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01 10:52:1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美术·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术·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

  新的教材改编之后,《画家笔下的童话》由五年级变成了一年级的教学内容。显然一年级的教学不能跟五年级的一样,首先是目标定位就应该有所区别。这本是一堂欣赏?评述课,但对一年级只是说,感觉对于学生的考虑欠缺,所以还是安排了一个动手环节,主要是欣赏,通过动动手深入感知,升华欣赏所获。其实这也是不低的目标了。

  看了书和教学参考之后,感觉教材的设置是有欠妥之处的。低年级,尤其是起始年级,安排纯粹的欣赏?评述课,是否妥当?欣赏评述的度把握到怎样的程度?色彩的明暗、对比变化,造型上的大小和组合变化,整个画面的节奏和韵律感觉,以及画面的快乐和孤独是由色彩冷暖带来的,这都给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小朋友讲,我感觉怎么着也是要求过高了。一年级的小朋友对于色彩丰富变化是有感知的,但是是比较笼统的,能用到五颜六色,从中获知画面色彩富有变化是美的一种,这已经可以了。对比和冷暖色这是在小学中高年级要去分析和初步掌握的内容,这样的下移我否定。造型上的大小变化这个一年级的学生能够理解,很多学生是根据生活经验中的自然大小来分析的.,而绘画中的夸张因为与众不同,学生也能领会。而节奏和韵律更是有些过于专攻,一年级的孩子大可不必要这样去领会的。

  教材是“死的”,教学应该是“活的”。在这里要活用教材,才不至于上死课堂。如何活用教材?

  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一定要把握好目标定位。同样的教材其实可以在各个年级不同学生中进行施教,以生为本,教材为辅,正确定位目标即可。画由故事而来,这样的感知我认为对于一年级学生已经足够。所以第一个目标我的定位是:了解插画艺术是根据故事内容表现的绘画。第二个目标我取了最能认知到的并能加以运用的美的法则,色彩变化和造型大小变化去分析画面:会用浅显的美的法则对插画进行简单鉴赏。第三个是动手去进一步感受故事插画,这主要考虑是一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尝试用学习到的方法进行插画表现,培养对插画的兴趣。

  除了目标把握,还有就是课本图片的运用。一定要取舍,不能统统取之,这样只会让学生眼花缭乱。

美术·教学反思2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渗透到了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而美术课堂就好比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

  一、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剪纸都分为那些类型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还要靠老师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

  二、课堂的教学

  课堂的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师都知道,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保证,这也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一个原则。可往往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却不需要孩子们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也学需要几个学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共同创作难免会各抒己见。而且他们也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就会造成纪律的不好。就比如,不仅要剪的像样,还要分清楚阳刻与阴刻的区别,这样势必就给此课增加了难度,授课教师就会考虑小组分工合作,相应的课堂纪律也会混乱。还有一些课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无章”,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却并非无效。我曾看过一片文章说,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时不需要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创作,学生甚至还可以画在桌子上,还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经说过:“在丢勒中学,学生作(姥姥)很会剪纸,还可以把这些老人请来当成他们的课外辅导员。而作为教师的我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到更多关于剪纸的一些知识。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学到知识。而且我认为,有时候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一些环境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反而获取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感觉是那样的贴近自己,其实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更何况这种学习方式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我觉得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那一课之后的一些感想,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其实不论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我们上美术课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于生活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老师教,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在合作中学到新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如何更好把小组合作的融入课堂中?在思考的同时,我又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索、实践与反思,我认为想上好美术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

  二、课堂教学是重点。

  “合作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第一、根据课型“合作互动”,通过互助互动有利于解决问题。第二、根据重难点,“合作互动”,抓住课中的难点展开并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应用集体的智慧,较轻松地解决了难点。第三、结合作业,“合作互动”,美术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题材的表现也不同,因此,作业的完成应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质量。

  “合作互动”,的评价时,同伴之间进行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美术·教学反思3

  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尝试用不同的作画形式,可以让幼儿深入的了解绘画的多样性、丰富性和趣味性,遵循幼儿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蔬菜印画活动,探索如何培养幼儿自主创新,体验活动过程,获得成功喜悦。

