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后感

时间:2023-07-12 07:04:1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后感

《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后感1

  约翰·克利斯朵夫,出生在德国一个很贫困的家庭,母亲叫鲁意莎,父亲叫曼希沃,酗酒成性,正天游手好闲,克利斯朵夫的祖父是一个很慈祥的人,还是个音乐专家,他希望儿子能继承自己,可是他却成了这副摸样,所以祖父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小克利斯朵夫的身上了。

  祖父没看错人,小克利斯朵夫6岁就在宫廷开办钢琴演奏会,大公爵大加赞赏。11岁被大公爵留在宫廷作乐师,成为了引人注目的少年音乐家,12岁父亲跳河身亡,母子俩相依为命,克利斯朵夫只能靠几处教课的副职和宫廷乐师的职位来维持生活,可是,权势的压迫,舆论的抨击,使他不得不逃向法国巴黎,经过了种种的磨难,靠着他的热情和正直交了很多朋友,然后又靠着自己的'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终于成为了众人瞩目的音乐大师。

  这本书主要反映了社会的腐朽,黑暗的现实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的背景,还告诉了我们,遇到困难要像克利斯朵夫一样去顽强的拼搏,雨后总会有彩虹,凡是都有光明的一面,只要你努力,困难终究会被克服。

《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后感2

  约翰.克利斯朵夫讲述了他从小到大受到的遭遇,但是,他尽量不把这些事放在心上,因为他从小音乐天赋非常好,所以家里除了妈妈和祖父其他人都嫉妒他,他从小就缺少呵护,后来,祖父去世了,家里人都欺负它,只有他妈妈保护着他,他的爸爸因为没有祖父的看守,变成了一个酒鬼,喝酒使他爸爸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没法,十一岁的克里斯多夫去外面打工,不管什么时候他都要忍耐,他要忍耐十一岁就要上班的痛苦,和家里人对他的.嫉妒。他一天可以说都在忍耐。

  读了这本书我确实受益匪浅,李小龙被迫出国时,在手心写了一个忍字,看来忍耐非常重要。

  说到我,那就不行了,在读这本书之前,我的忍耐度可以说接近0,别人一说我,我就急。就拿上次期末考试来说吧,期末考试考完以后,妈妈就说,你这次考试数学绝对考不好,我忍住愤怒,问为什么,妈妈说:“看你平时做题?”我的愤怒如火山喷发一般,一下涌出,跟妈妈大吵起来,读完这本书,想想当时,真是可笑,为何发那么大火呢?忍耐一下就过去了。

  只要在愤怒的时候忍耐一下,就会避免许多不必要,读了《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后感3

  《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卷一《黎明》描写了克里斯多夫少年时期的故事。克里斯多夫生长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和祖父都是不太成功的音乐家,而母亲则是一名文化水平不高的乡下女性。克里斯多夫的童年生活既有家庭的温暖,又有因贫穷而造成的苦难。

  在卷一的第二部中,克里斯多夫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母亲养家糊口时的辛劳,以及在面对权贵时所表现出的无奈。这些使得克里斯多夫幼小的心灵受到刺激。而这些刺激为他的.以后的人生奠定了基础,这些苦难使得克里斯多夫的精神更加强壮。

  苦难使我们强壮,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这样,肌肉的生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人的肌肉纤维数量在出生后基本不再变化,而肌肉强壮与否要看肌肉纤维是否粗大。体育锻炼会使肌肉纤维粗大,是因为体育锻炼实际上是一个不断破坏肌肉纤维的过程,肌肉在承受压力时,肌肉纤维会发生破裂,使人产生酸痛的感觉。肌肉纤维在自我修复过后则会变得比原来要粗大,也使人的肌肉更加发达。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承受苦难的过程,不断的苦难虽然会使我们受伤,但在自我修复之后,我们的精神则会变得更加强大。

《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后感4

  这本书主要讲了:克里斯朵夫从小生活在贫苦的家庭里,他从小就有音乐天赋,可是他并不被人们认可,他为了要让人们认可,他从不屈服命运。

  读了这本书,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题目是《被套着

  的大象》,它讲了在泰国被绑住的大象随处可见,也许你会惊奇,但这是习以为常的事,因为他们总是在象的小时候就把它们抓住,然后套上铁圈把它们拴住,被套上铁圈的象总会挣扎,可是无论如它都无法挣脱被铁圈的.拘束,于是它放弃了,等到它长大了它只要轻轻一用力就可以逃走,可它们没有这样做,因为它们向命运屈服了。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被挫折打败,可是它们又勇敢地站起来,而有些人却被挫折打倒了。向命运屈服的人随处可见,比如说跪在马路边向别人要饭的乞丐,他们有手有脚,完全可以自己工作,可为什么要向别人要钱呢?

