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寻找语文的诗意与远方》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寻找语文的诗意与远方》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是最接近诗意的一门课,可是这种诗意需要静心品味,更需要教师款款地引导,慢慢地唤起。读董一菲老师的《寻找语文的诗意与远方》,伴随着她如沐春风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有种与语文的诗意不期而遇的感觉,好似“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有一种追求叫诗意。董老师在书中解释了何谓“诗意语文”,“不仅让孩子们有扎实的语文功底,较高水平的语文知识,写作能力、鉴赏能力,还要引导他们看到一个更远更大的语文世界,进而引导孩子们看到一个更远更大的人生,一个悲天悯人的情怀,给学生庄严的人间关怀”。我们都曾迷恋于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想把这份美带给孩子,希望他们都能知其美,更知其所以美。但是工作几年后,发现在这个步履匆匆的时代,孩子们没有时间听你谈应试之外的补充,尤其是理科生,他们希望老师能教更多的解题技巧,最好能教适用于答题的万能公式。自以为很重要的扩展,被孩子们认为是浪费时间,甚至在下面偷偷地解数学试卷。在备受打击后,我也渐渐开始往“技”的方向努力,努力去分析一些支离破碎的解题技巧。《寻找语文的诗意与远方》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我目前的做法和初衷是否相去甚远。
如何走出困境呢?学生要阅读,首先要有量的阅读垫底,再慢慢地关注读的深度和广度。书中,董老师提到,“很多时候装在肚子里的书是需要时间发酵的,是需要人生磨砺的,是需要情智酝酿的,这是一个‘物理’的过程,更是一个‘化学’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更是一个拥有才华的过程”,让孩子捧起书阅读,才有可能接近诗意的语文世界。作为语文老师,更要阅读。仅凭自己学生时代所学的知识,依样画葫芦来教学生,很快就会遭遇江郎才尽的尴尬。阅读能让老师知识面更开阔,让我们拥有充分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内心世界将更加充沛,格局会更开拓。解题方法、教学模式固然需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关注孩子心灵的丰盈和他们对生命的感悟。我们和孩子都应该放下知识的镣铐,去看看那个更为高远,充满着诗意的语文世界。
有一种力量叫直觉。董老师在书中提到“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一定拥有强大的直觉的力量,对文本、对学生、对语与言、对文与思”。我想,这包含了一个老师很重要的基本素养,眼中有学生和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董老师的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潜能,锻炼思维,培养主动性。《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中,运用评点法让学生写出林冲的英雄气概。《沁园春。长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上阙的意向归类,并鉴赏下阙动词形容词的妙处。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犹如给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金钥匙,让他们享受学习的乐趣。只有当老师自身拥有深厚的教学功底,才敢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也只有当老师眼中有学生,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果说眼中有学生,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慢慢积累,那么老师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独特的解读能力,可以成就一个血肉丰满的语文课堂,可以体现一个教师深厚的语文素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学设计中,董老师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孩子们读出的是“烂漫的花枪,诗意与美好生活象征的酒葫芦,御寒的毡笠子,象征着退路的钥匙,即使在险象环生,甚至是生命的悬崖峭壁,林冲的生命也在顽强扎根怒放”。同样写花枪,“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老师和学生读出的是“抛去一切空想,决绝地斩断过去,从此花枪上挑的,不再是酒葫芦而是人头”。从“花枪”这个小细节中,品出林冲性格和命运。另外董老师还引导学生从色彩上解读林冲这个悲剧英雄的形象。这些独特的解读,切口小,内涵极深,显示了一个语文老师的语言直觉,那是教学智慧的流露,更是教学功底的体现。
《寻找语文的诗意和远方》是一本故事书,他记录了董老师语文教学与研究的种种经历。让我们看到一位特级教师的成长历程,有情、有爱,有笑声、有泪点。读着董老师的书,渐渐懂得了一位语文老师的坚守和追求。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董老师的书,唤醒了我们对学生心灵世界的关注和生命的感悟,认识到语文课堂是生命的对话,是教师生命和学生生命的共同成长,是用心灵启迪心灵,用激情点燃激情,用智慧启迪智慧的生命场。或许有一天,我们在大师的引导下,也能唤起孩子们对语文诗意的追求,寻觅到那份雅洁如水如月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