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书笔记集锦15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份热情,期望能自由自在的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期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可是,这正是儿童特有的。
我读的名著是《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我不觉得这像是一本名著,反倒像一个朋友与你闲聊家常。这本书主要是记述了鲁迅从幼年时期到青年时期的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的描绘了清末明初的生活风俗画面。《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真挚的情怀,无奈的忧伤,这一切都是能感受到的。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藤野先生,鲁迅初到东京时,看到的是清国留学生在上野公园的樱花树下让人鄙夷的身影,听到的是留学生们傍晚学跳舞的喧闹。这让鲁迅极为厌恶,于是他去了仙台,在那里认识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虽衣着模糊,但对科学严谨求实,对学生的作业一丝不苟,在鲁迅的作业上用红笔圈出来。并且他平等公正,毫无民族偏见,有着高尚的人格。
印象最深的情节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细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这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三味书屋后面还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能够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抓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的。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的'无限乐趣。而《阿长与山海经》说的是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比如她睡相不好,“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谋害了我的“隐鼠”,给我买来了《山海经》等。刻画了一位可敬可爱的封建女性的形象,她有着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她不仅仅质朴,并且善良,关爱别人。作者由原先的厌恶她,变成敬她爱她。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本应该快乐漂亮的童年,因为笼罩在那个封建社会。从文章表面看,鲁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温情的文字,其实,他把愤怒藏得更深。有人说柔软的舌头是最伤人的武器,也许鲁迅先生正是想达到这个目的吧!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但藤野先生工作是很认真的,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敬佩。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的一视同仁,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还有一个人物,我对他们的印象也是极深的。是衍太太,她在《父亲的病》中出场。在“父亲”临死前,她让鲁迅叫父亲,结果让父亲“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痛苦。后来“父亲”死了,这让“我”觉得是‘我’对于父亲的错误”。衍太太对别的孩子们很好,但对鲁迅不是很好,怂恿他吃冰,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憎恨衍太太。
《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2
迎神赛会这一天出巡的神,如果是掌握生杀之权的,——不,这生杀之权四个字不大妥,凡是神,在中国仿佛都有些随意杀人的权柄似的,倒不如说是职掌人民的生死大事的.罢,就如城隍和东岳大帝之类。那么,他的卤簿中间就另有一群特别的角色:鬼卒、鬼王,还有活无常。
凡有一处地方,如果出了文士学者或名流,他将笔头一扭,就很容易变成“模范县”。
人是大抵自以为衔些冤抑的;活的“正人君子”们只能骗鸟,若问愚民,他就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想到生的乐趣,生固然可以留恋;但想到生的苦趣,无常也不一定是恶客。无论贵贱,无论贫富,其时都是“一双空手见阎王”,有冤的得伸,有罪的就得罚。
然而那又究竟是阴间,阎罗天子、牛首阿旁,还有中国人自己想出来的马面,都是并不兼差,真正主持公理的脚色,虽然他们并没有在报上发表过什么大文章。当还未做鬼之前,有时先不欺心的人们,遥想着将来,就又不能不想在整块的公理中,来寻一点情面的末屑,这时候,我们的活无常先生便见得可亲爱了,利中取大,害中取小,我们的古哲墨瞿先生谓之“小取”云。
凡“下等人”,都有一种通病:常喜欢以己之所欲,施之于人。虽是对于鬼,也不肯给他孤寂,凡有鬼神,大概总要给他们一对一对地配起来。无常也不在例外。
至于无常何以没有亲儿女,到今年可很容易解释了;鬼神能前知,他怕儿女一多,爱说闲话的就要旁敲侧击地锻成他拿卢布,所以不但研究,还早已实行了“节育”了。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3
寒假期间被迫读了读鲁迅的朝花夕拾,为什么要说“被迫”呢,因为我一直认为我的思想和鲁迅或许大有不同。曾经抱着不理解的心情认为鲁迅是在儒家思想熏陶下成为大家的,而我这种深信墨家“非攻,兼爱”思想,略有排斥儒家思想的人,经不起这样的思想撞击。可是才读了一篇,就发现,原来鲁迅的想法和儒家思想完全没有什么关系,读朝花夕拾还真是读对了。
才翻开就看到一篇篇密密麻麻的文章,说长其实都没短篇小说长,说短它也有个几千字,再看看题目《狗·猫·鼠》,从题目中完全不知所云,抱着排斥的心情,根本看不下去。直到看到了那段话:
“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辨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他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牌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的佩服赞叹它们??”
