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着》有感

时间:2023-09-09 15:38:0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活着》有感(经典)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活着》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活着》有感1

  人们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是我读了《活着》之后的第一个问题,是啊,我们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有人说:是为了亲人而活,是的,中国人两千年的封建传统是为别人而活,父母为孩子而活,孩子为亲人而活。那当只剩下自己的时候,我们又为谁活着呢?

  在这本书里我们目睹少爷福贵的荒诞、破产和艰难;继而给我们一点点美好的希望,让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凤霞嫁了人怀了孩子,让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有了简陋的欢乐。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再萦绕他们的时候,但是福贵的亲人却以各种方式死去,毫无征兆,对福贵无疑是一种折磨。一切就像一个巨大的诅咒。女儿,妻子,女婿,外孙,最后福贵只剩下自己。和一头也叫做福贵的老牛。因为远离那些动荡的年月,因为并未真正有过艰难和困顿,这个故事让年青的我们不禁有些战栗。

  是的,我们从未经历过像福贵这么巨大的打击,或许我们经历了还不能像福贵一样勇敢的`活着。没错,福贵是非常的可怜,但他也非常的坚强,他用他对生活的乐观,依然勇敢的面对生活,没有一声抱怨。或许这才应该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生活可能会有些不如意,但是只要我们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总会解决难题,没有过不去的坎,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只要用心,只要以一种乐观,友好的态度面对生活,生活也不会亏待你的。正像海伦·凯勒一样,她在17个月的时候因为一次急性脑充血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他还是对生活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他还是努力活着,他还是不懈努力,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他们拥有种种不幸但却对生活充满乐观,而我们四肢健全还有什么理由不乐观呢?

  “活着”不是让我们为了谁,而是让我们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生命苦短,但这既不能阻止我们享受生活的乐趣,也不会使我们因其充满艰辛而庆幸其短暂”沃维纳格曾这样说过,是的,我们怎么可以因为一点挫败就放弃活着呢,那是多少死去的人们的心愿啊,我更加明白活着是多么一种幸运啊,可以游山玩水,可以学习,可以体会世间的情感,那是多么美的一种享受啊!

  嗯,就像那谁说的,企图探究活着的意义注定只能成为一个笑话。人只是一种存在,它与天地万物一样并无意义。

  我们也许只需要像福贵那样活着,像那头老牛那样活着,尽管有些苍凉的意味。是不是爱过了才会懂得心死了还要活着的坎坷。

读《活着》有感2

  用朴素的语言谱写出了人间最至情的情感,这就是余华。我对他的认识就从《活着》开始,这本事带给我的震撼不亚于““扎克伯格是机器人这一谬论,我强烈推荐读友们读《活着》这本书,它能让你读完有一种顿悟的感觉。

  作者用第一人称从福贵的角度去讲述他的一生,没有一丝外部情感的渗透,给人的代入感,真实感毫无罅隙可言。故事是从内战开始的,讲述的是质朴的农民在哪个纷乱的年代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反映了中国在崛起之时所遭遇的磨难,一步一步探索的足迹,借用福贵来体现中国探索之路谓之艰难,成功得来之不易。

  故事的开端从福贵的'纨绔说起,福贵本是地主家儿子,家庭和谐美满,所以从小就跋扈无边,赌嫖两沾,认为自己一定能靠赌光宗耀祖,殊不知,自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家产被自己输得一穷二白,从青砖白瓦房住进了茅草屋,干起了佃户的劳作。俗话说,祸不单行,在哪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饥饿,贫穷,疾病样样都会找到你,一家六口人,父母,妻子,儿子和女儿都一个个相继离他而去,只有他像老天所弃般孤苦存世,无依无靠,他所经历的一生中,有欢乐,有苦痛,有哭,有笑,有罪恶,有善良,他就像一本书,一本让人如饥似渴又静若寒蝉的书。

  我不知道世人对“活着“有怎样的定义与理解,我的愚见是随心而活,我不赞叹“伐天战地之人”的英勇,也不蔑视“一事无成之人"的无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理想目标,扪心自问,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要朝怎样的方向而活,不要在乎流言蜚语,往自己所追求的活而活,这就足够了。

读《活着》有感3

  第一次接触《活着》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看由它改编的电视剧。当时我还小,但是被这部剧吸引了,哭了很多次。再看一遍小说,和电视剧有些不同,但传达的主要内涵并没有改变。

