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顾茅庐》有感

时间:2024-08-25 02:27:0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三顾茅庐》有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三顾茅庐》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三顾茅庐》有感1

  在公元207年的三国时期,刘备的谋士徐庶之母被曹操抓走,徐庶不得不接受曹操的要求,去曹营为曹操效命。临走前,徐庶为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于是,刘备亲自上门请诸葛亮,却被拒之门外。经过刘备再三请求,诸葛亮终于同意出山。

  这一片段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是的,我也一样。但在为刘备高兴的同时,我也十分感叹:诸葛亮,才高八斗,满腹韬略。如果刘备不去请他,徐庶不去推举他,难道他就如此在那深山老林、闲云野鹤中孤独终生?将自己的知识永远埋藏?怀着一事无成、怀才不遇的感伤死去?眼看着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自己却空怀一身抱负,一生都未曾为这个世界做出什么贡献?

  诸葛亮的想法是中国的传统思想:做人要矜持,谦虚,不能显摆。虽然说做人要谦虚,但过度的谦虚就会导致不自信。诸葛亮就是太过谦虚,而贬低了自己的能力。但他是幸运的,他遇上了刘备。所以,他才留下了草船借箭、木牛流马等一段段佳话。

  其实有时候,我们自己明明有能力,却对自己不自信,犹犹豫豫的,一个个机会就会从眼前飘走了,到头来,还是一事无成;还有时候,我们在和别人竞争时,由于太过谦让、保守,认为自己这也不如别人,那也不如别人,所以使原本触手可及的`机会往往被别人抢去。其实,这种没有意义的谦虚是没用的,不但不会让人尊敬你,更会让别人认为你是一个不自信的人。

  来吧,不需要刘备或徐庶,做一个自信的自己,让世界看到你的光芒!看到一个自信的你!

读《三顾茅庐》有感2

  我读了《三顾茅庐》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故事是这样的,曹操占领了北方,刘备求贤若渴,不知怎么办,想到了诸葛亮,他说他很有才能,隐居南阳,就带着关羽和张飞三人一起去拜访,想让他来成就大业。

  第一次去请诸葛亮,可是他并不在家,刘备只好带着他们两人失望地离开了。第二次,刘备、关羽、张飞又冒着大雪来到了隆中,想和他来成就大业,没想到,诸葛亮又外出闲游去了。第二次又没有请到,刘备只好留下自己写的一份信,表示对他的敬佩和自己的.诚意。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刘备三人又去看一看他。过了一会儿,他们三人到了草庐,诸葛亮正在睡觉,关羽说:“咱们去两趟都落空了,这次又在睡觉,我用绳子把他捆起来”。刘备阻止说:“不行,诸葛亮是位大贤人。”张飞说:“诸葛亮不就是个种地的,算什么大贤人。”刘备接着说:“小声点,别把他给吵醒了。”直到诸葛亮起来,他们才开始谈话。刘备把该说的话都说了,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打动了,就和刘备分析了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关系,为刘备提出了一个好办法:首先夺取荆州益州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兵分两路进攻曹操,成就大业,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通过阅读《三顾茅庐》的故事,我深深地体会到刘备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精神。每当我们认定了目标以后,就要一步一步地去努力,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坚持再坚持,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我们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就像刘备一样,谦虚谨慎,尊重他人,我们是学生,就更应该尊重老师、家长,向优秀的同学学习,认真刻苦地学习,遇到了学习中的困难,多请教他人,长大后才能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读《三顾茅庐》有感3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刘玄德三顾茅庐》。

  故事讲了,刘备见到徐庶,看他十分聪明,让徐庶当上了军师。有一次曹军来了,因徐庶调遣得当,让刘备的军队大获全胜,得到刘备的信任。但后来因为徐庶要照顾母亲辞去军师的职位,在临走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来当军师。于是刘备和张飞、关羽前往卧龙岗请诸葛亮出山当军师。第一次因正好赶上诸葛亮出门在外,他们只好返还。第二次,他们三人冒着风雪前去拜见,仍然没有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写下书信,交给了诸葛亮的弟弟,以表诚意。数日以后,刘备、张飞、关羽再次拜见诸葛亮,这次诸葛亮在睡觉,于是他们三人一直在一旁等着。诸葛亮见刘备如此诚恳,终于答应了刘备的.要求。

