,我会继续加油不断探索,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教育教学反思9
由于社会大环境和家庭小气候的影响,现在大部分学生都存在一种“独立”现象,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自己说了算,看上去似乎是一种能力的彰显,或者说是个性的张扬。然而,当这种“独立”无限制地延伸后,便会成为一种自私,一种孤立,最终造成合作能力的匮乏。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合作精神和组织才能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学会合作,将成为新世纪的重要特征,这对我国未来社会人才素质,特别是少年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健康积极个性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教育小学生合作的重要性,在《左手和右手》和《合作力量大》这两节辅导课中,通过“赛一赛”、“护送盲人过马路”、折筷子、剪贴画等的小游戏来让孩子们充分了解这一点。
其次要让学生认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小学生随着年纪的升高,开始产生竞争的心理,一切都要争强好胜,有事甚至达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也就必然影响到与他人的合作。这就要通过教育使他们懂得竞争的根本目的在于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形成一种你追我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关系。而合作能培养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这两种状况并不矛盾可相互依存,在合作中可以有竞争,在竞争中也可以合作。
所谓合作精神是指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小学阶段,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呢?
一、创建和谐共处关系,营造互助学习气氛
1.建立和谐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会更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诲,更愿意与教师相处,这对于在学习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很有帮助的。教育改革家罗杰斯认为:教学成败的关键是人际关系,是情感态度。“学习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在和谐的教学和活动环境里,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他们才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踊跃参与到合作中去。因而,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合作激情,引进竞争机制,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形成和谐的合作群体氛围。
2.渗透合作的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渗透合作的意识,对于一个问题,我们可以这样说:“让我们一起来思考,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顺利解决问题后,我们可以说:“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让我们为自己喝彩。”这些引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了“我们”的层面,而不仅仅是“我”的努力和付出。同时,教师也应要求同学之间要彼此尊重、理解,这是学生之间友好合作关系的必要前提。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解决问题,从而在课堂上形成一种友好、和谐、轻松、互助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能愉悦地学习。
二、创设有效合作环境,鼓励学生参与互动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伯顿在谈到发展儿童创造力的十个要点时指出:“创造一个气氛使每个儿童被作为一个人来对待,使他受尊重,并作为小组的一名成员被重视。”这就是说,教育者可以创设有效的合作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小组间的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投入教学活动中,同时发挥个体思维的作用,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合作意识得到培养。