  最近在剑尖看到了《活着》这本书,借了又看了一遍。小说的主人公傅贵年轻时是地主的儿子。用今天的话说,他被认为是‘富二代’。他因赌博失去了所有的财产,成了一个贫穷的农民。在经历了儿子、女儿、女婿、妻子和孙子相继去世的悲痛之后,傅贵顽强地活了下来,并意识到活着的意义。

  最让我感动的'是富婆贾珍,她有钱的时候整天在县城吃喝玩乐,拳打脚踢怀孕的贾珍。在她的家庭衰落之后,贾珍并没有离开财富,而是不顾父亲的反对,带着刚满半个月的儿子回到了这个又富又穷的小屋。里奇多次说贾珍是个好女人,嫁给他是他一生中的幸事。他后悔没有让她过上好日子,但我很想念我的家人,简也很幸福,因为日子没有以前那么富裕了,但富裕的心落在了她身上。贾珍死前,她对傅贵说,“如果有来生,我会嫁给你。”他们很不幸。他们看似一无所有,其实什么都有。幸福可能与金钱无关。只要一家人的心在一起,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尝到幸福的真谛。最重要的是人心能否依偎在一起。如果可以,反正你会幸福的。

  富贵从富家公子落到中下层穷人,纷纷送走亲人。先是儿子死于给县长老婆献血过多,然后女儿死于难产,最后老婆因病去世。最后女婿和刚满五岁的小孙子也跟着来了。这个过程是一种富足的生活,反映了现时代农民的悲惨生活。生活是苦的,但幸福似乎不在。所以余华老师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用了第一人称。富贵不仅告诉了一个年轻人他在暮色中的山脊上的生活。余华说:如果用第三人称,有可能让这样的人生只有苦难而没有幸福。在夕阳斜脊上叙述他的悲惨生活,如果你觉得只有苦难,那么你可以看到他平和的叙述,你可以想象他眼神的柔和,然后在他驱赶牛群的时候感受到他平和的快乐。人性的光辉和温暖就体现在这里。

读《活着》有感4

  《活着》是著名作家余华先生描写底层百姓的一本书,整本书读下来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有的只是平静。但在这平静的故事背后,却呈现了旧中国像主人公福贵这样的普通人为了活着而活着的悲惨画面。

  老农民遇见了游客,回忆起了自己的一生。最开始福贵是一个大户人家的阔少爷,整日嗜赌如命,赌输完了家产,气死了父亲,属于典型的纨绔子弟。赌博让他从阔家少爷一夜变成了一贫如洗的普通人。和大多数人一样,他沦为上有老母要养,下有子女要教的境地,身份的快速转变,没有留给他准备的时间。倒霉不幸的事情接二连三发生在他身上:出去给母亲买药被抓了壮丁,好不容易从死人堆里活着回来本以为可以重新开始生活,但活着似乎就是要遭受苦难,女儿和妻子相继得病,儿子被人害死。女儿凤霞嫁给了喜根,本以为可以安心的活着了,但是生活永远是那么的不幸,女儿难产离世,接着喜根意外离世,自己的外孙也吃炒豆子噎死……到头来,只有福贵和一头老黄牛还活着。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很平淡,主人公福贵在不幸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但他依旧活着,现在看来,这样的人生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作者告诉了我们答案: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其实福贵的故事不就是旧中国无数底层农民的缩影吗,祖祖辈辈的小农经济让农民已经适应了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没有理想,没有眼界,思想只局限于三餐五谷。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几千年,人们也从潜意识里默认了这样一种生活状态,在没有战争没有外敌入侵的时候,这样的生活,何尝不是一种平静与安详的状态!

  但战争的来临彻底打破了这种格局,也最先冲击的是底层的农民,它破坏了几千年的小农经济而使得无数的农民破产,流离失所,就像福贵一样家道中落。1840年以来,当外国人用工业革命的果实撞开了中国的大门,苦难就随之开始,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日寇侵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战争持续了百年,底层的农民苟且偷生,为了活着而活着,生命显得毫无意义,整个国家看不到一点生机,连年战争耗尽了国人的精力,每日的奔波却看不到希望,这是整个民族的灰暗。普通人看不到未来,只要能活下去能吃上饭这就是活着的目标。整个国家也看不到曙光与前程,中国该何去何从,没有精神的依托哪来民族的希望?

