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03 11:08:2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荷花》教学反思(汇编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荷花》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荷花》教学反思1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设想:

  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战争是一个让人思考、让人感悟的名词,它演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见证了人性中的正义与邪恶。

  列举有关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提问):血肉横飞、血污泪痕、枪林弹雨、硝烟烈火、断壁残垣

  《荷花淀》写于1945年春天,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记叙的是抗日战争中发生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淀(荷花淀)的一场伏击战。但它没有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场景,而是另外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阅读过程中要注意。)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

  三、 整体阅读,理清情节:

  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情节,体会诗体小说的特点,然后快速概括文章所写的三个片段内容:

  注意: 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

  第一部分:夫妻话别。(开端)

  第二部分: 探夫遇敌。(发展)

  第三部分: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本文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的: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从小说三要素看,本文是虚化的人物,淡化的情节,特定的环境。

  四、分析鉴赏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明确: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那美丽坦荡的荷花淀,那里的荷花荷叶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1、第一部分第一层,描绘的是白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

  夜景美: 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 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 情景相生

  人情美: 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景物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这段景物描写有如下作用:

  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它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和谐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2、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3、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又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写(第二部分第三层): 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第61段。

  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到此,全部画面融为一体,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前后画面递进,具有流动感,又层次分明,显得意境纵深而高远。概括起来说,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五、分析鉴赏简洁而传神的对话

  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朗读要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并讨论: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为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等三层。

  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对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五、布置作业:

  1、认真朗读课文。

  2、改编仿写夫妻话别一节(品味人物对话,分析水生嫂的性格)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请朗读改写后的对话:

  (很晚丈夫才回来)女人抬头瞪着他说:死到哪里去了,这么晚才回来!没你的饭了。说着,拍拍手站起来要往灶间走。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说:有事快说。我知道,回来晚了一准没好事。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尽瞎猜。四下里看看又说爹呢?

  你还有爹呀?早睡了。

  小华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什么事?给我痛快点。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停下了手里的活儿,怔了一下,站起来,并不看水生的脸。不就是这么点事嘛,还又问爹问小华的,婆婆妈妈不直说。我给你弄点饭去。

  水生一把拉住她:我吃过了。今天在县里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的眼睛熠熠闪光:这才是我的好丈夫,爹的好儿子。你要是不积极,爹和我都不依你。

  比较原文中的女人和改写后的女人性格及心理的异同。

  异原文中的女人:温顺、体贴,对丈夫极为依恋,甚至有些缠绵,虽然她同时也是含蓄的,但她是有勇气、有准备承担丈夫交给她的任何责任的。(水)

  改写后的女人变得泼辣、外露,她用表面上的不在意掩饰内心的不舍

《荷花》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小黑板音乐图片

  学生:收集、了解有关描写荷花、荷叶的文字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乐曲《出水莲》,学生闭上眼睛欣赏,想象音乐带给你画面!

  师: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我,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画面?

  师: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由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

  (板书课题:21、荷花,齐读课题)

  师:想看看荷花吗?

  师:那就跟着我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吧!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和你身边的伙伴交流、议论。

  (课件播放荷花录象,播放背景音乐《采莲》,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在观看时指指点点,交流议论,当不同的荷花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惊喜地叫起来,都急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与老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师:能给你们带来美的享受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好了,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看到的荷花吗?

  师:你说得太好了,相看两不厌,只有白荷花!同学们,我觉得你们就是最伟大的诗人,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叶老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还是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师:刚才同学们学的很认真,我为你们认真的态度而鼓掌!这么多人想说呀,我可不急着听,我觉得好的东西应该在第一时间让好朋友与我分享,赶快找到你的朋友,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他听,告诉他你的感受,在他分享你的快乐的同时你也可以分享他的快乐,这样你就收获了双份的快乐!

  (学生下位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互读课文,互说感受)

  师:和朋友在一起总是很快乐的,能把你的快乐让我们在座的'老师及其他同学一同分享吗?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读给我们听一听,把你的感受告诉我们!