1.有的放矢,设计合作学习。在学习中互相合作,就要求学生之间共同参与,互相包容,乐于交流,配合依靠。在各类学习活动中可以设计需要学生共同完成的学习任务,或解决一个难题,或讨论一种学习方案,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表现能力的教学板块。为了让学生能更自如地发挥自身的创作能力与表现能力,小组活动的形式更能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在小组学习中,让学生参与互动,就顺应了他们的心理特征,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摩擦和碰撞的环境,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把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谋取集体智慧的结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前不久,笔者有幸观摩了几堂中小学“生命教育”公开课,深为师生投人的生命情感所触动。触动之余,也平添了几分忧虑。一幕幕由教师主导、学生主演再现的生命情感剧,在课堂上产生了强烈共鸣,在场同学及听课者也都为之动容,确实富有感染力,让人深受教育。这几堂公开课无一例外地都在情感上大做文章,一方面大大改变了老师只为传授知识而教学、知识之外无情感的`生硬、机械乃至木然的形象,课堂也着实走进了生活,关涉着生命,使情绪得到了宣泄;另一方面,课堂煽情太多过浓,甚至走向了任意,整个教学流程始终未能走出“情场”迷雾,似乎很少能感受到生活阳光。现不妨回放其中一个真实故事,并由此引申出对这一问题的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个花季少女,从出生就不曾见到自己的亲生母亲,在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中,在母爱严重缺失的氛围里,艰难走过了14个春秋。“看到别家孩子在妈妈怀里撒娇,遇见同学的母亲来校看望他们,我真是好羡慕。之后,心中留下更多的是不平:为什么别人就有母亲的呵护、关爱,唯独我没有?于是,我怨恨我的母亲,为什么那么狠心?既然不要我,又何必生我?”忧郁与抱怨包裹着她。后来,经多方努力,终于联系上了这位少女的母亲,有关方面也特意安排了母女的见面。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犹如某省电视台的《……有约》栏目──二人抱头痛哭,女儿满腹牢骚:“别人都有妈妈,你怎么那么狠心,生下我就扔下我。”母亲泣不成声,我们能够听到的,除了哭泣,还是哭泣,没有丝毫辩解。据授课老师介绍,这位母亲又建立了新家庭,也有很多苦衷与无奈。这位女儿现身说法──她就是我们听课的这个班上的学生──她坦言自己“叫不出世界上最平常不过的一个词──‘妈妈’”,心里仍强烈渴望得到母爱。
故事真实生动.现场很多人都感动得落下泪。全班四五十学生,半数以上都发了言,或表示同情,愿陪她度过孤独的时光,或提出要帮她解决生活困难。老师也动情地说:“我也曾是个孩子,我能理解你的感受,我又是孩子的母亲,我也知道母亲的不易,但我真诚地对你说,‘××!如果你不嫌弃,我愿意做你的母亲,把你当威自己的孩子。’”
这堂主题为《用微笑面对生活》的生命教育观摩课,始于情感生活的不如意,终于同学、老师发自肺腑的慷慨援助。课堂教学程序设计井然有序,个案本身催人泪下──全场差不多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为之黯然落泪.难怪坐在身后的听课老师问我:“观摩生命教育课,是不是一定要带上手帕或纸巾?”笔者也有此同感,生命教育课堂好似情感演绎场,并且主演生命哀伤曲,让人感到除了阴冷,就是灰暗,仿佛生活没有多少阳光,生命本身也没有什么活力。总之,老觉得在感动之外,课堂也留下了几分遗憾,似乎某些生命元素还不够到位,亟待进一步探讨与分析。
二、问题的分析
从现象上来看,这里涉及的是学生母爱的缺失,属于情感方面的问题,这种生活的不如意,乃是因为感情天平的失衡使然。“我想要的却没有得到,于是,我不快乐,甚至很痛苦”就是个案中的女生的基本逻辑。若从学生(故事中的女孩)的立场来看,孩子要求得到并享受母亲的关爱与呵护,这是再平常不过的,可是,生活偏偏对她很吝啬,她没有得到,而且越是得不到,她就越是耿耿于怀.甚至对母亲产生了怨恨。客观地说,女儿的抱怨也情有可原。然而,若是换位思考一下,这一生活问题或者得失矛盾也不至于不可开交。
惠特曼曾经说过,“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诚然,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是母亲开启了孩子的生命之门,而孩子为母亲带来了什么呢?十月怀胎的艰难,母亲一肩承担,一路蹒跚,无怨无悔,并强忍撕心裂肺的痛苦,凭借坚不可摧的生命意志,引领另一生命的启程。生命的降生是喜悦的,然而,不曾听过母亲分娩时撕心裂肺的呻吟,也就不会知道生命的降生是何等的苦痛!
