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27 11:09:4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

   核心提示:学生在上个学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课的开始我先从孩子们认识的`老朋友引入,同时从老朋友中得到新朋友:长方形、正...

  学生在上个学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课的开始我先从孩子们认识的老朋友引入,同时从老朋友中得到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想办法从老朋友身上找到新朋友并画出来,从而进一步体会到面从体来,然后让学生找生活中的新朋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通过有趣的练习,使学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2

  一、因为平等,所以互动

  一年级学生好动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上课时总有跟同学跟老不配合的现象,以前出现这种情况我总说“××同学,请认真听讲”,“××同学,请坐好”等方式提醒他们注意,可效果总不理想。近段时间我多表扬和一些平易近人的语言,如“你真乖”,“你真聪明”,“××小朋友讲得真好”等语言,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教的民主程度,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教的言行神态,都在小朋友的脑海里定位,他们也有相应的学习反映。教时刻关注着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捕捉学生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教学资源,让所有的学生都觉得自己被老重视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认为自己是班里重要的一分子,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了,认为要跟同学和老好好配合。

  二、因为合作,所以成功

  在计算技能方面,一般的小朋友都能完成得比较出色,不需要在课堂中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这样,其实为学生的自主合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好动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等原因,我们总是担心他们不能很好地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时候,往往有部分学生漫不经心地看着别人操作,听着别人发表意见,自己却不参与到活动中去,像一个旁观者。如何组织好一年级学生的小组交流合作是教学的重点任务。

  一年级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初级阶段。一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童话故事,教学中我通过在改编过的故事中穿插数学学习的知识,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找到问题,解决问题,这时老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比较默契了。在教学中,我还采用了小组间复述故事解决问题及小组间新编故事设计新的问题两个主要环节进行小组合作。而且通过这样的讨论,平时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的孩子也能提出问题考考小组内的同学了。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3

  今天教学的内容是《十几减8、7》。由于有了前一课的基础,学生已经能把十几减9得计算方法学得较好,能把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因此学习十几减8,7比较轻松。本课练习中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将枯燥的计算寓于学生喜欢的活动中,将计算技能的训练落到实处,。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法指导,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在本节课的算法交流中,大多数人能用2种以上的方法来完成十几减8、7的口算,而且一部分同学对不同的题目会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说明有一部分学生在做题的时候还是会根据题目来选择相对简单的或者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计算,当被减数小于15时,大多数学生用想加算减,因为他们对加法比较熟悉,而被减数大于15时,选择的方法就有所不同。我觉得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在教学“试一试”15-7,13-7时,放手让学生运用学习十几减9的经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学习十几减7的计算方法,充分享受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算法多样化,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通过摆小棒,探索计算方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算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逐步培养学生发表意见和表述思路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4

  本课的口算内容是在学生已系统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前面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教材上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幅标明各种儿童玩具价格的情境图,由图中所提供的素材引出例题。在备课时,我感到这幅图设计的购物情境很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得比较紧密,但是,这幅图是静止的,不利于学生和教师操作。所以我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购物的现实情境,并对教材作了进一步的改进。

  我首先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在教学过程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猜测玩具价格,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也使学生从情境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大大增加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为每组学生准备的人民币有两种:10元的和1元的,总数都是两位数的。只准备以上两种人民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算法时,如遇到困难,就可以把人民币当作学具来摆一摆。学生运用手中的学具很好地掌握了计算方法。摒弃了原始学具小棒,体会生活数学,达到学以致用。

  在学习新知时,我尽量发挥学生的个性,双边活动丰富,全体作用得到有效地发挥,教学气氛好,学生学得主动,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学生获取知识快,掌握牢固。

  在课后练习时,我先设计了两组口算练习题,巩固了新知。然后通过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具有比赛性质的“摘苹果”和“夺智慧星”这两个游戏,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练习。并在最后让学生到智慧王国进行了思考题的练习。这样不仅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我觉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备课时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把学生的学习能力估计过高。

  2、教学时还要注意调控课堂纪律。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5

  十几减9退位减法教学是在学生已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基础上进行的。计算教学,由于算式的枯燥,学生往往提不起兴致,导致学习效率较低。同时,由于在计算减法时是根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引导学生做减法想加法,这也给学生的计算带来一定的困难。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是极为重要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设计这个有趣而熟悉的游园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的学习,并贯穿全课,使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喜欢的活动联成一体。通过解决“还有几个气球?”“还有几个没套中?”等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只写在纸上的算式,而是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个个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的前提,只有经过了独立思考的合作才是有效的合作。本节课中在探讨“15-9”算理时,就先让学生自己通过独立思考,并借用小棒来帮助和验证,再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学习“15-9”的算法,最后全班反馈与交流,从这些算法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且同时体验到了同伴合作学习成功的乐趣。

