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1
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在一起商量过冬的事。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在学习本课时,我注重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进行,从而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灵活。本课内容简单易懂,我力求让学生质疑,之后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读懂文本,在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准确,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也能提高自我的语文素养。出示课题后,我让学生自己质疑,“冬天到了,人们怎么过冬?那可爱的小动物又如何过冬呢?”从儿童有兴趣的话题导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非常积极地投入课堂,非常生动地开动脑筋。当讲到“迁徙”和“冬眠”的时候,学生都能在实践中去验证知识,去了解更多的小动物过冬的知识,反馈知识。这样使他们学得快乐,学得灵活。
其次,教学中注重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学好语文的基本规律是“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应以教材为中心开展“辐射式”语文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言、用语言,使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与课外的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写作练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学开始,首先让学生认识三种可爱的小动物,让学生与他们打招呼,这无形中锻炼了口语,练习了表达;在让学习练习用“商量”、“暖和”造句时,扩展了对词的使用;在做“钻”的动作时,让孩子们体验了字的意思,引出了“刻苦钻研”这一成语,以上环节的设计,活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同时让他们感到学习成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将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学生个性化的愿望、想象巧妙结合。这样在课内呈现出语文课内外有机整合的大语文环境。
总之,语文课应是一个多元艺术元素的综合体,在课堂的拓展训练中,教师恰当的语言和灵活的教法是“拓展”的阳光雨露,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学生创新思维的种子才会发芽、生长,才会绽放出绚丽的创新之花。
《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2
经过对《小动物过冬》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
从传统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我们看到,语文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进行,从而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灵活,本次活动也正是本着这样的思想才产生的。
从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表现来看,学生确实表现得更主动。 首先问题从学生那里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非常积极地去查阅资料,在自己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就想尽一切办法求助于家长、老师,甚至于以帮助妈妈打扫卫生为代价请求妈妈带自己去书店买书这样在这儿写下一些有关本课意义或教学内容重要性等方面的总结性陈述。 其次,学生非常主动地开动脑筋,以生动的方式来展示资料的资料。有的学生为了能够吸引大家,把家长当作听众,多次把自己的资料读给家长听;有的学生下了许多功夫,把长长的一篇文章背诵下来;有的通过生动的表演来赢得大家的喜欢;有的平时都不敢大声说话的,这时候因为有了充分的准备也显得落落大方。谁都想让自己的独家新闻赢得大家的喜欢。
二、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使它帮助学生能动地、创造性地学语文。在我们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着力在课文内容上兜圈子,一篇浅显易懂的小短文,却要经受繁琐的分析,连珠炮式的问答。
最终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空洞的结论,机械死板的标准答案。这样的语文学习范围狭隘单一,忽视了学生对富有灵性的语言感悟、积累,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全然不顾学生学习时的情感。如何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好地体现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性,如何培养学生自如地使用语文工具的能力,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设计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小动物过冬》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能起到重要作用。首先,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拥有了广阔的语文学习时空。
语文本来是一门外延极其广阔的学科,可以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综合性语文学习《小动物过冬》把学生带到了广阔的生活空间。学生读了课文之后,对课文中才讲了那么一点关于小动物过冬的知识感到很不满足,好奇地向老师询问了许多这方面的问题,于是老师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去了解课文之外的更多的关于小燕子、小蜜蜂和小青蛙是如何过冬的知识,学生特别感兴趣,语文学习的范围从原来的课文一下子打开了。可是如何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呢,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大家讨论,上网、查阅课外书、询问家长等多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去了解更多的关于小动物过冬的知识。例如学生在网上查到了“燕子到了冬天为什么要南飞”、“燕子南飞飞到哪里”、“青蛙冬眠时怎么呼吸”、“青蛙冬眠不是因为冬天到来了,而是因为气温下降了,夏天把青蛙放到冰箱里它照样冬眠”“小蜜蜂冬天为什么不会被冻死”等等很多有趣的资料。其次,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好伙伴。接下来,他们还要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认真阅读理解,进行加工和整理,把与已知重复的、特别生涩的内容适当删减,然后通过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所知道的这些传达给别人。
