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阅读兴趣小组活动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阅读兴趣小组活动总结1
一、指导思想
1、培养阅读兴趣,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能够自觉读书。
2、学会读中思考,学会边读边想,能在读中渐渐习的读书方法。读中获得个人体验和自己独特的感受。
3、学会欣赏,能够初步知道作者的写作风格、会摘录文中的佳句。
4、学会读中质疑,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愿意与人交流自己的看法。
5、运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积累语言,为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为学生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打好基础。
二、活动对象
三---六年级学生
三、指导老师
芦丽
四、活动时间
每周周三下午课外活动
五、活动地点
一(1)班教室
六、活动内容
第三周成立兴趣小组
第四周交流自己喜欢的一本书
第五周老师推荐《科学知识的故事》等书
第六周让学生初步学习标点符号
第八周课余生活写作
第九周观察发现
第十一周写作我熟悉的人
第十二周成语故事比赛第十三周了解自己的母亲
第十四周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
第十五周名言积累
第十六周阅读作文选
第十七周阅读自己喜欢的.书,交流。
第十八周成语故事
第十九周阅读回顾,收获成果
第二十周总结
七、活动措施
1、端正态度,感受读书的乐趣,培养读书的兴趣。
2、了解二年级段必须阅读一些书籍。
3、积累名人名言,好词佳句。
4、学会欣赏,学会阅读。
5、鼓励学生背诵积累喜欢的句、段,进一步提高语文水平。
阅读兴趣小组活动总结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书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没有阅读的积累,写作犹如空中楼阁;写作是阅读学习延伸,缺少写作训练再多的阅读也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写作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智力活动,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知识范围大小,认识水平高低,思维品质优劣,写作能力高下。中学生作文能力能否优化,有赖于观察、阅读、想象、创造、表达以及从属能力等作文结构能力的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正如“木桶理论”所揭示的,构成木桶的哪一块木板都不可或缺,也不可太短,否则,必然影响木桶的容载总量。这些能力结构因素统筹兼顾,同时培养和训练,作文能力的后劲才足,作文的能力目标才可达到。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有着很大的作用,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要把阅读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让学生持之以恒、练笔不止,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分开来做,把阅读教学当成语言学来分析、讲解。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使阅读为写作服务。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阅读与写作相互结合,针对这种情况,我把作文和阅读联系起来,让阅读为写作服务。学习阅读课文的写作方法,通过诵读使学生融进优美的意境、背诵精美句段积累现代语言;分析课文不要面面俱到,抓住文章灵魂,抓住作者写作思路即可;对精美语言进行品味,对美好片段师生共同分享;利用课本资源,鼓励学生运用;仿写经典课文,牢记写作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将两者结合起来有以下几种措施:
一、提高认识,重视语文课文教学中的写作指导,改进阅读教学。
(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课改后,有些教师依然按着成规老套的做法,讲授课文时,都是为了教而教,学生学一篇课文无非就是学识字——分段,理解内容——归纳中心思想。在这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很独立、单调、没有恰如其分地渗入写作指导,如何在课文教学中一环扣一环地,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紧密与写作指导训练相结合。
引导学生逐段逐段地体会,作者怎样有条理地有顺序叙述事物。又是如何把所要描述的事物写得栩栩如生,具体、形象怎样用心思,怎样有条理地表达出中心思想,这样让学生仿佛跟作者一块儿想过考虑过。到他们自己作文的时候,所谓熟门熟路,对于各类作文时,也比较容易自如表达自己的意思。
所以说要加强课文教学和写作指导相结合。在此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改进课文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指导学生把握好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如何遣词造句来描写事物。要在课文教学中,加强阅读,培养自学写作方法的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
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使他们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循序渐进指导学生掌握好写作方法。
二、阅读教学渗入写作指导
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很好的范文佳作。而且每一单元训练的作文,体裁内容写作,又是相似的,注意这些佳作对学生进行每一单元的课文指导,可以说是“取之有道、受益匪浅”,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渗入写作指导,可以说是双管其下。
(一)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写作顺序,是有序地进行习作的前提条件。
(1)训练学生有重点观察事物。
(2)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事物。
①站在固定的地方,逐步地观察。
②随着身体的移动,走到哪里观察到哪里。
站在固定的地方观察,各有各的顺序。可以从远到近,从高到低,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整体到部分,从中间到周围,或反过来也可以。总之,观察有顺序,记叙下来也就容易做到有条理。例如: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先写山后写溪流,最后用“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引出描写的重点——双龙洞。