  读完这篇文章,我领悟了:事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同时只要肯付出肯定就会有回报的。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程门立雪。故事讲了有一个叫杨时的书生去拜见程颐,可程颐在睡觉,于是他一直站在大雪中,等老师醒来,程颐看到他这样好学,终于收下他做弟子。所以只要我们有诚心、有诚意再加上坚持,做任何事都会得到成功的。

读《三顾茅庐》有感4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汉朝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最后被司马炎统一,建立了晋朝。书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比如火烧赤壁、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属三顾茅庐了,因为它让我有了很深的感悟。

  当年,刘备因为没有一个好谋士而愁眉不展,他听说诸葛亮是一位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贤人,便带上了关羽、张飞去请诸葛亮出山相助。前两次去时,书童都告诉刘备,诸葛亮有事去了;刘备第三次前去拜访,张飞说:“如果他再不在,我就用绳子把它捆起过来!”刘备听了狠狠地训斥了他。诸葛亮醒来后看到刘备十分真诚,便答应了他。

  三顾茅庐,体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的心态,也体现了他的诚意。尤其是最后一次,刘备三访诸葛亮,当时他得知诸葛亮正在午休的时候,尽管自己心急,但还是不敢惊动他,耐心地在门外等诸葛亮醒了才进去拜访,我觉得这是对诸葛亮尊敬有加,作为一个古代帝王,有谁能这样屈尊下士呢?诸葛亮能不感动吗?纵然,诸葛亮知道天命难违,但他最终还是被诸葛亮的真诚打动,用超常的才干和谋略辅佐刘备,为建立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备用诚心打动了贤士诸葛亮,成就了了自己的大业。生活中,我也用真诚换来了友情。

  有一次,我的`同桌忘带作业本了,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心想,我也只有一本,也得用,不能借给他,怎么办呢?突然,我灵机一动,将本子一撕两半递给她,说:“我俩一人一半,先把作业写好,下课再向老师解释。”她听了我的话,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接过本子专心地写起作业来。老师知道情况后,不但没有批评我俩,反而表扬我们互帮互助呢。从那以后,我们就变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了。当然,当我遇到困难时,她也会鼎力帮我度过难关。

  读了《三顾茅庐》,我明白了人们常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道理。人人都想得到别人的真诚相助,只要你真诚对待他人,别人也会真心实意地回报你,因为真诚是开启人心的钥匙。

读《三顾茅庐》有感5

  是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对,就是刘关张三人。而刘备在三顾茅庐中,也体现出了他的品格,让我感受颇深。

  当时刘备的谋士徐庶用了一条计谋打下了樊城,曹操见樊城被占领,恼羞成怒,抓走了徐庶的母亲,逼他离开刘备。临别前,他给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刘关张三人去拜见诸葛亮,连续两次都被告知他不在,但刘备并没有放弃。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时才终于把他请出了山,开始辅佐刘备。

  刘备为建立大业,顶着大风大雪去拜见诸葛亮。虽然前两次都没有成功,但他却依然怀着满满的诚意第三次去拜见诸葛亮,书中有一个情节令我印象深刻:张飞得知诸葛亮在房中午睡,实在等不及了,就愤怒地起来了,怒气冲冲的准备将他绑出来。刘备见状,立刻将张飞教训了一顿。更加体现出他待人办事时的'真诚。

  果不其然,诸葛亮被他无限的真诚打动了。出山来辅佐刘备,或许刘备的真诚,才是他人缘广泛,从一无所有的小贩成为蜀国皇帝的重要基石吧!

  回望自我,心中顿时凉意一阵。记得有一次数学课上的内容多极了,小李听得一知半解,作业本错了一大堆。老师却又在改其他人的作业,没时间再跟他讲计算公式,就叫我去辅导。可我却一点都不真诚,敷敷衍衍的就让他直接抄答案。导致那个单元的考试时小李碰到了一样的题目,绞尽了脑汁都没有想出来。我也因此而被老师批评了。从此以后,我就收敛起了自己干事敷敷衍衍的恶习,以真诚的态度去待人处事。