  故事的最后是福贵带着老牛继续孤独的活着,仿佛看破了尘世万千,在经历一系列事情后愈加坚强。这不正是我们这个民族脊梁挺立,傲然屹立的缩影吗?破而后立,几千年来我们遇到过无数的坎坷。一次次的苦难才会发现活着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活着才有改变的机会,善于改变并且一次次的尝试,纵然头破血流,但一定会在黑暗中闯出一条康庄大道。福贵永远怀着希望,即使一次次的受伤,但活着不就是希望吗?

  未来的路还很长,未来也充满了未知,需要我们去探索。我们的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努力奋斗的活着。

读《活着》有感5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活着》这本书,以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作为背景,并生动地写了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和对世界乐观的态度。

  很多人都喜欢赌博,就像《活着》书中的主人公福贵一样。赌博容易上瘾,正是因为赌博,福贵才会把家产输光。后来徐福贵又经历了重重坎坷,亲人先后离他而去,但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所有福贵生命里点点滴滴的事迹,最后都化为了他在阳光下说给来乡间收集乐曲的“我”的.自述。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要想活出精彩,必须得靠自己。无论经历多少坎坷,跌倒多少次,终究还是要站起来。那就早些站起来吧,别在此处纠结,把短暂如流星一般的人生挥霍掉。人生中的一切感情,就像菜品里的调味料,喜怒哀乐如同酸甜苦辣,重重坎坷,也是为了让感情更加丰富,更加浓厚,好比把调味料的味道变得浓重,衬托得人生完美无比。 所有的加工,都是要使人生这道菜品变得美味。

  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没错,就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读《活着》有感6

  其实作者只是在静静地诉说着什么,却荡气回肠。在读《活着》这本书前,了解过写作背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眼光看待世界”。通过《活着》作者想告诉我们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

  主人公徐福贵的一生是很悲惨的,但同时他又是坚强的,说实话,我非常佩服他。在饱受各种心理与身体上的折磨之后,还是活了下来。我不太喜欢看悲剧,结局总是让人唏嘘不已,久久不能平静,当《活着》却让我感到不同,仿佛是一老人在述说着他的坎坷、波折的一生,没有抱怨,也没有悔恨,而是一种平淡的诉说。就像一位哲人一样,洞察生活。超脱的看待着这世界。

  徐福贵年轻时本是一个地主家的少年,娶得一位米行千金为妻,家境算是殷实,但却游手好闲,做过许多荒唐事,最后因赌博而败光了家业,沦为一个贫农,一家人住进了茅草房,然而这只是悲剧的开始。父亲也因为他的败家而活活气死,母亲也因此病倒了,为去请大夫给母亲看病,在街上被人又拉去当壮丁,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回来的富贵,没有见到母亲最后的一面。虽然此时富贵已经体会到活着的好,想要开始过稳定的日子,但这是女儿凤霞因病而变成了哑巴,妻子的身体也因病每况而下,生活仍然很艰难。然后就是亲人的相继离去,首先是他的儿子有庆,因为热心去献血被他人贪婪的抽干了,然后是妻子家珍,女儿凤霞,女婿二喜,最后是外甥苦根。面对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去,我不知道在埋葬他们的时候福贵的内心是多么的深痛,这是一道不可磨灭的伤口,是他无法泅渡的桎梏,是时光无法抚平的伤痛。

  作者必定是残忍的,明明是生离死别,他却轻描淡写,无关痛痒,几乎不给人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本以为从战场回来的福贵会从此走向安稳的生活,妻子贤惠,儿女懂事。可是儿子有庆却因那样的意外而死亡,家珍也因悲痛不久而离世,使人心情刚起又落。女儿凤霞嫁了一个好女婿,好日子没过几年,因为生苦根难产而死了,然后女婿二喜在工地做事被掉下来的东西砸死了。虽然女儿女婿不在了,但想着至少还有外甥这个希望吧,但谁又想到,可怜的孩子在长到几岁的时候,因贪吃豆子撑死了。最后的最后,所有活着的希望都被掐灭了,只剩下一头名叫富贵的老牛与他相伴。

  我原觉得福贵的一生是不值的。后来发现我错了,他生命中不管怎样都有关心爱着他的人,在他年轻犯错时,有他母亲袒护着他,无私的.爱着他,有家珍不离不弃的包容他,即使在他沦为贫民,家珍还是对他不离不弃。

  福贵的一生也给我们很多思考。在艰辛的生命历程中,福贵没有流露出胆怯和放弃,而是在不断挖掘着活着的乐趣,他买下将死的老牛,孩童般的和老牛开着玩笑,用粗哑的声音放声喝着歌谣,他自始至终也没有怨天尤人,他坚信着活着就是最好的,活着就有希望。