  蔬菜印画活动首先老师帮助幼儿认识菜名,激发幼儿印画的兴趣。在认识各种蔬菜时,个别幼儿不能准确的说出菜名,教师稍做介绍,青椒和尖椒是两兄弟,都是辣椒的一种,青椒胖胖的,尖椒尖尖的,让幼儿对两者进行比较。引导幼儿说出西兰花是花菜的一种,藕是长在荷花下面的,红萝卜的正确名字叫胡萝卜,等等。经过介绍,幼儿们掌握了这几种菜名。蔬菜是人类生活中必需的食品,饭桌上少不了它。幼儿对蔬菜并不陌生,常见的蔬菜在菜地或菜场里随处可见,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种非常丰富,然而幼儿虽然知道蔬菜,但对蔬菜的种类、作用、营养价值等还不太了解,且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现幼儿不爱吃蔬菜的现象,然而从了解菜名到蔬菜的营养价值,最后引出蔬菜还可以印画,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下,很自然地呼唤并激发幼儿印画的积极性和想创造的愿望,从而自然过渡到第二环节。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幼儿作画时,注意保持画面的整洁。教师详细清楚地讲解示范,有助于幼儿操作时更自如。首先由老师示范用不同的蔬菜,不同的颜色印画,并运用有趣的词来激发幼儿,如靠一靠、印一印、摇一摇等,使幼儿学得更轻松、更易掌握。在运用蔬菜示范时,次数不宜太多,可减少到示范两种,如藕和胡萝卜,告诉幼儿青椒和尖椒的方法与胡萝卜一样,然后再请个别幼儿尝试示范西兰花、洋葱即可,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时间,而且幼儿听讲的兴趣很浓。在具体操作活动中,幼儿表现得非常积极、兴奋。一朵朵漂亮的花儿,就像一个开满鲜花的大花园。

  在《纲要》的指导下,积极引导偶发事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抓住教育锲机,如示范印画时,颜料流下来了,老师立即强调不能把画好的画竖起来,因为颜料没干。这次活动注重的是幼儿对用蔬菜印画的奇特感受,注重的是参与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当然,在活动中也注意到了对幼儿技能的培养、操作习惯的培养等,这些也可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如区域游戏等,小组指导要比集体指导更为有效。技能水平提高了,在开展类似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就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创造力,充分体验艺术活动带来的各种乐趣了。本次活动是孩子首次接触印画,虽然孩子们对各种材料能创作出的作品效果不是很得心应手,但却激起了孩子们的创作愿望,我相信在下一次此类活动中,孩子们会更加丰富自己的创作,表现出更完美的创造力。

美术·教学反思4

  在分析回顾的环节中,以一组画家的戏曲人物作品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用笔用墨技法,回忆以前学过的一些国画技法,比如说运笔、浓淡等,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国画基本技法在具体绘画创作中的运用。

  在对绘画步骤的示范中,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不仅掌握绘画人物的一般方法、步骤,还注意到表现画戏曲人物时所运用到的绘画技巧,比如夸张、装饰手法的应用,线条的流畅、变化,上色时的干、湿控制等。最后在通过一组画家和学生的作品,让学生领会到“画有法,而无定法”,从而让学生在自己的绘画创作中大胆创新,画出富有个性和感染力的作品。

  总的来说,这一课的`教学流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经探究理解之后进入想象和创作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和创作过程。学生琳琅满目的作品也体现了他们充满想象力的创造!

  当然这一课的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自己讲的太多,还有就是对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培养不够。

美术·教学反思5

  《我的书包》一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书包作为学生每天使用的学习用具,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东西。在本堂课一开始,我先出示实物,通过最直观的方式导入,然后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讨书包结构。通过分小组一起合作学习这样的形式不仅能促进学生交流,而且可以提高自学与互学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作为本课的重点就是如何设计书包的设计稿。我重点讲解设计稿要点,让学生进行修改。在新授环节中,我也利用了多媒体,出示了大量的书包的图片,让学生得到视觉的冲击。我还搜索了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书包和各个国家最常用的.书包图片来给学生欣赏。在整节课中,多以小组活动进行,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对于小组探究也非常的兴奋。学生都非常积极的参加,但是还是有些问题,就是学生有的时候讨论的时候容易偏题,所以在小组探究的时候,教师要把讨论的问题一定要说清楚,强调一下讨论的主题。例如我的书包设计重点是书包的功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围绕利于学习这个重点来小组探究。在涂色的时候我比较注重学生的主观意识,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来进行设计、搭配。在最后一个环节出示作业,重在提出建议改进缺点。

