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04 13:18:3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语文学科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学科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学科教学反思1

  语文学科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人文教育”的目标,它倡导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成长起来。以往的教学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实施以教师为中心的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地位都得不到体现。而只有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才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作为一名课改大潮中的新青年教师,面对《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课改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现将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反思总结如下:

  一、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必须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我们在教学中总是怕学生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以至于有时候不敢将课堂时间放给学生。殊不知,正因为我们过于追求知识的终极结果,往往忽视学生作为主体的思维探索过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事实上,语文教学有其本质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即有很强的主观性。对同一问题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对事物的感悟因人而异,对文章的分析受生活的影响。但是,一个人的思维只要存在合理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而不必像数学、物理那些理科的习题那样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认识,并且鼓励学生的自我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营造学生主体发展的环境,就是要营造让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全体发展的环境。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提倡的是让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操作中,我在教学设计、教材选择、环境设置等方面都要努力创造让学生全体参与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参与研究、讨论。比如说,课堂上对于问题的设置,应当针对不同的学生,有层次的设置不同的难易程度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问题讨论中来,只是做得还不够,希望以后能做得更好,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一个人“停止了创新的思想,便是停止了生命"。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能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因此语文教学活动必须以教材为凭借,但决不能局限于教材,应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体验性能力寓于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天空中翱翔。

  (1)首创性原则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的、新颖的、与众不同的独创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励学生发表独特首创的见解,切忌人云亦云,这才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源泉。

  (2)求异性原则

  创造性思维不仅要培养复合性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了达到目标而寻找出新的具有独特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表现为求异性的特点。

  (3)发散性原则

  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让学生依据信息,广开思路,充分想象。为达到某一目标寻找出尽可能多的能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觉得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该依据以上几点原则,否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难以培养。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初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为丰富,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知道《春》是一种自然美,《心灵独语》是一种人性美,《七根火柴》是一种社会美等。另外,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音乐美、艺术美等。可结合教师讲评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进而来创造美,用语言行动来秒度时描绘生活,发现美,提高美的创造力。教育理论上曾说到“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并且我们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丛点滴做起,做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

  四、让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抓住机会郑重其事地向学生强调:听和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听明白,要善于表达;倾听也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因此,说要大胆,听要专心。同时,老师可向同学表白:老师欣赏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学生。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那就更好了。学生在明确要求之后,一般都能等待别人把话说完并努力去思考,理解同学的发言,即使同学回答有错,在老师的提醒下,学生也会“耐心”等待。

  其次,课堂上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吐,教师都要专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偶尔可作提示,但不可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在评价学生也应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寻找学生发言的闪光点。这样,学生无形中受到了潜移默化:听别人发言,首先要找到值得自己学习的内容,其次才是指正、补充等。

  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坚持要求明确,坚持榜样示范,课堂上学生的倾听意识就会在其间慢慢流淌!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一文

语文学科教学反思2

  观看《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与学科素养》讲座后的反思

  作为一名年轻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努力使自身具备以下学科素养:

  一、丰厚全面的文化底蕴

  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文化品位,要是一个勤奋的人,要是一个爱读书的人。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在教师不是不想读书,而是没有时间去读书,学校的学生多,学校给教师安排的活动,作业的批改也很多,各种各样的检查也多,教师一天下来确实也很疲劳,也没有心情去读书。大部分是靠以前的`积累,也就是在吃老本,倘若以前积累的多,还好一些,可是,很多教师不是这样,这可能与自身的成长有关。鲁迅说的好“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是有的”,一个教师缺少了文化内涵,想把语文教好不容易。所以,一个语文教师始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断地从读书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扎实过硬的语言功夫

  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是语文教学基本任务之一。一个语文教师不能正确运用祖国语言与学生交流是不可原谅的,一个语文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用词丰富、严密,而且要流畅、纯正,要有逻辑性。

  三、善于用“情”育人

  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哪个不具有情感呢?要想教好语文,教师首先有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来自于对文本的解读,来自于对生活感悟,来自于对学生的热爱。一个善于用“情”的教师始终是想着语文中的情感的贯穿,始终想着语文中的情感的育人,始终想着心中寄情的孩子,始终和孩子一起共享着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激情需要培育,激情需要点燃,需要走进文本与读者的内心,以情培育人。

  四、敏捷的思维能力

  所谓思维能力,就是指判断、推理、概括、顿悟、应变等能力。思维也就是智慧。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有很大生成性。教学有预测,但又不能完全预测,尤其我们主张“以学论教”,“顺学而教”,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挑战。如果教师没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是很难驾驭课堂的。

  除此之外,我认为教师的师德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素质,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然后才能教育好学生。记得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这样几句话:教育是事业,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真谛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魅力。我们要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用我们良好的师德去教育学生,去影响学生。

语文学科教学反思3

  本学年度,我担任初一语文一个班的教学任务。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结合初一学生的特点,我在本学期来的教学工作紧紧扣住新课标的要求,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反思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特点

