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读后感9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类简史》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类简史》读后感1
《人类简史》是一本只有30万字左右的书,但却像它的名字一样,是一部从10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简史。整本书都在回答着一个问题,即‘人类是如何从10万年前万千动物中毫不起眼的一员,成为当今地球的主宰。
这是一个变化太快的年代,无论思想、价值观、意识形态、经济政治环境几乎是日新月异或者是百花齐放,传统文化渐行渐远,新的文化似乎形态各异,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却也承受着史无前例的无所适从。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对人类历史的'反思、对广大普通个体快乐本质的反思,都让人感觉卓尔不群、震聋发聩。从狩猎采集者-农业革命-农业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物理生物科学革命,每一次的人类进程都在加速前进,速度越来越快的同时,人类也把自己从自由自在的奔跑---划地为劳,圈固---生活在空中楼阁的小方块里,人类把自己的活动空间范围也缩的快所剩无几了。当然不可否认近两个世纪人类的科学科技是有了质的飞速跨越发展,人类也享受着这种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红利与愉悦。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人类是残暴罪行的鼻祖,智人确实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但代价就是赔上了几乎其他所有动物的命运,在我们享受着科学成果、美味美食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我们是牺牲了实验室里的猴子、农场里的奶牛、输送带上的鸡、畜牧场里的猪。
通过这本人类简史,我们能看到人类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作为现今变化多端的世界的历史背景,这本书让我们对现今的世界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什么传统文化渐行渐远?为什么出现严重的商业化?),对生活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拥有不同的价值观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全球化经济带来全球化文化,强势文化必然碾压弱势文化,价值观也一样“仗势欺人”)。
回望过去,人类的一路艰辛跋涉、从无到有中充满了太多运气,即便运气不错,这些劳心劳力的跋涉的价值仍然值得反思;最近几百年人类历史日新月异、变动不休,好不容易从动物变成“上帝”般存在的人类不知道会继续变成哪般模样,因为运气这种东西谁也说不准;展望未来,将来人类的何去何从看来更得靠运气,谁说了也不算。
既然整个人类的发展都充满了变数,我们又何必沉溺在膨胀的自我里计较得失呢?我们不如放下得失心、接纳悲欢离合、接纳自己的本来面目,既然改变不了生命中的潮起潮落,那就让我们静下来欣赏海浪的声音,与自己同行、与生命同在、体会当下,“我”来过、爱过、存在过。因此这本书还有一种力量,让我轻轻松松的从狭隘自我的悲喜中解脱出来,在重新审视人类和自我后,不曾想竟然获得一种内心平静的大智慧。
《人类简史》读后感2
那一年,我企图啃完一本大部头著作,这本著作的名字叫《宇宙历史哲学》,很宏大的一个名字,内容也是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奇怪的是知道这本书的人并不多,而且似乎没什么人重视这本书。那时候,我很是怀疑作者的观点是不是太扯淡了。因为如果他说得很有道理,他应该很出名才对。那时候,我判断一样东西好不好,依然会受到身边的人的影响。那本书是真的太厚了。比萨特的《存在与虚无》还厚。《存在与虚无》已经够难啃了,这本书更难啃。读这本书,你得了解很多科学常识。我最后还是没能把这本书读完。但是通过这本书,我建立了自己的上帝观。我说我相信上帝的存在,并不是因为我读了《圣经》,而是因为读了这本书。这本书用推理的方法论证了上帝的存在。但这种方法不像《百年孤独》里的用照相机照出上帝的验证方法,这种方法非常理性,而且是毫不含糊的。