(二)根据课文内容,就地取材培养学生有重点地抓住事物进行观察。
例如:写建筑物时不能像列清单一样地把所有看到的东西都写出来,而是要抓住特点,有重点地观察。观察建筑时要对建筑物的形状、大小高低、颜色、构造等进行仔细观察。
在此基础上,抓住这个建筑物与众不同的特点进行重点观察。以《赵州桥》为例,赵州桥的特点是:桥很长,但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大桥洞庭湖顶上两侧又有两个小桥洞庭湖。这就是赵州桥的最显著的特点,在观察时抓住了这一重点观察,就抓住了赵州桥的特点。
(三)根据阅读课文,指导学生如何把事物写具体、写生动。
(1)适当的发挥联想。
在仔细观察颜色、形状、大小、结构时适当地发挥联想,可以使叙述和描写生动具体,使读者对事物的特点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例如:苏教版《燕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几对小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例如:《荷花》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缝。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2)把感人的地方写出来。
例如:《微笑着承受一切》中,描写桑兰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桑兰进行两小时的康复治疗,从手部一直推拿到胸部。桑兰总是一边忍着剧痛配合医生,一边轻轻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
(3)注意心理描写,使文章内容真实具体。
心理描写就是写人物的内心想法,成功的心理描写能生动深刻的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提示人物的思想变化,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更具体有立体感,也更有感染力,同时也有深化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
三、重视阅读中的诵读——背诵积文句,解读品味语言,感悟写作灵感。
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诗歌、新闻、童话等,课本上的所有的现代文都应该诵读,以此来感受记叙文事件的曲折,议论文的严谨,散文的优美,诗歌的激昂,新闻的庄重,童话的神秘。
记得吉林省教育学院的张翼健说过“朗读不仅是感受、理解课文的需要,而且是一种美感与气质的熏陶”。朗读是一种嘴、眼、耳、心的综合性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逻辑性、条理性、生动性,使读者整个身心融于作者创造的美好意境中。
四、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学会仿写、扩写和缩写,续写。
读书笔记是学生的练笔过程、思维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素材积累、词语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阅读之后,让学生或就着作品蕴含的思想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或摘录好词好句,或体会文章写法。写好后,定时对学生的阅读笔记进行检查,将几篇写得较好的笔记当众读给大家听,让大家有个学习的榜样,也是对写得好的学生的一种鼓励。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每周贴几篇好的笔记,让学生看,被选中的学生受到鼓励,其他学生受到启发。这样读写结合,学生逐步养成了写读后笔记的习惯,作文能力也不断提高。仿写,一篇文章或一段话,我们可以抓住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这几个点进行分项仿写。这样,便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了,达到了篇与篇读写迁移的目的。
扩写和缩写,对于那些比较简短的文章,扩写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缩写,在不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基本结构,顺序和体裁,对长文章压缩,使之成为短篇短段。
续写,在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出的结果既符合情节的发展,又融入了自己的想像,给文章添上了一个较圆满的结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因而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体味悟得作者命题立意的观点,选材布局的方法,表情达意的语言。让学生既要了解课文写了什么,还要了解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应该重视语文教材的示范作用,教材本身就可以告诉学生作文的道理和方法。学生可以带着表达的需要去阅读,去理解课文作者的表达意图,写作技巧,反复吟咏体味,并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写作,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阅读兴趣小组活动总结3
这学期,课外阅读在我校轰轰烈烈地开展,各班学生品读课外读物已蔚然成风,课外阅读的开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发展了学生的智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为孩子奠定了书香人生,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将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开学初,首先制定了《课外阅读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贯彻到每一位语文老师。各班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符合本班的读书计划,各班的读书计划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真正起到了引领作用。
二、创造校园阅读环境,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各班语文老师在班内开展课外阅读动员会,让学生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用生动的故事让学生感动,让学生交流课外读书所得,使班级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