  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个别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

  2、应付老师

  这些学生迫于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学过了”的回答;回到家里骗父母说“在学校完成作业了”或者“老师没有布置作业”。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上课简单记记笔记,课后没有复习,考试前却是临阵抱佛脚,等到考场临阵发挥。

  二、调控措施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明确学习目标,让每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凸显出来。如教学《塞翁失马》一课时,师生定下的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翻译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和成语,理解寓言的寓意;

  (3)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2、课堂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应该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如在教学文言文词语的古今异义时,我向学生介绍“走”在潮汕方言的含义与文言文中的含义是一致的,与现代汉语“跑”的含义一样。又如在教学《赫尔墨斯与雕像者》一课时,我问学生如何评价赫尔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这一举动?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我举了生活例子:在家里,兄弟姐妹都在学习,唯独你看见邻居在做其他事就走过去观看,这时父母会怎么说呀?有学生就回答:“还不赶快去复习!”还有学生说:“正经事不做,跑来这里干什么?”我紧接着学生的话:“对,赫尔墨斯他就是这样,正经事不做,——他是商人的保护神,可是他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离开工作岗位,结果还是自取其辱。”这样的例子,使课堂学习效果大大提高了。

  三、其他

  由于初一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在学习上经常需要老师的“催逼”,但是本学期来我未能经常检查学生的背诵,让部分学生偷起懒来。在新的学期,我将挤出更多的时间,多多督促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语文学科教学反思4

  20xx年9月20日,我去xxxx中学参加了xx省市名师工作室“新课标、新教法”教学观摩暨研讨会。此次活动以“紧扣新课标,探究新教法,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主题,我作为主讲老师,现场展示了一节原创作文教学课《公益广告好,全靠语言妙》。

  首先来回答几个为什么。

  为什么选择广告作为教学素材?因为它实在是随处可见,你喜欢或者不喜欢,广告总是无处不在,从报纸到广播,从电影到网络,从公交站牌到厕所门板。它是真正的接地气,和每一个人如影随形。所以当我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广告语的时候,学生们才不觉得陌生和有距离,这才为下一步继续研究广告语先打下一个情感上的基础。

  为什么是公益广告?广告的类型很多,为何要选公益广告?从个人角度来讲,我希望教育教学不分家;从课程标准来讲,自然是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融合;从国家意志来讲,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能搭上界,比如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等,公益广告都有所体现。

  为什么是公益广告的语言?因为这是一节语文课呀,又不是什么媒体专业的专业课,所以我不能研究什么画面啦、播出频次啦、展示位置啦,等等。另外公益广告的语言一般都是经过匠心雕琢,短小精悍,非常易于记诵传播。其实司空见惯的背后往往是匠心独运。从写作的角度来讲,体现了一个真理,那就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我这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课堂上以及课下去努力践行。

  最后一个问题,研究公益广告的语言最终想干什么?想让学生们有铸炼自己作文题目的意识,尤其是高考的应试作文。正如生活中我们对大多数公益公告也只是扫一眼就匆匆而过一样,高考作文阅卷也是如此,很少会有阅卷老师把一篇作文翻来覆去研读,多数情况下也只是扫一眼就给分了。但是无论一个阅卷者有多么不负责任,但他一定会把作文题目仔细看清楚。而所谓“题好一半文”是有道理的,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既可以表情达意,又可以展示作者的写作功底。对高考作文题目而言,其实各种修辞手法都可以运用,但是综合考虑的话,还是对偶(对仗)效果最好,因为它一目了然,既利于表明观点,又可以展示文采。

  接下来说一下这节课的基本流程。(之所以用“流程”而不用“过程”这个词,是因为狄聪玲老师点评说这节课推进得“行云流水”,毫无斧凿之痕迹,呵呵。)

  一.展示现象。先给学生展示了自己日常生活中抓怕的一些公益公告,有爬山时拍的“峡谷风光无限好,出行安全最重要”,有逛街时拍的“小草微微笑,请从旁边绕”;有工地边拍的“宁绕百步远,不冒一步险”,有小区里拍的“家庭防火注意啥,煤气电源勤检查”。这些平时早就有积累,职业病嘛,走到哪,拍到哪;所以用的时候也是“信手拈来”,没有费太大气力。

  二.分析好处。每展示一张公益广告的`图片,就让学生们点评一下,觉得怎么样。感觉好,好在哪里;不好,差在何处。我不说,让学生自己说。从感性到理性,这里需要思维参与,这大概就是新课标所说的“思维发展与提升”了罢。

  三.归纳特点。最后我把多张广告放在一张PPT上集中展示,然后让学生们“提取公因式”,看一看这些广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们畅所欲言,当然,答案基本都在自己的预设之中。接下来自己用比较整齐的语言总结了四点:对偶修辞务必用,五言最佳七言行。押韵口耳易传诵,仄起平收对联成。