我在那一年冬天写了一篇散文,名字我记不清了。中心思想就是人类属于宇宙,而宇宙就是上帝。我说皈依不是主观的事情,是客观的事情。不是你想不想皈依上帝的问题,而是你本来就属于上帝。去年,我和武总、谢总吃饭,我们一起探讨信仰的问题。我把我的这种奇怪的信仰说出来,然后他们就联合起来攻击我。他们觉得我的信仰不算信仰。因为但凡是信仰,你就得能说出个子午卯酉来,不仅如此,你还得有一定的戒律仪式、修行方法。而我呢?我什么都没有。
我们辩论得非常激烈。谢总有事先走,临走前丢下一句话:小李,在这件事情上,我坚决站在你的对立面。
我估计我到今天也依然无法说服他们。我也不想说服他们。
他们可能以为我经常读佛经和圣经,所以我指的上帝就是宗教意义上的上帝。但其实我们说的完全是两码事。
写这篇文章,我不想就我自己认为的'上帝是什么样子作过多阐述。我是想说,人这种动物,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思路跳得有点远。
前几天,听罗胖子说,认知越进步,人的地位就越低。哥白尼出来说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于是人的地位就降格了。达尔文说人其实就是众多动物中的一种,是由其他动物进化来的。于是人降格成了动物。到了凯文。凯利那里,他觉得生命只是按照宇宙的方式去进化,机器也算是生命。人呢,和机器也差不多。我赞同凯文。凯利的观点。不然我也不会啃完他的《失控》。
《失控》真正吸引我的,是它对生命的描写。和庄子的齐物论非常非常像。
宇宙诞生,生命诞生,人类诞生。这三者,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
以上的胡言乱语,算是我读《人类简史》的一点点联想。
《人类简史》读后感3
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有信任?人是怎么互相认知,互相沟通,甚至会互不认识,却在一起合作?
让我们从远古时代谈起。“八卦”——现在的我们对此兴趣满满,却不知若没有“八卦”,就不会有我们美好的今天和未来……
人与人的交流是有限度的,我们只会和父母、家人和兴趣相投的人一起沟通、交流。
那我们怎么和别人交流呢?那就是在背后讲别人“八卦”,让不相识的人通过你的“传导”,互相认识。
是不是听起来匪夷所思?比较匪夷所思的还在下面呢!“八卦”这种方法伴随着一个数字——150个人。
一旦超过了这个数字,人们“八卦”的信息就会爆炸,就会无法和平相处,无法正确认识对方了,这又该怎么办呢?
“门槛”总是要过的,人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虚构故事。试想一下,法律、正义、人权、国家、宗教是原来这片土地上拥有的吗?
不,不是。它们只是一个故事,一个虚构的故事,它们让成千上万的人同心协力。这些人也许从未谋面,却能在一起工作,一起合作,甚至一起生活,更甚至心连心,永不分离。
为什么会有金钱?因为这也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叫“金钱”,一个全世界人人都相信的故事。那为什么“金钱”这个故事人人都会相信,而其它的故事,比如“信仰”却会出现水火不相容的教义——不同的故事呢?
因为信仰的是自己相信,但金钱的是“别人相信”。让我们来假设一下:假设印度与地中海地区开始贸易的时候,商人们发现一个天赐良机——印度人对黄金兴趣寥寥,黄金几乎一文不值,而在地中海人人垂涎黄金,黄金价格昂贵。
商人们利用差价,赚上一笔。这使印度市场的黄金需求暴增,价格水涨船高;而地中海则因“物不再稀也不再贵”,黄金价格下降;比较终黄金价格统一。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黄金所代表的“别人的相信”,使人人都相信了黄金是珍贵的。有了对黄金的相信,“金钱制度”拉开了帷幕,人们拥有了一个万物可换,万众相信的'东西,把我们连在了一起,它让全世界数十亿人能够合作,进行各种贸易和生产活动,并让我们相信物有所值。
讲到这里。你的脑海里一定跳出了一个词:八卦→虚构故事→相信黄金→金钱制度→信任!不错,就是信任。
金钱让我们建立起陌生人之间的信任,但信任远不局限于金钱——荣誉、忠诚、道德和爱更诠释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信任有时是与生俱来的,有时是互利互助的,有时更是在制度里形成的。
信任永远不会完整,永远不会永恒,你不会永远得不到信任,也不会轻而易举地拥有信任。
不管你有多伟大,是信任让你快乐,让你感受到活着的牵伴和意义!有了信任,才有了人类的发展,才有了今天的世界!