  正如《论语》中所说的人而无信,不知其何也。我在以后的生活中,真诚,可不能被遗忘。否则,就有可能成为一个不知其可也的人。

读《三顾茅庐》有感6

  《刘备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人人皆知,个个都晓,刘备礼贤下士,广行仁义,经徐庶介绍,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为军师,从此运筹帷幄,巧用智谋,大展辉煌。刘备三次去请孔明,不怕辛苦,真心实意,才使得孔明愿出山相助。第一次,小童告诉刘备,先生出门去了,他没有失兴,勒马而回。第二次,时值深冬、天寒地冻、阴云密布、大雪纷飞,诸葛均告知刘备,孔明已被朋友约出去游玩了。此时刘备也没有泄气,留下一封信离去。第三次,转眼又到了冬天,刘备三兄弟再次前往,不巧孔明正在睡觉,而刘备并没有将孔明叫醒,门外站一个多时辰。孔明才醒来,刘备大礼相拜,倾诉衷肠,孔明深感热忱仁义,愿与相助,刘备如鱼得水,为历史留下了风光的一页。刘备心胸宽阔,彬彬有礼,不像张飞性子急,动作粗鲁,没有忍耐性。刘备凡事都是先思考,不急燥、很理智。他觉得想见贤士而不用正确的.方法,是不行的。孔明是当代圣贤,不能随意召来。

  读完本文后,我觉得自己一定要像刘备一样,遇事冷静,再困难的“敌人”也要将它降服,不要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对自己要有信心,对事情要有把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读《三顾茅庐》有感7

  这篇文章选自《三国演义》。主要是进了刘备兄弟三人请诸葛亮出山打理天下的事。刘备兄弟三次到诸葛亮住处,可是前两次诸葛亮都叫自己的家人说自己外出了。到了第三次,因为诸葛亮在大堂睡觉了,刘备兄弟便在堂下等候,他的三弟张飞等不耐烦了,想冲进去,也刘备拦住了。诸葛亮醒了后,被刘备这种求人做事的诚心诚意打动了,同意出山为刘备打天下,成就了刘备的大业。

  刘备求人做事诚心诚意,不怕山高路远,多次前去拜访,最终一偿所愿。这点是让我最敬佩的。

  有时我也会遇到这种事情。比如说有一次,我和爸爸去送货,早上那一次人家还没有醒来。到了中午我们再去一次,谁知看门的人却生病上医院了。到了第三次手推销,门是开了,可是收货的`人去买饭了,过了一会儿,我等不耐烦了,玩东西去了,可是爸爸还在那里耐心地等待着。看到爸爸的诚心诚意,我脑海里闪现出刘备三顾茅庐的场面,我马上放弃了玩乐,重新回到客户大门外继续等着等着……。最后,收货的人终于把货收了。

  到了现在,《三顾茅庐》这个故事的具体内容,我巳经有点不记得了,可是刘备那种诚心诚意而不怕烦的精神,永远在我的心里。

读《三顾茅庐》有感8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其间,记载了许多广为流传的故事,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气周瑜、空城计……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三顾茅庐"了。

  "三顾茅庐"主要讲了徐庶为了探望老母,临走前向刘备推荐了卧龙先生。司马微再次推荐诸葛亮后,刘、关、张三兄弟三次拜访诸葛亮,终于将诸葛亮请出山,重扶汉室的故事。

  故事中,关羽说:"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张飞说:"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从这二人话中,可以看出关、张二人不懂尊重人才、礼贤下士。相反,刘备反对这种心态。他叱责关、张二人,用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的.故事教诲他们要对人才求贤若渴。

  在刘玄德三次诚心诚意的拜见下,终于见到了孔明,并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为重扶汉室打下了坚固的根基。

  我一直在想,当初刘备如果听了关、张的建议,放弃了诸葛亮,三国时期的这段历史还会这样发展吗?刘备还会成为西蜀皇帝吗?还会有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格局吗?

  凡成大事者,不一定要精通天文地理,不一定要满腹经纶,也不一定要有万夫不当之勇,但一定要善用人才,要让人才"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有枝可依"。

读《三顾茅庐》有感9

  今天,我开始阅读《三国演义》,它是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也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三顾茅庐》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东汉末年,刘备多方搜罗人才,他听徐庶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于是,他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来到诸葛亮的住处。恰巧诸葛亮出门了。不久,刘备他们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门了。刘备又和他俩第三次去诸葛亮家里。到了他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便在台阶下等着。等到诸葛亮醒来,请他们进去,才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刘备有志为国效力,答应了刘备的.请求。

  读完了这个故事后,让我想起了一个歇后语叫:三顾茅庐——好难请。

  我最喜欢刘备他们,因为刘备他们去请两次,可诸葛亮都不在家。但刘备决心一定要请出诸葛亮,第三次诸葛亮被他的诚心打动,答应了他的请求,并辅佐刘备成就了霸业。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做大事不但要有决心,还要慧眼识英才,依靠团结合作,就一定能成就一番大业。