  四.学以致用。给学生提供了两张写得不太好的公益广告,一个是草坪上的“手下留情,脚下留青”,一个是山上的“山高人为峰,脚下需当心”;让他们先指出其中的问题,然后再现场修改。第一个“手下留情,脚下留青”学生的点评非常到位。他们认为,第一,这是个草坪上的广告,一般情况下用“手”踩草坪的可能性非常小;第二,只有八个字,而“下”和“留”就用了两次,重复啰嗦,显得语言太过贫乏;第三,“情”和“青”虽不同音,但却同调,而且都是平声,读起来非常别扭。接下来的修改对学生来讲还是有点难度,没有特别让人满意的答案出现。不过我觉得这样也好,起码让学生明白:从听懂到掌握,从理论到实践,有一条长长的路要走。从这一点上讲,语文一点都不比数学简单。

  五.应考迁移。上课的是高三学生,我安排他们上课的时候带上月考刚写过的作文,让他们现场修改自己考试中的作文题目。从实际情况出发,我适当降低了要求:在不改变愿意的基础上,把自己的作文题目改成对偶的形式即可,如果可以押韵最好,如果能仄起平收就完美。同时随便找了三个学生,让他们把自己的原题目写在黑板上,本来设计的是让他们在黑板上修改,暴露他们的思维过程;但是从前面我对学情的把握来看,估计效果不会太好。于是就临时决定自己跳出来当众修改,光说不练假把式。三分钟时间,我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很快将三个题目全部改成了对偶样式,而且全部押韵,遗憾的是时间局限没有弄成仄起平收。然后叫学生们起来读自己修改前后的题目,这里有一个纵向对比,让学生自己和听课老师都看到了什么叫收获和成长。还是有几个让人耳朵一亮的很不错的修改;而我最后展示的自己的修改,也让学生明白了什么叫“平等中的首席”。

  六.总结升华。我谈了以下几点意思:第一,生活的外延等于语文的外延,处处留心皆学问;第二,不仅要学会审视美,更要会创造美;第三,学好语文,高考拿高分,更要让语文为自己的生活增光添彩。

  现在说一下效果。

  基本达到了自己的预设目的。后来点评的时候有老师提出来说感觉前松后紧,感觉课好像没上完,留给学生现场练习的时间有点短。其实从教的角度来讲,我仅仅是想给学生们播下一颗种子,就没想着陪着他们发芽、生根,然后从小苗长成参天大树。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他们已经有了修改的意识,并初步尝到了甜头,或者说看到了别人从麻雀变成了凤凰,自己也有点“蠢蠢欲动”,这就行了。

  还有老师说关于如何修改应该给学生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语文学科不同于数学学科,不是给他一些具体的办法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怎么写对联,三言两语就可以把要求和办法讲给学生,但是他立马就会了吗?依然不会。这跟他们多年的语言积累、思维品质、文化修养、灵感智慧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恰恰就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语文课程“综合性”的特点。而且任何“名人指路”不如“自己去悟”,所以我才没有给太具体的修改办法,我给了是我的,不是他们自己悟出来的,意义就会小很多;我给了也许还会限制他们的创造性发挥,因为,我是一个人,他们一群人。相信最后一部分展示自己作文题目的修改结果时,学生已经明白:最好的老师在身边,同伴互助,效果突出。

  有老师建议最后展示老师自己的修改结果时,应该顺便把自己的修改原因给学生说一下。我觉得很好,下次如果时间允许,这一点可以考虑。应该把自己所有的修改过程完全暴露在黑板上,然后给学生一步步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怎么样变成对偶的,押韵的那个字是如何找出来的,怎样再做局部调整直至完美的。就当解剖一个麻雀,相信学生们收获会更大,畏难感也会少一些。

  这节课得到了张老师、狄老师和马老师的一致好评。

  张老师认为我“眼里有学生,手里有方法”,“眼里有学生”不敢说,但“手里有方法”没虚美。我觉得这是自己一贯坚持并且要继续研究、突破的方向。一个语文老师,讲得再天花乱坠,整天想着“诗和远方”,却不能帮助学生解决高考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觉得自私了点,也缺少了底气。

  xx中学狄老师的评课很高大上,对照新课程标准条分缕析,令人佩服。她夸我胆子大,说我在外校借班上公开课的时候竟然敢“挤”学生,有几次都把学生“挤”到墙角了。当时我听着有点蒙,我虽然在教室里走动比较多,但是没有跟学生有过任何身体接触,更不用说“挤”学生了。后来问了一下任艳老师,才明白狄老师的“挤”是“挤兑”的意思。是说我多次在课堂上各种讽刺、无情打击学生,毫不客气地指出学生的种种错误;而最让人佩服的是在这种情况下还能HoLD住场面,收放自如。我觉得这里面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上课的是xx中学最好的学生,他们的水平高,境界高,修养高,不跟我这个客人一般见识;第二,我是本色出演,不是矫揉造作,不虚伪,表扬是真表扬,批评是真批评,而多数人都喜欢和真实的人打交道;第三,我本身是一个有趣味的人(同学、学生评价,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自我标榜,呵呵),虽然没有预先埋伏很多包袱,但是课堂上有不少现挂,氛围很好,听课师生们都很享受,情绪高了,就会明白什么是玩笑,什么叫忠言逆耳利于行;第四,听课的老师很多,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也有表现欲,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那么多老师。所以虽然我一次次有意无意地“挤”学生,课堂依然很和谐,其乐融融。