这段话很像震撼过我的另一句话“原来人都是打着正义的旗号去杀人的”,至此我感觉鲁迅的想法或许和我的想法有所交集,略有兴趣的把刚刚浑浑噩噩瞎看的东西重新看了一遍,确实感触到鲁迅厌恶那些打着旗号的人,厌恶没有实质意义的填塞式教育,厌恶过于奢华的礼节??
自此我真的理解了鲁迅,相信之后对鲁迅的文章会更有感觉的。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4
我个人觉得“猫”这一意象是分虚实的。实的部分,自然指的是实实在在的、生物上的猫了。鲁迅先生说的一些理由,比如猫爱欺辱猎物、形象娇媚等也可以说明其道理。
然而,真正精髓的在于猫的虚指,鲁迅先生显然在用猫指代某些人,看似在批判猫的劣,其实是在含沙射影地贬某些人。比如猫爱玩弄猎物这种习惯,“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还有其娇柔媚态像极了那些谄媚之人的丑态。
中间讲述关于鲁迅先生的隐鼠倒是颇为有趣的,还有墨猴也很有意思,这里想必是鲁迅先生的某一个生活片段了。正因为隐鼠被猫叼了去,所以让鲁迅先生恶了猫,于是仇猫的话柄也传了出去。值得注意的是其实有一句:“这作战继续得颇长久,此后似乎猫都不来近我了。但对于它们纵使怎样战胜,大约也算不得一个英雄;况且中国毕生和猫打仗的人也未必多,所以一切韬略,战绩,还是全部省略了罢。”这里如果用虚指的话,可以翻译为鲁迅先生与御用文人争斗的韬略或者功绩终究是会被遗忘的——事实上,的确如此,而且不仅在以为样,还有人妄图敲碎民族的脊梁。
于文末,先生仍不忘再讽刺一波:“经验既多,一旦大悟,知道猫的偷鱼肉,拖小鸡,深夜大叫,人们自然十之九是憎恶的,而这憎恶是在猫身上。假如我出而为人们驱除这憎恶,打伤或杀害了它,它便立刻变为可怜,那憎恶倒移在我身上了。”这一点在当今网络社会颇为相似,人们纷纷同情装可怜的犯人,只要犯人泪流满面,忏悔罪行,说些“我穷”或者“家有老母”的话就能博得大众眼泪,遂而将逮捕他的.警察同志蔑为“不知冷暖的残酷者”,着实悲哀。所以无怪乎“其实这方法,中国的官兵就常在实做的,他们总不肯扫清土匪或扑灭敌人,因为这么一来,就要不被重视,甚至于因失其用处而被裁汰。我想,如果能将这方法推广应用,我大概也总可望成为所谓“指导青年”的“前辈”的罢,但现下也还未决心实践,正在研究而且推敲。”
最后帖一段这一篇我最爱的话,也是鲁迅先生不修善的宣言:
“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5
初读鲁迅先生的书就像品味一杯淡雅的茶,开始会觉得很平淡无奇,也许还会感到有一些不知所云。可是,如若你反复回味后,便会觉得齿唇都是余香,感受到这其中的真谛。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的都是信念。
站在这样的一个和平年代去看战争年代的鲁迅的《朝花夕拾》,我觉得这书中满含着无奈。一场大火之中,所有人都被困在了火海之中,所有人都在沉睡之中,但却有些人醒了,他们期望让周围的人都能清醒过来然后一齐逃出去,可周围的人却怎样也无法喊醒。而鲁迅无疑是这早醒的人,他也想喊醒周围的人,但这却收效甚微。
即使这样,鲁迅先生却不愿意放弃,从《朝花夕拾》中我看更多的信念。一种坚信着中国能站起来的信念,回顾往昔,也许会有那些恶象,会有那些在封建礼教中挣扎的人们,但这一切必然会过去,在那样的时代,写出那样书的人必定有着坚定的信念。
和平时代的.我们也需要这种信念。这种信念也许与先辈们想要振兴中华有所不一样。但我们必需要有信念,因为信念是你一生能够坚守的东西,一生追求的东西。能够想象一个没有信念的人必然是一个茫然的人,他眼中透出的是迷茫,不明白自我前行的方向,这必然是一件可怕的事。
想到那里,使我不禁回忆起一件往事。
在小学时,我对数学的“24”点充满了好奇的浓浓的兴趣,可我怎样也学不好,可是我坚信只要我努力,就必须能够的。于是,我便开始利用课余研究“24”点。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学会了如何巧妙计算“24”点了。这证明了,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个目标,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朝花夕拾》中所传递的信念给了我很大的启迪,让我明白了很多。期望更多的人能从中领悟到更多的道理,指引更多的人在信念的光辉下前行。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6