读《三顾茅庐》有感10

  在假期中,我阅读了《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虽然此篇小说比较短暂,但是含义深刻。

  《三顾茅庐》主要讲刘备驻扎新野之后,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于是刘备、关羽、张飞一行人带着礼物去拜访诸葛亮。第一次诸葛亮有事出去了。第二次诸葛亮与朋友外出闲游去了。第三次总算在家,可又在睡觉。刘备一行人在门外足足等了两个时辰,诸葛亮才从睡梦中醒来迎接刘备。后经刘备的'诚心让诸葛亮出山相助。

  《三顾茅庐》中刘备第二次、第三次本可以放弃去拜访诸葛亮,可是他坚持着,最终与诸葛亮相见。告诉我们当遇到困难时一定不要放弃,要去坚持,这样你就会成功。

  读了这篇文章,我的感受是:做人要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有始无终,否则将难成大业。再者做人要谦虚,知道自己的过失就应该尽量改正,不要盲目的去遮蔽自己的过失,否则会有意想不到的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爱戴和尊敬。

  在学习上每当我遇到困难时,就会想起《三顾茅庐》这本书,它告诉我遇到困难时要勇往直前,不能退缩。于是我便全力以赴的面对困难,致使我攻克了它。

  《三顾茅庐》告诉了我许多道理,使我终身难忘。

读《三顾茅庐》有感11

  三国时期,刘备因缺少人才,去拜访了诸葛亮,想请他出山帮刘备打天下。前两次,因为诸葛亮不在,落了空,第三次终于拜见到了这位卧龙先生,在刘备的真诚邀请下,诸葛亮觉得刘备是真心诚意的,于是便随他一起出山,开拓了一片江山。出山后,两人关系一直相互融洽,刘备常说:“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儿得到了水啊!”

  读完《三顾茅庐》,我不禁掩卷长叹: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最好的桥梁。

  有了真诚,朋友就会真诚对待你,朋友就会成为我们最好的倾诉对象,成为安慰我们的贴心知已,成为我们快乐成长的伙伴。只要真心诚意地对待每一件事,成功就不会离我们很远。记得有一次竞选班干部,我认为在演讲时只要随便说一点就行了,而其他的同学都经过精心准备。演讲时,别的同学都讲得很好,打动了许多同学和老师,而我仅说了几句,没有体现我竞选的真诚,那一次,我落选了。第二次,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认真准备了演讲稿,竞选时,我说得绘声绘色,赢来了一片掌声,我成功了——真诚帮助我赢得了成功。

  刘备不仅对诸葛亮的真诚让我感动,他爱才、尊才的.

  品格也令我久 久难忘。诸葛亮出山后,一生追随刘备,而刘备对诸葛亮也处处尊敬,甚至在临终托孤时,让诸葛亮担起复汉的重任。正是由于这份真诚,让诸葛亮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们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要相互尊重、相互爱护,培养自己优秀的品质,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用真诚成就自己的一生

读《三顾茅庐》有感12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谈谈我读《三国演义》第37回——“三顾茅庐“这个故事的有感。

  三国时期,刘备因想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两次亲自前往隆中拜访卧龙先生——诸葛亮,可却全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一天,他第三次前去拜访,在离目的地还有半里多路时,他下马步行;在诸葛亮还在草堂里午睡时,他恭敬等候。功夫不负有心人,诸葛亮终于被刘备那颗坚定不移、真诚尊才的诚意所感动,帮他分析策略,还答应出山辅佐刘备。刘备高兴地称自己得到诸葛先生,真是如鱼得水呀!

  读完故事,我深有感触,似乎还在回味着刘备那份诚心诚意,那份求贤若渴,让我明白:我们无论是交朋还是结友,都要以诚相待,特别是对那些人才和长辈,更要诚心诚意,不能存有任何私心去邀请、去请教,只有这样,别人也才会以诚待你。故事中的刘备持之以恒、赤诚相待、礼贤下士,既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体现了三国英雄的'伟大胸襟!

  这就是我读《三顾茅庐》有感,同学们,让我们以刘备为学习榜样,学习他那种不居高自傲,足智多谋,尊才爱才的精神吧!

