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读书心得

时间:2024-09-18 15:26:1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无声告白读书心得(7篇)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无声告白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无声告白读书心得(7篇)

无声告白读书心得1

  书中父亲母亲的结婚达成了一个闭口不谈不问以前过往的共识。最近流行剧《都挺好》我认为也是同类题材,人不可能脱离原生家庭的影响,你越是想逃离你恐惧,害怕的影响,这种影响就约会如影随形的追随着你。苏明玉恐惧的说:我变成了我最恨的人。本书中的父亲,从小恐惧和别人不一样,不知道怎样融入群体,不知道怎样结交朋友,成年后也没有正视自己的父母及生活,反而硬生生的把过去的.生活掩盖起来。本书中的母亲,从小就想与众不同,想做人群中的焦点,不想做普通大众的一员,她不理解自己的母亲,结婚以后业与母亲断绝一切联系,也闭口不谈以前的生活。这两个人都不是成熟的成年人,幼年时期,你无法改变环境,家庭,甚至你不知道怎样做。但逐步长得过程中呢?需要做的是正视以前害怕的问题,思考原因,找到让自己不再恐惧的办法。

  而不是把自己没有达成的愿望强加给下一代。这样只能是一个家族一代又一代人的悲剧。读书过程我在想如果书中母亲没有嫁给书中父亲,是不是就没有这么多悲剧,自己的人生也不会这么悲哀。可最后我认为,没可能,每个人遇到的每个人,自有他的道理,最终坚定的走下去,才能达到自我的完满,和人生的修行。前几天看完一本书叫《刺》,后面我感悟为人父母的重要,的确,对我来说,生育一个孩子,是一种自我的完满,她能帮我完成我的修行。但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生孩子只意味着我必须要生,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想说,请考虑清楚再选择要不要做一位父亲或者母亲。

无声告白读书心得2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当我读到封面上的这句话,说实话它完全勾起了我的阅读兴趣!当你总在想“我是谁,我能成为谁”,你就会希望有人可以告诉你,“你是谁”,我抱着这样的心理打开了这本书!

  小说一开始就告诉我,莉迪亚死了,没有人知道她为什么死,她的家人在寻找她死的原因,没有人愿意承认她的死或许与自己有关!

  莉迪亚出生在一个混血家庭,父亲詹姆斯是华裔,母亲玛丽琳是纯正的美国白人。詹姆斯厌恶自己外表的与众不同,忍受嘲笑、孤独和搁置,他的经历告诉他合群是多么重要,所以她希望莉迪亚可以不要遭受他所遭受的一切,他的每一份礼物都只是希望她可以成长为一个合群的姑娘免受伤害,但是他却从未告诉过她礼物背后他过去真正的遭遇,那些礼物背后未说的话才真的重要和打动人心!

  玛丽琳相反,她希望自己与众不同,或许更准确一点她希望自己与母亲不同,这代表她不愿意成为像母亲一样的家庭主妇,但是为什么她有如此大的抵触情绪,我想是因为她意识到她也被希望活成母亲期望中的样子,而她明确的表达了反抗,她想要成为自己,职业医生是与家庭妇女完全不同的群体,代表着独立,梦想,自由,所以她心之神往,而对家庭妇女嗤之以鼻!事实上我并不认为她真的厌恶成为家庭妇女,或者多么渴望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这只是她的一种抗争方式,“没人应该告诉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只想成为自己”。我想在这个层面上她或许成功了,她摆脱母亲的控制成功入学哈佛,在一众男生中维持镇静,自信,沉稳!但是很遗憾她又亲手毁了她所希望的未来,她爱上了詹姆斯组成家庭,当然我并不是说这个选择不好,我只是觉得多年以后当她为母亲收拾遗物后,意识到自己居然过着和母亲一样的生活时,她不应该感到愤怒和失望,这是她自己在没有征求任何意见的情况下所做出的选择—结婚!是她自己的选择创造了现在的生活,而她应该学会为选择负责!当家庭放缓了她实现梦想的脚步,她一意孤行决定离家去实现当初被搁置的梦想,没有一个招呼,就离开!我不知道为什么她不和她的丈夫谈一谈呢,每一次做出重大决定的时候她都是一个人,她从来没有征求过家庭的意见!我不确定但是我想在她的潜意识里或许她认为家庭是阻碍她梦想的最大阻力,至少不是助力!梦想又一次受阻,她将自己的梦想移驾到了莉迪亚的身上,而与此同时是对内斯和汉娜的忽略,这不是梦想这是执念!一开始她只是想要与众不同,而不同的方式就是成为与传统家庭妇女不同的人,她摆脱母亲的期望,为自己设立期望,知道不想要什么,知道想要什么,这真的很棒!但是她范了错误,她没有聆听,她只是想要把女儿塑造成另一个自己,代替她完成梦想!没有人可以代替她,就像她莉迪亚无法一直假装成为她!

