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的读后感

时间:2023-05-11 19:00:4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见识》的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见识》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见识》的读后感1

  整本书分为商业篇和人生的智慧篇。部分,看似分离,实则联系紧密,一个人在现代的社会有个好的生活,必定要加入商业社会,与别人进行协作,共同创造财富。

  书中内容较多,总结起来应该是如下几点:不能为公司创造收益;不会采用更有效的方法工作;做事不认真,试图通过盲目试错寻找答案;做产品是不讲究质量,不认真测试,上线后不停修补;其实一句话:不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高质量的完成一件事。

  职场的误区与破解方法:万事开头难,有一个好的开始总是很让人兴奋,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它的性质和成败决定了你此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和事业的起点。如同工作习惯,思维习惯,心态等等。

  理性投资观:所有人基本都是花半辈子来挣钱,然后将挣来的钱以钱生钱,过好自己的下半辈子,这是最理想的方式。但常常事与愿违,为什么,在投资总缺乏风险意识。

  人生的智慧中,以人生的终极目标来阐述我们该如何生活。

  幸福是目的,成功仅仅只是手段而已。如果在生活中为了挣钱,而牺牲了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损害身体,那是得不偿失的。

  人生需要做减法,每天我们会遇到扑面而来的信息,也会有多的无计数的事情找上门来,我们经常会被折腾的精疲力尽。但静下下来,并没有发现自己有所进步,仅仅只是原地打转。在生活和工作中,尽量做减法,做真正有用的工作(即不要捡芝麻,而是把精力聚焦在西瓜上)。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短暂,能力有限,学会取舍,懂得幸福。

  见识:即本书的书名,即在生命的长河中,若想有一个幸福安定的`生活,我们所应具备的基本常识和观念。天才必定有过人之处,但我们凡人跟他们的差异或许不是生理上的,而是其他方面,比如认识上,见识上,以及勇气和方法上。起跑线和玻璃心,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输在起跑线真的不是大事,而玻璃心却可以阻碍很多优秀人士堕落。贫穷其实是挺好改变的,在中国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和格局下。

  贤者智慧,朋友最为重要的是品质,而非能力;拉里。佩奇不断的刺激自己,让谷歌不断的突变,保持活力和竞争力;巴菲特的午餐所讲的,最重要的是谨慎,只做自己懂的事情等。

  整本书没有过多的教导,吴军博士仅仅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讲述自己的人生观。当然他的人生观是其所有阅读过的书,交往过的人,经历过的事情的沉淀。在这个浮躁的,急功近利的世界当中的一剂良药,安抚年轻人躁动的心;

《见识》的读后感2

  对于读书,不仅要有输入,更重要的是要有内容上的输出。

  关于寒窗苦读,引用xx中的一句话“因为寒窗苦读所以全世界都欠你钱的三观,早一天毁掉比晚一天毁掉好”。寒窗苦读只是人生的一个过程,并不是炫耀的资本,也不能抱有这些付出就必须要有什么回报,更要树立的是终身学习的态度,实实在在的学到有本领,才能坦然面对生活和社会。所以,不能抱有读书无用的思想,这个过程是必须要有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的是改进方式和方法去提高自己。

  关于家庭教育,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都比较快,而父母更多的'都同时在上班,对于家庭教育中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常常被淡化,没有真正意识到“父母在子女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父母的成熟,首先是自己要不断进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养成好的习惯,和孩子“一同学习、一同成长”,才是给孩子有了一个好的起点。有时候,我自己在倒立,结果2岁的儿子也时不时的在床上做出这样的动作,所以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你不经意的习惯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如果你常常在玩手机,而要求子女去学习,我相信不是他主动去学习的,一般都是拒绝去学习或者学得心不在焉。就像儿子对我说“不要玩手机了,我都不玩,带我玩玩具”,说的自己都内疚的不行,便只有行动起来。

  关于“向死而生”,对于死亡,都是会产生恐惧的,不过对这个事情的态度不同,也会有着不同的结果。“每当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我就想,没关系,我还活着,活着就有希望”“除死无大难”等的想法,给自己的人生带来积极的一面,而不是有轻生的念想,死亡只是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点,虽然是终点,但是在人生中只占一个过程或节点,所以要珍惜和利用好其他节点,“绝大多数人都过分看重最后的一两周,而忽视前面的几十年,在健康的几十年里,浪费的时间又何止两周呢”。而且,今年我对死亡这个词语感受更深更贴近,身边的人因为不同的原因而离开了,有不到10岁的侄儿因突发病夭折,有30多岁的亲戚患病早逝,有五十多岁的熟人患癌离开,有六十多岁的身边人不慎落水溺亡,也有80多岁的亲戚安静的离开。所以死亡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过程不一样,留下的也不一样,对于他的评价也不一样,人生的长河中需要在过程中的每一天都要活得健康活得精彩。

《见识》的读后感3

  最近的忙碌程度有点一觉回到解放前的感觉,要不是见客户,要不是谈业务,有点空闲时间,还得打电话,玄姐安慰我说,万事开头难,静下心来,自己还是蛮享受这样的状态,可能是爱不觉累吧。

  我也一直坚信村上春树的话:尽管眼前十分困难,但说不定日后会开花结果。

  前天忽然觉得心里发虚,每每这样的状态,我就知道,有时间没看书了,转身看后面的书架,一看就看到吴军老师的《见识》,不知道啥原因,可能是因为觉得进入酣客后,自己又长了不少新见识的缘故吧。

  这好书,一上手就放不下,这两天忙里抽空的粗读一遍,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我记得原来看吴军老师的《浪潮之巅》就有这样的感觉,这次更加明显,看完后就像遇到一个智慧通透的大哥,娓娓道来他的见识,这本书的内容繁杂,有点像东北乱炖,味道厚重,里面特别多的认同感,当然也有不感兴趣的东西来供我走神用。

  前两天翻看自己前十几篇读书笔记,难怪阅读量低,这样的风格也是有问题,大而全的介绍,走马观花的感慨,所以这次适当调整一下。

  书中我比较大的感触就谈到每次演讲最大的问题就是想多讲,其实台下的人至多能记住我们讲过的三个主要主题,多了就是少。

  我联想到这次在济南报告的用力过猛,对比在内蒙的简单扼要,立刻觉察到自己的问题,希望在南宁的会议上有所改善。

  我从小学习一般,也不太懂学习的奥秘和关键在哪里,现在慢慢明白,学习不是为了记住什么,其实要学会忘记什么从而真正的领悟,再实践,不断磨练和实战,才能塑造更好的自己。

  我最近直接参与业务开拓,再次深刻理解人都是算得过账的,而且都是为了自己经济利益而奋斗,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看似是智商,情商和知识上,其实是在智慧上,而智慧的.核心则是对人性的理解。

  今天看完这本书最后的感觉是,好书和好知识真的有用,第一,它们能让人真正的感到快乐,会有一种与宇宙同频共振的颤抖感和快感;第二真正有价值的书和知识以及实用的常识,可以沿着时间的维度帮助我们看清未来。

  再次感谢吴军老师的无私奉献,看他的书真是能感受到书里传递他的生命状态,虽不能至,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