  xx中学的马老师和我接触较多,了解较深,评课时不吝溢美之词。她非常赞同我是“生活语文观”(不过她以为用“大语文观”表达更好),赞赏我的课堂驾驭能力,对我敢于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现场修改学生三个作文题目表示非常佩服,她都担心我挂在黑板上。这一点倒不是我有意卖弄,既是临时决定,也是有意为之。我总跟其他老师说一句话:你没有的,你没有办法给学生。换句更通俗更时髦的表达——你是怎样,学生便是怎样。她还说这节课切口小,功利性强。切口小有两个原因,因为我不是他们的老师,我想尽可能画一个句号而不是逗号;另外切口大了,师生们都难以驾驭,无法做到精致和唯美。功利性强,我把这句话当表扬听。我的教学理念一直就是“学以致用”,坚决不用一些看上去很美的“屠龙之技”忽悠学生的同时为自己谋取功名;而这里的“用”既包括解决物质问题,比如高考,也包括解决精神问题,比如审美。如果说我有一些“功利”的话,我首先也考虑的是学生的“功利”而不是自己的“功利”,是不是有点伟大啊?哈哈。

  总而言之,这节课不管成功不成功,但是我自己和学生以及听课的老师,都感觉到过得嗨,也许这就够了,因为快乐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当然写完这篇反思,自己的快乐又增加了一点,因为,没有人逼迫,我选择,我喜欢。

语文学科教学反思5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期末考试已完成,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已画上句号。为了能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在此,特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总结与说明:

  一、班级、学生说明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与学生之间比较熟悉,管理较容易。从学生语文基础上分析,优等生多,后进生也不少。

  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少部分学生汉语拼音没掌握,生字词不过关;

  2、阅读能力普遍不高,朗读水平较差,“唱读”现象比较严重;

  3、书写马虎,作业不够认真。

  二、具体工作

  1、制定教学计划。

  开学前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全面系统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按照学校的统一时间安排,合理设定了教学进度。根据本册教材的训练重点,规定了总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形成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从内容提要中体会思想,分清文章主次;会听、会说、会写、会阅读。对不同的课文明确了重难点。教学计划使整个学期的语文教学在预定的安排下,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2、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

  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与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程度,我安排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用最简单、最恰当的方法完成教学目标。

  3、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

  正确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教学的实施,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重点培养的学习习惯包括以下几方面:

  (1)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每天放学时都为学习布置具体预习任务,并适时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新课授完,必要求复习。用小组长检查,教师抽查的方法进行督促。通过一段时间,学生知道该如何预习了,也能自觉做到复习。

  (2)正确的上课方法。“该说时就说,该听时就听,该写时就写”,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学会听课,学会做笔记。

  (3)写工整字,做规范作业。强调文字书写的重要性,并适时进行写字训练与指导。统一规范作业格式。长时间的督促训练,使学生的字越来越好,作业越来越规范、美观。

  4、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语文方面的弱点重点突破。

  1、字词记忆:从开学起,坚持对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进行读写、听写。

  2、课文朗读:课堂上用了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与指导。

  3、阅读:从平时上课到考试,刻意让学生进行阅读的训练,多思考,多解决问题,提高阅读水平。为进一步攻破这一难点,也为了增加课外阅读量,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专门进行阅读训练。

  4、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采用了一些个性化的方法:每位学生都有一本摘抄本,将所学课文,课外阅读中看到的优美词句,喜欢的古诗词,名言警句等进行摘抄记录。提高学生对古文化的感悟能力,并进行记忆积累。

  三、所取成绩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

  1、圆满完成了开学前所制定的教学目标。

  2、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有所提高。

  3、学生的语言积累有所增加。

  4、学生朗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改变了“唱读”的坏毛病,并且朗读时能把握感情,有节奏,有停顿。

  总之,当前新的课堂教学,应提倡灵活的教学,执教者必须做到胸有成竹“有课标、有教材、有学生”。课堂中做到形散神不散。用心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成为老师的朋友。让师生之间、家校之间能步调一致,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语文学科教学反思6

  语文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工具,同时它兼有的文字美、语言美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古往今来,那些咏物抒情的文章,那些莺莺燕燕、桃红柳绿的诗词,陶冶着一代代热爱文学的人。我们在语文的教学中除了带领学生体味作者的思想,教育学生做人以外,如何花一些功夫让学生爱上文学,爱上文字表达呢?通过一些实践的体会,我发现,以课文为蓝本,描摹发挥,充分想像,合理表达是使学生发现语言美,并乐于运用语言抒发情感的有效途经。