  (师相机出示小黑板)

  a.荷叶挨挨挤挤的,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b.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c.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似乎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谈到的其实是荷花的不同姿态,课文中一共描写了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

  (生自由读书,反馈)

  师:除了课文中写到的这几种荷花的姿态,你还能想象出荷花的其他不同姿态吗?

  师:你能学学吗?

  师:荷花的姿态这么多,多美呀!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体会到荷花的美?怎样的长才能叫冒呢?(通过朗读来表现)

  师:同学们,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来写,你准备在这里用什么字呢?

  师:好一个跳出来、探出来、蹦出来、钻出来!同学们,我要为你们喝彩,我想如果今天叶圣陶爷爷也在现场的话,他也一定会你们而骄傲的!

  师:(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同学们,这就是从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荷花,你们想想看,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

  师: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让咱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

  (师生齐读第二段)

  师:荷花的形象是那么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幽淡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难忘,于是,面对这满池的荷花,作者不由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师:真聪明!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有感情朗读第三段)

  (在学生结束读书后,教师立即播放音乐,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

  师:美吗?喜欢吗?想读吗?(小黑板出示第四自然段)那就美美的读吧,可爱的荷花仙子们!

  (学生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我感觉大家都陶醉了,谁来做我们第一朵荷花!

  师:你真勇敢!我为你配上音乐吧!其他同学,你可以和她一起舞蹈、飞翔、游动。

  (生读,学生跟随着进行即兴表演,有的学蜻蜓飞,有的学小鱼游,有的翩翩起舞!)

  师:第二朵、第三朵在哪里?

  师:哇!这么多荷花!好吧,你们就都做荷花吧!

  站着的学生边做动作边读书!坐着的同学也跟着表演!

  师:还有更多的荷花吗?

  师:这一次,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用心灵去看、去听、去感受荷花荷花的世界吧!

  学生轻轻闭上眼睛,教师播放背景音乐《采莲》,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想象,教室里显得很安静!直到音乐结束!(师画外音:闭上眼睛飞呀飞呀,飞到了美丽的荷花池边,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挨埃挤挤的荷叶间,一朵朵婀娜多资的荷花亭亭玉立,他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伸手摸摸那荷叶,多么的油滑,摸摸那花瓣,多么的细腻,把鼻子凑近闻一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朵美丽的荷花。)

  师:你们看到了吗?听到了吗?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我!

  师:你真会想!听到什么呢?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叫我佩服!这么美的画卷,这么美的文字我们真应该把它记下来!你们觉得呢?

  师:练习一下,等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背得好!

  生练习背诵!

  师:谁先背?

  (生背诵)

  师: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你们就背得这么好!表扬表扬自己!

  师: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吧!边看边想,大自然不用笔、不用纸,就给我们描绘出这么美丽的画卷,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荷花或歌颂大自然!

  师:我知道同学们还有好多话要对荷花、对大自然讲,这样吧,下课后,把你要说的话,写成信寄给荷花姐姐,寄给大自然,好吗?

  师: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吧,这样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人类!也让我们热爱生活吧,热爱生活的人,她的人生将是美丽而精彩的!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课都能这么愉快!下课!

《荷花》教学反思3

  课文描写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其中的遐想。文章运用许多好词佳句,表现了荷花清新脱俗、美丽婀娜的风姿。全文一共五个自然段,在第二课时的的教学中,我主要以体会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为主。在教学中,我先向学生提出这一自然段的几个中心问题:文中描写了几种不同形态的荷花?整段文字采用怎样的结构来写?划出这一节中你最喜欢的几个好词。接着,我让学生带着这些学习要求,用各自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第2节,在文中圈圈点点。其间我巡回检查中,看到有的学生读得有滋有味,颇为入味。而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进行教学反馈。