生命的获得饱含母亲难言的苦痛,来之不易,每一生命无不充满母亲无限的爱意,应倍加珍惜。母亲也是普通人,她也会有难言的苦衷,会有很多的无奈,即使她不在孩子身边,并不能表明她不眷念自己深情孕育并冒死生下的鲜活生命,难怪有人声称,“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生命问世的艰辛历程,应该激起的是生命主体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是对生命的敬畏之意.并进而积极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问题是,现在的孩子,有几个会把自己的问世看作幸事,将自己生而为人视为幸运,很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需要为半径,以得失利害看人生,大凡自己想要的,得到了就高兴,没得到就沮丧。他们很少顾及他人的存在以及他人的感受。他们对长辈的呵护司空见惯,对父母的关爱,甚至觉得理当如此。他们鲜知报答,更不懂感恩。现实生活中,欲壑难填──欲望无止境,想要难兑现──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理智不全的孩子?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生命问题。这则个案便是一例,且颇具代表性──纵然是母爱的缺失,属于情感的不得,实质上也是欲求与所得之间的矛盾问题。另外,不少孩子将生活感受混同于生命本真,只知生活感受,而不知生命本真。个案中,女儿的情绪低落属于她对生活的感受。现实告诉我们,对生活的或悲或喜的感受,其实都只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虽然强烈,一旦置于生命的长河进行考量,则悲喜皆为瞬间,一切总会过去,并且一切都会过去。因为生活感觉不是生命本真,生命本真乃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长河,她高于生活感受,需要每一生命主体的积极作为来秉承拓展,个体生命可以终止,那只是生活感受的休止,生命之流却可以生生不已,此所谓“薪尽火传”。
倘若问题认识不能到位,解决方式又欠妥当,就会带来更多更大的麻烦──既不利于孩子与人共处,又不利于孩子的独立自主。对此,生命教育理当大有作为。我们的生命教育就是要关注每一生命个体。直面他们的人生困惑,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并逐步自立自强,使其既保持着自身独到的个性,又历练出较好的合作能力。最基本的,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现在这种紧张关系已经成为学生的一大生命问题,而要求得这问题的智慧解决,生命教育的主导价值就被凸显出来。
三、问题的解决
课堂上,老师、同学共同为困境中的女儿支撑片蓝天,看似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其实,仍有些许疑点值得探究,尤其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很值得商榷。
生命教育的实质,依个人所见,乃是“成人”教育,其目标就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具有鲜活生命力、富有同情心、敢于承担责任、积极践履义务的独立自主的生命个体。生命教育中,情感的宣泄是重要环节,因为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是生活中的实存之有,不可断然否认,问题的关键在于,生命教育的组织者、施教者应该把握节度,使之“发而皆中节”(《中庸》),无过亦无不及。借用教育家孔子的说法,“过犹不及”皆不可取,因二者皆超出了“度”。其实,对“度”的把握,更要借助于理性,要用理性引导情感,使情感走出沼泽,也只能以理智驾驭生活,方能使生活充满阳光。
“以理导情”,从近处课堂而言,就是要唤起女儿对母亲的同情与理解,用理智引导女儿走出情感的低谷,要让女儿有一种理智的认同倘若不是母亲给予生命,我们何以能来到人世?没有自我的存在,又何以抱怨生活的得失?身为中学生的女儿,不应该徘徊于情感迷雾而不自拔.应该以理智统帅情感;不应该纠缠予他者施与的众寡,而应该感悟生命的独特性与自主性,以及不可推诿的生命之重。这些都需要老师的潜心引导。
老师的引导至关重要,老师选择解决问题所遵循的原则更应慎重。现在的课堂习惯于“头痛医头”“缺啥补啥”,这堂课便是从外部输人情感,倾注爱心──看似母爱的缺失由于他爱的输八而得到弥补,进而情感的天平得以平衡,但这里进行的只是情感的对流,况且凭借的是他力的介八,这与我们强调的理智的生活还相去甚远。理智的生活,基本的要素是自立。我们进行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自立,让学生学会做自己的主人,尤其是要消解学生时时把自已交给他人、事事依赖他人的“恋母”情结──促使学生“二次断奶”──真正立起来,自己对自己负责,做自我生命的主宰。而简单的输人引进,实属外在支援,能否尽心人神。诚难肯定.即使有些效果,亦不宜推广。孰不知.受助者明天又会有怎样的“欲而不得”难题,外援何时能休’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应求助于外,相反,应该求诸内在自我,“反求诸身”,求诸自我的理性与意志。
生活会带给人们苦难和不幸.软弱者屈服于严酷的现实,但强者却把苦难和不幸视为考验自己意志力的良机。黑格尔说:“人格的伟大和刚强只有借矛盾的对立的伟大和刚强才能衡量出来,心灵从这对立矛盾中挣扎出来,才使自己回到统一;环境的互相冲突愈众多,愈艰巨,矛盾的破坏力愈大而心灵仍能保持自己的性格,也就愈显出主体性格的深厚和坚强。”教育者,尤其是生命教育者,无疑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凸显生命意志与实践理性,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阳光生活,实乃责无旁贷。
四、简短的结论
人是理性与意志的化身,每一个人又是有待完成的生命体,个人最终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就要靠自己的作为。父母给予了子女以生命.子女应以“天地之菁华”的类属而庆幸。俗话说“母子连心”,个案中的母亲是个特例,她不似别的母亲守护自己的骨肉,然而,其行为或许不该遭受过多指责.或许她忍受着常人不曾承受的生命之重,其坚忍的生命意志是难能可贵的,而这也正是女儿应该承传的。女儿声称,“十四年没有母爱,我想到过轻生”。母爱的缺失着实让人遗憾,但由此而轻生,未免更让人揪心。其实,困苦(包括情感的煎熬)是人生的财富,磨砺是一种挑战。直面人生的不如意,砥砺生命意志,走出生活的阴影,做生活的强者,弘扬生命之精义,不断创造人生之辉煌,这才是理智的生活方式,也正是生命教育的真义。
教育教学反思10