在课堂上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有的把整理后的资料内容读给大家听,有的.汇声汇色地讲出来,有的小伙伴合作,通过一个小故事表演出来,更有的在听了其他同学的汇报之后,把课文里的故事表演了出来,可所表演的很多内容是课文中没有的,那是自己所知道的和刚刚从同学们那里获取的有益知识。第三,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好帮手。有些学生特别喜欢小动物,只了解了这三种小动物过冬的知识后仍然不满足,他们还想了解其它小动物比如蚂蚁、蚯蚓是如何过冬的。看到学生兴致这么高,老师又组织他们成立研究小组在课下展开长期的研究。
有个小组继续研究青蛙,他们还想进行实地考察,看看真正的青蛙到底怎么过冬,于是他们来到郊外寻找青蛙,草丛里找找,挖个坑找找,可怎么也找不着,到底青蛙冬天藏在什么样的地方呢?学生探究的兴趣来了,老师告诉他们可以上网、查课外书、询问家长,青蛙冬天藏在什么样的地方呢?两天之后,几个小伙伴把各自的收获相互一交流,发现青蛙冬天喜欢在有水的地方比如池塘边,小河边挖个洞,然后钻进去睡大觉。根据这个结论,他们果然找到了青蛙。可是问题又来了,整个冬天青蛙一直在睡觉,它吃东西吗,吃什么呢?围绕新的问题,他们继续去查询资料。就这样,他们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会有新的问题产生,新的问题解决了又出现了更新的问题,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螺旋式上升,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等手段的帮助,学生不断被问题困扰,又不断因新的发现而惊喜,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3
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在一起商量过冬的事。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在学习本课时,我注重从以下几点做起。
1、形式多样进行识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这节课中我通过运用随文识字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同时认识生字。比如:“商”字里面有一个口,意思是要说话。一个人怎么商量啊,要几个人在一起商量,所以商量的“商”下面还有一个“八”。闭上眼睛想一想,商量的“商”里面有什么?“八”和“口”。记住了吗?联系后面的写字环节,能综合运用识、认、读、写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识记“商”字,重点突出,准确而到位。
2、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在低段适当地运用各种读书方式确实能给课堂增色不少。比如学习青蛙冬眠时。我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读书。稚嫩的声音、天真的动作,营造出妙趣横生的`课堂,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不再是空话。在低段适当地运用这种读书方式确实能给课堂增色不少。
再说说不足之处:
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的遗憾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弥补。比如: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训练不足,“燕子、青蛙和蜜蜂是怎样商量的
《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4
《小动物过冬》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是一篇童话故事,描写了小燕子,青蛙,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故事。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团结友爱。课文有效地将科学知识和品德教育渗透在字里行间。在第二课时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首先,复习检查,体会关系。通过复习课题中所说的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三个小动物,进而出示课文内容,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知道他们是好朋友。仿照课文句子,进行句式训练,想象说话的过程中,并通过教师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体会到和好朋友一起的快乐和美好,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其次,顺学而导,突破重点。本文内容浅显易懂,我力求让学生运用各种形式朗读,通过充分地读自主获得情感体验。“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知道不同小动物的过冬方式,感悟好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团结友爱,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的熏陶。课文的三到七自然段是重点,通过燕子,青蛙,蜜蜂的对话,生动介绍了各自的过冬方式,对话浅显易懂,充满童趣,这一部分的教学我采用顺学而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练读。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我采用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感悟,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进一步体会句子的意思。注重将语言文字的训练与科学知识的普及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文中语言文字中去体会感悟。在教学后半段,我还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鼓励他们走入文本,有感情地读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又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了学习的成果,有效地活跃了课堂。
再次,角色体验,感悟真情。通过同桌分角色朗读、男女分角色朗读、个别戴头饰读,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角色朗读中明白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以及感悟小动物之间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友谊,让科普童话故事也浸透着浓浓的语文味。
