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05 08:26:0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文具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具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具教学反思1

  《买文具》这节课是在认识了“倍”之后解决有关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题意,恰当地选择解题方法,难点在于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解题方法,买文具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创设了袋鼠阿姨的文具店开业的情景,很多小动物来买文具,分别买了不同数量的笔,然后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找出要求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这点在以后的学习中,特别是解决问题时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培养学生在众多的数学信息中准确找到解决问题的条件的能力。

  学生在找准信息解决时,因为是求倍数关系的问题,所以在让学生理解上没有让学生充分感知是哪两个数量在进行比较,所以学生分析问题时没有找准应该选择用乘法还是除法来进行计算,有的孩子能正确列式解决但是说出的理由却是和算是意思完全相反的,由此看出,在这节课上,难点没有很好的突破,在讲解是可以配合画图或者摆小棒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这样难点应该能比较容易突破。

  在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上,我认为要教给学生分析题意的方法,比如勾画出解决问题需要的条件,还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比如画图、摆小棒等。用这些方法来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文具教学反思2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积累的生活经验,紧紧围绕重点、难点,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通过小淘气买文具的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观察文具的种类价格迁移到人民币的使用,要合理使用人民币,必须认识人民币。这一环节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经验,从学生的知识起点出发,合理地利用教材。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各种学生熟悉、兴趣的数学活动。注重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解决一些对他们来说较难理解的数学问题。如对“1元=10角”这个关系,不少学生不是都能很好地理解。对于这个问题,设计“1元钱兑换10张1角”的师生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1元=10角”这个进率,、遵循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本节课设计了把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换算关系这些知识有机地融合活动中。让学生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的欲望。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很多的不足,希望各教师多提宝贵意见,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更大的进步。

文具教学反思3

  我上一年级的美术课《我做的文具》时,首先在上课前巡视学生带工具的情况,然后欣赏儿歌,边读边做动作,接着就创设情景,使学生在不只不觉中就掌握了橡皮泥制作的基本技法,作为奖励,我发给他们一些造型新颖奇特的文具,让他们观察欣赏,并请学生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文具,说一说外型、色彩、最喜欢哪个地方?展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到更多更美的文具,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紧接着教师示范制作一个比较精美的文具,有出示一个相对较差的文具作品,让学生通过比较自己找出只有做到造型美、色彩美、装饰美这三点,才能做出比较好的作品,然后学生就投入到创作中来,教师及时表扬有创新的同学,温馨提醒学生:不要直接将橡皮泥放在桌子上做,要爱护学校的课桌椅。从小培养一种做手工的好习惯。学会关注细节,就会先成功一半。

  我在本课中注意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究能力,让学生拥有学习的机会,给予他们足够的发挥空间和制作时间、还有展示自己的舞台,美术课堂就好象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学在其中,收获也在其中。我认为不应该只教会学生某种单一的本领,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使他们获取更多的本领。

  课堂评价最需要时间,也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大好机会,但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了,不能让每一个学生来介绍自己的作品,有些遗憾。评价形式有:请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文具,哪位说得好的、有创意的就留在我们的创新文具店里。你最想买下哪件文具,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手工课后,教室普遍都很脏,我请每组一位最能干的学生负责检查每一个同学的座位,看谁捡得干净,我再检查、奖励给学生一个糖纸小人批准学生离开自己的位子。用激励的语言:今天大家真棒,用两只巧巧手制作出有创意的文具来,看谁的小巧手最能干,快速将自己的文具、材料整理好,还给大家一个干净的教室。