《人类简史》读后感4
《人类简史》这本书讲的是整个人类的历史。全书不仅是站在某个民族(国家)或者人类的角度,而是也站在动物植物、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待人类发展历史。从数百万年前讲起,一直讲到现代,并在结尾迎来的全书的高潮,那就是人类的可能的未来,最后的部分给人的感觉才是最震撼的。作者从远古生物进化,讲到农业革命,从帝国主义讲到资本主义,一段段历史娓娓道来,并在不同的人类发展阶段加入了作者自己视角,剖析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进化是人类前进的永恒旋律。人类从低级动物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才逐渐成为当今的现代智人,虽然现在人类是整个生物链条的最高级物种,但并不意味着进化已经结束了,相反,人类也许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进化。进化真是始于人类在大脑、身体、以及心理等不同层面的不完善,也恰恰是因为现代人身上仍然存在这种不完善,认知偏差和谬误导致了很多现代问题,丹尼尔·卡尼曼的书中对此做了很多很好的描述。未来人类还将不断进化,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和认知上的偏差,只有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
历史的发展交织着很多偶然性因素。人类和黑猩猩拥有共同的祖先,而数百万年前基因的偶然突变导致人类这个新物种的诞生。基督教的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一样有其偶然性,罗马皇帝偶然发现了这个当时籍籍无名的小教派,并发现通过宗教能够更好的统治国家,也因此在罗马帝国的强力支持下,基督教一举成为世界上大教派。而近代科技革命的发展更是充满了偶然性,很多科技发明都是偶然的因素导致人类有了新的发现。
时代的进步夹杂着局限与包容。远古时代,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有限,人们信仰各种神灵,通过神灵来解释大自然的种种现象。农业革命之后,由于粮食供给的.大大增加,开始有人可以从事一些更高级的工作,因此在这期间,哲学,政治,艺术以及其它各种思想文化都大大发展,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仍然有其时代局限性,比如儒家强调君权,父权等,再比如古代一直到中世纪,男女的地位始终是不平等的,直到近代才有了男女平等,更有女权主义的出现。现代社会对待同性恋的态度的转变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人们渐渐认识到,人类这个物种还有其他生物物种都存在同性恋现象,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现象,也由此使得人们能够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接纳了同性恋这种现象。未来人们也一样会以更加开发和包容的态度对待那些我们现在认为不对甚至不合法的现象,实际上很多所谓不对或者不合法的行为都是受我们的意识形态所扭曲的价值观导致的。
《人类简史》读后感5
《人类简史》这本书是以色列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于20xx年出版的关于世界历史及宏观历史的著作。从认知革命的人类作为动物进化开始,到农业革命的的意识启蒙,再到描述资本主义、宗教发展的人力历史发展,最后对未来人工智能的畅想,本书给人展示了蔚为壮观的人类进化史—从动物到上帝。其中对某些事件的思考有着特别的意味,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反观组织的发展,同样引发一定的深思。
宗教形成的偶然性反观组织发展的必然性。书中认为历史发展中存在着很多的偶然因素,例如基督教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因为古罗马帝国将其作为统治的工具。因“官方”力量的支持,使得原本的小教派成为现今社会的三大信仰之一。反观我们企业组织的发展,作为中粮大家庭的一员,作为央企混改的试点,我们拥有着“天然的官方支持”,促使了我们发展的必然性。现今身处其中的我们,也是组织历史发展的“编写者”,应该更有信心和勇气创造“辉煌”的组织历史。
