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安琪拉的灰烬》读后感(共3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安琪拉的灰烬》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安琪拉的灰烬》读后感1
《安琪拉的灰烬》片段选读:
奥尼尔先生是学校四年级的老师,我们都叫他“小不点”,因为他个头很小,像个小数点。他在惟一一间带有讲台的教室里讲课,这样他可以站得比我们高一些,用他的白腊树枝威胁我们,让所有的人看着他削苹果皮。九月开学的第一天,他在黑板上写了三个打算一直留到年底的单词:欧几里得、几何学、白痴。他说要是他抓到哪个男孩动了这几个单词,那个男孩就将靠一只手度过余生。他说任何一个不懂欧几里得定理的人都是白痴:现在,跟着我说,任何一个不懂欧几里得定理的人都是白痴。当然,我们都知道什么是白痴,因为老师们一直告诉我们,我们就是白痴。
布兰登·奎格雷举起了手:先生,什么是定理?还有什么是欧几里得?
我们期待着小不点向布兰登抡起棍子,就像别的老师在被提问时所做的那样。但是,他却带着微笑望着布兰登:噢,好吧,这儿有个男孩有不少的问题。你叫什么名字,孩子?
布兰登·奎格雷,先生。
这将是个前程远大的孩子,他的前程会怎么样,孩子们?
远大,先生。
确实,他将会前程远大。想认识欧几里得的好处、优雅和美妙的孩子,只能走“上进”这条路。这孩子只能走哪一条路,孩子们?
上进,先生。
没有欧几里得,孩子们,数学就是站不住脚的可怜虫;没有欧几里得,我们就无法远游;没有欧几里得,自行车就不会有轮子;没有欧几里得,圣约瑟就不能成为一个木匠,因为木工活儿就是几何学,几何学就是木工活儿;没有欧几里得,咱们这所学校就没法盖起来。
推荐《安琪拉的灰烬》理由:
《安琪拉的灰烬》是一本讲述艰辛和苦难的.书,也是一本感恩和励志的小说。小弗兰克是在母亲安琪拉的生命美德的照耀下,在不断地反抗周围环境中,一天天坚强地成长起来的。读完这本小说,我们便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再苦再难的日子里也会有欢笑。就像高尔基回答托尔斯泰,为什么自己最终没有成为一个坏人的原因,“因为天使一直伴随着我成长”。弗兰克·迈考特的“天使”就是他的母亲安琪拉,安琪拉坚忍、自尊、善良、乐观和宽容的性格,是弗兰克从小到大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我想到用海伦·凯勒说过的一段话来加深对《安琪拉的灰烬》的感悟:“人们经常发现,那些生活在死亡阴影里的人,或者曾经在死亡的阴影里生活过的人,对他们所从事的每一项事业,无不感到甜蜜。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却把生命看得太平淡了。”
《安琪拉的灰烬》读后感2
灰烬中的希望
如果说有一本书震撼人心,那么一定就是美国作家弗兰基·迈考特的《安琪拉的灰烬》。
永恒的苦难
生于纽约,却在爱尔兰的贫民窟度过了苦难的童年,作者弗兰克曾在书中说道:“当我回首童年,我总奇怪自己竟然活了下来——家庭贫困潦倒;父亲一无所长、醉话连篇;母亲虔诚而沮丧,坐在火炉旁哀叹个不停;神父自以为是;教师恃强凌弱;还有那不休不止的湿漉空气带来的不休不止的咳嗽与肺病……”
本是童真的年纪,本应在父母的怀抱中安然成长,本应在广阔的草地上肆意奔跑,年幼的弗兰克却早早地开始了自己的“生活”:清晨与其他孩子在昏暗的街道旁争抢煤渣,深夜被醉酒的父亲折磨而无法入睡,为填饱肚子向店铺商人乞讨……这是弗兰克灰色的`童年。
如果说有一本书记叙着比较悲惨的童年,那么一定就是美国作家弗兰基·迈考特的《安琪拉的灰烬》。
永恒的快乐