文具教学反思4

  今天上了《文具店》,从学生的作业反馈看来,学生的掌握情况是比较理想的。

  课一开始,我告诉学生袋鼠叔叔文具店开业了,他的好朋友小兔子、大灰狼、小牛赶紧跑到文具店里去买文具,我们一起瞧瞧去!从图上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学生一个个地举起手来回答。接着我再问你有什么想解决的问题。海锋同学说到我想知道大灰狼花了多少钱。我赶紧把这个问题板书在黑板上面,接着我让学生去找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已知条件,教学生如何去分析情境,学生有的说小兔买了一枝笔,有的说小兔花了2元钱,有的说小兔买了1枝笔,花了2元钱,有的说大灰狼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我赶紧接着到底哪个信息才是我们需要的,帮助学生筛选出小兔花了2元钱,大灰狼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这两个有用的已知条件,并赶紧板书在黑板上,同时强调数学问题包括已知条件和问题。4倍是什么意思啊,我反问学生,学生有点被难住了,一下子安静起来了,接着我顺势导出4倍就是4个小兔的钱,也就是4个2元那么多,学生一下子反应过来了,几个几,用乘法。最后总结出一个数的几倍和几个这个数是一样的。接着再给出三道题进行变式训练。

  以前总觉得教师用书没什么用,老是惯例式地翻一翻,就赶紧去看有没有什么好的教学设计,可是上起课来,总觉得效果不好。以前每次教研的时候柳老师总是说教师用书是最重要的,备课的时候一定不能离开它,特别是新老师。现在总算明白,老师为什么那样说了,别人的教学设计是基于他们自己的学生,有的'时候即使再好但也不一定适合我们自己的学生,现在备课的时候总是不停地看教师用书,看了一次又一次,遇到不明白的时候还会抱着书去问别的老师,一遍一遍的看下来,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心里也有个度,而且教学思路也比较清晰,碰到学生出现的问题也比较懂得应该如何去处理,如何去引导。

文具教学反思5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运算顺序是关于运算的一般规律,如果孩子们不能够牢固掌握运算顺序,做题的时候不遵守运算顺序的一般规则,将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在计算中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去计算,如果既有加减又有乘除,就要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方法计算。如果有小括号的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当孩子们记不住的.时候,我就想起了当我上师范的时候,我们的一位几何老师就喜欢用非常通俗易懂的比喻来形容一些图形的关系。比如他说:“平行四边形是爷爷,长方形是儿子,而正方形是孙子。所以正方形属于长方形,长方形属于平行四边形。”

  当我给孩子们讲四则运算顺序的时候,我对孩子们说:“加减法是爷爷奶奶辈的,乘除法是爸爸妈妈辈的,小括号是孙子辈的,计算的时候要先让孙子先走,而中括号是小括号的大哥哥,所以计算的时候要让小弟弟先走,大哥哥再走,然后再让爸爸妈妈行,爷爷奶奶年龄大,走得慢,所以爷爷奶奶最后走。”这样形象的比喻,让孩子们感到很有趣,一会就理解了,也掌握住了。

  我对孩子们说:“当你计算想不起来运算顺序的时候,就想一想这个比喻。”然后我让孩子们进行了计算,很多孩子都能够按照运算顺序去进行认真计算,但是也有个别孩子遇到比较简单的小数就直接口算,三步的计算习题两步就做出来了,这样就导致了孩子急于求成的心理。

  这时候我对孩子们说:“这样的计算习题,运算顺序和步骤很重要,不能够图省事一步到位,要体现运算的过程,考试的时候这样的习题都是按步给分的,三步占三分,少了一个步骤就少了一个得分机会。

  然后我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初次认识中括号:你能添上括号使9÷3×5-2=1成立吗?这个问题很有趣,也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根据掌握的混合运算顺序,在探索使等式成立的推理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是不够用的,引起认知冲突,从而感受到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引发孩子思考:按照左边算式现在的顺序进行计算,结果是13,等式不成立,怎么办?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可以提出探索任务:

  (1)、试着添上小括号,使结果等于1;

  (2)、讲一讲你的思考过程;

  (3)、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与反复试一试的时间。如果你遇到困难要和同桌商量,也可以和小组讨论进行解决。

  组织学生交流,帮助学生理清推理的思路。可以这样想:9÷3×5-2,如果画横线部分等于9,等式就成立了;而3×5-2等于13,要想等于9,需要把5-2添上小括号先算,变成9÷3×(5-2);而使横线部分等于9,要先算3×3,还需要括号来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因为小括号使用了一次,不能小括号外面再套一个小括号,产生了引进中括号的需要。顺理成章因此中括号,让孩子们对中括号有一个直觉的初步认知。