  例如,我在教学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假如》一文时,就使用了这种方法。《假如》这篇文章运用的是诗歌的体裁表达了小朋友的几个美好的愿望,他希望能用马良的神笔给被狂风吹得东倒西歪的小树画上温暖的阳光和雨露;给饥恶的小鸟画上谷粒;给残疾的西西画上一双好腿,从课文中可以使学生受到帮助别人、同情弱小的思想教育。下面我将讲述我在本课实施的想像教学的几个步骤:

  一、故事激趣,进入想像情境。

  “神笔马良”是我们这一代人熟知的神话故事,但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还有点陌生。为了让学生了解神笔的神奇,我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这个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的故事。孩子都是爱听故事的,特别是这种情节曲折生动,说者表情丰富,能深深抓住心灵的故事。他们都听呆了,闪动的大眼睛完全进入了故事里的人物行为、思想的变化,随着主人公的遭遇不时变换着心情,为我将要进行的想像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补充故事,培养想像能力。

  我并没有说出故事的结尾,当学生听到马良被贪心的皇帝逮捕并实施了威逼利诱等各种手段来让他画出金银财宝的时候,故事嘎然而止,孩子们受到好奇心的趋使想知道善良的马良怎么样了,可恶的皇帝有什么下场,这正是发挥孩子聪明才智的时候,这些跃跃欲试的小家伙们为马良想出了很多好办法:“可以用神笔画一双翅膀飞走吧!”“画一个土行孙帮马良挖地洞,他就可以从地洞里逃走了。”“画一些天兵天将,或者孙悟空就可以打败皇帝的军队了。”……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如此丰富,我们当老师的就要抓住任何一个训练契机,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语言文字训练,创造机会让他们畅所欲言,充满成就感。

  三、结合课文,挖掘诗歌内容。

  《假如》是一篇韵味十足的诗歌,短小精悍,要学习这样的诗歌必须根据诗歌内容进行合理想像,编造情节,把诗歌学“厚”来。为此,我特意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情境:清晨,小作者“我”看到了三样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或物,它们分别是小树、小鸟、西西,你们能想像一下它们正在遭受什么痛苦吗?学生们纷纷畅所欲言:1、柔弱的小树被猛烈的狂风刮得东倒西歪,也没有水喝,快渴死了,它难受地说:“快救救我吧!”“我”会用马良的神笔给小树画上太阳和云朵,这样狂风就不会来了,云朵也会变成雨滴,小树就不会渴了。2、刚生下来的小鸟正在遭受着饥饿的折磨,鸟妈妈去很远的地方觅食了,大半天了都没回来,小鸟们被饿得喳喳地哭泣,并且还很担心鸟妈妈的安全,如果“我”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上谷粒,鸟妈妈就不用再到遥远的地方觅食了,小鸟们也会吃得饱饱的。3、坐在教室里的西西,由于腿残疾了,没有办法像同学们一样在课间的时候到操场上跳绳、跑步、踢球、做游戏,她只能静静地呆在教室里,心里却多么渴望能和小朋友们一起健步如飞地玩呀,无数次,她静静地躲在教室的角落里暗暗流泪,无数次,她望着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小鸟发呆,她幻想着能有一双好腿,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那该多好啊!“我”要用马良的神笔为她实现这个愿望。通过情境的扩展,学生更能体会到诗歌的意境,能更好地深入文本,被文中的思想感情所打动。

  四、发散思维,拓展文本内涵。

  学习要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就不能局限于已知的范围,要学会迁移运用才能内化为更强有力的工具,从而举一反三,才能材思泉涌。在结课阶段,我让学生拿起马良的神笔,画出自己的愿望,凸显他们的善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学生纷纷说出:“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我会给山区的贫困孩子画上学习用品,让他们能安心地坐在教室里读书。”“我会给老师画上一个机器人,让他帮助老师批改作业。”“我会给奶奶画上一瓶神奇的药水,只要一喷就能年轻十岁。”“我会给大沙漠画上乌云,让那里痛快地下几场大雨。”“我会画一个时间隧道,这样我们就可以去远古探险啦!”……学生们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啊,只要我们能为学生创造平台,学生是会给我们惊喜的。

  五、课后延伸,飞向广阔空间。

  上完这一课后,我发现学生对想像充满浓厚的兴趣,“打蛇随棍上”,为何不对此进行一次习作训练的教学呢?以《假如我是……》为题,把自己想像成一种事物,运用优美的语言,叙述自己的故事,体裁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散文。虽然学生不明白什么是散文,我也并没有提出这个概念,而是出示了几篇例文,让学生仿写。二年级的学生水平还没有那么高,这种训练也只是维持在写话的范围内,学生可以就写几句话,只要能写出内心的感受就行。有些学生写道:如果我是一只鸟,我要飞遍世界各地,看看各地的美景。