在刚刚过去一学期里,我校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帮助指导下,在学校全体教职工的齐心努力和团结协作下,崌峪小学教育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围绕省级示范学校评估复查授牌工作重心,推行养成教育,增强德育功能;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优化内部管理,推行素质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品位。在抓好学校常规工作的同时,响应上级号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非典”,保证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了做好今后的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主要是围绕省级示范学校评估复查授牌工作重心,针对评估时提出的三个问题,全面核实适龄儿童入学情况,确保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理论及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保证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的配置。在常规工作管理中,我们推行养成教育,增强德育功能;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优化内部管理,推行素质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品位。在抓好学校常规工作的同时,积极响应,广泛动员,采取扎实有效措施预防“非典”,保证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做到了“常规工作”和“防非”两不误。
二、取得成绩
1、进一步全面核实适龄儿童入学情况,确保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升初中率100%,巩固了“普九”成果。
2、加强了常规工作管理,抓好了学前教育,规范了办学行为。
3、教学过程管理得到加强,落实了教学环节,强化了质量观念,树立了质量意识,加强了毕业班的管理,确保了教学质量居全镇前列。
4、制定出长远教师队伍培训规划,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
5、完成了过去课题的结题工作,申报的新课题通过了评审得以立项。
6、校园文化建设得到完善,进一步绿化、美化、香化了校园。
7、学区的教育信息宣传工作开端良好,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8、巩固好原有的勤工俭学项目,提高了学校的收入,保证了学校办公经费。
9、学校安全工作得到加强,特别是学校的环境卫生进一步彻底得到清理;加强对师生健康教育,确保“防非”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无疫情发生的'良好局面。
三、方法措施
(一)推行养成教育,增强德育功能。
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校立足农村实际,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突出德育地位,拓宽德育渠道,建立德育网络,增强德育实效性、针对性,狠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1、突出德育地位,建立德育网络,拓宽德育渠道。一方面形成了以校长负总责,德育领导小组为龙头,少先队抓督促,各班抓落实的德育网络,各科教学有机渗透;利用晨会、讲座、黑板报、学习园地、教育橱窗、文化长廊、新风台、班队会进行“五爱”、“四有”的爱国主义理想教育,已形成了“诚实、守纪、勤奋、博学”的学风。增添了养成教育新内容,拓宽养成教育新途径,大力开展有益健康的文娱活动,树立了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使学校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
2、立足农村实际,增强德育实效性、针对性,狠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农村的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没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就不能很好的适应农村发展形势。为此,我们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增强劳动意识,培养劳动习惯,让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用劳动创造生活。
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针对当前一些青少年不良习惯,我校依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小学生日常行规范》,狠抓文明礼貌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了“四性”:一是建立网络,坚持一体性;二是榜样示范,坚持针对性;三是晓理动情,坚持持久性;四是潜移默化,坚持互动性。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成个好习惯。” 我们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大部分学生不是智力原因和教师因素,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这种情况,我校着力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激发学习欲望,让学生想学;减轻课业负担,让学生乐学;三是注重方法指导,让学生会学。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会生活,就不会工作”小学生可塑性强,各种习惯极易形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使他们终身受益。学校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农村实际,确定了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三大系列八项内容,从一点一滴抓起,持之一恒,以一贯之,坚持开展了“三小”活动:一是争当“小大人”活动,自己动手,自理生活,杜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产生;二是争当“小主人”活动,爱护公共财物,爱护学习用品,爱护花卉草木,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学校,照顾好家庭,当好主人翁;三是争当“小能人”活动,坚持开展“小帮手”、“小巧手”、“小炊事员”、“小服务员”、“小修理员”竞赛评比,学习生活知识,掌握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能力。
教育教学反思11
关于常规培养一直是老师们常抓不懈的话题,什么样的课堂常规才是好的课堂常规,怎样培养幼儿有好的课堂常规,是我们一直在反思的问题。
一、有趣的活动。我认为,好的课堂常规首先是幼儿对教师设计的活动感兴趣为前提的。好的课堂常规应该是乱而有序的。所谓“乱”并不是我们所指的'孩子们不听讲、做小动作,而是积极的参与活动的表现。孩子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会和老师、同伴一起讨论,会随着老师的要求做一些动作等,在这个过程中不然会产生一些声音,但这时与教师、同伴的互动,而并不是没有组织的。只有孩子们对活动本身感兴趣时,孩子们的注意力就会被活动吸引,这样的课堂就不在需要有常规的提醒,孩子们会自然跟着教师的引导进行。