读《三顾茅庐》有感13

  在爸爸的指导下,我学习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故事讲的是三国时期,刘备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但是没有出谋划策的谋士。他打听到诸葛亮非常有才干,就想请他出山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第一次,他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草屋拜访诸葛亮,只见到诸葛亮的.小童,而未见其本人。过了几天,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立即叫人备马,第二次到了草屋,诸葛亮还是不在, 刘备无奈,写下一封诚恳的信,依依而回。春天来了,刘备打算三访诸葛亮,三人第三次到隆中来到草屋,知道诸葛亮在睡觉,刘备便在屋外静静等候。 精诚所致,金石为开,茅屋的门终于开了,诸葛亮迎接了刘备三人进屋,便谈论起国家大事,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又诚心诚意,便答应了刘备,以后帮助刘备成就了一番大业。

  读了这个小故事,我懂得了两个道理,一是对人要诚恳礼貌;二是做事要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才能成功。

读《三顾茅庐》有感14

  《三国演义》这本古典名著是元未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作。读了这本书,我被书中精彩的故事所吸引,令我记忆犹新,受益匪浅。

  这本书中讲述的东汉末年,以刘备,曹操,孙权为首的蜀,魏,吴三方xxx势力争霸天下的'历史事件。书中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描写栩栩如生。“空城记”、“草船借箭”、“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等,这些精彩的章节令我百看不厌。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顾茅庐”。

  刘备被曹操打败后,因为缺少一个好军师而愁困不已。听说诸葛亮是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能人。于是便带上张飞、关羽三次到南阳郡请诸葛亮出山辅佐。故事中刘备第一次去时,诸葛亮出门了;第二次冒着大雪去时诸葛亮又外出闲游了;第三次再去请诸葛亮的时候,刘备首先是择个吉日、斋戒、沐浴更衣,走到卧龙岗时下马步行到诸葛亮的家门前,小门童说:“先生正在午睡。”于是他便站在诸葛亮家门前一等就是几个小时,直到诸葛亮醒来……

  故事中,我学到了刘备三顾茅庐的坚持不懈,遇到困难要有恒心,不能轻易放弃。以前生活中的我,遇到难题就逃避,妈妈买的奥数练习题难度有点大,我不爱开动脑筋又不愿意请教老师和家长,练习题一周都没做几道;学钢琴时也怕手指累,怕久坐,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数学思维没有提升,钢琴也学得不好。但读过这个故事之后,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要坚持,不要逃避,遇到问题要虚心请教。于是我重新端正了学习的态度,至今,我越来越喜欢做奥数题了,钢琴也越练越好了。

  最后,我要告诉大家:想要成功,必须坚持不懈!遇到问题多请教,我们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绊倒。读三国,品人生,明事理!

读《三顾茅庐》有感15

  大家一定知道三国中一个重要人物诸葛亮吧?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曾帮助刘备火烧新野、智取汉中、七擒孟获、空城退敌等等。刘备得到诸葛亮后便如鱼得水,横驰与三国之中,并建立了蜀国,这一切都归功于军师诸葛亮,但大家要知道,刘备是坚持不懈三次方把诸葛亮请下山的。

  三次,大概再怎么敬贤的人也无法做到吧。第一次,刘关张三人一同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不在家。如果当时刘备就放弃了,那么,就错失了一位人才,当然也无法达成刘备他统一中原的心愿。第二次,刘关张三人还是去了,而且是冒雪而去的,有人认为一个乡野村夫并不会有太多的知识,,还得让刘备亲自冒雪去请,实在是太不值得了,但是刘备,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想法,去。可是事情往往并不那么的巧,诸葛亮还是不在,刘备等人还是怏怏而回。如果换做是我,我一定不会去拜访第三次,诸葛亮一个山野村夫,我去拜访他两次已经算是瞧得起他了,既然他不在,就不请他做军师,再说,一个从小住在山里的先生,文化能高么,去也是白去。然而刘备,他仍不顾他人的劝阻,执意要去,正所谓“金诚所致,金石为开”,刘备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并且诚心诚意地请诸葛亮来做军师,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心所打动,答应下山,帮助刘备实现统一中原的夙愿。其实,刘备得诸葛亮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坚持不懈。

【读《三顾茅庐》有感】相关文章:

读三顾茅庐有感04-19

读《三顾茅庐》有感04-04

读《三顾茅庐》有感范文06-15

读《三顾茅庐》有感[合集15篇]12-26

《三顾茅庐》读后感03-23

三顾茅庐读后感03-23

三顾茅庐读后感范文04-14

《三顾茅庐》说课稿02-24

三顾茅庐读后感3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