  三、鼓励算法多样,并注重算法最优化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标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标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所以在汇报交流“15-9”的算理时,先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他们的选择,只要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合理、合乎逻辑,就应加以肯定。然后在众多的方法中,比较和感受出哪种方法最好,算法最优化的过程成了学生自己体验的过程、感受的过程,使二者得以完美的统一。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6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口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为学生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搭建了平台,在教学中引入学生在生活中的经验,让学生理解借位的目的,从而引出退位减法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合理优化

  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36-8的计算方法时,我先让学生思考36-8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居然有这么多方法:

  生1:先把36分成20和16,用16-8=8,再用8+20=28。

  生2:先把36分成26和10,用10-8=2,再用26+2=28。

  生3:我把36分成30和6,用30-8=22,再用22+6=28。

  生4:我用8减6等于2,30减2等于28。

  生5:我把8分成6和2,6-6=0,30-2=28.

  这几种方法在备课时都已考虑到,我估计学生会喜欢用第1种和第2种,但很多学生都喜欢用第四和第五种方法,这真出乎我意料。以后真的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用多种方法计算,有时采用他们的思维模式来教学,效果也许会更好一些。

  但是方法多了会让一些还不能理解这些算法的孩子们晕了头,所以在这时,我对这些算法不只是单纯罗列,而是引导对比,让孩子理解并掌握算理。在对比的过程中,我让孩子们解释自己的算理,并突出地让他们说一说当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来减,十位本身要退1。在孩子们的解释后,班上的孩子们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当被减数的个位不够减时,要向十位上借1来减。班上虽出现多种不同的算法,但道理是相通的。这样做的同时可以使班上不同层的孩子都能兼顾到。

  总之,在计算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会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算理,能表述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这样有利于提高计算技能和速度。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7

  “100以内数的顺序”是在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数数、组成、读写以后的一个知识点,由于100以内数的认识涉及的概念比较抽象,而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本节课开始,采用动画机器人讲话做导入,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轻松自然地进入课堂,便于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向学习内容,使教学自然巧妙的展开。

  第二,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放手学生在已掌握的百以内数的知识基础上,去独立完成百数图的填空,从而形成100以内数的顺序的鲜明表象,为进一步加深对各数的顺序的记忆,也为理解和探索百数图的排列规律打下基础。

  第三,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操作,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体会数学的多姿多彩。教学中,让学生给十位、个位是3的数涂上不同的颜色,不仅使学生清楚地知道100以内各数的排列顺序,而且深化了对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的理解,还激发了学生探索规律的好奇心。在全体学生参与涂色游戏探索规律的同时,组织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进一步培养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四,数学游戏的设计,有利于“寓教于乐”,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得到提高。并注重联系生活,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资源,运用所学的`教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生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在充分动手操作、探索规律的基础上,加强了对100以内数的顺序的理解,也进一步加深和巩固了百以内数的概念,体现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的能力;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8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小括号》教学反思小括号以前是二年级下册的知识,现在新教材改编在一年级下册,在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能解决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编排的。学生完全有能力掌握,且笑苦熬好的出现可以增加试题的变化,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教材编排是用连续减去两次星星,我觉得可能用在购物的场景会比较好。贴近生活实际,且也学了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明妈妈做饭时发现没酱油了,给小明10元钱,买一瓶5元的酱油,剩下的钱可以给小明3元买冰激凌,最后剩下的钱是多少元?学生很兴奋地去买东西,算钱。

  大部分学生列出的算式是10-5-3=2(元),我就引导,去商店买东西一般是怎么付钱的呢?冰激凌和酱油是在同一个店里面买的。售货员是怎样找钱的呢?很快就有学生说,哦,要先算一共要花多少钱,售货员才好找钱给我们。于是大家都说一共是要8元呢,这个8元是怎么来的呢?题目没有直接给出,是用3+5合起来的。那能不能用一个算是表示呢?于是就有矛盾10-5+3,这样列式是先算什么?而题目是要先算3+5,怎么办好?顺势就引出小括号,从而学生明白小括号是用来改变运算顺序的。