最后,知识拓展,综合提高。这一环节我设计了练习卡,在学生已知的课本知识外,拓展学习的广度。“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小动物也和这三个好朋友一样有特殊的过冬方式,连线完成。”这一拓展环节在让学生记住所学知识的同时,更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学好语文的基本规律是“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应以教材为中心开展“辐射式”语文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言、用语言,使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与课外的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将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学生个性化的愿望、想象巧妙结合,这样可以呈现出语文课内外有机整合的大语文环境。同时,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使孩子们学得快乐、轻松。
根据今天的课堂教学,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一是语文课应是一个多元艺术元素的综合体,在课外拓展方面还要加强。二是在教学中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到位,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三是应该多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应该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全方位地主动参与,求得课文中的知识和实践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真正成为受益者。四是二年级应该把重点落在识字写字上,本节课写字教学还应该更加扎实一些。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路上,我应该多听课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争取能取得更大的进步。通过不断努力,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广阔的天地,启发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热情,使他们带着期待、带着梦想实现一个又一个五彩斑斓的语文之梦。
《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5
《小动物过冬》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自然常识故事,叙写了小燕子,青蛙,蜜蜂商量过冬的故事,告诉我们小燕子要避开严寒到温暖的南方去过冬,青蛙准备吃饱了之后钻进泥土里冬眠,蜜蜂则储藏了很多蜜在蜂巢里过冬,表明了不同的小动物具有不同的过冬方式,也体现出之间的相互关心.
在学习本课时,我注重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进行,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灵活.本课文内容简单易懂,我力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读懂文本.
课文的第三至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通过燕子,青蛙,蜜蜂的对话,生动的介绍了各自的过冬方式.对话浅显易懂,充满童趣,读来琅琅上口.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练读,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注意将语言文字的训练与科学知识的普及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文中语言文字中去体会感悟.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如:教师语言描绘情境,图片展现情境等等,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使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接近了,加深了对课文的体验和理解.课堂上,学生仿佛一群放飞的小鸟,在天空中遨游,情绪高涨,学习兴趣非常高.同时, 结合我的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把他们所思所想都说出来了.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前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想方设法营造一种"我想读""我来说"的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说"的渴望.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悟",有所"说",让学生通过读书和口语表达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增强阅读的乐趣"和"提升运用的能力"。.
三,以读代讲
在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通过充分地读自主获得情感体验.如在学生熟悉生字词后,我以"燕子,青蛙和蜜蜂是怎样过冬的 "这个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去读,去想,去讨论.这样学生有了自由朗读的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的平台
四,发挥即时评价在课堂生成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以往在课堂上,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好,很好,你真棒".究竟好在哪里呢学生不明白.课堂的即时评价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评价中受到启发,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比如在指导学生读小燕子的话时,我这样评价小朋友的朗读"你真是一只轻快灵活的小燕子。
五,注重了阅读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在教学完一篇课文后,要善于找一些同题材的文章进行拓展延伸,从教育内容方面不断输送新鲜"血液".以此来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6
1、充分发挥学生了的主体性,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训练。本课的教学,通过多个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如:让学生先读一读,再演一演,这是一个由吸纳到吐露再到表现的过程。叶圣陶曾说“语文教育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的训练,不要只顾到语言文字方面,忽视了思维的训练”,要“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贯训练,使之相辅相成”。