  然后全班总结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只有加、减运算或者只有乘、除运算时,一般按照从左往右依次进行计算;既有加、减运算,又有乘、除运算,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文具教学反思6

  当前的语文课堂强调“悟”,而这种“悟”往往只偏重于人文方面,重视作者情感的体会,而忽略了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忽略了写作特色的感悟。而词语学习正是最基础的语文。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把重点放在词语教学上,重视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如学生提出“荣膺”一词不理解,我问:平时我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怎样理解?学生说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猜想意思。于是,我让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然后猜一猜。马上就有学生说是“当上”“成为”,这是孩子最简单的换词获得的理解;我再引导:怎样地当上?“光荣地当上、荣幸地成了”;我说,你是怎样体会到的?有的学生说,成为海军上将一定是件光荣的事,有的说,从“荣膺”的“荣”知道。虽然这个过程化了较多的时间,但让孩子们经历了学习理解的过程,学到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又如“涟漪”一词,我引导学生从字形看,这个词语一定与什么有关?孩子们马上说出是水,因为两个字的部首都是三点水。一个孩子说是“波浪”,我一边用手比画大波浪,一边问:这样的波浪能叫“涟漪”吗?孩子们意识到“涟漪”是细小的波纹。再如“耀武扬威”一词的理解,我引导学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学生就体会到是“炫耀武力,宣扬威风”。我借机引导学生注意这个词语的构词方法:这个词语在构词上有什么特点?随着我手的指点,学生明白了“耀”和“扬”意思相近,“武”和“威”意思相近。我再让学生想象,“耀武扬威”是什么样子,从而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本节课在词语教学上最大的失误是多音字的学习,这课多音字比较多,如果把多音字列成一行,引导学生读一读,可能效率更高,效果也更好。

文具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的起始课,主要是认识中括号,学习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对整数混合运算进行总结性学习,重点是分清各种情况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依据教材的设计意图跟安排,我制定了两个学习目标。

  1、结合“买文具”问题解决的过程,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顺序的合理性,掌握运算顺序(包括带有中、小括号的),能正确计算。

  2、在计算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认真看题,耐心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在出示教材的主题图后,让学生观察后,独立解决图中的`问题,并把自己的方法说出来跟大家分享。当学生提出分步计算跟综合计算两种解决方法后,立刻抛出问题,“两种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在讨论交流中,逐步明确了运算顺序。在学生理解了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后,就出示书上相应的练习,要求学生先说出每题的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练习完成后,开始引导学生认识中括号,通过出示一道算式,让学生添上括号使等式成立。该环节给予学生充分时间进行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认识只有小括号,无法使等式成立后,明白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并让学生说说添上中、小括号后,该算式的运算顺序。最后,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并请学生总结出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通过本节课的实际教学,让我认识到:本班学生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对于运算顺序并没能完全掌握,还是容易出现各种错误,特别是没先看清题目,就直接按从左到右顺序进行计算。因此,在课后练习时,不断提醒学生要先看清题目,先知道运算顺序,再动手进行计算。

文具教学反思8

  《文具店》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学时我利用整数乘法的意义进行了复习巩固,希望达到小数乘法的充分掌握,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法的意义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在上课时,找出图上的数学信息以后,如何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如提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肯定绝大多数都是用加法和减法计算的。不一定会涉及到乘法的问题,所以需要教师有向导性的进行点拨一下。小数乘法时学生说小数乘法的意义,我虽然讲了,但强调的不够。教学中,比较发现了这四个算式都是用乘法计算,都是小数乘整数,表示的意义都是求几个几相加。这样使学生对小数乘法的意义的理解得更深刻。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我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我留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去和其他同学交流和探讨不同的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同时通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尽可能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做图时学生做图的.速度是我没有想到的,速度有点慢,特别是画阴影,经过我的点拨后有所好转,这是我备课是没有估计到的。教学中,我能及时把握课堂资源的生成,能及时抓住个别学生的回答和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办法,进行有效的引导。

