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与骑象人》读后感

时间:2024-10-06 17:04:5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象与骑象人》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象与骑象人》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象与骑象人》读后感

《象与骑象人》读后感1

  《象与骑象人》的作者乔纳森·海特是积极心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多年来一直研究影响人们幸福的因素。这本书是他的代表作,出版后获得了全球知名媒体,以及许多心理学大师的一致好评。通过读此书我有以下感悟:

  象与骑象人如何左右我们的幸福?海特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大象和骑象人,比喻人类心智两套系统。海特认为人的心理有两套系统在运作:自动化和控制化处理过程。自动化系统就是一头大象,就是人的内心感觉、本能反应、情绪和直觉;有意识的思考、控制后的理性抉择,则是骑象人。区别在于:自动化系统<大象>一次能处理多件事,而控制化系统“骑象人”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大象和骑象人,直觉和理性,本能和反省,各自拥有聪明才智,若无缝配合,则大脑智慧运行,心灵自在;若配合欠佳,则状况百出、内心矛盾。海特认为阻碍幸福的重要因素,是不同自我之间的冲突。控制化处理系统的发展需要语言,在进化中较晚才出现,而自动化处理系统在生物诞生时就已经存在,因此要比控制化处理系统完善很多,力量也更大。所以如果骑象人与大象发生冲突,往往会是骑象人失败。

  骑象人和大象之间常发生的冲突有三种:

  1、无能的意志力

  我们经常在刚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充满干劲,但时间一长往往选择了放弃,因为意志力薄弱而失败。很多人在每年年初的时候,着手在立目标定计划,或读书,或减肥,但是到了年尾回头去看目标的时候发现正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放弃。

  特别是减肥这个目标,这是和人类的原始本能去抗衡。因为从人的进化开始,人有储存热量的原始本能,所以踫到小龙虾,蛋糕等高热量高糖分的东西往往意志力薄弱管不住嘴而减肥失败。

  2、心理干扰

  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人们的思维出现强烈反弹,大家很快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这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白熊效应,又称白象效应、反弹效应。失眠的人总被告知“睡前不要胡思乱想”,对于伤心的回忆,我们也总提醒自己不要回想,但事实往往与之相反。越是不要做、不要记得的事情,却往往越会做,越会回想。

  3、冠冕堂皇的'理由

  因为我们很多想法和判断都是由自动化系统<大象>做出的,一旦我们需要对这些想法和判断做出解释,我们就可能根据已做出的判断编个理由出来。此外,因为生存的需要,自动化处理系统会更容易关注负面的东西。

  比如正面新闻和负面新闻,同样是新闻我们却往往更关注负面新闻。负面新闻和看别人出洋相一样能更多地引起我们的兴趣,甚至让我们觉得开心。像某某明星出轨,某某明星自杀,这种负面新闻总是被人们,津津乐道。所以也就传播得比较快,比较广。

  另外一方面,人们喜欢关注负面新闻,也是一种有安全意识的表现。因为负面的东西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安全。这是一种本能性的关注。当我关注之后,我们会将这些信息跟周边的人去确认。这种确认的过程也无形当中增加了传播效果。

  负面新闻分两类,一类与自己毫无关系的这类消息,我们会津津乐道,因为它使我们开心。另外一种,跟我们有一些关系的,这种消息我们会更加关注,这是本能性的防御。所以不管是哪一种,它的传播都相对来讲正常的新闻要来得更快更广。

  而过多关注这些负面的东西和以上这些原因,都会让我们容易不幸福。为什么知道那么多道理,还是感觉过得不幸福?今天很多人之所以感觉过得不幸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在于大多数人都一味地向外求,不懂向内求,从而疏于照看自己的心灵。殊不知,心外无物!心灵是幸福的“感受器”,而健康和良好的心灵状态则是幸福的直接源泉。只有你用心去体验生活时,你才会时时感觉到幸福。台湾作家龙应台这样描述她对幸福的理解:幸福就是,头发白了、背已驼了、用放大镜艰辛读报的人,还能自己走到街角买两副烧饼油条回头叫你起床。幸福就是,平常没空见面的人,一接到你午夜仓皇的电话,什么都不问,人已经出现在你的门口,带来一个手电筒。幸福就是,在一个寻寻常常的下午,和你同在一个城市里的人来电话平淡问道,“我们正要去买菜,要不要帮你带鸡蛋牛奶?你的冰箱空了吗?”当你静下心来用心去体验生活时,你会发现原来幸福一直在身边,寒冷时一件御寒的大衣。身体不适时一杯温开水。饥饿时一半白面馒头。孤单时一个问候的电话。黑夜里一束希望,都是生活中的点点星光。