2、、注重了阅读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真正在学问上有所造就的`无一不是阅读了大量的课外读物。在教学完一篇课文后,要善于找一些同题材、同时代、同作者或同风格的文章进行拓展延伸,从教育内容方面不断输送新鲜“血液”。以此来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在这节课结束之际,我安排了一个补充阅读材料《动物过冬》,学了这课学生已经对动物的过冬方式充满了兴趣,补充的阅读让他们有了可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这样的阅读安排,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受到了教育。相信这样的拓展多了,学生最终一定会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不足之处:
1、练习读“我准备……”这个句子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对比着来读。用叠词举例后,应让学生拓展说话。
2、整节课,学生朗读的方式少些。(通过读,谈体会,再读。例:“我早就……”一句,引导学生读出很得意的样子。)
3、还应渗透友谊,有礼貌等思想教育。(如从“商量”“约定”这两个词入手)
4、最后一个说话环节,应将学生可能用到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孩子更容易说好句子。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知识的学习不必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
《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7
本课内容非常浅显,动物过冬的方法都是通过小动物间对话交谈的方式交待的,学生只要通过读书就能获得这方面的知识。而课文篇幅相对较长,要把了解三个小动物各自的过冬方式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二年级学生的语言积累多是以读好课文对话形式,在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的体验过程中升华情感,内化语言,培养语感的。课文不像讲述一个道理故事类的童话,这类科普知识的小,很容易上成自然常识课,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掌握动物过冬的方法这一知识点上。语文课的重要任务是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新课程改革把口语交际训练作为低年级语言训练的一个重点。周老师的这节展示课让我收获不少。
《小动物过冬》一课的赏析课教学中,我认为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导入:猜谜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既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也是促使其学习的推动力,课一开始,周老师让学生认真听谜面,猜谜底雪花而引出寒冷的冬天小动物准备过冬。猜谜的导入形式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拉到了课堂中来,课堂上立刻就有了浓厚的学习气氛。
二、初读:整体感知,随文解决难读词句。
《小动物过冬》这篇的篇幅较长,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整体感知,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呢?在学生自由读后,周老师指名学生分小节读,并将字词教学穿插其中。以字卡出示重点字,难读短语和长句子,通过指名读,男女生读,小组比赛读,师烦读等形式多样的教学,为接下来品读重点段落作好铺垫。
三、品读:在听读练习中领悟读。
第一二段的教学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读好“好朋友”、“常常”、“很快乐”,感受好朋友之间快乐,体验朋友之间相互关心的情感就可。周老师范读,学生听后说从老师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一是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二是学生自行领悟了读的方法,比如把“好朋友”读得比较重,表现句子的重点字眼。再请学生读好第一段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四、精读:设置情境,角色体验
凭借情境,可以强化学生已有的感知,充分利用情绪加深内心体验,促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还能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丰富课文的内涵。所以,在教学重点段落3—7段,周老师让学生自己当当小燕子、青蛙、小蜜蜂学习相关内容。针对小燕子对话内容,周老师向学生(小燕子们)提了三个问题,答案分别是对话中的三句话,要求小燕子以文中的话来回答。指导读好词语“春暖花开”周老师以图片形式出现,还里复习积累了描写春天的词语。教学青蛙部分内容,同样是让学生变成青蛙,抓重点句子: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让学生加上动作读,在读读做做中,有效地指导了朗读。小蜜蜂以同桌互读对话的形式,替换角色进行朗读。通过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去体会去感悟小动物们的对话。根据小学生自我表现意识强的特点,在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之后,周老师让学生演一演,在内化语言的基础上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带上三个小动物的头饰介绍各自独特的过冬方式更是寓教于乐。
五、品读:形式多样,合作学习
品读重点段的形式多样化,有师生分角色合作读,生生一问一答读,还有同桌分角色合作读。体现了读的不同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积累:儿歌读出浓浓语文味。
拓展环节,周老师出示一首动物过冬的儿歌,将本要写的两个生字编在其中。既巩固复习生字,又补充了其他动物过冬的知识。师生拍手读儿歌,浓浓的语文味洋溢着整个教室。
《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8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2、幼儿能大胆选择并讲述选择的理由。
3、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动物图片若干、课件。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兴趣,谈话猜谜语导入课题。
老师今天带来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们猜一猜,看看谁最先猜出来。请你听仔细了:
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雪花)什么季节下雪?(冬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感觉怎样?"(冬天,天气寒冷)"看一看,冬天人们是怎样过冬的?"(穿棉衣、安装取暖设备、常在室内活动、加强锻炼等)2、引发课题"动物是如何过冬的"谈话导入:人们有这么多的好办法过冬,那么你们知道小动物在这样冷的天气里是怎样过冬的呢?
