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木,观书译理可以养心。《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就是这样一本如清泉般沁人心脾的好书。第一次与此书想见,便被这封皮沉郁的黑色吸引,封皮上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凝视着远方。他在思考什么?带着疑问。我打开了书的扉页。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刘铁芳先生教育教学中的实例.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生这样教,会存在那些不足,那样教,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我为大师给我指引教学方向心中激动万分,同时,为自己过去的想法而惭愧。
在书中,刘铁芳高瞻远瞩,很明智地提出对儿童本位的确立—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位学生内心的财富。
其实,在我的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总会遇到这样类似的学生。如我班的苗同学,在学习上我用尽各种办法,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很是懊恼,但是那次放学,他去别人家里玩没有告诉家长,让我以为他丢了,心里的那种着急却让我感受发生了改变,我觉得她不是那么讨厌。相反,我每天看见她有一中亲切感,不是她有何变化,而是我要尊重孩子的差异,同时也发现他的优点,他是我班最会玩的学生,学习上他没有什么造就,但只要我把他忘正道引,将来准会是个有创造的程序设计员。还有班上的李同学,她个子矮小,生性胆小,很少和老师同学交流。在课堂上虽然她非常的认真,但是成绩非常的不理想,同家长交谈,家长说:一个题我亲自叫了十遍,让她重读,她还是不会,没办法。但是,她在家很会做家务事,不要小看,她可是的家里的能手。与此同时,刘铁芳在本文中也旗帜鲜明地指出:如果教师和学校舆论唯一地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或者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因为上课、掌握知识、分数——这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个局部,只是许多领域的一个领域。人的心理和智能结构的发展水平,事实上无法单纯用纸笔工具准确地测量出来。
传统的考试,主要是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单项测量“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应该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