  我觉得教师的课堂教学功底是需要自己的不断学习,摸索,努力学习,眼界的开阔,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文具教学反思9

  教学目标

  1、知道买文具时应该说些什么,能正确表达自己购买文具的愿望。

  2、买文具时,能与售货员正确对话。

  3、教育学生说话时态度要大方,语言亲切、有礼貌,听别人讲话时要认真耐心。

  教学重点

  1、能进行买卖文具的对话并使用礼貌用语。

  2、分角色对话时做到态度大方自然。

  教学难点

  在买文具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如质量差、价格贵、售货员或顾客出现差错)能及时应付。

  课前准备

  1、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到文具店或商场文具柜台买文具,也可以观察别人买文具,记住买文具的过程,感知买文具的一般知识。

  2、每个同学准备一两件文具,并贴上价格标签。

  3、用纸作一些钱。

  4、有放文具的柜台课桌。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看图想象,导入 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到文具店买过文具吗?今天我们去文具店买文具,好吗?(板书课题)(出现挂图)

  1、你们瞧,已有两位小朋友比我们先去文具店买东西了。你们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售货员阿姨又会怎样说呢?

  2、(下面我们请三位同学来扮演图中的售货员和顾客。板书:售货员顾客看看他们是怎样买文具的,好吗?)分角色表演。

  3、师生评议。(他们表演得过且过怎样?谁愿意来说一说。他们都很讲礼貌,顾客表达也很清楚。师:说得真好。)(板书:文明礼貌,表达清楚)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做个这样的顾客呢?

  二、学生试练,进行合作,实践。

  1`、利用自备学具,小组演练。(请同桌的同学把各自的文具盒打开,放在桌子中间,然后一人当售货员,一人当顾客,练习一下怎样买学习用具。开始吧。)

  2、指名表演。

  3、师生评议。(你们说他们表演得好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说得真棒。)

  三、举一反三,深化训练

  1、师生表演,设置训练情境。

  (1)是啊,这位售货员非常热情周到,现在连老师也想向她买学习用具了。)

  (2)师边说边走向扮售货员的女生进行交际。

  (3)师拿着刚买的圆珠笔在手心写写画画说:这支圆珠笔真不错,还有香气呢。咦?怎么断水不能写了呢?这可怎么办呀?同学们,如果你们遇到了这种情况(小黑板出示:买学习用具,发现质量有问题,应该怎么办?),请同桌的同学进行讨论。

  2、鼓励发表意见。(如:退换圆珠笔;还可以怎么办?打投诉电话。你还懂得拿起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做得真棒。)

  3、同学们平时买东西时,还遇到过别的情况吗?

  如:以次充好;价钱太贵;忘了找钱;多找钱;态度不好

  4、面各小组自主选择一种情况,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演一演。

  5、根据学情,选择上台表演。

  6、师生评价,激励扩展求异。

  师小结:大家在买东西时,不管遇到任何意外情况,都要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四、读一读儿歌

  五、总结提高,课外延伸

  师:今天,小朋友们特别能干,学会了怎样买自己所需要的文具。回家后,能不能为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帮妈妈购买一些日用品?

  (小黑板出示)实践题帮妈妈买日用品

  附板书设计 :

  买文具

  售货员 顾客

  文明礼貌 表情达意

  教学反思: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新年过去了,孩子们都长大了一岁,听课状态出乎我的意料,个个学习劲头很足,今天学习的新课是《买文具》,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是对小数意义最初步的了解。教学时我结合买文具的生活情境,在购物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标价牌上用小数表示的价格,自然引入小数;再经历把这些表示价格的小数改写为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和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为小数表示的过程,初步理解小数的具体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并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同时让学生充分地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的经历,因此他们对于标价所表示的几元几角几分能够很清楚地知道,我及时地抓住这个时机,趁热打铁,研究这些价格的组成部分,让他们小组讨论这些数的共同特点,从而了解小数的意义:当我们不能用整数表示一个数的时候就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如5角是1元的一半,不能用1元来表示,我们就可以用0.50元来表示。像0.50、8.00、3.50、16.85、1.06等这些数我们就叫做小数。