  整节课上完了,留给了我很多思考,如何让自主学习完全融入美术的课堂,还得继续摸索思考。

美术·教学反思6

  是人正常生理的一部分,每个人每天晚上都会做梦,梦是睡眠中无意识心理活动,梦期约占睡眠的1/4。有些梦是我们醒来时记忆的,有很多的梦醒来我们没有记忆,但不代表没有做梦。睡眠的质量与人的健康相关,梦境也影响人们的精力和心情。如果晚上剥夺做梦的权利,不让其做梦,那人就会出现抑郁症状。而睡眠不充分,会引发情

  绪焦虑烦躁。常见的睡眠障碍有:梦游症;发作性嗜睡症;小儿夜惊症;梦魇。

  那人们究竟都做什么梦呢?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上半夜的梦境多与当日或者近事记忆相关;下半夜的梦境多与远事记忆有关;黎明前的梦,多不着边际,知觉成分偏多,这时的梦易记忆。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给梦下了定义:梦是无意识欲望的发泄与满足。

  为什么要睡眠做梦呢?

  睡眠时做梦可以接触疲劳与休整身体,睡觉的时候人的`行动停止了,人体进入休整期。

  第二,对知识进行整理、分类与积累。日间大量经历形成了记忆,按时间顺序存放在大脑中,夜间开始回放整理。目前,国际上也提出一种理论,在夜间睡眠过程中可以进行学习。

  第三,顿悟与创新。历史上有很多发明都是在睡梦中顿悟发明的,比如缝纫机的发明。

  第四,保持良好的心态。白天有一些烦恼的事情,晚上睡一觉做做梦,早晨起来心情就好了。

  梦境和睡眠的环境有很高的相关性。当一个人异相睡眠时,如果在其头部喷洒水雾,往往梦境是大雨、河水、海洋。如果此时我们缓

  慢的转动其小腿,梦境为坠入深渊,被追赶。如果将手或其他物体压在前胸,会感觉恐惧、被追杀。如果听到乐声或噪声勾勒出不同梦境。

美术·教学反思7

  兴趣是孩子们学习美术的第一良师,且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因此,它是培养学生兴趣的灵丹妙药,所以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我抓住了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一年级上册《我在空中飞》一课中时,课前先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在空中飞和怎样才能在空中飞的一些资料,告诉他们下节课上《我在空中飞》。课的开始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材料,孩子们边汇报边演示着,那场面仿佛让你回到了童年,好象就在空中畅游。听:“老师我驾着飞机能飞过学校旁边的小河了;老师我要当飞机设计师,设计出世界上最美的飞机带着你和同学们去九寨沟,妈妈说那里可漂亮了;将来我要开飞机带妈妈到月球去玩”,孩子们天真的童言让我心潮澎湃,看!理想就这样轻而易举的形成了。因为人类与生俱来就有追求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愿望,当现实的存在满足不了愿望的需要时,常常就有了幻想,孩子的'幻想更是神气而宝贵,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些丰富的幻想,为今天的丰富物质文明打下了基础。比如今天的收音机与孙悟空的腾云驾雾,日行十万八千里;嫦娥奔月的幻想与今日登月的成功和太空站的建成等,他们之间一面是今天的现实,一面是昨日的幻想,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却给人一种因果关系的感觉。孩子们的话提醒了我,这不是我这接课的教学目的和我想要知道的吗?孩子们用他们独特的表达方式告诉了我。

  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上,我认为,学生的成功和快乐,那就是老师的快乐源泉。正所谓“同在蓝天下,乐在新教材”,让我们继续携手共进,在新教材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我,超越自我,共享新教材给我们带来的无限快乐,我相信只要不断的用心去体验、去探索,就会发现里面更多的奥秘。

美术·教学反思8

  德国美学家费歇尔说过:“人的各个感官不是孤立的,它是一个感官的分枝,多少能相互代替,一个感官响了,另一个感官作为回忆、作为和声、作为看不见的象征,也就是共鸣。”在美术课上,我们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就需要利用多种媒体对儿童进行刺激,使他们产生创作的欲望和冲动,顺应儿童自然发展,把知识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他们,帮助他们完善创作所要表达的感受。音乐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教师通过歌曲演唱、和乐演奏、随歌随舞等活泼丰富、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借助艺术的互相渗透,能把各个感觉沟通起来,激发想象、联想,产生移情,使人从有限的形象中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