  现在的我们,遇到一点小困难小挫折就有轻生的念头,和福贵比起来,我们的遭遇真的不算什么,只是在一时刻把自己的痛苦放大了,已经经历着人生最大的灾难,其事实却并非如此。我们要为活着而活,相信活着就有希望。

读《活着》有感7

  《活着》是一本十分沉重的小说,余华自己也说过《活着》本身讲述的就是一个,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人是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的故事;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活着的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或者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读后感 刘志纯。我用了一个上午一口气完成了他,读完小说,虽然有完成的如释重负但却像又背上了沉重的枷锁一般的喘不过起来。我有些迷茫,难道我们所追求和趋之若鹜的生命就只是为了这样简简单单的幸存,平平静静生活,而没有其他更大意义的事情值得去追求而放弃与有所生存的意义。这与我们平时所接受的,或者说是所被灌输的伟大精神背道而驰。因此,我们更迷茫了。那,活着是什么?活着是为了什么?为什么活着?我们年轻,我们活力,我们快乐的活着,我们肆无忌惮的挥霍着金钱、时间、生命。就像年轻的福贵一样。肆无忌惮,不计后果。因为我们无所谓时间,无所谓青春,我们的人生刚刚起航,我们的太阳刚刚升起。像福贵一样,我们挥霍着,觉着家里还有一百亩的田产,还有爹娘,老婆孩子……等到终于有一天,福贵把钱输光了,我们把青春挥霍完了,才蓦然发现,其实很多东西便如同白驹过隙,眨眼的当儿就没了。

  冷静下来的我们开始反思活着的意义,这不像考卷上的难题一样,丁是丁卯是卯,对了得分,错了失分的标准答案。活着的意义几乎不可能用简单的语言标注出答案,甚至是近似的表达。这便是老子的《道德经》里开篇的两句永恒的经典:“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因为这不是个简单的为什么,当然也不会有简单的什么。这样的答案需要人们用活着去寻求,当不用再活着的时候,或许这个答案就出现了。因为它诠释的不仅是生命,或是人生的一种崇高而简单的意义所在。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人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狂傲不羁的呐喊,也不是来自于凶残猛烈的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读后感《《活着》读后感 刘志纯》。忍受所能忍受的,忍受所不能忍受的,在绝望与痛苦的边缘继续活着,而且骄傲而坚强的活着。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绝望和希望,在我们的命运里比比皆是,更如朋友那般亲密无间。

  正如没有绝对的苦难,也没有永久的幸福。无论是去,感恩幸福,抑或是感恩苦难,都是感恩生命,感恩或者。感恩这种无间的友情,感恩我们活下去的奇迹。在不断地感恩中,我们和幸福,和苦难产生了友情,而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我们互相感激,也互相仇恨;我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我们活着的时候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尘沙,最后,默默然消失在海角天边。也许,这就是活着。而这一切的前提却是时间。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在这里,时间影藏了它的身份,可是却掌握着两个人的.命运。我们的阅读无法抚摸它,也无法注视它,可是我们却无时无刻的感受着它的存在。就像寒冷的来到一样,我们不能注视也不能抚摸,只能静静地浑身发抖的去感受。

  这种感受是脱离了,或者说是超越了五感而伟大的存在着的。这就是时间,这就是生命,而这些便组成了我们所要的活着。我们活着了,在爱与痛的交织里和冰与火的缠绵中,我们活着了。我们站在苦难的边缘坚强的活着,因为我们活着是为了那与痛苦相交织的——爱。物欲的纵横捭阖迷惑了我们原本单纯的心境,年少轻狂的愚蠢让我们自命不凡的轻薄生命,当一切真的即将消散,死神让你最后一次回眸人生,留恋的也许不是带不进棺材的名利和财富,留恋的或许只是生病时母亲的轻声关怀,失意时朋友的鼎力支持,或许是那个大雨滂沱的雨夜里那份相濡以沫的温馨。也许,这就是爱。活着为了爱,为了爱活着!当绝望和痛苦如狂风骤雨消失在宽广的海岸线,温暖而和煦的阳光总会相聚在某个云淡风轻的下午,让我们都去到山涧,望着无垠的天边,恬静而从容的呐喊出心中的那一缕缕不凡和坚持——活着,只是为了活着!