  如果我是一片云,我要变成一场雨,让花儿一看我就笑。

  如果我是太阳,我要给寒冷的地方送去温暖的阳光。……

  结束这一课的教学,我感受颇深,我们总是说,孩子们充满好奇心,充满想象力的思维被我们的教育一点点地磨损,最后消失殆尽,那是什么原因使孩子们丧失学习的热情,又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对这类想像文章的学习情有独钟,归根到底是我们应该把创造留给孩子们,让他们拿起学习的武器,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最终掌握文字的使用方法,让文字随着想像开出灿烂的花朵。

语文学科教学反思7

  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高年级教学工作相比,三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是值得我们好好反思的。三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他们开始从阅读逐步成为学习重点,经常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对阅读“度”很难把握,不能及时的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坐姿歪歪扭扭、有的学生上课玩玩具。面对这些问题,我在摸索中前进。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在面对这种乱课堂的情况,我们教师要引用好的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学习上,把学生转换成形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会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又散,这样的课堂教学肯定会乱。所以,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跃而不乱,教师应该在学生思维形式与学习方式上拟定好课堂秩序的新规范,才能取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明确要求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郑重地向学生强调,听和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听明白,要善于表达。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因此,说要大胆、听要专心,在倾听的基础上再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那就更好了。

  三、要发挥示范作用

  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吐。教师要专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偶尔作提示,但不要打断学生的发言,发言时要让学生养成举手的好习惯,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也要等到别人说完再说,不要在课堂上说与课堂无关的话题等。教师的评价中也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这样学生会在无形中受到了潜移默化,我相信在这样秩序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少一些自以为是、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实实在在的知识、少一些毛病、多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坚持要求明确,坚持榜样示范,课堂上学生的倾听意识就会无其间慢慢流淌。语文课堂教学要改进很多,我这里所举的一些方法也仅是“抛砖引玉”。但我相信,教师只要时时反思,工作是不是比过去有所改进、有所创新、学生学习兴趣是不是更为浓厚、学习热情是不是更为高涨。那么,我们的教学水平就会日益提高,在教海中探索就会更接近成功的彼岸。

  关于学段教学的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了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三年级是一个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一个阶段,也是一个在小学阶段较为关键的一个年级,从三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新教材中在二年级只是安排写句练习,但到了三年级就开始练习习作,要求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这个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教学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32篇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我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就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年级刚刚从低年级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在教学中让学生精读感悟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让学生进入角色,也就是进入课文的情境,让学生感知:要成功,信心是不竭的动力,坚持不懈至关重要,但还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方式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多读、多看、多思考,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

  本学期的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肯定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

  当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有时提出的问题,老师也会觉得束手无策。新教材的内容更是从古到今,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在学生眼里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无事无物不晓。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平时应该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总之,新教材充满着时代的气息,内容上的更新,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法上努力创新,帮助学生从小练好语文基本功,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学科教学反思8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30篇课文,六个阅读链接和六个综合学习,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年级刚刚从低年级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如在教学《诗的材料》时,由于备课时侧重于对课文内容的挖掘、侧重于教学环节的设计,对学生的学情没有正确的估计、预测,在课堂上,学生感到在跟着老师走,有些要求不知如何去操作,结果学得很累、学得被动。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30篇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开拓教学的新天地。

语文学科教学反思9

  20xx年x月我所执教的六年级一班参加了海拉尔区教育局的抽测考试,本次语文学科抽测主要检测的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本次检测,我对自己以往的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认真研究了出现问题的原因。希望自己能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所执教的班级语文教学成绩不断提高,现将反思如下:

  1、教学中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综合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对于学生相对是个难点,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检测。面对阅读学生常处于被动、低效状态。学生在考试中遇到考察阅读能力的试题往往无所适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只是阅读的问题,但回顾以往的教学时我发现,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把知识的掌握当作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从而使学生缺乏运用知识、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和实际能力,这样显然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没有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导致学生不能全面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语文阅读问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缺乏,这是我今后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

  2、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反思自己以往的语文教学,我发现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广泛而深远。课外阅读既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又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一定会把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质疑问疑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有所帮助,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3、上好作文讲评课。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应用。会写文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我平时对学生习作的要求是按单元习作要求认真完成习作内容。对学生作文是否有新意、有创意要求并不是很高。所以导致学生整体习作水平不突出,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不多。这也和学生课外阅读量小,提笔无话可写有直接关系。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一定要注意在完成基础要求后对有能力的同学多做拔高练习,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布置不同要求的习作内容,从而使优秀的学生显露出来并逐步提高习作水平。

  4、在教学中注意培养优秀学生,提高语文教学的优秀率。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比较关注学困生,总是担心这部分学生被落下,课堂提问课下辅导较多,从而忽略了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于这部分学生缺少关注和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注意不要顾此失彼,真正做好“抓两头、带中间”工作,使班级的优秀学生不断增多,逐步提高班级语文学科的优秀率。

  总之,通过本次检测,我认识到了自己教学工作的不足,也找到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教学是一门教学相长的艺术,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并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学习、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语文学科教学反思10

  一学期来,对于自己这个班的教育教学情况真的是百感交集,更多的是挫败感,但是其实有喜也有悲的!