或许是经历了太多个阴雨天,一到天放晴,许多地方都是弗兰克游戏的乐园。跑上几公里,去到神秘的苹果园偷苹果;跑上几公里,去看静默深沉波光粼粼的香农河;跑上几公里,用送报纸的报酬给家人带来一顿丰富的晚餐。或许是经历了太多个饥饿寒冷的日子,许多事物都可以让弗兰克快乐。可以因为一次明媚阳光而感到幸福,可以因为吃到一颗糖而感到满足。弗兰克的家庭一无所有,家人却总能在困难时期相互依偎、相互关心,共度难关。
童年时期的弗兰克从未发现也从不认为自己的成长环境是贫民窟,他始终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而感到快乐,甚至怜悯那些正遭受困苦的人们。他总是期盼未来,充满希望,就像作者在晚年曾说的:“(那时)我们在物质上极端贫穷,但我们总是很快乐,有很多渴望,很多梦想,很多激情,我们感觉很富有。”也正是因为弗兰克始终怀揣着激情与梦想,他在青年时期就踏上了回归美国的征途,为自己和家人的未来而拼搏。
如果说有一本书记叙着比较快乐的童年,那么一定就是美国作家弗兰基·迈考特的《安琪拉的灰烬》。
永恒的灰烬
在希望渺茫的灰烬中诞生,在希望渺茫的灰烬中成长,在希望渺茫的灰烬中苦中作乐,用比较可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苦难,用比较可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快乐·。就像《迈阿密先驱报》评论道:一座关于不朽精神的纪念碑,一段震撼人心的童年故事。书中这种感伤而不失乐观积极的精神让身处泥泞的人仍可以勇敢前行。
如果说有一本书震撼人心,那么一定就是美国作家弗兰基·迈考特的《安琪拉的灰烬》。
《安琪拉的灰烬》读后感3
手头已有两本书等我去读,好在这个周末我可以支配一些时间。很喜欢在家里静静的读书,何况在平安夜这样的日子里。还有什么比静静的守着一本书更有意义的呢?还有什么比在圣诞的时候去体味安琪拉的Ashes更深刻的呢?其实书还没有读完,可我已经忍不住想说点什么了。没有头绪,说哪算哪。
《安琪拉的灰烬》是一本很耐读的书。
让我先从题目说起吧。题目很特别,安琪拉是天使的意思,也是文中作者母亲的名字,这样的寓意很明显。但作者为什么要用Ashes这个词呢,有人译成骨灰,路文彬则给译成灰烬。我想花甲之年的作者选定用这个纠结的词,肯定有他纠结之处。那么,翻译成什么不重要了,我就用原文Ashes吧,我体会到的含义是:往事,遗憾,忏悔,烟消云散。
可以说,作者苦难的童年里是没有天使的,有的只是天使的Ashes。安琪拉是文中作者母亲的名字,可作者刻意把母亲当天使描述了吗?没有。第七阶梯那里有天使吗?也没有。当一个60多岁的退休教师以这样的题目来写自传时,他能呈现给读者的只有真实,没有形象高大的主人公,苦难的童年就像安琪拉的Ashes。所以,尽管作者笔法幽默,尽管里面有笑声和歌唱,但都难以掩盖那灰暗的底色,难以驱除笼罩全书的阴霾。
所有的移民或游荡的民族都有一种共同的精神,那就是苦中作乐。说的规范点就是与命运抗争的乐观主义精神。敢于迁徙,敢于游荡,不惧陌生,本身就是与命运抗争,选择远方的人内心必然坚强。可是,过去和现在遭受着比作者更苦的苦难的人多的是,和作者一样成功的有几个呢?没有几个。那苦难真的`就是成长的乳汁吗?不是,那只是无奈的选择。
作者与命运抗争的勇气何来?内心坚强的源泉在哪里?
没有答案,如非要个答案不可,那答案就是命运。
父亲不是酒鬼的那个孩子没有成功,父亲同样是酒鬼的那个孩子也没有成功,母亲健壮的有点霸道的那个孩子没有成功,母亲同样多病孱弱到有点堕落的那个孩子也没有成功,而作者迈考特却成功了,为什么?难道真是作者选择以乐观进取的精神与命运抗争,才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吗?不是。仔细思考思考,也许才明白什么是命运。
所有的回忆,都是关于命运的故事,《安琪拉的灰烬》也不例外。
建议不幸的人去读一读,幸福的人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