读《活着》有感8

  打小时候《活着》就经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电视剧《福贵》,电视剧《活着》还包括余华老师的原著,我都有好好品味过。每一次回想,都能让我再一次的回味到那股茶香。

  在小学二年级时,晚饭后电视上《福贵》就是我最向往的地方,那时候我就在想:我要也是地主的孩子多好,玩其他人不敢玩的赌搏,对父亲出言不逊也豪无顾忌。那时我很羡慕他。但是,后来他被龙二爷骗花了所有财产,父亲也因此气死。我又大吃一惊。回忆也变的断断续续,只是每天在想为什么“福贵”能承受下来。到了高中,我接触到了电影《活着》,一些破碎的记忆碎片又重新粘合在一起了。后面的福贵一下子改头换面,从地主成了佃农,但他踏实肯干硬是靠着五分地活了下来,反而貌似成功的龙二却因为贪了富贵的家财被处死了。后来,我本以为福贵能拥有简单幸福与家人享天伦之乐,他却被拉壮丁上了战场,又神奇般地与另一位重死挣扎的年轻战友遇上了解放军回了家与家人团圆。然后紧接着的`就是儿子,女儿,老婆,孙子,女婿的相继死亡,还都是他亲手埋的!先后经历了土改、人居公社化运动、文改、***,最后陪伴着的就是他身旁的那头花牛。

  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幕是福贵得知儿子有庆因为给县长输血却被活活压榨死,而新县长却是他随他出生入死的战友,儿子离奇死亡却不能手刃仇敌只能憋在心底甚至担心老婆接受不了又不敢告知。

  他只能默默地亲手葬送了至亲,然后在“坟”前哭诉,可笑地害怕被发现,儿子坟前竟然没有碑,如履平地。种种不可抗拒因素如同巍巍巨山紧紧的压着他的肩膀,他却总能站起来,也许他只记着要“活着”。因为“活着”就是最大的勇气,而敢接受承受一切恶耗,让他的精神肉体受到双重打击的挫折就是最好的证明。

  高考后,我再次打开了《活着》,了解到了作者也是从别人那儿打听的故事写的书。也许“福贵”真实存在。也许,没有并没有这个人。但对我来说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通过这本书我深深地明白了一个道理:活着就是最大的勇气。

读《活着》有感9

  合上书,许久没有勇气再次打开它。记得第一次翻开它是在去年夏天,那时耳机里播放着电影《天空之城》的主题曲,看到一半时,不知怎的,眼泪竟在如此朴实无华的语言中败下阵来。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感性,又或许是为福贵的一生感到悲哀,一个最开始不可一世的浪荡公子,输光家产后,开启新的人生。不敢说他经历过什么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因为他的世界里仿佛只有酸、苦、悲、离……他生不逢时,至亲六人,余生一人,在穷困潦倒的境地中还要白发人送黑发人。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悲痛,却又在悲痛之后勇敢地活着。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这是作者余华在序言中写下的一句话。在耳濡目染之下,我们逐渐形成了为梦想活着,为情义活着,为信仰活着的大英雄主义精神,这没有任何问题,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光是活着,就要花费好大的力气。

  相信我们总能听到长辈说我们是幸运的,真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不用担心,大炮明天会飞到屋顶,不用担心随时被病魔夺去生命…都说轻易得到的,绝不珍惜,就像活着一样,来就有,绝不珍惜。

  纪录片《人间》第二季第一期向我们介绍了一批身患骨癌的少年儿童们,他们无法上学,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光是为了活着本身,他们就要花费好大的力气。为了自身的其他器官不被病菌感染,他们要大面积截肢…依稀记得在影片快结束时有这么一句话“宁愿断腿,宁愿伤痕累累,只要命还在,一切都不是问题。”

  前几天,人民日报的公众号发表了一篇文章,“谢谢,斯里兰卡”,那是我第一次了解那个鲜为人知的国家,他在一天内发生多起连环爆炸,300多人丧生,500多人受伤。读后感·在那里十岁以上的人基本都经历过战乱,可以说,光是活着本身就已经消耗他们太多力气,但让我惊奇的是,这个人口只有20xx多万的斯里兰卡,却是世界上最大的眼角膜捐赠国,累计向国际眼角库捐出至少16万枚眼角膜,虽然不知自己明天会遇到什么,但依然善良,依然心怀感恩…原来活着本身也不只是一副躯体留在这人世间,活着本身更是传递,更是信仰,更是创造。

  为活着本身而活,活着本身又是什么?相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在书中于福贵来说,活下去,在亲人们全部死去,在孤独下,自己走完余生的路就是活着本身的`意义。这于他来说,于那个时代来说已是不易。那于我来说,于今天的少年来说呢,活着本身就只是留着生命在人间吗?