二、教师的语言指令明确在培养幼儿的课堂常规中,要求孩子们做到的教师首先要想到,并提出要求。有时课堂常规不好,并不是孩子们做不到,而是老师在提要求时不够具体明确,在活动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做到语言指令明确,在提要求时要细化、具体,孩子们活动时就“有章可循”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活动。
三、日常培养很重要常规培养非一日之功,要求孩子们在上课时有一个好的常规,首先应该做到在平时生活和课堂上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常规培养时去年我们班的重点内容,我们动生活常规和学习常规入手,对孩子们生活和学习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明确的要求,经过半年的努力,孩子们的常规已经初见成效,这也说明了日常生活中培养的重要性。
四:困惑在对孩子们课堂常规培养的规程中,我认为自己在对孩子们课堂常规的收放上没有把握,往往是放出去收不回来,或者说孩子们的注意力要很长时间长能再回来,这也是我下一步需要提高的。
教育教学反思12
“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将精力陷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中,对技能、物理过程和方法则关注的较少或落实不够,尚未体现提升民族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价值观的物理课程重要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强调接受式学习,忽略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强调统一性,忽视地区差异和学生个性差异,难以适应各地学生发展多样性的需求,因此物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教学做了建议:“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物理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教师讲解教科书,以使学生掌握教科书的内容,于是形成了这样一种关系:教学时教科书通过教师的咀嚼喂给学生,考试时教科书经过教师的加工变为考题去检查学生。
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学启于思,思启于问”。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由“爱学”到“学会”,再到“会学”,最终掌握物理学习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
四、依靠科技,丰富教学手段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是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新课程改革是应时代之需而提出来的,重视实验教学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发和制作相应的教学辅助软件和直观性教具,有利于其有效实施。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为教学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它改变了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记忆。比如过去认为抽象难懂的物理微观世界的东西,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网络的发展使物理网络教学成为可能,从而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而教师素质的高低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有了一流的教师,才会有一流的教育,才会出一流的人才。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当代物理教师应认清未来教育中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放开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参差不齐,有的层次比较低,有的比较有价值。当然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相互提问题,承认学生有差异,教师应有价值导向,让学生明确哪个问题有价值。让学生体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相互提问,然后将问题进行综合。
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体验过程具有教育意义,教师要花大力气去组织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有明确的体验目标、科学的活动程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好的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都要实事求是,讨论时要尊重其他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提出新一轮的探究问题。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重视过程是针对传统教学中过分重视结论的情况提出来的,应当注意不要一谈重视过程就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只重过程而轻视结论。事实上,教学的结论也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体验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教育教学反思13
诚然,在今天这种教育体制下,教师的工作压力是大的,生活的质量是低的,身心的健康程度是堪忧的。但是,我们可以如何进行适当的发泄、积极的面对,寻找更好的办法来使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使我们的身心发展愉快?以下有几点建议,与老师们共享:
一、使自己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和谐
我们不谈什么蜡烛啊、春蚕啊之类的,听起来感觉很悲愤。我们不妨做一支手电筒,不仅能指引方向,同时根据需要可开可关,还能时不时的'充电,也很不错的。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准确定位——认真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认真生活可以更投入地工作!