  巩固练习时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对于贰圓、贰角、壹角、壹分、贰分小面额的人民币不认识,其原因:一是因为学生对汉字的壹、贰、叁不认识,二是因为有些小面额的`人民币目前已经很少见了,有的已经不流通了,学生不认识。发现问题后,我及时把壹、贰、伍、拾这几个汉字写在黑板上,并在字上注上了拼音,让学生读一读,这样学生在完成第三页练一练第一题:用小数写出具体的几张钱币为几点几元时错误就少多了。我还要求学生这样表述:几个几元几个几角几个几分合起来是几元几角几分,写成几点几元。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用合起来的回答方式可以帮助他们今后理解小数加法的算理。

  总之,全课围绕着价钱的两种表示形式认识小数及小数表示的意义,较好的达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新的知识。虽然是开学第一天上课,但是孩子们的学习状态比我想象中的好多了,我感到心中也有说不出的喜悦。

文具教学反思10

  这篇课文的开头我同样用了猜谜的方式来进行导入,学生对于这种方式通常很感兴趣,当谜底手揭示的时候,我在手之前加了个( ),让他们在里面填上合适的形容词,于是“美丽的”、“可爱的”之类的形容词就有好多,当有一个学生提到“胖乎乎的”时候,我抓住了这个词语将其导入进今天的课文中,在这堂课中我觉得我用的这个课前导入是比较成功的。第一课时注重的是生字词的识记,在教生字的过程中,我采用了齐读、开火车读及男女声朗读等方式来进行,学生很喜欢这种朗读方式,所以气氛也显得比较热烈,在这里我还套用了一个“小小播音员”的游戏来帮助记忆生字,效果比起以前的死记烂背自然是要强的多。这节课也有些不足之处,在指导书写时,我没有太注重与过去生字的连接,比如说“看”和“着”,缺乏知识的连贯性是我教学思路上所不足的。

  在这节课的开始我先复习上节课中的生字,让学生对生字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这在第二课时中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教朗读的过程中,我重点提出了三句话:“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和“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这三句话分别是爸爸、妈妈和奶奶说的,所以在指导学生之前,我先让他们想一想在家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他们是怎样说话的`,在出示这些句子,我觉得这样对于学生模仿语气会有些帮助,在说到挠痒痒的时候,我让学生模仿动作,学生特别感兴趣,后来我进一步提出要求,让他们边做动作边朗读,有些学生做起来很滑稽,学生们在开心的气氛中朗读,这是在这节课中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不足的地方便是在创作画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写上想说的话,很多学生并没有理解意思,结果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我觉得在拓展性训练上还有待加强。

文具教学反思11

  课改后的数学课堂很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想如果说问题是学习的先导,那么情境就是问题的外衣。而计算教学相对其他学习的内容而言,通常会显得枯燥乏味一些,那么如何使计算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情境的创设就很重要,而这一课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就是一个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并且富有现实意义的情境。所以一开课,我就通过购物这样一个环节,一方面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另一方面让学生发现缺少单价这一条件,也为下面列出乘法算式做一个铺垫。在这样的情境中,自然的引出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那就是购物要付多少元?

  其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因此,在探究建模的这个环节中,我留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去和其他同学交流和探讨不同的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同时通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尽可能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另外,新的教学评价观还认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关注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教学中,我尽可能用积极的语言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闯关活动中,我让学生用微笑和给自己鼓掌的方式,来对自己进行评价,既能达到一个反馈的目的,又能让孩子在学习中不断的进行自我肯定,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保持一种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中,我没能及时把握课堂资源的生成,如果能及时抓住个别学生的回答和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办法,进行有效的引导,会让全体学生对小数乘法的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另外在时间的安排和分配上也不够合理,在计算上花的时间比较多,在紧扣乘法意义解释算理的方面花的时间不足,如果在学生解释自己想法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的把孩子们的关注点牵引到小数乘法的意义上,学生对这一知识重点的理解会更到位。