“神”的幸福与担忧反思组织的危机感。书中的`最后章节描述的是人类的科学革命,主要表述的思想是,人类至今的进化,使得人类拥有近乎于“神”的创造力,但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引发人们深深的忧虑,忧虑人类未来的幸福。但是正是这种天然的危机感,和深度的思考,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技术的“反噬”。同样的,组织的发展也应当提倡适当的危机感。它有助于修正组织发展过程中的偏差,有助于激发组织成员的思考及主观能动性,避免我们做出“抱着金山啃窝头”蠢事。不可否认,我们现在抱着“金山”,但是如何激发危机感,发掘金山宝藏是我们每个职员现在应思考的问题。
从人类简史到未来简史展望组织的未来。尤瓦尔.赫拉利在写完《人类简史》后,又出版了《未来简史》,其中描述的含义: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不论是人类还是动物,乃至宗教、帝国,资本主义均是历史进化的一部分,唯有向前进化,适应变化才能适者生存。展望我们企业未来的发展,相信任何人都会满怀希望,我们拥有着政策的支持,强大的背景靠山,众多的资源禀赋,但是终究是“事在人为”、“适者生存”,我们更应该怀着谦卑的心态,以强大的心理状态勇敢地迎接企业环境,商业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化,脚踏实地的完成当下组织的发展。
《人类简史》读后感6
读《人类简史》,讲真第一遍读我是懵逼的,但硬着头皮读完了,第二遍读的时候仍然觉得哪怕只是短短一页都信息量很大,知识点单独列出就可以写一本几十万字的延伸,概念也一个接一个抛出来,完全让我的大脑超负荷,前读后忘。
第二遍读完了,于是我思考为什么。
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段位,也许真的还够不上一马平川得阅读这类书籍,虽然书名让我一度觉得这本书是写人类历史的,但实际书里很少涉及历史事件,相反作者的观点不少,为数不多的例证当然是来论证作者观点的啦。
其次是阅读过程的体验。在童年和到高中读理科之前,我的阅读习惯发展到近乎看到文字就会去阅读,看报纸连中间的小字也不会放过。所以这导致我对阅读的体验很敏感。说到阅读的习惯,真的是在记事起就被外公培养起来了,印象里这位老复旦人,除了陪我玩和打麻将,他似乎总是一壶清茶然后在看书。个体心理学流派创始人阿德勒有一个观点:童年时期的一辈子。这点我真的深有体会,当然童年受到的影响,在今后人生里的解读,完全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不知是不是我自己的感觉,上学时候语文或者历史的教材,总是饶有兴致得去读教材里的小字部分或者选读部分,而且记得清清楚楚,相反正文那些正统科班的`内容,总要强迫自己因为应付考试才去记住。而从学生变成社会人以后,面临压力和觥筹交错的漫天信息,还有农药,抖音等等大行其道的今天,人阅读只能靠碎片化的时间,比如我基本是在通勤的时候拿着Kindle阅读或者听英语,效率最高的是坐飞机的时候,但其实这状态中的我们精神相对难以集中,所以也导致今天新闻,自媒体,推送和网络小说成为首选,人的信息采集越来越趋于“skip”的形式,说白了,短平快,不然很难调动大众阅读下去。
这本书被无数大佬推荐过,而对于资质平平的我来说,只能成为一个曾经立下的flag被完成了,但不得不说的是,这本书最精彩的是在最后,从宇宙开始到生命产生,再到智人的出现和进化,直到今天的我们,有人可以搞清楚资本主义和信贷这两个当下经济的支撑以后,作者对未来的猜想,主要关于人工智能和基因改造,这两个元素基本无法现象和控制未来的情况,但也有可能人会被反牵制,对于进化这件事情,这些都是微乎其微的小片段。
进化和时间一样,无法阻止,生而为人,利用正面,防范未然得来这世界走一遭,命里有时终须有,无时莫强求,再缓慢也记得顽强向上生长。
《人类简史》读后感7
本书简述了人类从动物通过不断的进化演变,变成至今食物链最顶端的高级动物(上帝)的过程。通过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演绎出人类一步步的变化。其中,书中有几个观点,比较触动人的思考:
1、 关于人类体格的进化。作者把采集狩猎阶段人类的体格与农业社会阶段相比较。由于农业耕作的需要,人类的体型与采集狩猎时期相比相对没有那么健壮及灵敏。这不禁让人想起了现代的科幻片中的画面,试想随着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体力等粗重活都由机器人所代劳,繁琐的事情都由计算机来处理。人类只需开发和创造更多的程序及机器人即可。由此推导,将来人类的大脑将越来越发达,身体四肢将越来越羸弱。或许到了后期,人类的存在形式只需要有一个大脑即可了。
2、 关于信仰的力量。人类从单个的个体到群体再到部落到现在变成了国家、社会。为了维系社会秩序,产生了宗教、制度、法律等,也形成了道德和文化,当然还有信仰。若信仰缺失,人们就会失去精神上的约束,失去对事物的敬畏之心,而如果思想无限膨胀,就会做出许多伤害自然、伤害他人的事情。如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有酒驾、儿童拐卖以及当街砍杀等现象。当然,若信仰过分被强调或被利用,也会出现危机,如早前法国遭受的伊斯兰极端分子的恐怖袭击等。信仰是一把双刃剑,必须使用得度才能国定家安。
3、 关于虚构与想象。书中有很多的观点都会提到,制度是人虚构出来的、金钱是人虚构出来的'、宗教信仰是人虚构出来的其实,除了我们的实体以外,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人虚构出来的,换句话说人类就是生活自己创造出来的想象之中。而如果这些“虚构”出来的东西都成为了我们共同认可的东西,或者说成为一个共同认可的“游戏规则”,那这些虚构与想象就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巨大的约束和影响。但有时人类却为了虚无缥缈的名利追逐,去伤害自然、伤害身边的人,甚至是迷失了自己。
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在在改造客观环境的同时,为世界带来了人类文明,也成为了全球的霸主。未来人类的脚步将如何在地球上继续走下去,回头想想,功绩、名利、金钱真的这么重要吗?这些重要,或者只是我们觉得重要而已。
综上所述,,智人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世界,。如今,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是等待自然的筛选而灭亡还是进入一个新的进化阶段?这都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共同维护这美丽的地球以及发挥祖先留下来的智慧。
《人类简史》读后感8
酷刑真是太恐怖了……光看刑具都觉得痛的是自己。
本书章节还是很明了的。
第一章内容阐释酷刑的行为、方式与动机。酷刑在人类社会早期是作为惩罚的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酷刑演变为一种套取信息的残酷手段,这一方面又常常和政治相关。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书中说道,有三种情况的人会在酷刑之后拒绝招供:
第一,意志坚强的人(极少);
第二,精神错乱的人(不知道能不能告知痛苦);第三,享受刑罚癖好的人。一般情况下,面对酷刑,大多数人是忍受不了的,长时间折磨对人的精神和承受能力的要求很高,往往没开始多久,所谓的罪犯就招供了。何况,在中世纪时期,刑罚者越来越懂得运用心理技巧给所谓犯人施压,具体做法是:为其展示刑具,描述刑具可能给予的痛苦。这一心理关卡很可能就把多数人打倒了。以上就是第一章的内容。
第二章的内容,是讲酷刑的历史。从古代与古典时代开始,特点是具有随意性,选择哪种酷刑得依据当地法律条文,也有可能依据行刑者一时兴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他们不懂得如何有效使用酷刑也就是「等待」与「无节制地暴力」的区别。「等待」会让受刑者告知痛苦的时间延长,且多次刑罚会让增加受刑者的痛苦程度。
中世纪酷刑花样就多了,也更具恐怖效果。在木箱里加上尖锐的铁钉,装入刑具使受刑者无法舒展身体从而造成身体充血,抑或用沸水,烫人的铁烙一点点刺激皮肤。刑具模样奇特,只有想不到,没有用不到。
理性时代的酷刑。这时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但变态的法律和酷刑仍旧没有多少改变,这一时期发生了众多的巫女案,猜想是和当时的黑死病及其瘟疫疾病相关,人们受了替罪羊效应的影响,总得找出一个假想敌进行鞭笞,于是,众多女性成了无辜牺牲者。水火神判法就是其中一个让我无语的刑罚,他们将受害者浸泡水中,或者经过沸水淋过,如果相安无事那么就是无辜的`,反之便认为是邪恶的力量,应进行消除。可是,这些酷刑在实施后,很少人能活下来。
