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在轮下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在轮下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轮下读后感1
《轮下》(也译作《在轮下》)之前看到王安忆推荐过,看完觉得轻松易读,没有任何炫技之处。书名取自校长告诫年轻的汉斯:千万不能懈怠,否则你会被碾到轮下的。
夜里,看到黑塞写汉斯死去“此时此刻,被父亲在远方威胁的汉斯,正安静地躺在黑暗而冰冷的河水中,顺着山谷缓缓而下。”我突然有些难过。初中的时候,我班天才生元吉同学参加奥数考试,临出发前还在跟老师讨论习题,车子等着,他们直接在地上计算,后来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黄高,到现在快二十年,前几天我妈说到他生孩子,我觉得惊奇,不知道他们开小卖部的爸妈还开没开,会不会去帮他带孩子。天才的世界我不懂,对于他们的未来,我也没有丝毫参与感。不管是站在顶端还是跌落尘埃,他走的肯定是一条孤单的路。
汉斯的父亲是个普通人,会喝酒但不会醉,做生意不合规却也不出格,玩玩游戏抽廉价雪茄。但汉斯却才华出众,天分也不容置疑,即便如此他还是晚上学到十二点,会担心考试通不过,后来以第二名的成绩进入神学院,属于他的假期是捉蚂蚱和钓鱼,他喜欢钓鱼,一直在学的希腊文和拉丁文、语法修辞计算和背诵都沉没在水里,然而还是要在牧师教导下提前开始学习,神学院的学生性格各异,其中海尔纳多愁善感又轻率鲁莽,汉斯只是个安分守己的普通学生,当学生们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圈子,他完全被孤立了,同海尔纳一样。此时的汉斯逐渐撕裂成两个人,他被海尔纳吸引,对友谊十分珍重,任由海尔纳占用自己的时间。再把剩下的时间来勤奋学习,却越来越疲倦头痛。
后来海尔纳与同学争吵被关禁闭,汉斯没去看望,潜意识中他知道与海尔纳交往是危险的,他想要退缩,而真当他缩在自己的角落,又没办法面对自己的内心,后来他们重归于好,更是反噬性的向海尔纳靠拢,直至海尔纳逃学被开除,汉斯终于成了什么也学不好的废柴,最后因为身体健康问题退学,到车间做机工学徒,谈了一场无疾而终的爱情,在一个喝醉酒的夜晚静悄悄死去了。
我在想汉斯的悲剧到底是如何造成的,如果是像他爸爸那样做个普通人,能不能安然度过这一生。作为天才的汉斯,他的生命消耗的'更猛烈,他当然需要更多的爱和关心,这些校长老师和父亲都没有给到他。
《轮下》是赫尔曼·黑塞自传体小说,1891年他通过考试进入毛尔布伦修道院,因不堪忍受学校的摧残,过了一年就逃学,还企图自杀。后来黑塞游历过血多城市,先后当学徒、店员,1906年《轮下》出版获得大量好评,《悉达多》《荒原狼》里不绝的是对自我的追寻,海尔纳大概是他自己的化身,多愁敏感又向往自由。
顺便说一下,校长这句话千年不衰,想到真是瑟瑟发抖。
书背面《国民观察报》写:和《麦田守望者》类似,这是一本“黑森林里的守望者”,还是一本灌注了冯内古特式思乡情愫的小说。我心想这是什么鬼,冯内古特的思乡情愫,还真没看出来。书评啊还是省着点看,多看书吧。
在轮下读后感2
我家养了一白一蓝两只鹦鹉。白鹦鹉很亲近人,我用手靠近它,它也不害怕,甚至会轻轻地啄我的指尖。于是我认为它是聪明的。蓝鹦鹉常常用它的喙啄鸟笼的门,曾出来过好几回。有一次妈妈看到它飞出来,将它捉回去,谁想到它还啄妈妈的手。妈妈于是认为蓝鹦鹉聪明,白鹦鹉愚笨。
我想,如果我是那只蓝鹦鹉,她的看法想必会倒过来吧?
《在轮下》中,汉斯就是那只温驯的白鹦鹉,而赫尔曼叛逆不羁,追求个性,与蓝鹦鹉并无二致。汉斯热衷于功名,勤奋苦读;赫尔曼不屑于学校的规定,追寻自己的自由。或许汉斯是聪明的,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他所展现出的才能使家乡的人们都将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他必须在考试中取得成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阶层的跨越,为自己赢得一个更好的未来。但即使他以一个优异的成绩在神学院毕业,成为一名传教士,他真的会过得快乐吗?绝不是。汉斯喜欢童年时在波光粼粼的河里钓鱼,喜欢饲养兔子,喜欢在河中游泳,喜欢亲近自然。他不会去追寻自己的内心,而是在老师和校长的督促下推动着车轮的转动。即使他常常头痛,即使他已经精疲力尽,他却不懂得反抗。从这点看,汉斯又何尝不是懦弱的、愚笨的?赫尔曼家境富裕,举止与周围同学不同。他明知道学校禁止作诗,却敢于打破规矩;他会故意地逃课,并称这是自己在吸取“养分”和自由空气。他敢于挑战老师们的权威,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敢于去追求自己的自由而不是甘愿被拘束。但正因为这样,他被学校当做是“问题学生”,同学和老师们都对他避而远之。因为他愚笨,不懂得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太急于去表达自己而不顾后果,所以我们可以说他是愚笨的。然而他又绝不软弱,他敢于抗争,敢于做自己,这时他又是聪明的。
汉斯和赫尔曼的友谊,是从赫尔曼的一场哭泣开始的。赫尔曼常常被抑郁情绪所困扰,汉斯便充当了一个安慰者的角色。与赫尔曼相处耽误了汉斯许多的学习时间,但从小孤独的他在这段友谊中感受到了被需要,也就享受着友谊带给他的慰藉。汉斯一面认为赫尔曼对待学习的态度不正确,一面又羡慕着赫尔曼朗读诗句时的骄傲与满足。汉斯是同学们眼中的“书呆子”,而赫尔曼则被带着戏谑地称为“天才”。汉斯如果没有遇见赫尔曼,他最终就不会堕落成为一名钳工。但他会成为一个没有心的.人,不管位子站的多高,他终有一天会狠狠地摔倒在轮下。赫尔曼被学校开除的结局则是必然的。在当时教育的大背景下,老师的任务不是去培养不切实际的智者,而是称职的拉丁文家、算术家和冷静体面的学者。像赫尔曼这样的天才是软禁的热门人选,在摧残儿童身心的教育制度下也只会跌落于轮下了。
在轮下,既是指丧生在轮下,又是在说道德和人格沉沦在轮下。当今中国的应试教育下,也有许多孩子承受不住压力丧失了年轻的生命。他们其中或许还不乏有汉斯这样优秀的人。我又想起笼中的两只鹦鹉:白鹦鹉懂得在环境下找到最有利于自己的行为,并把自己套进框架;蓝鹦鹉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都拼尽全力要坚持自我,哪怕是头破血流也不言放弃。我们能说哪一只鹦鹉更聪明或是愚笨吗?素质教育的声音喊了多年,我们要培养的,究竟是汉斯还是赫尔曼?
【在轮下读后感】相关文章:
凋零在车轮下的花季观后感08-21
《昆虫记》读后感_初中读后感02-15
读后感03-23
经典读后感04-06
好心眼儿巨人读后感-读后感02-15
《钱学森》读后感03-15
《厚黑学》读后感03-15
《读者》读后感03-15
《白杨》读后感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