  在这个故事里,莉迪亚,内斯和汉娜是家庭期望的受害者,莉迪亚不堪期望重压,一直假装活成了那个让父母开心却自我压抑的孩子,内斯抑制表达的欲望主动退出被关注的中心,而汉娜从一开始就熟悉了被忽略,成为了家庭里的隐形人,敏感的`感知每一个人的情感变化!家庭、父母的影响在这里显愈发重要,当我想知道一个人为什么成长为了今天的样子,我或许应该去看看他生活的家庭!

  詹姆斯是他自己期望的受害者,他一直希望自己合群,亚裔面貌让他自卑,他一直无法正视自己,无法接受自己,比起实现任何期望,我想学会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都永远是第一步且最重要的一步!

  玛丽琳,我尊敬她是因为她有自我意识,但我无法喜欢她是因为她不愿意接受选择的带来结果!就像《性爱自修室》里Maeve母亲抱怨说,自己的惨境都是因为自己艰难的生活所造成的,但是Maeve告诉她一切都是因为她自己的选择所造成的!明白自己可以塑造期望的自己这很重要而且睿智,但是要明白选择是帮助我们成为期望的自己的方式,而愿意接受选择的结果能够帮助我们更平静的生活!

  认识自己,塑造自己,接受自己!

  “我是谁”,我只是一个出生在普通的家庭,做着普通的工作,写下普通的文字,做着终有一天我可以财务自由游走于世界的梦,并且愿意不断学习和行动的普通孩子!

无声告白读书心得3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这是伍绮诗著作的小说《无声告白》的开头。一天早上,莉迪亚的家人都下楼准备吃早餐,而迟迟未下楼吃早餐的莉迪亚被怀疑因某种原因暂时没能下楼吃饭,直至几天后她的尸体在离家不远的湖面上被发现。她的父母不相信莉迪亚是自杀的,他们不曾想到被他们寄予最大期望、被受到最大关注的莉迪亚是因为他们而自杀的。

  莉迪亚曾经在母亲离家出走时许下承诺,只要妈妈回家,什么事情都可以答应妈妈。后来妈妈真的回家了,她以为是因为自己的祈祷起了作用,因此她认真地遵守着自己的承诺。为了不让妈妈再次离开,她愿意努力去实现妈妈的每一个期望。为了不让爸爸失望,她在没有任何朋友的情况下,假装自己打电话在和好朋友聊天。而这一切,她的父母都没有及时发现,而认为莉迪亚是与众不同的"乖"孩子,家中三个孩子中最优秀的一员。

  读完书,我一直在反省自己,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我是否已有某些无意识的行为或言语深深地埋在了孩子们的心底,可能将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回想自己小时候,有一次我跟姐姐玩的时候不记得因为什么原因哭了,妈妈跑过来责备我说:"你老是要跟姐姐玩,玩了又要哭。"那时候我想,别人家的爸爸妈妈都是护着弟弟妹妹,而妈妈为什么却护着姐姐没有护我。我无法忘记那时候心底小小的刺痛,而我的妈妈,我想她肯定不记得她曾经这样处理过一件事情,并至今令我疑惑。读幼儿园的时候,我爸爸妈妈都外出打工,因为家里穷除了剩饭和一年到头吃不完的梅干菜可以充当我的零食外,没有其他零食可以吃。有一天幼儿园下课时,我妈妈突然出现在幼儿园门口,手里拿着一块我做梦都想吃的2毛钱一包村里小店有卖的沙琪玛。妈妈把沙琪玛递给我,我兴奋地抬头看了妈妈一眼,问妈妈:"这是给我吃的吗?"得到妈妈的肯定后,我尝到了这辈子都不曾忘记的沙琪玛甜甜脆脆的味道。其中除了沙琪玛本身的.美味,同时还夹杂着不管风吹雨打从来没有到学校来看望过我的爸爸妈妈迟到的身影。我的妈妈,你肯定没有想到,你那次在幼儿园门口的出现,在我的心里留下了多么美好的回忆。

  很多行为父母可能是无意的,但对子女可能产生的影响或许是你想象不到的。作为父母,我们做不到时时处处给孩子最好的。但我想,我们应该尽量多去关心孩子的内心,尽量去挖掘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对于曾经因为自己可能无意带给孩子的伤害我们尽量及时去发现,去调整,直至影响最小;对于曾经因为自己可能无意带给孩子的美好回忆,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跟你分享,让你跟孩子的生活中多一些发生。