前几天我买了一本鲁迅先生所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我对着这个题目沉思了好久。《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翩、回味无穷。
虽然我还年轻,只有十几岁,可总喜欢回忆儿时的往事。对现实中的一切,我往往采取一种漠然置之的态度,没有对理想的渴望,没有感情的迸发……只有当我沉浸在对童年的回忆中时,我的全部热情才会真正苏醒,火一般地燃烧起来。每当这种时候,我就会一动不动地凝视着天空,房顶,或随便什么地方,长久地踱着步……我的灵魂深处会突然爆发出一阵奇异的颤抖,血,涌上了我的脸,快乐,童年的快乐,那样神奇的回到了我的身上……在迷人和晕眩之中,我仿佛又变成了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学校宽阔的训练场上挥拍打球;盛夏,在游泳池上泼水玩耍;金秋,在溜冰场上"欢快起舞"……个个生动的画面,一件件永难忘怀的事情,这一切构成了我整个童年时代的回忆。
小时侯,我会因为捡到一枚硬币而欣喜若狂,理由是终于当了一次儿歌中的那位捡到一分钱的小朋友;而今,长大的我也会捡起路上的硬币,理由是——那上面有国徽。
小时侯,我会在课堂上因为老师的一个错别字而举手,不到老师"投降"决不罢休:如今,即使老师写了一黑板的错别字,我除了在底下翻翻字典外,决不会有其他动作。作文
在这漫长的14个年头中,许多记忆已随着岁月的侵蚀而悄然逝去,惟有成长的足迹——那记录着你的所得和所失的足迹——永远不会磨灭。我希望永远不要失去童年时代的那种快乐、天真、朝气蓬勃、不知疲倦……
童年像一杯浓郁可口的咖啡,当品味的时候很甜美,但甜美中带有一点苦涩;而成长则像一杯芳香四溢的'茶。入口也许很苦——因为你失去了童稚的,失去了那份坚持"真理"的勇气,失去了一份"崇拜"的心灵依托;但随即你就会发现这茶的醇美、芳香、回味悠长——你的确的到了很多:民族的自尊心,恬静而悠长自得的处事态度,决不盲目的理性(也许有点偏执),一颗日臻成熟的"仁爱之心"……当一个"冥然兀坐"时,不妨品品长这杯茶,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己得到了很多。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7
朝花夕拾,“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朝花夕拾》就是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鲁迅先生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朝花夕拾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最初读《朝花夕拾》是在儿时在小学课本里便出现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至今还不能忘记百草园里的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里去了的模样。也记得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会用戒尺和罚跪惩罚不守规矩的学生们的严厉。同时,百草园便也成了我童年的美好向往,总希望自己也能在那个乐园里玩耍,以至于后来在爷爷家的院子里的青石墙上,我也写下了“百草园”三个大字,从此,我也有了自己的百草园。每每来到那方土地,我也十分欢喜,玩的不亦乐乎。
也是因为这篇小学课本里的文章,我也买来了《朝花夕拾》阅读,那个时候看文章,总对《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这类文章感兴趣,因为鲁迅用温柔细腻的笔触写故人,写故乡,写大自然的微小世界,写生活中我们注意不到的那些灵性。这些文字每一篇都是一首诗,都是一件艺术品。一个有文学天赋的人,才能具有的发现自然的眼睛和对温情的敏感。哪怕已经过去快100年了,三言两语就可以将彼时彼刻作者的眼见和心境完全地送达读者的心底。所谓跃然纸上,指的就是这样的文字吧。而当世人提起他时,多半的印象是一个斗士。在这本书中清晰体现这种矛盾的存在,《狗·猫·鼠》《后记》一改记人记事那温柔的笔触,讽刺并不幽默,也并不一针见血,只让人觉得偏激和刻薄。可见鲁迅先生的确是爱憎分明,性情刚直。