  我们这一个班是一个男生占了69%的班级。这个数据意味着,我们的班级会比其他班级更难管理。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男孩子较不成熟,较外向,学习目的性较差。而女孩子会比较懂事、沉稳。

  虽然明知道男生们存在这么多的缺点,我还是不气馁,还是委于重任,可是这样试验的结果是班级管理不力,良好班风难以形成。

  一学期来,由于自己经常外出,于是班级管理没办法抓落实。四年级的学生正是小学阶段个性的转折点,一学期两次的外出(福州之行,永春之行),忙着排练扇舞(差不多有三个星期的下午写字课的时间都没办法上),忙着开街道的科学研讨课(有两个星期的时间去准备)所有的这些,造成这学期班级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虽然搭挡帮了很大的忙,但是由于她较年轻,经验不足,于是问题还是很多。班级管理没办法落实,加上时间上没办法保证,使得那些中下学生不能及时辅导,作业无法按时完成,且没有时间去追回。一次又一次的'恶性循环(一次没做,我们没办法追回来,学生下次会继续不自觉完成)!

  虽然我在课堂上尽量让多数的学生去发展,但是时间上的不能保证,于是出现课堂还是较多学生只是听众,学习较被动。这一点我也该反省:也许是自己的独断,快节奏,使得自己没有多少耐心让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改正自己。我知道我的时间无法保证,但是我尽量做到作业一定按时批改,而且设置的作业也较完整。生字、写字本、指导丛书课课做,日记一周一次,习作三周两次。但是由于时间上的无法保证,因此听写没法保证两课至少听写一次。习作的批改上也较马虎。全班学生的习作水平不高。

  总的来说因为班级管理不到位,加上本人给中下学生的时间无法保证,造成班集凝聚力不强,学习氛围不浓!有得有失,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下学期我会在班级管理上下功夫,以优带劣,迎头赶上!

  打算从如下几方面进行着手:

  1、学习上,优劣结对子,互帮互学。

  2、让更多的同学体验班干部的岗位,让他们真正为班级发光发热。

  3、每学期要组织三至四次班干部学习会议。(由班干部执行)促使班干部快速地成长。

  4、家校配合要紧密,尽可能获得家长的支持。

  5、班科任更好地进行配合。

语文学科教学反思11

  让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融为一体《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听了邓爱静老师的《巨人的花园》一课后,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讲授《山中访友》一课时的情形,觉得自己在语文工具性方面的教学做得实在不够。

  “感悟语言文字的情感”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是这节课的两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课文的第3、4、5自然段都把山中的一切当作“友”来写,但是,在表达上各有特点。很遗憾,我没有让学生完整地、对比地感受这种特点,在感受语言文字情感的基础上渗透进“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渗透得不是很到位。

  先说第3自然段,这一段是作者对老桥的倾诉: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你弓着腰……唯有你依然如旧。这段中一连用了四个”你”,对老桥的敬重、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第4自然段作者转换了观察的角度,改为第三人称叙述,林中的“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在进行这一段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过渡的:“老桥是我的老朋友,树林是我的什么呢?”听邓老师讲课时,指导学生朗读时,邓老师没有停留在学生的语气的指导上,她还指导学生:“巨人在说这话时,会有怎样的'心情?会有什么神态、动作?”指导学生朗读这样细致、到位,天长日久,学生的朗读水平怎么会不提高?想想自己当时讲到此处,如果我再追问一句:“作者还是像对老桥那样倾诉吗?”学生可能就能体会到表达上的不同。这节课的两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就体现得明显、到位,语文的工具性将得到体现了。

  当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说出了“鸟儿、露珠、树”对作者的知心话后,我可以这样导读:“明明是听到鸟儿的鸣叫,作者却说……鸟儿呼唤我的名字。明明是看到晶莹的露珠,作者却说……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明明是作者看着每一棵树,作者却说……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是关键的一问,可惜,我给忘了。如果当时上课时,我能体现这一环节,相信学生对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会更深刻。可惜当时上课时,我只顾得让学生感悟作者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情了,忽略了对表达方式的学习。

  第5自然段的问候语,是作者与山里的一切融为一体后与山中朋友心与心的交流:“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清凉的山泉,”体现了作者对山泉的“情”,“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是山泉对作者的情,作者不仅直接对山泉说话,连山泉对作者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情到深处才有这样的体验啊!