三、确保读书时间的读书实效,加强课外阅读检查
为了确保读书的实效,语文老师在学生课外读书时间加强指导,并对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这学期课外阅读开展好的班级是:五、六年级,在老师详细的指导下,学生读书氛围浓厚。除了规定学生在校的'读书时间外,课外阅读已延伸到家庭,保证了学生有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
四、各班采用形式各样的激励措施,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不断激发,老师的激励、同学的赞许是对学生最好的鼓励,形式各样的激励措施,让学生乐此不疲地读书。学生的读书兴趣空前高涨。
五、积极组织读书活动,加强阅读交流
六、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老师经常对学生的阅读给予指导,教会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边读边画,边摘抄,还可以在文后写下自己的感悟,这学期一共写读书笔记每人30篇,观后感及读后感每人共3篇。有的老师指导学生浏览、跳读,有的老师教育学生要把阅读与思考相结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有了好的方法指导,学生的读书效果大大加强。
七、课外阅读在我校已生根、发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许多不足:
1、有的班级对学生课外阅读检查落实不具体。老师对好书的推荐,读书方法的指导不够,致使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家校联系不紧密,老师与学生共读书,家长与学生共读书,这种读书氛围还不浓厚。
今后的课外阅读还需要不断加强,要求还要再具体些,检查落实再到位些,使学校的课外阅读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让孩子们有好书相伴,为他们的青春储存无限丰厚的精神财富,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阅读兴趣小组活动总结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读书,尤其是读好书,是与先哲的一种对话,亦是涤荡心灵、塑造完美人格、提高文化品味的一个重要途径。乐读者,可嗅得墨香;善读者,可嚼出智慧。正如教育家霍姆林基所说的那样:“我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也如新教育实验的倡导者朱永新所言:“理想的教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实施有效的人文教育,一定要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可见阅读对于教育的作用之大了。
本学期开展的阅读兴趣小组,承上学期兴趣小组工作的优点。在开展过程中,老师针对上学期存在的不足,结合本学期的实际作出相应调整。着力让学生亲近书本,喜爱书本,阅有所思,阅有所得。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中获得广博的人文知识,包括中国丰富的文史知识,从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一、以兴趣为基点,乐于知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按照活动计划,我们先通过学校宣传、班级报送、师生互动等方式进行宣传及筛选,让学生在外界环境的刺激和熏陶下,对读书的兴趣有所提高,在思想上也能充分的认识读书的重要性,为后面活动的`开展铺好路。通过前期强势宣传和营造读书氛围,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课外阅读计划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活动伊始,我们便组织学生参观图书室、了解图书分类、介绍较为典型的文学名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一种温馨的人文氛围、美丽生动的语言来“熏”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也不乏举办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合作探究,丰富小组生活。
二、以品读为支柱,勤于阅书
授之以渔,指导阅读。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仍比较薄弱,他们对书的好坏还不能很好把握,对好词好句好不能很好辨别,甚至疏于辨别。有些学生对文字类的经典不感兴趣,有些学生则对图画十分喜爱。因此,在活动中,我们始终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态。
巧借绘本,快乐阅读。三年级学生还未脱离“稚气”,对文学修养的提高又十分渴望。我们主要引导学生阅读有插图的经典,并知道学生学会观察插图,学会文图结合,学会想象与提升思想内涵。
总之,这学期阅读兴趣小组已落下帷幕。倒推而及,思其细节,不免有些许遗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思想及其阅读所需,争取顾及每位学生。同时,尝试采用更多的方法让学生提高对阅读的认识及阅读兴趣。此外,开展专门的交流座谈,寻找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的最佳途径。相信,只要继续努力,我们一定能让学生初步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也为书香校园的形成尽些微力量。
阅读兴趣小组活动总结5
指导老师:xxx
我校课外阅读活动在校领导的重视与领导下,经过全体师生的认真参与,取得了显著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现将活动的内容与经验总结如下:
指导思想:
为了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树立学校“以人为本”办学宗旨,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本班开展了读书兴趣小组活动。开展“读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课外书为同学们打开一扇扇窗知识的大门,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真正使他们体验到:好书伴我快乐成长!
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喜欢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他们的童年时时与好书相伴。
2、通过阅读,使学生增长知识,拓展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3、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爱书、爱读书的习惯,陶冶情操,获得愉悦,感受成长。读书口号:“好书伴我快乐成长!”