二、努力使自己保持对职业的喜爱度,并在工作中去寻找乐趣
三、劳逸结合,适当的休息和休闲,调节自己的身心
四、寻找一项适合你又喜欢的运动,并坚持下来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应该是为了创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的,除了教师这个角色,还有其他的角色需要认真扮演。快乐自己,健康自己,让我们一起享受生活赋予的一切吧!
教育教学反思14
要给学生改正的机会,犯错误并不是一件坏事,关键是知错改错,有一个积极的态度,一颗勇敢的心,去做好人生的选择。
听过这样一句话,说是一个人掉了一根头发不会秃顶,掉了两根头发不会秃顶,可是如果一直这样掉下去呢,我想总有一天会寸草不生的。
正如某些人翻了错误一样,明明知道自己的做法不对,却碍于一些颜面不肯悔过,以至于一错再错,终不能回头了。
曾经在一本杂志上就有这么一件事,一个小男孩在小的时候,偷过别人的`东西,可是他的妈妈知道了也没怎么惩罚他,于是他养成了恶习,偷、抢、骗取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长大了以后他也想过要悔改,可是他却总是告诉自己来得及,终于有一天,他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试想一下,如果当初他下定决心要改过的话,结果也就不会那么惨了。
古今现在,有很多如此的例子。商纣有时也认识到自己的暴虐是不对的,可是由于他的颜面,却死咬着不肯改过。结果就是众人反抗,商纣亡了国。就是因为他知错不改才会落个如此的下场,真是可悲。
很多这样的例子告诉我们,犯错误并不可怕,知错不改才是最可怕的,所谓的颜面只能导致情况恶化,甚至影响到个人安危。想一像人生在世有谁会不犯错误呢,根本没有这样的完人,只是有些人知错就改犯的错误才会很少罢了。一发现错误就立即改正,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所谓的颜面也可以挽回些,有增长了才干,何乐而不为呢?