他以笔为刀,刀刀刺痛要害,痛彻地解剖着诸病缠身的中国。他弃医从文,却是民族精神的医生。他所揭露的中国人的虚伪丑陋,至今仍然振聋发聩。
这次有幸可以来到周老师的工作室上课,放眼望去,周老师的工作室不大,但是于我而言,里面的每件物品充满了乐趣,比如喝茶就可以看到崂山的茶杯,古典又沁人心脾的音乐,再比如周老师一直在做的纸上种花系列和用烧纸来制作的拾纸救夫系列。刚好在这次周滨老师的课程中,他提到“玩纸”这个概念,让我体会到了纸的大不同。就是用纸这个材料来表达书的意境,而让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儿时就读过的《朝花夕拾》。而朝花夕拾用纸来表现存在它的特殊性,它的特殊性在于所收集的文字并没有一个特别突出的共性和主题,因而可能是了解鲁迅的这种两面性最适合的一本书了。鲁迅同时有着敏感温柔和暴戾刻薄的天性,在面对不同的人时,他便表现出不同的样子。然而,他带着爱去写时,字字生动,笔笔含情。带着恨去写时,便成了文人相轻,偏颇尖刻。
他这刚直性格和以笔为刀的犀利言语让我想到了用直线和折线的的元素来表达整本书的性格。首先想到的是把“朝花夕拾”这四个字做一下字体的再设计,用直线组成的`三角形的元素贯穿到朝花夕拾之中,线条利落,棱角分明,代表着鲁迅先生刚正不阿的性格,在拐角处有曲线的元素代表着他最初的赤子之心。
在最初的设计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图形设计太具象,人物体现太鲜明。同时,感谢周老师在比较迷茫的时候给我灵感,找到了折纸这个方法,度过了瓶颈。折纸这个方法在排版上是个难题,经过后来不断的尝试也找到了新的突破口,把制作分为两次,首先用第一张纸折后作为排版的参照,然后导入软件中进行设计排版。最后打印出来进行二次折纸。
在设计排版的过程中,对某些小章的标题也进行了微妙的设计,比如在《阿长与山海经》的标题上就把“山”字在原有的字形上把两边切掉,使得它呈现一个三角形的形状。一则是让字变得更形象,二则是与这次在整个作品中都贯穿的三角形元素相呼应。
在材料的选择上,选择了比较古朴的道林纸,有原始的质感,比较符合朝花夕拾的回忆感。在封皮的选择上,选择了红色的特色手工工艺凹凸纸,体现了回忆的热烈和鲁迅以笔为刀,刀刀带血的文字的锋利。在封皮上也有三角形元素的设计,与内页进行呼应。
设计和打印环节都制作完毕,剩下的就是折纸和装订这两个环节了。折纸是一次充满乐趣的体验,与以前折纸的不同在于不在漫无目的的去折纸,而是更深刻的了解了纸和整个作品的内容和表达的涵义从而去进行折纸。沿着设计好的文字把每一张纸都折起来像是重新赋予了他们灵魂一般神奇。我想这就是“玩纸”的乐趣所在吧。
最后,这次《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的制作过程让我从认识“纸”到了解“纸”再到“玩纸”,对纸产生了兴趣,感谢周老师的悉心指导与最后的装订,可以说是我们共同完成了这次的作品。通过这次课,也开拓了我的思维,让我在创作阶段有了更多的灵感,获取了更多的知识。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8
暑假,我读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其中有十篇散文,十分优美,在这组文章里,作者追怀青年时代的往事,既描写了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师友的怀念,有真实地书写了辛亥革命前后作者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所经历的种种生活,其中写了许多关于少年儿童的事,使我在读文章时,仿佛也在品味着自己的生活。
