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无逸》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无逸》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尚书》之《周书》看到了第十一篇《无逸》,虽然没有诰字,也是一篇诰文,是周公对成王的训诫。
周公的这篇文章《无逸》,获得了较高的评价,主要是中心思想突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并且充满感情色彩,是《尚书》中的杰作和精品,还被认为是散文创作的一大进步,受到推荐。
《无逸》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当然是“所其无逸”和“知小人之依”。什么是“所其无逸”?就是在位的君主不能只图安逸和享受。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这便是“知小人之依”,就是了解百姓的稼穑之苦,知道粮食来之不易,生产和生活的艰辛,如此才能做到“无逸”,即贪图安逸享乐了。
周公明白,只说大道理不够,必须要有真实案例,才能具有说服力。于是,周公举例说明,他用商的中宗(太戊),高宗(武丁),祖甲和周的太王(古公亶父),王季(季历)和周文王作为典型,加以分析和总结,得出结论:“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所享国日浅,这便是“生则逸”的结果。相反,按照中宗,高宗,祖甲和周太王,王季和周文王的样子去做,以他们几位为榜样,亲近百姓,了解百姓疾苦,一定不会贪图享乐和安逸,国家兴旺发达是必然。
中宗是谁呢?中宗叫太戊,子姓,名密,商王太甲之孙,太庚之子,是商朝第九任君主,在位七十五年 (公元前1535年─公元前1460年在位)。太戊在位时期,勤政修德,治国抚民,任用贤才掌握国政,各诸侯纷纷归顺,使商朝再度兴盛。太戊与太甲、祖乙并称三示(即三位有贡献的君主)。太戊死后,庙号中宗,葬于太戊陵(在今河南省内黄县亳城乡刘次范村东侧)。
高宗,即武丁,也是一位贤君,治理国家有方,使得衰落的商朝得以再度兴旺,被称为“武丁中兴”。高宗在位五十九年。
祖甲,也称帝甲,子姓,名载,商王武丁之子,商王祖庚之弟,商朝第二十四任君主,在位三十三年,曾征伐西戎,他在位期间照顾民众,商朝中兴。祖甲死后由其子廪辛即位。
这里有一个“不义惟王”的故事。说商王武丁偏爱幼子祖甲,打算废太子祖庚而改立祖甲。祖甲认为这是违礼之举,不可强行废兄祖庚而立自己为太子,否则就可能出现混乱的局面,因此他效法武丁当年之举,离开王都,到平民中生活。武丁死后,由太子祖庚继承王位。这使祖庚非常感动,便立祖甲为王位继承人,祖庚即位7年左右病死,祖甲这才回到王都继位。
周太王(古公亶父),名亶,“公”和“父”都是对这位周家英明领袖的尊称。古公继续实行后稷、公刘以来治理部落的各种好办法,尤其重视发展农业。古公亶父不仅善于处理全部落的政事,而且为人心地善良,对人和气,在部落中有很高的威信。
王季,即季历,姬姓,名历。尊称公季、王季、周王季。周太王之少子,周文王之父,周武王和周公旦之祖父。季历接位后,师承古公亶父遗道,笃于行义,领导部落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训练军队,又与商贵族任氏通婚,积极吸收商朝文化,加强政治联系。在商王朝的支持下,他对周围戎狄部落大动干戈,不断提高军事实力。商王文丁时,受封为“牧师”,成为西方诸侯之长。后因权重遭忌,被文丁软禁绝食而死。
周文王是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公园前1152年-1056年,在位时广招贤才,礼贤下士,拜姜子牙为师,教授军事大计,在位50年,周朝一片昌盛,且创作了《周易》,八卦演变成64卦,为世人传诵。
周公通过上面这些举例说明,是对成王的告诫,目的是巩固周朝的统治。而说到稼穑之苦和小人之依,是之前统治者没有说过的,是周朝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