当前,在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来说,犯些错误是难免的,怕的就是有些工人干部和群众知错不改,造成不良的严重后果。不论是工人或是干部,犯了错误都会说什么“下不为例,仅此一次。”以保全自己的利益。好一个下不为例,如果每个人都这么说,那中国会有很多的“下不为例”先生和“下不为例”小姐,那中国也就成为了一个“下不为例”的国家。
知错就改对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益的,我们可以在错误总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失败中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这样将来才会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
教育教学反思15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一
教育、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在教育的星空中,我是一颗凡星,虽不夺目,但却璀璨;在教改的浪潮中,我是一朵浪花,虽不壮观,但却是浪尖上最有活力的一朵。在身为人师的这些日子里,我学习着、实践着;努力着、进取着;奉献着、收获着;留下了串串清晰、生动的足迹。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1990年我踏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天起,这句话就成了我工作的座右铭。
作为一名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我的职责。平时对自身的师德修养比较重视,努力以自己的行为、作风和品质去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年青的我,以认真踏实不断进取的精神对待自己的工作;以对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全体学生;以虚心好学的精神与组内老师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我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学习课程新理念、在实践中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人文教育”、“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等实践渗透在日常教学中,以使自己的教学与时俱进,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在实践中,不仅增强了对教育科学研究的兴趣,还提高了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更尝试着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收获颇丰。不断地将研究课,互观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着我们的许多问题,在认识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在知识传授的同时,也不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亲近学生,研究学生,才能展现自我,树立威望。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爱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和"爱"。因此多年来,我总是在工作中不断思索,在思索中不断提高自己工作的艺术性。虽然因为工作的繁忙有时会影响自己的情绪,有时甚至忘记了微笑。但通过理论学习,反思与同伴互助,很快意识到自己应该怎样做。所以在处理问题时多溶入了些宽容、理解,多讲了些艺术性。我也终于发现,只有我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去走近孩子,关心孩子,即便是批评,也会被他们所接受。孩子们只有真正接受了我这个他们所喜欢的老师,才会接受我。
每接一个班我都很用心的去教,对待特殊的`孩子,我的方法就是给他信心,唤醒他内心的渴望,这就等于给他自己体内安了发动机。而运转发动机的“机油”就是我们给予孩子的赞誉和信任!
反思自己十八年来工作的历程,回顾前行中留下的串串足迹。我要感谢曾热忱帮助过我的领导们;要感谢曾无私指导过我的老教师;也要感谢曾悉心教育过的小朋友。正是无数个他们的存在,才使我体验到成长的喜悦、教师的快乐和人生的价值。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二
大家好!做为一名青年教师,非常感谢学校和各位老师给我这个机会。能坐在这里发言,我很高兴。下面,我就将自已在这一年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大家作一些交流,如果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给我提出宝贵意见。现在我就从两个方面谈谈。
一、基础教学
平时的教学工作,可以说大家做的都一样,我不觉得自己做的比大家好多少,但想到是与大家交流,所以我选择了两点来谈谈我的做法:
(一)字词
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三年级更为重要,所以我加强了生字、词的学习。除了多写、多练习外,我要求学生每天中午一定要练写生字10分钟,可以用生字本,也可用字帖,但内容一定要是课本内要求掌握的。而在睡觉前再把所学的生字读一遍,加深记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除了生字词的练习外,还要培养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因此,每节课教学之前我都要布置学生自查字典,自学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要求在查字典的过程中记录有关知识。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对生字的书写和记忆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学会预习
三年级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时期,课前预习的教学必不可少。但这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的想法是先要让学生们先了解什么是预习,于是,在三年级上学期,我给孩子们拟定了一份简单的预习方案:
1、将课文读三遍:要求文中的长句、难读的句子或出现生字、词较多的句子要反复读几遍;
2、自由学习生字、词,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3、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基本了解预习后,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了解预习的必要性及其好处,我在三年级下学期,又重新拟定了一份预习方案:
1、自由读文二遍,熟悉课文内容(读的方式可以自定,可小声的读 、可默读,也可朗读)。
2、自由学习生字、词(不认识的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要查字典弄明白,并在课本上做批注)。
3、读文第三遍,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课题下)。
4、读文第四遍,提出自己的疑问?(三个)
5、读文第五遍,写出你初读文章的感想。(于本子上)
现在,课前预习以成了孩子们的一种学习习惯。
二、作文教学
(一)模式教学
提到作文,孩子们都怕,记得我读小学时,也是一样,不知如何下笔,总觉得无话可说,也许是因为如此,作文教学是我一直思考的比较多的问题。我觉得小学作文教学还是要从模式教学开始,使学生逐步达到创新进步、作文有成。其实模式,简言之就是事物的一个样板、柜架,很多的人都认为,作文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不应对孩子们要求过多,要让他们自由发挥。但其实,孩子们连最基本的作文知识都没有,又从何谈起说写作文呢?而三年级又是作文起步最关键的一年,所以我觉得应先让孩子们了解作文的基本的模式,于是我要求孩子们作文一定要分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而在此基础上,再教孩子们如何将句子写通顺,怎样分自然段写。然后,再进一步的引导孩子们怎样一不一不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等等。
我想可以从现成的模式教给孩子们基本的作文知道,而这个模式就是课文。例:课文《爬天都峰》这篇课文开头是:“暑假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这里,我就教给孩子们开头可直接点题。例如《颐和园》这篇课文,结尾:“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在这时,我们可以教给孩子们在写作文时,结尾处可写明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可以说,我在上每一 篇课文时都会涉及到作文教学。
(二)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记得,我受到老师第一次表扬的作文是写的《我的家人》,而这篇文章就出至于我心中最真实的感受。现在想想,这也许就是关键,只有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你的文章才可以成为受人观注的文章。虽然三年级还只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但我仍要求孩子们写作文时尽量写自己身边最真实的事来写,而除此,我还有一个要求:每篇作文的结尾一定要写出自己的最真实的感受和观点,而在楚天杯作文竞赛中,孩子们能获奖的原因,或许就是真中取胜吧!