⑴幼儿根据日常观察进行自由回答,教师不予评论。
师: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动物过冬的办法,那么究竟小动物们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呢?老师有一些小动物过冬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⑵幼儿看图片:
提问 讨论:A:图片上有哪些小动物;B:这些小动物是如何过冬的。
教师重点讲解,小动物过冬的方法有几种:
1、冬眠过冬。例如蛇、乌龟、青蛙、刺猬、蝙蝠、狗熊,因为他们在冬天来临之前吃大量的食物,整个冬天他们就可以睡觉,不吃东西了。
2、换上厚厚的毛过冬的有兔子、松鼠、鹿、麻雀、乌鸦、狐狸;3、贮食过冬的有蚂蚁、松鼠、蜜蜂等,因为冬天出去找食会很冷,所以提前把整个冬天的粮食准备好过冬。
4、大雁和候鸟是南飞过冬,因为冬天的时候南方比较暖和,所以天鹅和燕子会选择南飞过冬,除了天鹅和燕子会南飞过冬,还有很多候鸟会南飞,像杜鹃、大雁、黄鹂、丹顶鹤,他们都是随着气候的变化而迁徙的鸟。
C:"你还知道其它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3、巩固、丰富幼儿对动物过冬的认识观看动物过冬课件,提问:
冬眠过冬的有哪些动物?
换上厚厚毛过冬的有哪些动物?
贮食过冬的有哪些动物?
南飞过冬的动物有哪些?
4、了解动物与季节的关系,知道动物有各种方法过冬,这是保护自己生存的最好方式"动物们为什么会有各自不同的过冬方法?"(保护自己生存,适应季节的.变化)"假如这些动物不想法过冬,那将会怎样?"(冻死、饿死)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为动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重点在于幼儿的探索过程,可以提供一些故事录音、图片、书籍等丰富的相关知识材料,在开始时我设置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能让幼儿自己探索获得知识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自然地习得知识,接下来的讨论过程会激烈,相关经验也会更加丰富,同时也增强了幼儿讲述时的自信心。
《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9
《小动物过冬》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事。课文生动地介绍了它们不同的过冬方式,小燕子要避开严寒到温暖的南方去,小青蛙准备吃饱之后钻到泥土里是冬眠,而小蜜蜂则藏在蜂巢里吃蜂蜜。课文还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难舍难分。
在教学本课一些生字时,我借助它们的形近字来让学生识记。比如“哥、可”、“第、弟”、“商、滴”等,让学生想办法来把它们区分清楚并加以组词。通过仔细观察,学生议论纷纷,办法很多,说得很形象,把要学的生字都记牢了。这个教学环节,我觉得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化难为易,又能产生连锁反应,使更多的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课文时,我不光进行阅读教学,还让学生学会书面表达,即会“写”。而我认为“说”则是学生在“读”与“写”之间的一个桥梁一个纽带,也是写话的起点,是对学生写话的初步训练。要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使学生乐说、善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途径指导学生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说话训练。
在低年级,课文是学生很好的模仿对象。在第二自然段里我让学生进行了“商量”一词的造句训练,从课文到课外这样一个训练过程,有意识让学生掌握语言,运用语言,这样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一个词语的理解。
在讲读课文时,有些片段要求学生熟练地背诵,这样既能读了书,又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将书中的语言吸收变为自己的.东西。在学习完3~7自然段之后,我让学生上台分角色表演。因为学生已经将课文内容熟记于心,所以学生在进行表演时,能将课文中的词句重新组合变成自己的语言再进行表达,这就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技能和能力的形成,都要经过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训练过程。
学习课文后,来仿写迁移,也是训练学生说话的一种方式。课文的结尾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三个好朋友第二年春天相见时的情景。
《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10
我对这堂课进行了总结反思,有以下几点觉得比较成功。
一、以冬天的到来为主线贯穿整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以带小朋友描绘冬天情境,我们人类如何过冬小动物们怎么办的方式进入文本。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更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空间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想去的地方(树林里、池塘边)去看看、听听,并把看到的,听到的说给大家听,在交流中学懂了课本上的知识,并通过谈谈你的感想来进一步挖深课文,在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
三、在表演中体验、感悟
喜欢表演是孩子们的天性,表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与创造力。教师实实在在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比如在教学“冬眠”时,我请小朋友上来扮演青蛙,表演青蛙是怎样冬眠的。通过小朋友的表演、评价,知道了表演冬眠时应该是不动的,因为青蛙冬眠是不吃不动的。