  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定会有崎岖和坎坷,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后感5

  看完《哈利。波特》不久,小莲藕就要求看大部头,无奈我极力推荐老舍,看完两本,她又提出来,我手头上刚好有年少时极喜爱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拿给她。

  这两天,她跟我说的常常是:我看到他六岁了,他十二岁了,他父亲死了……

  今天在星巴克一下午,她看完了第二本,出来的路上,她说:“妈妈,我觉得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父亲不爱他,他不愿弹钢琴的时候,总打他。”

  我想了想说:“对于有天赋的.孩子,父母怎么样对待才好呢,比如莫扎特、比如郎朗,他们几乎没有童年,父亲逼他们练习,郎朗父亲甚至不允许他见他母亲,因为母亲太仁慈,如果你有音乐天赋,妈妈是逼你一天十个小时吹长笛好还是放任你随意练习好,这也值得深思,如果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父亲不严格,那么世上少了一位音乐家,多了一个普通人,到底是普通人快乐还是沉浸于音乐快乐,也只有莫扎特和郎朗自己知道了,当然我们都是普通人,妈妈只想让你快乐成长!”

  小莲藕长舒一口气:“幸好我是普通人。”

《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后感6

  伟大的作者,伟大的翻译家,致此书从法文翻译过来,依然保持真切的着那种优雅的言语和伟大的精神。感谢傅雷老先生。

  当我第一遍看完以后,一种如临泰山的感觉。那种浩浩荡荡的人生轨迹和战斗历程,一个人为了理想,与世界抗争,与人生博弈。

  奥多到弥娜,萨皮纳,罗莎到阿达,以及在后面遇到的,真正是人生伴侣的奥利维和葛拉齐亚。再现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和一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一生遇到的各种挫折。爱情之火,友情之火为他的人生照亮了前行的方向,在形形色色的人中,作者遍历了这个社会的各种人格,分析了各种人的性格特征,不管是软弱者,自恃傲慢者,贪慕虚荣者,苦修者,抑或是疯狂者。遍历了各种感情,无论是亲情还是爱情,还是深深的`友谊。在书中,我见识到了亲情的伟大和消泯,友谊的至高无上和爱情的深入骨髓。

  最后归结到:献给世界上受苦受难尚在努力的理想主义者。

《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后感7

  卷十开始,按推算,克利斯朵夫已经40多岁了,他在瑞士偶遇了葛拉齐亚。多年孤独的克利斯朵夫从葛拉齐亚的信中得到了温情,他们再相见了,推心置腹的交谈……

  “他瞅着她秀美的脸刻画着痛苦的标记,乌黑的头发中间到处有了白发。看着这个被心灵的痛苦浸透的肉体,他感到一股怜悯的、热烈的敬意。时间给了她多少创伤,但伤口处处显出她的灵魂。于是他轻轻地,声音有点儿颤抖地,要求她给他一根白发做纪念。”

  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真心的爱着葛拉齐亚!我爱你,连带爱你日益憔悴的容颜,甚至白了的发!

  特别喜欢叶芝的《当你老了》,和这里的描述有异曲同工之处,打动心弦!

  上高中的时候,有一个要好的女同学,她在高二的'时候谈恋爱了,她告诉我是坐在她后面的男生。那个男生我也认识,老实敦厚,成绩也不错。过了这么多年,到现在还记得一个细节,就是女同学告诉我,那个男生早就开始默默的喜欢她,到给她表白的时候,已经收集了一小撮她的长发!这些长发都是她掉落在衣服上或者蹭在他的桌上,被他偷偷收起来的!你看,真心爱你的时候,你掉落的头发他也视若珍宝!

  什么是真正的爱呢?我们的内心里都有不同的答案罢。

《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后感8

  里面很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的描写,给人感觉很长篇大论,但正因为这些心理的变化才可以了解克里斯托夫在音乐上的一次次蜕变,一次次达到新的高峰。而我本人不太喜欢克里斯托夫,因为我觉得他狂妄,自私,不知好歹,随心所欲,到了中老年的克里斯托夫,那时的他才显得成熟且稳重,有耐心,看着自己最好的朋友的'子女也象自己当年那样,才了解到自己年轻的时候是多么的任性。

  虽然不喜欢主人公的性格,但还是非常钦佩他对音乐的执着,只要有了美好的音乐,哪怕物质上再匮乏,他也会非常快乐!(原来,快乐是来自精神上的,和物质上没有多大关系)我认为书中还有值得我们称颂的是挚爱的朋友之间的友情,正因为有了那样的友情,也才使得克里斯托夫在最失意、最痛苦的时候有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当然他也不遗余力的帮助朋友,甚至为朋友去决斗。

  看《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时候,我一般都会放着莫扎特的交响乐听着,我想这样的音乐是最应景的。现在终于看完了这样一本巨著,对音乐肤浅的我也许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但也算是粗略的了解了一下西方音乐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