活动时间:
1:每周星期三下午第三节课。
2:每天中午、晚上。
3:周末及假期。
活动要求:
1、以兴趣为基点,乐于知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按照活动计划,我们先通过学校宣传、班级报送、师生互动等方式进行宣传及筛选,让学生在外界环境的刺激和熏陶下,对读书的兴趣有所提高,在思想上也能充分的认识读书的重要性,为后面活动的开展铺好路。通过前期强势宣传和营造读书氛围,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课外阅读计划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活动伊始,我们便组织学生参观图书室、了解图书分类、介绍较为典型的文学名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一种温馨的人文氛围、美丽生动的语言来“熏”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也不乏举办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合作探究,丰富小组生活。
2、以品读为支柱,勤于阅书
授之以渔,指导阅读。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仍比较薄弱,他们对书的好坏还不能很好把握,对好词好句好不能很好辨别,甚至疏于辨别。有些学生对文字类的经典不感兴趣,有些学生则对图画十分喜爱。因此,在活动中,我们始终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态。
巧借绘本,快乐阅读。三年级学生还未脱离“稚气”,对文学修养的提高又十分渴望。我们主要引导学生阅读有插图的经典,并知道学生学会观察插图,学会文图结合,学会想象与提升思想内涵。
3、以笔记为翅膀,阅有所得
笔记,是每一位阅读者的必备品。本次活动要求学生要做好摘录笔记的好习惯,并在小组中展示较为优秀的读书笔记。通过展示,同学们互取所需,学到了更多读书知识和方法,加深了爱书、用书的思想认识,同时又促进了同学良好读书习惯的自觉形成。此外,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撰写阅读心得,将自己阅读所得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真正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悟。
活动取得的成效:
1、很多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认真读书,由原来的家长、老师强制学生看书到现在的`学生自觉读书,并做好阅读记录,学生的阅读习惯在逐渐养成。
2、学生在读书时,不再像以前一样泛泛而读,对文章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是能深入领会文章的内容及思想,并注意积累好词佳句,阅读方式有了较大的转变。3、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在读书上,不良行为减少,在书声琅琅的良好氛围中,校风、学风有明显改观。
总之,这学期阅读兴趣小组已落下帷幕。倒推而及,思其细节,不免有些许遗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思想及其阅读所需,争取顾及每位学生。同时,尝试采用更多的方法让学生提高对阅读的认识及阅读兴趣。此外,开展专门的交流座谈,寻找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的最佳途径。相信,只要继续努力,我们一定能让学生初步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也为书香校园的形成尽些微力量。
阅读兴趣小组活动总结6
经典永恒。经典无论如何变化,都蕴含着对生命的理解和智慧的源泉。俗话说,肚子里全是诗和书。每个人优雅的举止,有才的风格,豪爽的谈吐,都与自身的修养和学识有关。让学生从小背古诗,每天“诗中有话”,肚子里就会塞满诗和书。谈话中经常引用词语,久而久之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从而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多年来,我校一直非常重视学生对古诗的背诵和积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人文修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承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落实创建书香校园的工作,进入一年级后,我们学校为每个班准备了《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在教学部的监督下,各班利用周会时间检查学生背诵古诗词的情况。在这项活动中,大多数学生都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使这项阅读古诗词的活动得以成功举办和圆满结束,以创建一个“书香课堂”,现将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首先,每天大声朗读,定期背诵。
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班设置了专门的`阅读时间,即每天早读十分钟,先拼读,在熟悉的基础上有感觉的读一个,每周一、二、三上午读一个好,周三没作业的日子背诵,家长查签,周四、周五上午再读一个好,周日背诵,家长查签,让学生一周轻松背两首古诗。自从入学以来,学生们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多种形式激发兴趣。
为了让学生背诵古诗词付诸实践,班级利用班会时间进行古诗词竞赛,组织学生背诵古诗词。一分钟内,谁背的古诗词最多,谁就在小组中竞争。比如老师先说《春晓》,然后是作者,朝代,然后是一首又一首的诗,或者一个说“我的床脚那么亮一线”,然后另一个跟着说。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背诵古诗的积极性,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中国诗歌文化的进一步了解。
第三,成绩喜人,任重道远。
从这次抽样测试的背诵情况来看,所有学生都能认真自信地展示自己,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动情地背诵古诗,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本班55名学生共背了24首古诗,学生全部参与,成功率100%。由此可见,从学年开始,儿童日常背诵古诗词已经初见成效。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代。有组织、有检查地阅读和记忆中国古诗,可以使儿童从小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获得中国古诗经典的基本素养,终身受益。因此,我们将坚持这项工作,并相信我们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阅读兴趣小组活动总结7
在小学阶段学生应具备的歌各种能力中,阅读能力应居首位,学生如果不完善地掌握在个工具,就不可能地完成各科的学习,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任务,大量的心理学家研究和实践表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贯、注意力、意志、品质等心理素质不够稳定,尤其男孩对语文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在语文学习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内容和难度的增加,导致他们学习能力、效率和学习成绩下降,同时造成了对学习的畏难和厌倦的情绪,长期下去势必会影响今后的'学习。如何改变现状,就要加阅读量,多渠道的开展课外阅读。在本学期中我校阅读兴趣小组就开展的很好。
活动开展的经常性。我校兴趣小组每周最少活动一次,全学期共开展活动十七次,学生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提高了阅读速度,原来由每分钟读一、二百字,现在提高到每分钟读三四百字这样也提高了阅读量。
通过开展故事演讲比赛,提高了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课外收集资料的能力,
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学生通过阅读掌握了许多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提高了学习成绩。
总之,在本学期的活动中也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和不足,今后,我们要总结经验和教训,很好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