  我一直认为拥有生命是一件幸福,幸运的事,健康地活着是我们眼前最大的机遇,最厚重的恩典。我们不用担心病魔,不用担心炮火,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找到自己活着本身的意义,像福贵一样,尽管生不逢时,却依然勇敢。像斯里兰卡人民一样,尽管身处战乱,却仍心怀善良…像所有为活着本身而活的人一样,不惧困难,勇往直前,认真生活,感恩生命。

读《活着》有感10

  我刚开始接触余华的《活着》是在高中的一轮复习资料里,那个时候听老师简单的分享了一下这本书,我深深的为福贵所经受的苦难和他强大的抗压能力所吸引着,于是下来我便废寝忘食的读完了这本书。从福贵的人生起伏中看失态炎凉,体会富贵那种大起大落的心理落差,思考应该如何活着,过有价值的人生。

  这本书以福贵大起大落的一生为线索,故事的开头就预示着故事的发展,越读到后面我的心情越沉重,最后读完了感觉心里一块大石头落地了。正如鲁迅所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本书就是写福贵从富贵子弟到贫困农民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年轻时的福贵有祖上留下来的财产,生活过得还是挺滋润的,但是由于富贵整天吃喝嫖赌败光了财产,到后来一贫如洗,连老婆孩子都守不住。由此告诉我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要想着依靠父母,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才更真实。

  当福贵身旁的亲人一个接着一个离他而去时,他依然能坚强的活着。父亲的意外死亡;儿子因为为县长夫人献血,被医院护士把血抽干而死亡;女儿嫁人后因为引产而死亡;妻子也因病离他而去;女婿打工事故死亡;外孙因为急着吃几颗豆子而死亡,最后剩下了富贵和老牛。富贵最后说了一句话:他们都走了,都是我亲手埋的,到时候我走的时候,就没什么好牵挂的了。”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当我们遇到难以承受的意外事件时,我们承受得住吗?显然有些人承受不住,所以选择了自杀,这些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活着》给我们以启迪,思考活着的'意义,尽管在生活中失意了,也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勇敢的活着。

  这学期深圳一个13岁的男孩,因为寒假作业没有写完,心理压力太大,最后选择了跳楼自杀。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或是因为学业压力大,或是因为失恋,或是因为突发的变故,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我们在做出决定之前,一定要仔细想一想,与福贵相比,我们遭遇的这些又算什么呢?很多时候,我们现代人变娇弱了,心理承受能力变差了,我们应该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活着,简短的两个字,对很多人来说却很沉重。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当我们在生与死之间徘徊时,想想生养我们的父母,他们怎么办?我们要明白活着就是意义,活着就是财富,活着就是幸福。亲爱的朋友,勇敢的活着吧!勇敢的去迎接朝阳,勇敢的去呼吸空气。

读《活着》有感11

  日子总是要过着,不管前路多么险恶,活着便是最好的安排。重归故乡到儿子有庆去世,福贵虽苦但幸福却常萦心间,尽管土改、人民公社运动以及家珍的软骨病横亘这段时光中,他也依旧幸福着。

  心碎的日子又转念即至。不谙人事的有庆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的勇敢断送了他稚嫩的生命。福贵抱着羸弱的.亲身骨肉,用自己的半白华发葬送了青丝犹在的有庆。丧子的福贵是痛苦的,但是作为一个男人,他要镇定,他要平复内心的复杂涟漪去安抚妻子内心激荡的情绪波澜。

读《活着》有感12

  《活看》是我唯一一本一口气读完的作品,看了开头后,就总忍不住想知道后面怎么样了,可主人公富贵总是在有些光明的时候,又跌人Z黑暗。从良田百亩到租五百田,从耀武扬威到低声下气,从一·大家人到孤身一人,这种种的痛苦按压而至,用祸不单行此时都显得有些苍白,有些无力。就像富贵他爹说的“先养鸡,鸡大厂变鹅,鹅大了变成羊,羊大了又变成牛。到我手里,徐家牛变成羊,羊又变成鹅,传到你这里,鹅又变成了鸡,现在是鸡都没有了。,’ 或许你觉得这是一个悲剧,那我再给你讲一段,福贵被俘,解放军说可以让他回家,“我就站起来,—‘直走到那位长宫面前,扑通跪下后就哇哇哭起来,我原本想说我要回家,可话到嘴边又变了,我一遍温叫着:‘连长,连长,连长‘别的什么话也说不出来,那位长官把我扶起来,问我要说什么。我还是叫他连长,还是哭。旁边一个解放军对我说:‘他是团长。”。 是不是又有些搞笑,但这绝不是喜剧,因为富贵所有的亲人都死了,到晚年的时候只有一只老黄牛陪伴着他,我想这样的结局让谁都不会有一丝喜悦。那这到底是篇怎样的小说呢,听我细细道来。