(三)悄悄话和睡前半小时
什么是悄悄话?这又是一种什么形式?我想,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其实这就是自己内心想法的真实独白,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悄悄话其实就是日记的另外一种形式,不同之处在于,在这种形式中孩子们可以和老师做心与心的交流,可以随心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所以孩子们更乐于接受。但如果只是孩子说而我却无动于衷,那就不叫交流了。面对孩子们心中的高兴和烦恼,我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去和他们交心,有时在本子上直接给孩子回话,而更多的是找他们谈心。而从中可以让我真切的感受到孩子的成长。有了老师的回音,孩子们在写时就会没顾及,而写的兴趣也会更浓。还有就是不要害怕孩子对你有意见。要写好作文,需要大量的积累,阅读是最直接的方法,所以我制定了睡前半小时的读书计划。睡前半小时,就是睡觉前必须读书半小时,而书籍类型我并不做规定。因为我记得窦桂梅老师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在童年、少年时期,孩子需要的是童话、神话、名人传记,除此之外,也许没有什么可以包袱他的诗意、灵性和慧根,只有孩子们在阅读着沾满蜂蜜的书籍,在舒展自由心灵,张开想象的翅膀的阅读中,才能在真、善、美的世界中走向崇高和智慧。”但这些少不了家长的配合,所以之前我和家长都做了交心谈心,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及好处,有了家长的积极配合,睡前半小时的计划也顺利开展起来了。刚开始,只是阅读,然后家长在签字本上反映孩子们阅读情况,随后,我开始教给孩子们怎样将好词、好句积累下来,如何做批三注,这项工作也在进行中。
(四)、多练
要想写好作文,无外乎多练。我布置小练笔是很频繁的',内容大多取之于生活中的小事,或班级中出现的事写自己的感想。其实,课文也是很好的小练笔的来源。例:学了《槐乡的孩子》一文后,我便布置孩子们写出自己的感想。随后,再连续帮家长做一个星期的家务,再来写一篇感想。这样既练了笔,又让孩子们真真了解槐乡孩子的了不起。说真的三年级课本中60%的课文我都让孩子们写过小练笔,而这样太多的练笔孩子们肯定会厌烦,所以孩子们的小练笔,我并没有太多的限制,给予他们自由的发挥空间,字数也不限制,有话时可写多些,没话时也可只写几句话。但一定要写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感想。而这些只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小的看法,其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有待以后进一步探究。去年,在楚天杯作文竞赛中,我们班有三名同学获得了一等奖,这除了平时的训练外,对题型的研究分析也很重要。在考前,我上网查找了近几年楚天杯作文竞赛的题目,以及各种针对作文竞赛的评论,随后对这些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再确定了考试题型范围为童话和记事类文章,而写童话的机率更高,所以在考前我专门针对了这类的作文做了训练。我来学校7年了,而我也是在这儿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而我的成长,离不开在座各位老师的帮助,在这儿我谢谢大家。以上只是我的一些小小的看法,如果有什么问题,还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