四、发挥即时评价在课堂生成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以往在课堂上,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好、很好、你真棒”。究竟好在哪里呢?学生不明白。课堂的即时评价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评价中受到启发,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比如在指导学生读小燕子询问青蛙的话时,我这样评价小朋友的.朗读“你学得真像,你怎么会学得这样像?”先肯定学生的朗读,然后让他自己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孩子能说出因为青蛙是小燕子的好朋友,青蛙不会飞,小燕子心里非常着急呀,从而很自然的懂得了朋友之间应互相关心的道理。
本课中当然也存在着缺点:
缺少很强的调控能力,没能很快地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中,这是我今后要努力改进的地方。
《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11
《小动物过冬》是关于小动物过冬的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事。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从而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过冬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
其实动物过冬这方面的知识在学习识字5的时候也已经涉及到了,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完全了解这三种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了。
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并不满足课本中的这点知识,他们对这些科学知识还是很感兴趣的,于是我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去了解课文之外的更多关于各种动物是如何过冬的知识,学生特别感兴趣,语文学习的'范围从原来的课文一下子打开了。可是如何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呢,我布置学生课后通过上网、查阅课外书、询问家长等多种方式去了解更多的关于小动物过冬的知识。然后,用第二天的早读课进行了一次《动物过冬信息交流会》,学生用心收集的信息虽然不是很多,也有小部分学生没有收集到,但大部分孩子因为有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在交流会中,轮流介绍,交流碰撞,畅所欲言,甚至抢着说,孩子们的兴趣高涨,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12
《小动物过冬》是一篇童话故事,叙写了燕子、青蛙、蜜蜂商量过冬的事。通过动物之间的对话,告诉我们小燕子要飞到南方过冬,青蛙准备吃饱了钻进泥土里过冬,蜜蜂则储存蜂蜜在蜂巢里过冬。表明不同动物具有不同的过冬方式,体现了小动物之间的互相关心。新课程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工作、生活奠定基础。”所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规律,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了解燕子、青蛙、蜜蜂等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2、能力目标:通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习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语言表现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和情境教学中的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溶入童话世界,化“物”为我,感受朋友间的关爱。
4、创新目标:让学生全员参与,平等对话,鼓励他们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去发现自然界中更多的奥秘。
在具体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第一个环节是谈话导入 切入主题。我问孩子们:同学们,凉爽的秋天过去了,寒冷的冬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为了过好这个冬天,你都做了哪些准备呢?让他们先谈一谈自己的过冬经验。接着问他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小动物是怎么安全过冬的呢? 通过谈话的方式,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设下悬念,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状态。然后,我再带着孩子们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阅读文本,熟悉三个小动物分别是谁以及他们的关系怎样。为下一环节的开展做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让孩子们打开书,默读课文,找到课文中和三个小动物的过冬方式有关的句子,并划下来,让孩子初步了解小动物究竟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请他们大声的朗读课文,喜欢哪种小动物,就把自己当成是它,把它说的话反反复复、有感情地多练读几遍。体会一下语气和动作。一会儿请他向大家介绍自己过冬的方式。