  文中的故事是作者通过富贵这样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老人的回忆讲述出来的,他经历了许多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平静地对待这个世界,没喊天喊地的抱怨。小说的语言很浅显,易懂。看起来很平淡,就像一个真实的故事,真实到没做任何文学的渲染一样。正如作者在前言里写的“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而作者所做的也只是叙述,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媚叙说着一个并不正常的故事。 《活着》是高尚的作品,它向我们表达着这样一个道理: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并无任何意义。如果一定要赋予意义的话,那么唯一可以算作意义的恐怕只有活着本身了。看完这部高尚的作品让我觉得有些闷。就像空气中的氧气不够,呼吸有些吃力一样。它似乎在抱怨些什么,但没有发泄‘似乎在批判些什么,但又没有控诉,似乎在诉说些什么,但又没揭露。好像除了叙述一个故事外,作者什么都没做,这也许就是当下一些作家所谓的“军区写作”吧。其实作者在言语之间已经暗暗向我们表露,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我也很想像作者一样写一篇高尚的文章。可这又是一篇必须谈感想、谈看法的文章,任何东西一让人改感想、谈看法的话,那它就不再单纯。世人总喜欢以自己的眼光去判断黑白,也许又正是这黑白蒙蔽了世人。如文中的龙二,他在富贵败家的时候赢光了富贵所有的财产,他此时的身份就有些模糊,到底是惩罚富贵败家的执法者?还只是出老干的赌徒?其实世上本无黑白,谈看法的人多了,便有了黑白。 写到这里,我把笔顿了顿,回想看书时的愤怒、忧愁、郁闷,以及无可奈何,一直到情绪千万,千言万语。可现在仔细想后才觉得作者的用心良苦,他不发泄、不控诉、不揭露,让我们读完后心静如水,大法回味。就像一道泉水,喝时甘甜可口,喝完后发现什么味道都没有,也许恰恰正是这种无法回味,才能让人铭记于心。

读《活着》有感13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题记

  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叫徐福贵的老人的一生。福贵本是村里地主家的阔少爷,却因赌博输光了家财。一夜之间,少爷变成负债累累的穷人。听到这一消息后,福贵父亲将祖宅和家里的田全换成铜钱抵债,不久后过世。而这时福贵母亲病了,福贵在去城里求医时被抓去做壮丁。两年后他终于回到家乡,可母亲早已过世;女儿成了聋哑人;家珍(福贵妻子)患上软骨病,无法干活;儿子因抽血过多过世。女儿与偏头女婿二喜结婚后日子还算好过,可惜在生下儿子后大出血过世;家珍在凤霞(福贵女儿)过世后不久也走了;二喜在工作中被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吃豆子撑死。福贵身边的人相继过世,老了的福贵与一头牛相依为命。

  福贵这辈子,家人都先他而去,三次看到那间躺死人的小屋子,三次躺过他的亲人,几次埋掉自己亲人的遗体,他的人生中充满坎坷。而他仍平和面对生活,哪怕活得那么沉重、憋屈,不抱怨不气馁。

  《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

  这突然让我想到了一个老人。

  老人独居住在几十平米的房子里,老伴早已过世,儿女极少来看望她。她闲来无事,于是借来各种工具,为邻居家的小孩做起了鞋子、袜子,还织毛衣。鲜少有人了解,老人的双亲在她很小的时候过世,靠爷爷拉扯大,十几岁时爷爷也过世了。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姑娘吃不饱穿不暖地生活着。后来找到了如意郎君,可日子还是不好过,生下一个儿子却早夭;女儿打小体弱多病;幺儿还算健康。夫妻俩含辛茹苦将孩子拉扯大,孩子却是白眼狼,有了自己的家庭就对父母不管不顾。老夫妻俩便生活在弄堂里。四十多年岁月过去,丈夫最后驾鹤归西,老人处理后事后便孤独一人活着。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幸,她从来不会抱怨,也从来不会被挫折打败,正是因为这样的好心态,她很健康,也受小孩欢迎,晚年生活过得不差。