  从反馈情况来看,对于几种不同荷花的概括和好词的寻找,学生分析理解的都挺不错,基本能概括出三种不同形式的荷花姿态,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但在仿写这一环节中,问题就凸显出来了。有一部分学生缺乏优美的语言表述能力,语言文字读来干巴枯燥,没有好的`形容词来修饰,说明平时辞藻的积累不够;有一部分学生流于纯课文的模仿,缺乏自己的想象力,形式结构太过雷同课文;而大部分学生的素材范围狭小,仅限于几种花卉,说明学生课外知识欠丰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所知较少。。凡此种种,从课堂总体效果来看,这节课还是能达到预期目标,也能从中折射出一些问题,懂得今后在学生创新思维及好词佳句的积累上,还需好好加以重视。

《荷花》教学反思4

  (一)对课堂教学活动活动形式的反思

  本课程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和师生问答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好地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热情,使课堂更加活跃,让学生更多地交流与合作,相互提问,能够独立阅读课文,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发起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主人公让学生大声朗读也会让学生产生兴趣,但由于暂时的怯场,学生不能很好地发挥,无法通过语言充分表达角色。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要求学生总结和编写段落字幕时,最好在总结故事之后再编写字幕,同时考虑到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能力的培养。此外,我们应该加强对景物描写在人物衬托中的作用的梳理,让学生找到一个景物与人物和谐的地方“白色”“月光下”以衬托水中嫂子的纯洁与柔软到位,从而进一步探索衬托文字的文字解读。此外,如何在未来走出课堂,不仅让学生在书本上学习知识,而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新教学设计,是我目前必须探索的信息。也许走出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是未来语文教学的高级形式。教师的教学手段必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精力,开拓进取,积极参与课堂。

  (三)反思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中的表现

  过去,这个班上生动活泼的学生非常安静,因为教室后面有很多老师。未能充分发挥六班学生活跃课堂气氛的优势。我的表演也比平时更紧张。我没有适当地安排时间,把课耽搁了几分钟。此外,对我们的教师来说,使用多媒体教学确实容易得多,但它可能过于依赖多媒体,限制了他们自己教学方法的发挥。因此,这门课一直注重计算机的操作,在教学过渡中表现不佳。在未来,文本的探索和分析应该更加深入,细节过渡等问题的设计应该更加详细。最后,我认为多媒体可以取代黑板书写。它很少写在黑板上。另外,在操作多媒体时,它会稍微快一点

《荷花》教学反思5

  《荷花》这一课是人民出版社小语义务教材第六册中的一篇文章。这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美文。全文不到400字,语言生动优美,把一池的荷花都写活了。

  为了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让学生欣赏、感悟到荷花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并且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我充分运用了多种手段,来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有优美舒缓的背景音乐,有花苞、莲蓬、荷花图片的欣赏等。让学生被这美好的事物感动,进而去欣赏、去赞叹,最终达到去创造美的目的。在上课的时候,我发现同学们的一双双小眼睛都发出亮晶晶的光芒,无不被这些瑰丽的画面所吸引,连那些平时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学生都格外的专注。比平日里老师仅仅用语言来表达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这种现代信息技术带给人的感觉更直观、更生动,也更精彩,更具有震撼人的力量。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做得还是比较成功的。

  我感触最深的要数上到课文的第四节,“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结合课后的思考·练习,提出了“如果你也变成了一朵荷花,还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这个问题。学生欣赏完一池的荷花翩翩起舞的录像后,发言比较踊跃,想象力比较丰富,语言表达的也比较好。

  除了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外,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也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在深挖课文的重点词句上下了不少工夫。“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字,写出了荷花生长的茂盛及蓬勃的生命力。通过让学生换词来比较,叶圣陶先生的“冒”字用得如此之传神。并进一步延伸开来,白荷花在这些挨挨挤挤的荷叶中是怎样地冒出来,冒出来又想干什么?这个拓展练习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更提高了学生思考、组织、表达语言的能力。由于有前面充分的情境创设,学生在思考的时候,思路就放得开,讲出了不少精彩的语句。如有的.学生回答到,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拼命地冒出来,是想和其他的荷花比美。有的学生回答说,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争先恐后地冒出来,是想看看周围世界崭新的变化。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也许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没有前面学习情境的铺垫,没有深挖教材的重点词句,这些精彩的发言或许就出不来了。