第三个环节:创设情境 朗读升华。童话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他们认识世界,感悟生活的门户。在他们的脑海里,小狗是他的伙伴,老虎是他的朋友。他们没有敌人,也没有惧怕。他们的心里充满了美好,充满了幻想。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个童话的情境,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在情境中,转变学生的角色,使他们溶入了童话世界,化“物”为我。此时的学生就是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整节课基本是小动物之间的情感交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我请孩子们喜欢哪个小动物,就把自己当成它,来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过冬的。再请扮演其他动物的小朋友去问问他这样过冬的原因,在交流中和对话中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了解三个小动物分别是用迁徙到南方,冬眠,和储备粮食的.方式过冬的。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声情并茂,以声传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最后一个环节,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进行拓展。我请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朗读。在表演朗读之后设问:你喜欢这三个小动物吗?为什么?因为在之前的情境学习中,每当有孩子对别的小动物提问时,我都会表扬他:你真是个懂得关心朋友的小燕子。所以孩子们很快答出:因为它们相互关心。随后,在他们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的基础上,我问他们:“通过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引导他们总结三个小动物的过冬方式,并完成相应的填空。接着追问:你还知道其他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让学生说说其它动物的过冬方式,希望能达到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激发了他们继续探索自然奥秘的信心和动力的作用。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种种不足之处。首先,分角色朗读上花的时间太多,影响了其他环节的时间。其次,还有对于知识的拓展并不到位,比如“迁徙”和“候鸟”这写新名词,只是在交谈过程中匆匆的带过,幻灯片上简单出示了一下,可能没有在他们脑海中留下很深的印象,也不便于他们对几种动物过冬的方式进行总结和归纳。另外,虽然在上课的过程中我经常提出“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是这样过冬的?”这类问题,可是在孩子们回答之后,我并没有将相关的动物名称再次集体出示,所以孩子们的印象很浅,最终他们还只是记得书本中提到的三种代表性的小动物。在之后的各项作业的反馈中就可以看出来这个问题的影响。孩子们就分不清蚂蚁和松鼠这些课文中没有提到的小动物到底是怎样过冬的。
总之,教学中仍然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累积经验,发扬优点,纠正错误,改进不足之处,希望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更好。
《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13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必须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掌握了知识的同时,也掌握好学习的方法。《小动物过冬》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初读:整体感知
《小动物过冬》这篇文章的篇幅较长,如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整体感知而又不会觉得乏味呢?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1、小动物请大家看动画片——朗读欣赏,初步感知。
2、让老师听听谁最快收到了礼物——自由朗读,读通课文。
3、小动物邀请爱读书的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学知识——再读课文,朗读流利。学生有了一次听老师的范读、两次自己读的基础,接下来的课文教学就顺畅多了。
二、学字:形式多样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这节课中我通过让小组长带领小伙伴认识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拍手读生字——自由读词语,选一个读得最好的词读给大家听——猜字谜——请你当小老师提醒大家写生字时应注意什么——跟小老师一起书空——描红练习等等各种各样的学字形式,寓教于乐,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
三、精读:设置情境
凭借情境,可以强化学生已有的感知,充分利用情绪加深内心体验,促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还能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丰富课文的内涵。所以,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可爱的小动物,自然而然地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青蛙、燕子、小蜜蜂三个好朋友生活得很快乐;接着,我分别设置了“春天”、“夏天”和“秋天”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判断,使他们感受季节的变化再引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秋天到了,小动物该干什么了;而三至七自然段都是写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内容通俗易懂,主要是通过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去体会去感悟;最后一个自然段,我请学生发挥想象,小动物分别时会怎么说的?从而理解“约定”一词。