到了十八、十九世纪的酷刑改革。人们逐渐认识到酷刑所套取的所谓证据有很大的欺骗性,加上1700年猎巫大潮已过,一些酷刑被废止。
第三章是历史上出现过的酷刑。
第四章是结论。酷刑得以继续存在的原因是什么?为何所谓文明国家仍在继续使用,书中这样写道,「虚弱的,无安全感的和偏执的领导人只有确认,隔离和摧毁一个或多个“敌人的阴谋”,才会感到安全」。
这就是这本书的大致内容。
《人类简史》读后感9
读完尤瓦尔·赫拉利这本书,使我对于人类的发展历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读这本书之前,从没考虑过去了解政治,经济,历史,宗教这一类的知识,感觉只要将需要的专业知识认真学习就可以了,通过这样的“跨界”阅读,再进行回望,原来生活的一切都是由一条看不见的隐形链条连接着,任何人任何专业知识都不可能孤立的独处一隅。全书用三大线索理清了人类发展的脉络,作者认为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技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历史。
本书从人类的起源入手,分析了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区别,接着进入农耕文明,分析农耕文明背后逻辑的合理性,而在各国历史融合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各种冲突矛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智人们用金钱、用宗教等种种方式,将人们凝聚成一个共同体,这种方法是否合理?这是作者引导做的反思,当工业革命开始后,人们开始逐渐认识自然法则、打破自然法则,开始用更广阔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宗教的力量逐渐减弱。
这本书规模宏大但绝非泛泛而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书中有提到智人这个词令我形象深刻,智人我简单的理解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小部分人,他们试图去改变人类历史,在这个贫富差距悬殊的时代,只有一小部分的人能去理解和改变,我认为这是可怕的,这不仅仅是人类社会的改变,还有自然界,人和自然是紧密想连的,所以改变人类社会,历史应是整个人类的事,而不是由金子塔顶端或食物链顶端的部分人群主宰。
书中也有提到宗教的问题由我们去思考。宗教传播自己的信仰信条,文中有提到宗教的信仰,各类宗教都宣称自己的神是唯一,打压其他的信仰,在我看来,信奉神是唯一的有神论者,是在与科学及其他的宗教在争夺解释世界的权利。读后感·有利有弊:利,垄断人的思想,有利于宗教团结,凝聚人心。弊,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利于科学,哲学的进步。信奉宗教,宗教统一是否利大于弊问题,引人深思。
整本书通读后,隐隐感觉作者对人类的发展存在有悲观的情绪,书籍的第一章标题即为“人类: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作者本人也在很多访谈的节目里透露过自己的'这种矛盾的思想倾向,一方面赞叹人类的各项伟大的发明成就,一方面又反思人类历史一路走来的各种破坏与毁灭。直到今天,各种突破性的实验和尝试还在无节制的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里发生着。我们人类将何去何从?这是作者的终极之问,也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必须面对和思考的!
【《人类简史》读后感】相关文章:
《人类简史》读后感02-24
人类简史读后感10-19
人类简史读书心得03-13
人类简史读后感15篇02-26
人类简史读后感(15篇)04-16
《人类简史》读后感15篇04-10
简史读后感01-14
时间简史的读后感03-30
时间简史读后感(经典)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