  当然教学中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教师不仅在范读课文的时候起一个示范的作用,在学生的朗读训练中,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去朗读,去体会语言的美。

  回顾《荷花》这堂课的教学,觉得有成功更有不足,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按照备课思路进行的,从导入到新授再到重点突破,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荷花》教学反思6

  一个好的教学活动,活动的设计不仅要合理,活动中幼儿的配合十分重要。每次公开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会很自然的想到和幼儿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课前渗透,尽量使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配合,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平时,在渗透这一方面做的不够。

  今天语言活动《荷花荷花几月开》中,游戏的部分需要幼儿通过问答的形式说出一年四季的花卉,当我问幼儿:“什么花儿春天开?”时,幼儿说出的花卉有迎春花、紫玉兰、杜鹃花等,而这些都是幼儿园里有的或者是在“春天”主题活动中带幼儿出去看到的,幼儿对于夏天、秋天、冬天的花卉却了解的比较少。虽然我已经通过家校路路通让家长告诉幼儿一些相关的知识,了解一些四季的花卉,然而今天的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回答却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由此我想到了,课前渗透也需要讲究方式,最好是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的东西引导幼儿,让幼儿亲身感受则是最好的.方式,印象特别深刻。我想,对于今天的这个活动可以利用晨间谈话,一方面先了解幼儿在这方面的知识或是家长对其的丰富,另方面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教师本身也可以丰富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使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吧!

《荷花》教学反思7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2.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抓住阅读,培养语感,体会“冒”字。

  荷花这篇文章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是十分合适的文本材料,课文中许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流动,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掌握,让他们用自己的情感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

  那么如果去有情感地体会课文呢,这就要去抓住一些重点的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对词句进行一定的品读,研讨,深入到文本中去。对挨挨挤挤、冒、露这些具有特点的词语的分析,来体会荷花的形态,在学习冒这个词语的时候,我让学生当自己就是荷花,我问学生:荷花荷花你为什么要冒出来呢?学生有的回答:荷叶挨挨挤挤的,我只能冒出来呢。有的回答,我想早点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看美丽的天空。有的则回答,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既是对冒这个字的形象解释,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2.读读、画画、说说,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课文第2小节时,我采用了创设了读读、画画的学习活动,抓住这节中的一些精言妙语——描写荷花各种形态的句子,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荷花姿态的婀娜,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进行诵读。当看到学生读书目在纸上,心人书中时,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荷花的各种美姿,激发学生地的兴趣,我让学生选择你喜欢的荷花的姿态画一画,说一说,通过动动手,动动口,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使学生从文本的语言中感受荷花的美,体会作者的情,在赏读中培养审美语感。

  3.拓展思维,激发想象,积累运用。

  在第2小节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欣赏一池娇艳多姿的荷花,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荷花的美,体会到小作者为何会陶醉在其中,从而达到读者、作者、文本三者之间的共鸣。这样,学生才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而后通过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说一说:蜻蜓和和小鱼会对我说些什么?让学生用学到的课文语言来赞美荷花,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学习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来仿写其他的花。在这个任务上,我首先是让学生先去熟读课文是怎样用有的……有的……有的……来描写荷花姿态的,分成了几种,学生很快就归纳出有三种,一中是没开的,一种是开了两三片的,一种的.全开的。接着我又让学生想象下,荷花池中除了这三种姿态的荷花,还有没有其他的荷花了?如果你是荷花,你想怎么样地站在荷花池中呢?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有的说: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说,有的荷花仰着头,挺着胸,向大家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有的说,有的荷花在风中翩翩起舞……到这里为止,我先用有的……的句式让学生学会了说荷花。

  接着我让学生想象下,让你说说其他的花你会吗?也说说其他花的三种姿态,好的学生马上就能够举一反三,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说,这时候我告诉他们,也可以用用替代法,把荷花替代成其他的花,这样一些思维不开阔的孩子也能够试着说一说了。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对于任务我也有着不同的目标。

  针对优秀学生的要求:能够自己选择一种花,自己独立完成,最好有自己的语言。

  针对中等学生的要求: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曾经用有的有的,说过集中荷花,可以把其中的荷花替换成其他的花。