文具教学反思12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册书及单元的地位: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除法第一课时。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个层次:一、教学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二、教学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归纳计算方法。在解决第一个层次上教材安排一个教学情景,解决80元可以买几个书包?给出处理不同层次的计算方法:减法、乘法、摆一摆、竖式。对于这几种方法,可以这样理解的:第一种减法其实就是除法的含义;乘法是为了后面的试商作准备;摆人民币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

  学情分析

  在二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的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相关内容,基本掌握了除法计算的试商方法。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其基本方法与前面的相同,不同的是商的数值可能较大,在试商时又涉及商的定位。教材这里安排竖式计算是为了分散难点,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为后续的学习除数是任意的两位数及三位数打下伏笔。

  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以及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在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的过程中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②在归纳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上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陈述算理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用数学语言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体会数学。

  ②在具体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情感与态度:

  ①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向学生渗透“未知”转化“已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事物间是有“联系的”,是可“变化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通过买文具送给希望工程的情景,使学生分享到关爱他人快乐,与别人共享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算理掌握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2、“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也是本节课重点。

文具教学反思13

  “以赛促学”――这是我对这次“新竹杯”教学比赛最大的感触。很感谢师大附小经常举行的教学教研活动,这让新老师在实践中提升教学水平。

  这次比赛我抽到的课题是一年级下《文具的家》。这次,我选择的还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经过大半年的学习,对备好一堂课有了一定的认识。拿到课题后,我便研究了教参做出了简案,接着找了很多其他的教学设计加以比较,看看别人是怎样设计课程的。在写详案的时候,注意到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在之前的备课中,我常常把教学设计放在第一位,觉得怎样把课程设计的“花哨”更重要,但经过第一天的教学比赛几位评委的点评后,我才深刻地明白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以目标来定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整个课堂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所以我精简了教学目标,就是识字、写字、读书,不掺杂其他的东西,这样做使我在试教时,可以在一堂课之内把所有的内容给上完,这是在之前上课时很少发生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谨记教学目标的重要性,精简上课语言,不说“废话”,把时间给学生,把握好上课时间。

  在备课过程中,我还感觉到了“师父”的重要性。自己毕竟是新老师,对课堂教学内容把握还不是很准。在请教师父后,师傅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问题――教学缺乏语用,只是干教但并没有联系实际来进行练习。这让我明白了一堂课中不仅是老师教,学生学,还要通过一些联系来巩固所学知识,更甚于举一反三,拓展学生的思维。

  上好一堂课一点也不容易,但经过这次比赛,我更感受到其中的不容易,许许多多的细节都是要注意的,但也是这次比赛,让我又成长了。

文具教学反思14

  40分钟的课堂,学生拥有一半以上时间进行游戏、讨论、交流、展示、点评等活动,妙处横生。学生能说的学生说,学生能演的学生演,学生能评的学生评。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点拨者。

  本课的教学内容应属于“设计、应用’’的学习领域,但笔者引用的这些环节,是在学生动手制作之前的引导与欣赏部分:从这里可以看出,以教师引导为主的美术欣赏教学有一定规律可循。在此,笔者反思如下:

  1、创设美的情境。主要是引导学生不知不觉的在教师创意的情境引导与启发之下进入角色。在这里我们的教师要真正的做好这一点,就需要我们的教者用心去寻找一个最佳欣赏的情境切入点,如:一段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音乐、视频,或者一首优美的童谣、儿歌、诗词,或者一组有趣的律动游戏等等。总之,应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教学的内容,又有价值的情节来创设美的有趣情境来,为欣赏教学铺设一个良好开端。

  2、现场精彩示范。主要是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找准示范的切入点(媒体示范、现场示范、启发示范、简略示范等) 。即,找准能令学生折服的示范点,这时学生内心钦佩的外在表现。用范作的直观的展示,启发与引导的价值远远胜于滔滔不绝的说明。