  悲剧总是接踵而至,令人无法喘息;命运总是如雨中浮萍跌跌撞撞。这又能如何?一生很短,少有圆满。所以,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生活是明媚的,一切都会变好,过了黎明,就破晓。

  风乍起,合当奋意向人生,唯如此,才能在逆境中拥有一份良好的心境,从而顺利走出。

读《活着》有感14

  “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这句话出自余华的短篇小说《活着》的自序。

  在我读过的所有作品中,如果要选出一部在我阅读过程中带给我最大的震撼,并且在读完之后给我深刻的思索,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作品,那无疑是余华先生的小说《活着》。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几度落泪。空气中弥漫着绝望的叹息。《活着》从一个旁听者的`角度道出了一个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经历了家庭的富裕到衰落,经历了身边一个个亲人相继死去。福贵是一个富家少爷,先是把家产赌光沦为一无所有的穷人,父亲因他气恨而亡;母亲又因病去世;儿子有庆被抽血至死,女儿凤霞产后败血症而亡,挚爱他的妻子家珍得软骨病最终病死;女婿二喜意外工伤而亡,外孙子苦根吃豆子却被撑死了。一切就像一个巨大的诅咒。女儿,妻子,女婿,外孙一个个离去。福贵几乎时时身陷生与死的边缘,痛苦的挣扎,忍受着至亲们一个个的离去,在一次次希望的破灭中坚忍不屈的依旧活着。他失去了金钱,一个又一个亲人的死亡,最后只剩下一头瘦骨嶙峋的老牛与他为伴。

  第一遍读完《活着》,感到特别沉重,内心的压抑久久不能散去,作者似乎在故意考验我们读者的忍耐力,感到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再读第二遍,我却被被他的坚强所打动,面对诸多苦难和不幸,他依然坚强地面对自己的人生。生命是一个过程,生老病死,我们都得一样一样地过。人生无常,聚散离合。福贵的生命如此悲惨,但他从未放弃,一直坚持活下去,无论多么辛苦。作者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活着虽然充满了苦难,但路还得走下去。余华在书中写道:“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

  责任,是活着的意义,也许生命有些事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负责,去担当。因此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活着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责任。从福贵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活着”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忍受,是一种接纳,是一种责任。

  读完《活着》,与福贵相比,工作、生活中我所遇到的一切困难原来都不算什么。

  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生活从来都不容易。我们要好好活着,活着,活着……

  好好活着,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好好活着,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

  好好活着,认真面对每一天!!!

读《活着》有感15

  两个偶然相遇的人,一个下乡收集童谣,一个拉牛耕地,一个诚心倾听,一个乐于述说,就这样回忆了福贵的一生。

  富贵是一个富二代。他因赌博输光了全部家产,从阔少爷变身佃户,经历了内战、土地改革、人民公社、等国家一系列的变革,看着亲人的相继离世,父亲因为他欠赌债,在粪缸上摔落而死;母亲因病离世,最后他也未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母亲临终前也没能知道他出去这么久,不是在赌博而是在充兵打仗;唯一的儿子为了救县长夫人,被抽血过多而死;女儿因生外孙,最终大出血没能抢救成功;妻子因软骨病去世;女婿被水泥板夹死;外孙因吃豆过撑而死。一生经历了这么多的生离死别,他亲手安葬了离去的亲人。最后只剩他和一头老牛,相依相靠。

  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外人看不到的苦难与艰辛,福贵落魄的时候没人知道他内心是有多么的悔恨、懊恼,痛苦。但是他要活着,要生存,就要站起来,重新面对生活。生活的苦难从来不会少,重在你看待生活的态度,我们总能从别人的作品中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看了福贵一生的经历,让我觉得生在现在这个社会相对福贵那时是一件好事,而且是不能再好的事情了,任何事情都应该积极面对,办法总比困难多,不是困难打败了你,就是困难成为你的阶下囚,要让自己越来越好,就要努力的活着,积极的活着。这也许也是活着的意义吧。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余华《活着》

  我说:“每个人活着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更是为了身边爱你的`和你爱的人活着”。

  我们每个人都对活着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人都有对待生活的独特方式,用不同的方式活着,但是我们都应该对生活抱有希望,活着就会越来越好,也会越来越好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