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读后感

时间:2024-09-15 10:29:4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蜡烛》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蜡烛》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蜡烛》读后感

《蜡烛》读后感1

  在白宫有位孤独的小女孩,她有一撮像火焰一样扭曲,舞动,不听话的卷发,所以大家叫她小蜡烛。父亲忙于工作根本没空和她玩,她没有朋友,也不能出门,一个人孤独又无聊,直到她妈妈一封信,今天九点半,会有12个从巴黎老房子过来的小伙伴,陪她一起过复活节。孤独的小蜡烛满心的期待着她的这群新朋友。

  第一次见面,从玛德琳的一声,很高兴见到你,开始。小蜡烛快乐的假期就正式开启。她们一起画画,打球,骑车,滑冰,用勺子滚彩蛋,吃冰激淋,派还有巧克力蛋糕,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晚上都舍不得睡,继续穿着睡衣嗨:COSPLAY,跟着留声机起舞,打扑克,在黑暗中讲吓人的故事……5点的'钟声敲响,很快就要天亮了,玛德琳天亮就要走了,小蜡烛好难过,她还没有看过这个城市夜空。这个时候玛德琳的魔法师兔子朋友,念起了咒语:阿巴拉卡嗒叭啦。

  一条粉色的飞毯,带着她们在金黄色的夜空穿行。熟睡的老师克拉维尔小姐,早起喊玛德琳回家,看见两个小家伙乖乖的睡在一张小床上时,她当然不会知道在晚上小家伙们悄悄做了些什么。

  说再见总是让人伤心的,不过回家永远都是好事。

  故事到此结束,小蜡烛和她的新朋友玛德琳,度过了一段像金子般闪亮的欢乐的时光。

  你有多久没有认识新朋友了?是的,看到这里,突然想问:你们多久没有认识新朋友了?回武汉4年认识的新朋友不超过5个,很庆幸今年认识了几位新朋友,生活真的变得更快乐了。5月份见到了夫子,和他们的豪侠户外组织去麻城的龟峰山看杜鹃花海,我们全程走野路,在山间穿行,地上没有路,我们抱着一棵树跳到另一颗树,周围也没有任何人,下午的阳光像金子般从树叶间洒到地面,只听到脚踩在树叶上发出的翠翠的声音……

  7月初的某个夜晚,在东湖参加夜骑活动,大家都不认识,有工程师,有程序员,有销售,有医生,有编辑…白天他们在武汉三镇工作,读书笔记m晚上就像一个个快乐的精灵,一起骑着单车在湖边穿行。我们什么都不说,偶尔一个下坡,一阵清凉的风划过心满意足……

  7月中询参加印象笔记知识卡片学习,遇到了很多好玩的伙伴,自我介绍有一项是你做过的最骄傲的三件事,有人说练出马甲线(曾经),有人说一个人爬苏格兰亚瑟王座,有人说和老婆去西藏盯着高反拍婚纱照,有人说成功组织初中毕业20周年聚会,有人说家庭和睦,有人说7个月成为3级拆书家……

  8月参加拆书家的活动,原来在武汉还有这么多热爱学习的朋友:有人力资源,有销售运营,有生物研究员……武汉酷暑,周末的中午3点,10来个人汇聚在绿地咖啡管,一起研究如何更好的阅读一本书……

  今年好像是认识新朋友,参加新活动最多的一年,这些回忆就像小蜡烛和她的新朋友们一样,充满着简单的快乐。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你好,很高兴见到你。

  希望以后说这句话的次数可以多一些,认识新朋友可以多一些,简单的快乐也可以多一些。

《蜡烛》读后感2

  在《蜡烛》一课西蒙诺夫用舒缓的笔调向读者讲述了崇高的“蜡烛”故事。

  蜡烛本为普通物,但在西蒙诺夫笔下却被赋予了最厚重的意义。当这小小的蜡烛出现在南斯拉夫的反法西斯战场上时,当育乞西老人插在苏联军人契柯拉耶夫的坟头时,当点燃在饱受法西斯战争摧残的南斯拉夫人民手中时,这小小的蜡烛闪耀出了“明晃晃”的光芒。

  一个老妇人孤零零地在地窖中躲避战火时,怀中的两支蜡烛对于她是多么重要呀!这是她去世的丈夫留给她的最珍贵的礼物,给在痛苦与不安中的她带来最好的抚慰。她把蜡烛放在自己的身上,此时她应该不会害怕,因为在她心中有最真的挚爱呵护着她。也许她会在这两支蜡烛的陪伴下走完最后的路程。蜡烛与老人相伴,但硝烟更将老人包围,心中对法西斯入骨的恨随着炮火的猛烈与日剧增。

  此时有另一种爱毅然出现在她的眼前。“她明明白白看见五个红军爬到了方场上”“她看见德国人的炮口对准了这五个红军”。她知道苏联红军为谁而来,她知道苏联红军正在为自己的祖国——南斯拉夫的解放而战,还没来得及招呼一声,“一颗炮弹就在近旁炸开了”。战争就这样无情地把伤痛留给了老妇人,“那个苏联人孤零零地躺在那毫无遮掩的方场上”。死亡对于老妇人应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为自己的生而死。谁是亲人?就是能让自己感到幸福而温暖的人。在此时两个遥远的国度已经没有了距离,在此时两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的心应该贴的很近很近。

  地窖外面可怕吗?耳边飞着炮弹的碎片。但对于育乞西老人又怕什么呢!有什么比亲吻亲人的额头,让死去的亲人安息更重要吗?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可敬而又令人伤心的小伙子呀,应该把最珍贵的东西,最真的心送给他。对于这个老妇人还能有什么最珍贵的东西吗?“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唯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是蜡烛,是与丈夫结婚时的蜡烛,是已经保存了45年的蜡烛。时间没有让蜡烛丢失,此刻她要把她认为最珍贵的东西献给她认为最可爱的人——一位苏联红军。“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动摇。”在烛光中透着正义、勇气、坚定。那是一个正义的战士奋勇前进的火焰,是在一个感恩的心中燃起的可敬的火焰,更是人类心中渴望和平的最崇高的精神火焰。老妇人用她的心点燃起“柔和的火焰”,用她瘦弱的身体作“挡风”的屏障。

  “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花依然在闪烁。”痛苦与悲伤体现在每个受侵略的人民的'脸上,也许还有擦拭不完的泪水,但烛光会闪动着,战胜邪恶的思想会一直闪烁着。因为还有一支蜡烛已被点燃,点燃在“老地方”,它们互相支撑着,会一起燃烧在革命的土地上,会燃烧在每个正经历痛苦的人的心里,会点燃每个正义者心中永不熄灭的“蜡烛”。红军“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喜烛是会燃完的,但会有更耀眼的烛光跟随战斗者的脚步而闪亮。

  怀里的蜡烛只有两支,但谁能数得清没有国界的正义者的心里的蜡烛有多少呢?

【《蜡烛》读后感】相关文章:

《蜡烛》的教学设计11-25

《半截蜡烛》说课稿02-17

蜡烛读后感04-09

《半截蜡烛》说课稿优秀04-12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03-23

《半截蜡烛》读后感05-01

半截蜡烛读后感01-13

读《蜡烛》有感03-13

读《半截蜡烛》有感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