无声告白读书心得4

  人类都是健忘的,40岁没法理解30岁,30岁也看不懂20岁,20岁则对10几岁不屑一顾。

  我知道14-16岁的少年们其实都动过自杀的念头,可能是一瞬,可能是一两次,但相信我,他们都有。记得上初中的时候看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14岁的母亲也想过自杀》,那个时候的年轻的小姑娘小伙子,都单纯脆弱无比,父母的不信任,老师的讥讽,失恋,喜欢的'人不喜欢自己都会让人无比自卑和恐慌,自杀,重启,可能是知识范围内唯一能想到的解决方法。

  因为年轻人的悲伤,总是比天还要大。

  孩子在最初的时候没有梦想,蒋方舟就说过一句话,“孩子在年幼时候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一种向大人们献媚。”无比正确。一句夸奖,一次和谐的晚餐,那都是孩子努力学习的目标。至于想当科学家,画家,也不过是从小听大人说多了,就记住了,鬼知道科学家是什么东西。

  人天生都是要被认同的。被家人父母社会,或者自己。即使一时短暂的叛逆也不过是想要某一瞬间能吸引到别人的关注,说白了还是因为一种广义上的虚荣心。

  这种被认同的心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清晰,越来与具体。比如,我想成为一个小范围的网红;我要创业,赚钱;我要成名;我要做一个酷的人,让别人都羡慕我,这是认同,是虚荣心的一种结果。

  前两日和好友聊天,如何选择行业这个问题无意中被提了上来。

  现在金融业大热,人人都想在资本市场里摸滚打爬一圈,并同时能功成身退,攒足了钱回家养老,然后过自己想做的生活。无论是做fashionIcon也好,做电影艺术家也好,终归是要有钱。

  但是遗憾的是,资本市场的玩法就像击鼓传花,总要有人输才能有人赢,没有过硬的背景,过人的胆识,入了这行之后,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庸碌一生。但是金融业诶,是一个说出去人人都会眼睛放光的行业,所以还是有很多平庸人士,在为了普世价值的认同感,挤进这个行业。但是你要是说,有多少人真的觉得适合这潭浑水,如果做个调查,那数字一定是捉襟见肘了。

  真正能摆脱他人眼光的人都是勇士,能做到的人其实少之又少。

  我有一个朋友富二代出身,家境殷实,上大学那会我们还在吃着食堂,摸着鼻涕,出门玩耍坐着漏风的公交车时,他已经开着他们家奔驰上下学了。他没什么后顾之忧,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取悦自己。他唱歌,录歌,发专辑,跳舞,跳到可以参加比赛,爱上了电影,立志要攒到钱拍一部鸿篇巨制,每日躲在宿舍也是看尽所有7星以上电影,只为了可以培养自己能成为导演的一种感觉。后来家庭变故,吃穿用度一时间都成为难题,但是他找工作依然有着一种情怀,施展能力的做,表面工作毫无建树的不做,也是这么任性的一个人年近30,每日还在过着那些取悦自己的`生活。而我们这些周围的朋友,都好生羡慕。

  对于他们这种人,那种渴望被世界认可的成功,不过是在成为自己之后的结果,并不是目标。我很羡慕成功的人,我更羡慕知道自己要什么,每日都为自己而活的人。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某一个瞬间,可以摆脱他人的期待,普世价值的期待,寻找真正的自己。

  想要成功没有错,想要平凡是对于成功这条路上的附加要求,也没有错。没有人喜欢为了出名,被人骂着长大。想要平凡,从平凡中有那么点儿不平凡是所有人对于“社会生存”这个命题里最理想的期盼。

  愿你们从这本书反思到自己,反思到自己的教育,自己的成长,那这本翻译不那么灵光的书也算是找到意义了。

  如果做不到,至少在心理建设的时候告诉自己。

无声告白读书心得5

  当时拿起这本书时不知道为什么莫名的沉重,似乎里面有着让人喘不过气的秘密。第一眼“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的封面语录,还没翻开书本,就明白了这次旅途的追寻——寻找真正的自己,真正的莉迪亚。