  针对学差生的要求:参照课文第二自然段,直接用其他花替换荷花,其中要注意点是,只有荷花有莲蓬,如果需要写桃花则不能写叶子,桃花先开花后长叶子。

  这样就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课文角色,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

  三、不足之处

  本课对荷花的描写有绝妙笔墨,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留出小练笔的时间,但是由于给学生留的朗读的时间较多,小练笔就舍弃了,在下一步的教学中,还应该做到有所取舍,要抓住课文这个例子,做到有针对性地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更要切实以教材为例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展示荷花图片,导入新课。然后理解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话?应该怎样去读?指导朗读。接着让学生把三种姿态的荷花用一句话连起来说一说。板书:香、多、美。想象:荷花还有其他的姿态吗?假如你就是碧绿的荷叶,洁白的荷花,生长在池塘中,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最后创设情境,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让同学把刚才那种奇妙的感受告诉大家(学生发挥想象,谈感受)

《荷花》教学反思8

  在我执教的《荷花》一课时,主要采取情境设置,引出课题,探究新知自主合作学习的思想展开教学。

  我先问质发,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引出同学们的不同回答,从而让同学们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荷花的资料,随着学生汇报的进程,学生在这期间也增长了很多知识,然后教师出示了几幅有代表性的荷花的图片,并附加以精辟的言辞作以简要的`讲解,教师加上过度语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荷花》一课,共同感受作者是怎样把荷花描写的栩栩如生的?展开这一课的教学。

  但在这节课中原本设想时间安排的很稳妥,但不料前面在学生汇报时叫地学生多了(5、6名),所以耽误了一些时间,影响到后面的进展,使得学生的朗读草草而过。再有,教师应该悉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也许是由于紧张,但这一点必须改掉),对于课文的朗读应作为重点部分,但本节课的朗读我没有指导到位,是由于忙着去感悟课文了,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对朗读的指导。

  不过,这节课还是存在着许多亮点之处。例如在情境设计中,教师出示的几幅荷花图片很具有代表性,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再加上教师准确精辟的语言,给学生创设了很好的情境。再有,第一段的感悟,干脆利落,切入学生的内心,抓住了关键性的词语。如果在谈论一朵朵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冒字的用法时出示相应的图片,能给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感觉。

  另外,教师还应加强及时、恰当、准确的评价。讲课的激情再增加一些就更好了,不要过于稳,跟小学生上课,就应该活,充满激昂,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荷花》教学反思9

  《荷花》是一篇状物写景的散文,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多姿的荷花和“我”观赏荷花时的细腻、真切的感受,抒发了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我在教学时围绕“初闻花香──再赏花姿──幻化荷花”的思路,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我在课中,力求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让学生思考,讨论来解决,学习任务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如荷花美在哪里,怎么读出荷叶的美来,写荷叶与写荷花之间的关系等等,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虽然也调动了起来,可就是不能达到预设的目标。因此,我在反思,是不是我的引导缺乏技巧,还是学生的语言显得贫乏?与大师于永正老先生的课堂比起来,我的学生感悟总是的浅了许多。我在不断实践和总结,现在有了一点收获,学生的积累显得贫乏,因而课堂语言的表达也就显得贫乏。而且学生的积累有了,但是学生的迁移不够。因而要将阅读充盈于整个语文教学,加强学生的积累和学会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美文,走入美的.境界,与文章共鸣,与人物共乐。在听说读写训练中陶冶感染,潜移默化的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让学生知道哪是美的,为什么是美的,如何去欣赏美,如何去创造美,这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真实目的。而不是“同学们,你们看作者写的多美啊,我们美美的读一读吧!”学生知道了它们是美的,可是到底美在哪里,它们为什么是美的,学生似懂非懂,甚至机械地人云亦云,这样学生的审美水平何以得到有效提高?在教学中,我们注重了总结和概括,却不能将概括和总结再具体化,使我们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作文中反复强调描写、叙述要具体生动,可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利用了大量的时间不断地要求学生“概括一下这段或者这几段讲的什么”,讲的什么固然重要,可是具体的描写却忽略不计了。以至于学生对如何是具体、如何做到具体显得非常茫然,困惑。

