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的读后感

时间:2024-02-21 08:06:0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间有味的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间有味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间有味的读后感

  人间有味的读后感 篇1

  旧友至亲,师生同窗,一字一句重温昔日情景。七月盛夏,我手捧《人间有味》,感受着汪曾祺老先生的过往回忆,这至情至性的文字,凝聚着汪老先生最纯真质朴的情感。我感受到了人间的真味。

  味在乡情,故里亲情在人间

  多年父子成兄弟。童年时期的汪曾祺与他的父亲不仅充满着亲情,也是两位久别重逢的老朋友。汪父是个很随和的人,他爱孩子,爱跟孩子玩,因此也有个绰号叫孩子头。每到春天,他总是带着一群孩子在碧绿的麦田中放风筝。那亲手糊的蜈蚣,挂着笔直而又轻盈的胡琴弦,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飞上蓝天。在汪老先生遇到难题时,汪父经常给汪老先生出一些不着调的主意,他人或以为怪,汪父却不以为然的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他们既是父子,也是兄弟,更是老友,这是最真挚的亲情。

  味在生活,世上至味在人间

  平淡质朴的文字,写出了美食的酸甜苦辣咸。在恍惚间,我仿佛看到了汪老坐在我的对面,夹起一块肥嫩的东坡肉,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隐约中听见汪老对东坡肉赞不绝口,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在人间至味中遨游,潇洒快活的生活。

  这酸甜苦辣咸,既是美食,又不仅仅是美食,更是生活。汪老虽历经风雨岁月,但他总是坦然豁达的去生活,享受生活,热爱生活。去追寻平淡生活中的微小细节,享受生活的点点滴滴,从容淡定的生活。在普通中发现美好,在平淡中活出不平淡,体会着生活的味道。

  味在回忆,师友往事在人间

  汪老的老师沈从文一直让他印象深刻。沈先生教创作从不教死板的结构,更像是习作课。汪老曾经说∶听沈先生的课,要像孔子的学生听孔子讲话一样∶举一隅而三隅反。在沈先生精辟的话语中,潜藏着未发挥罄尽的余意,让汪老难以忘怀。

  在汪老的回忆中,西南联大的良师益友,仍像当年那样饱含永不停息的激情与远大的理想。故里故亲也像往日一样,欢声笑语的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汪老总是把最美好的事物展现给大家,把苦难的东西留在自己心里。他那从容淡定的生活态度,给了当年的人们一份勇气,让人们有勇气生活下去。他把对生活的热爱展现给每个读者,把历经岁月磨砺而不曾消逝的温暖送给每个中国人。我的内心充满感动与敬意。

  人间有味是清欢。在这个快步伐的时代,让我们跟随汪老的脚步,静下心来。在平淡的故事中,领悟生活的真谛。在平淡的故事中,品生活百味,忆清欢人生。

  人间有味的读后感 篇2

  这本书是我的高中好友再毕业之际送给我的,一直没有时间来好好品味这本书中的清欢。

  清欢。一个淡雅的字眼。它出自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清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廖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想必林清玄的《人间有味是清欢》就是从这里有感而发的吧。

  林清玄眼中的清欢、是在清静中。享受淡雅的欢愉,是一种闲适,清静,自由与舒服的生活状态。年轻时,喜好处处游玩。或饮一壶茶或爬一次山。但是。现在旧地重游时、却发觉,现在的一切都如加快了脚步,再也找不到原来的那种感觉了。现有的是汽车喇叭的”嗡嗡作响”。街上行人匆忙的脚步、就连茶楼。也是烟雾的是汽车喇叭的”嗡嗡作响”。街上行人匆忙的脚步、就连茶楼。也是烟雾环绕。让人喘不过气。

  “清欢”是生命的减法。在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回到最单纯的欢喜、是生命里最有味道的情境。

  “清欢”就是丰子恺笔下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清欢……………代表这是一种高雅的文化。双休日,与家人去登山。“蝉噪

  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好像是登山的抱负境界、但在山道上。全是熙熙攘壤的游人,远远望去。像一条长龙、期间还不夹杂着商贩的叫卖声。爬到山顶。却看不到成片的松林,而是满眼的高楼大厦,“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也只能是脑海中的景物了、吹过来的.风夹杂着污浊的空气。连“清”都没有更别说“清欢”了。

  “清欢”是不受物质的束缚的。没有外在条件的。它是发自内心的情意、只要心中有情、到处都有清欢。

  这世上,不是只有烈酒才能醉人,不是只有热恋才会刻骨,有时候,一份清淡,更能历久弥香;一种无意,更能魂牵梦萦;一段简约,更可以维系一生。

  尘路,相逢,唯愿自然;相守,铭记,淡能成全。以笔简修心性,待某一天老去了,岁月的一种清欢,便可在文字里慢慢邀菊修篱。生命,依旧人忙心闲,只是,心思早已开成了一朵闲花,依着阳光静静蔓延芬芳……

  人间到处是清欢、在孤灯下翻着富有墨香的书。或提笔挥毫、或饮一口茶,体会茶香充满。

  人间有味的读后感 篇3

  固步不前会错过美妙的风景,思想倦怠会丧失活着的意义,读书,让思想行走,去发现无比深邃的内心。

  ——题记

  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于丹老师的《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本书,打开书的那一刻,我发现了一个美妙的世界,原来,没有功利的随心阅读竟然可以如此惬意。读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于丹老师在书中给出了完美的诠释。

  读书即读心,读遍别人的书,其实是读懂自己的心,读懂了自己的一颗心,再去看世相人心,人生就会更加透彻。读懂文章,养好自己的心,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从他人的视角思考问题,在山重水复疑无路过后,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记得初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时,颇多迷茫和不解,当再次静心阅读时,才发现这确实是一部佳作,世人的内心深处都埋藏着这么一颗纯真爱情的种子,读懂自己的内心,就会顿悟。养好心,养大自己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坦然行走,然后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读书,让知行合一。20xx年8月2日,带着征服大自然的一颗雄心,花费9个小时,我登上了华山东峰,一路领略了华山的险峻及美景,第一时间看到了日出。内心深处总觉得有些许欠缺,直到读到那本《空谷幽兰》之后,我才发现有那么多隐者居住的华山,充满了神秘和魅力,还有那么多有待探索的故事,这是没有读过书的一个普通旅游者无法体会和发掘的。书的魅力就在于它可以引人入胜,华山还是值得再次探索的地方,当然,是一个有思想的旅行者再次去探险的'地方,绝对不是一个游人去肤浅的挂一个同心锁,在石头上刻下“到此一游”。杨绛先生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感受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读书可以找到苟且生活中的一方田野。当我们为生活所迫,顿感迷茫时,读读史铁生,读读《小王子》,读读路遥。当我们春风得意时,读读杜甫,读读白居易,读读苏轼。“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不只是出现在孟郊的笔下,也出自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在别人的诗篇和文章中读出自己的感动,在别人的故事里留下自己的眼泪,你和书的缘分也就到了。

  读书,是一次修行,也是一次养心,读书让自己的思想行走,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去领悟古人的家国情怀,去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去发现自己无比深邃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