《象与骑象人》读后感2

  前几年遇到了一些事,于是我就开始思考“人为什么活着,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为什么每个人都有烦恼?”等等问题,经常晚上睡不着觉,感到了巨大的困惑和压力。后来在大学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阅读一些思辨类的书籍,这才找到了一些“治疗”的方法。《象与骑象人》就是其中的一本。当然,本书也对我困惑的另外一些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如“是什么力量在控制自己的行为?为什么人总是会陷入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为什么越压抑一个想法,这个想法越会纠缠着你不放?”等等。

  我们接受了很多年的教育,基本上都是“成功学”的那一套,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只要吃得苦中苦,就一定可以成为人上人。可事实上,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大部分时候并不是因果关系,而更多的是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回报可能与付出有关,但绝不是付出多少就能回报多少。因此,我们总是痛苦的,“悲观的”。因此,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火了。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我们会产生震撼、绝望、恐惧,如何不让我们的心理结构混乱、崩溃甚至瓦解,恢复我们的积极情绪、快乐感觉、巅峰体验。我们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来调整自己,远离悲伤,重获快乐。

  《象与骑象人》里作者用一个骑在大象上的人来比喻“自我”。我们的潜意识时刻都会对外部世界作出各种直觉判断,而意识也就是骑象人则为直觉判断编造出各种合理的解释。作为骑象人其实很难控制大象的,大象反而常常是主导者。我们说大象是一种自动程序,是一种本能,大象使用的语言最主要的字眼就是:喜欢,不喜欢。我们对人生的想法都是在无意识中快速形成的,没有什么道理,就是喜欢不喜欢。但我们往往把简单的事情想复杂了,因而产生了很多烦恼。而大象不然,它就是简单的,是快乐的。

  快乐是可以及时反映的,喜欢就快乐,不喜欢就不快乐。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每达成一小步快乐就会出现一次,换句话说,快乐在于过程。而我们人类更喜欢结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学生并不快乐,他们对于学习似乎只是应付,究其原因跟我们的教育理念有关,或者说是价值观上的一种偏见。

  改变才能适应。在慢慢成长过程中,我承认我在不断改变,比如价值观。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价值观跟我以前是一样的,如果我问大家“你们是一个感性的.人还是一个理性的人”,大家的回答一般都是理性,因为他怕回答“感性”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与责备。在比如“大家如何理解‘闲云野鹤’”,大家的态度一般是都是鄙视。而殊不知有时却是“闲云野鹤天地宽”。没错,在我们传统教育中,这样的“三观”是主流的,或者说是唯一的。但是社会是多元的,价值观也应当是多元的。

  理性与情感必须协同合作,人才会表现出聪慧的行为,但是情绪(大象)仍负责绝大部分的工作。一直到大脑出现新的大脑皮层,骑象人才重新活跃起来,大象也因此变得更加聪明。有时候,我们会以为自己在跟自己的潜意识、本我或动物本能对抗,但其实这都是我们整个心理的一部分。意识是难控制潜意识的,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只能让意识顺应潜意识。即理性服从于感性,我们的感受才会舒适。

  通过本书的阅读,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本能和意志、行为与心理、左脑与右脑、感性与理性撕扯着我们,使我们每天都深陷大大小小的漩涡,被各种冲突的欲望和想法折磨着。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变通。虽不能“兴之所至,步之所及”,但也要尝试“兴之所至,心之所安”吧。教学自然在这其中,如果一味的按部就班,那么想要上出一堂学生喜欢、教师认同、效果良好的课是很难的,只有结合实际进行创新,让我们的潜意识和意识来共同发挥作用,这样才是新课改的要求。

  陶行知曾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老师在上课时,如若照本宣科,效果自然是枯燥乏味,学生当然不愿意听。唯一的解决途径也是提高我们的创造性,扩散我们的思维。他也强调解放学生的头脑,试问如果老师自己不能先解放思想,创造改革,学生如何先行。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创造意识,实施创新教育。彻底的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创造能力。让我们的学生走上创造之路,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当往往理论与实践总会出现一些脱离,如何让理论更好地来指导实践,这就需要我们来动脑筋了。如果让自己和学生都能做一只简单、快乐的“大象”。

《象与骑象人》读后感3

  《象与骑象人》把人的“心”比做一头放任的大象,把“智”比做骑象人。大象和骑象人的协调,感性和理性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对万事万物的认知与感受,影响我们去体验和判断,要使大象与骑象人协调必须对大象进行良好的训练,并日积月累,不断重复,方可凑效。训练大象骑象人必须参与其中,这样骑象人才能驾象前行,终达幸福彼岸。

  读《象与骑象人》一书和以前读的书不同,我读起来有些吃力,尽管我一字一句的读,总觉得读时清楚读后又讲不出来。我仔细地读了两遍还有读不懂的地方。但是读后还是感想挺多的。这里我写三个方面:

  一、本章第一部分,讲了人的心理是如何运作的,我懂得了人的心理是若干部分组成,它们会相互冲突。身体的每个部分都有它自己的情绪和主张;左右大脑各司其职,左脑专司语言处理及分析,右脑比较善处理立体图形;人的理性其实非常依赖复杂的情感,因为只有充满情感的大脑运作顺畅时,理性才得以运转;控制化系统的功能就像一名顾问,它就像骑在大象上的骑象人,可以帮助大象做出更好的选择;骑象人和大象只有配合良好才能创造杰出的人类,但是两者的合作关系总是状况百出。所以导致出了影响幸福的三个障碍,即:无能的意志力,心理干扰,冠冕堂皇的理由。

  懂得了人对于自己经历的一切事情都会有喜欢和不喜欢的反应,即使在下意识的情况下也是一样的。

  懂得了人都有负面情绪的偏好,对坏事的反应要比对好事的反应更快更强烈更持久。

  懂得了人的个人特质基因有一定贡献,脑波的不对称的现象跟人积极及消极情绪有关联。

  读后感受到自己过去对一些人所做的一些事不理解,和自己的想法差的太大,还有一些人动不动就发脾气有时想不通会生气、愤怒、情绪不好,我也会对自己的亲人发脾气。现在明白不要再想不通不要再生气愤怒。因为人各有异,人人都有坏脾气。也感受到也不必对自己的一些坏情绪以及改掉自己的坏脾气这么难而内疚了。因为,自我是分裂的`而非一体的,都有消极情绪和不同情感。想改掉并非易事。我要用“冥想”的方法去改掉原有的需要放弃的不好的情绪。只要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慢慢改一定能改掉的。

  二、本书第二部分讲了我们如何相处。用了两章分别讲了互惠和自以为是。读后懂得了人跟人之间彼此互惠是一种深埋在我们心中的本能,也是群体生活的基本往来之道。人有一种无心自发的互惠本能反应。

  懂得了人脑中有对互惠应用的“策略”:(一)以牙还牙,就是别人怎么对待我们,我们就怎么对待对方。而“以牙还牙”里还有报复与感恩的道德情绪。“知恩图报”及“有仇必报”这两种心理可以说是一体的两面,二者缺一不可。一个知恩图报但不会报仇的人最容易会变成被人利用的牺牲品,而一个有仇必报但却不知道感恩的人,则很快就会遭到所有人的排挤。(二)语言造势。在别人背后说长道短是人得以建立群居社会的关键因素,人类只所以会进化出语言是人要靠语言说长道短。读后更验证老人们说的一句话: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人说。

  懂得了人的“自以为是”,人性本自私或只要知道自己不会发现,人有时就是会骗人。人一讲道理就头头是道,但可悲的是人自己总是误用道德,最惨的是误用道德后还浑然不知。我们对别人的评价其实相当精确,而自我的评价却常常扭曲失真,因为我们往往透过玫瑰色的眼镜去观察自己。

  懂得了人都有天真自我的态度,即“天真实在论”,我们每个人看到的,感觉到的世界是最真是的世界,我们相信自己看到的事实,每个人也都看到,所以别人应该跟我一样的想法。人还有“强做判断”的内心毛病,每个人都看到对方眼中的刺,而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梁木。读后深深的知道了这都是人的本能反应,由于自我的“强做判断”而会使自己愤怒、苦恼以及会发生冲突。要改变自己的自动化反应,用冥想的方法。让自己静下来,学会从哲学的角度面对自己的人生。

  以前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里发生大的愤怒和苦恼时,我常常会将此记录下来。冷静的找出自己不对的做法,去合情合理地思考,再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看事情,这样就化解了我的愤怒和苦恼。但我不知道其道理。读后才懂得只要我们找出自己眼中的梁木,就不再会那么受自身偏见所困,不再会那么容易与人争论与人冲突。只要我们懂得人都有这样本能的反应,都有自私偏见的天性,都带有玫瑰色的眼睛观察自己。就不要去计较别人挑剔自己眼中的刺,对于任何人做出的任何不顺心事都不要太在意。但是我也懂得了这个道理。改变很不容易。我们要冷静,要坚持用冥想的方法让自己学会从哲学的角度面对自己的人生。

  三、学习了一、二部分后,我了解了接受了大象的力量,我就理解懂得了如何驾象的一些道理:

  (一)不求事如己愿,但求凡事顺其自然。

  (二)我们的生命需要别人才完整。

  (三)人生最重要的道理不是用“教”就学得会的。智慧不是别人给的,一定考自己去发现。

  (四)人只要活的快乐就一定有明智、高贵、公正的人生,同理,人只要活的明智、高贵、公正就一定有快乐的人生。

  总之,读这本书收获感受很多很多,我懂得了象和骑象人就是我们本身,我们心理健康取决于两者的协调合作、互取所长。结论很简单:幸福之道在中庸。

【《象与骑象人》读后感】相关文章:

象人的读后感03-20

《象人》读后感04-17

称象说课稿11-14

《黄河象》教学反思04-14

《称象》教学反思04-02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12-18

《与象共舞》教学反思01-10

愤怒的象群读后感03-28

象王泪读后感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