《荷花》教学反思10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学生感悟语言。

  1、读读、画画、说说,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课文第2小节时,我采用了创设了读读、画画的学习活动,抓住这节中的一些精言妙语——描写荷花各种形态的句子,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荷花姿态的婀娜,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进行诵读。当看到学生读书目在纸上,心人书中时,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荷花的各种美姿,激发学生地的兴趣,我让学生选择你喜欢的荷花的姿态画一画,说一说,通过动动手,动动口,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使学生从文本的语言中感受荷花的美,体会作者的'情,在赏读中培养审美语感。

  2、拓展思维,激发想象,积累运用。

  在第2小节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欣赏一池娇艳多姿的荷花,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荷花的美,体会到小作者为何会陶醉在其中,从而达到读者、作者、文本三者之间的共鸣。这样,学生才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而后通过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说一说:蜻蜓和和小鱼会对我说些什么?让学生用学到的课文语言来赞美荷花,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

《荷花》教学反思11

  如何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逐步加深体验呢?首先要激发学生体验的动机;然后让他们去实践感受,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建构起新的认识,在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经验,这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最后通过学生的情感、动作、语言等形式外化出来,这就经历了一个完整的体验过程。

  关键字:体验、想象、画面、感悟、情境、

  “体验”能让学生置身于充分满足自身心理需要的情境,能使孩子发自内心地对学习内容、学习情景产生兴趣,并全心投入。如何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逐步加深体验呢?首先要激发学生体验的动机;然后让他们去实践感受,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建构起新的认识,在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经验,这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最后通过学生的情感、动作、语言等形式外化出来,这就经历了一个完整的体验过程。

  一、 多元解读词语,想像画面,进入语境,全面体验。

  小学语文第六册《荷花》第二自然段中,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感受荷花的美,感受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我这样引导学生进行体验:首先,我让学生听老师朗读第二自然段,听的时候在头脑中想像画面。学生很感兴趣,因为中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非常发达,他们善于把生活中的情景进行加工在头脑中出现,这样学生自然产生了体验动机。那边听边想的过程就是一个实践感受的过程,这不是凭空的想像,是把语言文字和学生已有的体验相结合。这种结合不光是对荷花美的体验,也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想像的过程中学生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接下来学生交流头脑中出现的画面。当学生描述完头脑中出现的画面后,我引导他们说出是通过哪些语句或词语感受到这些美丽的画面的。学生抓住了“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盘”、“冒出来”、“有的……有的……还有的”等词语,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其实这个过程学生就形成了经验,他们知道应该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想像,这就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其中我抓住“冒”字多元解读。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学生起立,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式。体会荷花心情把自己当成荷花,冒出来仿佛想干些什么,想说些什么?(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学生自然而然的体会到作者用“冒”字的妙处所在。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这时的他们已经把自己想像成了白荷花。这种换位思考只有产生深刻的体验才能形成,是因为学生在感受荷花之美的过程中已经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不知不觉地站在荷花的角度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咀嚼品味,并通过联想,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加工成鲜明的内心视像,还原成栩栩如生的画面,这样以“画”促读,以“画”促悟,视学生完全沉浸到图画的美感之中,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这时的阅读才进入到“美在心中流淌,情在心中充盈”的美妙境界。这时,学生对作者把这一池荷花看成是“一大幅活的画”有了初步体验。

  二、 调动心理视线,唤起情感,产生共鸣,提升体验。

  学生在读书时,仅仅用生理视线――眼睛浏览课文,是不能真正进入课文的语言环境的,必须调动学生的另一条视线,那就是心理视线――心灵来体验课文。为此,在引导学生读书时,我把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的调动起来,使文本的语言和精神在学生心里驻足。

  教师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让我们飞啊飞,飞到这美丽的荷花池边,伸手去摸摸那荷花是那么的细腻,去摸摸那荷叶是那么油滑。把鼻子凑近闻闻,啊!那清香真是沁人心脾。这时一阵微风吹过,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进入语言情境进行体验。