  如果说第3自然段的情感表达是:“我”对“桥”,那么第4自然段却换了个角度,是:“树林”对“我”,第5自然段是物我相融,既有从“我”对“山中的一切朋友”的角度,又有从“山中的一切朋友”对“我”的角度。

  如果在教学时,抓住其中的一句,让学生感悟这其中“情”的倾诉对象之别,学生在学习文章的表达上会更明确,更有针对性。

  如果再上这一课,我会以“情”这条主线设计教学,把体验文章的情感与学习文章的表达更完美的结合起来,实现语文教学的水乳融。走出门是“好心情”;见到老桥是对老桥的“敬重、赞美之情”;走进树林是“鸟儿、露珠、树”对“我”的亲密无间之情;与“山中万物”是“互诉心声”。

  如果真是这样,语文课不真的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了吗?

语文学科教学反思12

  语文在各门学科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初中,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表现

  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中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考试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我安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初中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中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还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近几年来,为有利于对考生能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中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有些教师和学生便产生了一种错觉,课本对中考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对复习资料倍加青睐,却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殊不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语),中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2、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

  学生偏科,因素很多。进入初中,产生偏科,重理轻文,则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解题目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够刺激”。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再加上考试复习阶段,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往往通过发资料、做作业的方式挤学生的课余时间,真是“无边作业萧萧下,不尽资料滚滚来”,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这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

  三、调控措施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初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以前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笔者曾在学生中搞过一个试验,让学生分析、提炼、积累课本中的作文素材。把班级分成6个组。一个小组负责一单元课文和读本的内容。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组长负责把本单元里的重要课文分配到人。然后收集整理的资料,并加工处理,如修改、装订等。准备工作做好后,班上组织交流。最后教师收齐,装订成册,作为一个学生课题来处置。这样,原来不够重视课本的人,懂得了课本的价值;原来感到作文无料可写的人,也大有收获。因而,他们再也不小看课本,这以后,有一些学生还自觉梳理所有课本里的知识材料。他们再也不认为课本无用了。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2、分解大目标,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俗话说,“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导致失败,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自信心对于初中学生更为重要。学生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专题性的得者及时表扬和奖励,因为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有作文、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在开始进入诗歌鉴赏复习阶段,我采用了分解法教学:了解诗歌的常识——鉴赏诗歌的形象——灌输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训练答题步骤——品味诗歌语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关于谈诗歌鉴赏技巧的小论文。经过几周的训练,学生觉得“诗歌鉴赏也就这么回事情嘛,没有什么好怕的”。但是,有一个普遍现象值得重视——他们的阅读量有限,他们的鉴赏水平太低,必须强调他们多做练习。否则,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指导他们的实践——准确鉴赏诗歌,这才是真正的难点。但无论怎样,我通过做这样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这一点,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奖励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至少不会降低其效果”,“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语文学科教学反思13

  本学期我担任了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本班人数60人,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从语文的学习基础上分析,优等生多,差生也多。三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很多地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大的跨越,比如三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这与二年级相比跨度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这种过渡,我花费了很大的力气,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创建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地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学生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开始上课的时候常常觉得力不从心,觉得学生总是不是那么认真地听课,不能那么专心,老是开小差,常常半路停下来处理课堂纪律问题。我开始反思课堂纪律不单是学生的问题,更多的也是老师的问题。于是我开始注重提高课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地去好好备课。你的课有激情,学生们也容易被你的激情所带动,所感染;你的课有意思,学生们才乐意全身心地步入你的课堂,走进乐于学习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备课、认真备课,不备好课,不进课堂。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每次新授前都为学生布置具体预习任务,并适时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新课授完,指导学生认真复习。用小组长检查,教师抽捡的方法进行督促。通过一段时间,学生知道该如何预习了,也能自觉做到复习。

  (二)正确的上课方法。“该说时就说,该听时就听,该写时就写”,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学会听课,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三)写工整字,做规范作业。本学期,我重视了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培养,课堂中适时提醒,课后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写字指导,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

  三、加强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

  由于本班学生人数较多,个体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提高。

  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教学经验的不足,本学期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问题—写字习惯很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今后我将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从这学期的工作中汲取营养、吸取教训,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科教学反思14

  教书育人的原则。《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正确处理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要因文解道,因道悟文,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又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收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明文规定:“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都告诫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技能训练、智力开发,又要自觉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高尚的道德渗透、现代文明意识培养等。要根据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非智力因素,教会学生做人,使学生学会生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培养人的素质的关键,许多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身上存在的不是智力问题,而恰恰是非智力因素影响其学习效能。当前,青少年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受家庭和社会诸因素的影响,不少人品质滞后,或心理脆弱,禁不住小小的挫折;或自控能力差,纪律涣散,惹事生非;或依赖性强,缺少学习兴趣;或唯我独尊,自私自利。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据有关资料统计,当前犯罪年龄不断低龄化。凡此种种,都警示我们教书育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迫使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把培养“四有”人才的目标化为自觉的行动,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施以积极的影响。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不能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思想教育割裂开来,将思想教育游离于语言文字训练之外,而是要凭借教材,从文人手,找准结合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潜移默化,渗透于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另外,文以载道,在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教育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在育德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陶冶了情操,净化了感情。一切成功的教学改革,都必须坚持教书育人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