其中有一篇“藤野先生”让我十分的感动:让我懂得了知识是没有国界的,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学医时的老师,对作者非常关心,藤野先生在生活上不太讲究,但为人诚恳,公正,对学生诲人不倦,对研究一丝不苟,他一一纠正作者笔记上的错误,“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些值得我们去学习,像他那样去研究,钻研。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抗日战争以前,有一位加拿大的自求恩大夫来到中国,他兢兢业业的工作,“救死扶伤”成了他的成了他的最高使命,他拼搏这,奋斗着,而且有着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反不仅让我感动了,也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我想:我们现在作为一名学生,最大的使命不就是学习吗?就像作者说的那样:“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突然良心发现,而且增强了勇气......在继续写一些“正人君子”之类的深恶痛疾的文字。
在想要放弃时,当我们想到身边辛勤的老师时,当我们想到身边含辛茹苦的父母时,便更加努力的学习,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让我再次感到了好好学习的重要性,朋友们,就从现在开始,用双手放飞理想的翅膀!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9
偶然收到一条朋友的短信,才发现已许久没有联系,突如其来的关心让人觉得温暖。
不自觉地想起初中的生活,彼此形影不离的那段日子,平凡而冗长,却依然清晰无比,甚至是每个细节。很早就读过鲁迅的《朝花夕拾》,文中描绘了许多他童年的生活以及早年的经历。当读到《范爱农》中的一段:“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在书上踌躇满志的鲁迅,原来也像我一样,在那个纠结的年龄里,对范爱农又爱又厌,正如我们那年为一颗糖而与好朋友争吵,继而又在好友安慰中与她深深拥抱。“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当这些字句映入眼帘,我仿佛回到了自己那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小时候也许就是这样吧,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所以不管什么都会触动我们甜甜的笑。或许每个人都在回忆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时光吧。即使是曾经的不开心,也会因为时间的流逝,镀上一层淡淡的金色,仿佛当下的生活永远比不上过往的'岁月。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过去。正如黄磊说,“你在某个午后看见一位老人,很老很老,阳光下,坐在街角。你哪能知道他经历过什么,你哪能知道他的一生。”
《朝花夕拾》或许不仅是鲁迅写给读者看的,更是写给他自己看的。可读着读着,又觉得它不仅指引我们体会鲁迅,更让我们回味自己。于是本不该是朝花夕拾的年纪,却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片段。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0
一直很佩服鲁迅,佩服他这个人,也佩服他精炼深刻的文字。在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名叫《五猖会》,记叙了作者儿时欲观看盛大的五猖庙会,兴奋的不得了。但在出发的时候,父亲却让鲁迅背诵一字也不懂的《鉴略》。
因为东关离县城远,大清早大家就得起来。前夜预订好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陆续搬下去了。儿时的鲁迅笑着跳着,催他们搬得快些。忽然,工人脸色变得很谨肃了,小鲁迅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他身后。父亲叫他把书拿来,他忐忑着,拿着书来到父亲面前。父亲教他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背出来就让他去看会,否则不准去。这犹如一盆冷水浇在了鲁迅的头上,他读着,强记着。