  学生不禁被这美景所陶醉,他们幻想着自己若是这荷花该多好,感受到了人花和一的境界。并理解了本文难点“为什么作者会觉得自己是一朵荷花?”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各自建构起自己独特的阅读表象,产生了富有个性的阅读体验。他们凭借语言进行心灵勾画,建立内心视像,在阅读中与作者携手同游,获得了丰富的美感享受。这就是实践感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知道了如何去体验,要用到自己的各个感官,这都会形成体验的经验,这其实是体验中最重要的环节,学生不一定会用语言表达出来,但会融入到学生的经验结构当中,学生最后谈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学生经历了完整的体验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情境创设,为学生的多元互动搭建起一个平台,将学生引入作者描绘的真实情境之中,使学生从多个角度与文本展开对话,使其情为之所动,意为之所向,学生的情感真切饱满。这种体验让学生走过了丰富的精神之旅,形成了文本、教师和学生之间真正的对话和交流。这种体验的过程能够帮助他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通过体验使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

  让我们的学生真正的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享受语文的美!

《荷花》教学反思12

  《荷花》这篇课文主要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来感受作者对荷花的感情,从体味优美的语言中来感受荷花的美,来感悟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在上课之初,我先以猜谜语来导入,这样做事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荷花的图片,让学生自己欣赏,激发学生对荷花的喜爱。在学生情感调动起来以后,我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老师的朗读语气及停顿。然后,我再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闻荷花——看荷花——变荷花(想到的`)。

  课后我仔细回顾了这节课的过程,学生之所以能够很快走进文本把自己的收获展示出来,在这几点上做得比较好。

  1.丰富的想象必须以鲜明的表象为前提。我在“看荷花”一节的教学上花较多的精力,是为了让学生对荷花的美有所感知,从而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鲜明的表象。这样,才能运用这些表象展开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

  2.丰富的想象还必须以深切的感受为基础。鲜明的表象为想象提供了材料,但光有材料还不能张开想象的翅膀。只有学生对这事物有了深切的感受,才能给这材料注入生命的活力,才能使鲜明的表象在强烈的感情催化下活跃起来,升腾起来。所以,在学生学习“看荷花”时我采用老师范读学生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这样学生真正走进课文,了解课文。最后在“赞荷花”上下功夫,用赞美之情把美好的形象和丰富的想象联系起来。这样引导学生想象,便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因为朗读能把内部感受转化为外部语言,是把学生引入情境,激起他们感情的共鸣,过渡到想象的重要手段。所以,只有在学生充分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才会把自己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不足之处在于,我在引导学生方面还要不断加强,而且还出现很多细节问题,如把过多的时间花在第二自然段(看荷花)上,不断地纠缠在这个问题上。今后在类似的教学中,要注意这个问题。该简洁的环节就简洁,该具体的就具体。

《荷花》教学反思13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4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重点句、段读流利,有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裳、翩、蹈、蜓”。

  教学难点:

  理解感受荷花开放的几种姿态。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导语:夏日炎炎,荷花盛开。从古至今,描写荷花的诗词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欢荷花就是因为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想看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世界吧。

  2、板书课题(荷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指读,正音:挨挨挤挤、翩翩起舞、随风飘动、荷花、莲蓬、饱胀、衣裳、仿佛、舞蹈、蜻蜒。

  3、出示多音字。

  三、解读荷花的美,“我”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

  1、自由读课文,找找文中是怎样描写荷花的姿态的,多读几遍。

  2、理解并读好重点句。

  1)“荷叶挨挨挤挤的”

  从这个句子中你感受到荷叶是什么样子的?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课件演示:挨挨挤挤的一池荷叶]——你们看,这就是一池挨挨挤挤的荷叶,这就是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呢!看了画面,谁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2)“有的有的有的”

  a、[课件演示:荷花的三种姿态]这些姿态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

  b、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么?(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

  C、引读三句话:刚开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全开的呢?将开的呢?

  d、自由练读。(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的美和可爱么?)