  为此,在基础美育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实践的审美教育在进行美术基础知识教育和绘画技巧教育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固有的声、情、画、意等内容通过音乐的传播方式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观察、想象,从多维的角度让他们学会思考和初步地理解作品的艺术内涵,利用他们对音乐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审美熏陶及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把美的思维沟通起来去体验艺术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真善美。

  一、视听并重,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一个人若欲步入艺术殿堂,就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观察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没有深入细致地观察,就难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也就难以创造出理想的作品,因此,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有观察美的能力,并通过这种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得到提高。

  在学生绘画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丰富生动的情境中认真观察,深切感受。如初学画《人物动态》一课,学生对人体比例就很难把握,这时光x老师讲,学生很难理解。在教室里,老师可通过舞蹈的表演,或播放录音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舞曲声中,跟着老师一边唱,一边跳,一边去观察。当学生置身于美妙的舞蹈旋律之中时,便可组织他们进行写生,创作。你就会在孩子丰富多彩的画中看到各种线条,形体组成的人物舞姿优美、雅拙而生动,充满了儿童的创意。这样设置欢乐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画的兴趣,学生将感到其乐无穷,既觉轻松、愉悦,又达到理解人物不同动态时身体各部位变化的目的,又容易使学生接受,方便了教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大胆运用色彩,自由挥洒、大胆创作,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会有想象不到的收获。教学中创设了愉快的教学情境,以形动人,以情感人,寓教于乐,学生有兴趣就会有自学性、积极性、主动性、就能积极思维和探索创新。

  二、听视并重,培养学生的感受力

  声形并用,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力,使学生融入美术作品中。在耳濡目染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感受能力。

  低段儿童的音乐欣赏和理解能力不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采用以简单的音乐配合图片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听着音乐去理解图片。比如上《上学路上》,我们可先播放《上学歌》,古人云:“缘耳而知声,缘目而知形。”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上学时高兴的心情和追忆上学路上发生的有趣事情,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来了,注意力也集中了,听了音乐后纷纷举手发言,讲述了自己感受到的景物,气氛非常热烈。有了初步的感受之后再进行绘画练习,学生就不会感到没东西画了。这样既解决教学上的难点,又使课堂生动有趣,学生觉得乐意融融,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中,寓教育于情感陶冶中,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收到完成教学的效果。

  中段儿童有了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这个时期的学生最易感受到的便是那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乐感,尤其是在敲打乐、摇滚乐中,在美术教学中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例如在教学《千变万化的线》的时候,就可以选用不同节奏旋律的音乐让学生欣赏,从中感受到音的起伏变化,并用线条表示出来。例如播放《命运》,节奏很强烈,强烈的节奏适合画波伏很大的折线,播放《高山流水》,乐音轻柔舒缓,从中可以感悟到波伏比较小的曲线。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画出线条,通过学生自身的感觉来提高对艺术的感受能力。

  三、视听并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想象可以分为:直觉想象、记忆想象、动态想象、联想想象、幻想想象、创意想象等。小学生最富于想象了,他们正处在由低年级的“句的符号期”向中高年级的“陈述的写实期”过渡。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在学生获得初步感性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展开想象的翅膀。

  比如在教四年级《夜景》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草原之夜》、《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优秀作品,通过音乐的欣赏,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从音乐中看到的是怎样一幅夜景图。每个人的感受能力都不同,联想到的也千差万别。有同学看到了宁静的河畔星光在闪耀,一叶小舟飘荡在河面上;有的同学则仿佛看到了茫茫的一片大草原,牧羊姑娘躺在草地上望着深蓝的天空。学生有了美的想象作为基础,再加以创造,作品就千变万化非常丰富了。这节课借助音乐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有关事物的联想,让学生尽情畅想草原之夜独特的自然美和莫斯科郊外别具异域风光的境遇美,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孩子都喜欢音乐,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不长,在画画的时候时常会很不自觉地哼起歌曲,宁静的音乐容易使人平静下来,并且产生一定的幻想。在教学六年级的《古诗配画》的时候,除了看书本上的范作之外,还可以以音乐作为衬托,选用一些比较古典的音乐,比如古筝曲古琴曲等,这些幽远的曲子容易把学生带到另一个意境中去,通过自己的想象,对诗词歌赋赋予新的理解。另外,在学生绘画的时候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有助于学生静下心来画画,有一个良好的作画环境,作品的质量也相应有所提高。