  3、语言情感激励。在教学的过程中,语言情感激励是教师教学的法宝,是启迪学生的心灵,品质、思维想象形成的载体,而更为主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掌握和运用语言情感能力的表达与培养的重要性。

  4、制造冲突,问题激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创新之源,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让学生提出问题,让“疑”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定向探究性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受成功的乐趣。

  ①质疑材质的造型。面对收集好的各式各样的材质,老师要鼓励孩子们质疑,多进行交流与点拨,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收集的材料的特点,适合做文具的哪一个部分,适合装何种文具等,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提出不同的见解。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鼓励他们说一说、玩一玩、想一想这些材料的用途,通过开展对材质的讨论与交流,使他们的思维方式更加活跃。这对于他们语言表达水平的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② 激起思维的火花。学生通过质疑对材质产生了好奇心,经过交流,丰富了自身的创意,也有学生把他人好的设想,吸收、借鉴为自己的创作构思。此时,思维的.火花在孩子们中间碰撞着,激起了孩子们对问题的兴趣,同时感受到了想象所带来的乐趣。

  ③激发想象创作。激发与想象是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本课的闪光之点,更是学生是否学到知识的关键。所以在这一环节之中,更要求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要做到细中有细、活中有活、趣中有趣。总之,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创新和完善,才能达成教师的最佳教学特色。

  ④科学评价引伸。绝大部分教师都知道科学评价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总是只把它作为装饰,或者玩一玩花架子就算完成了任务。大多没有真正地运用到我们的常规教学之中,把它作为一个研究的课题来进行研究,把它落实到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之中。如果这样长期发展下去,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们需要的是每堂课中的评价应该既有概括,又有具体、细化有效的价值性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有:教师评价、师生评价、学生评价、分组评价、相互评价、命题评价等。)

  总之,评价应更注重学科的基础性,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探索精神,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使教学内容既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更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当然评价方式没有一个固定模式,更需要的是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与总结科学的评价方式。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案例中将其概括为五个环节。在以引导为主的美术欣赏教学,处理好以上五个环节,应比单一的教师解说的旧模式具有更大优势。我想,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探索,美术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与学生能力的整体构建的效果就一定会水到渠成,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艺术就一定会炉火纯青!

文具教学反思15

  一、教材分析

  《买文具》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小括号意义,会用小括号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买文具”问题解决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体会中括号的意义,掌握带有中、小括号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认真看题,耐心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主要是认识中括号和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运算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买文具》这节课既要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又要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重点是让学生熟练的认识并会运用中括号。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小括号的基础上学习的,知识内容上并不难。但对于已经学过小括号的四年级学生而言,他们会在情绪上抵触学学过的知识,所以我在开课以添加括号这个小游戏开始,让他们自己发现小括号“不够用”然后觉得有必要用新的符号,从被学到要学这一情感上的转变。

  四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喜欢在活动中学习;并且每个同学都有一些动手操作的经验和合作学习的基础,这对他们学好《中括号》一课的内容有很大帮助。但仍有个别学生对脱小括号的计算过程仍有书写上的不规范,还需在书写上强调。

  三、设计理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新课改的开始,正是全国上下都在追求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时候。无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都要给它找一个生活原型。这种做法其实是另一个误区。我个人认为,学生学习的数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活数学,这类数学往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当然容易找到生活原型了。另一类是数学的数学,这类数学立足于数学内部的的研究,是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基础的,这类数学就不容易找到生活原型。这两类数学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内容规律化”这两种数学研究方式。

  中括号这一内容恐怕就属于很难找到生活原型的类型,在这里我们就是正视了这一现实,没有生搬硬套地去找生活原型,去创设问题情境,而是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在添括号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发明(学习)中括号的必要性。

  这堂课我就想以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针对具体课堂及学生,从实际需要出发来设计和组织教学,整节课,没有任何一件多媒体教具,就是想给各位老师呈现一堂最基层的老师最普通的,却又是最实际,最科学的一节课.

  四、教学策略

  1、教学方式:

  为了突破“中括号”在学生头脑中的抽象性,我们充分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游戏互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深刻体验“中括号”的意义.