  莉迪亚的一生很累,很沉重。她是个戴着面具长大的女孩,面具上的花纹为他人描绘,但殊不知面具下的伤痕累累,条条出自自己的茫然和崩溃。莉迪亚是家里的老二,继承了父亲的的黑头发和母亲的蓝眼睛,母亲玛丽琳为了未实现的理想而离家出走,留下了孩子和丈夫在家焦急的等候和寻找,这也是莉迪亚许下错误的诺言的源头,从母亲在现实的压迫下最终回家的那天开始,便是另一个莉迪亚的开始,开始走进自己为了爱而设的迷宫,直至迷失自我。父母都认为莉迪亚可以代替他们实现未实现的梦想,可在面对莉迪亚冰冷的尸体,父亲内疚不已,而母亲却只想着报复和真相,莉迪亚的哥哥觉得隔壁的“坏小子”迈克脱不了关系,而这时莉迪亚的妹妹是从开始到结束明白的一清二楚的人,所以妹妹可能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哥哥内斯离开家时,家里的重担都压在了莉迪亚身上,压倒了莉迪亚最后一棵救命稻草。莉迪亚学游泳落水时哥哥的一瞬间的拯救是美好的,但最后她自己醒悟时却没了哥哥的存在,同时自己也无力挽回了。

  每天面对这镜子里一样的自己,其实里面的你在变化,变得越来越懂事听话了,知道有事不要总是找爸妈,知道自己要的,自己爱的.,自己做的决定确定自己的一生。我这时扪心自问“我真的长大了吗?”书本的里第一句便让我震惊,“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没发现。”一个“还”字的冲击,使这本书更沉重了,似乎透露着莉迪亚的痛。一个可爱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了,没了眼神里的星星点点,没了害怕和不安。害怕母亲再次消失,所以在童稚天真的时代许下了承诺,曾怕父亲崩溃,怕家庭破裂,就这样在玛丽琳被现实打倒回到家中时,莉迪亚变成了这个家庭最重要的纽带,变成为母亲付出一生的莉迪亚,也渐渐没了眼睛里应该有的孩子的天真无邪。一次次的摩擦,时光在莉迪亚的每个时间段里都留下了不一样的痕迹,懂事和坚强的让人心疼,但是脆弱在她成长中开始慢慢发酵,开始不堪一击。

  最后她想重新开始,这次不需要哥哥将落水的她拉到岸上,她要自己踏水游到岸边,但是命运终究没有给这次机会,她所有想说的话随她一起沉入了湖底。“从那以后,就总是这样,只要她伸出手说,别沉下去,她就握住她的手,不让她下沉,就是那一刻,莉迪亚想,从那里开始,一切都错了”。她的梦想只剩下自由,剩下她在这个世界的痛苦和遗憾。在生活中,在面具的下面,我们都负重前行,只愿你还能寻找到真正的自己,坚守自己。

  我不仅希望莉迪亚找到真正的自己,也希望自己不是莉迪亚,。我会有着一个小树洞,学会自己和自己聊天。那里装满了心事,孰轻孰重。不安心,在这个时代是什么位置;不理解,父母亲戚的唠叨和对我们的选择;不勇敢,因为自己早已长大,只是现在的自己懂得太多,似乎有点遗憾。还没大声的对自己说一句对不起和谢谢你。青春半熟,还有很多事情要去追,还有好多人去爱,还要懂得珍惜现在。书本上和电视剧上的人物事件,让我潸然泪下,最后英子眼里的星辰回来了,莉迪亚的消逝似乎让人觉得是假的,我觉得她没死,只是时间为她停了下来。我相信每个人都是天生善良的,只是这个幼稚的世界总是喜欢玩游戏,却不知道有些人玩不起。只是我相信,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眼里的星辰大海是不同的宽阔。现在的我似乎知道自己在哪了,我在自己的时间里慢慢的变化,在自己的世界里孤芳自赏,在别人的眼里轻描淡写,在这个需要奋斗的年纪,学着努力留下回忆。可能很多事情要很久很久才知道痛,可能在以后,一个寒冬里加班后开车回家,在等红绿灯时才反应过来,原来那个人说的话是这个意思。

  我们都有个树洞,安放脆弱的自己,吐露这成长的烦恼和美梦。这是我对自己的无声告白,它会藏在自己心底,挥洒在青春年华里,对自己说一声,谢谢和对不起。

无声告白读书心得6

  孩子,交点朋友吧!