  四、视听并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1世纪竞争最激烈的是人的创造力,未来要求今天的儿童拥有更丰富的创造力,创造不是生活中的原样照搬,不是记忆的重现,而是在观察、回忆、联想、幻想的基础上通过概括和取舍,发展创造形成有价值的思维结晶。而美术活动的价值就在于它引发儿童的创造力。学生的想象是无涯的,在学生想象的同时,教师应让学生使想象富于创造,变成图画中的现实。在美术教学中,可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置身于的美的情境之中,去感受生活的美和自然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对自然、对事物的热爱,激起学生要主动表现它的情趣,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音乐凭借着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音响,能直接迅速地通过听觉作用于儿童的大脑,引起情绪共鸣,发展审美情感,培养创造能力。例如我在教学第五册《大肥猪》的时候,有选择性地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和韵律美去感染学生。音乐的曲调诙谐,幽默又欢快,让学生根据旋律来想象出画面内容。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创作情绪一下子提高了,随着节奏、节拍的变化,学生这儿一笔,那里一划,作画时创意大胆、自然,既稚拙、粗犷,又浑厚、简练。有的给它穿上了漂亮的衣裳,有的让它“玩球”“睡觉”……各种各样的肥猪一下子展现在眼前,童趣盎然、气韵生动,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能力发展了,兴趣也提高了。

  在具体教学中,要根据儿童各年龄段的绘画心理特征和他们素质与能力的发展,选择和决定各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视听并重,形成连续性教学.以儿童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观察、体验、欣赏、联想等进行启发式教学,为儿童创造自由表达、自由探索、自由创作的机会,真正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只有把握美术教育的功能和特点,结合儿童接受教育的能力和特点,从培养儿童的欣赏感受能力,提高儿童的素质入手,切合美术教育实际需要结合音乐进行教学,才能有效地发挥其特有的教育功能。我相信,只要老师们能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恰当地选用教材,细心地研究教材,从中挖掘有助于培养能力的教育因素,引导儿童感受和领悟美术与音乐的情绪情感和教育内涵,就能促进儿童多方面的发展。

美术·教学反思9

  染纸是小学四年级的一节设计应用课。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的民间传统工艺——染纸,并在学习其制作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审美教育,同时启发、鼓励学生创作不同的折法,结合选择自己认为美的颜色来完成作品。让学生通过“尝试—发现”的方法学习新知。在教给学生审美的同时,复习已学知识,如点、线、面的图案组合,对称、不对称等,而后出示窗花剪纸等实物,提示学生可以通过染纸剪纸来美化生活。另外,染纸时用的纸,只要质地柔软、吸水就可以,作业时还要注意掌握浸染的时间、颜色的搭配等。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感到教学中教师上课要有激情,要与学生一起感受、体验、发现,要时而表露你的疑惑、惊喜,时而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要让学生情绪被感染,从而积极投入并参与活动中,这就需要教师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简单的体态,都能给学生以启示。

  评价学生作品采用开放式。以往的'评价是以优秀作品为主进行讲评,以一般作品和不合格作品为例讲评不足之处,这种做法其实在某种情况下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本课的讲评,让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中自由地选、评、议,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评价,有作者自评、学生互评,还有教师的点评,学生通过评价进一步加深了对染纸技巧的了解,充分让学生参与其中,同时让学生把第二次与第一次的作品相比较,找出成功的经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课教学虽有突破,但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放的还不够,包办的太多,生怕学生出了差错,例如折纸可以让学生大胆尝试折法,“尝试---发现”教学的同时,学生学得有些拘束,学生有受教师示范作品的限制,制作时还没能完全放开。教学中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的作品都体现个性的东西。体验美术学习带来的快乐。

美术·教学反思10

  本课的教学我主要以小蜻蜓的形象为导入,首先用谜语导入,让学生了解蜻蜓的形状和特征,然后在演唱过程中让学生模仿小蜻蜓的动作来表演小蜻蜓,让学生感受歌曲的三拍子的特点。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让学生走进音乐,让音乐走入学生生活。