太阳升得很高了,鲁迅才有把握的走进了父亲的书房,梦似的`就背完了。父亲这才答应让他去。工人们把他抱起来,仿佛在祝贺他的成功一般,但鲁迅却并没有他们那般兴奋,开船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五猖会的热闹,这一切对他都失去了意义。这篇文章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鲁迅说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孩子和父母之间有一层隔阂,让他们彼此都很难进入对方的心里,去领悟对方的感受与想法,这也造成了一种爱的冲突。这在我们看来是很不可理喻的,但这也是父母的一种望子成龙之心。当今社会更是如此,独生子女日益增多,家长们都想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也就扼杀了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时间,把他们大量的精力都花在了题山书海当中。因此,孩子和父母之间的隔阂也就越来越厚,造成了父母心愁,孩子叛逆。父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我相信孩子们都能够理解,可教育的方式不只一种,你们的一个小小的错误往往就会成为我们人生路上最大的一块绊脚石啊。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1
朝花夕拾,很好听的名字,这是中国的大文学家,鲁迅的一本散文集,当我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我便被深深的吸引……
书中包含着许多文章,但有一篇,令我记忆犹新,它的名字是——阿长和山海经,主要讲的是鲁迅家的长工,长妈妈,喜欢在人背后切切查查,懂的许多麻烦的老规矩等等,一次,鲁迅先生特别希望得到山海经,是长妈妈带给了我……
这篇文章主要写的,其实是长妈妈,她不拘小节,很多地方并不招人喜欢,却可以做到别人不肯做的,或不能做到的,在鲁迅小小的心灵里留下深深的印记……长妈妈虽然表面上不拘小节,实际上却能看出鲁迅心中所想,对鲁迅的宠爱。
长妈妈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又黄又矮,还爱嚼舌根,懂那些麻烦的老规矩,但对鲁迅,却付出了她的爱,表面上粗枝大叶,实际上却很细腻,那种深藏的'爱,让鲁迅忘记了她踩死隐鼠的仇恨……
在鲁迅年幼时,可能像山海经这样的书籍,并不是随意可以拿出来看或临摹的这可能正是旧社会腐败的原因,鲁迅先生的文章中,在我看来,是暗含着这一点的……
但是,这位长妈妈却能得到山海经,更反应出她对鲁迅的疼爱……
合上书,我深吸一口气,这本书,真的令人受益匪浅……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不能停止读书。在这个炎热的暑假,我不愿呆在室外活动,只想在空调房中休息。但这浪费了不少大好时光,所以我决定阅读下学期的名著。这两本名著都是比较有趣的——《格列佛游记》和《朝花夕拾》。我选择了后者,因为它是鲁迅先生著作的。鲁迅先生的书我也读过一些,我觉得他的作品都比较有趣,充满了童真。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里面用了大量的讽刺手法。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他先用鲜亮的文字记叙了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里面的各种小动物也让我们大开眼界,鲁迅在百草园的生活真是有趣呀!在写到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他用讽刺的.手法反对了三味书屋的乏味生活。在《闰土》中,鲁迅对比了他自己与闰土的童年,真是人间与地狱,当时社会的腐朽,导致老百姓从小就得受苦。而鲁迅家境不错,所以过着比较幸福的生活,但却没有闰土的乡村生活有乐趣。在以我们2世纪的现代生活与鲁迅的生活作比较了——我们冷了开暖气、热了开空调,更也无法感受到当时生活的乐趣。而其中的《二十四孝图》也让我留下了印象,原本为了培养孩子孝心的《二十四孝图》,竟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可怕的阴影。可见封建礼教毒害少年啊!