四、积累:演课本剧
课本剧的表演过程,实际上是理解课文,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观察思考,提高说话技巧的过程。同时,根据小学生自我表现意识强的特点,在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之后,我让学生表演动画片。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到了自己教学上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指导学生读书时读得不到位,读与说的训练不够扎实;在调控课堂气氛方面还不能做到收放自如等。
《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14
总体来说,这堂课是完整地上了下来,将孩子们初步领进了童话世界的大门。通过小燕子、青蛙、小蜜蜂之间的对话、课堂情境的设置和老师自身的语言引导,以小动物们之间的互相关心为主线,孩子们能很快的入情入境,感受到小动物之间的友谊和好朋友是需要互相关心的道理。
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一、知识教学方面
1、班级孩子从开始的'读词语就有点唱读现象,由于我平时没有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导致没能及时纠正孩子们的错误。
2、教学“春暖花开”时由于考虑到孩子们已经在一年级学过这个词语,就没有对词语的意思展开太多解释,应该用形象化的语言和幻灯片加以解释,使孩子们能更深入的理解这个词语,这样才能为朗读教学做好铺垫。
3、在教学“商量”这个词时,请两个孩子起来读,第一个读的并不是很准确,但我没有及时范读,而是直接带读;并且在范写这两个字时,自己写的不够规范,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在以后要多加锻炼自己的基本功;在设置“商量”这个词的解释时,我只是把问题抛给学生,而没有给学生联系实际的机会,这一点可能是和张主任交流时我理解错了,在前面的设计中本来是有这个环节的。
3、“吃得饱饱的”“得”字也打错了。
二、教学环节方面
1、整体上,准备的太仓促不够充分,加上第一次上公开课有一些紧张,教学过程中一直在看自己的稿子。
2、评价语言不准确,不能清晰准确地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回答的不足,从而给其他同学起到一个示范作用。
3、语言使用不规范,本来想说“我们要做一个会关心朋友的人”说成了“我们要做一个会关心朋友的好朋友”。
4、板书时没有考虑到学生,挡住了黑板。
5、本节课还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多的是把自己当成了课堂的主角,没有做到把课堂还给孩子。
6、这是一篇充满趣味的课文,教学过程中自己的激情还不够,没能感染学生,把他们更好地带进充满趣味的童话世界。
7、由于对时间的把握不是很准确,想把自己教学设计完整的呈现出来,导致一直在赶进度,没有照顾到班级孩子的学习和接受情况,不能够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地进行自己的教学。
总之,由于自己经验的欠缺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这一堂课没有能够上的很出彩,自己也意识到今后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会不断努力,争取做到更好。
《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15
《小动物过冬》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事。课文生动地介绍了它们不同的过冬方式,小燕子要避开严寒到温暖的南方去,小青蛙准备吃饱之后钻到泥土里是冬眠,而小蜜蜂则藏在蜂巢里吃蜂蜜。
在教学课文时,我不光进行阅读教学,还让学生学会书面表达。而我认为“说”则是学生在“读”与“写”之间的一个桥梁一个纽带,也是写话的'起点,是对学生写话的初步训练。要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使学生乐说、善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途径指导学生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说话训练。在第二自然段里我让学生进行了“商量”一词的造句训练,从课文到课外这样一个训练过程,有意识让学生掌握语言,运用语言,这样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一个词语的理解。
在教学本课一些生字时,我借助它们的形近字来让学生识记。比如“哥、可”、“第、弟”等,让学生想办法来把它们区分清楚并加以组词。通过仔细观察,学生议论纷纷,办法很多,说得很形象,把要学的生字都记牢了。这个教学环节,我觉得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化难为易,又能使更多的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
【《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15篇02-22
小动物过冬说课稿11-21
《我喜欢小动物》的教学反思01-03
过冬的心情说说11-19
教学教学反思08-07
一秒过冬的说说11-17
教学反思09-07
让教学反思12-15
教学的反思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