  首先,注重以审美为核心,给学生营造视觉美、听觉美、肢体美,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习音乐,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

  其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出发,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用富有童趣的亲切的教学语言进行教学。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参与其中。

  第三,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产生对音乐的强烈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

  对于本课的难点学生掌握较好,开始有个别同学会把“不吃菜”这句中的“不”唱两拍,把“吃”唱一拍,但到后来基本上都能唱对了,学生对于今天的歌曲不仅学得快,而且在表演唱的时候学生也很投入,只是因时间不够没能让更多的孩子上台展示。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我们的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审美的愉悦,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动。让音乐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好的一部分。

美术·教学反思11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在本课的导入部分,我创设了有趣的'情景,"老师请来一位小客人和小朋友一起上课",教师的话使学生产生了好奇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然后是"贝贝"的出现和教师的表演更使学生感到非常新奇,轻松愉快的氛围,使课堂变得活泼起来,学生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本课的导入新颖而又富有童趣,为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做了很好的铺垫;也是本课的成功之处。

  在研究纸面人的做法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玩一玩纸面人,然后是要求他们将纸面人拆开,看一看它是怎样做的?在课中,学生小心翼翼地将纸面人"解剖"开,而后进行观察、讨论,从中看到他们迫切的要了解这个纸面人是怎样做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激发了,他们认真的学习,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得到了答案。当然由教师来讲述纸面人的制作过程,他们也能获得答案。相同的答案,不同的过程,带给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精神更是难能可贵的。

  学生是否在学习中探究,完全看教师是否给予他们学习的机会和发挥的空间。我在本课中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究能力,让学生拥有学习的机会,给予他们足够的发挥空间。我认为教师不应该只教会学生某种单一的本领,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使他们获取更多的本领。

  以上是我对这次教学实践的点滴体会,也许还比较初浅,我想我应该不断的进行反思,使自己逐渐完善。本课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我将用努力来弥补这些不足。

美术·教学反思12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教师积极引导的融洽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学生自主探究制作方法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制作方法,完成了小纸人的制作,心里本就有股强烈的喜悦和自豪感,老师这时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表演的机会——“编故事”,学习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1、制作方法的探究环节,可以引导学生除了“纸弹簧”会动,能制作出会动的小纸人以后,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出更多的方法,但由于一节课的'课时太短,不可能学习那么多,但可以用一些图片或实物展示来说明。或者一开始表演故事的小纸人就是用不同方法制作的,让学生在观察表演时就发现会动的小纸人有许多的制作方法,而不是只探险究出一种方法。2、用小纸人表演故事时可以让学生分小组一边讲故事一边表演,其它学生当观众,这样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的表演,课堂气氛会更活跃。

美术·教学反思13

  本课是以蚂蚁搬家的故事为题材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是一节通过设情景渗透德育意识、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精神的典型课程。通过对昆虫外型特征的描绘,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喜爱和探究兴趣。天真的孩子会凭着自己的观察、体验和丰富的想象进行无拘无束的表达。

  一、引人入胜的情景导入。

  1、让孩子们听故事。(教师播放录音故事——蚂蚁的王国)

  2、孩子们分角色扮演小蚂蚁,教师扮演蚂蚁妈妈。

  3、说一说你通过这个故事对蚂蚁有了哪些了解。

  4、学生回答。(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好的想法)

  通过蚂蚁的王国故事到入和分角色的扮演,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环节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老师学生的参与也融合了新课标学生主导教师为辅的精神。

  二、直观教学,探究学习相结合。

  1、展示活动的纸蚂蚁模型,让学生上台来摆一摆,启发学生了解蚂蚁的结构和形态。

  2、课件播放蚂蚁的分解图,学生试画蚂蚁的结构。

  3、分组讨论:蚂蚁搬家时会出现哪些动态?蚂蚁搬家时会有哪些情况出现?

  4、课件播放动态的蚂蚁以及生活中蚂蚁搬家的片段。

  5、你认为还有哪些细节,大胆的.说出来。

  通过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蚂蚁的外型特征,结构以及蚂蚁的动态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并且通过展开讨论的学习,让学生在自己的平台上进行探究学习。从而提高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集体创作,大胆表现。

  1、课件播放:欣赏学生作品。

  2、谈谈你对这些作品的评价。

  3、分组讨论:分工合作(从构思到绘画完成将怎样分工?怎样合作?)