  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小括号,所以我又适当增加了买其他东西的场景,练习的时候就用书本上的剪星星,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吃东西场景。在练习的时候,强调为什么要用小括号,要先算什么,加以巩固。这当中学生也知道了小括号和我们前面学习的+,-一样,有着自己的作用和意义。最后我还把括号比作老奶奶,过马路的时候让老奶奶先走,学生就能更加形象地记忆住了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9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大部分学生是有学习基础的,他们有的是在幼儿园已有了这方面的计算训练、有的是家长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头的方法。所以孩子们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区别只是在计算速度方面的差别。大部分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正向迁移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就是所谓的“算减想加”。因此,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的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孩子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并出示求未知加数的算式,为学生探索20以内退位减法搭桥铺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在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例如:直观的观察材一年级下册9页的例题图,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受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难以理解。因此,例题教学充分运用了现代教学媒体,发挥直观性作用,创设了逼真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路。合作交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要给孩子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教计算方法,给孩子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尝试中摸索发现,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互相学习。最后,在比较中,优化算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0

  上完课的第一感受:学生的思维没打开,回答问题不积极,课堂死气沉沉,算理不够清楚,教学效果欠佳。

  经过各位领导以及同事推心置腹的评课,我豁然开朗。发现:1、学生不会观察信息

  2、学生识图时间短,思考时间也短

  3、对于减法、加法算理不清楚,有些断章取义,思考不灵活

  基于以上问题,我深刻反思,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数学教学水平处于幼儿园水平,对教材理解的不够深入,经验不足。

  以后该怎么做呢?

  1、应结合图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识图,读文字,只有理解了图才能提问题。【最好让学生点着读,养成良好的读书、搜集信息的`好习惯】

  2、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通过直观的图画让学生理解减法和加法。

  3、可以通过同桌互说,自己说,多种方式多说多练

  4、理解算理要让学生就题论题,(1)、不能抓字眼【如:看到剩就用减法,看到和、一共就用加法】。(2)、也不能死板的说: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用加法。

  最好,就题论题,比如:从总数里去掉黄花的数量就知道了红花的数量,用减法:黄花的数量和红花的数量合起来求总数,用加法。

  我想把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彻底理解了,不管遇到什么题目也不怕了。

  4、“还剩多少人没来?”当学生回答之后,我应该鼓励学生尝试多种问法。“还可以怎么问?”学生可能回答:“还有几人没来?还差几人没来?“再让学生选取最合适的问法。“还有几人没来?”这样就避免了看到剩就用减法,断章取义的弊端。再通过直观的图画或实物,让学生知道求还剩多少?不一定都用减法,有时加法也可以解决问题。

  5、多听师傅的课,借助电脑多看教学视频,教材分析等,提高对教材的掌握能力。

  我教学水平尚不高,还需努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1

  《套圈游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七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对100以内数进位加法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学习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教学重点是掌握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

  一、 利用游戏情境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奥运会很感兴趣,让学生亲自参与当裁判员,引发学生对数的注意,引导学生来估计。师与生总结出了几个估算的方法。学生的思维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学习效果较好,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 积极引导,对比发现,探讨交流。

  新课改的数学计算课堂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学生积极思考,运用“口算”和“笔算”两种方法进行计算,特别是竖式计算,学生列出了三种:分式列、整体列、接着列。我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客观的选择,寻找到最准确、最合理的竖式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主动发现、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三、 在课堂上虽然时间很紧,面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我都会在黑板上帮他们计算,力求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教学重点力争全面突破。

  不足之处:

  1、情境的创设知识性不强,在介绍奥运会及相关人物时应该介绍到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了解相关知识。例如对刘翔的介绍

  2、对教材的`发掘不够深,不够广。例如老师投了两次只得70分。可能投中哪两个?对本题的利用不够完整。

  3、课件做的、用的不够熟练,学生当裁判的过程应让生亲自记录,但是由于无课件以及不太会用,不能实施。所以学生当裁判的过程不生动。

  4、板书应简化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2

  第一次改行教数学,当我拿到数学课本时,最初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资料、每一道练习题都能够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搞笑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资料,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齐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如:上《小猫钓鱼》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猫家四兄弟的不同神态,再让学生戴上小猫的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明白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透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跳绳》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列算式为:2+6(2个摇绳的,6个跳绳的),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4呢?”她说:“有4个小男孩,4个小女孩,共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我当时个性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透过这幅图还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向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用心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4、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潜力。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好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潜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分类》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中。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3

  《小兔请客》是本册教材计算教学的起始课,对于加法学习,学生的兴趣很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创设具体情境。

  本节课我通过创编有趣的故事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入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创设了具体的情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小兔请客”是个非常富有童趣的情境,老师有意地设置“陷阱”:想吃,就得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来,让学生置身于数学情境当中,学生急于想帮帮小动物,争先恐后地提出一些问题来,这样就产生了一种心理内需,这种内需就化为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