这本书中很多故事都说明了旧中国教育制度的欠缺。鲁迅先生以笔做枪,字字掷地有声,指出了旧中国的弱点。
生活在2世纪的我们,一面庆幸自己出生在祖国富强的年代,一面又得下定决心,尽我所能不让悲剧重演。
在过往的日子里,祖国忍辱负重,而现在繁荣富强的日子里,我们怎么能不为祖国努力呢?我们的祖国正在崛起啊!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3
《小引》“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中国的做文章有轨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
“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编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了。”
读到这段文字时脑海中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先生穿着长衫,点燃一支烟,编着文稿,偶尔摆弄一下桌边的花草,过得充满“生机”。绿色是希望,折一段的美丽便是一种生命力的展现。
《狗 猫 鼠》,这篇文章读起来比较烧脑,一定要参考注释来看,对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人情小背景,都需要有所了解。
“所以,目下的办法,是凡遇到猫们捣乱,至于有人讨厌时,我便站出去,在门口大声叱曰:‘嘘!滚!’小小平静,即回书房,这样,就长保着御侮保家的资格。其实这方法,中国的官兵就常在实做的,他们总不肯扫清土匪或扑灭敌人,因为这么一来,就要不被重视,甚至于因失其用处而被裁汰。”先生这段话短小,但容量很大。真真的“杀人不见血,骂人不带脏字。”
《阿长与》:“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实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人是具有多面性的,人跟人的感情也会发生变化,这变化可能是一个眼神,一次轻抚,一个微笑……
《朝花夕拾》其实已经读过三四遍了,很多文章在读书期间都学过,但这一次读却明显感觉到自己更认真,因为多了一份责任。希望能跟孩子们一起分享我浅薄的见解。先生的文章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是文言文和白话文的一个过渡阶段,所以在字词的使用和语法结构方面不是完全跟现在的字词语法通用的,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要太纠结于字词和句式,要注重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手法。先生的文章像一杯酒,尝一口觉得辣,觉得难,觉得涩,但是细细品来,醇香无比,回味无穷,妙不可言……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4
这周末我读了鲁迅的《朝花夕拾》,了解到了大文豪鲁迅的童年。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他自己唯一的一部散文集。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将自己在童年和青年所难忘的人和事,用语言真情流露出来。说明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时所难忘的经历不是很好,他做的很多事都得不到长辈的认同,这使他感到很难过,但他并没有感到人生的黑暗到来了,他则是将这些长辈的不认同改为动力,写进这部《朝花夕拾》里,这本书向我们描绘了清末明初的生活画卷,封建的社会制度对人民的压迫。
书中不仅有这些,同样也有只属于孩子们的童年快乐。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儿时的乐园也就是百草园了,在这里,他可以掘土抓虫、采花玩耍,他可以捉蚯蚓、戏蛐蛐,也听着恐怖而又神秘的'“赤练蛇”的故事。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姥姥家的快乐生活,我也会像鲁迅一样,挖土、捉蚯蚓,玩一切自认为好玩的游戏,而童年的快乐生活过的就是这么快,转瞬即逝,只留下回忆的背影,像电影一样,只有一幕幕的回放。或许鲁迅也端坐在桌前,凝神回忆童年,动笔写下了这《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读后感。《朝花夕拾》中的故事,都是鲁迅的回忆,回忆那儿时的美好,回忆青年时的意气风发,不管记忆如何,那都是过去的纯真、单纯时期所经历的事。越是经历沉淀、年龄越大,就越喜欢回忆。虽然回忆美好,但不可能重新经历,生活还是要继续,时间还在无情的前进,或许一段美好回忆,就是对现在忙碌自己的一点慰藉吧。
鲁迅写《朝花夕拾》,我觉得不仅是对封建的多个方面的抨击、不满、指责,也是他自己对自己的一点安慰和过去美好的留存。
翻翻《朝花夕拾》,你会感慨良多,这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5
寒假期间被迫读了读鲁迅的朝花夕拾,为什么要说“被迫”呢,因为我一直认为我的思想和鲁迅或许大有不同。曾经抱着不理解的心情认为鲁迅是在儒家思想熏陶下成为大家的,而我这种深信墨家“非攻,兼爱”思想,略有排斥儒家思想的人,经不起这样的思想撞击。可是才读了一篇,就发现,原来鲁迅的想法和儒家思想完全没有什么关系,读朝花夕拾还真是读对了。
才翻开就看到一篇篇密密麻麻的文章,说长其实都没短篇小说长,说短它也有个几千字,再看看题目<狗·猫·鼠>,从题目中完全不知所云,抱着排斥的心情,根本看不下去。直到看到了那段话:
“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辨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他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牌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的佩服赞叹它们……”
这段话很像震撼过我的另一句话“原来人都是打着正义的旗号去杀人的”。至此我感觉鲁迅的想法或许和我的想法有所交集,略有兴趣的`把刚刚浑浑噩噩瞎看的东西重新看了一遍,确实感触到鲁迅厌恶那些打着旗号的人,厌恶没有实质意义的填塞式教育,厌恶过于奢华的礼节……
自此我真的理解了鲁迅,相信之后对鲁迅的文章会更有感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