  4、播放音乐,集体创作。

  通过集体创作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表现蚂蚁搬家的场景,在共同创作、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师也能从孩子们的合作中感受团结的力量,这正是今天学习蚂蚁搬家中德育渗透的主题精神。

  四作业评价,课后延伸。

  1、让学生小组自评。

  2、小组与小组之间互评。

  3、通过现场拍摄,当场展示优秀作品。

  4、集体讨论:通过此课你学到了什么?今后的集体生活中你会怎样来做?

  通过各种评价方式的尝试发现,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集体创作的魅力,而且使学生的欣赏水平得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上了一个台阶,这种评价方式也验证了新课标评价方式的优越性。以集体讨论的方式延伸课后,提高学生的认识,内化情感。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蚂蚁都有这样团结协作的精神,我们学生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团结,一切困难都会战胜。

  本课虽然顺利的结束了,但是留给我的遗憾也有,我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寻找^答~`案,努力改进。

美术·教学反思14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选择各种各样的新颖的眼镜为探索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以“新颖的眼镜”为主线,初步训练学生搜集资料、选择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让学生了解“眼镜”文化,了解“眼镜”除了具有实用价值以外,还具有审美价值。

  设计意识、认知规律、趣味性强,开始用一段录像吸引学生的兴趣,用眼神和思维开了个好头。学生在家长带领下进行市场调查活动,按要求完成调查内容,整理资料,感受新颖的眼镜的美感。小组讨论找出解决的方法,小组分别介绍自己调查的结果,教学意图是交流信息,走进生活,了解市场。初步学习调查方法,集中交流,扩大信息量。看课件分析新颖的眼镜的结构,赏识大师的作品,送给学生的小礼物拆做老师亲自做的新颖的`眼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出了制作要求,通过对教师亲自做的新颖的眼镜的观察,如何设计出不一样的不同的新颖的眼镜,设计出有特色的新颖的眼镜,看看说明、说说做做,环环相扣,紧凑自然,美术是一个复杂性,广泛空间,涉及面广,学生从生活中选材,从废弃中选材,并且都是学生自己带的材料,因地质疑,为设计出有特色的新颖的眼镜做了铺垫,教师创设了“远大新颖的眼镜展”,用眼神、语言,给学生带来了创作欲望,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启发学生大胆创新设计,认真细致制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作品加上标签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自评互评,培养了评价能力,课后拓展你能说出多少种有关新颖的眼镜的成语, 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美术·教学反思15

  在美术活动《长颈鹿的花衣裳》中,我让幼儿采用的是纸团印画和用蜡笔涂色两中方法来表现长颈鹿身上的斑点,因为有了上一个语言活动“亲亲长颈鹿”的铺垫,幼儿对于长颈鹿的特点已经能很多地掌握,同时我采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美术表现,这让孩子们也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孩子们给五只长颈鹿都穿上了漂亮的衣服。

  整个活动开展得比较顺利,效果也很好,幼儿也能愉快地投入到活动中。但我觉得做得有待探讨的地方就是最后作品的呈现形式。活动前我先在走廊上布置出一片森林的场景,活动前让幼儿先来看看这片森林,一是引起幼儿的兴趣,二是在活动后将长颈鹿贴到树林里,丰富作品的呈现形式。结果因为有了这片树林背景,长颈鹿看上去有了生命,是在森林里玩耍嬉戏的场景,虽然是这样,但我觉得还有点美中不足,因为作品的呈现方式是以平面的方式,如果用立体的'方式也许长颈鹿会更逼真。活动后,我设想了几种其他的方法:

  一、用纸盒进行呈现:收集一些大的纸盒,将长颈鹿画在上面,这样长颈鹿就有了立体的身体,再将纸盒固定在森林里,这样会更加突出长颈鹿的厚读,更显真实。

  二、将长颈鹿制作成半浮雕,这样也赋予了长颈鹿立体感,让人感受到它的身体是有厚度的,使它更家形象逼真。

  除了以上两种方式的呈现,还一定会有其他更好的呈现方式,相信在今后的美术活动中,只要我们有心会找到更多、更好的作品呈现方式,会让幼儿的作品更美,更增加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