  2、让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若是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提出,则更能激起学生的探求欲望。教学中我只是给了学生一点“催化剂”——“快快帮帮它们吧?”学生们就一下子提出了那么多问题,这些疑问都是由学生自己产生的,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就会更高、更主动。

  3、让学生发现计算方法。

  我们教师在研究教材时,大多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即使在教学中提倡算法多样化,但最终还是归为这种“想”,扼杀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教学中我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发现了多种算法,意在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存在问题与教学困惑:

  1、对于介绍加减法各部分名称时,我费时太长,把问题弄复杂了。一年级的学生只要知道在加减法算式中,哪些是加数,哪些是和,哪些是被减数,哪些减数,哪些是差就够了。在教学中,我将这些名称加上运算符号让学生去读甚至于去识记,大大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其实在本堂课上既使学生不能熟练掌握也不要紧,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强化。

  2、正是由于课堂中,我注重了强调算法的`多样性,而忽视了算理的强调,就效果来看,即使不想最终归为“这样想”也得让学生学会用“这样想”的方式来计算,不然学生的法离开这种具体的情境后,变得不太适用了。

  这让我感到困惑:到底要不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还是在多样化的过程后提炼出一种更为简便,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呢?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4

  《摆一摆想一想》是一个纯数学探索实践活动课。这个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用圆片摆一摆,进一步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数位和位值的概念。

  由于本节课是一个纯数学探索实践活动课。主要是通过学生摆圆片发现规律,所以本节课我始终以学生为主,让他们通过自己摆、同桌合作摆等多种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充分利用儿童喜好动手玩的心理,把好玩的.习惯引导到学习上,设计出生动有趣形象的“玩法”,让学生从“玩”中学。

  1、本节课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数位表,问学生这是什么?引出个位、十位。

  2、给出一个圆片,让学生自己试试,师引导完成。再给两个,让生自己完成。

  3、让学生猜想4个、5个圆片可以摆出几个数,当学生汇报出自己猜想的理由时,然后去摆摆试试

  4、当学生汇报用5个小圆片摆出的数时,说说又发现了什么规律?这样自然引出了找规律的环节。

  5、在找用9个小圆片摆出的数时,我让学生直接回答,利用规律。我觉得这样可以发现问题,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5

  时间过得很快,开学已经两周了,第三节课是我的公开课,虽然在上课之前细细准备了,可课堂上还是会有突发状况,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课堂是变化的,申老师对我的点评更是让我茅塞顿开、恍然大悟。课堂每一个环节的过渡语言都很重要能让课堂内容前后衔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自然,下课后申老师耐心的和我分析这个问题应该怎样提,这个重点要怎样才能讲透彻,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我上的是《十几减9》,在主题图部分从孩子们在公园“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引出十几减9的三个算式,从而引出课题。书中例题介绍了两种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一是“想加算减法”、二是“破十法”,除了这两种方法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孩子们都很聪明,有几个孩子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可是站在讲台上的我没有认真的聆听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表扬鼓励那些爱思考问题的孩子。就象申老师说的我们可以尽量让学生多说,不管他的回答正确与否,都说明他在思考了,这节课其实很好拓展,你喜欢哪种方法?还可以怎样计算?这节课就有孩子想到计算十几减9可以用连减的`方法,在计算12—9时,他首先计算12—2=10,再来计算10—7=3;还有个孩子他想到了这种方法在计算12—9时先计算12—10=2,比9多减去了1所以还要再加上一个1,2+1=3所以12—9=3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很好的,也正告诉我们孩子们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而老师在感叹孩子们聪明的同时更要及时的鼓励,还可以让他把这种方法介绍和全班的孩子分享,这样就很大的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这种才能真正把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对新知识有话要说时,我们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要追问学生为什么,一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有限可能他自己心里清楚可是却无法用简练的语言让身边的人明白,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的引导,一步步引导学生把他的想法完整的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锻炼和老师的鼓励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会更好。倾听不是只对学生来说的也是对老师说的,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今天申老师还给我说了一下课堂时间的把握,教室里的广播坏了,孩子们听到隔壁班的声音就以为下课了在那里说“李老师,下课了”,一下让我慌了神,因为我让学生做的练习题还没有讲解,所以前面的练习题就讲的快些,而后面的练习讲的明显的慢些,感谢学校领导的听课、评课让我受益匪浅。

  最后,感谢申老师和戴老师长期以来对我的指导和帮助,对我提出那么多宝贵的建议,我觉得我很幸福,因为我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有这么多帮助我的家人,当我疑惑时是他们帮助我走出疑惑,给我力量,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我会更加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