  2学习方式:

  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本节课我们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五、评价方式

  新理念强调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学生探究学习活动中,评价伴随着学习活动的始终,使学生在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中,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六、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是一段艰难的过程,同时更是一段充满创造与激情的过程,针对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流程。

  (一)猜想中创造

  授课伊始,通过三个算式9÷10+5-2引出四则混合运算,猜想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课题,然后提问在同样的算式里如果要先算5-2该怎么办?加小括号变成9÷10+(5-2)以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算出结果,接着再追问如果还想要先算加法又该怎么办?通过小括号引出本节课的中括号算式9÷〔10+(5-2)〕,这一情节巧妙地,不流痕迹的引入新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热情,激发了学习兴趣,为顺利传授新课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讨论中理解

  通过学生对三个算式的计算比较,发现了相同的数字,相同的符号,因为有了小括号和中括号,所以运算顺序不一样了,计算的结果也就不一样了.在学生动手动脑亲自体验的过程中,理解了中括号的在运算过程中的作用.

  (三)尝试中规范

  我们有时在计算中会遇到比较大的数,有的计算比较复杂,那就需要我们有步骤、有层次地把它算出来,怎么办?如42×[169-(78+35)]脱式计算怎么做?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在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错误和学生一起改正错误,规范中括号在混合运算时的解答过程。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交流,相互补充,相互纠正,使认识逐渐完善,深化。并进一步规范,理解中括号的作用。

  (四)质疑中发展

  36+65÷5-20=100÷5-20,320÷[(24-16)×4]=320÷8×4,480-(30+350÷5)=480-(30+7)通过学生观察,讨论三道算式,看看每道题的问题在哪里,哪些括号可以去掉?哪些不可以,除了计算的这一步,其他不算的都要落下来,在这个环节中告诉学生简洁是数学永远的追求!

  课堂是学生和教师生命的历程,师生本是相依为命的。相得益彰当是理想境界。如果教师能促成这种理想境界的达成,那么教师当然是成功的、能干的、快乐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课堂上,师生不就在共同创造和欣赏着风景吗?我们的人生不就都是为了创造和欣赏美丽的风景吗?

  这节课学生整体学习气氛很浓,能积极的去思考和应用。特别是刘依彤、刘亦非、孔妍、周鑫钰等同学在展讲、回答问题时思路清晰,标书清楚,值得继续发扬。但在出现应用题时,一些学生还是会采用分步计算,还应多联系让学生体会混合运算列式的便捷。在最后一道题中个别学生不懂要是去掉小括号后能不能直接用大括号如果不能该怎么办。这一点完全符合学生现学现用的心理,在以后再教这节课时,还应强调先有小括号在“不够用”时,才有中括号,中括号不能独立出现。

  在探究完我在这方面知识上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这节课后半部分对中括号这个重点突破的不是很好,没有讲出中括号和小括号的意义,练习量较少;其次,评价鼓励学生方面做的欠缺,俗话说“不会表扬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的确,老师不能吝啬自己的语言,要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在学生说出中括号时没有给学生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最后,在课前准备方面做得不够细致,导致课堂时间分配不均,没有完成课堂作业。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上完之后最大的感触是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感受数学的乐趣。详细来说,我针对课堂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

  1、学生对商的定位很容易错。原因何在哪里?我认为学生刚刚接触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没有注意到商表示的意义或者只是知道不够重视。所以当学生的练习中出现商的位置不对时,让其他的同学即使帮忙指出,学生很快就领悟了。

  2、学生对竖式中商和乘数相乘的积不理解,有一个同学居然说是把上面的被除数移下来。老师即时指出:已经有了,为什么重复要移下来呢?是没有道理的。这里的数表示商和乘数相乘的积,只是有时候和被除数相同,有时候和被除数不相同。

  3、当学习例1和例2之后,让学生对比:除数都是20被除数一个是两位数,一个是三位数商怎么都是一位数?它应该是两位数才对啊?使学生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从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一个商都没有,就看被除数的前三位。出道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