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课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幸福课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幸福课读后感1
很幸福的读完这本书,很精彩,又不感觉很累。一直在听武志红的心理学课,有些收获,但又说不上来好在那里。这本书也是一样,同样的一位很优秀的心理学家。其实最主要还是以听为主,很少专研,更别提实践了。
作者很真诚,本书的最后一章,感觉到作者的确是掏心掏肺的以自己为案例,写出了自己的不安、困惑和苦恼。就我看来,他有点义气用事了,但作者从中得到了他想要的,甚至最终解脱和升华。挺佩服他的勇气,更佩服他其中所悟所得。
这本书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作者说的,就承认自己当成一个废物吧,这就一切都好了。接受自己的平庸很难,难就难在不想放下。而真正放下以后,那就来到另外一个美好的世界。我不是不好,只是我也可以是一个废物,每个人都不是全才,不可能搞定一切。所以,有时候就让自己成为一个废物吧。但要做一个开心的有智慧的废物。
这本书的很多读者来信,以及作者的'回信,写得都很坦诚,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有那么多的痛苦,而又可以代表很多人的相同问题,而作者的回答都很到位,看后很有启发。
每章最后的思考题和实践,我虽然没有沉下心来去实践,但也感觉很是受益,以后一定要实践一下。
决定下单,去买本实体书,再看认真地看一遍。
幸福课读后感2
今天从女儿手中接过这本书时,心里很激动。终于看到书了。可以分享刘老师的育儿经了。
读到第一课做心态平和的家长。这就让我想到自已对孩子的态度。如果她不听话或者闹别扭时,我都是会先跟她讲道理。如果她仍不听,我就对她呵斥,甚至动用武力。读了这课后想想真是不该这么对她,心里很惭愧。平时我们对小孩的要求有些严格。每天干什么,做什么,我们都安排好。不管孩子是不是喜欢。也没有征求她的意见,一味强加在她身上,想想真是大错特错!
平时的考试不好我们都会责备她。我们太关注成绩了,就像燕子老师说的,我们太关心结果,而没有重视过程。
读到心存感激才会幸福时,深有体会。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皇上,公主。娇生惯养。有时蛮不讲理,更不懂感恩。想想还是家长对子女的影响非常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作为父母我们应该首先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尊老敬老。善待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这样孩子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间。时间长了他们也会懂得感恩。
读完这本书之后,终于明白孩子是慢慢教出来的,而不是骂出来,打出来的。再次感谢燕子老师!谢谢!
幸福课读后感3
这本书名很山寨,但绝对值得一读!正如我的一位女性老师所说的,能让人感受到“阅读的快感”。
作者丹尼尔。吉尔伯特,社会心理学家,领导着一个研究人类幸福本质的“社会认知与情感实验室”,并提出了“预测偏差理论”。他认为,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在于他可以预见未来,也就是说,人类具有其他动物所不具有的“想像力”。可惜的是,想像力本身有着固有的缺陷,所以人类对于自己未来的情感预期,往往和实际有着很大的“预测偏差”。作者引用了大量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最新实验研究成果,详细为我们剖析了“想像力”的工作机理,它是如何“提纲挈领”地描述未来的,它又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擅自在未来的空白处添加了各种细节;它是如何基于现在的情境去构画未来的场景,同时又天生缺失对未来情感的想象能力……我们了解了这一些,或许如同魔术揭秘一样,让我们在观赏“想象力”这个“魔术大师”的表演时,能够会心地一笑。
作者的.文笔如同他的专业知识一样让人叹为观止!
这样的一本书,何曾与网上热播的沙哈尔教授的“幸福公开课:积极心理学”相关呢?出版商们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将这本《Stumbling on Happiness》非要硬译为《哈佛幸福课》(也许他们是正确的,因为这本书曾以《撞上快乐》发行过不成功的一版)。在对沙哈尔教授表示敬意的同时,对吉尔伯特教授来说,这又是何等地无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