  e、指名读、齐读。

  四、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会写的字。

  2、生书写,师指导纠正。

  教学反思:

  课后,我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

  1、课每个环节导语设计还不够流畅。

  2、课件制作有一处小失误。

  3、对课文关于荷花姿态美学生朗读指导时间过长,对课的任务完成有点偏离。

  4、下课还有两个生字为没讲完。

  5、课的设计容量不大,但对于读的时间过长,使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6、本课没有生成的东西。

  7、对第一课时安排的重难点把握不是很好。

  总之,“学无止境”是我教学的理念,越挫越勇,没有失败就不知道自己差到道哪里。今天的课更加的激发我对教学的研读,汲取同事的意见,充实自我,使自己的教学能有所提高。

《荷花》教学反思14

  《荷花》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语言生动优美,有顺序地描述了公园里一池荷花的美丽和“我”看荷花的感受。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领悟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是本文的重难点,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注意传神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在想象的同时锻炼了进行了写作训练。

  一、创设情景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讲课开始,高老师先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古诗文,读给大家听听,通过部分同学的介绍,使学生对荷花的美有了初步认识,,再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从孩子们的眼神中,啧啧声中,不难看出他们已被荷花的美陶醉了。欣赏之后,请学生谈感受,学生们纷纷谈自己的感受,有的说荷花美,有的说荷花太迷人,有的甚至说想亲自去看看,课堂气氛非常热烈,然后高老师据学生发言,随机小结,是呀,荷花的确很美,作者笔下的荷花更美,以浓郁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了情境。既激发了学习情感,又暗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在比较中揣摩欣赏作者用词的妙处的同时,发挥学生的想象,积累语言。

  抓好词句教学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悟力的有效途径。理解荷叶美时,学生对荷叶的多、绿、圆比较容易,而在理解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字的好处时,学生有些困难,教师并不急于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而是教学生运用换词看课件的方法,领会到“冒”这个字的`妙处,“冒”字不单纯的写出了荷叶之多,更写出了白荷花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教师没有仅仅停留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上,而是在这里给了学生广泛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想一想此时的白荷花会说些什么,通过看图画与对文字的理解,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无限的发挥,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积累了语言。

  三、用想象引路,让读写结合

  读是为写服务的,说是写的基础。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请闭眼,听老师读想画面,在头脑中会出现什么?

  生:闭眼听老师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读毕)问:你们看到了一幅什么画面?

  生:荷花很美,他们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师:都有什么姿势的?(要求从距离水面的高度、两者的距离……说一说)

  课件演示

  那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好象——,有的———好象———,还有的————好象————。

  师:可以先说一句,也可以全部说出来。

  生:有的昂着头,好象在静听青蛙歌唱。

  生:有的肩并着肩,手挽着手,好象要出去看杂技。

  生:有的刚露出水面,好象—————

  这个学生想象了足有一分钟也没有想出来。

  教师随即演示画片(课前搜集的),这样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师:这么美的荷花,怎么读才能把荷花的美读出来呢。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读一读

  读的方式有指名读、同桌对读、配乐读

  教师富有启发性的配乐朗读和具有童趣的语言,立刻使学生的思维插上了翅膀。从文本里跳出来,展开想象,在教师的引领下,激活了生活库存,深读了文本,深悟了文本之情,练习了写作,对荷花的美,对大自然的神奇,获得了独特的感悟。

《荷花》教学反思15

  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时预设了这几个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大幅活的画?谁是画家?为什么说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根据预设的教学流程,我正准备引导学生学习下文,小明忽然举手发言:“老师,作者由美丽的荷花想到了画。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想到,“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学生如此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自主精神怎能视而不见呢?给时间让他们自由言说吧。于是孩子们争先恐后发言了,应佳玉说:“老师,我想到了‘出淤泥而不染’。”肖彩诗说:“我想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高波平说:“我想到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孩子们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其他学生有的.说课后要去收集写荷花的诗歌,有的说要用彩笔画荷花,还有的说要查找其他作家写荷花的美文……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说得多好啊!实在令人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