  小说讲述一个因为爸爸出轨、因挂科而渐感无法忍受妈妈各种期许、与相依相知的即将离家读大学的哥哥闹矛盾的15岁少女莉迪亚,在因为无法排解多重原因导致的孤寂与痛苦之后,以投湖自杀的方式来向自己的家人进行告白,进而触动家庭成员(爸爸詹姆斯、妈妈玛丽亚、哥哥内斯、妹妹汉娜)各自的自我反思,并最终相互体谅与和解的故事。

  小说中的'爸爸妈妈对莉迪亚的很多要求,可以说是很多家庭中都会有的。比如爸爸詹姆斯,总是要求莉迪亚与人为善、多交朋友;而妈妈玛丽亚也总是要求莉迪亚能够好好学习,将来可以成为一位医生,实现自己未竟的心愿。

  他们不仅仅是口头的期许,甚至送给莉迪亚的各种礼物呀,也都是或有或无的包含着他们自己的期许。相反,他们很少或者从来没有想着自己的孩子们需要一些什么,喜欢什么之类的。

  同时,爸爸的出轨,妈妈在莉迪亚小时候的离家出走,也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她的内心的成长。她担心妈妈会再一次的离开,而对妈妈各种要求都只是妥协着应承。而爸爸的出轨,则更是让她觉得很可能再次失去家庭成员。

  最终莉迪亚,选择投湖自杀这种方式来向自己的亲人诉说自己内心的苦闷。

  是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孩子最终选择以这种方式离开自己的亲人,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如何让孩子健康的成长,是每一个父母都需要考虑的事情了。健康的成长,不仅仅是要保证体格的健康,还要保证心理的健康成长的了。

  而且身教大于言传,父母更应该以身作则,不是总是告诉孩子应该怎样怎样的。

  “交点朋友吧,孩子!”应比不让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的了!

  好了,就到这里!

无声告白读书心得7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往往可能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用她自己的笔触,细细描绘了一个异族通婚家庭可悲的故事。读完全书,回首封面——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深感触及心灵之深,犹如一场大雨淋漓浇至心间。

  小说的女主人公莉迪亚可悲的承载着她父母无限的期待与对未完成的梦的憧憬,十多年压抑的生活方式,换来想要尝试着改变却最终不慎结束了自己的年轻的生命。她的父亲—偷渡至美国成长起来的华裔教授—渴望融入社会、渴望平等的对待;她的母亲—哈佛肄业的高材生—远大的理想,却因遇见华裔教授而改变了人生轨迹,她所热爱的医学、物理全化为内心难以释怀的遗憾。父母所无法实现的梦想,渐渐的加注在他们所钟爱的大女儿身上。因为他们深信,她一定能实现他们所无法实现的梦想。

  莉迪亚在他们的期待之下,变成敏感而孤立的姑娘,相异的长相,无法融入的家庭背景,铸就了她内心的孤立。母亲近乎疯狂的管教和期望、父亲给予的无形的压力更是勒的她喘不过气来,她没有自己的时间,她内心的痛苦无以表白,最后统统化为潜藏在内心的"无声告白"冰冷的湖底,成为她最终的归宿。

  在无声告白全书中,描绘了母亲在一个家庭的重要性,一个温暖充满爱的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阳光、积极的母亲有时能够成就健康向上的孩子,能够让一个家庭充满凝聚力。那位母亲其实始终拥有着幸福的婚姻生活,但她的内心却始终充满挣扎、痛苦和遗憾,这份揪扯让她失去了作为母亲的敏感,让她的生活染上了悲伤的气息,她终究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若她能在这挣扎之中找寻到自己,也许结局将会变得不同。一直喜欢这样一句话:‘上天给了你这种生活,因为它知道你强大到可以活下去。’带着爱与希望活着,是对生命所馈赠的最好的.回礼。

  读完全书,爱上伍绮诗的描写,爱上她娓娓道来的故事,在她的故事中产生共鸣。或许确实如一些评论所说,这是一本相对压抑的书籍,在文字间看不见希望,但它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写照,是一些事物的缩影,也许今天的我们不用如教授一般,忍受着他人异样的目光,不用同莉迪亚的母亲一样为了家庭而放弃自己的兴趣与理想,‘锁’于院落之间,但对于孩子的期待却从未减少,望子成龙的思想仍未改变。如今生活于这样一个时代的我们,总是被事物所"追着跑",父母、教师等等,不同的道路中,不同的角色里,每个人的身上倾注着不同的期待。我们尝想过在这些期待之中,失去了些什么,有时的我们负隅抵抗,不过是再为了找寻那个最为真实的自己。生命是无法回溯的长河,在这长河之中,无论面对的是什么,重要的是能活于爱与希望之间,那是给家人与自己最好的礼物!

【无声告白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无声告白》读书心得03-15

无声告白读书心得03-29

《无声告白》读书心得 5篇03-24

无声告白读书心得7篇03-31

无声告白读书心得12篇03-31

读无声告白有感04-30

读《无声告白》有感04-30

《无声告白》读后感03-10

无声告白读后感01-03